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問佛,何是孝順呢?勸導父母念佛往生淨土,這真孝,無比的大孝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云 何是孝順呢?

世尊曰: 孝者慈也,順者不逆正理也。

有孝慈者,不傷生而自活,不取私而背公;

尊重三寶,敬順二親,不醉不亂,無愛無憎,勸令合家,同修福慧,內外和睦,上恭下敬。

現在父母,心安體樂;

過去父母,離苦昇天,此名世間孝順男女。

若是日殺三牲,奉親祀祖,皆與父母加增罪業,是大不孝。

生前同造,死後同墜,父母冤親,相牽相連,成群做對,同入輪迴,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達真堪布:對父母最究竟的孝順

很多修行人為什麼臨終的時候不能往生呢?就是放不下親人、財物。有一位出家人,非常喜歡自己吃飯用的缽,臨終時還貪執這個缽,死後轉生為一條毒蛇,仍然纏繞著這個缽。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公案,因為臨終時心裡捨不掉家人,而轉生為魔鬼,經常好意地回家看看,但每看一次,家裡就會出一次事。這些貪戀對家人只有害處,沒有好處。我們現在好好修行,真正懂得了諸法無常、諸法性空的道理,就不會再貪著了。

無論是家人、親朋還是同修道友,都不要太貪戀了。關係太近了,臨終時會留戀,對往生是種障礙,對雙方都有傷害。包括對父母也是一樣,可以孝順,但是不能貪執;對愛人和兒女可以關心照顧,但也不能貪戀。

我對我的父母說過,我現在把你們送到喇榮佛學院,你們要好好修行;我們不一定誰先走,如果我先走了,我不會留戀你們;你們先走了,也不要留戀我。

我為什麼把父母送到學院?是為了他們能學法修行,臨終能往生淨土。我認為這是最大的孝順。送父母吃的、穿的,解決不了什麼問題,讓父母學佛修行才能斷煩惱。我現在一見到他們,就勸他們從心裡學,從心裡修,不要只停留在表面上。現在很多人學修都是停留在表面上。

我沒有時間經常去探望父母,也沒有經常給父母打電話,我知道他們的情況就可以了,若是接觸多了也沒有好處。父母的心和兒女的心不一樣。我跟父母也講過,若我經常跟他們聯繫,他們會更貪戀我,到時候會變成障礙。從世間的角度來說,父母是我最親的人,應該是我最在意、最牽掛的人。但我跟父母講過,我這樣做是為了他們,希望他們臨終的時候沒有任何牽掛,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作為修行人,對父母、兒女,應該以智慧去利益他們、救度他們,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不要以愚痴的方式來幫助他們,這樣沒有多大意義。現在很多人對父母雖然也有一點孝心,送魚蝦,送衣服,送錢財,讓他們到處旅遊,心處在散亂當中。孝順父母是對的,但是以這種孝順的方式不是最究竟的。

我們必須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仔細地想過:讓父母學佛修行,讓他們得度,是最好的報答方式,也是最究竟的孝道。我現在心裡非常踏實,我已經盡孝心了,已經幫助了我的父母。

我希望大家,若是有這個能力與機緣,多勸父母、愛人、兒女等學佛修行,讓他們明白道理,進而覺悟、解脫,這才是真正的幫助和救度。給他們吃的、穿的,給他們好的生活,也解決不了他們內心的煩惱痛苦。

我現在特別注意人際關係,不能與人走得太近,不能有所牽掛。假使我自己今天突然死了,也不會留戀任何一樣東西,不會留戀任何一個人;這是我非常注意並為之修持過的,不是隨便說的。希望大家也能這樣。這樣,臨終的時候,就能直接到西方極樂世界面見阿彌陀佛。那時業障也消除了,可以在西方極樂世界繼續修行,還能保佑在世的親人,等到他們臨終的時候引他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多好啊!若是自己經常牽掛他們,死亡以後由於貪心轉生為餓鬼,去看望他們,對他們只有害處。所以一定要完全斷除這種貪戀。


嘎瑪仁波切:很多長輩退休了,該如何勸告他們通過佛法獲益呢?

【問題】

頂禮嘎瑪仁波切!很多長輩退休了,日常生活就是打麻將、追電視劇,也不懂求生淨土。我們該如何勸告他們通過佛法獲益呢?

【嘎瑪仁波切答】

當一個人皈依成為佛弟子,為自心找到了家,有了堅定不移的信仰,就會擁有一個大家庭。即使年老體弱,無人贍養,即使身邊的親朋好友一個個離你遠去,信仰卻會陪伴你一輩子,佛菩薩永遠都會和你在一起。多少老人,晚年孤苦伶仃,因為信佛,卻能活得快樂,喜樂終老。

在馬爾康,我們有個養老院,以前有160多位老人住在裡面。藏族的老人都不會得老年痴呆,原因是什麼?他們有很虔誠的信仰,一天到晚忙得不可開交,懺悔過去、現在造作的罪業,為來世祈禱,為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進行功德回向等等,根本沒時間得老年痴呆症。

養老院裡,也有幾十位漢族老人,不信佛,不信輪迴,也不信因果,所以他們覺得不用懺悔也不用祈禱,感覺自己過得很悠閒。他們比較關注的是吃什麼、看什麼等等這些。早晨剛吃完飯,就去想午飯和晚飯吃什麼,到廚房去看做什麼菜,怎么做才好吃,然後就開始看電視,追電視劇,這樣過了兩三年,有些慢慢就得了老年痴呆症,很可憐。

後來我們鼓勵漢族老人去外面繞幾圈大轉經筒,不信佛沒有關係,就當鍛鍊身體,慢慢這些得了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也好了起來。所以,學佛對我們現在的健康非常有益處,修行對我們的今生和來世都會有巨大的幫助。

對佛的信仰,不是只在來世,不是只針對我們了脫生死輪迴,今生活著的時候,我們也要能過得很快樂。全世界大部分民族都有宗教信仰,原因是什麼?信仰可以讓他們找到一個平衡點,讓他們感到愉悅。如果有了信仰,卻一天到晚苦哈哈的,有誰會願意堅持去信呢?在藏區,基本找不到自殺的人,因為藏族人通過信佛,知道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暇滿人身難得,就算自殺死得快,卻不一定有機會投胎做人,很可能投胎去地獄道、餓鬼道、畜牲道,那裡的日子比現在做人更苦更難。

信佛後,你的感情不只屬於某一個人,或者自己的小家;你不會因為失戀而想不開,因為你知道自己還有佛菩薩,還有師父,還有父母親朋和師兄弟姐妹。你本來就有一整個世界——有天下一切如母有情眾生,為了他們能夠脫離輪迴,你還需要去無私奉獻與付出;你有責任幫他們念經超度、虔誠祈福,所以,和一個人分手根本算不上什麼。

信佛後,你懂得生病是業力現前,為了能夠懺悔清淨自身的業力,所以你努力去多活一天又一天。因為只要努力活著,業力就能多一些淨化。為了消除業障你會很虔誠地生存下去,再苦再難都不怕,這就是有宗教信仰的好處。

佛法,是非常好的生命調味料,哪怕只是從中學會一點點,你的生命將會變得很有味道。相信我,因為我是從中得到無窮益處的人。


佛法重孝道,真修行才是大孝順

星雲法師:什麼最孝順? 

唐代在禪風盛行之時,許多大德輩出。例如,道風峻烈的德山宣鑑禪師,棒打天下衲子,遷住到德山之後,更是聲名大噪。在當時,和他旗鼓相當的,還有溈山靈祐、洞山良价、臨濟義玄等禪門法將。

有一天,德山宣鑑禪師的侍者前去拜訪洞山良价禪師。兩個人一見面,洞山良价禪師就問他:「你從什麼地方來的?」

侍者恭敬地回答:「報告老師,學人從德山宣鑑禪師的道場來。」

洞山良价禪師揚了揚眉毛,又問:「哦?那麼你來這裡做什麼呢?」

侍者回答說:「來孝順禪師。」

洞山良价禪師一聽,微微一笑,看著他說:「那你說,這世間上什麼最孝順呢?」

侍者無法回答。

洞山良价禪師說:「大孝要順也。你不懂得順,又怎麼懂得孝呢?」

侍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

 

中華文化以孝道為根本,有所謂的「百善孝為先」;而在佛教裡,也常說「大孝釋迦尊」,最孝者當是佛陀了。佛陀升天為母說法、回國為父擔棺,都說明了他對父母親的孝順。

明朝的蓮池大師說,孝有三種:甘脂奉養,小孝也;光宗耀祖,中孝也;能讓父母超脫輪迴,乃孝中之大孝也。所以,佛陀的為母說法、為父擔棺,不但是孝,也順從世間的倫理。

在世間上,講孝容易,講順就很難了。佛陀最後能度父母超脫輪迴,這才是孝順最終之意義也!


勸父母念佛才是真正孝順

【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阿彌陀佛 】
學佛人從初發心到成就佛果,所有應具備的觀念與行持。

【 學佛 】05 

「孝順父母」,不只是對父母一切供養周到就叫孝順,那個意義太淺了。佛法裡講孝順父母,是要令父母離苦得樂,才是真正孝順。這一世善,來世不善,不是真善。來世善,後世不善,也不是真善。今世不善,來世、後世善,這是真善。所以真正孝順,要勸父母念佛。

有人說,我勸父母念佛,他不相信。你要把他不信的原因找出來,把不信的原因消除,他們就相信了。說實話,父母為什麼不相信念佛?因為你學佛了,尚且沒有做到孝順,所以他不相信。他還告訴別的老人說,「學佛的人不孝順父母,你們千萬不要教兒女去學佛」。如果學佛的人,事事都能孝順父母,使父母覺得學佛好,學佛的孩子都孝順,他自然會勸別人兒女學佛。所以,我們自己起步就錯了,學佛的人跟家人相處不和睦,大家一聽到學佛,就像著魔一樣畏懼,怎麼能成得了佛?怎麼能往生?

「奉事師長」也不容易。奉事師長,是不是把老師生活照顧好?不只如此,你看《普賢菩薩行願品》裡講供養,「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中,又以「依教修行」為第一。由此可知,老師的教導,學生做到了幾成?普賢菩薩的標準是把老師教我們的,我們都能領悟,都能接受,都能實行,這才是奉事師長。

恭錄自:上淨下空法師 宣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真修行才是大孝順

要做到真的孝順,不容易。古人說,起碼要懂得三理,命理,醫理,還有地理。

很多都是命,半點不由人,壽夭窮通,福報大小,壽命長短,都是命。古人講的,君子要知天命。人有千算,天只有一算。命理,講的是人過去的善惡業,在這輩子會顯現出來,而且在不同時段顯現不同。雖然他是父母,但也一樣是凡夫,是輪迴眾生。因此知天命,就顯得很重要。

醫理,就是中醫。現在人很可憐,一生病就找醫院,自己也慌張。要是父母生病了,你有錢給他治療,能不能治好,就要看他的命了。如果懂得中醫,就比較關鍵。很多人很孝順,父母一生病,他就買補品,結果呢?越補越糟糕。這就是雖然有孝心,但沒有智慧,這個也很糟糕。

第三個,是地理。古人重視生和死,死了要找個墓地安葬,就要懂得地理。這就是風水一塊。只要沒有出輪迴,都會被風水轉。禪宗蓋寺院,都很注重風水,風水好,人住的就舒服,能接受天地之氣。那靈氣就足,修行容易成就。比如說天台山,就是靈氣很足。據說和天上的星宿對應,所以稱為天台山。不能小看風水。

學佛的,不僅懂了以上三理,更要懂得佛理。不懂佛理,很可惜。凡夫重感情,就容易偏廢理智。要說道真正大孝,還是屬於佛門中人。世間人看起來很孝順,活著時,很盡到本分,雖然盡到本分,卻無法超度父母出離六道。他還是凡夫。這個孝順,就是小孝。

蕅益大師他出家的因緣,是讀了《地藏經》,知道世間真正的大孝,是讓父母出離六道。所以他就出家了,一輩子也修《地藏經》。真正修行人,以他修行的功德,就能讓父母得到安樂。有的人說,我要是都奉獻給三寶,不去不賺錢,我父母生病了,沒錢怎麼辦?我想,真的信佛的人,不要擔心。如果你真的具足功德,以你修行的功德,菩薩會照顧好你的父母。但是,首先我們要具足功德。

有個人,他父親生病了,他花了很多錢去化療,然後又買很多動物殺來給父親補身體,結果呢?越補越糟糕。病情惡化,父親就這麼走了。世間人也孝順,但他沒有辦法。對於生死問題,這個是大事。父母也會遇到生死問題,這時就需要佛法了。

能遇到佛法,是最尊貴的。真正修行的人,也是最尊貴的。有個人,講到他小時,經常多病,然後去求老祖宗,病就好了。後來看了年譜,才知道,他的曾祖父一代,有人出家。他說,這個是老祖宗出家的功德。

要孝順父母,就要真心修行。這個色身,是父母給的,用來行善,父母就得到善的功德。用來行惡,父母也跟著遭殃。真的孝順,是去修行。而不是執著在表面。這裡面也有個公案。

五祖弘忍大師,他前輩子是栽松道人,他奉了四祖的命,去找個人投胎,就找到一個姓周的女子。周女子沒有結婚,就懷孕了,被父親給趕了出來。她就把孩子養大,養大後,就送孩子出家,就是後來的弘忍大師。弘忍大師在廟裡,他每天都要母親念佛,有念佛才有飯吃,母親死了以後,他也就簡單的埋了。他的弟子們就看不下去,打算各個都走了。晚上,就夢見他母親給弟子們託夢說,要感謝他兒子幫他消了過去的業障。現在他已經在天上享受福報。祖師大德的做法,才是真的孝順。現在五祖寺,有個聖母堂,是供奉周女子的。講的就是這段因緣。

要用佛法看問題,不要看很短,要長久的看。你看的很短時,以為自己對了,其實錯了。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


