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時期,戒成就。像法時期,禪成就。現在是末法時期,凈土成就。

正法時期,修戒律成就。

像法時期,修禪定成就。

末法時期,修唸佛成就。

我們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在這世間只有一萬兩千年。

可分為三個時期那就是;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

正法是佛滅度後五百年間,有教有證,就是說在佛滅度後,有教還有修行還有證果,那時候證阿羅漢果的人還很多,照著釋迦牟尼佛教導的方法來行持,他能夠證果。

在像法五百年後一千年間,有教行而無證,想要證果的人就非常之少,得禪定的人多,得禪定未必就能夠證果,最多得證初果,所以證果的人就少,在像法的時候,這個我們要知道。

在末法一千五百年後,的一萬年之間,有教無行證,就是說在這個末法時期,聽經說法有聽教下有,但是要有行和證的修行證果,就沒有了。現在我們就是處在末法時期。

這三個時期巳經過了,現在是佛滅度兩千五百餘年,人的根性越來越劣,才越來越暗鈍,不能踐聖道而證大果,不能夠明白聖人所說的道理,而證到這個大果。

「故 《大集經》曰: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也。」這句話是世尊在《大集經》上講的,諸位就要細心去參究,唸佛不如禪嗎?諸位好好想想,佛的法運一萬二 千年,從佛滅­度開始算起,第一個一千年叫正法時期,人根淳厚,持戒就能成就,依著戒律修行就能證阿羅漢果。到第二個一千年,人的根性慢慢就鈍,持戒不能成就,要修禪定。像法時期,就是­相似,沒有以前那麼真,禪定成就的。佛法傳到中國,正是像法的開端,佛滅度後一千年,第二個一千年,佛法傳到中國來,所 以中國的禪宗特別興旺,這《大集經》上說的。釋迦牟­尼佛的預言兌現了,修禪定能開悟、能證果。可是再過一千年,三千年之後,入末法時期,我們現在是末法 時期,而且末法,末法一萬年,已經過了一千年。人的根性愈來愈鈍,修禪­不能成就,用什麼方法?唸佛,末法一萬年,唸佛成就。我們想一想,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戒不能成就,禪不能成就,唸佛能成就。這就像害病一樣,正法時期的人病很輕,戒律一治­他就好了;像法時期的人害的病就嚴重,戒律這個藥沒效,用禪定 這服藥,行,能幫助他;末法時期,病入膏肓,沒救了,戒律的法、禪定的法都不行,唸佛能救。你說哪一服藥厲害­?還是唸佛,唸佛才是無上的妙寶,能救末法 眾生,要是像法、正法遇到的時候,他能不成就嗎?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勸導他的父王,佛為父王說什麼法?說唸佛法門。那是正­法時期,佛在世,他不教他別的,對他父親教唸佛法門,求生淨土。

我們要細心、冷靜的觀察,才知道這個法門超勝一切法門,無量無盡法門當中,它排名是第一。因 此,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在《觀無量壽佛經》註解上他說的,我們如果遇到大災­大難,所有經教法門都救不了,都沒有效果,最後還有一門決定得救,這一門 是什麼?老實唸佛,這一句六字洪名能普度一切災厄,比什麼樣的經懺佛事效果都殊勝。可惜宣揚不力,­社會大眾知道的人很少,他們遇到災難,去拜懺,拜梁皇 懺、拜水陸懺,水陸法會。灌頂法師告訴我們,如果這些懺儀都收不到效果,唸佛能收到效果。所以我們才知道,中峰禪師他編集的《三時繫唸法事》,那是什麼用意?所有懺儀都失掉效果,這個東西行,唸佛,以《彌陀經》、一句佛號為主!所以這句佛號用禪來說,是無上深妙禪。

這個禪定,諸位要知道,我們一說到禪定,大家頭一個觀念就想到盤腿面壁,那叫參禪,那是禪宗初學的方法。

你必須知道,禪定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八萬四千法門統統是禪定,修學禪定的方法不一樣,門道不一樣,叫法門!它不是修禪定,那就不是佛法;它要是修禪定,這就叫佛法。

淨土宗,我們現在用什麼方法修禪定?我們現在用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執持名號的方法修禪定。

怎麼個修法?你先要懂得禪定是什麼意思,禪定兩個字怎麼講法,什麼叫禪?什麼叫定?外不著相叫禪,內不動心叫定,八萬四千法門全是修這個方法。

我們才有一點執著,才有一點分別,阿彌陀佛!宗門祖師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禪定是覺,念頭才起,不管是善念是惡念,念頭一起就錯了。為什麼?清淨心裡頭沒有念頭。

念頭一起怎麼辦?歸到阿彌陀佛,統統落在阿彌陀佛上。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沒有了,你就明心見性。

這是用這一個念頭把所有的念頭都打掉,淨宗是用這個方法,這叫會唸佛。

用唸佛這個方法達到明心見性,達到大徹大悟。 無論是哪個法門,淨宗不例外,最終極的目標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所以佛在《般若經》上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話真的不是假的,方法不一樣,方向一樣,目標一樣。

