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人的福報好比銀行的存款!

現在大多數人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賺錢、享樂而展開的。殊不知吃苦就是培福,享福就是消福。

一個人的福報好比銀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會有透支的時候。如果不培福報,只知道享樂,當福報享盡,一切的不順就會顯現。

有人千方百計地想出名,其實如果沒有實際的功德和福報,出了名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功德和福報太薄而出了大名的,不但容易招惹災禍,而且如果災禍還抵不了名聲的話,還要到惡道中去消業。

世間很多人都想當官,然後貪污受賄,不知道這是愚蠢至極的做法。即使是自己本該有的福報,如果享用太過,都容易招災,何況是不義之財?

他失去的福報、得到的災禍比得到的不義之財不知要多多少倍!簡直不可想象!所以,真正的聰明人是絕對不會去干貪污這種愚蠢的事情的。

俗話說"吃虧是福"。吃了虧之後,比如說被人冤枉,被人誹謗,要是心裡很坦然,不起怨恨,則是消了業,就是福報。要是怨恨不平,則又造了業。

我們的民族有惜福、積福的傳統,比如吃飯要吃干淨,不要浪費,不然會折損福報;上物不要下用,下物不要上用。比如水桶用舊了不要用作糞桶,襪子用破了不要用來抹桌子,帽子不要用來墊坐;要孝順父母,恭敬長輩;佛像佛經要放在較高的、干淨的地方。而相反,如果長輩溺愛孩子,會很快地消耗掉孩子的福報。

很多地方的人喜歡給小孩或老人做壽,大辦酒席,殊不知這樣也非常折損福報。很可能老人可以活十年,給人這一拜,只能活五年。

況且做壽時一般都要殺生,這些命債除了殺生的人和指使的人之外,自然也要他本人來承擔。如果親人死的時候這樣做,則是直接把亡人往惡道火坑裡推。

如果您沒有大福,就要現在開始修福,不晚,命運不太好,也可以改。如果您的福大,就更要趁熱打鐵,趁著有能力,做些積陰德的事。

比如轉發分享這類勸善淨心的文章,那麼福報便能源源不斷,形成良性循環。

這是很理性的、很現實的事,不管你信不信,真正有福的人都懂一邊享福,一邊積福,切記,一定要為你的人生累積真正的幸福資本,那時一切好事的源頭,何況那樣會使你同時變得更灑脫快樂,不為外境變化而受困擾。


擔心自己德行不夠而招來惡果,該如何盡快培植福報

寬見法師

問:阿彌陀佛,師父好。弟子明白每個人今生今世的福報是有限的,也可以培植自己的福報。弟子因為感覺自己的所得超出自己的預料而心中不安,怕自己因福德不夠而招來惡果,此時弟子該如何去盡快培植福報?這個過程就像去買東西,老闆給了超出付出的錢的東西但又不能不接受。常言說「厚德載物」,但培養德行是一個長久的行為,請教師父有什麼較為快速的方法臨時彌補不足嗎?

寬見法師:首先我很贊嘆你,因為一般人會說:「哎,我所得的跟我的福報不相稱,就是我所得的比我應該得到的少,為什麼不多給我一點?」一般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的福報應該可以得到更多,因此產生了抱怨。你不一樣,你是認為自己所得到的超出了自己應該得到的,感到誠惶誠恐。首先呢我覺得你的心沒有我慢,並且很警惕,還是有佛法上的熏習,你沒有被蒙蔽雙眼,很贊嘆你!

不過任何事都不能走極端,就是當這個事情已經發生了,謹記不要傲慢。什麼東西損你的福報,什麼東西增加你的福報?當你傲慢,一定是損你的福報。自己覺得自己了不起、這是損你的福報的,損福還損慧。你看有些人為什麼他的命運如此坎坷?他也挺有才,其中有一點就是因為傲慢。

但是有時候傲慢跟自卑顯得又很像,它們是兩兄弟,因為自卑所以傲慢,因為傲慢所以自卑。什麼叫傲慢呢?傲慢就是我認為我比你強,所以我就傲慢了。道理是一樣的,當你遇見比你更強的人你就自卑了,所以自卑的人一定傲慢,傲慢的人一定自卑。比如個頭高的人,我一米八的大個,一看見你才一米七、一米五,哎喲,我那個自豪感就油然而生!但是一旦見到姚明, 就覺得泰山壓頂,覺得老自卑了,這個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傲慢和自卑都會損自己的福報。

