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唯依名號,安住自心

我們會在這個世間上投胎,這件事情是有它的業力,背後有它的業力,就是我們有各式各樣的業力,這個業力所創造出來的因緣,就是「俗務糾纏」。其實這個是我們業力的糾纏,有些事情你不做還是不行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件事情是該你做的,你就跑不掉,糾纏我們的內心,使令我們無法擺脫,是的!這個眾生的世界就是這樣子的,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那怎麼辦呢?

「正當糾纏時,但能不隨所轉,則即糾纏便是擺脫。」我們在俗務糾纏的時候,內心當中不安,的確是不安。在這個不安當中「但能不隨所轉,則即糾纏便是擺脫」。

不隨所轉,不隨妄境所轉,這個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修行方法。我們剛開始學佛,只是對佛法一個信心。由這個信心,我們願意去斷惡、修善,斷除一切身口的惡業,我們也願意去修習種種的善法,佈施、持戒的善法。這個時候,完全是一種信心的支持而已,當然多一點慚愧,但是我們內心的煩惱是原封不動的,一點都沒有改變。

換句話說我們剛剛學佛,我們這一念攀緣心跟境界接觸的時候,我們的心被這個風,境界風一吹,也是東倒西歪的。別人讚嘆我們,我們就歡喜;別人譭謗我們,我們內心就痛苦,一點都做不了主,就是這種境界,一點都沒有念力,心中一點法寶都沒有,還是隨順過去的煩惱而轉的。我們有時候會再進一步,學佛久了以後,慢慢看到這個佛法道理,「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這個苦惱的境界,是我們的分別心生起的,所以我們會下定決心,來對治我們這一念分別心。

站在淨土的角度來說,就是:深信切願,執持名號。

你思惟這一切妄想過患,這一切的苦惱,都是妄想創造出來的。怎麼知道呢?譬如說,你看富貴人家也是很苦惱,心裡的負擔,那種負擔是超過那些平常人,那個心是不安的。貧窮是苦惱,富貴也是苦惱。換句話說,外在境界的豐富,是不能改變我們內心的痛苦,不可以!你一定要扣著煩惱去對治,否則你再大的福報,你的苦惱是依舊的,是依然的。

所以我們在修行的時候,應該先抉擇一個根本法寶,就是佛號,你就不能念,要他念;不能專,要他專。慢慢這個佛號在心中,經過你專一的安住、相續安住以後,它在你心中就能夠產生一種強大的等流勢力了。強大等流勢力,你跟境界一接觸的時候,你能夠轉念念佛,有這個好處。

我們講一個比喻說,一個人沒有房子住,一個流浪漢。一個流浪漢有什麼苦惱呢?那個地方又颳風下雨,到了山上住,又有毒蛇的危險,有種種的野獸的干擾,完全沒有依止處。我們念佛念到有功夫以後不同!就是你有一間房子住,太陽大你也不怕;下雨的時候你也不怕,你內心當中有一個住處,你心安,大家的環境差一點,無所謂。

為什麼呢?你心中有一個法寶,能夠安住你自己,能夠有一個安心法門,這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境界。就是你修行要能夠得到自在,你只是向外修福是不對的!外面的修福給那一點福報,但是你要離苦得樂,這個還差的很遠。所以 「不隨所轉」的根本,是你內心當中要有一個依止處,你面對境界的時候能夠轉念念佛,就是轉變你那一念躁動的心,使令它依止佛號而住,能有這種力量,這樣子的時候,外面的糾纏,就是當下就是擺脫。


益西彭措堪布:如何往生淨土?用最簡單的語言講給你聽!

現在我用最簡單的語言給大家講一下往生的保證。我們希求的就是臨終生到極樂世界,怎麼來達到往生呢?需要信願行三種資糧。這三種資糧夠了,我們去淨土的路就會走得非常順利,而且一定能夠順利到達。信願行就像一個香爐的三只腳一樣,少一只都不行。其中以信願為根本,有了信願必定會發出行,而它的行是相當簡單的。

現在大家要聽清楚信願行最基本的要求。“信”就是相信釋迦牟尼佛不會說假話,連正信的五戒居士都不說假話,何況佛?所以,我相信釋迦佛所講的淨土法門決定是真的,就像有上海、北京那樣真實,一定有這樣的極樂世界,比這裡要好上無數倍。只要我相信、發願、念佛的名號等,就一定能生到那裡。這是阿彌陀佛經過無數劫的努力給我創造的世界,我相信了,願意加入“淨土黨”,成為淨土中的一員,我願意去,願意跟佛聯絡,就一定去得成。一去了以後,就再也沒有苦,再也沒有輪回,而且什麼本事都學得到,什麼功德都能完成,一定能成佛。這就是我們基本的信念。

 “願”,就好像我要去一個最好的地方,夢寐以求,無論出現什麼樣的情況,都無法阻止我去的願望,這就是願。也就是心裡已經定了,我這一生最後一定要去極樂世界。假使有人給我很多錢、很多享受,讓我們退掉這個決定,我也絕對不干;假使有人用刀架在我脖子上說:你要去就宰了你,我也不改變。要像這樣,在任何順逆境緣下,自己都絕不改變去極樂世界的心。而且心裡天天都有這個願望,一直盼望著要去。不但要發一個“自己一定要去”的願,還要把這個願擴大,就是要幫一切眾生去。