南懷瑾:佛法重孝道

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屬於南閻浮提,在四大洲中的人,而這個管區的生命都屬於閻羅王所管。‘不孝五逆’,誰說佛教不重孝道?我們曉得佛說法,最注重孝道,不要認為釋迦牟尼佛因為出家,就認定佛教是不重孝道。

我常常告訴青年朋友,特別注意,我們有本小說‘紅樓夢’,這本小說在過去非常流行,這個世紀把它變成一門學問,叫作紅學。過去我們看紅樓夢,年輕的時候迷得都會背。紅樓夢你真懂的話,那是一部禅學,一部佛法。第一回合開始講賈寶玉有兩句話:‘負父母養育之恩,違師友規訓之德’。我們在座的人反省反省,我們做了一輩子人,學佛的人都說上報四重恩,四重恩有一重是父母恩。我們報了什麼?都是負父母養育之恩,違背了師友的教化、教育的德性。一生無所成,造了一生的業,所以賈寶玉最後出家了。

但是你注意,《紅樓夢》描寫賈寶玉出家,他的父親說,你是賈家的子弟,你要出家可以,必須給我考取功名,因為賈寶玉最反對讀書考功名。好,我給你考取。考取了功名,這一下我可以出家了。那不行,你必須要討個媳婦,給我生個後代,有孫子才能出家。好!就結婚給你生個兒子。然後,走了。你看,這是賈寶玉的作法。

你再回過來看我們的老師、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要出家,父親不答應,因此結婚生子都做好,最後出家,把兒子羅侯羅也度了出家,這是另外一件事。等到釋迦牟尼佛父親死的時候,他自己、阿難兩兄弟——釋迦牟尼佛的親堂兄弟、羅侯羅——釋迦牟尼佛的兒子等四個人,絕對不准任何人碰父親的棺材。四個人親自扛了棺材到靈山,到他說法的講堂旁邊,親自埋葬,非常講究孝道。

所以一個人對生身的父母、長輩沒有盡孝,人道未盡而能成佛者,絕無此理。青年同學們特別注意。

(摘自南懷瑾:《藥師經的濟世觀》)


宣化上人:唯有成佛才是真孝

真正孝順父母,就是你要研究佛法。

講起孝道,有的人一聽到這樣講,就想:「我要回家孝順我的父母。」可是,到了家裏,見著父母,又忘了孝。為什麼忘了?就因為我們沒有明白什麼是真正孝順父母。

真正孝順父母,就是你要研究佛法。你在這兒研究佛法,就是孝順父母,不是說我回到家裏去,才是孝順父母;可是到了家裏,又忘了孝順父母。你在這兒研究佛法,做一個世界最好的人,這對於世界就有利益;對世界有利益,這就是孝順父母。

所以,孝分為四種:有小孝、大孝,有遠孝、近孝。

什麼叫「小孝」?小孝是孝於庭闈,就只是在家裏孝順自己的父母,沒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未能做到廣大的孝。

什麼叫「廣大孝」?廣大的孝就是「大孝」──孝於天下,以天下的父母為父母,這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但這大孝,還談不到真正的孝。

「真孝」是什麼?真孝,只有你成佛,那才是真孝;這是在四種的孝之外,是一種真正的孝順。釋迦牟尼佛的父親不准他出家,把他鎖在皇宮裏,他自己偷偷跑去出家修行,在雪山受了六年的苦,然後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這是真正的孝順。當他成佛了,就到天宮為母親說法,你說這是不是真孝呢?

什麼叫「近孝」?近孝是仿照近代孝順父母的人,學習孝順父母的方法,這叫近孝。

「遠孝,孝於萬古;近孝,孝於當時。」近孝也可以說是小孝,但是又有多少不同的。遠孝,孝於萬古,好像中國有二十四孝,這是孝於萬古,萬古流芳。

孝雖有遠孝、近孝、大孝、小孝,要是講起真正的孝順,就是修道,將來成佛。你們現在研究佛法,不回家去,這就是「真孝」。真正能研究佛法,能行持佛法,這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


佛教是如何談論孝道的?

烏鴉孝親反哺,羔羊感恩跪乳,動物尚且懂得回報親恩;萬物之靈的人類,也從「上代而來,從己而出」的血緣關係中,延續世代相傳的倫理之情,穩固了人類綱常秩序。

中國是一個重視孝道的民族,「父子」被列為五倫之首;青年守則中有「孝順為齊家之本」;《孝經》中說:「孝是德之本,依教而生。」顯示中國人以「孝」為人格養成,也是倫理道德實踐的根源。

佛教初傳中國,曾受到儒家學者的非難。他們常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來攻擊佛教僧侶剃髮出家乃不孝之舉。

事實上,佛教是一個重視孝道的宗教,例如:《父母恩重難報經》以母親懷胎生產的艱難、危險以及養兒育女的艱辛,而說:「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繞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足見佛教對孝道的重視。

儒家的曾子說:如果沒有特殊緣故,而輕易殺害一隻昆蟲螞蟻,就是不孝;沒有特殊緣故,隨意摘取一花一草,就是不孝。

曾子把孝道的層次提升到對動物、植物的愛護,乃至對一切眾生的愛心,這種無私廣被的慈悲仁愛,就是孝順。曾子能將孝順詮釋得如此周全,無怪乎日後能成為孔子門人中弘揚《孝經》的傳人。

中國傳統社會主張三綱五常,主要以孝為中心,擴而充之,對國家的孝順就是忠,對兄弟的孝順就是悌,對朋友的孝順就是義,乃至對眾生的孝順就是仁。

佛教更將人性的真愛與善美發揮到極致,推及對一切眾生的悲憫,是一種發自至真情感的流露,心甘情願的付出。《大無量壽經》云:「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菩薩的慈悲是願承擔眾生的苦難,不捨棄一切眾生,猶如孝子對父母的愛敬表現。

 

佛門中的孝親事跡不勝枚舉,如佛陀為父擔棺、為母說法,克盡人子之道;

目犍連尊者救母於幽冥之苦,而「盂蘭盆」勝會也從此流傳於千年;

舍利弗入滅前,特地返回故鄉,向母辭別,以報親恩;

明朝蕅益大師四度割臂,為病危的母親求壽;

民國的虛雲和尚,三年朝禮五台山,為報父母深恩。

綜觀佛門的事親之道,除了一般世間的甘旨奉養和功成名就的光宗耀祖外,更進一步的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惱惡道,了生脫死,令先遠宗親得度,永斷三途輾轉之苦,是乃上上之大孝。

 

佛教認為克盡孝道應該注意下面三點:

一、孝順必須是長期的,而不是一時的

孝順父母應該長期不斷的奉養,使其無缺,而不是一時的情緒喜惡。

《長阿含經》說,子女應以五事敬順父母:1.供奉能使無乏;2.凡有所為,先白父母;3.父母所為,恭順不逆;4.父母正令,不敢違背;5.不斷父母所為正業。

《心地觀經》也說:「孝養父母之福與供佛同等,應當孝敬恆在心。」佛教不僅報現世恩,甚至普及七世父母、累劫父母,以表示對父母的追思與感恩。因為父母的生養,我們才得以世世「借假修真」,聽聞佛法,圓滿菩提。

《分別經》提到佛陀之所以成佛是因「父母世世放舍,使其學道,累劫精進,今得成佛,皆是父母之恩。人慾學道,不可不精進孝順」。所以盡孝如同學佛一般,不能間斷。

 

二、孝順必須有實質的,而不是表面的

除了物質生活不虞匱乏,給予父母心理上的慰藉,精神上的安樂,也是孝順的表現。

《父母恩重難報經》載:「若父母無信,教令信;無戒,與戒教授;不聞,使聞教授;慳貪,教令好施。」

《本事經》及《孝子經》說:「能開化其親,才是真實報父母恩。」

《五分律》中,佛陀囑咐比丘應「盡心盡壽,供養父母;若不供養,得重罪」。

《賢愚經》、《睒子經》謂「佛陀是因仁孝故,成三界之尊」。

由此可知,無論在家或出家,實質上能解決父母的需要,且能導其正道,這是無比的重要。

 

三、孝順必須能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順應該從自己的親人做起,漸而擴充至社會大眾,乃至一切無量無邊的眾生,才是佛教理想中的至孝。

佛教中,廣義的父母恩還包括「師長恩」,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中也說:「父母雖能生育我身,若無世間師長,則不知禮義;若無出世師長,則不解佛法。」

更進一步來說,佛教講:「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四重恩」之一便是「報父母恩」;修行者以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利利他的菩薩道,最為上行。

《梵網經》說:「若佛子以慈悲心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如果一個人懂得孝道,敬愛父母,必然能持戒;能以善法制止身心惡行,就不會侵犯他人,進而尊重萬物,更能了解同體共生。

所以太虛大師將孝道擴大為「孝順父母、孝順師長、孝順業因、孝順聖教、孝順法性、孝順佛心」。佛教不僅是重視孝道,更將孝道的積極意義與精神發揚光大。


接引父母學佛,讓他們來生免於輪迴之苦,是為大孝!

在說孝道之前,先講一個小故事吧

郁多羅是一位品行端正,年輕有為的優秀青年,尤其他孝順父母,尊敬長上,早已為鄰里所稱道。

有一天,郁多羅到精舍聽聞佛陀說法,佛陀說修福的重要,郁多羅忍不住向佛陀請示:「佛陀!我經常如法的供養父母,希望他們能夠得到安樂,佛陀!我這樣做有福報嗎?」

佛陀回答說:「如果有人如法供養父母,讓他們得到安樂,可以得到很大的福報。」

佛陀說到這裡,看看郁多羅,又說:「不過,孝順父母可以分為三等。」

「喔!孝順父母還有等級之分嗎?」

「是的,孝親之道有三等:

一、父母健在時,供養其豐富的飲食,死後如禮安葬,能夠盡到生養死葬之責,是謂小孝。

二、除了以物質供養之外,自己能有一番豐功偉業,光耀門楣,榮宗耀祖,使父母同感與有榮焉,是謂中孝。

三、接引父母學佛,讓他們來生免於輪迴之苦,是為大孝。

郁多羅!你希望做到那一等的孝呢?」

郁多羅頂禮佛陀說:「佛陀!我知道了,光是飲食的奉養是不夠的,以後我會繼續努力,以期做到上等的大孝。」

孝順父母,供養父母,是人子之道;福慧圓滿的佛陀尚且親自為父擔棺,為母上忉利天講經,為後世佛子樹立了孝順的典範。身為佛弟子更應該孝順父母,孝親實乃學佛的第一步

佛陀明確告誡弟子:不供養父母犯重罪。

佛教是不孝順父母的嗎?的確,我國有些人士喜歡如此地批評佛教,因為他們見到佛教的僧尼不能像俗人一樣地所謂「敦倫」,他們在偏狹的家族觀念及宗法思想之下,認為出家是大不孝的行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雖不是儒家的主要思想,然而直到現代,仍有一些偏激的儒家學者批評佛教是反孝的宗教。

其實佛教對於孝順父母的教訓,在大小乘的經律之中可謂多得不勝枚舉,只要多看幾部佛經就會明白,佛教不但不是反孝的,乃是極端崇孝的。比如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所以說:「經於一劫,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而未能報一日之恩。」又說:「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增一阿含經》卷十一以供養父母准同一生補處的大菩薩,在《五分律》卷二十二中也有一個故事:當時佛的一位羅漢弟子,名叫畢陵伽婆蹉,因他的父母貧窮,想以衣食供養,但又不敢,所以請示佛陀。佛陀因此集合比丘弟子們開示:「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擔父,左肩擔母,於上大小便利,極世珍奇衣食供養,猶不能報須臾之恩。從今聽諸比丘盡心盡壽供養父母,若不供養得重罪。」《增一阿含經》卷十一也有類似的教訓。又在《中阿含》「鞞婆陵耆經」中說:有一位迦葉佛時的貧苦工人,叫做難提波羅,他受了佛的教化,完全實行出家的生活方式,但他為了奉養他雙目失明的老年父母,所以寧可做陶器來維持生活而不去出家。

事實上,佛教的修持雖以出世離欲的出家生活為可貴,但也不並強制人來出家,甚至在戒律之中有明文規定,父母不允許的便不能出家;如果父母貧窮而無人奉養時,出了家的兒女仍應盡心奉養,否則便得重罪。《根本尼陀那》卷四也說:「假令出家,於父母處,應須供給。」這豈能說佛教是反孝的?當然,如果思想偏狹而復幼稚的人們,一定要說唯有婚嫁生殖才算孝道,那就無話可說了──說也難怪,今世一般的俗人,除了養育各自的子女,已經很少能夠孝養各自的父母了,這也許就是迷信「無後為大」的結果罷!