當然智慧也是一樣,因為智慧不夠,福報和智慧其實都是會有妨礙的,就是你要謙卑。打個比方來講,別人給了你超過你認為應該得的,這個時候你誠惶誠恐地對待,但是又不能不收,有些東西確實你無法拒絕。這時候你就真誠地感謝,並且真誠地表達:其實真的我不配、我不值得,但是別人要給,那我就非常感恩地接受,並且好好修行、工作,報答別人。你不要傲慢,也不需要自卑,你要慚愧——這都是善心所——慚愧、謙遜、真誠,然後隨喜、回向、贊嘆,「哎呀,您真的是太了不起的善人,您真的是太好了!」你千萬別跟仇人似的,「不不不……你想害我!」這就錯了,我見過真有這樣的人。

我們要真誠地感謝,來而不往非禮也,你也可以對別人好嘛,今天人家送你一個珍貴的東西,下次你也可以送給他,不挺好嗎?或者你用你的方式,「我誦一部經給你回向」「我誦一部《楞嚴經》給你回向!」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表達嘛。謙遜、包容、慚愧,這個是穩穩妥妥地增長你的福慧。

還有不平、抱怨,因為你傲慢自卑,所以就會出現不平、抱怨等等,這些十惡都會出來。千萬不要不平、抱怨,它們也是傷害你的福報和智慧的。


福報是從眾生身上得來的

如瑞法師

有人說,我很窮,根本沒東西佈施,你就佈施微笑吧。見了人很好地打個招呼,微笑一下。這也是佈施,到公共汽車上給人讓個座,也是佈施。所以,佈施不一定非得有錢,有權。而是隨力隨份地來行佈施,這就是在積聚我們的福報。在實際修行當中慢慢就會懂了。有人會想,那佛不是傻瓜嗎?每天去給別人奉獻。實際上,世間人不懂,每個人、每個家庭,福報、學問都不同,要知道福報是從哪裡得來,是從眾生身上得來。

像當領導,在更多的時候,總有喜歡你,不喜歡你的人,就是有有緣的人,也有沒有緣的人。這是過去你們有沒有結好緣來決定的。若沒結好緣,你的福報就沒有辦法從他身上得到,因為他對你不歡喜。比如說,哎呀,小趙很好,這就給你一種看不見的加持力,不光佛菩薩對我們有加持,眾生對我們也有加持,他不是用佛力而是用他的心念。像今天我們認識了,以後見面就打招呼,彼此留下通訊方式繼續聯繫,深入,善緣就更深了,以後請誰幫忙,哦,我來了!所以,福報是從佈施眾生的微笑或種種的這上面得來的。

過去有個書生要結婚,結果他的未婚妻堅決不嫁給他,而嫁給別人。他很痛苦,有位得道的人說,你別痛苦,你的未婚妻和你的緣分就這麼多,我告訴你倆的前生。過去生你的未婚妻落海死了漂到岸邊,第一個人看了沒管就走了,第二個人覺得挺可憐,於是就脫下衣服給這個死屍蓋上了,第三位慈悲心很大,就挖個坑把這個女子埋葬了。你就是那個第二個人,她欠你一段情,但得到她的是埋葬他的第三個人,因果就是這樣的;你和眾生結緣的深淺不同;你們的關係就不同。

我們懂得佛法以後,就和每個眾生結善緣,他都不會白付出的,到以後得到的還是你,不是說以後得,就是現生都得到的。我們佈施一個微笑或幫人家做點好事都是在增長自己的福報。何況時時處處都在做利益眾生的事。世間人不懂,認為我的座,為什麼要讓給你,實際這是一個方便,你讓給他坐一下,也是從他身上培了你的福報,福報越大的人事業成就的就越大,我們在眾中的威德力也不一樣,同樣的一句話,十個人說,每個人的結果都不一樣,這說明福報的不同。

比如我說,一句彌陀福報無量,學佛念佛沾光,沾光!大家聽了都說,彌陀佛就是好,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壽,重復一百遍地說大家也想聽;你要是說,人家就說你是從哪編的,這就是福報的不同。

我們不只是現在聚在這裡,過去生中也曾相聚。如果不是這個緣,有什麼力量能把我們聯繫?世界上那麼多的人,他們怎麼沒坐到這?這說明我們不是一生一世結的這份緣。別說坐在這一會,就是坐一分鐘,當面問候一聲,那都很了不起。世俗人講,百年修得同船渡,一百年才修得能坐在一條船上,所以要好好珍惜這份緣。善緣讓他增長。


積福是不是一種執著?