這裡有去和來的兩種願。去,就是我自己要去,而且設法讓所有跟我結緣的人一起去。就好像我要去個地方,自己已經定了,還拉上幾個好朋友一起去,因為這非常有利益,也希望與他們一起分享這樣的果實。也就是推廣這個心:凡是跟我結緣的人,我都祈盼他往生極樂世界,解脫成佛。這就是去的願。不但自己要去,而且拉一幫人一起去,最好所有跟我結緣的父母有情,都能夠在即生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我們去的大願。

來的願就是,我到極樂後,一旦學好了本事,就回來救我的爸爸、我的媽媽,度我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再想:不但有這一世的父母兄妹,還有無量世的父母兄妹。總而言之,有情全是我的親人,全是我的父母兄妹。所以,我到那裡一學好了本事,就盡快回來度全法界一切的父母、一切的兄弟姐妹。

這就是第二個願,大家都聽得懂吧?這樣的願其實就是結合淨土的菩提心,我們有這個基本條件就可以。

一旦這麼決定,我就開始做了。所謂的“行”,就是每天保證做一個朝暮功課。要保證按質按量來完成這個功課,定得多和少都按自己的情況來。像這樣,你就像吃飯一樣一定完成功課的話,那就一定能往生。

大家不要把行想得太復雜,就是幾件事:第一,你每年參加一次百萬佛號的共修法會。有人問:這個法會究竟開到什麼時候?這個法會實際是給阿彌陀佛開的,阿彌陀佛的願盡到未來無量無數劫,所以這個法會會一直開下去,你記著每年參加一次就可以。第二是要落實到,你每天做一次功課,像吃飯那樣不缺少。第三,你平常隨分隨力地多做一點好事,做點功德。這就好比你在佛教裡賺了一些錢,這些錢你全部存起來投資在往生極樂世界上用。你不要有輪回裡的打算,不要想來世還做人、做天等等,這樣就行了。

現在聽懂了嗎?非常簡單。就是我對於佛說的話絕對相信,佛經說的話一個字都不假,就像面前有上海、北京那樣,一定有極樂世界。就像上海、北京是那麼好的城市一樣,極樂世界比它好上無數倍,那是一個最優越人種居住的地方,享受的是最高的待遇。因為我們的父親就是阿彌陀佛,他有最雄厚的資金,足夠使我們恆時享用法樂。一生到了極樂就沒有了苦,就決定成佛,這一點你確信不疑,完全相信根本不懷疑,這就叫信心。

之後你是一定要去的,這就是願心。為了提升品位,還要擴大心量,不但自己去,也要讓一切眾生一起去。就像今天我想去一個最美麗的地方,我就想拉著所有有機會的人一起去。去了以後,就像溫州人到美國經商發了財以後,他想:我要回來造福家鄉,我已經很有實力了,同樣,我們到極樂世界學了本事以後,就一定回來救我累世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等。發這樣的心就可以。一切有情都是我的親人,我學好了本事,就要度一切人成佛,要有這個願。

一旦定了這個心,就天天往那兒奔。無論做什麼,都有這個方向,有這個回向,然後保證一個適量的淨土功課,一直堅持到這一生的最後一天,這樣就一定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總的做到了這三點,我們就能往生極樂世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怎樣才能保證臨終時順利往生到極樂世界?

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在目前自己活著的時候,就準確地判斷出自己臨終時是否能夠往生?我們就來談談,怎樣才能保證臨終時順利往生到極樂世界。

業成熟果報的次第

我們都知道,來世去哪裡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業,也就是依靠業的牽引決定來世的生處。從總體上看,造惡業會轉生三惡趣;造有漏善業會生到三善趣;修集淨業資糧可以往生到清淨佛土。我們從無始以來到今天為止,相續中已經積累了無量無邊的業。那麼,我們臨終的時候會受哪種業的牽引,下一世到底會在什麼地方受生呢?這就要看在臨終的時候,自相續中的哪種業先成熟。這個最先成熟的業就會牽引自己去相應的地方受生。

那麼,臨終時哪種業會最先成熟呢?

《俱舍論》中這樣講到:在自相續中許許多多的業裡面,重業最先成熟;如果有些業輕重程度相等,就看臨終時哪種業現前,這個業的果就會先成熟;如果幾種業在臨終同時現前,就看生前對哪種業串習的次數多,次數多的先成熟;如果有的業串習的力量也相同,就看造業的次序,哪種業先造,它的果會先成熟。

對於這個道理,古德曾經用一個比喻這樣解釋:在一個碼頭上只有一艘船,但是有很多人要過河。這時,如果來了一個大官,因為他的權勢大、力量大,所以一定是他最先上船渡河;如果來的人權力相同,就看誰離船最近,就先渡誰過去;如果他們離船一樣近,就看誰跟船老大比較熟悉,熟人先過;如果都是熟人,就看誰先打招呼,誰就先上船。

又好比說我要出門買衣服。但是服裝店很多,我到底去哪一家呢?如果平時對於某一家店情有獨鍾,特別信任,就會毫不猶豫、不加選擇地直接去那家買;如果都差不多,就看哪一家店離自己住的地方比較近;如果都很近,就看平常習慣往哪個方向走;如果在同一個方向,同一條街上,就看當時遇到什麼緣,比如哪一家搞促銷,就會到那家去買。這樣就很清楚臨終時到底哪種業先成熟了。

淨業成熟的情況

我們臨終的目標唯一是往生極樂世界,那麼,臨終的時候,能不能保證自己相續中的淨業首先成熟呢?現在我們依靠這種規律,來觀察一下就會知道。

首先看看自己相續當中的淨業是不是最重,重於所有的輪迴染業?

