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期文章:200709 (20)
- Sep 22 Sat 2007 18:48
本來無一物
- Sep 11 Tue 2007 05:23
佛教界對靈魂的看法
- Sep 11 Tue 2007 05:18
從事醫護工作者如何修行?
- Sep 11 Tue 2007 05:15
如何把齋僧的歡喜心、信心普遍運用於日常生活?
- Sep 11 Tue 2007 05:12
如何才能兼顧事業與家庭?
- Sep 11 Tue 2007 05:09
在禪與生活藝術中,對於愛情如何分析?
- Sep 11 Tue 2007 05:07
在家眾如果碰到「惡居士」怎麼辦?
- Sep 11 Tue 2007 05:05
在家人對解脫道有沒有希望?
- Sep 11 Tue 2007 05:00
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做得力的修行?
- Sep 08 Sat 2007 01:59
學佛要有正知正見
學佛要有正知正見,否則人云亦云道聽途說,不但不易有所成就,而且容易走火入魔,功虧一簣。
所謂「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有些卻連因緣果報都不怕,但卻非常害怕被人詛咒。其實這種見解是顛倒是非邪知邪見。
- Sep 08 Sat 2007 00:58
忍氣吞聲就是修忍辱行嗎?
聖嚴法師:忍氣吞聲就是修忍辱行嗎?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過煩惱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確也有忍氣吞聲的意思。比如《遺教經》說︰「能行忍者,乃可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瑜伽師地論》卷五七也說︰「云何忍辱?謂由三種行相應知︰1.不忿怒,2.不抱怨,3.不懷惡。」另《大智度論》卷六亦云︰「眾生種種加惡,心不瞋恚;種種恭敬供養,心不歡喜。……是為眾生中忍。」同書卷一五也有:「忍諸恭敬供養眾生,及諸瞋惱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養恭敬法,及瞋惱欲法,是為法忍。」在《優婆塞戒經》卷七也另示如下︰忍有兩種︰第一是世間忍,就是能忍飢、渴、寒、熱、苦、樂;第二是出世間忍,即能忍信、戒、施、聞、智慧、正見無謬,忍佛、法、僧,忍罵詈、撾打、惡口、惡事、貪、瞋、癡等,能忍難忍,能施難施。
- Sep 08 Sat 2007 00:50
不正確的福報觀念
世人常說某人有「福氣」,有汽車、洋房,有嬌妻美妾,每天還有酒肉女色享用不盡,就認為這「福氣」就是他前生做善事的「福報」,其實不然,有這種享受的人並不見得與善種子有關,因為這些人不見得心中快樂無礙,何況有些嬌妻美妾、酒肉女色與惡因果有關,酒肉女色使他造地獄惡因。
若以「善種子」做為福報的觀點來看,這些人在享樂之時,把所有的善種子都發芽成果,享受完了,若未再辛勤播種,善種子很快會用盡,何況這些人在作樂時可能會做惡業,播下惡種子,污染潛意識,那未來的日子就苦了,可能永生永世都受影響。
- Sep 08 Sat 2007 00:31
修行戲論不能了生死
- Sep 08 Sat 2007 00:29
你吃夠苦了嗎?
- Sep 08 Sat 2007 00:22
銅鈴聲
摘自《修剪生命的荒蕪》星雲大師著
曾有位虔誠信仰佛法的婦人,每天很精進的念佛。她的先生性格暴躁,經常縱情聲色酒肉。婦人雖然為她的先生憂心,人命無常,不趁有限的生命,廣修福德,一失人身,萬劫難逢。但是,為了避免家庭的糾紛,她也只好等待機會,再向他宣說佛法的稀有可貴。
- Sep 08 Sat 2007 00:17
在持咒時,是否咒音不准便修持無效呢?
格魯派祈竹仁波切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