索達吉堪布

若想事業順利、家庭和合、身體健康,必須要積累福德;若想修行無違緣,不誤入歧途,必須要積累福德; 若想開啟智慧,乃至開悟、成佛,必須要積累福德。

許多人對佛教的認識,經常有一種誤區,認為「學佛就要不執著善,也不執著惡,一切皆空」,進而做什麼都肆無忌憚。

其實,空執也是一種執著,而且是最可怕的執著。佛陀曾說過:寧可執著「有」大如山王,也不能執著「無」小如芥子許。

在沒有明心見性之前,我們必須要執著善的、對的,這就相當於渡河的舟船,在未到彼岸之前,不可能將它拋棄。否則,剛到河中就把船給扔了,結果會怎麼樣相信你我都清楚。

所以,學佛務必要從取舍因果做起,切莫用「不執著」為自己造惡找藉口。同時,也千萬不要把積累資糧放下,畢竟做一點點善事的功德也不可思議。

《舊雜譬喻經》中記載:

有一次,佛陀到舍衛城乞食,來到一個女居士的家門口。這位女居士戒行圓滿,她將飲食供養到佛的缽中以後,退到一面,恭敬而住。

這時佛陀為她說法:「種一生十、種十生百,種百生千,如是生萬生億,得見諦道。」意思是,種下一,可以生長至十;種下十,可以生長至百;種下百,可以生長至千,乃至生長至萬、至億……最終便能見到真諦。

女人的丈夫不信佛法,聽了佛陀的偈頌,就說:「沙門,你太言過其實了吧,施一缽飯,能得那麼多的福嗎?」

佛問:「你從哪裡來?」

他說:「我從城中來。」

佛問:「你見到城中的尼拘類樹有多高」

他說:「高達四十里,每年能收穫數萬斛的果實,它的種子就如芥子一樣,很小很小。」

佛說:「那要播多少種子,才能長這麼大的樹一升嗎」

他說:「不用不用,只一粒種子而已。」

佛說:「你太言過其實了吧?種一芥子,就能長到四十里高,得十萬果實?」

他說:「真是這樣的。」

他說:「大地無知,尚能成熟如是果報,更何況以歡喜心供養佛陀一缽飯了?這個福德,是無法衡量的。」

這樣一說,夫婦二人心開意解,當下獲得聖果。

現在有些人對積累福德,持不屑一顧的態度,口口聲聲說:「一切都是空性,求福德幹什麼?這是一種執著!」

如果你真有那麼高的境界,倒也可以。但一切皆空的話,你不修善、不求福,同樣也可以不吃飯、不賺錢,可你平時又是怎麼樣的呢?

有些人喜歡走極端:要麼認為一切皆空,什麼都沒有,故沒必要積累福德;要麼對空性一無所知,認為一切都實有不變,進而生起百般執著,招致萬般痛苦。這兩種行為都是誤區。

要知道,萬法雖然皆空,但因緣是不滅的,我們還是要積如幻的福,滅如幻的罪,才能斷如幻的痛苦,得如幻的解脫。漢地的蕅益大師也說過:「以如幻根,緣如幻佛,滅如幻罪,生如幻福。」

假如你真正懂得了積福的必要,哪怕已怔悟空性,甚至獲得了佛果,也仍不會放棄行善積福。

往昔,佛陀的弟子阿那律尊者雙目失明,衣服破了也沒辦法補,於是他大喊:「誰求福德?來幫我縫衣服吧。」

這時佛陀來到他面前,告訴他:「我希求福德,我幫你補衣服。」

一聽是佛陀的聲音,他嚇壞了,連忙說:「佛陀!我不是說您,說的是其他人。」

佛陀回答:「為什麼我不能做?成佛後也不能停止積福,福德越多越好。」

圓滿如佛陀,尚且如此重視福德,更何況是無們凡夫人了?所以,不管你的境界如何高深,為了自利利他,從現在起也一定要廣積福德。怎麼積福呢?就是要多行持一切善法,處處為他眾著想。