如果你淨業的成分非常大,平時根本不想輪迴裡的事,心心念念唯一想著阿彌陀佛,想要往生極樂世界,又一直不斷地念佛,迴向時心也很猛利,全部迴向於往生極樂世界。這樣非常精勤地積集淨業資糧,到臨終的時候,必定已經形成強大的勢力,這樣就決定能夠往生。

如果自己的淨業不是最重的,平時造的淨業和染業的勢力均等、不相上下,那就要看臨終時哪種業先現前,也就是遇到的緣能夠把哪種業引發出來。如果當時能夠遇到善知識、善道友,在一旁提醒自己一定要求往生,要憶念阿彌陀佛,並且給自己助念。依靠這種因緣,自己的心能夠轉到求生極樂淨土上面,能夠提起念佛的心。由於自己現前的心已經緣在淨土方面,一心念佛,這樣也能往生。

如果臨終的時候,淨業和染業同時現前。比方說,道友們在助念,自己的家人在一旁哭哭啼啼,結果自己的心既想往生又放不下兒女,這兩種心同時現前。那麼就要看自己平時在哪方面串習得比較多一些。如果自己平時很多時間用在念佛方面,心裡想阿彌陀佛,想往生極樂世界的次數多一些,那麼,這時求往生的心就會先冒出來,能夠迴轉心意,緣在念佛上面,從而實現往生。

如果平時串習的力量也是一樣的,就要看染業和淨業當中哪種業先造。但是這就很難把握了。

這樣分析完,一方面能清楚地知道,按照現在自己的真實狀況,到底能不能往生?另一方面也會明白,該怎麼做才能保證自己臨終時能夠往生。下面我們把這個問題展開來具體講講。

淨業最重,決定往生

為了能夠更有把握、更穩妥地往生到極樂世界,現在必須做好最充分的準備。古人也說:“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所以,我們要以最保險的方式去做,這樣往生的把握就大。最保險的就是從“重業”下手,讓自己相續當中的淨業成為最重。這樣到臨終的時候,自己的心識才會被淨業的力量牽引,往生到極樂世界。徹悟大師曾經說過:“吾人生死關頭,唯二種力:一者心緒多端,重處偏墜,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負債,強者先牽,此業力也。”也很明確地指出由重業、強力牽引心識的道理。

重心修淨業

怎麼才能讓自己相續中的淨業成為最重呢?首先要知道業的輕重依什麼來決定。對此,徹悟大師說:“業力最大,心力尤大,以業無自性,全依於心。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故心力唯重。業力唯強,乃能牽生。”意 思是說,業沒有自性,它的強弱、輕重等完全由心決定。因為心能造業,也能轉業,所以心的力量最重。以重心就能形成強大的業力,眾生就是被這種業的力量而牽 引受生的。如果學過唯識的教法,就會很清楚這一點。這個世界上力量最大的莫過於心。所以在造業方面,心的力量越強,所集的業就會越重。

徹悟大師又說到:“若以重心,而修淨業,淨業則強。心重業強,唯西方是趨,則他日報終命盡,定往西方,不生餘處矣。如大樹大牆,尋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決不向餘處也。” 意 思就是,如果你以最殷重的心,來修集淨業,那麼淨業的力量就會很強,會成為重業,必定趨向西方極樂世界。到臨終的時候,決定能夠往生西方淨土,而不會生到別的地方。這就像大樹或者圍牆,平時一直向西邊傾斜,等它倒下來的時候,也一定是倒向西邊。它的重心就在西方的緣故。這樣就知道,想讓自己的淨業成為重業,平時心裡的重點就要落在西方淨土,對此念念不忘,到臨終時才會有強大的力量,牽引自己往生極樂世界。

信願深切,淨業則重

具體該怎樣以重心修淨業呢?徹悟大師又說到:“何為重心?我輩修習淨業,信貴於深,願貴於切。以信深願切故,一切邪說,莫能搖惑;一切境緣,莫能引轉。 ”這就是告訴我們,修習淨業的時候,要想讓它的力量最重,關鍵是信心要非常深厚,願力要至誠懇切。有了足夠程度的信願之心,那麼,無論是聽到一些非理邪說,還是遇到輪迴當中各種的順緣、​​逆緣,自己的心都不會動搖,只會一心堅定的趨向西方。

這樣就知道,我們要在信願行的強度上用功,要讓自己內心深處真正對阿彌陀佛有強烈的信心,對往生有特別懇切的希求心,要讓這種力量完全勝過對娑婆世界的意樂。所以,首先要生起真實無偽的信願,然後每天不斷地加強它。能夠這樣做,讓自己的心完全專注在這上面,那麼心的力量就會不斷地增強。通過幾年、十幾年成千上萬次的串習,你的信願就會達到強有力的程度。到臨終的時候,決定會成為重業,牽引你往生到極樂世界。