所以你沒有戒怎麼行?你不能吃苦,你就不能持戒;你不能持戒,你就不能得定;不能得定,怎麼能開慧?那麼你所求的這個,研究的是佛學,這世間法。

我們不能不知道! 一部《阿彌陀經》可以幫助你到西方極樂世界。

你在這個世間,你聰明、你好學,你把釋迦牟尼佛三藏十二部經研究透了,背得滾瓜爛熟,你沒有戒。

沒有戒,說這一個字,你就要曉得,你沒有戒定慧。

那就是李老師從前常說的,你在六道輪迴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你一點都沒辦法。

不能小看老阿公、老太婆,不可以輕視他們,他們一部《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念個幾 ...-淨空法師:執持名號修「禪定」,任何念頭一起,都歸於阿彌陀佛

世尊說:

正法時期 --- 持戒成就

像法時期 --- 禪定成就

末法時期 --- 淨土成就

確實一切修行皆以持戒為基礎 :

1)在正法時期眾生根器較佳,業障相對較輕,因此,只要乖乖守戒大多就能得度。

2)到了像法時期眾生業障相對漸重,僅持戒不易全守,因此,就想降伏煩惱而加修禪定成就。

3)後來接近末法時期眾生業障相對更重,一些禪修大德們雖勤修禪定有功,但總覺得靠自力不是很有把握,所以,一些禪修大德們最後都加修淨土法門,變成禪淨雙修了。

永明延壽禪師說 :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4) 現在是末法時期,眾生業障相對太重了, 雖然還可以接觸無量法門,但是各種誘惑實在太多,一般人是不易靠自力成就的,末學建議:有時間可以多聽經聞法,找出適合自己修行的法門,一門用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並將做功課之功德回向西方極樂世界,將來才能往生見阿彌陀佛。當然,如果您肯以念「阿彌陀佛」為每日的功課,那就要很讚嘆與恭喜您了!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

今引用 印光大師之釋

此永明四料簡,乃大藏之綱宗,修持之龜鑑。先須認準如何是禪,如何是淨,如何是有,如何是無,然後逐文分剖,則知字字的當,無一字能移易。禪者,即吾人本具 之真如佛性,即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即無能無所即寂即照之離念靈知,所謂純真心體也。淨土者,即信願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有禪 者,即參究力極,念寂情亡,徹見本來面目,明心見性。有淨土者,即真實發心,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禪與淨土,是約教約理。有禪有淨土,是約機約 修。一理一事。理雖如是,須如理起行,行極證理。務使實有諸己也。倘參禪末悟,或悟而未徹,皆不得名為有禪。倘唸佛而無信願,或有信願而不真切,悠悠忽 忽,敷衍故事,或行雖精進,而因地不真,心戀塵境,乃至求來生富貴,生天求樂,皆不得名為有淨土。

(一)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者。其人徹悟禪宗,明心見性,又復深入經藏,備知如來權實法門。而於諸法之中,惟以信願唸佛一法,自利利他。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辯才,邪魔外道,聞而喪膽,如虎之戴角。有來學者,隨機說法。應以禪淨雙修接者,即以禪淨雙修接之。應以專修淨土接者,即以專修淨土接之。無論上中下根,無一不被其澤。豈非人天導師歟。至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彈指頃,花開見佛,證無生忍。即最下證圓初住,能現身百界作佛,故曰,來生作佛祖。

(二)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者。其人雖未明心見性,卻是決志淨土,求生西方,志誠唸佛,感應道交,定蒙攝受。力修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惡,臨終十念,亦皆蒙佛化身前來接引。非萬修萬人去乎。既生西方,見佛聞法,雖有遲速,然已高預聖流,竟不退轉,漸證聖果。則其開悟,可不待言。故謂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三)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者。其人雖略識心性,而見思未盡。直須磨厲淨盡,至於無餘,則生死方可出離。若一毫未斷,六道輪迴,依然難逃。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即便命終,歸途莫測。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謂擔閣也。陰境者,中陰身境,即臨命終時,現生及歷劫善惡業力所現之境。眨眼之間,隨其業 力,便爾受生,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故曰,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四)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者。其人既未徹悟,又不求生淨土,悠悠泛泛,修諸法門。(非指埋頭造惡不修行者、)既不能定慧均等,斷惑證真。又不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以畢生修持功德,感來生人天福報。現生既無正智,來生即隨福轉。享福愈大,惡業愈多。既造惡業,難逃果報。一息不來,即墮地 獄,償其夙債。所謂鐵床並銅柱是也。如是造業之人,譬如慧日,盲者不見。雖有諸佛菩薩垂以慈悲,以彼惡業障故,不能獲益,永劫受苦。故曰,沒個人依怙。

參考資料: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下冊卷四


妙祥法師:末法時期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並不是指修禅修密都不能得道!

問題四十九:請師父慈悲開示,一人念佛一人去,應該如何念?