仁清法師:快速積福報的妙方

福報是修來的,怎麼修來的呢?比如說,我念了一句阿彌陀佛,又擦了一遍佛像,我得了兩種功德,第一種功德是念阿彌陀佛的功德,第二種功德是通過擦佛像而得的莊嚴佛淨土的功德。

我們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不要放棄其他的善行。要不然只會念阿彌陀佛,其他通通不干了,那會讓別人誤認為,佛法就是等死的法門了。很多念佛的人,念得兩眉中間一道溝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攥著拳,瞪著眼,跺著腳,就等著佛來接了。你看他才30來歲,就要等死了,別人就會懷疑了,這個佛法怎麼這樣呢?30多歲就死了。是這個道理吧,沒有正知見就這樣。

假如我能活到800歲,往生是800歲那年才顯現的果報,在800歲以前,要吃飯、要穿衣、要弘法、要修法、要度眾、要為眾生服務。每一點一滴福報的積累,都是往生的資糧。

如果一個人沒有福報,他可能得聞不到佛法;如果福報淺,可能得聞佛法也升不起信心;如果福報不足,升起信心,道心也不堅固;如果福報不非常厚,即使道心堅固了幾個月,一遇到那種會忽悠的,馬上就跟著跑了(下道了)。

有很多人:“我是某某大師的弟子,我就跟我師父修了,哪裡也不去了。”突然間,又來另外一個大師,“嘩”,跑過去了,“哎呀,這才是個真大師啊。”說明什麼呢?說明沒有正知見。我們跟隨的不是人,跟隨的是法,是正法。你這個人講了正法,我就跟隨你,跟隨你的目的是得聞正法,修行正法。另外一個人在講,他講的也是正法,我也跟隨你,互相取長補短,我們跟的這兩個人,通通都是了脫之道,為什麼不行呢?為什麼不可以呢?正確知見,不是三兩天就樹立起來的,修行佛法相當不容易,我們末法時期的眾生,最大的一個特點“福報淺,業障重”,這時候如果不極力懺悔,不極力地積累福報的話,你就等著吧,只能是等著了。

了脫不了,就是沒有正知見,沒有正的修法,所以末法的眾生要極力懺悔業障,極力地積累福報。積累福報有很多種,只要你掌握了正確的方法,那麼積累福報很快。

我原來講過,供養有好多種。有心念供養法。“心念供養法”又叫做意變無量。比如有一個人,買了一斤蘋果,花了多少錢…… 但那就是一斤蘋果。我呢,沒有錢,怎麼辦?好了,我(觀想)一個蘋果山:這一個蘋果像山一樣大,誰的大?但是,大家也不要否認事相上的供養。不要說師父說了,我再去寺院的時候空著手,也不買蘋果了,去了想吧,“蘋果山,蘋果山”。光這樣想,那也不行。因為什麼呢?佛法是一種緣起法,我們拿這種實物作為緣起。

供供品的時候,可以念一下變食真言。一念變食真言,就在佛菩薩和護法龍天面前變出了很多很多的無上妙味,數不清的無上妙味。這是變食真言咒語的加持,就是這個含義。這是通過我們食物的供養,作為緣起。實際上呢,觀想是一種方法,原則上來講它是通過一種緣起而進行的。

我告訴大家這種方法,是讓大家會修,剎那都是在修行。不是有錢才能學佛,才能修法;沒有錢,你只要掌握了法就能修法。


當福報的「餘額」不足時,如何快速充值?

我們能善得人身,能身心安樂,聽聞佛法,都是過去世的善根福德因緣做支撐。但若不注重培福,等把福報享盡了,就會變成一個沒有福報的人,往往導致資財匱乏、諸事不順。猶如過去做生意賺了錢,存放在銀行里。如果現在不再勤奮工作賺錢,只顧享受,把銀行的儲蓄全部花光了,那麼再下去便要負債了。

《華嚴經》有個《凈行品》,《凈行品》中就講到一百四十一種怎樣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方法。你出門走路都可以修佛法,出門前就可以觀想,願我與一切眾生在菩提大道上面快速地精進地前進,永遠都不會退轉。念念之間你就修到很大的福報。

同理,來看看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植福德資糧?