信願深重的根本是出離心

怎樣才能有深重的信願呢?關鍵在於出離心。為什麼呢?要知道,信願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耽著世間,愛重娑婆。因為越是耽著輪迴世間的事,愛重娑婆世界的享樂,與它相反的心——看 破世間,放下娑婆,希求極樂的心必然會越薄弱。因為欣樂和厭離是截然相反的心態,對輪迴有欣樂之心就決定不會厭離;而生娑婆和生極樂也是完全相反的兩條路,只要對娑婆深深貪戀,就決定不會欣求極樂。相反,如果生起了真實無偽的出離心,不再貪戀輪迴,那麼你所造的業決定不會再隨順輪迴。這樣就遠離了往生的 違品;再加上對淨土法門越來越深入地了解、串習,決定會生起真實到量的信願之心,也就具足了順緣。如此一來,念佛,修集淨業資糧就會很有力量,因為心的方 向已經決定。這樣出離心越強,求往生的心就會越重,你所修集的淨業就會相應地成為重業,到臨終時必定牽引你去極樂世界。

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出離心和信願的關係。

造集染業的根源是沒有出離心

我們凡夫的心與生俱來會被世間的安樂吸引,會非常喜歡輪迴中的享受。無論是在物質方面還是情感方面,都抱有無窮無盡的幻想、計劃,這樣就會造下各種各樣的生死染業。

為什麼會這樣貪著、追求不捨呢?要知道,心有一種規律,就是對於安樂、有功德的事物會生歡喜心,進一步會去求取;對於痛苦、有過患的法會心生厭離,進而捨棄。我們把輪迴看成了一個美好的樂園,認為世間當中有真正的安樂、幸福,也就是認識上出了問題。那麼,遣除這種顛倒認識的方法唯一依靠出生正確的認識——看清輪迴的真面目,確定輪迴完全是苦海、火宅,根本沒有絲毫安樂可言。如果你在見解上能夠完全抉擇到量,心態必定會隨之發生巨大的轉變。會從原來對輪迴世間的滿腔熱情,變得索然無味,能夠非常乾脆地把輪迴中的事全部放下。一心想要從輪迴當中脫離出來,這就是出離心。有了這種心,決定不會再貪戀輪迴,會極為有力地遮止一切追求輪迴的心,也就不會再造生死染業了。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就是出離心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解脫和往生的關係。所謂“解脫”, 指的是從惑業苦的系縛中脫出來。對於我們五濁惡世的眾生來說,依靠自力解決這些我執、煩惱是相當困難的。但是依靠阿彌陀佛大悲願海的加持,一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能徹底解決這些輪迴雜染法,從此只進不退,能夠很快成佛。所以說,往生就是解脫,這兩者是一樣的。如此一來,我們就把一個寬泛的解脫主題,明確地定位在往生淨土上面。正所謂“一門即是普門”,往生極樂是一成一切成,一了一切了的捷徑。在這上面成功了,整個解脫成佛的大事都能圓滿成辦。所以,修淨土法門,最開始一定要認清往生就是解脫,自己的解脫大事就靠往生來成辦。對此心裡要完全確定,這一點相當重要。

這樣觀察下來,“出離心”就是看到輪迴過患,想要出離,知道解脫的利益,唯一希求。在這裡,把出離心的內涵配合在往生上:見到輪迴的過患,就是認清娑婆世界純粹是苦,毫無安樂,從而徹底地厭離娑婆;既然往生就是解脫,那麼希求解脫就成了希求往生。所以說,出離心就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

出離心的作用

有了真正的出離意樂——欣厭之心,就會像遊子想盡快回到家鄉那樣,一心期盼早日回歸極樂淨土。這樣你心上就會出現一個極大的轉變。原來對於娑婆世界非常愛重,對極樂世界則是無關緊要的態度。等到真正生起出離心的時候,就會完全反過來,變成重視極樂世界,不在意娑婆世界。也就是心上的比重會變成對娑婆世界的心最多佔5%,對極樂世界的心大於95%。如果這種心再進一步加強、加重,那麼你的心就可以全部從輪迴當中抽出來,一心求生極樂世界。

所以要知道,有了真正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出離心,你的整個身心會完全被攝持住。你在行為上會唯一修集淨業。那時你會從早到晚,心心念念就是阿彌陀佛,就是極樂世界。無論吃飯穿衣,工作生活,包括睡覺的時候也不會忘記念佛。而對於娑婆世界裡的一切都只是隨緣而過。打比方說,一個人要回家鄉,在路途當中暫時住在一個旅館裡面。他一心盼望的就是啟程的日子早日到來,我好趕緊回家,而對於這個旅館絕對不會作任何長久的打算。同樣,如果一心想要往生,暫時生活在娑婆 世界的時候,能夠吃飽穿暖心裡就滿足了,不會把世間裡的任何事情當成重點來做,也不可能在這上面還有很多追求。

相反,如果你沒有出離心,只是在表面上信佛、念佛,對於娑婆世界的貪求仍然很多,心裡重視的還是輪迴裡的事。那麼,必定是信心淺,願力弱,造下的染業重,淨業輕。往生極樂世界就會成為相當困難的事。

你能往生嗎?