至於佛教所講孝道的觀念,實在不是迷信「無後為大」的人們所能了解。佛教以為人在生死流轉之中,今天固然有父母,過去未來的無量生死之中也有無量無數的父母,孝養今生的父母,也要救濟過去未來的父母。在菩薩的眼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梵網經》),所以菩薩道的實行者廣度眾生,等於孝敬父母。當然,佛教不像被孟子批評的墨者那樣──「視人之父若己父,是無父也」。佛教是從現生的父母為主,而推及過去未來的三世父母。所以佛教對於廣度眾生是報父母之恩的擴大,那叫做報眾生恩,是由父母而推及眾生的。

所以作為一個佛教徒,首先要孝養父母,然後再去布施放生及供養三寶。


使父母皈依三寶 這是最大的孝順

夢參長老

我們知道,佛所教導我們,要把父母看成是佛,我們出家了呢,把佛看成是父母。我舉釋迦牟尼佛,他父親凈飯王病了,那回去侍養看,他臨要走了,要入涅槃了,到忉利天宮給他媽媽說地藏經,這就是佛所給我們所做的榜樣了,孝事父母。

佛弟子把孝順父母的心,來孝順於佛,把孝順佛的心,如果父母還在,迴向、孝順父母,能夠這樣子養護他。善事於他,那是最大的孝順。孝者,就是順的意思啊。

過去在溫州地區,有一個信佛的佛弟子,他對他媽媽很不孝順,但是他非常信佛,他就朝拜,他一個師父、一個大德,跟他師父請法,他師父跟他說,這個法我不說了,今天你回家去吧,你回家去看著來給你開門那個,把棉襖反穿上了,那就是佛!你請他給你說法吧。那個人就回家去了。他回去了,因為他到他師父那兒去了就很晚了,再回去就很晚了。

他家裡就沒有別人,就他一個媽媽。他平常非常忤逆,罵他媽媽、打他媽媽呀,他媽媽一聽著他的聲音就怕死了。他回家去了,到夜間很晚了,他就射門,他媽媽一聽她兒子的聲音,嚇得不得了,棉襖也顧不得穿上了,就反披上了。一開門,她兒子一看那反穿棉襖的是他媽媽。噢,他說媽媽就是佛。從此之後他就改變了,他就孝順他媽媽了,他就向他媽媽懺悔,這只是一個故事了。

說我們孝順父母就是善事於佛,懂得這個道理了,對待父母你隨時念經,乃至你隨時行住坐卧給他們迴向。為什麼?佛是不做錯事的,佛不需要你迴向。但是父母可容易做錯事,他們的錯誤很多啊,所以你要迴向。如果你能這樣做,你身、口、意,十業完全清凈的。因為你把父母當成佛,功德非常之大的。

為什麼要說個順字,孝順、孝順,一般說的孝養,這個說的孝順。孝養,你只能養他們的身體,衣食住行照顧好他。孝順就不同了,是養他的志,可以說轉變他,讓他信佛,長養他的善根。這個功德最大了,這叫最大的孝。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

過去我們的大德,都是能夠使父母皈依三寶了,能夠信佛了,這是最大的孝順。能使父母信佛,乃至父母過世了,能夠到他的祭日啊,死的時候給他念念經,給他迴向迴向,這個恩報的最大了。要能夠使父母信了佛了,那個功德最大了。所以自己父親、母親要能夠離了塵垢,是最大的孝順,最大的報恩。


最徹底的孝順

如今是商品經濟的時代,由於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過分追求而忽略內在的精神生活,導致社會道德的逐步淪喪;多少家門支離破碎,有多少老人兒孫滿堂卻流落街頭,人們呼喚道德的迷失,期盼道德的回歸,提倡孝道勢在必行。

我們知道,中國的孝道文化有幾千年歷史,同其他民族文化不同。那麼,這種孝道文化從什麼地方來?就是從民族的宗族社會來。孝道是古代維系社會的中心力量。孔子的學生曾子寫了一部重要的書叫《孝經》,為孝道的典范;此處就佛教孝順思想的應用予以簡單說明。

佛教孝順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孝順思想是不—樣的。佛教孝道分為“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通常世俗社會的人們對孝順父母的是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盡自己的能力供養父母身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順暢,冬夏晨昏,誠心照顧;每逢過節、生辰以禮慶賀、使父母歡喜。這就包括了贍養父母,給父母吃好穿暖,經常陪著父母。享受人間天倫之樂等等,這些都是為人類羨慕的世間孝順。孝順方法於佛教看來就是“小孝”,真正令人欽佩的世間孝子,其行止是“大孝於天下”。這種精神同佛教救度一切眾生的菩薩行願,正好不謀而合。孝與忠也是同樣一回事,國家危難時,顧不了自己父母,勇敢地做個忠臣而為國犧牲,一點都不後悔。這也是孝道——孝自己的國家、孝自己的民族。這種孝道意義就擴大了!  

而佛教所說的孝順是出世間的孝——解脫生死輪回:佛教認為孝順父母最究竟的方法就呈讓父母離苦得樂,脫離生死輪回,這是最徹底的出世間孝順方法。我們以佛陀的孝順為例,可以清楚的知道佛教孝順思想觀念是如何落實於現實生活中,並把世出世間的孝順融為一體.達成究竟圓滿。

據那拉達法師《佛陀與佛法》中說:佛陀成道後,特別應自己的父親——淨飯王迎請回到迦毗羅衛,並為父王說法,淨飯王聞法後證得三果阿那含。 當淨飯王病重時,佛陀為他做人生最後一次開示,使他證得阿羅漢果,並親自體會了解脫之樂。七天以後,淨飯王入滅,永遠脫離輪回之苦,這就是佛教最大的孝順了。

佛陀的父親示寂後。佛陀回來舉喪,親自把自己父親的遺體放入棺木中入硷,然後和他的兒子羅侯羅、堂弟阿難、難陀四人將父親的棺木抬上他自已經常講經說法的地方靈山安葬。像佛陀這樣,合情合理的孝順做法,人們怎麼能說釋迦牟尼佛不孝呢?因為佛陀是世間最大的孝子,真正把出世間的孝順徹底落實在教導自己的父母,修習佛法,離苦得樂。所以古德贊歎說:“大孝釋迦尊,歷劫報親恩。”

又如大乘佛教的《地藏經》被稱為孝經。經文一開始就是佛陀到忉利天說法,報答親恩。接著是地藏菩薩前生為婆羅門女及光目女,救拔慈母於地獄、餓鬼諸道中……再如蓮池大師《七筆勾》中說:“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意思是說父母恩重比山丘更高,父母生我、哺我、育我、教我、令我長大,立足社會,縱然用世間最好之物質,如皇帝的五鼎三牲這樣珍貴的物品,豐富飲食去供養父母,也難以報恩於萬一。唯有學佛辦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行菩薩道,將此功德回向父母,使令父母脫離生死煩惱,方算圓滿為人子女之責任。這就是佛教所講的出世間孝道,讓父母離苦得樂,趨向解脫。

佛教孝順思想涵蓋了世出世間的孝順之道,在世風日下的今天,道德淪喪,很多人不孝順父母,為此,提倡佛教的孝順思想,利益一切眾生的俗世生活或出家修道生涯,都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和價值。


達真堪布

對父母最究竟的孝順

很多修行人為什麼臨終的時候不能往生呢?就是放不下親人、財物。有一位出家人,非常喜歡自己吃飯用的缽,臨終時還貪執這個缽,死後轉生為一條毒蛇,仍然纏繞著這個缽。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公案,因為臨終時心裡捨不掉家人,而轉生為魔鬼,經常好意地回家看看,但每看一次,家裡就會出一次事。這些貪戀對家人只有害處,沒有好處。我們現在好好修行,真正懂得了諸法無常、諸法性空的道理,就不會再貪著了。

無論是家人、親朋還是同修道友,都不要太貪戀了。關係太近了,臨終時會留戀,對往生是種障礙,對雙方都有傷害。包括對父母也是一樣,可以孝順,但是不能貪執;對愛人和兒女可以關心照顧,但也不能貪戀。

 我對我的父母說過,我現在把你們送到喇榮佛學院,你們要好好修行;我們不一定誰先走,如果我先走了,我不會留戀你們;你們先走了,也不要留戀我。

我為什麼把父母送到學院?是為了他們能學法修行,臨終能往生淨土。我認為這是最大的孝順。送父母吃的、穿的,解決不了什麼問題,讓父母學佛修行才能斷煩惱。我現在一見到他們,就勸他們從心裡學,從心裡修,不要只停留在表面上。現在很多人學修都是停留在表面上。

我沒有時間經常去探望父母,也沒有經常給父母打電話,我知道他們的情況就可以了,若是接觸多了也沒有好處。父母的心和兒女的心不一樣。我跟父母也講過,若我經常跟他們聯繫,他們會更貪戀我,到時候會變成障礙。從世間的角度來說,父母是我最親的人,應該是我最在意、最牽掛的人。但我跟父母講過,我這樣做是為了他們,希望他們臨終的時候沒有任何牽掛,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作為修行人,對父母、兒女,應該以智慧去利益他們、救度他們,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不要以愚痴的方式來幫助他們,這樣沒有多大意義。現在很多人對父母雖然也有一點孝心,送魚蝦,送衣服,送錢財,讓他們到處旅遊,心處在散亂當中。孝順父母是對的,但是以這種孝順的方式不是最究竟的。

我們必須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仔細地想過:讓父母學佛修行,讓他們得度,是最好的報答方式,也是最究竟的孝道。我現在心裡非常踏實,我已經盡孝心了,已經幫助了我的父母。

我希望大家,若是有這個能力與機緣,多勸父母、愛人、兒女等學佛修行,讓他們明白道理,進而覺悟、解脫,這才是真正的幫助和救度。給他們吃的、穿的,給他們好的生活,也解決不了他們內心的煩惱痛苦。

我現在特別注意人際關係,不能與人走得太近,不能有所牽掛。假使我自己今天突然死了,也不會留戀任何一樣東西,不會留戀任何一個人;這是我非常注意並為之修持過的,不是隨便說的。希望大家也能這樣。這樣,臨終的時候,就能直接到西方極樂世界面見阿彌陀佛。那時業障也消除了,可以在西方極樂世界繼續修行,還能保佑在世的親人,等到他們臨終的時候引他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多好啊!若是自己經常牽掛他們,死亡以後由於貪心轉生為餓鬼,去看望他們,對他們只有害處。所以一定要完全斷除這種貪戀。


一聲佛號一粒米,方丈度慈母念佛往生的故事

解放前,有一個師父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逝了。那時候他三、四歲,由母親帶,過去的婦女幹活不行,沒力量,沒辦法就帶著孩子去討飯。後來住到一個農村,鄰居是殺豬的,這個孩子每天在那裡看,他一看過了回去就學,看殺豬怎么個殺法,有一天,他就弄了一塊泥巴,作了一個小豬,拿了一根小木棒當作刀,放在板凳上,去殺這個豬的頭。他母親一看,“哎呀,你這是跟誰學得,”他說:“我看鄰居家每天這么干,就學。我長大了也去殺豬,”他母親一聽,這可不得了了!

一個家庭里的兒女,成器不成器,上不上正道,與父母有直接關係。這是一個好母親,見孩子幹這種事情,馬上就學會了,才三,四歲,心裡想,假如我們這次要是與土匪作了鄰居,看到土匪去搶人,他長大了也會學。這殺生害命不是一件好事,乾脆搬家吧!搬到什麼地方能使孩子學好呢?一想乾脆搬到寺院附近去住吧,寺廟是修善的又有好師父,他見到師父修善肯定要學,學修善將來就有出息了。

這樣她就把孩子帶到了一個寺廟旁住下了。這個寺廟裡師父只有三兩個,廟也不太大,每天早晚上殿,這個小孩習慣了也天天跟著學,每天也學打坐。後來就幫忙燒香,換供水,打掃殿堂,很是勤快,一乾就是二,三年。這其間念經也學了不少東西,打坐也像回事。母親見孩子從善很是高興。有一天,這個小孩跟師父說:“師父我想跟您老人家出家,在這裡當個小和尚來伺候您,您看行不行?”老和尚一聽,很高興,說“行,但你得跟你母親說一下,你母親如果同意了,我沒意見,願意收你。”小孩說“行,我和母親說。”這小孩跟他母親一提這個要求,就有得了,母親哭著說“你父親去逝又早,就你這一個孩子,你要是出家了,誰繼承我們這家門,再說了,我這養老的事情怎么辦,不能出,無論如何我是不同意。”他一聽這完了,不願意讓出家。老和尚知道了這事說“這樣吧,你母親不願意讓你出家,你就當個居士修行也成”小孩說“不行,我一定要當個師父修行。”結果這小孩子跑到伙房裡拿一把菜刀站到母親面前說:“你要答應我在這裡出家就不死,你要不答應,我就一刀把自己砍死。”他母親一看心想:這孩子不過是嚇唬我罷了,他才幾歲,“那不行,你就是死了我也不答應你。”這個小孩真厲害,一刀就砍到自己頭頂上去了,血冒得到處都是。母親慌了,急忙去找師父:“師父您趕快救命,說那個吧,您把他救好了,就讓他出家給您做個小徒弟吧。”老師父很慈悲,上前把刀取下來,抓了把香灰往頭上一按就不冒血了。就這樣,小孩出家了。他的母親就不能在這裡住了,自己去討飯去了。

從此,這個小和尚跟老和尚在廟裡修行確實勇猛精進。有時候,因為小廟裡生活不太富裕,給人家念念佛,做做法事,搞一些生活門路。也可以很好地弘揚佛法。

有一次做法事,把法器丟在了一個很遠的地方,師父回來才想起來:“哎呀,明天還有一堂佛事,這法器取不回明天如何去做。”著急了,一個師叔,一個師兄兩個人在那裡商量。小和尚在一邊聽了就跟師父說:“師父您不是取法器嗎,我有辦法,決定不耽誤明天做法事,但是,有一件事情您得答應我。”他師叔一聽,小孩子頑皮啊,“你有什麼辦法跟我說說,有什麼事情我答應你”小和尚說“你看我現在連個長衫也沒有,上殿拜佛,好像對佛也不恭敬。我沒有別的要求,只給我做個大褂就行了”他的師父就說了“你能把法器取回來,我就答應你”小和尚說“師父空口無憑”後來老和尚取了一定銀子交給了他師叔“你給做保管,他能取回來,就拿這個錢給他做個大褂”小和尚很歡喜,跑到了佛堂里,點了蠟,上了香,搬了一個蒲團,一個人把門一關就打坐了。就這么一打坐,一枝香才著了一半,幾種法器自動就回來了。師父一看徒弟這不是一般的人了,已經是超凡入聖了。就恭恭敬敬地把這個住持的位子讓給他。因為他這是開了大智慧了,有神通,別看人小,他擔當得起。這一當住持,經常開壇講經,招來了十方信眾,小廟很快就發揚光大,裡邊的師父,居士就住得很多了。

幾年後,他母親年紀大了,討飯自己也走不了路了。在很遠的地方她就知道兒子現在當了廟裡的方丈。這個廟也很有錢,自己想,這么多人居住,也不缺我一口吃的,回去找兒子吧,他是慈悲的。老太太這就回來了,一看這廟和以前不一樣了,廟也大了,廟門開著,卻有師父把門,想進去,這個師父就問,老施主您從哪來?做什麼事?老太太說“找我兒子,他在裡面當方丈,”並叫他兒子的乳名。這把門的小師父也不知方丈過去的小名叫什麼,和老太太說“您稍等,我去請示一下方丈”。

