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意友伴不可信賴之理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開示

縱然長期於天界,享用婀娜之天女,復墮地獄遭碎斷,感受極難忍受苦

世間伴侶也沒什麼可信的。即便曾於漫長的歲月中,在欲天中擁抱嫵媚多姿、婀娜可愛的天女,盡情享受快樂,看似非常幸福。不像我們人類,結婚後生個孩子就老了,沒有時間享樂了,或者感情只是表面上的,一起生活沒有快樂,而天人以福德感召,生活可謂無憂無慮。但是福報享盡之後,他們也可能墮到地獄裡去。有些轉生於眾合地獄,被兩座大山夾在中間;有些在近邊地獄的劍葉林、煻煨坑中,被鐵狗撕扯、烏鴉啄食,不斷感受無邊的痛苦。

凡夫人最執著的就是感情,其實即使是天人,感情也不會永恆。曾有一個人對我說:「上師啊,我跟愛人的感情很好,如果有來世,我們發願還要做夫妻!」這樣的發願不一定成功,反而很可能下一輩子變成怨敵。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互相執著對方,但看久了以後,又開始生厭煩心、瞋恨心。

即使是天人的美好生活,最後也會淪為惡趣眾生,感受無窮痛苦,那人類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大家應當斷除對感情的執著,這種執著經不起任何觀察,只不過是一種迷亂顛倒,世間上真正嘗過的人,方能體會到其中的苦味。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前半生敵多數下半生為友,今日愛重之友然於明日時,亦有可能成為斷命之怨敵,親怨無有定準何必強貪嗔。

此頌是從親怨不定的角度,說明人情的無常,從而勸誡眾生不必太執著親怨,當放下一切親怨的情執而趣入解脫道。

前半生的敵人,後半生很有可能變成朋友,今日愛重的親友,說不定明日就變成奪取自己性命的怨敵。親怨就是如此的變化不定,因此何必一定要對所謂的親人貪愛不已,對所謂的仇人嗔恨不已呢?親怨關係極有可能瞬息轉變,又何必執著不休呢?

如昔日兩人關係密切之時,日日不分離,彼此對於對方之事,皆很在意投入,若有人對其中一位稍有怠慢,另一位則心中不悅,甚至彼此的過失,在對方眼中亦成為優點。一旦某日,兩人發生利益衝突,便會瞬間變成敵人,再見面時則冷眼相對,此時若耳聞目睹對方的功德,反而心中不悅,唯恐對方成功。如是觀察,所謂的親情友情又有何真實可言呢?

如巴珠仁波切云:「此生雖然很多人成了自己的仇敵,但是後來他們也會變成朋友,互相交親,關係異常密切。雖然說是父母兄弟,有些卻為了一點財產受用,而心裡生嗔恨心,以至互相殘害;雖然是家人或者親戚,但也有因為暫時的瑣事,而成為仇敵,甚至互相殘殺。所以,一切親怨皆是無常,應當反覆思維此道理,並且以大慈大悲愛護所有的人。」

所以,應放下對親怨的偏袒執著,如是才能親怨平等,在此基礎之上,才有可能修得廣大的慈悲心。如果只是偏愛親友,而唯恐怨敵得受饒益,則如是之心根本不是大乘的慈悲心,因為大乘的大慈大悲是要愛護所有的人──無論是親友還是怨敵。故每一次發心皆應想到要利益法界的一切有情,如此才稱得上是在平等心基礎之上的大慈大悲。如果暫時難以做到以大慈大悲愛護所有的人,則亦應如頌詞中所說「不必強貪嗔」,因為親怨不定,人情無常,所以無有任何必要以私心妄計某對境是永恆不變的可貪者或可嗔者,如《親友書》中云:「母或改為婦,父乃轉成兒,怨家翻作友,遷流無定規。」

 

