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外相來推測未來的禍福

益西彭措堪布: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國諸記可觀也。】

春秋時代的大夫看見人的言語動作,推測他的禍福,無不應驗,這可以從《左傳》、《國語》等眾多的傳記上看到。有人問:言語、動作是當下外表的行為,禍福是未來的果報,怎麼從外相能推測未來的禍福呢?下面就講原因: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

吉是樂果,凶是苦報。吉凶的前相大都在心中萌發,而表現在身體和語言上。

【其過於厚者常獲福,過於薄者常近禍。】

人的存心有厚有薄,存心寬厚,就是事事能多為別人著想,以別人為重,存心刻薄,就是只為自己著想,自私自利,從這裡能分出善根的厚薄。

表現在語言和行為上,語言寬厚,能體貼人、關心人,行為上能付出,好的給別人,壞的留給自己,這是寬厚之相。比如為人辦事,忠厚的人提前先到,不問別人如何對待自己,自己總要盡心盡力。刻薄的人,有損於自己的利益決不做,對待他人,卻一毛不拔。

人心的厚薄和未來的禍福有著直接的關係,存心寬厚,凡事為別人著想,這是大福德的前相;為了自己不顧別人,甚至把痛苦給別人,將來必定有大災禍。

【俗眼多翳,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

俗人有業果愚,不能認定業和果的關係,他們說:行善不一定得福,善人也一樣遭禍;造惡不一定受報,惡人一樣享福。

事實上,業和果之間有必然的關係。安樂決定由善業產生,下至地獄一絲涼風的樂受,都來自善心;痛苦決定由惡業產生,下至阿羅漢所感受的身苦,都是惡業之報;造什麼樣的善惡業,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苦樂果報,一一對應,絲毫不爽。這就說明緣起決定,沒有絲毫的錯亂和空耗。因為有這條決定的規律,所以大夫們的推測往往很靈驗。

道理就是兩條:

一、一切吉祥決定從善業生,一切凶禍決定從惡業生。

二、善惡在心,語言、行為是心的表現。因此,從外在的語言行為可以推測內心的善惡,從心地的善惡可以推測未來的吉凶。

所以,人生只有行善是安樂之路,行善之外,再沒有別的成辦安樂的途徑。宗喀巴大師說:「心善地道亦賢善,心惡地道亦惡劣。」

【至誠合天,】

「至誠」,就是心不二。

攀緣五欲六塵,心就不定,不可能有誠心。因為它是觀待境界的,悅意境來了生貪追逐,不悅意境來生嗔排斥,這樣心猿意馬,怎麼能誠敬呢?至誠是來自性德,不必要觀待五欲六塵。「合天」,天是真如本性,以至誠心離開妄念,來契合本性,是合天。

【福之將至,觀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人在福報快要來時,觀察他的舉動,決定能事先知道。

以這一條觀察自己未來的前途好不好,如果煩惱漸漸減少,利他心越來越強,可以預見自己是在上升;如果煩惱增盛,惡念增長,則是墮惡趣的前兆,後世會很不好。

看別人也是如此,一個人變得謙虛、恭敬、善良,就會有前途;刻薄、傲慢、愛佔便宜,將來必定有災禍。

同樣,禍要來臨,觀察行為趨向不善,也能事先知道。

【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禍和福是果,想求善果,因一定要正,積聚了正因,果不求而自得。我們想要趨吉避凶,只有在心上改過行善。

行善和改過的次第如何呢?行善之前,首先要改過。相續裡有很多罪過,如果不事先懺除,就會障礙地道功德的產生。一般人修行多年不見效果,原因多半是沒有真心改過。

想想看,只做一種表面的學習,心上有過失從來不改,這樣會有進步嗎?比如學習了十年,過失和十年前一模一樣,甚至還更嚴重,知識增加了不少,心態卻比過去傲慢,這樣必定不能產生功德,就像田地裡有雜草,不去清除,再怎麼也長不出好莊稼。所以行善之前,首先需要改過。

配合十善業道來講,一般的十善業就是離過。原來造殺生等惡業,現在觀察惡業的過患,發起遠離欲,發誓今後永遠不造殺生等,這叫改過。

改了過失,才能做得到圓滿的善法。不然,殺生沒斷,能做好放生嗎?妄語沒斷,能說誠實語嗎?當然不可能。

善和惡是相違的,惡的勢力大,就會壓住善根。比如,妄語的習氣強,會壓抑誠實,沒戒掉妄語,始終會障礙誠實語;嗔心障礙慈悲,不改嗔心,也無法開展慈心。所以,首先改過,然後積德。


一般人修行多年不見效果,原因多半是沒有真心改過。

靈山寺

很多人都以為,財富是自由的保障,似乎有了錢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生活。事實上,佔有越多,越不自由。因為慾望是被逐漸激發出來的,佔有的越多,期待和牽掛也就越多。所以我們必須對財富有正確的認識,才能懂得如法求財,合理使用,才能從容地駕馭它,而不是被它左右,成為財富的真正主人。

兄弟互相怨恨,受害的是父母;夫妻互相怨恨,受害的是家庭; 同事互相怨恨,受害的是公司;互相怨恨,受害的是國家;人人互相怨恨,受害的是自己。

佈施,看起來是利人的,實際上是利己的;持戒,看起來是束縛的,實際上是自由的; 忍辱,看起來是吃虧的,實際上是受益的; 精進,看起來是辛苦的,實際上是安樂的; 禪定,看起來是刻板的,實際上是活潑的。