小師父給方丈一頂禮,把經過一說,方丈一聽趕緊叫了進來。老太太一進就叫他的乳名說“兒子,你現在很好了,可你的母親現在沒飯吃了,我實在是沒辦法了,討飯連道也走不了。我來這裡沒別的要求,你每天能給我口飯吃,有個睡覺的地方就行了”。

方丈一聽就說了“我是你兒子,你是我母親,這是實實在在的。你知道,現在我住的這個地方是廟,是寺院,是十方大眾修行的道場。我現在吃的飯不是我自己的,我也不種地,也不做買賣,這個飯是大眾的供養。這供養我能吃,為什麼我能吃?我每天念經念佛,給一切眾生消災,祈福,為弘揚佛法來普度眾生,做這些工作才可以吃眾生的這碗飯。你說你在這裡吃住,又不會念佛,又不會弘揚佛法,又不會念經給人家消災。我可不敢留你,這可是錯因果的事”。

老太太一聽,這兒子太絕情了,太不像話了,這廟這么大住了幾百號人,哪天的剩飯我也吃不了,怎么說這話,莫名其秒。生氣地說:“不管怎么樣,我生你一場,也扶養到你好幾歲,在以前討飯的時候,你走不動路我背著你抱著你,好飯盡你吃。你現在行了,當了方丈了,我現在討飯不行了,跟你要一口飯吃你都不願意”老太太罵了一陣,生了一陣氣。方丈如如不動,還是如此“母親,你不知道,兒子是不孝,怕你造業。實在沒辦法,你這一生窮,是你前生沒有修福,所以你討了一生的飯。這個因果關係是絲毫不差,希望母親能諒解”母親一看兒子一直是這樣說。她對這裡的因果關係不是十分明了。世界的老百姓,只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她不懂得這細節上的道理,哪裡有兒子不給母親吃飯的。

後來母親又跟兒子慢慢商量說“那你說怎么辦,我走不動路,總不能讓我凍死,餓死,累死吧!你總得給我想個辦法呀”!她這么一說,兒子就開話了“辦法不是沒有,但就有那么一線小路,我怕你不同意,如果你同意了,就能辦成,不同意就不行”母親說“你說吧,只要能給我口飯吃,叫我怎么辦,能辦得到我就辦”兒子說“決定能辦到,就看你辦不辦,你每天堅持念阿彌陀佛。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這就行了。

你念一句阿彌陀佛,我給你一粒米,你一天只念了這一句,行了,你就吃這一粒米。你念一萬句給你一萬粒,你說同意不?”他媽一聽叫念佛,這行,念一句給一粒,念一天說不定就夠吃,就答應了。

結果方丈派了一個小和尚在那發米,監督她。念一句給一粒,剛開始不習慣,因為她沒有這個信心,累得不得了,沒過幾天,瘦得皮包骨頭。幾天一過,風聲傳遍了寺院,老少的師父,居士都罵大和尚:這個方丈太不像話了,一點點人情味也沒有,怎么能這樣對你母親,你這是害她,是讓她死的快一些,這樣不等她解脫就死了。

監督老太太念佛的小和尚也覺得大和尚不像話,一點善心,慈悲心也沒有。心想,這我不能不管,我得照顧老太太。偷偷抓了一把米,放在了老太太的碗裡,這剛剛放下去,好了,那邊大和尚派了侍者來叫這個小和尚。“你剛才做了什麼”“師父我什麼也沒做”“你有沒有抓一把米放在老太太的碗裡”他一看瞞不住了,老實交待“是,我看老太太太可憐了,就抓了一把米偷偷放到碗裡,希望大和尚慈悲”“好,我是人慈悲,那個吧,你現在就離開這個寺院”小和尚被遷單了“你不守我的清規,我指定你的工作你不去完成,結果來個假慈悲,壞了我的道法。”

這么把小和尚一遷單,全寺的人就公開的罵大和尚。大和尚也知道,但他是悟道的人啊!他又派了一個小和尚去監督他的母親。每天就這么念,時間長了,也順了,這一年就是三年,有一天,老太太和監督她的小和尚說“小師父,你去叫大和尚來,我有話要和他說”這時她也不叫兒子小名了。

小師父一看老太太今天精神飽滿,和往常不一樣,跑到大和尚那一頂禮“師父,老太太有話和您說”大和尚一聽,就過去了,老太太恭恭敬敬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頭“感謝大和尚度了我,感謝法師慈悲,徹底地度了我,我今天是跟大和尚辭行了,阿彌陀佛已經通知我,今天就走,去西方”大和尚面帶笑容說“我知道了”這么一說一答,小和尚還在床邊發愣,老太太把腿一盤,掌一合,念了兩聲阿彌陀佛,就走了。

老太太一走,全寺的人就傳開了,好多的人跑到大和尚這裡來求懺悔。“我們這幾年一直在罵您,說您不是個方丈,不是個人。這一下我們才真正的了解到,我們的方丈是大慈悲,不是一般的小慈悲,是真正的慈悲”方丈微微一笑“難怪呀,只要你們以後能如發的修行,就行了,我怎么能會計較你們呢,只要你們能認真地修行,在這一生定能解脫”在解放前,這個和尚不知去向,不知道哪裡去了。

這個公案一直流傳到現在。這就告誡我們學佛人,要以真正的慈悲心來弘揚佛法,來對待佛法,依照佛法去修行!


淨土法門:海賢老和尚的母親屍體不見了,跟達摩祖師的情形一樣

賢公老和尚給我們這一表法,我們的信心就回來了,不再像以前搖擺不定,半信半疑,現在死心塌地。這些人,回頭的人,將來個個都往生,不退成佛,這功德多大。又何況還附帶的海慶老和尚,還有海賢老和尚的母親更不可思議,在家念佛的女眾。她往生的時候,那時候很困難,海賢老人找一口棺材都找不到,所以只有用薄板簡單釘一個棺材,把他母親下葬。他是孝子,總覺得心裡有愧,對不起母親,八年之後環境好轉了,他就想豎碑改葬。把墳墓挖開,棺材一打開,人沒有了,棺材裡頭只有釘棺材那個釘子,幾顆釘子而已,人到哪去了沒人知道。

中國古時候有個例子,達摩祖師,圓寂也是被人下葬了,可是過幾個月之後,有家鄉人從現在的新疆,那個時候西域,回到南方,告訴大家,他們在新疆看到達摩祖師,達摩祖師挑了一個棍子,上面掛了一只草鞋,他是打赤腳。大家不相信,他往生好幾個月了,都下葬了,怎麼會你們遇到?把墳打開,棺材一打開,裡面一只草鞋,跟他們所說的情形完全一樣。那是什麼?菩薩化身,不是凡人。所以海賢老和尚的母親屍體不見了,大家認為可能也是菩薩化身,給在家女眾做個好榜樣。看人家走得多潇灑,八十六歲,說走就走了,都是預知時至。所以這些地方我們都要特別留意,增長我們的信心、願心,堅固的願心,我們要跟進,這才叫究竟了脫,別的全是假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O集)  2015/2/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80


真正的大孝

本文為慧淨法師對參加淨土宗念佛會所舉辦的「念佛聯合追思法會」的家屬所作的開示。

以唸佛超度父母

 

淨修法師、洪居土、各位家屬: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看大家在佛堂唸佛,大部分都很虔誠、很專心,你們所念的佛,阿彌陀佛都知道了;同時,點點滴滴都達到了你們的盼望 ──就是超度自己的親人。

 

從佛教的觀點看孝道

一般講「孝道」,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可分為三等,第一等是最基本的,就是對父母、祖先盡孝養之道,使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衣食的憂慮,同時滿父母的心意,不違逆他們,表現對父母的既愛又敬,這是為人子女最基本應盡的孝道。第二種,是中等的孝道,就是本身能夠立言、立德、立功,來顯揚祖先,榮宗耀祖。這二種孝道,在世間人的觀念,已經非常孝順了,使得父母不平白生下這個兒女。

但是以佛法來講,這個還不能算孝,因為佛法是從三世因果、善惡報應、六道輪迴來看整個人生,也以這樣的人生觀來談什麼是孝、什麼是不孝。如果從佛法來談,前面那二種孝還不是真正的孝,而是必須使自己的父母祖先,徹底的離開六道生死輪迴,才是真正的「大孝」,前面兩種就是「小孝」跟「中孝」,以佛法的眼光來看,這兩種孝是不圓滿的。

那麼,要怎樣使自己的親人離開六道輪迴,讓做子女的我們達到圓滿的孝道呢?就是除了在父母還沒有往生的時候,盡到孝養、孝敬、孝順外,進一步以各種方法來引導父母、親人學佛。讓親人曉得這世間的一切不過是一時因緣和合而已,每個人都隨各人的善業、惡業而流轉、投胎轉世,所以它不是永恆不變的。死後並不是一無所有,沒有解脫還要繼續輪迴,它的時間很漫長。要讓親人瞭解這個道理,那麼親人的世界觀就不一樣了,會對這個世間持另一種看法。也就是說,固然生而為人,做父母的應該愛護、養育兒女,做兒女的應該孝敬父母,同時也要在這短短幾十年當中,引導親人跟隨我們學佛,並依佛法而解脫生死輪迴。告訴父母這些道理,至少能讓父母有所啟發。

 

路頭若識得,生死一齊休

每個人的生死輪迴是不能相代替的,有一句話說:「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而要了脫生死輪迴,說容易並不容易,但只要找對了法門,說簡單又非常簡單。所以,有句話說:「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路頭若識得,生死一齊休。」也就是說,如果找對了法門,我們今生今世,不但可以脫離六道輪迴,而且能夠快速成佛。如果沒有找對法門,這輩子只是結個佛緣,還會有下輩子。而人生流轉在六道當中,往往是一世不如一世的。想想看,我們生活在世,從小就是靠著吃肉長大的,而且人的內心都自私自利,充滿著貪瞋痴。可以說,一生當中是惡多善少,這樣檢討之下,下輩子是不容易保持人身的,要保持人身,就必須在佛法中有基本的修行。所以如果找對法門的話,不管自己會不會修行,都能夠解脫。

 

今生今世能夠成就的法門

那麼,哪一個法門是我們今生今世能夠成就的法門?就是唸佛的法門。唸佛的法門就是在我們現生、有生之年,能夠願生極樂世界 ──只要願生極樂的心是絕對性的、百分之百的,是不妥協的、不苟且的,那麼,此後就專念這一句名號,這樣的話,等於已經從地獄除名,而在極樂掛號了。相當於考上最好的大學,已經放榜錄取了;雖然還沒有入學,可是已經具備那個學校學生的身份了。我們要到極樂世界不用考試,只要願生極樂,然後專念彌陀名號,就已經被阿彌陀佛所錄取了。因為往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主動、平等來要求我們,而且,往生極樂世界所必要具備的種種功德及資糧,也是阿彌陀佛為我們所預先完成的。那麼,祂完成在哪裡?在這一句名號。所以只要專念這一句名號,自然就擁有了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功德。就好像被錄取的時候,就是那個學校的學生。也就是說,雖然現在壽命未盡,但是發願往生,專念名號,時間一到,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然而並不是說,我們現在唸佛,並發願要往生,現在就會往生,不是這樣的!因為每一個人的壽命各不一樣,而只要從今起唸佛、發願往生,臨命終之時,阿彌陀佛就會來迎接我們。所以,一個願生極樂,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這一種人叫做「唸佛人」,一個「唸佛人」在臨終的時候,生命還沒有結束,阿彌陀佛就會顯現到我們的面前,一方面安慰、保護我們,讓我們沒有任何障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來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去。

 

引導親人唸佛

我們要以這樣的道理,來引導自己的親人。面對親人的死亡,並為親人做超度法會;另一方面,也是讓自己親自去體驗世事無常。固然親人的死亡,讓自己很傷痛,但是有一天我們也終將一死,所以,假借親人的死,我們得以好好思考未來。在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功德當中,以佛法的功德來超度祖先,是最容易、最殊勝,效果又最快速的。所謂「下手容易,成就高超」。就像《地藏經》所講的,即使一個人在世的時候,沒有遇到佛緣能學佛修行,甚至遇到惡緣而作惡多端,但是在臨終的時候,人家勸導他唸佛,他起了懺悔之心,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當下也能脫離三惡道,不受過去惡業的果報。

 

萬德洪名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句名號叫「萬德洪名」。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為十方眾生所發願的四十八願的功德,都在這句名號裡面;經過兆載永劫時間所累積的功德,也在這一句名號裡面。同時,所為我們建設清淨莊嚴的極樂世界的功德,也在這一句名號裡面;能夠消除業障、增長福德的這一些功德,也都在這一句名號裡面。所以即使一生遇到惡緣,而誤蹈法網,觸犯了國家的法律,也犯了世間的道德,可是臨終的時候念了這一句名號 ──這是阿彌陀佛將祂累積的功德,以這一句名號送給我們的,我們稱念它等於領受了阿彌陀佛的功德,就能夠消除我們一生的罪業,不至於墮入三惡道。

如果臨終的人不只唸佛,而且願生極樂世界,那麼當下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永遠不再於三界六道中輪迴了。這完全不是他平生的積善,或精進修行所致,而是這一句名號的功能。就好像這個人不只是貧困,而且負債纍纍,有一個既富有又有愛心的人,他寫了一張百千萬億的支票,或一張金融卡給他,那麼他不但能夠償還所有的債務,而且當下立即雍容華貴起來。

所以這一句名號叫做「萬德洪名」。所謂「萬」並不是百千萬數目的萬,這個「萬」是「表法」的意思,也就是它是圓滿的功德,超越的功德,具足三藏十二部,具足法界的功德,使得稱念這一句名號的人,有了這個萬德,就可以消業障。《觀無量壽經》說,一個現生誤蹈法網,而且違背倫理道德的人,固然因為他一時無知,同時遇到惡緣,但最後卻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因為這一句名號。所以,《觀無量壽經》中說,這一種人到最後唸佛,每一聲的佛號,都在消除他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一旦斷了氣,立即往生極樂世界。