開計程車的,應如是發願:「我的車就是道場,讓所有乘過我車的人都種下成佛的因緣,消除煩惱,離苦得樂,成就佛道。」並在車子里放放佛教方面的音樂和咒語以利益眾生、饒益眾生。如果每一天、每一時的工作中,都這樣觀想,都這樣發願,那麼,這一天工作做下來,所做的功德不可勝數。

飯店的服務員,在清掃、洗碗、洗菜的時候,這樣觀想:「在清洗中,把所有眾生的煩惱、惡業、疾病都清洗乾淨,心得清凈自在,盡皆離苦得樂,種下成佛的因緣。」並可以選擇一個佛號或一個咒語來修持念誦,這樣不但可以自己消業,也可以通過你的念誦感動佛菩薩來加持你手所觸的一切,以此來利益眾生、饒益眾生。

廚師炒菜時,完全可以一邊念佛,或是念咒,或是念經,無論什麼,一邊祝福說:「凡是吃了我所炒的菜的眾生,都得飽滿富足,煩惱消滅,皆種成佛種子,畢竟離苦得樂。」或是這樣想:「這菜上供十方佛,中奉諸聖賢,下濟六道貧,等施無差別。」這樣邊想邊念佛,這個菜誰吃了誰得樂,盡皆是功德。

家庭主婦,在幹家務或炒菜燒飯時,如果念念帶著抱怨、不滿和氣憤,這個家庭、這個餐館也一定不會快樂,每個人都會有各種不順利的事情,健康狀況一定不好。如果這個家庭主婦在幹家務或炒菜、燒飯時,放入這樣的心念:「讓所有的家庭和樂安康,願我所做的一切給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家庭帶來祥和快樂,願所有的家庭皆聞佛法,蒙佛教化,共成佛道。」以這樣的心去做每一件事,心中繫念盡虛空遍法界的福祉。那麼這份功德也就做的盡虛空遍法界,而你的家庭就是道場,你的家務事就是最大的佛事。

做衣服的,可這樣觀想:「讓所有穿我衣服的眾生,都種下一顆菩提種子,與佛結緣,體相莊嚴,幸福和樂。」

做洗頭或搓澡工作的,可這樣想:「讓每一位我所服務的顧客,都種下一顆成佛的種子,心得清凈自在,消除塵垢,離苦得樂。」

做演員、歌手的,可如此發願:「讓所有見我,聽我唱歌的眾生都種下成佛的因緣,遠離煩惱,成就佛果。」

做老師的,這樣想:「讓每一個我教的孩子,都廣種善根,惡業消滅,因果成熟,見佛聞法,離苦得樂,成就佛道。」

在一切時間都應該有修行,都應該知道培福報,提升自己的智慧,這樣你就是真正地了解佛法。很多人以為在佛堂做一個鐘的功課才是修行嗎?其實錯了,應該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是你修行的時間,用自己真如的本性,自性,運用智慧觀照一切法,一切萬法不取不舍,將佛法的智慧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這樣你每一個行為,起心動念,一舉一動,全部都是修行。

功德是做不盡的,各行各業都能做,只要有真心,悲心,菩提心,心繫眾生,心系法界。一心去做功德,不必去問收穫,不必去求收穫,別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罷,有求的功德,所得也是有限的,無求的功德,所得也是無量的。

生活無處不功德,人間處處為道場。


聖嚴法師:用「佈施」來培養福報

我常常跟農禪寺的徒眾這樣講:「我們可以吃好的、用好的,但是有一個原則,一定要便宜。既便宜又能好,那才是最好的。」便宜的不見得就好,還是要講求品質,但是絕對不能是昂貴的東西。

其次,我們要「培福」。

培福就是福報不夠多,所以要繼續培養福報。

如何培養呢?就是用「佈施」來培養福報。

然後是「種福」-沒有福的人要種福,福報不夠的人要培福。

《金剛經》中多次談到佈施的重要,包括持戒、忍辱,這都是培福、種福的條件和方法。

該如何培福呢?最重要的就是關懷社會、利益人群。

至於關懷自己的兒女,關懷自己的太太、自己的丈夫、自己的父母,算不算培福?算!因為佛教講的 「福田」-即種福、培福的田地,也包括自己的眷屬、親友在內,當然一切眾生、國家社會,以及師僧三寶都包括在內。