末法修行,惟獨一人念佛一人去。還有句話他沒說,還有一句是什麼來的?誰說說下一句是什麼?(聽眾: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曾經有人問到這句話,我看是這麼解釋:一人念佛,什麼人念佛呢?念法、念僧都是念佛,念佛的戒律是念佛,念禅是念佛,念密是念佛。念佛不單是指的淨宗,淨土宗的就叫念佛。只要是修行佛法,都是念佛。

剛才那居士講的是什麼?(聽眾: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這句話是指什麼呢?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人得道。為什麼說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人得道呢?這億億人修行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外道。因為末法時期外道特別多,佛在世時是九十六種外道,末法時期可能是有億萬種外道了。億人修行罕一人得道,這麼多人都在修外道。因為他修的是外道,所以不能得道。

如果是一人去念佛,如果你去修行佛法,那就能得道。就是嚴持戒律,按照五宗平等弘揚去修行,那就能得道。不是說你修禅、修密都不能得道,如果那樣說就是誹謗佛法,下無間地獄。所以他那個(只有念佛得道)解釋不對,書上沒說錯,是我們硬給解釋錯了。

今天有機會我給大家說一說。這一定不要那麼解釋,那麼解釋是要下地獄的。有時候我們太執著於自己修行的法門好,唯獨我的這個法門好,實際上很多時候,反而還誹謗佛法,這是不對的。 


正法、像法、末法,都是怎麼回事?

成剛法師

成剛法師,吉林長春人。十五歲開始吃素,勸人放生。1980年在長春般若寺依天台宗大德澍培法師出家。1981年在南京棲霞山佛學院學習深造後回到長春般若寺任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吉林省政協常委、吉林省佛教協會會長。

問:末法年代是怎麼回事?

師父:佛說正法五百年,正法就是有教,有修,有證。在佛那時代,無論出家還是在家的佛門弟子,因為都是利根,妄想習氣非常輕薄,就像經過歷劫生生世世的修行,到此生此世,果已接近成熟,到瓜熟蒂落之時了,就像春天種瓜,到秋天瓜自然成就,不摘自然就掉了。

佛那時代,在家、出家的四眾弟子都是大智利根的人,所以那時有教,有三藏十二部教典,凡是皈依三寶的佛門弟子,都能夠真實修行,依法修行,都能夠證聖。

有教、有修、有證,所以叫正法。具有佛法氣氛。佛這樣說,也是指大多數,就像百分之九十五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個別的也有不證的,也有不修的。

所以,正法就是這個標準,有教,有三藏十二部教典;有修,弟子們能夠依法修行;有證,就是能徹底地斷除生死惑業,能夠證聖,能夠出離生死,究竟成佛,或者得證小乘阿羅漢果,或者證辟支佛果,或者證聖位菩薩,或者得成無上菩提,究竟成佛。這就是正法。

佛說像法一千年,像法的標準:有教,有佛的三藏十二部教典;有修,也能修諸禪定,世間的四禪八定,出世間的第九次第定,也能真實修行。

有教有修,也能夠成就種種禪定,但是一般達不到證聖的目的。有教有修無證;成佛證聖的少,一般能夠成就世間的禪定,四禪八定。當然也有證聖的,但和正法時期比較來說,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證聖。

正法時期,像有的比丘尼,過去她不懂得佛法,但經過佛的幾次開示,她就能頓悟、頓斷,馬上就徹底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能夠明心見性。

悟了以後馬上就能斷除生死惑業,馬上證聖,吐火吞水,飛在空中做種種變化,證阿羅漢道。為什麼呢?她就是上根利智,就是瓜熟蒂落了,此生此世應該成就了。在佛那時代,都是這樣,都有佛法氣氛。

在像法時期,就是有教、有修、無證,雖然能成就種種禪定,但是達到證聖的人很少。那麼我們末法時期,有教,有佛的三藏十二部教典,本自具足,但是無修,無證,看起來好像在修行,其實還沒離開貪、嗔、痴性。

總是憎、愛兩種虛妄心行交替心中,不能真正地降伏其心,只能修點福德,像修廟,做諸善事,佈施啊,從事相上修諸善法,不能成就自己心上的智慧之性,能修福不能修慧。

修慧就是降伏其心,斷除自己的生死惑業,發明本具之佛性,就是成就法身慧命。

末法時期因為我們眾生的妄想習氣、生死習氣重,雖然想修行,但是種種障礙、系縛和逼迫,佛法實行不上去,念佛也念不到一心,守戒也守不到嚴處,禪定也不能成就,所以沒有佛法氣氛,是有教、無修、無證。

現在我們能修點福德,做點善事,但是避免不了貪、嗔、痴性。

佛是福慧雙修,福慧兩足尊嘛,既修福也修慧,雖然做一切善事,心無所住著,能夠即相離相,就像《金剛經》所說的道理似的。所以末法時期是有教,無修,無證。這個無修、無證,就是說大多數,甚至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能證聖。

所以我們的本師大慈大悲,特開淨土法門,無問自說。大集經說: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沒有一人堪仗自力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所以這是一個方便法門、特殊法門,所以我們應當修學。

仗自己的心力,也仗佛的願力;仗自己的心力,就是我們不念到一心,有妄想隔礙,阿彌陀佛想接引我們,那麼不能感應道交。

所以這就是靠自己的心力,必須一心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心,那麼極樂世界佛的莊嚴相好琉璃世界也由這一心變現,我們才能在蓮花上化生,佛才能垂慈接引。這就靠佛的願力。

佛的願力和我們自己的心力是不二的。如果光靠佛的願力,我們不一心念阿彌陀佛,那麼我們永遠上不了極樂世界。因為我們有無明妄想隔礙,把我們和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隔得十萬八千里,對面不相逢。

所以我們要一心念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也是在我們的心上成就。佛念不到一心,那麼佛也沒有辦法垂慈接引,因為有無明妄想障礙,這也是靠我們的心力。