我們現在觀察一下自己的心,到底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心重,還是繼續留在娑婆世界的力量大?

如果提到洋房車子、嬌妻美妾、升官發財、上網娛樂等五欲享受的時候,你心裡一點興趣也沒有,反而很想出離這些輪迴裡的染法。那就說明你粘附在這個世界的心力量很小。如果一提到極樂世界,你心裡馬上生起特別強烈的歡喜心、希求心,就想立即往生到那裡,有很深重的信願。對比這兩種心,結果發現對娑婆世界的心遠遠沒有求往生的心重。你就可以確定自己基本能往生。因為你心的重點就在極樂世界,在這股力量的牽引下,往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相反,如果一提到極樂世界,心裡一點觸動也沒有,念佛的時候也是散散亂亂、漫不經心地隨口溜下去,或者僅僅是趕速度、湊數字。表面上說我要修淨業、求往生。實際上想去極樂世界的心微乎其微,完全沒有力量。但是,對於娑婆世界就不是這樣了。錢財名利、感情子女、聲色享受……樣 樣都貪。就連對幾件衣服、一點吃的東西,都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像是每天非常精心地打扮自己,花很長時間佈置房間,甚至買個東西也要精挑細選、費盡心思。至 於聲色娛樂方面,那更是興致勃勃,玩的不亦樂乎。狂歡幾天幾夜都絲毫不會疲厭。如果你對輪迴的事有這麼濃厚的興趣,對娑婆世界的貪心這麼重,那就很危險。 這就意味著你心上有無數根繩子緊緊地綁在娑婆世界,綁在你認為的美好事物上面。既然這個世界對你的吸引力這麼大,那麼你多半是要繼續留在輪迴裡了。

念佛不得往生的根本原因

通過剛才的觀察,你屬於哪種情況呢?如果你對極樂世界的心很重,完全超過重視娑婆世界,很有把握往生,那就非常隨喜。但是,很多人會是後一種情況。雖然學了淨土經教,也在不斷地念佛,甚至學佛、念佛幾十年,可是按照上面說的標準觀察下來,還是存在很大問題。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儘管自己每天口中念佛,也發願往生,做善法之後也會說迴嚮往生極樂世界。但是內心深處還是貪著輪迴,心仍然陷在娑婆世界當中。其實念念造的都是輪迴的業,一生幾萬天累積下來,相續當中充滿了輪迴業、惡趣業。所以在你業的賬本上,輪迴的染業佔了相當大的比例,相比來說,真正能往生的淨業就少得可憐。輪迴方面的事情,只要粘上一點,十天、半個月心都下不來。無論是哪種五欲享受,一旦觸及,很快就圓滿了前行、正行、後行,而且數量多,持續的時間長,程度又特別的深。一遇到悅意的對境,不必刻意地作意,依靠無始以來的習氣,能夠任運地現起各種不清淨的心念,而且每一念都起得非常強。

但是,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對於修習淨業資糧,說實話,心的力量是很薄弱的。你可以捫心自問,自己一輩子有幾次發自內心的想往生?又有幾聲佛號是在真信切願的攝持下念出來的呢?所以,念佛不得往生是當前存在的一個很嚴峻的問題,也是很普遍的一個問題。

其實,念佛不難,一句佛號大家口頭上都能重複。但是,真正生起信願是相當不容易的,必須真正從心底深處生起非常猛利地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而現在的人大多​​不重視培養出離心,所以真正的信願很難產生。

臨終時的外緣非常重要

如果觀察自己的心,發現淨業和世間染業的輕重程度基本相等。那就要看第二個條件:臨終時哪種業最先現前。這取決於臨終時遇到的外緣。

在《眾經撰雜譬喻》當中,有這樣一則公案:曾經有個僧人在草間行走,忽然聽到有聲音叫住自己。僧人很驚訝,向左右看去,結果見到一條大蛇。蛇對僧人說:“您知道阿耆達王嗎?”僧人說知道。大蛇又說:“我就是阿耆達王。”僧人覺得很奇怪。(我們知道,當年世尊在世的時候,阿耆達王親近過佛,在佛前聽過正法,而且造了很多佛塔,並且供養過佛和僧眾。)大蛇又說:“本來我生前做過很多善法,但是臨終的時候,旁邊人的扇子掉到我的臉上了,當時我就生起了嗔恨心,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投生為蛇。”後來僧人給大蛇講經,大蛇七天不吃不喝很歡喜地聽法,命終生到了天上。

本來他的因緣那麼好,直接親近過佛,也信仰三寶,做了不少福德。如果當時沒出意外,再怎麼也不致於墮落成旁生。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顯然是臨終時出現的外緣導致他惡業先成熟了。所以說,臨終時的境緣相當關鍵。如果在那個緊要關頭,身邊有道友幫忙助念就會非常好。因為依靠善友的提醒,能夠引發求往生的心,從而使淨業先成熟,這樣也能往生。

重視往生,充分準備

怎樣才能保證自己臨終的時候身邊有善友提醒、助念呢?這就要看你對這件事情的重視程度了。如果對往生有非常重視的心,把它看得比一切世間的事都重要,那麼肯定會提前把一切相關的事都準備好。