因此,支持宗教事業、護持宗教事業、推動宗教事業,是培福;

孝養父母、栽培子女、關懷國家社會、盡義務、盡責任,是培福;

對於一切眾生給予安和樂利,也是培福。

所以種福的範圍包括一切人,親疏不論、厚薄不分,只要有人需要,我們就要去做。

不過,我們都是凡夫,種福培福還是要從我們週遭的人做起。

有一些人聽到法師說供養三寶是最上的福田,結果把兒女的教育費、零用錢扣下來供養三寶。


快速修福報的十種方法

第一、孝親

百善孝為先,所以孝親為修福第一要務,人間第一福德。文昌帝君曾作《元旦勸孝文》稱孝為人間第一事,捨此一事,並無功業。佛教很多法師多次提到孝親尊師的重要性,並稱為根基。可見孝親的重要性,孝親有三個層次:低等的是在經濟上使父母生活無憂,現在這最低等級的有許多人都做不到,做不好;中等的是養父母的精神,使父母精神愉悅,開心,讓父母吃得飽,穿得暖之外,諸如陪父母說話,讓父母或同父母一起參加喜愛的活動,聚會、旅遊、走親戚,恭敬對待父母的親朋好友等等;高等的是養父母之志,父母希望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努力實行,朝著這個目標去做,努力做到,擴充父母的德行,古人所謂光宗耀祖。但這仍是世間之孝,小孝,出不了六道輪迴。大孝要自己發願往生並勸父母唸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此乃真孝,徹底的大孝。當今社會不孝的人多,若有人在孝親上下功夫,做得比一般人周到、圓滿,能得大福報,若人不孝父母,而修廟拜佛做種種供養,沒有功德,二親就是佛菩薩,放著這麼好修積福報的好機會我們不做,而向外求馳就錯了。家中就有佛菩薩,我們趕快回頭,在家中廣修供養,孝親最神!

第二、戒邪淫

這方面各位大德說得很全面。我再重複一下:萬惡淫為首,人從淫慾生,邪淫招致不如意眷屬,淫人妻者,人淫其妻,報在妻女,家庭不睦。其他尚有種種不善果報,《法苑珠林》云:

「佛言邪淫有十罪:一者常慮彼夫所殺;二者夫婦不睦;三者惡增善減;四者妻子孤寡;五者財產日耗;六者惡事常被人疑;七者親友誹謗;八者廣結怨家;九者死入地獄;十者報盡為男,妻不貞潔,報盡為女,多人共一夫。」

今人對感情出軌、婚外戀、一夜情等多抱持寬容態度,不以為然,實在是自毀前程,若有人堅持不邪淫,所謂難行能行,必種大福報種子。

第三、素食

所有的惡業中,殺業最重。素食就是戒殺,不與眾生結怨仇,一日食素,則世上的殺業一日與我無關,何況肉類充滿毒素和各類激素,帶來種種疾病,比如痛風、心臟病、高血脂、高血壓等等。蔬菜雖說現在也有農藥和激素,比起動物性食品仍然要潔淨得多,何況我們可以選擇低毒、無污染的蔬菜食用。若素食之外積極放生,則功德不可思議。放生不僅是給動物死裡逃生機會,在冥冥中也為自己安排了一條「絕處逢生」之路。其無形的功果更是不可估量,尤其對於患有頑病怪疾,或求壽求子求健康之人士來說,「放生」更為重要。放生應注意以下事項,如屬於鹹水的海鮮魚類,則應該放回海中。如屬於淡水的魚類則應放到水塘中。鳥雀應到山林中去放。以使它們回到適應生活的大自然中去。

放生可選擇的種類非常多,最好長期放,或許願每月若干。又或許願放生若干為一願,不限時間,越早完成越好,放生花錢可量力而為,如果經濟不富有的話,可用「積沙成塔」之方法,每日積蓄三毛、五毛或三五元,則每月亦可積到九元至百五十元放生款,可救不少物命,只要有恆心和信心,日久必獲校驗。

第四、持戒

持戒就是守法,遵守社會道德、國家法律、單位規章制度,乃至一切行為準則。走到哪裡,就遵守哪裡的法律,行為規則。持戒守法就是莊嚴自己,就是為大眾做榜樣,就是清淨無染,若做種種佈施修福,不過錦上添花,與持戒比起來,持戒的功德大。曾聽過做一千件好事,不若與一人解怨類似的話,持戒是防非止惡,是內求,修種種佈施供養是外求,求人不若求己。若學佛人受持八關齋戒,一日一夜,可得60萬世不愁吃穿的果報,來生可生天上,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中品中生。