無為則樂,有求皆苦,苦從欲來。

思人恩德,想人好處,這叫聚光。光向上走,表現在臉上,就是微笑。微笑的臉是元寶形,嘴像蓮花一樣,肯定發財。 想人不好,抱怨人,嫉妒人,憎恨人,這叫聚陰,氣陰則下沈。

世人求福,卻不知福自心求。若能夠常懷慈悲,日久功深,渲染自心,則心量廣大,能夠包容世間萬物。當知世間貧苦孤獨之人,實為世間之福田。若常行耕種,福業自增,福至心靈,則成大業有望。世人不明,自尋煩惱。不孝父母、夫妻不互愛、見貧不施,卻終日求福,塵勞外覓,此名迷信之極也!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有福莫享盡,福盡身貧窮。有勢莫使盡,勢盡冤相逢。福多常自惜,勢大常自謙。人生驕與奢,有始多無終。

人生最智慧的經營是利人,人生最愚痴的經營是利已。 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受人滴水之恩,須當湧泉相報。人之所以快樂,不是因為得到的多,而是因為計較的少。

人生感受為二種:一者苦一者樂。樂從福中生,苦從惡中來。 善惡二因,自心起,心有善惡二田:一者福田,一者惡田。福田心耕,廣植善本,感招福如東海,好事連綿。惡田多為,厄困多劫,雞犬不寧。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對前途沒有希望;人生最壞的習慣,是自己對工作沒有計劃。

增福的訣竅:我們窮的原因是過去世造了偷盜等無數的惡業,傷害過無數的眾生,所以今天的窮苦就是報應。如果你能心裡這樣想,今天我自己的窮苦希望能代替一切眾生的窮苦,希望一切眾生都能脫離窮苦的危機。只要眾生能脫離窮苦的困苦,再大的窮困潦倒我都願意接受這樣思維,窮困頓刻消除根源。

利益眾生的機會千載難逢,做一個有錢、有權、有名利的人不是很難。如果我們真正相信因果,哪怕在佛像前供一朵花,這個福報都足夠我們在多世累劫中做有錢、有權、有名利的人。但是,做一個有利益眾生機會的人,卻是非常難得的。——慈誠羅珠堪布《修心八頌》講記:修造佛塔者,莫問已許、他許,隨其力能一切皆治。經中說:修最上福,無過造塔。建立佛塔福利難思,三世諸佛所共稱贊。《僧祗律》雲:「真金千百擔,持用行佈施,不如一泥團,散心治佛塔。」以千百擔黃金佈施供養羅漢、辟支佛,不如取團泥修補佛舍利塔。

禍和福是果,想求善果,因一定要正,積聚了正因,果不求而自得。我們想要趨吉避凶,只有在心上改過行善。 行善和改過的次第如何呢?行善之前,首先要改過。相續里有很多罪過,如果不事先懺除,就會障礙地道功德的產生。一般人修行多年不見效果,原因多半是沒有真心改過。

人生苦短,歲月易老。一個人如果慾望太多,生命該如何承受重負,人生又怎能獲得快樂?因此,在人生的旅途,追求一種淡泊,坦然面對生活對你的賜予,包括所有的磨難和不公,用平和淡定的心態去看待社會現實中的一切。做一個真實的自我:無須虛偽,無須奉承,無須圓滑,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

【 至誠合天】「至誠」,就是心不二。 攀緣五欲六塵,心就不定,不可能有誠心。因為它是觀待境界的,悅意境來了生貪追逐,不悅意境來生嗔排斥,這樣心猿意馬,怎麼能誠敬呢?至誠是來自性德,不必要觀待五欲六塵。「合天」,天是真如本性,以至誠心離開妄念,來契合本性,是合天。

佛說今生以身作榜樣感化別人,作種種功德,來生必大富,眾人敬仰,無往不利。今生喜歡燃燈照明,來世生在日月天中。今生喜歡佈施慈心收養生物,來生必大富。今生喜歡佈施飲食,來生飲食充足,身體力氣充足,長壽聰慧。

每件不幸之事的發生,均有它的因緣。細微觀察,會發覺:眾生會在果上計較,覺者會在因上防範。兩者之間覺迷之別也。

不謀一生之名而取千秋之功,不為一生之福而留萬世之祿,是行善理由;不為一生之名而為千秋之功,不為一生之福而為萬世之祿,是我行善之動機;不為一生之福而為萬世之祿,不為一生之名而為千秋之功。

當你聽到台下為我鼓掌的時候,請你別為我高興,因為,唾罵的聲音隨之而來。當你接電話的時候傳來唾罵的聲音,你不要沮喪,因為,贊嘆的聲音隨之而來,這就是世間最公平的法則。

人最笨的莫過於將昨日的垃圾來污染今天清靜的日子,拿昨天已過去的痛苦到今天來作分享。那麼,痛苦是永遠屬於你的。

走過多少路,流過多少汗,跌倒了爬起來,爬起來了又跌倒,高考路,愛情路,人生路,路路坎坷,路路壯志!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行善心又善,感應在當前。 行善心不善,富貴等千年。

有人牽掛的漂泊不是流浪;有人陪伴的哭泣不是悲傷;有人珍惜的感情才是摯愛;有人分享的快樂最是幸福。

欲求事業順,先除怨恨心,橫結諸惡緣,貧苦皆多怨。惡緣招小人 ,善心遇貴人,禍福自心作,非是天地神。

多淫則病苦,多妄則寡苦,多酒則不康寧,斷殺則壽者相,斷偷則富貴長,斷淫則快樂相,斷妄則神仙相,斷酒則康壽相。身造惡,心受苦,世道公平豐儉由人,各自記取任君選擇。

 

內心不想改變,佛菩薩來也是沒用!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