也就是說,會提早跟家人交代好:我臨終的時候怎麼請佛友來助念;你們在一旁不能哭喊,也要跟著念佛;出現各種突發狀況怎麼解決等等。方方面面會周密、細緻地交代好。像這樣,平常已經安排得十分妥當了,真正到臨終的時候,大家就不會手忙腳亂,能夠自然按這個規矩來辦,也就不會有惡緣出現。到時候自己的心也早就訓練好了,所以會很自然地專注在祈禱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上面,這樣就能很順利地往生了。

其實,我們一輩子修行,就是為了臨終的時候能夠往生,從而徹底解決生死大事。所以,真正有心的人一定會把往生極樂世界作為自己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事,必定會提前準備妥當。就像我們舉辦奧運會時那樣,七、八年前就開始準備了。因為非常重視這件事,所以方方面面都十分周到。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很圓滿。另外,你不要說我家人不信佛,很頑固,覺得談死亡很不吉利,到臨終時只會把我送到醫院等等。這些都不是最嚴重的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有智慧,如果你真正重視往生,肯定能想出解決的辦法,也必定可以擠出時間提前把這件事訓練好,絕對可以準備得非常完善。打比方說,有些女性特別在意自己的形象,無論生活、工作有多忙,家裡的事情再多,也絕對不會讓別人看到自己蓬頭垢面的樣子,必須花上幾個小時,從頭到腳打扮得非常好之後才出門。為此再辛苦也認為很值得。這就是因為她特別重視這件事。所以,關鍵就看你有沒有這個重視的心,是不是真的在意自己的生死大事。有了重視往生的心,一切都不成問題。

沒有出離心就不會重視往生

怎麼才能重視往生這件事呢?這就要看你心裡到底是想解脫還是想要繼續輪迴?也就是有沒有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出離心。

如果沒有出離心,對輪迴裡的事特別貪著,對於世間上的享樂是真心的喜歡。結果一有機會肯定會毫不猶豫地衝進去,絕對不會拖延。比如,今天幾點鐘有球賽,或者 有歌舞節目、韓劇、美劇等等,那是半分鐘都不能耽誤的,馬上湊到電視機旁,看得津津有味。或者今天要到哪兒去旅遊、去玩耍,或者吃大餐等等,在這些方面也是特別的積極主動,會滿腔熱情地去做。

這樣下去,往生極樂世界的分量,在你心裡就會越來越輕,求往生的心也會越來越淡。在一切事情當中,它已經排到了最後。儘管幾十年前就開始信佛、念佛,口口聲聲說要去極樂世界。然而事實上,這些早已成為一種表面形式。念佛、修行成了一種簡單的敷衍,心裡沒有真實的求解脫心,沒有想往生的意樂。到最後,變成了每天例行公事一樣,應付著念完淨業功課就算完事。

在這幾十年當中,每次念佛都發不起真實求往生的心,沒有一天好好修持過淨業資糧。也沒想過要提前給家人交代好臨終助念的事。每天都在為來世繼續流轉輪迴增添因緣,對往生極樂世界完全沒有準備。這樣,到死亡現前的時候,措手不及、驚慌失措,不必說往生極樂世界,能不墮落惡趣就很不錯了。很多人看到這種情況還怪阿彌陀佛:他一生精進修行,怎麼沒往生呢?這只是不懂道理的想法而已。自己根本沒有出離心,沒有信願,天天做的都是表面上的事,怎麼可能往生呢?

現在很多人身上普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沒有出離心,導致生不起真信切願,所以根本不重視往生這件事。反過來說,如果有出離心,那麼一定會把這件事看成重中之重。必定會把臨終時的一切事情提前準備妥當。

總而言之,來世的去向取決於臨終時最先成熟的業。往生極樂世界唯一依賴淨業。所以務必現在就開始準備,最好能夠使淨業達到最重,這樣往生的把握才會最大。最 低也要讓淨業在臨終時現前,有好的因緣幫助自己往生。如果這兩點都把握不住,雖然念佛修行,也只能種個遠因,將來肯定能往生,但是要想今生結束就生入極樂世界,這個的可能性就很小。那麼,把握好這兩者的關鍵是什麼呢?唯一是出離心。有了出離心,一方面在境上能夠出離染污外緣;另一方面從心裡會出離對輪迴的貪染。以這樣清淨的心,會逐漸遠離貪嗔癡等煩惱,也不會再故意去造集追求名利享受,散亂、放逸等各種各樣的身口意染污業。念念積集的都是求解脫的清淨業, 是能夠往生的清淨資糧。以這樣清淨的心念佛,淨業必定會逐漸加深,跟阿彌陀佛會越來越相應,這樣就很容易往生。所以大家一定要在這上面下功夫。

為了臨終時能更保險的往生,下面再簡單講講應該注意的兩件事。

斷除惡業方能往生

想要往生極樂世界,一定要盡量斷除惡業。當然,對於凡夫眾生來說,一點惡業也不造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定不能再造大的惡業。心里至少要有慚愧心,要想到,我現在已經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了,不應該再做壞事。然後儘可能地多做好事。