 

以唸佛超度祖先

所以,我們以唸佛來為我們的祖先超度,這個我們都做得到,不必花錢請外面的人做法事,只要在家裡,以我們的虔誠心,用這一張嘴巴唸佛就可以了。所以它很容易,不必花錢,也不必做其他的法事,更未必要到其他地方去。所以,論要消除祖先的業障,沒有比唸佛更容易、快速的;如果要增加祖先的福德、功德,也沒有比唸佛更容易、高超的。

《無量壽經》中說,「當我們歡喜踴躍,念一句彌陀名號,就能夠具足無上功德。」這個「無上功德」就是成佛的功德。因為這個宇宙中最高、最上的就是佛,再沒有比佛更高的了,我們只要唸佛,就能擁有跟佛一樣無上的功德,所以唸佛既容易又殊勝。《地藏經》也說,臨命終的時候,不管他有罪、無罪,只要聽到這一句名號,都能脫離三惡道。

因此,我們應以唸佛來超度我們的祖先,不管七七四十九天到了沒有,而在四十九天之內,就要把握每一天,儘量抽空請假,來為祖先唸佛超度。為什麼?因為這四十九天中,在他中陰身還沒有投胎轉世前,是我們最後能夠盡孝道的時候;過了這個時候,要盡孝道就比較不容易了。當然,四十九天之後,如果仍不曉得祖先到哪裡去──甚至可能在三惡道,這時候我們為他繼續唸佛,佛會放光明到三惡道把他救拔起來。如果在他還沒斷氣,或是斷氣不久,能夠為他助念的話,那麼祖先是不會墮入三惡道的。但我們目標不只在這裡,我們期盼的是,祖先能夠徹底地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所做的點點滴滴也將功不唐捐,不白費氣力的。

 

戚繼光誦《金剛經》超度部屬的故事

我現在舉一件大家比較能夠體會的故事,明朝有一位將軍叫戚繼光,他是一個愛國愛民的將領,同時也是一個學佛人。他在一生當中,天天固定誦一部《金剛經》,即使行軍在外,也要利用時間把《金剛經》誦完,才會去睡覺,可見他對佛法的信仰是很虔誠深切的。有一天他的部下去世了,這個部下託夢給自己的太太,要太太請戚將軍誦《金剛經》來超度他,戚將軍誦《金剛經》到一半的時候,戚將軍的夫人端了一杯人蔘茶給戚將軍喝,想讓他解渴、補氣。當戚夫人從門外進來的時候,戚將軍看到了就用手一揮,心中說「不用啦」。這部經誦完了,當天晚上,部下的太太又夢到先生來託夢說,還沒有完全超度,請戚將軍再誦經,因為所得到的只是前半部,後半部已經「不用啦」,所以沒有得到。戚將軍知道了這件事,才回想起,當初戚夫人端這碗茶來的時候,他揮手婉拒,口雖不言,心說「不用」,結果後半部的功德沒有得到。隔天早晨,怕被人幹擾,就閉戶誦經,當天晚上就夢到那位部下來答謝,說已經得到超拔。可見佛法功德,功不唐捐,而且效果立即。

 

唸佛超度祖先的功德比誦經更殊勝

《金剛經》的經文中,並沒有說到極樂世界,也沒有說到阿彌陀佛以及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事情,只有《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才有談到,所以,如果以誦經超度祖先往生極樂世界的話,沒有比誦《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來得殊勝的。

但是,所謂「千句經文,不如一句佛號」,誦《阿彌陀經》有功德,可以超度祖先、消除業障、免除災難,但還不是它最主要的功德。因為經典就像一張地圖,也是地圖的說明書,我們看了說明書,也查了地圖,曉得目標和方法了,就應直接整裝上路,往目標前進,而不止停留在誦經。雖然誦經有功德,但是比誦經功德更大的,就是所謂的「藉教觀心,依教奉行」。所以《阿彌陀經》告訴我們,只要執持名號,就能夠使得我們以及所要超度的對象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也是十方諸佛主動地、歡喜地、異口同聲地來向我們保證,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是絕無虛假,同時來讚嘆這個法門的殊勝,祂們對於唸佛人都會加以護念。《阿彌陀經》文文句句都是在說唸佛能夠往生的功德,它雖然沒有說超度,但是超度的功能已經涵蓋在文句裡面了。因為我們看一部經文,不只是看文字的內容,更進一步,要去瞭解文字背後所涵蓋的深廣意義,因為佛法如同大海,當深入其間,就知它深邃無比,佛法也是一樣,功德不可思議,涵蓋的意義也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誦經能超度,更進一步,唸佛更能超度。經典上說,陽間的人如果虔誠唸佛超度祖先,阿彌陀佛就會親自到那裡,光明顯示在他面前來接引他。所以,以唸佛來超度祖先,是大家都能做得到,而且效果很殊勝快速的。

 

記者觀落陰的經歷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他是雜誌記者,專門為他的雜誌採訪靈異事件。有一次,他所要參訪的地方,就是所謂的「觀落陰」。這個大家知道嗎?知道的請舉手。哦!你們年紀輕輕都曉得「觀落陰」?(蓮友答:電視看過。)既然這樣,你們就曉得「觀落陰」的情況,我也曾經見識過,只是很少看電視報導。

「觀落陰」就好像看電視一樣,一方面看電視,一方面還可以跟旁邊的人講話。《觀落陰》時雙腳不是踏在地面上,是踏在一張符咒上,眼睛用毛巾蒙起來,毛巾裡面也是用符咒把眼睛矇住,司法的人是一般道士,就在旁邊敲木魚來持咒語。他就靜靜地坐在那裡,如果他的腦海中出現異景的話,就要告訴持咒的人,持咒的人就曉得已經進入陰間了。然後,他會再換持另一種咒語,把他引導到這個人所希望的境界。比如,他想看自己在陰間的親人,或看他的命運,所以有種種的咒語做種種的引導。

這個年輕人二十幾歲,他去採訪時也親自當場體驗,現場大概十個人左右,沒有一個進去,只有他進得去。他想去找找他的外婆,因為他從小是外婆扶養長大的。找、找、找,在一個很偏僻、荒涼,而且很寂寞的地方,有一間間很低矮又不華麗的小房子,在其中一個房子裡面,他找到了他的外婆。祖孫難得在陰間見面,覺得很興奮,有說不完的話。這個道士在旁邊說,你問外婆缺不缺錢?缺的話現在立即燒,她就能夠立即得到,不會被其他孤魂野鬼搶走。他就問了外婆需不需要錢?現在可以燒給她。當他這樣問的時候,心裡靈機一動,想到既然要燒紙錢給外婆,那這一句佛號功德很大,就唸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本來在那種地方是不讓人誦經持咒,也不能念其他的佛號的。因為誦經持咒或唸佛號恐怕會干擾、障礙它的過程。他這一句佛號一念出來的時候,立刻空中出現阿彌陀佛,而且,阿彌陀佛手中抱著珠寶箱;同時,這個珠寶箱也已經在他外祖母的懷抱中了。而外祖母所穿的衣服頓時變得華貴像菩薩的衣服;相貌也變得很莊嚴,所穿的鞋子是純金的。他外婆把腳舉起來,讓他看到這雙鞋子像黃金般的光亮、高貴。

他把這一事件告訴我,我就問他,你當初念了幾句佛號?他說,只念一句。我又問,你怎麼不多念幾句?他說,沒有想到!因為他不是唸佛人,如果是唸佛人,則不管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遇到什麼事情,都會不假思索地,心中憶唸著佛,或是口中稱唸佛名,而那個時候會更加地持續唸佛。但他不是唸佛人,他只是因為採訪宗教的靈異事蹟,所以曉得這一句名號的偉大而已。

 

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我們在陽間唸佛,好像很平常,沒有什麼奇特的,看不到我們身上放光,也看不到阿彌陀佛顯現在空中。但是陰間唸佛就不一樣了,陰間唸佛佛力出現,而且陰間的人一聽到,或者是一念出,相貌立即轉變。因為一般人福報和智慧都是不足的,唸佛會增加福德和智慧,尤其是在陰間唸佛,相貌會立刻改變。這當然是因為阿彌陀佛的慈悲,把功德累積在這一句名號,假若我們一生中要以自己修行,累積種種的善事功德,再怎麼修都不及這一句名號的功德。因為這一句名號是萬德,是所有功德都已經成就,容納在這一句名號裡面了。所以,我們不論怎麼樣唸佛,它本身都具足所有的功德。

《阿彌陀經》說,「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離開了執持名號之外的三藏十二部,包括世間無量法門的修行,統統是少善根、少福德的修行。」為什麼?因為這一句名號是阿彌陀佛所修的,我們再怎麼樣修行,從出生修到年老一百歲,都跟這一句名號不能相比,好像地與天不能比一樣。因為我們都有貪瞋痴,不能三輪體空。必須要三輪體空,還能得證阿羅漢果的功德,但連三輪體空都沒有的話,就不算是功德了。何況我們再怎麼精進修行,如果下輩子能保住人身,已經是了不起的修行了;即使保住人身,還是在六道輪迴,還是凡夫。即使比人更高的,是生天的功德,還是在六道輪迴,不是超凡入聖。

所以,我們再怎麼修,跟執持名號比較起來,都是少善根。只有稱念這一句名號,才是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夠進入極樂世界。我們把這一句名號,迴向給我們的祖先,即使祖先在生之時沒有佛緣,沒有皈依三寶,也沒有吃素學佛修行,也沒有唸佛求往生;可是我們唸佛迴向給他,阿彌陀佛也會放光加持他們,等他機緣一到,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要迴向功德給祖先,最好就是唸佛;甚至唸佛迴向給還沒有往生的人,比如父母唸佛迴向給遠在他鄉外裡的兒子,或是兒子唸佛給居住在外國的父母親,對方都能夠得到,並使對方消除災難,增長福德的。這個在《唸佛感應錄》裡面都有記載。淨宗書院一樓佛堂有很多佛書,還有佛卡、佛牌,這些都是結緣的,希望大家儘量請回去。

真正的孝,是應把握還沒有往生之時,就好好引導他,既然往生了,就要掌握四十九天。因為每七天、七天都在變化,直到七七四十九天很可能就必須投胎轉世了。但不論一年之內、三年之內,只要虔誠唸佛,即使親人墮落地獄了,阿彌陀佛也會放光,到地獄把他們救起來!

 

提倡樹葬、灑葬

至於骨灰?我們都是先火化後再進塔,骨灰最好放在寺院有出家眾的地方,因為出家眾天天誦經、供飯。如果祖先沒有往生,還執著他的住處,也能夠聽經聞法而被超度,勝過在荒郊野外受風受雨,又沒得吃。當然,人的觀念要與時俱進,現在提倡樹葬、灑葬、或是空葬、海葬。在這一些當中,以灑葬最方便,然後是樹葬。所以,最好能用灑葬,不再佔用一個地方,因為人死了都是隨業流轉,如果往生極樂世界,骨灰對他來講,已經不是他的,如何處理對他沒有任何影響,同時我們也不希望祖先執著在這個骨灰甕裡面。所以,最好是以佛法來超度,只要唸佛,他不會在陰間執著這個骨灰的。這時候,骨灰可以磨成粉,灑在叢林當中,讓遺留下來的骨灰和其他眾生結緣,彌補一生所吃的眾生之肉。所謂「君子開風氣之先」,大家儘量以這個新的觀念、作法,提倡灑葬。

總之,以唸佛來超度祖先,方法是最簡單,功德是最殊勝的。簡單在哪裡?在於怎麼樣都是這一句名號而已!如果要誦《金剛經》,沒有經本、沒有時間、不認識字,那就做不來了。如果是參禪、打坐、朝山、拜懺,不一定人人都做得到。而唸佛,再怎麼愚笨,不認識字,只要他有嘴巴,有這個心,就可以念,人人都做得到,所以很簡單容易。不管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稱念,即使必須上班,在坐車到公司的半個鐘頭,就能念一千五百聲「南無阿彌陀佛」。同時在工作當中,只要不動腦筋,就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唸佛。

 

阿彌陀佛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本身

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是有生命力的,名號的本身就是阿彌陀佛的本身,所以祂有眼睛,可以看到我們在拜祂;祂有耳朵,可以聽到我們念祂的聲音;祂有心,知道我們所念的佛號,目的是為了什麼,也知道我們在想念祂。所以這句名號具有六種神通,有天眼通、天耳通,有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盡通,而且具足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大願大力,使得我們稱念了能夠大善大福,超凡入聖。所以,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何緣,無論何心,大家都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預先為自己送葬

同時人都有一死,可以說自從人一出生下來,就已經被判了死刑,而且,這個死刑是不定期的,它什麼時候來不知道,但是說到就到,我們要預先為自己送葬;為自己送葬是現在就發願願生極樂世界,不管死亡什麼時候來,一旦來的時候,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可說專念這句名號,不但可以超度祖先、庇蔭兒孫,也使自己能夠脫離三界六道輪迴。不然的話,人生很苦,死了並非一了百了,還有下輩子,只是從這個苦境進入另一個苦,從今生今世的迷,又進入另一個無窮盡的迷,那麼永遠都在痛苦輪迴當中!所以我們不必等死亡那一天,才讓別人為我們助念超度,現在我們就可以親自為自己準備。下輩子要再生而為人,是比往生淨土困難的!下輩子要當人必須靠自己努力的修行,可是往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預先為我們準備好,主動來送給我們,而且要求我們要接受!所以大家可以事先準備的。

至於燒金銀紙錢,可以不用燒。因為唸一聲佛號,就一切都具足了。如果因為風俗人情之故,必須要燒的話,燒個意思就好了。儘量不要鋪張浪費,只要唸佛,效益是很大的,其他的都是做給外人看,寧可節省費用,而為祖先佈施。比如目前南亞災區很嚴重,可以用祖先的名義賑災,點點滴滴都是祖先的功德。我們也不希望祖先執著這些功德,是希望親人當下能往生極樂世界,徹徹底底地了脫生死輪迴。

大家能夠以唸佛來為祖先超度,並且能夠遇到淨修師父、洪居士,就表示大家過去世都跟佛有緣,與淨修師、洪居士有緣。日本有句話說:「即使路邊經過、袖口相碰,也是多世的緣份。」希望大家藉由這樣的緣份,進入學佛、唸佛,走上淨土之道,今後有時間可以到這裡來唸佛,我們的佛堂是全天開放、長年不休的,也沒有任何條件。好不好?(眾答:好!)