第五、常懷恭敬心

世法、佛法都從恭敬中來,一分恭敬得一份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無論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恭敬。對好人、善人,要常常親近、侍奉、學習,自然得利益;對壞人惡人要恭敬地遠離,把他看作佛菩薩的化身來教化我們,不讓我們導其覆轍,所謂敬而遠之;對事恭敬,就是務求竭盡全力,盡善盡美,不留遺憾;對物恭敬,就是要珍惜、愛護、小心使用,惜物就是修福。

第六、念佛、拜佛

佛的功德名號不可思議,唸佛一聲,可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唐代善導和尚(彌陀化身,淨土宗二祖)說,唸佛,持名唸佛,是釋迦牟尼佛所說救度末法時期眾生的唯一法門,應以唸佛為正業,他還說:八萬四千法門皆是助行,唯有唸佛法門一項是正行。善導和尚領導大眾以唸佛為主。持名唸佛是往生的正行,唸佛成佛,不唸佛縱修種種佈施供養,不能成佛。每天要把唸佛名號列在第一位,專念的時間至少要保證一小時以上,能夠有更多的時間最好。恭敬心拜佛可消業障,古人有拜佛開悟的,拜佛與唸佛結合,動靜相宜。

第七、支持慈善、正知正見網站

網絡成為當今最快捷的傳播工具,在傳播佛法、一切善的知見、正知見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把網址告訴大眾,感興趣的就會得到法益,參加慈善點擊,動動鼠標就能幫助許多人,若有專長,可參加網站建設,打字、校對、做網頁、網管,提供優秀的文章、貼圖,隨喜讚歎網站建設者,把正知正見的文章下載供養大眾看。對於那些接受捐助的慈善或正見網站,若有餘錢可隨份隨力支持、隨喜,參與其組織的放生、印經、救貧等活動,功德無量。

第八、常發善願、常常回向

心念的力量很大,我們今天所有的種種都是以前甚至多生多劫前發的願所成就的。《百業經》專門談發願所得的果報,我們不要輕視發願,不要輕視起心動念,無論善惡最後哪怕經歷無數阿僧祇劫,總有一天會回到自己身上。因此,發願很重要,要常常發善願,祝福自己和眾生。一盤光碟《如何在生活中修功德》講得非常好,就是教我們常常發善願。片中大德告訴我們,時時發善願,處處發善願,非常簡單、容易,比如吃飯時,我們先看著米飯饅頭把它們想像成阿彌陀佛的甘露,發願:虛空法界眾生與我是一體,我願代眾生吃下這個阿彌陀佛的甘露,願虛空法界所有眾生都能得到飽滿、富足,身心舒泰,以此因緣種下成佛的種子,希望眾生當生或盡未來際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輪迴。洗手洗臉時這樣發願:這是阿彌陀佛的甘露水,能洗淨我與眾生身上所有的貪瞋痴三毒煩惱,我與眾生都能獲得清靜、健康的身體,以此因緣種下成佛的種子,希望眾生當生或盡未來際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輪迴。刷牙時這樣發願:我與眾生是一體,願代眾生刷牙,虛空法界眾生都能獲得清靜的口腔、牙齒,除去貪瞋痴三毒煩惱,進而獲得清靜的語業、身業、意業,以此因緣種下成佛的種子,希望眾生當生或盡未來際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輪迴。喝水時也這樣發願:這是阿彌陀佛的大悲甘露,我帶著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一起喝下,願所有眾生都能解除饑渴,獲得飽滿富足。甚至上廁所也要發善願:我與眾生是一體,我願代眾生將身體裡的垃圾、廢物、毒物排到虛空,願我與眾生都能得到清靜健康的身體,進而清靜身口意三業,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輪迴。就是颳風下雨都可以發願:這是阿彌陀佛的大悲甘露水或觀音菩薩的淨瓶水,老天爺,您吹吧、下吧,願你吹到每一個地方,所有的眾生都能得到清靜,解脫三毒煩惱。清潔工可以這樣發願:這是一個淨土、佛國,我要把它掃乾淨,以此因緣願一切走在這路上的人都能走上佛國。出租車司機可以這樣發願:我的出租車就是道場,願每一個乘坐我車的人都能信佛唸佛,種下成佛的種子。炒菜時這樣發願:願虛空法界眾生都能得到飽滿、富足,願將菜餚上供十方佛,中供諸聖賢,下濟六道品,等施無差別。有人說我從事的是殺業,不要緊,比如廚師,可以這樣發願:對廚房、飯店裡所有被殺的、來吃的眾生起一個悲心,心中默默給它們做皈依,無論來吃的、被吃的,肯定都跟我有緣,我今生由於福報不好,功德不夠,做此職業,今天我帶著大家來皈依,以此因緣種下成佛的種子,永脫輪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隨時隨地發願。發善願,功德無量。回向就是有一個目標和方向,時時事事嚮往之,繫念之,容易達成,若不回向,就像漫無目的漂泊,隨業流傳,不容易聚集功德,因此要常常回向,可回向某一善願早成,或回向給父母家親眷屬、冤家債主,如果像片中大德告訴我們的那樣,在生活中修積功德,常常替自己和眾生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究竟,最圓滿的善業。