為什麼呢?印光大師說過:“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意 思是說,善人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臨終的時候決定能夠往生,因為以他的善心能夠跟阿彌陀佛相合,所以會感得佛慈悲接引。如果一邊唸佛,一邊還在不斷地造下各種殺盜淫等的惡業,這樣黑業已經把心障蔽住了,心是黑的,跟佛心徹底相背。這樣即使佛在你面前出現,由於你的惡業太重,也見不到佛,根本沒辦法跟佛心感通,也就很難往生了。

有人會說:“張善和平生以殺牛為業,後來他臨終時十念念佛也往生了。這又怎麼解釋呢?”這個問題,一方面是因為他過去世已經修過很深的善根,這一世在臨終時才會遇到善緣,結果就得佛接引,成功往生了。但是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幾千、幾萬個人裡面也找不到一個。另一方面,張善和以殺牛為生,​​​​是 因為他在世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該斷除殺業,不知道有極樂世界,應該念佛求往生。結果到臨終時惡報現前了,才幡然醒悟,叫妻子趕緊去找僧人救自己。那個時候, 他能夠很猛利地懺悔,求生淨土,念阿彌陀佛。因為他有誠心,有真實的信願,所以阿彌陀佛會攝受他。其實,他的心力非常強,一般人很難達到那種勇猛程度。他 一聽說有極樂世界,知道有阿彌陀佛,當下就發起了猛利的信願之心,求生極樂淨土。像他那種人,如果提前十年知道念佛,肯定十年前就成就了。

現在我們看看自己,早在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就聽過有極樂世界,知道要念佛求往生。可是直到今天,心仍然是疲疲軟軟的。對阿彌陀佛的信心不是越來越強,反而變得越來越弱;求生的願心也是越來越差;念佛都成了隨口溜。但是造的惡業卻是越來越重,身心的狀態越來越差。情況已經這麼危險了!相比於心相續當中那些深重的惡業,有口無心、輕描淡寫地念佛、修行無異於杯水車薪,這要想想:這樣能不能往生。不是佛不慈悲,實在是自己的心離佛太遠,跟佛的願海相應不 上。

有人會想:“不是說能帶業往生嗎?”所謂“帶業往生”是 指我們凡夫人的力量非常有限,很難在一生當中斷惑證真,如果要等到開悟後成就聖者果位,徹底斷除一切業惑再往生,那對於我們來說就太難了。所以,阿彌陀佛發下種種的大願,我們凡夫人只要具足信願,發心念佛之後,不造大的惡業。盡可能地斷除惡業,修持淨業。這樣一來,雖然還有業沒消完,但念佛的淨業佔了上風,和阿彌陀佛的願海合上去了,就仗佛願力攝持而生到了淨土,一生到淨土,沒有起煩惱造業的因緣,也就徹底超出了生死,這樣叫做“帶業往生”。而不是說,因為能帶業往生,所以我可以明知故犯隨便造惡業。這樣根本不可能往生,阿彌陀佛是不會鼓勵你造惡業的。

一心決斷方能往生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理:一方面想去極樂世界,認為那裡很好,我要往生;另一方面又很貪著娑婆世界,認為輪迴世間的事也很好,也想佔有。實際上,這是非常矛盾的想法。真正觀察下來,他的心多半是重於輪迴世間,不是真正肯去極樂世界。這種情況是很難往生的。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對於我們取相凡夫來說​​,一個分別心沒辦法走兩條路線,不可能既在娑婆又去極樂。當然,已經成就的人,意識化現多少都可以。一個去極樂淨土,一個在娑婆世界也沒問題。但是我們只能選擇一條路,想要往生極樂世界,就必須捨棄輪迴世間。

因此,你的心一定要有個決斷,不能模棱兩可,想要腳踏兩隻船。必須要有徹底的出離心,就想從娑婆世界出去,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樣才有希望往生。打比方說,如 果覺得現在住的地方不好,想要搬到另一個地方去。那就一定要離開這裡,才能搬到那邊。這樣,心裡必須是真正想去,才會毫不猶豫地搬過去,一旦心裡猶豫不 決,搖擺不定,就不可能搬過去了。同樣,想去極樂世界的心必須非常的決定,不能有絲毫的遲疑、動搖,必須有這樣的決定求往生心才行。

所以我們要知道,雖然念佛法門是易行道,是每一個凡夫都能修成的。但是,要知道,如果你求生極樂世界的心,連吃一根冰淇淋的意樂都比不上,那也根本不可能往生。因為如果你吃一頓美食都是那麼的發自內心,那麼的真心實意,但是對極樂世界的心卻是那麼的輕,那麼的弱,顯然輪迴染業的力量已經遠遠勝過了往生淨業的強度。如果你能夠興致勃勃地花上幾個小時去逛街、買衣服,卻從來沒有為臨終做過準備,顯然臨終時現前往生助緣的希望非常渺茫。這一切都是沒有出離心導致的。所以說到底,念佛法門再容易,是仰仗他力的易行道,也不可能無條件往生。你必須努力培養出離心,才會有真正的信願,臨終時才會有把握隨淨業的力量成功往生到極樂世界。

(摘自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大安法師:千萬不要向阿彌陀佛請假

我們在人世間的成就不是有多大的產業,名下有幾棟房子,有名牌的跑車。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我們這一生積累了地獄的惡因,感得三途的果報,這才是我們的「成就」。