淨修師:家屬認為來這裡唸佛,只有迴向,而立牌位的問題呢?

上人:有立牌位跟沒有立牌位,沒有什麼差別。為什麼?在我們還沒有開口念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已經知道了。假使牌位立得很莊嚴高貴,可是沒有這份心,也沒有用啊!所以,不在於外在的那一張紙,那幾個名字,是在於我們的心。我們從家裡出門,要去做什麼事,阿彌陀佛早已經知道了。所以不一定要有牌位。最後,我們都會念親人的名字作迴向,所以點點滴滴都是給親人,同時也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我們所迴向的,不但沒有消減我們的功德,反而增加我們的功德,這就是迴向。好像這個房間的燈光很明亮,外面很黑暗,我們把外面的窗戶打開,把門打開,使得房間裡面的燈光可以照到外面去,照亮行人,我們的光明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光明更大。比方我們身上有一千塊,遇到對方需要我們佈施了兩百塊,結果我們有多少錢?是八百還是一千二?無形的報酬其實是一千二以上!我們看龍眼、荔枝,當它收成的時候,有好幾千顆,但最初它不過只是一顆種子而已。所以能夠迴向的話,功德就大,所謂「吃虧本身就是佔便宜」。因為我們不計較,付出了我們的金錢,或是付出了我們的名譽、心血,它都會開花結果,利息是好幾倍的。所以有沒有立牌位,不是很重要的,因為佛法是超越時間、超越空間,超越任何形式的,而不在那一張紙上。

洪居士:法師、各位菩薩慈悲!請各位菩薩把握當下,現在善知識就在我們眼前,這代表各位菩薩福報現前,才有辦法遇到善知識,若有什麼問題,或是學佛的過程中需要請教什麼,把握當下,儘量向上人請法!

上人:他們兩位的精神很好,十幾年來,他們從臨終關懷到命終的助念,直到為往生者淨身、入殮,為大眾做告別式,完全都是義務性的,秉持佛陀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來為大家服務!希望大家能夠傚法他們的精神,可以的話,就參加他們的行列。今天人家為我們,明天我們為人家,就像阿彌陀佛是怎麼樣慈悲為我們,我們也儘量體會佛心來為大眾,讓這種精神能夠代代相傳。

就這樣!請大家起立!請合掌!跟隨我念: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二○○五年一月二十九日講於台北象山淨宗書院


【 勸導父母念佛往生淨土,這真孝,無比的大孝 】

《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 》

諸佛出世有三種利益,就是三樁事情。第一就是言教,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言教。

第二種,身教,諸佛如來身相光明,無量妙好,身教。身教是什麼?做出樣子給大家看。

海賢老和尚他們做出的樣子,農民耕種,做這個樣子,標準的農民、最好的農民,幹哪一行像哪一行,身教,做出來給你看。

不著急,一年看不會,二年;二年看不會,三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就看出門道出來。

你問他問題,難不倒他,他什麼都懂,他都會告訴你。你不問他他什麼都不懂,問他,什麼都懂。這是什麼?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不問他的時候無知,那叫根本智;問他的時候,他給你解釋,那叫後得智,叫權智。教化眾生不外乎這兩種。

第三種是為了叫人對佛法生起信心,諸佛如來沒有不勸導父母念佛往生淨土,這是什麼?這提倡孝道,這真孝,無比的大孝。

父母這一生之後去作佛去了,這是孝的大圓滿;父母沒有往生,這個孝是很有限的孝,不是圓滿的孝。

一定要往生到極樂世界,究竟圓滿的大孝。用這個來勸導天下眾生,突出無量法門裡頭淨土法門殊勝,為什麼?保證成功。

修八萬四千法門不能保證成功,這個法門保證成功。這三樁意思很深,含義很深,你真正搞通之後,你會對淨宗死心塌地。

而且真明白之後,真的《菩薩戒經》所說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你對待一切人會盡孝,把這個孝父母的孝擴大了,孝順一切眾生;對待老師這個恭敬擴大了,敬一切眾生。

你們細心觀察,我叫大家把海賢老和尚這個光碟看一千遍。為什麼?一千遍你就看出他的門道出來了。為什麼?一千遍心定了。

為什麼看不出門道?心浮氣躁。看出門道,心是定的。

所以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要求的就是要求自見,不要人教,自然明白了。這個明白是真明白,跟釋迦牟尼佛當年講經是同一個境界。

一般人的明白是自以為明白,是他自己的境界,不是佛境界。為什麼?他有分別執著,他的明瞭是從他分別執著上生出來的,佛菩薩的明白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不但沒有分別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所以它叫照見,像鏡子一樣照見。我們的見聞裡頭有分別、有執著,分別是染污,執著是波動。

你看我們心是動的,就是心浮氣躁,是染污的。你看出來了,你能看出幾分,決定不能看圓滿。一個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照見是圓滿的,所以那是佛知佛見。

他自見,自見跟佛知佛見完全平等、完全相同。這是每一個眾生都具足的、都有的,只是你不會用。不會用,說白了,你不知道自愛,所以你不會愛人。

佛為什麼這麼大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這是你自己本來的心,是這樣的。現在變成這麼小,一個人都不能夠容納,心量小到這樣,自私到了極處,這是妄心不是真心。

恭錄自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二十三集 講經節要

祈願所以出家眾。法體安康。正法久住。度生無量。南無阿彌陀佛!

隨喜功德分享此文。皆悉回向給文章、圖片原作者(佛友大德)和眾讀者(佛友大德)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

感恩南無阿彌陀佛。閱讀開智慧。分享好文。利人利己。正法流通。功德無量。


勸父母往生西方是為大孝

大安法師

念佛之人,當勸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臨終決定往生西方,非預為眷屬說臨終助念,及瞎張羅,並哭泣之利害不可。故欲父母臨終得眷屬助念之益,不受破壞正念之害者,非平時為說念佛之利益,令彼各各常念不可。如是,則不獨有益於父母,實有益於現生眷屬,後世子孫也。臨終助念,無論老少,均當如是。詳看《飭終津梁》,自知。

——印光大師《一函遍復》

這一段講有關臨終助念的開示。念佛行人,他的大孝要表現為勸自己的父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古以來,出家在家的這些高僧大德們,都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的榜樣。的榜樣。的榜樣。

宋代有一位禪師,叫宗賾禪師,他出家以後,只有母親還在世,他就把母親迎到寺院來長期居住。他母親開始住在寺院還不是很習慣,總是想回老家,宗賾禪師就勸她念佛。她老是念不下去(一般的人剛念佛不一定念得下去),就常常還會想她的兒子。宗賾禪師為了想讓她一心念佛,就很長時間避開不見他的母親,就讓她念,這樣經過兩三年的時間,他的母親才慢慢地念佛。念佛以後她就在佛號當中找到了安心,找到了生活的充實和快樂,這樣就在寺院住了七八年。最後,在宗賾禪師的助念之下,預知時至,帶著微笑往生了。宗賾禪師是那個寺院的住持和尚,所以宗賾禪師作為一位比丘、法師,他就為大家做出了榜樣。

宗賾禪師自己對念佛一法也特別有信心。他母親往生之後,他就啟建了一個蓮花勝會,也好像我們的一個佛教團體一樣的,大家自願參加。主要的宗旨就是一天規定數量念佛(一天念一萬聲佛號以上),他有一個表格,要登記下來。然後大家就集中,有定期的集會。念佛的目的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華就是西方淨土的象徵。他是發了這一念的心,組織了這麼一個念佛團體。結果呢?有一天晚上做夢,夢到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穿著白衣,戴著青黑頭巾,相貌非常清美的男子過來,說:「法師組建蓮花勝會,我也要報名參加,是不是可以?」宗賾禪師說:「好啊,報名參加我就歡迎啊,你叫什麼名字?」他說:「我叫普慧」。宗賾禪師就把這個記下來:普慧。剛記下來,這位普慧男子又跟他說:「家兄普賢也要參加。」他就把普賢也記下了。唉!這樣猛地一下醒過來了,覺得這個場景依然非常清晰,他就問長老,結果得知這個普賢、普慧原來就是《華嚴經》中的兩位大菩薩。

組建這個蓮花勝會,卻得到了華嚴大士普賢、普慧兩位菩薩的幽讚,可見念佛功德何其殊勝。

那麼,我們現在已經念佛了,一定要用種種善巧方便,讓父母也發起念佛的信心。如果要讓父母臨終決定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一定要注意父母周邊的家親眷屬的行為一定要如法,不能給父母帶來障礙。

比如:在家裡你只是子女成員之一,還有哥哥、姐姐、七姑八姨等,到父母臨命終的時候,這些人都來幫忙,在這些人裡面,誰說話最能服眾。這些人裡面也許有信天主教的、基督教的、伊斯蘭教的,在信仰上各有不同。這次我們在新加坡,有一位居士的父親正好往生,居士林的同修說我們是不是可以去幫忙助念。結果家屬通知來:不需要助念,我們要按照道家的方法來處理後事。那他那位居士在家裡是老三,他作不了主啊!此外,還有一些幫倒忙的,人一斷氣馬上就換衣服,就號啕大哭,就這樣那樣。

這些都是對亡者極為不利的,所以要了解一些臨終助念的方法。要知道亡者在臨命終時他是什麼樣的情況,你一動他的身體,這時候他盡管斷氣了,但神識還殘留在身體上,你一動他,他還有疼痛,一有疼痛就會起瞋恨心,這個瞋恨心一來,那可能就到三惡道裡面去了,或者變成一條大蟒蛇了。

所以臨終助念有個原則,他斷氣了,你不要去動他,至少要八個小時。如果助念,你這八個小時佛號不要斷,八小時以後再來處理這些事情。

至於哭就更不應該了。本來人都是舍不得家親眷屬的,家親眷屬一在旁邊哭,就讓他有一種眷戀之心,情愛之心。這個心一起來,那是不能解脫生死的。

說有一對學佛的夫妻,夫妻感情非常好。當丈夫臨死的時候,妻子就在旁邊哭,盡管丈夫平時也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面對妻子的哀哀痛哭,他就舍不得走。他就一下子到哪兒去了呢?他斷氣了,他的妻子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在那裡哭,這時候擤一把鼻涕下來的時候,鼻子裡面有一條蟲,妻子就想把那條蟲甩下來。這時候,有一位比丘是有神通的,說你「注意注意,這條蟲就是你的丈夫啊。你哀哀痛苦,你的丈夫因為舍不得你,就到你鼻孔裡面做了一條蟲了。」

所以,在父母臨命終時,這時候就像爬山,能夠有人推一把,他就上去了;有人在下面拉他,他就摔倒了。臨命終時這一念是非常非常關鍵的,家親眷屬等一切人絕對不能哭泣。

臨終一定要令他始終保持正念。

現在家庭成員關係很複雜,為了避免一些糾紛,是不是可以在他沒有生病之前,就立好一個協議,要他親自簽字:我的後事交給誰來處理,按照臨終助念佛教的方法來處理。

如果他的子女是佛教徒,他放心交給他,或者對一個助念團、助念小組很信任,那就委託給助念小組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賦予了他處理後事的權利,就不至於到臨命終時被周邊的人瞎張羅,破壞了正念。

這些在平時就要跟家親眷屬說清楚,最好這些子女眷屬都能夠念佛,如果他是佛教徒,他念佛了就好辦。反之,要想保持臨終正念就會很麻煩。

所以,平時就要勸導子女常常念阿彌陀佛名號,如果能這樣勸勉家親眷屬,不僅有利於父母,對這些現在的家親眷屬也會有極大的幫助和利益,而且更會澤被子孫後代。

阿彌陀佛在他的無量光裡面,有一道是見佛光,只要至心稱念彌陀名號,就能夠在臨命終時透過這束光見到阿彌陀佛。也就是十九願:「臨終接引願」的展示。我們一定要用至誠心感通阿彌陀佛前來接引,只要阿彌陀佛現前了,那一切問題就好解決。阿彌陀佛的光明一加持,就能使一切內在的魔障,外在的障礙都能夠解決。

那麼,現在西方的醫學界也在注重臨終關懷這個問題,尤其對那些患絕癥、癌癥的病人。人都是貪生怕死的。我們有一個這樣的錯誤觀念:得了癌癥,尤其是癌癥晚期的,分明是不能治療,治不好的病,都還要傾家蕩產,花費很多的金錢去治療,渾身插滿管子,實際上是絕對不能解決問題的。這樣對各方面都不利,所以西方的臨終關懷就看到這一點,他就可以終止治療,去考慮怎樣關心他的精神,他的情感。

但是他僅僅停留在精神層面,還最終不能給病人以究竟的安心立命和歸屬,這裡的歸屬就是指他死後到哪去的問題。

淨土法門,給臨終關懷提供了一個最究竟的理念——你只要信阿彌陀佛,你就會得到大的安心,大的安慰,大的自在。有這個信心,再來念這句名號,這是最好的臨終關懷,也是最好的止痛劑。

有很多晚期的癌癥病人病重時確實很疼痛,可能一個小時要打一針嗎啡,才能解決疼痛問題。但是打多了對他神識的昏迷、顛倒也加劇了,其實是很不好的事情。如果這時候他專心在佛號上,他的家親眷屬也幫他念,這句名號就能解決他的痛苦。因為名號裡面有無量光,他能夠把無量光顯發出來,自身的心光顯發出來,他就超越了疼痛。因為當下有一個不疼痛的東西,他把不疼痛的自性透過名號顯發出來,他就超越了疼痛。