第九、忍辱

忍辱,可以平息內心瞋恨之火。《法華經》云:「如來衣者,柔和忍辱衣是。」

「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之境,以能忍之心對治所忍之境,能防止一切障礙和惡業發生,就如同護身之衣,保護我們的法身慧命。我們聽說過火燒功德林,就是說,不忍辱將毀壞功德。可見忍辱有大功德。《佛遺教經》說:「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又說:「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

《法句經》云:「節身慎言,守攝其心;捨恚行道,忍辱最強」。

《法集經》中曾提及菩薩修行忍辱波羅蜜有六種功德力:

一、能忍所罵,如空谷之應答從響,能得「如響平等智力」。

二、能忍所打,如明鏡之印現眾像,能得一鏡像平等智力。

三、能忍所惱,視其為虛幻不實之物,能得「如幻平等智力」。

四、能忍所瞋,能得「內清淨平等智力」。

五、能忍八法,能得「世法清淨平等智力」。

六、煩惱不染,能得「集因緣平等智力」。

忍辱是自利利他的善行,在成就學業、事業、道業的過程中,以慈悲柔和之心常行忍辱,就能擁有成就一切世、出世間法的護身衣!

第十、時時懺悔

懺悔的法水可以洗去貪瞋痴三毒煩惱,就像杯子髒了,用懺悔的法水洗滌乾淨。凡夫常常犯錯,錯能改,歸於無,懺悔改過,善莫大焉,關於懺悔改過,可參考《了凡四訓》,了凡先生告誡子孫的方法,從心上改,從事像上改,請親朋提醒等等,發覺自己做錯了、想錯了、說錯了,立刻懺悔,能夠到當事人面前懺悔、痛哭流涕最好,若不能,可在佛前懺悔,懺悔過後不再犯,不二過,才是真懺悔。若發覺別人做錯了、說錯了,也可替其懺悔:阿彌陀佛,(佛菩薩等名號)他沒有學佛,不懂因果道理,我替他懺悔,可念: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有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唸佛回向給他。那麼,無論我錯還是別人錯,都一樣可以修福。

其他的還有勸人為善,隨喜功德,讚歎別人的功德,佈施自己的體力、智力,比如口傳、書寫、在網絡上發表傳播佛法、善法,治病救人的藥方、偏方等等佈施座位床屋,例如乘公交車主動讓出座位,常常微笑,以慈眼看視眾生,以溫言軟詞同眾生說話,等等不一而足,常常力行,必有神效。

 

什麼樣的人福報最大?

 

日常生活中折損人福報的21種行為!

 

變美麗變漂亮的〈甘露水真言〉水供一次相當於念誦阿彌陀佛100萬遍和黃財神心咒100萬遍功德

 

修福跟解脫生死有關係嗎?沒有福的人,是沒有機會修慧的!

 

聰明的人會用今生的福報,去培養生生世世的福報

 

殺生祭拜是邪法,違背生存之道,得不來福報--殺生祭祖結惡緣

 

如何慶生才有意義?學佛人該不該過生日?

 

殺害眾生來宴會,不但壽命減損,來生的苦報才真正可怕!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