我們不能評價誰對誰錯,這也是菩薩戒裡的一條戒律。

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頭腦清醒,不要相信公開宣講自己功德的人。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嘎瑪仁波切:佛教徒這痛那痛、各種小不順,很可能是業力大事

        不要以為,我們還很年輕,死亡就不會眷顧我們。基本每一年,光我們的弟子當中,二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也有一些會往生的。這麼看來,無論我們是誰,平常多麼的如花似玉或是長相英俊得如同天神一般,都沒那麼重要了,大家不要總是陷入這種盲目自戀當中。即使我們強壯得像個鋼鐵人,當病魔降臨在我們身上之時,昨天還是一個像鋼鐵一般健碩的人,今天可能就會弱不禁風,甚至連睜開一隻眼或是抬起一隻手的力氣都沒有了。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第一個問題,他說我們依照老法師的教導,以一部《無量壽經》、一句佛號、每天聽經四小時,這樣的方法來學習。但於家中自修,缺乏到寺院共修的外緣,能否自在往生?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釋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示生人間,說種種法,度脫眾生,無非為了憐愍我等凡夫,迷昧自心,沉沒六道,妄受生死劇苦。佛陀興無緣大慈,運同體大悲,救拔我等,觀機施教,應病與藥,為對治眾生無量煩惱,廣說無量法門,總括起來,不外乎律、教、禪、密、淨五宗。所謂律為佛身,教即佛語,禪是佛心,密以「陀羅尼」總持身口意三業而與佛陀不思議境界直下相應。佛陀以此而成就自己,亦以此而化度眾生,眾生若能依之修行,便得轉染成淨,轉凡成聖。

然而要知道,按一般通途法門,須斷見惑才能證得初果預入聖流;思惑斷盡,才能證得四果,了脫三界生死。這在你我這樣根器的凡夫,於此生中,可以說是斷難企及的。佛陀為暢度生本懷,由徹底悲心,無問自說,宣示普攝群機乃至包容五逆十惡眾生的淨土法門,憑仗信願行力,感應阿彌陀佛,縱無力斷惑,亦能往生;一念懇切投誠,即得誕登彼岸。一生彼土,即獲得永不退轉。如是殊勛,曠劫莫舉。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初來東土,到漢地傳法的多是外國僧人,人們按照中土習慣,並為方便稱呼,往往要給他們起個簡化的音譯漢姓。開始的時候,人們多用這些外來僧人本國或地區名稱中的字作姓,如翻譯《四十二章經》的竺法蘭、竺攝摩騰,翻譯《道行般若經》和《般舟三昧經》的竺佛朔,東晉時與道安法師共同研究禪觀的竺法濟、竺僧輔和竺道護等,都來自天竺,所以「竺」為姓;安世高,本是安息國太子,後出家學道,所以就以「安」為姓;曾在東吳大闡佛法的康僧會來自康居;漢末號稱「天下博知,不出三支」的支讖、支亮、支謙三師徒,以及支敏度等,都是來自大月支;又有帛屍梨蜜多法師,「帛」字是西域某國名的略稱。這是較為早期的外來僧人取姓方法。

到了後來,人們對佛教的認識逐漸深入,開始以「佛、法、僧」三字取為僧人的姓氏。如在南北朝時以傳習上座部禪定著稱的佛馱跋陀,翻譯《華嚴經》的佛度跋陀羅,翻譯《四分律》的佛陀耶舍,還有「現種種神異以弘大法」的佛圖澄等,都是以「佛」取為姓氏的;「法」的梵語是「Dharma」,音譯為「曇摩」或「曇無」,以此取為姓氏的有三國時期到洛陽專弘律藏的曇摩流支,為漢地律學始祖的曇摩迦羅,南朝宋時來建康譯經的曇摩密多,翻譯出《中阿含》、《增一阿含》的曇摩難提,晉武帝時期赴西域求法的曇無竭,北涼時期著名的翻譯大師,《優婆塞戒經》的譯者曇無讖等,都是以「法」取姓的;以「僧」為姓的則有南朝宋時擔任戒師的僧伽跋摩,南朝梁時在楊都譯經的僧伽婆羅,北朝秦時與道安法師共譯《阿毗曇毗婆沙》的僧伽跋澄,以及同時代譯出《阿毗曇論》、《阿含經》的僧伽提婆等,都是取「僧伽」為姓氏。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廈門觀音寺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的貪心有多強大。這次廈門會展舉行佛事用品,精美的佛珠、佛像等佛具用品,我想要是有錢就全部扛走,全部拿來供養寺廟。有人覺得,耀誠很虔誠。對,虔誠和貪是性質相同,也可以說耀誠好貪心!貪求供養寺廟,貪求作功德,也是一種貪。這種貪,和世間人對外在物質的貪,在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真堪布

上去還是下去?現在是關鍵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