這一點在我們中國內地也有公案表明,比如說肝癌晚期病人,本來就很疼痛的,因為他全身心地念佛,他就超越了疼痛,非常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所以,我們做子女的對父母的臨終關懷,首先考慮清楚周邊的關係,為父母解除障礙,以幫助父母保持正念。這就是一個子女為父母行大孝,也是成就一個眾生往生西方淨土,去成佛的一件殊勝的佛事。這一點大家可以看《飭終津梁》和印祖寫的《臨終三大要》,有關助念注意事項——怎麼輪班,怎麼提起亡者的正念,這些都有好些方法,包括開示,開示些什麼內容。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信願法師:勸導父母念佛求生淨土,是大孝中的大孝

今天藉著大家共修的殊勝法緣,師父來向大家報告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

世若無佛,善事父母

世出世間一切法,以什麼為先呢?孝順父母。

在《大集經》世尊說: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

世間若沒有佛陀住世教化眾生,奉事父母就等於是奉事佛陀,諸位!孝順父母重不重要?非常的重要。我們學佛修行念佛的行者,第一步尤其是要孝順父母,因為在《觀經》世尊教導我們淨業的行者,要修持三福:

三福,第一福世福有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福戒福有三句,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福行福有四句,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第一福“世福”,是第二福“戒福”的基礎;第二福戒福,是第三福“行福”的基礎。第一福的第一句“孝養父母”,是世出世間一切修行的根本。孝順父母是人倫的大根大本,一個念佛的人,連自己的雙親都不孝順,那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與阿彌陀佛的本願不相應,所以一個孝順雙親的人,與阿彌陀佛本願名號相應,一個不孝順雙親的人,與阿彌陀佛的本願不相應。

在《德育古鑒》這本古書記載一個故事,楊黼是安徽省太和縣的人,他感到人生無常,立志修道,聽說四川省無際大師的道行很高,為了要親近明師,他就辭別雙親,離開故鄉,到四川去訪師求道。剛好到達四川省境內之時,遇到一位年紀很大的老和尚,他向老和尚很恭敬的頂禮。老和尚就問他:“你從哪裡來的,來四川要做什麼?”他就回答說:“我從安徽省來的,想來四川參訪無際大師,修學佛法的大道。”老和尚說:“你要見無際大師,那不如見佛。”楊黼問:“我很想要見佛,但不知佛在哪裡?請求老和尚指示我好嗎?”老和尚就跟楊黼說:“你趕快回家去,若看到肩上披著大棉被,腳將鞋子穿反了,那位就是佛了。”

楊黼聽了老和尚的話,深信不移,就整理行裝,請船返回他的故鄉,在路上跋涉了一個多月。回到家的那一天,已經是暮色蒼茫的黃昏了,他就敲著他家的大門,呼喚他的媽媽來開門。他的媽媽聽到她的寶貝兒子回來了,歡喜得從床上跳下來,來不及穿衣服,只把棉被披在肩上,鞋子也穿反了,匆匆忙忙就出來開門,迎接她的愛兒。楊黼看到眼前的媽媽,肩上披著棉被,腳上穿反了的鞋,那個時候他才體會到這位老和尚跟他說的,原來他的父母才是堂上的活佛。從此以後,這位楊黼竭力孝順雙親,在物質方面盡量使父母滿足,在精神方面盡量使父母快樂。後來,楊黼享八十歲的高壽,臨終的時候,誦《金剛經》的四句偈,安詳而往生。

諸位!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就是行善積福的人,當然就是有福報。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行者,第一步孝順雙親,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世出世間應該要做的基本修行。

在《德育古鑒》這本古書又記載一個故事。吳二是江西省臨川縣一個貧民,奉侍母親,極為孝順,頗能獲得母親的歡喜。有一天晚上,吳二夢見神明跟他說:“你前世有宿惡,明天中午會被雷公打死。”吳二因為不忍心離開他的母親,因此求神明救命。神明就對他說:“這是天數,沒有辦法避免的。”

吳二因為內心對母親很孝順,深怕他明天被雷公打死之時,他的母親會受驚,因此第二天早上,他准備了早膳之後,就對母親說:“孩兒今天有事出門,請母親暫時到妹妹家中去。”可是他的母親不肯啊。過了一會兒,果然天空烏雲密布,雷聲隆隆,電光閃閃。吳二非常憂慮母親會因為他被雷公打死而受驚憂心,急忙將大門關上,自己跑到外面的田園,靜待雷公對他的懲罰。過了一會兒,天空忽然放晴,吳二竟然沒有被雷公打死,平安歸家。回到家中之後,小心保護著他的母親,還不敢將夢中的經過說給母親聽聞。第二天晚上,吳二又夢見同樣這位神明對他說:“你的至孝感動天,這份孝心已經消除了你前生的宿惡。後來,吳二更加孝順父母,終身不懈。”

你看,一個孝順父母的人,一念善心就消除了他過去生的惡業了。孝順父母實在非常的重要,因為世尊在《觀經》跟我們說三福之後說:“此三者,名為淨業”。“淨業”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清淨之業,淨業是現在、過去、未來三世諸佛如來淨業正因,三世諸佛如來在因地修持佛道,“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諸位!我們為什麼要入佛門?因為我們要學佛。為什麼我們要學佛?因為我們要成佛,對不對啊?為什麼我們每天早課念南無阿彌陀佛,晚課念南無阿彌陀佛,平課也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為了要往生西方做佛,對不對啊?阿彌陀佛的聖號是法藏菩薩修諸六度萬行圓滿所成就的,法藏菩薩修諸六度萬行,同樣孝養父母,成就這句名號的功德,納入在名號之中,讓十方眾生得遇、稱念、往生、解脫、成佛,所以一個念佛孝順父母的人,與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一個念佛不孝順父母的人,與阿彌陀佛的本願不相應。所以我們念佛的行者,是不是要孝順父母啊?

事天地鬼神,不如孝雙親,二親最神也

《四在十二章經》世尊說:

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雙親矣,二親最神也。

《四十二章經》這段經文,世尊說得太妙了。一般人奉事天地鬼神,不知道要奉事雙親,你以這個水果、糖果、餅干拜神拜佛,求神明求佛祖保佑,未必你能滿願哦。你若有痛苦、有煩惱、有需求,求父母保佑你,父母會不會保佑你?會。父母比較神,還是神明比較神?父母比較神,世尊在《四十二章經》所說的。

我小孩的時候,半夜肚子餓得很,跟我媽媽說:“媽媽!我肚子好餓。”我媽媽就爬起來拿糕點給我吃。半夜若肚子餓,去求神明:“媽祖婆啊,上帝爺公啊,三太子李哪咤啊,拜托!我肚子很餓,賜我一塊糕點來吃,好不好?”在那裡拜了半天,也沒有糕點可以吃。所以拜堂上的兩尊活佛,最神,對不對啊?最靈,對不對啊?(掌聲)學佛的人連自己父母親恩都不知道要圖報,那麼學佛,實在與真如本性不相應。

「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世尊說:善男子!於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為貧。悲母在時,名為日中;悲母死時,名為日沒。悲母在時,名為月明;悲母亡時,名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世尊教我們要勤加修習孝養父母。不只是要孝養父母,而且是要很努力的去孝養父母,不可懈怠。父母有所欠缺,要去滿足父母的生活所求,這樣才是一個真正學佛的人。若有人供佛,他所得到的福報,與孝養父母所得到福報一樣。諸位!你若有想要得到福報,好好的孝順雙親。三福的第一福,為什麼說孝養父母是會得到福報?因為十方諸佛如來都是在因地孝養父母成就佛道。世尊在過去生修諸佛法,也是孝順父母,為父母犧牲奉獻。

「在《賢愚經》,世尊跟阿難尊者說:出家在家,慈心孝順,供養父母,計其功德,殊勝難量。所以者何?我自憶念,過去世時,慈心孝順,供養父母,乃至身肉,濟救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為天帝,下為聖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

在《賢愚經》,世尊跟阿難尊者所開示的這段經文,說出了無論出家在家,要慈心孝順供養父母。因為世尊在過去生,慈心孝順,供養父母,甚至犧牲自己的身肉、犧牲自己的生命救度父母,所以以孝順父母的功德,上天去做天帝,下地去做國王,乃至成就佛道,在三界做一位天中天、聖中聖,都是因為孝順父母的功德。諸位!我們有想要成佛嗎?有。若想要成佛,除了念南無阿彌陀佛以外,第一步先好好孝順你的雙親。念佛的人連父母都忤逆了,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有用嗎?人家會說你念佛的人,念到背後去了。會不會?會!因為念佛的人對父母大小聲,對父母沒有一份隨順之心,忤逆父母,讓父母痛苦,讓父母傷心,讓父母難過,絕對要墮地獄,為什麼?因為世尊在經典所說的,不孝父母要墮地獄。在什麼經典說的?

不孝父母,死後墮閻王地獄

「《閻羅王五天使者經》,世尊跟諸比丘說的:人生在世間時,不孝父母,不敬沙門道人,不行仁義,無可用心,不學經戒,不畏後世者,其人身死,魂神當墮閻王地獄。」

不孝順父母的人,不尊敬沙門的人,死後要墮閻王地獄,果報是非常的沉重。

在《太上寶筏圖說》這本書,記載一個故事。溫五是個身軀高大的彪形大漢,性情非常的暴燥,村裡的人都畏之如虎,在家庭中常常辱罵他的父親,毆打他的哥哥。他的哥哥是一個很無能的人,不敢跟他計較,所以帶著妻子,搬到遙遠的地方居住,避免和溫五沖突,可是溫五對哥哥還是不肯放松,經常到他哥哥家中去借錢,若有不如意,就欺負他的哥哥和嫂子。像這樣的惡漢,對他的賢妻的勸告還是無法改變,所以他的太太對他的惡行,不但無法規勸,反而助纣為虐,夫妻兩人忤逆父親。

有一天下雨,他叫他的父親上街去買菜,他父親知道自己兒子脾氣很壞,不敢不順從,但是因為下雨,道路很泥濘,道路無法行走,但是恐怕觸怒兒子,不得已將自己所養的雞母殺來給自己的兒子媳婦享用。溫五不但沒有感念父親,將這些雞肉吃完之後,連留一些給父親都沒有。溫五看到父親喝自己已經吃完肉的雞湯——不是雞肉哦,沒有吃到雞肉,只有喝到雞湯而已,就對他的父親破口大罵,盛怒之余,連湯帶飯倒入廁所中,不給他的父親吃。他的父親遭受溫五如此羞辱,非常的痛苦,跪在灶神的面前泣訴。溫五認為他的父親是在灶神面前咒罵他,所以暴跳如雷說:“你是要咒死我嗎?我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有一天,溫五的父親抱著孫兒在嬉戲,一不注意將孫兒跌倒在地上,因而額頭受傷,溫五認為他的父親傷害自己的兒子,所以拿棍子要打父親,他的父親情急之下,躲進去床底下,他一棒打在床上,卻把床打倒了,他的父親趕快呼號求救,結果隔壁鄰居一聽到,沒有人敢來過問,因為溫五生得彪形大漢,個性非常的暴燥,大家都不敢理他們父子的事情。

在初秋的八月,剛好是台風的季節,黑夜中狂風暴雨,接著大地震動,房屋搖搖欲倒,溫五急忙攜帶妻子要出外避難。他年老的父親行動不便,拉著溫五的衣袖說:“兒子你要救我,兒子你要救我。”可是殘忍成性的溫五,不管父親的危險,反將父親摔倒在地上,只顧自己帶著妻子逃命。剛逃到巷口的時候,大地震動的更加厲害了,巷路的牆壁剛好倒下來,巷口兩邊的大石頭,也因為牆壁倒下來之後,石頭裂開倒下來,將溫五夫婦活活的夾死。這對忤逆不孝的夫婦,被大石活活的壓死,夾死在石頭下。事情發生之後,很多人看到石頭下面斑斑的血跡,認為這就是忤逆不孝的惡報。

諸位!自己雙親,養育、教育、生育的恩情,比天還要大,比海還要深,如此的忤逆,現世報,不用等到來世,現世就受果報了。孝順父母有善報,忤逆父母就有惡報。諸位!學佛的人,是不是要聽從世尊在經上的開示,好好孝順雙親,是不是啊?是!因為世尊在因地修持佛法,要求成佛道,就是孝順父母。

世尊也在《優婆塞戒經》說:若優婆塞受持戒已,不能供養父母師長,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一個受持在家戒律的行者,若沒有孝順父母是犯戒的,是有罪過的,所以不論是在戒經或是在《觀經》,世尊都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在《佛說淨飯王般涅槃經》,記載著世尊對他的父王淨飯王捨報之後,親自為他的父王抬棺,經文說:

時四天王,竊共思議,瞻望世尊,唯當來世,諸不孝順父母者故,以大慈悲,現自躬身,擔父王棺。時四天王,俱供長跪,同時發聲,俱白佛言:唯然世尊,願聽我等,擔父王棺。

四天王看到,世尊為了要讓未來世不孝父母的人,一個榜樣學習效法,所以大慈大悲,親自為他的父王抬棺。四天王看到這一幕,非常的感動,跪著向世尊敬白說:“世尊!您是天中天、聖中聖,是三界慈父,應該由我們來抬世尊您的父親的棺木。”所以當時世尊才將抬棺的工作,讓給四天王來擔任,世尊手上親持香爐,在喪隊的前面,引導喪隊到達靈鹫山,埋葬他的父王的遺體。

世尊是一個最注重孝道的人,世尊的降生,他的母親摩耶夫人捨報,投生到忉利天宮,世尊成就佛道,要入涅槃之前,到忉利天宮為他的母親摩耶夫人講經說法,《地藏經》就是世尊在忉利天宮所說的一部經教。學佛修行的人,一定要首重孝道,因為世尊在因地修行,就是因為孝養父母而得成佛道。