青春韶華同齡少男少女眾,互相含笑睥睨戀戀又不捨,情投意合心中雖願長相聚,來日苦樂誰知油然悲心生。

此頌告誡有情要厭離今生的男女感情,對此為何要厭離呢?因為如果它是安樂恆常的本性,則不但沒有理由去厭離,而且還應主動的去追求,但事實相反,這種感情不僅是非理作意所引起的煩惱,而且還是令人深陷輪迴的根本因,是真正障礙身心解脫的違緣,並且在充滿苦苦與壞苦本性的同時,又具有時時變遷的無常性,完全屬於心前迷亂的執著狀態。既然情愛的本來面目是如此,則應立即「慾海回狂」,以冷靜的智慧看清它的真面目後,於心中捨棄耽著,然後將自己的身心投注於人生的實義──尋求出世間修行所帶來的真正解脫,如是才能得到真實永恆的安樂。

大恩上師在頌詞中,通過闡述情愛難以持久與未來境遇飄忽不定的側面,來引導眾生觀察情愛的本質,從而令有情了知情愛無常虛妄的本性。若能夠深刻認識此理,則自然可以生起相應的對治智慧,於是便可灑脫地放下對感情的耽著,斬斷縷縷情絲。

青春韶華的同齡少男少女,由於多生累劫積聚之愛慾習氣的成熟,使得相見時,彼此自然相互吸引,互相含笑愛戀,心中異常耽著、戀戀不捨,片刻亦不願分離。如是在男女雙方情投意合之時,總是幻想能夠與自己的愛人永遠相聚、白頭偕老,甚至生生世世夫唱婦隨。但這僅僅是以貪執心所引發的妄想而已,因為人世間的一切祥瑞苦憂、悲歡離合永遠不可能以分別心的想法去左右其生滅變化的規律,一切事物的發生發展皆是隨因緣剎那不斷演變的緣起顯現。所以,此世界中任何一對男女的邂逅相遇、彼此相戀,都決定只是因緣會遇的暫時顯現而已。而因緣本身無有任何堅固的本性,會不斷的遷變,故決定將顯現互相分離的無常性,注定會在「春花秋月」的絢麗之後顯現「月落花黃」的淒苦,終究難逃壞苦的本性,所以大恩上師說「來日將會遭遇何種的苦樂,任誰亦無法預料。」即便當初於熱戀中時,彼此詩情畫意般的美好感覺,亦決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殘酷的現實粉碎無餘,僅空留痛苦的追憶。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所謂互相愛慕的美好感覺,本質上只是一種非理作意的妄想而已。對此可以從三方面說明它的非理作意性。

首先,因為習氣力的成熟,在心前所現的認為值得自己愛慕的相,實際上只是由無數微塵暫時假合的不淨體,但以迷亂力,偏偏在心前顯現清淨美麗獨一之相,甚至對方的一舉一動,都會引發心中的愛執,而所執著的這一切卻與事實截然相反,所以唯一隻是非理作意罷了。

其次,身體是剎那遷變的變異之法,絕對不可能停住於某一剎那,周遍身體的每一支分皆是如此不停、遷流不已,但在心前卻總是現堅固恆常之相,此與真實相亦全然不相符合,所以叫非理作意。正因為是非理作意,僅僅只是一種美麗的妄想,所以最終必然會有如肥皂泡破滅般的結果。雖然普通人以現有的智慧無法見到微細無常,但粗大的無常還是會無情的充分暴露、顯現無餘。如所貪愛的對境顯現一時的青春美麗之後,便由無常演變成人老珠黃,在此過程中,耽著的妄想亦會隨之逐漸徹底破滅,所以當初的喜愛與日後的厭惡,皆只是自我欺騙的愚痴所引發而已。

再者,從內在心識的側面講,亦是一種非理作意。如對方的心識本來就是虛妄分別,無有絲毫穩固堅定的自性,完全是剎那遷變的生滅心,而且是由愛慾所引發的染污心,但在戀愛者的心前偏偏顯現清淨恆常之相,固執的認為對方對自己,有一種永恆不變的愛情,清純而又美好。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出現情感危機,幻夢難以持續之時,彼此才發現昔日海誓山盟所掩蓋的虛偽無情,所以非理作意所帶來的結果必定是飽受情感失落的痛苦。