我們只有一心念阿彌陀佛,克服了這一切無明妄想的障礙,把它歇滅,那阿彌陀佛才能念到一心。

這靠我們自己去努力,在心上成就,心上達到一心了,那麼識變,唯心所現,極樂世界依正二報現在面前了,我們才能在蓮花化生,佛才能夠垂慈接引。這就是佛的願力。

佛的願力和我們的心力、自力是不二的,離開佛的願力也沒有我們的心力可得;離開我們的心力也沒有佛的願力可得。所以應當這樣去成就淨土法門。

末法時期,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地通達佛的三藏十二部教典,依之發起真實的修行;能夠徹底地覺悟、淨化,就有佛法氣氛,那麼是個人的超越,誰能覺悟,誰能淨化,誰能超越,具有佛法氣氛,那麼也可以成佛,就超越了末法。

這個法末不末,就在於我們每個人能不能覺悟、規範、淨化自己;如果我們能徹底


什麼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時代?

宇宙萬法隨業力而運轉,佛法是生滅法,也一樣隨眾生業力、因緣而生滅。

據說釋迦佛的法運是一萬兩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也有人說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

根據《像法決疑經》、《大集月藏經》等諸大乘經典,將佛教法運分為三期,即正法、像法與末法。每一期法運各具特點。經云:“正法一千年,持戒得堅固;像法一千年,禪定得堅固;末法一萬年,念佛得堅固。”又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而得度生死。”正法、像法、末法,這皆是眾生的業報所感現的。正法時代,古人的福報廣大、深厚,智慧也高,地裡的水猶如牛奶那麼有營養,每一處的水皆是如此。等到像法時代,所喝的水就沒有那麼營養美味了。現在是末法時代,所喝的水,不僅沒有營養,還都含藏著很多種的毒質。

從佛法原理上講,這種劃分不是絕對的,是根據眾生共業、眾生心念的特徵而劃分的。所以,是相對的。心正,則正法現前;反之,心邪,則魔法現前。依佛陀教誨奉行,就是正法;隨順自身業力,就是魔法。

禪門中有句話說:「日日是好日。」既可說:「日日是好日。」則謂之為:「天天都是佛誕日。」又有什麼不對的呢?所以今天這場法會,可說是為那些尚未學佛,或對禪不是很了解的人而舉辦的。故以下的開示,亦可以說是為他們說的。

有很多人皆曾在佛書裡,看到這種說法:「佛教之正法,住世有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則一萬年。」如以時間推算,佛陀據學者考證是誕生於公元前五六五年,成道於公元前五三0年,涅槃於公元前四八六年;距今皆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所以現在照算應屬於末法時期。

有人說:「在末法時代的眾生,即使有修也無所證。」亦有人說:「在末法時代,只能單修某種法門才能成就;若修其它法門,則離道愈遠。」於是在距佛世已二千五百多年的今天,我們要問:一、當今之世,是否仍有正法可言?二、當今修行還能成就嗎?三、該修何等法門,才能成就?以上問題,若只以時間的距離來考量;而執著於現距佛世已二千五百多年,必屬於末法時代,則大眾不免要悲觀了。

然而我們不妨以另個角度來看,即從正法、像法與末法最初之定義──以眾生髮心學佛的因緣與其所修學之法門,來分辨何為正法、像法與末法?則我們將有較明確的指針:

一、正法:所謂「正法」,乃以發出離心、發菩提心而來學佛的。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因為見到人生之中,有生、老、病、死等種種痛苦;於是為了替眾生尋求一條解脫之道,而發心修行。因此,所謂發出離心者,即是要發厭離生死痛苦和迷惑煩惱之心。其次,發菩提心者,「菩提」就是覺悟的意思。要覺悟人生為何有很多痛苦?這些痛苦的根源在那裡?又要用什麼方法才能將之消除?

痛苦的根本,依佛經所說,乃源於眾生的我見、我愛。因此,滅苦的方法,乃在於放下對自我身心的執著。一個人若愈自私自利,必然愈痛苦與煩惱;相反地,若能從小我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則能消除煩惱而得到自在。因此要修行,首得棄除我見之根本,及放下對身心我所的貪戀與執著。

由是,正法時代所常用的修行法門,乃以「四念處」為根本。而四念處就是體觀我們的身心,是無常、非樂、不淨、無我,虛偽幻化;因而產生厭離心。若能由此而心無所倚、無所求,即能自在。這也是說,如果我們能以發出離心、菩提心為學佛之初衷,更以棄除我見、貪欲而修行;則即使在離佛世已二千五百多年的今天,還仍是在正法的時代裡。

二、像法:「像」就是外表雖有模有樣,卻無其精神內涵。這是說,像法時代的眾生,並不是從發出離心、發菩提心而來學佛的;只是依隨著自己對三寶的情感而來親近三寶,而來修學佛法。譬如有些人,原不覺得人生有什麼痛苦,因此,也不費心於求解脫;但是當他到了寺院,覺得那裡氣氛很好,滿清淨安詳的,於是慢慢的也就親近三寶了。也有些人因見到出家眾時,覺得他們很慈悲、寬厚,於是也漸走上學佛修行的道路。有些人從小在佛教家庭中長大,於是耳濡目染,不自覺也成為佛教徒了。更有些人因希望在生命中,能尋找個歸宿、寄託或強而有力的保護者,所以也尋到佛教裡來了。

以上的信眾,雖也在寺院或佛教團體裡,口中跟著大眾,談著「空」、「無我」的道理;身體也和別人一樣,勤苦地誦經、念佛、打坐、禮懺。但是佛教的一切法門,對他們而言,其實並不受用;這是因為他們最初所發的心,並不和佛法相應。真佛法要以出離三界、解脫生死為初衷;但以上信眾乃以「情」為出發點(為對三寶的情,而非世間的情)。所以外表雖有模有樣,內在的精神卻和佛法不相應。因此,像法時期,雖修行者眾,但證果者卻很少!