「在《大方便佛報恩經》,世尊說:如來為一切父母故,常修難行苦行,難捨能捨。頭目、髓腦、國城、妻子、象馬、七寶、辇輿、車乘、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一切給與,勤修精進、戒、施、多聞、禅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萬行,不休不息,心無疲倦,為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段《大方便佛報恩經》,說出世尊在因地,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所以很快成就佛道;為了知恩報本,報答父母的親恩,所以難行苦行,難捨能捨,捨自己的頭、眼睛、腦髓、捨國城、捨妻子、捨七寶、捨衣服、捨飲食、捨臥具、捨醫藥,就是為了要孝順父母,修諸功德,快速成佛。修諸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不休不息”,就是沒有休息,心無疲倦,精進用功,修諸六度萬行,就是要報答父母的恩德,快速成佛。所以在佛經裡面說到,世尊在因地菩薩捨身捨命,為了要報答父母的恩德,這類的公案很多,現在說一個公案讓諸位來體會。

公案:忍辱太子捨身救治父王

在中印度的北方,有一個波羅奈國,過去在這個國家有一個非常聰明的國王,他既仁慈又賢德,他將國家治理的井然有序。有一天,王後生了一位太子。太子的出世,使全國人民都高呼萬歲,為太子的降生而慶賀。太子的妙相端嚴,天性柔和,一點瞋恚心都沒有,所以國王把他命名為忍辱。

忍辱太子慢慢長大成人,生得英俊潇灑,聰明伶俐,心地也非常善良,喜愛布施。可是在朝中有六位大臣,對太子起了不滿之心,他們瞋恨太子,想要滅掉王室,也想要陷害太子。有一天,國王生病了,生命非常的危險,太子便去跟這六位大臣說:“父王的龍體欠安,現在我應該怎樣辦呢?”六位大臣齊聲回答說:“我們曾經向諸小國求覓藥材,但是總不能得到。什麼樣的藥材,這麼不容易得到啊?”太子就詢問了。六位大臣就說:“國王的病,要吃那種沒有瞋恚心的人的眼睛以及他的骨髓,才能夠痊愈,可是到現在已經走遍了各地,仍然沒有找到這樣的人。”太子問說:“我從來就沒有瞋恚心,那麼我是不是可以呢?”眾人對太子說:“雖然你是一個沒有瞋恚心的人,可是這件事很難做到。”太子說:“只要父王的病能痊愈,我就是捨去一千個一百個身體,也不以為難,何況現在我犧牲這污穢的身體。”諸位大臣就說:“那麼就隨太子的意思吧!”

太子進入宮中,向他的母親作禮而後說:“現在我的身體要給父王做醫病的藥,請母親不要憂愁,為了救父王,請母親不要愛念我。”皇後聽了太子的話後,心中痛苦萬分。太子又說:“父王的生命垂危,不能讓孩兒久等。”太子說完後便與眾人告別,這些奸臣隨即命人將太子的雙眼挖下,又將他的骨頭打碎,取出骨髓,然後和藥給國王吃。

國王的病果然好了,他能夠上朝視事,在朝庭當中問諸位大臣:“你們是用什麼妙藥醫好我的病呢?”大臣回答說:“那是以太子的眼睛所作的藥材,除此之外,實在沒有辦法救大王的病患。”國王聽完,嚇得臉色蒼白,追問太子現在在什麼地方?眾大臣報告國王說:“太子因為犧牲自己,已經命終了。”國王獲知太子的死訊,痛心萬分,但無可奈何。

後來,國王命人將忍辱太子舉行火化,所有的骨灰用七種珍寶建立七層的寶塔,永遠供養,追思懷念。忍辱太子就是釋迦世尊的前生,佛陀出現於世間,到處都有人為他建塔紀念,供養、追思、膜拜,這就是佛陀在因中的修行所得來的。

釋迦世尊是我們佛教的教主,他學佛修行,在因地,為了要救治自己的父王,犧牲自己的生命。我們今天身為一個凡夫,在因地念南無阿彌陀佛,要求果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應該要效法世尊孝養父母的孝心,是不是啊?縱然我們無法做到像世尊在因地忍辱太子犧牲自己的生命救治父王,但是我們能夠做到不要去忤逆父母啊,對不對啊?做得到嗎?會啊。你只要盡心、只要有心,怎麼會做不到?

所以在《觀經四帖疏》,善導大師說“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就如畜生”。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示現,一位有道德、有修持、有學問、有涵養、有證悟的祖師。祖師說這種話是很重喔,就是一個沒有孝順父母的人,實在是很不應該,就像畜生一樣。

善之極莫大於孝,惡之大其唯害親

「在《佛說未生冤經》,世尊說:夫!善之極者,莫大於孝;惡之大者,其唯害親乎。」

“未生冤”就是阿阇世。諸位看《觀經四帖疏》,善導大師在解釋阿阇世的名字,說一段很精彩的故事,因為時間的關系,這段故事我們無法說了。《未生冤經》就是世尊對阿阇世王所開示的一部經教,在《佛說未生冤經》世尊說:“善之極者莫大於孝。”最大的善是什麼呢?孝養雙親!“惡之大者其唯害親乎”,最大的惡事是什麼呢?陷害父母,忤逆父母,是最大的惡事。因為阿阇世將自己的父王關在七重牢獄,將自己的母親關在皇宮內院,忤逆父母,陷害父母,這是最大的惡事,所以阿阇世在現生就受到果報,全身都生毒瘡,又爛又癢又痛,若不是耆婆勸告他去歸命世尊學佛修行,阿阇世王的果報,絕對是無間地獄的。殺父害母,必然是墮落無間地獄,受諸苦報。

在《暗室燈》這本書裡面,記載一個故事。周拔是明朝正德年間,浙江省平陽縣的人,自小讀書,過目不忘,七歲能文,還很會吟詩,有小神童之稱。到了十六歲的時候,詩文更有不凡的造詣,名噪一時,在當地獲得平陽才子的美稱。但是很可惜,因為他天才很高,大家稱贊他,父母過份的疼愛他,溺愛,養成他狂妄驕傲的性格,目中無人,暴躁如雷的脾氣,動不動就發怒,連住在隔壁鄰居的伯叔們,大家看到這個小孩怎麼這麼的壞脾氣,雖然處處容忍時時讓步,但是大家也感到很感歎。就是他的父母親,對他也千依百順,很怕他發怒,對他的壞脾氣不敢加以教訓。然而,這樣不但無法造就周拔的天才,反而害了他。周拔的狂妄火焰,一天比一天高漲,周拔的脾氣,一天比一天暴躁。

有一年,周拔准備赴京應考,他的父母千方百計東借西湊,替他籌措赴京的旅費,延請裁縫裁制赴京的新衣。他的父母為了他赴京應考的准備,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了,可是從來不知滿足的周拔,還是不稱心。他嫌父母給他的旅費太少,又嫌新衣不合身,袍子太寬,褲子太長,帽子的樣式太舊,鞋子的顏色太深,嫌東嫌西就對了。世間話有兩句話,諸位年紀較大的老菩薩,一定有聽過“寵子不孝,寵豬拆灶”。周拔的父母就是太過寵愛兒子,才會造成這樣。總之,這樣不對,那樣也不對,做兒子每樣都很挑剔,很嫌棄父母對他的付出。

父母付出很多心思,反而招致他滿口的牢騷,滿腹的怨恨,他的父母實在忍不住了,才教訓他說:“拔兒!你不要嫌旅費不夠多,不要嫌新衣不漂亮,要知道父母為你准備赴京,籌措旅費,縫制新衣,已經傷盡了腦筋,不知添了多少白頭發了,像你這樣的不知滿足,我們是沒有辦法了。”

周拔聽到他父母這些話,不但沒有感動,反而大聲對他的父母說:“我是天上文昌星下凡的,我是一個大貴子,像你做我的父親,看起來就像一個草包(你看罵父親這樣),還有資格做我的父親嗎?我不是你生的,你才沒有資格做我的父親。”諸位男眾!若是你的兒子對你說這種話,你會不會氣死?會不會?不會哦!這樣涵養很好。

素來容忍他的父親,受到兒子這樣的侮辱,氣得當場昏倒在地,經過醫生急救才將他救醒過來。

這一天夜裡,周拔被夜叉惡鬼把他抓到陰司地府,冥王對他說:“你現在雖然看起來是一個人形,但是平常太忤逆父母,因此在阿賴耶識已經種下了很多畜生的種子,你只是徒有人的軀殼而已,你的心是畜生,日後你就會失去人身,墮落為畜生。”周拔聽了冥王的話,很不服,居然和冥王辯解:“我平日對待父母,只是據理直言,怎能算是忤逆不孝呢?而且我是一個聰明絕頂的才子,怎麼會墮落愚蠢的畜生呢?冥王!你這一番話,我是不能信服的!”

這位冥王並不似一般世間人心中這樣面目很凶惡的閻羅王,聽到周拔傲慢的答辯,並沒發怒,還是以很和善的口氣對他說:“你現生聰明是人所共知的事實,這是因為你前生有善行,所以今生聰明。可惜你今生沒有好好的保持善良的種子,反而恣意狂妄、驕慢、暴躁、忤逆種種惡行,你這種惡行的現行,熏習成污染的畜生種子,把原來善良的種子摧殘殆盡。你將要失去人身,墮落畜生,勢所必然,你狂妄到目中無人,目空一切,那麼你的報應將墮落為一只驢,給人遮住兩目,折磨受鞭打”。

周拔聽到冥王進一步的說明,感到有點道理,知道惡報難逃,內心才恐慌,因為這一恐慌才驚醒過來。當天他就得了急病,在喉嚨間發出驢子鳴叫的聲音,趕快聘請名醫來診治,結果都沒有辦法知道到底是得到什麼樣的病症。發病短短的兩天而已,就在驢子的叫聲當中,一命嗚呼哀哉。

這是記載在《暗室燈》這本書的一個故事。一個忤逆雙親的小神童,靠著自己的天才,竟然忤逆父母,在臨終忽然受現世報,墮落畜生而死亡。諸位!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是不是啊?

孝順雙親,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世間的善事而已,我們念佛人一定要好好的腳踏實地去奉行。

大孝中的大孝:勸父母念佛求生淨土

蓮池大師,是我們中國淨土的祖師,他說:

“人子於父母,服勞奉養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顯之,大孝也;勸以念佛法門,俾得生淨土,大孝之大孝也。”

孝順父母,除了奉養他的日常生活所需,勸導父母念佛求生淨土,這才是大孝中的大孝。

諸位!你的父母若還未念佛,好好的勸他念佛,平常對他的盡孝,用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勸勉他至心稱念,大家將來在西方佛國,做阿彌陀佛的菩薩法眷,是不是世法佛法都究竟圓滿,是不是啊?這才是一個真正念佛的行者(掌聲)。

時間也到了,今天說到這裡。師父祝福大家:孝養父母、念佛成佛。

南無阿彌陀佛!

 (選自《百善孝為先》)


【最大的孝順是讓父母不再怕死】

很多人為了報答父母,拚命地賺錢,希望父母晚年過得好一點。其實,孝順不僅是讓老人衣食無憂,享受天倫之樂,更要幫他們打消對死亡的恐懼。

藏地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不識字的老木匠,妻子早已過世,他和孝順的女兒相依為命。

一天,女兒遇到一群雲遊的喇嘛,為首的喇嘛為她開示了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的功德,激發了她死後往生那裏的心願。從那天起,女兒不停地祈禱阿彌陀佛,心靈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和平靜。

後來,老木匠的身體變得很衰弱,已經無法工作了。女兒告訴父親:“您應發願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那兒沒有痛苦和煩惱。當死神召喚您離開這個世界時,您就可以到達那永遠的喜悅和寧靜之處!”但是她至誠的懇求並不被父親接受。

女兒暗自思忖:“阿彌陀佛發願要接引任何一位憶念他的眾生。我確信死後將能往生淨土,但我該如何幫助父親,將他的心也繫念在那裡呢?”在向阿彌陀佛祈求後,她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一個妙計。

她對父親說:“有一位叫阿彌陀佛的喇嘛,住在太陽落山的那邊,想請您幫他設計一座壯麗的宮殿,還要您親自去監工。您可以滿足他的請求嗎?”

老木匠驕傲地回答:“女兒啊,你看見我推卸過任何一項建築工程嗎?不論它是大是小,我一定會設計好,然後親自監督完工。”

女兒非常高興,知道從那刻起,父親只會一心想著阿彌陀佛的宮殿。接下來,她告訴父親要專注於阿彌陀佛,還有他極樂世界宮殿所需要的一切事情……

由於女兒的善巧引導,一開始對極樂世界沒有信心的老木匠,因為日日夜夜的掛念,時時刻刻惦記著要去那兒,最終也被阿彌陀佛接引到了他的樂土。

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夠運用各種方便,讓身邊的人不知不覺地行持善法。

比如,如今漢地許多人喜歡練瑜伽,倘若你有能力,可以開一個瑜伽館,牆上掛一幅阿彌陀佛像,要求學員首先觀想、祈禱這位“瑜伽祖師”,並把頂禮編排進瑜伽動作。這樣,許多人在練瑜伽時,順便也會積累許多功德。

其實,放眼周圍,不少人就像那個老木匠一樣,非常執著自己的工作和感情。如果他們能以這種精進來憶念善法,毫無疑問定會解脫。古大德曾說:“佛念若如情念,則成佛有餘。”法王如意寶也常說:“如果像思念戀人一樣思念阿彌陀佛,朝如斯、夕如斯,此人決定能往生極樂世界。”

恭錄自 索達吉堪布《做才是得到》

 

孝順和孝道

 

被嚴重誤解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真實含義

 

單身學佛怕傷父母的心,結婚行淫又怕影響修行,該怎麼決擇呢?

 

因父母阻擋而未出家,父母會墮落惡道,七世做瞎子

 

學佛人不可以愚孝

 

令父母超出生死輪回,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孝順

 

佛菩薩為什麼不賜給善男善女美好的婚姻和家庭呢?

 

廣化法師親眼看到母昇天。黃檗禪師大孝度母

 

修行人的孝道

 

你能替媽媽分擔痛苦嗎? 怎樣才是最好的報恩?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