欲界中,不知有多少所謂痴情男女於一生中為了虛無飄渺的無實情感,雖然不惜於顛倒執著的狀態中痴迷追求、苦苦掙扎,但最終亦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品嚐破滅的苦果。即便如是,卻仍不覺醒,痴狂不已不知出離。見到如是的輪迴現相,大恩上師不禁油然生起悲憫之心,同時亦是教導具緣弟子應迅速放捨看似極具誘惑實則虛假無實的情愛,儘早遠離輪迴之因的鎖鏈,趣入離欲的解脫之道。
安樂行境不可信賴之理:
 

 

與諸天女相倚喜,美麗樂園共嬉戲,復將為諸劍葉林,斬斷手足與耳鼻。或入曼陀妙池沼,天女金花豔彩容,捨身步入無灘河,熾門難擋受熱浪。

我們執著的快樂也不可信賴。有些人說:「我過得特別特別快樂,可能天人也比不上!」這是一種妄語,真正的快樂並不是這樣的,只有遠離了輪迴,通達了空性,生起了無我智慧,那個時候的快樂才不是有漏快樂。

這裡是說,天人在天界的生活舒心悅意,天子與天女互相依偎,攜手步入美麗的花園,在如意樹下、鮮花叢中遊戲嬉樂。然而當福報享盡時,他們也會以業力感召,一瞬間墮入地獄,劍葉林的兵器落在身上,把身體割成一塊一塊,感受千刀萬剮、支離破碎的痛苦。(當然,有些人可能不太相信,對地獄的慘狀產生懷疑,這完全是一種邪見。實際上,肉眼看不見的,並不一定不存在。佛教所講的天界、鬼神、地獄,雖然肉眼看不見,但其存在真實不虛,任何人也無法否認。)

有些人擁有地位、財產,就認為自己過得不錯。其實,對這些快樂最好不要特別執著,因為它不可能長期相伴,過一段時間,你的福報用盡了,可能會墮入地獄感受痛苦。此處只是象徵性地提了幾個地獄名稱,其實就像《地藏經》所言,由於眾生造的業不同,所感受的苦果也不相同,因而,地獄的痛苦各種各樣、形形色色。我們一定要取捨因果,儘量不造惡業,即使業力現前或發心不正而造了業,也要在諸佛菩薩面前勵力懺悔,經常唸誦懺悔偈。我們畢竟是凡夫人,很難以起心動念都是善法,但只要在善知識的引導下,好好地懺悔修持,就可以擺脫墮惡趣的命運。

其實,這與所依止的上師也有很大關係。以前法王如意寶每次講經說法引導弟子,都會要求大家特別注重因果,即使是他老人家自己,對唸咒語、造善業也相當重視,這樣一來,我們傳承弟子對因果非常謹慎。大家也應儘量有這種定解,知道因果是不虛的、輪迴是漫長的,自己一定要從輪迴苦海中脫離出來。

後一頌的意思是,在天界中,天人經常會入於緩緩流淌、撒滿曼陀羅花的妙池中,與容顏豔麗、光彩奪目、頭飾金蓮和鮮花的天女,一起共用快樂。可是天福享盡之後,他也會踏入熱浪衝天的無灘河,到時候兩岸有獄卒守護,不讓他出來,只能在河裡被燃燒的鐵水燒焦,想哭都哭不出來,如是反反覆覆地感受痛苦。所以,縱然轉生到三十三天等天界,也沒有永久的快樂。

說一千道一萬,就是要大家出離輪迴。很多人希求天人的福報,這種願望是不合理的,在三界輪迴中,無論是地位、快樂、伴侶,都沒有任何可靠性。你對家庭、父母、子女特別執著,實際上也沒有意義。因為親怨是不定的,今天的父母不一定是永遠的父母,今天的怨敵也不一定是永遠的怨敵,因此,輪迴沒有什麼可信的,對此理應生厭離心。就像對待一個壞人,明知他的本性不善,即使他給我一個微笑,我也不會信任他。同樣,輪迴上上下下的法都是虛妄不實的,看似美妙、實則欺惑,唯一真實的就是解脫道──這才是我們的究竟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