三、末法:「末」就是枝末的意思。以一棵樹為喻,正法如其根本;像法如其枝幹;而末法者乃末梢也。在末法時代的眾生,更不再發出離心與菩提心。這些人皆只為現世的安樂而修學佛法,所以在末法時代,很多人特別喜歡談感應,唯希望佛、菩薩多給自己一些甜頭。他們絕不用心於如何消滅我見、我慢,而只努力於自我價值的肯定與增長。因此,在末法時代中,雖例行的「法會」仍很多,卻是有「會」而無「法」。

這也就說,在末法時期,多數人唯把三寶當成護持現世安樂的工具,而非真心地欲修行解脫。所以在二千五百年後的今天,為什麼很多人愈修行愈著魔呢?主要是因為他們最初的發心,即和魔相應。這種以慾望、貪婪之心而來修行;則欲之所在,便是魔之所存也。所以著魔,並非外面有個魔來讓我們著,而是我們本身就是魔!

綜上所說,正法、像法與末法的分別,乃是以我們的發心和行門而作考量;至於時間的五百年、一千年或二千五百年,並非重要的因素。

若以今天這場法會為例,諸位是發什麼心來參加的呢?是發菩提心、出離心?還是以為自己是三寶弟子,所以理應參加佛誕法會?或是心想:這種場面一定很熱鬧,有看的、有吃的,不去參加,太可惜了?如果你是發出離心來的,或希望在此聽一些法師的開示,那你仍屬於正法時代的眾生。如為三寶有事,弟子應該全力護持而來參加,則屬於像法時代的眾生。如為了可以看、可以吃,又可帶些佛水回去保平安;那無疑地是屬於末法時代的眾生。

佛誕之可貴,乃為佛使正法住世。如《法華經》所云:「佛以一因緣大事,而示現世間;所謂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故如正法不能住世,那佛誕對我們便失去它原有之意義。所以,慶祝佛誕節,最重要的就是要發心受持佛法、弘揚佛法。讓正法所在之處,即是佛法身所在之處。由是而言:「日日是佛誕日,處處是佛誕處。」對真修學正法的人而言,應無一天而非佛誕。故於今天的佛誕日,我們更應發願:努力修持、弘揚正法,要讓佛法的光明遍照世間的每個角落。願大家以此共勉!

附錄:關於“末法時期”

據有關佛典所述,任何佛法(世俗諦)都會經歷三個階段:正法、像法和末法。對於不同的眾生及空間,三個階段的時間長短不一,對於我們地球空間而言,三個階段累計為一萬二千年。現簡述如下:

正法時期——正法為釋迦牟尼佛出世到涅槃後一千年。特徵是修道證果者很多,佛法堅固、純正,眾生善根福德深厚,功利思想較為淡薄,對一切善法易生出信解和信心。比如釋迦牟尼佛住世時代也是中國“夜不掩戶,路遺不拾“的時候,那時候社會風氣較好。

像法時期——像即佛像,是以佛像、佛經等來表正法(相似於正法)。人們根基較為純正,修道證果者相對較多,但佛法已經慢慢開始分化、流變了。時間也為一千年。

末法時期——教法從衰微到滅亡時期。佛法分化、流變漸漸會變得嚴重,社會風氣不好,信外道、邪師傳法的人多於信正法的人。隨即佛像、佛寺廟、佛經等開始變質,甚至最後還會不復存在。時間為一萬年。

以上足以說明,我們這個時代應該為末法時期的“開端”。所謂末法時期,地球人類的共業所感召,知見上的障礙較大,不是迷信科學,就是迷信外道法師、邪教法師,對正法誤解甚深。正法是心法,不能浮躁和急功近利,否則心念蕪雜,易化現出變態反應、連夢境也會怪相紛呈。如今的人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大競爭的工業時代,凡事攀附外緣,不大肯從自己身心上下功夫,所以是末法時代。釋迦牟尼早說過,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裡的沙子那麼多,這些外道或邪教法師很容易有一個特點,聲稱自己是佛或佛弟子,或言佛有大小男女,謗毀戒律和他所傳下的正法。

據經書記載,我們這個三維世界在過去莊嚴劫、現在賢劫和未來星宿劫三大劫中(“劫”是佛門表時間的一個單位),各有一千尊佛成就,每當一尊佛入滅後,就要經歷相當漫長的歲月,另一尊佛才會出現於世。這個數字是指在我們這個空間成佛並公開以佛身份傳法的人。據《現在賢劫千佛名經》記載,我們現在這一劫叫做賢劫,釋迦牟尼佛是賢劫出世的第四尊佛,而後我們賢劫的第五尊佛彌勒佛才會出現於世。

在《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中,佛說:“如是處兜率陀天,晝夜恆說此法,度諸天子,閻浮提歲數五十六億萬歲,爾乃下生於閻浮提,如彌勒下生經說。”釋迦牟尼佛在上面的經文裡說得非常清楚:閻浮提歲數五十六億萬歲。這裡的閻浮提,指的就是指我們地球人居住的空間。可見,經文裡時間的計算,是按照我們人類地球上的時間進行計算的,並非如邪教李洪志為了冒充彌勒的化身,胡說的是什麼“另外空間”的時間。這裡的“億”是古代的計數單位,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千萬”,因而,“五十六億萬歲”也只是相當於現在的五億多年而已。

無論歷史上,還是現當代,一些高僧大德被稱之為某大菩薩、大成就者轉世,這也是旁邊人在一定機緣下以顯的“相”而作的言說(密宗則是要經過非常嚴格的認證),沒有一個真正的高僧大德會自許自封為某佛菩薩轉世。即便有個別人因機緣特殊自托出“來歷”的,不是馬上坐化,便以“瘋僧”示現。這一點請大家切記!尤其在末法時期,千切不要相信那些自稱為覺悟者和佛菩薩的人,無論他有多麼了不得的神通,無論他給了我們多麼大的世俗好處。

況且,時間、空間是需有參照物的一種相對概念,在我們的這個時空體察,釋迦牟尼已涅槃兩千多年了,而在另一些空間的生命看來,釋迦牟尼才涅槃幾個月,甚致幾天。對於業障較輕的眾生,對於樂於精進修學的眾生,他永遠都處在正法的當下。佛的涅槃是無所住處涅槃,沒有去處,亦無來處,我們只要修法清淨和精進,隨時隨處都可能感得釋世尊在跟前“現身說法”。因此,李洪志說:“現在是末法末劫的最後時期”,這種說法實在是信口胡扯。還說釋迦牟尼涅槃太久了,他的法已渡不了人了,這其實是對佛學的一種無知。

真正的佛法是勝義“般若波羅蜜多”,一切諸佛皆由此出,這是無滅無增減的本來。世俗諦的佛法是緣起和方便的產物,它從產生、流變到消亡,在世俗中肯定是一個客觀規律,可我們這個末法時代僅是剛開個頭呢。佛假言末法一萬年是指一種眾生的共業所致,可共業中還有個業、別業,因果可變,諸行無常,一切都事在人為。況且,按佛教義理,只要佛弟子認真如法地修行,好好利益眾生以示現和維護正法,感得佛的經典《楞嚴經》(表正法駐世)在世上存在著,也可以說這個時期還沒有到真正的末法時期。對具體的修行人而言,對正法有信心,能堅持如法修行,他就處於正法時期。否則,即便我們生在佛駐世的正法時代,心中若不信正法,更不肯如法修行,予我們個人怕早已是末法時期了。因此,一個人的法正與不正,與時間的關聯性並不直接成因果,而在於他的心。

 


什麼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

佛教中有“正法、像法、末法”:為“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的略稱。又稱“正像末三時”或“三時”。亦即將佛法住世之時期劃分為正法、像法及末法三個時期。如果將歷代佛法的施行,分為教(教義)、行(實踐)、證(開悟)三方面來衡量,則正法時期即指教、行、證具現的時期。像法時期是雖無得證者,但仍存教、行的時期。至於末法時期則是僅存教法而缺乏行、證的佛教衰微期。經過此三時期之後,即進入教、行、證均無的法滅時代。

關於正法、像法的時限,諸經論有四說,即(1)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2)正法一千年,像法五百年;(3)正法、像法皆五百年;(4)正法、像法皆一千年。但對末法的年限為一萬年此點則無異議。又,一般多采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之說。

在中國,南岳慧思的《立誓願文》最早載明正像末三時期的區分,此後末法思想即廣為流行。

◎附:鹽入良道著·余萬居譯〈中國佛教的形成〉(摘錄自《中國佛教史》)

正、像、末法思想的成立:正法、像法的年限之說雖然各家皆有差別,然而,不管各家說法分歧的程度如何,若不以佛滅做為其年限之起點,則末法的思想不能成立。中國佛教因為受老子化胡說的影響,老子與釋迦的誕生皆被捏造,引起許多煩瑣雜亂的說法。隋朝的費長房編了《歷代三寶紀》,其中即載有當時傳說的六種佛的生辰:

(1)根據魯春秋為周莊王(譯者注:周莊王應為“姬佗”西元前696~682年)十年甲午(西元前687年)。

(2)根據法顯所傳之殷武乙二十六年甲午(西元前1167年)。

(3)根據沙門法上答高句麗國王問,為周昭王瑕二十四年甲寅(西元前1027年),佛滅為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入滅(西元前949年)。

(4)依《像正記》周平王四十八年戊午(西元前723年)。

(5)據說依後周沙門釋道安的羅什年紀及依石柱銘的記載為周桓王五年乙丑(西元前716年)。

(6)根據佛滅度後的“眾聖點記”為周貞定王二年甲戌(西元前467年)。

關於佛的誕生,在紀年上難免會有計算失確的地方,但如前所舉之六種說法,卻一直為中國與日本的佛教界所采用。天台智顗的老師慧思,即根據前述的說法,以北魏·延昌四年(515)為末法二十年,並采正法五百年、像法千年、末法一萬年的說法,他同時也是樹立正、像、末三時思想的第一位法師。

慧思之後,論及三時思想的,乃比智顗輩分稍早的淨影寺之慧遠(523~592)。據說慧遠法師曾在北周武帝廢佛之時,親身诘難武帝,但武帝並未聽從他的意見,並斷然廢佛,慧遠乃遠走河南汲郡避難。如果把佛教的迫害視為法滅的現象,則末法意識的存在將無可懷疑。

談到末法意識,慧遠大師曾提及釋迦如來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的言論,他雖然采用正像千五百年之說,但卻沒有具體地提到末法觀。

此外,集三論教學之大成者吉藏大師(549~623)亦曾對《中論》裡的“佛滅度後五百歲像法中”之句,提出有關法住的下列六種說法。

(1)俱捨[釋]的正法千年,不論像法。

(2)《摩耶經》的正法五百年,像法千年。

(3)真谛三藏說的法住二千年。

(4)《大集經》的五種堅固說。

(5)《善見律毗婆沙》的五千年。

(6)祇園精捨銘的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萬年說。

透過上述的論說,我們不難了解隋代的種種說法。然而,慧遠法師卻只相信《智度論》之像法中初五百年,以及正法後五百年為像法,且從未提及末法。不僅如此,他除了提到正法五百年、像法千年、末法萬年的佛滅後的三時外,並加入了新的解釋,以為《十二門論》中所謂的末世眾之“末世”,並非第三時,而視末世為像法,像法為似末、微末之法。

前述之舉出六種不同的佛誕說之費長房,也曾提出其獨特的見解,他采用周莊王九年癸巳佛誕之說,以為597年(開皇十七年),即佛滅1205年,並確信當時社會的發展並未進入末法階段,雖然末法的社會狀態是有理可循的,但因為當時三寶鼎興、大乘盛布,故不能算是末法社會。費長房之所以有上述的看法,很可能是因他在廢佛結束後,應隋高祖之诏,被任命為翻經學士,隨著佛教的復興,飽覽浩瀚的漢譯經典,故深信佛教將在隋代大為興盛。而前述的慧遠與吉藏,也承認經論的三時說,並可能由經說的時代推算,而認為當時尚未達到末法的時代。

慧思的末法觀:南岳慧思大師(515~577)曾在末法之初立下大誓願,做成金字《般若經》,意圖在末法終了時,尚保留此法以教化眾生,直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成道的彌勒佛出世為止。慧思的看法並非末法即法滅,而是末法止住一萬年後才有法滅的到來。簡言之,所謂正法滅的意識,是指正法、像法各有其止住年限,現在的末法雖是濁惡的,但其意識仍屬法尚未滅的意識。慧思在其末法意識極強的願文中說:“末法八十二年正值延昌四年(515)生於大魏國南予州武津縣,自十五歲出家修行以來,學德漸具。三十四歲時,因論義之爭,而為惡比丘所毒害,幾陷死地。三十九歲時值末法一0二年,講摩诃般若之際,五位隨行同伴竟為惡論師所毒殺,自己亦遭毒害,氣絕七日,幸未死亡。後亦屢遭同樣的變故。末法一二四年,四十三歲時,再受惡論的迫害,有五十余日未得檀越布施。到了四十四歲乃為此文。”由此文可知,慧思在他的一生中,被同樣身為出家人的迫害,實為任何僧傳上的記載所不能及的。而這種屢瀕絕境的體驗,也很可能就是直接使他感受到末法意識的主要原因。故其乃藉此願文表達他強烈的末法觀。在願文的開始即雲:“本起經中說,佛自癸丑年七月七日入胎,至甲寅四月八日生,……癸酉年八十,二月十五日方便入涅槃。正法即從甲戌年到癸巳年滿五百歲,像法則從甲午年到癸酉年滿一千歲,末法從甲戌至癸丑年滿一萬歲……”展開了他的正、像、末法三時說。從這段文字的記載與前述其生年與年歲時,再三重述末法相當的年數,我們可以推知,慧思不僅有強烈的末法意識,同時,他還意圖向佛教界宣講末法到來的事實。此外,《本起經》(《修行本起經》)是有關佛的入胎出生乃至涅槃的記述,與中國所傳的說法不盡相同。當時中國的說法,很可能是套上流行的法上說(漢譯本內傳為昙無最所唱之說與之一致),以為周昭王瑕二十四年甲寅(西元前1027年)誕生,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入滅(西元前949年),在年代計算上並不正確。

根據慧思自己的記述看來,這篇願文的作成,乃558年之事,較那連提耶捨譯出《大集經月藏分》的年代,還早七年,即北周太武帝廢佛前十九年。因為承受慧思之法的天台智顗並無末法觀──實際上他所說的只是“末法僧眾多不稱行”──所以有些人認為,願文乃後人假托慧思的偽作。然而,前述之正法、像法、末法說,在五世紀所譯出的經典早有記載,佛滅的年代在中國也出現過許多種說法,後人大可不必假托慧思之名。無論願文是否為後世之人的假托之作,站在藉此文以掌握隋唐佛教的特質而言,實無討論或責怪的必要。

此外,所謂正法五百年,像法千年,很可能是根據《摩诃摩耶經》中所雲“佛滅後五百年,……正法不滅。五百年後正法滅盡。到六百年時,九十五種外道競相紛起,馬鳴出世後,伏諸外道。七百年中,龍樹出世,摧毀諸邪見。八百年,比丘縱逸,僅一二人得道果。……千五百年,俱睒彌國二僧互起是非,遂相殺害,教法乃藏龍宮。……”而所謂的末法一萬年之說,則可能是《大悲經》的記載。

信行的末法思想:信行禅師(540~594)所倡創的三階教,曾在隋、唐兩朝遭到勒禁,而此特殊之信仰依舊傳繼了下來,成為中國佛教中極為特異的一派信仰。所謂三階,正如字面上的意思,是將佛教按“時、處、人”分類成三個階段。以為當今的佛教,時值末法,處於穢土,人皆破戒;故屬末法,為第三階段。此末法並無一乘、三乘之別,諸佛佛果相同,必須皈依一切三寶,一切行為皆依普真普正的佛法而行。這也是從末法觀而衍生出的教義。以當時人的觀點來說,佛滅後五百年為第一階,次五百年為第二階,以後則為第三階,因為佛滅之後千年,無聖人,只有破戒的眾生,故唯有依第三階的普真普正的佛法。至於有關釋迦入滅後千年或千五百年的年次問題,則有“佛滅度一千年以後,一切破戒讀誦經典眾生”與“佛滅千六百年後,邪見人出世”兩種說法,到底是多少年,並無確切研究的必要。信行的主要思想與慧思最大的差異,在於他以當時為末法的第三時,故自覺所處時代之危機,乃針對末法,組織出因應末法的教法。

信行的末法意識似乎比慧思又加強了些,他摘錄經典中有關破見邪見眾生難以救濟的說法,以及視這些徒眾為外道、墮獄、佛敵、大賊的論點,以為即使是極惡最下根機的一法也應予以尊重。提倡不排斥異己的普法佛教。

三階教中正法、像法的區別以及其內容皆不明確,有關佛滅年代與因此導出的末法觀點,則與其他諸師的思想軌道相同。但對第二階“處”的看法,則視為淨土、穢土、破戒破見的處所;對第三階“人”,則以“最上利根的一乘;利根、正見成就的三乘;破戒破見的眾生”來分判;並主張末法的生盲佛法,此乃其學說極大的特色。根據這種三階分判產生的教判,與為末法凡夫而存在的佛法等,將在後面幾節詳述之。如上所述之時乃末法,處為穢土,人則破戒破見,因此,各別學習一乘、三乘,會使佛法有了愛憎的差別,故標榜末法的佛教,應是普真普正的佛法。


覺悟、規範、淨化自己,能夠達到證聖的程度,那麼我們就具有佛法氣氛,我們就不是末法。末就是後,後尾為末。

我們具有佛法氣氛了,就是正法。如果我們大家都能夠覺悟起來,很好地淨化自己的心,那麼末法也就是正法了。

末和正是在心上,在於我們心上覺悟到什麼程度,能夠淨化到什麼程度,不能一概而論。誰覺悟,誰淨化,誰超越,誰就是正法;誰迷悶,誰濁惡染污,誰就是末法,沒有佛法氣氛。

當然,末法時期眾生的生死習氣非常嚴重,達不到證聖的那種程度,所以佛稱為末法時期。末法一萬年。末,就指心迷惑濁惡染污說的。心覺悟、淨化了,就是正法,就能開佛知見。指心說的,在於我們的覺悟、淨化程度。

佛法更不是其它,就是依據佛法我們正確地認識宇宙人生,用世俗話說,就是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能夠按照事情的本來面目去認識事物。這就是覺悟的意思。正確地認識宇宙人生,才能夠正確地對待。

用佛法正確地認識了,我們就要按照佛指引的正確道路去實行,規範、淨化自己的身、口、意,就是心裡想的,口裡說的,身體造作的,去掉濁惡染污的部分,這樣我們就能殊勝起來,與佛法相應。

如果我們自己心不覺悟,不去規範、淨化自己的身心,不斷除自己身、口、意惡的氣氛,那麼想得佛法利益是不可能的。不從求中得。我們的貪嗔痴性、危害性、愚痴暗昧性,還不能把它相應地減損斷除,老是想求得,不從求中得。

求本身也是一種妄想,一種罪業。就像世間似的,我們要想贏利,得到錢財,趕走貧困,使生活幸福起來,就得實實在在地去做一種事業。或者種田,把田種好;或者做工,把工做好;或者經商,把商經營管理好,這是贏利的道路,得到錢財的方便辦法。

如果這些都不實行,不去很好地做事業,就想得到錢財,錢財不從空中掉,也不從地上長,這都是障礙、系縛、逼迫,反而苦。就是要通過我們的誠實勞動使我們富裕起來,生活幸福起來。

佛法也是這樣,通過我們實際的修學,減損我們的生死習氣、妄想執著,這樣我們的智慧之性才能增長,善根增長。這樣我們就自然出苦得樂了。學佛不能學自私,太自私了不好。

心要容納一切,心大意大包羅天下,寬人寬己,應當發慈悲心。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