所以說,要發往生淨土的願,往生淨土後,倒駕慈航我們有這個能力。如果我們不往生西方淨土,想解救苦難,無有是處。你說要生生世世在這個世間度眾生,你發這個願首先我們要想想自己來世還能不保證再得個人身——這都是很難的事情。我們沒有阿彌陀佛做依靠,在生死輪迴裡我們是頭出頭沒,基本是在三途裡沉淪,而且往往一旦墮落,很難有出期。

所以我們一定要發往生淨土的心,我們往生了,那麼不僅僅是你今生父母,乃至於生生世世的父母,恩人、冤家都能救度。那時,我們才是真有能力,雖然這個能力也是阿彌陀佛給的,但是我們是有能力做這個事情。千萬不能說阿彌陀佛來了,我還要請假,那就麻煩了。你要知道,這次把阿彌陀佛念來如果請假,因為眾生業力系緣深重,這次你留戀,下次生死關頭就很難說了,可能你就因為身邊的親情難斷,俗事未了,心念掛牽,影響往生。

所以一旦把阿彌陀佛念來,千萬不要請假,阿彌陀佛來了,就趕緊跟著阿彌陀佛走,這個世間沒有什麼可以留戀。也不要去想安排什麼,你想很多人也是突然離世,他們也沒有辦法安排身後事,至少我們還往生淨土,這是最大的幸福!再說世上的事情都是若假若空,夢幻泡影,即便沒來得及安排,也沒有什麼遺憾的。

可能你今生是過得舒適一些,這樣阿彌陀佛來了,如果沒有到壽,會提出請假,因為沒有活夠。但是這次如果錯過,誰能保證下次壽終之時就全都放下呢?一旦念頭差了,墮入輪迴苦海,決定是一世不如一世,三轉兩轉不一定轉到哪個道裡去了,再得人身肯回頭念佛,都不知道什麼時候的事了,這期間受的那些苦,恐怕只有自己最清楚了。

所謂輪迴路險,我們生生世世的頭出頭沒不是沒有體驗,都忘記了。這一世如果過得舒適一些,就會留戀這個人生不肯回頭了。如果真是有宿命通,回憶起生生世世經歷的那些苦難,決定我們是一意往生淨土,再無留戀。所以下崗也罷,疾病也罷,掙得不多生活壓力大也罷,沒有房子住也罷,生意難做資不抵債也罷,處處遭遇怨憎會苦也罷,孤寡殘疾也罷,唯一的兒女蹲監獄被判無期也罷……生活裡有些苦難,遇上一些困境,真的是能夠提起我們的道心,馬要加鞭,鼓要重錘,修行路上,真是需要以苦為師,以苦來引發我們的厭離心!

富貴舒適不是一定不能修道,只是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來說,真的太難了!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底,實際上過得再舒服,也是牢獄,只不過是這間牢房有空調、有沙發,過得挺舒服;那間牢房陰暗潮濕,有獄霸欺負,過得比較遭罪,區別如此而已。

能念佛的人,都是善根深厚的。他能在這一生對淨土生信起願,能在走路吃飯時念佛,能在入眠時心中默念佛號慢慢進入夢鄉,絕非偶然。若無宿世善因深厚,則對這一當生了生脫死的法門斷無起信。要知道每一聲佛號都不虛念,一聲佛號一聲光明,只是凡夫眾生業力障故,不能得見。當真肯念佛,此人必是第一功德,第一善,第一福德!別的不說,比起那些只知一路前行、無助的直抵死亡歸宿的眾生,淨土行人能夠等待阿彌陀佛的接引,不知要幸運多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對阿彌陀佛不肯起信的眾生奔向沉淪苦海,阿彌陀佛的孩子走向光明最終一生成佛!

要請假,我們往生淨土以後再請假,那時我們是倒駕慈航,是協助阿彌陀佛幫助眾生回家的,那時我們不是到六道沉淪來了,而是菩薩行了,不僅濁世過得來,淨土更回得去!而且能夠救助更多的眾生一起回去!


念佛為何能對身心起作用

問:念佛對身心確實能起作用,這如何從理體上解釋呢?

大安法師答:念佛對我們身體的健康、智慧的開發乃至臨命終時,心不貪戀,意不顛倒,隨佛往生等,古往今來的事例,不勝枚舉。然如何解釋這些現象呢?

這確實不可思議。從不可思議層面來說,這是我們心性之不可思議,持名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以及彌陀大願加被不可思議所致。

從可思議層面來看,亦可說出點道理。須知,諸法的狀況與我們的心念相關。生活中的順逆境遇、身心狀態、人際關係、生存環境等,都是由我們念頭變現出來的。不好的念頭變現出的是不好的境界,好的念頭就變現好的境界。如同做夢,全心即夢,全夢即心。要改善夢境,就得改善心念。

念佛具有淨化念頭的功力,這句名號具足著阿彌陀佛全體的功德,當我們執持名號時,轉化念頭力量強大。名具萬德,名召萬德,全攝佛功能為自功德。所以念佛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由於從本源上淨化了念頭,因而由念頭所顯現的身心狀況、人際關係和事業等等,都會向好的方面轉化。

放生回向也是這樣,放生是培植慈悲心的,我們生起了慈悲心,正報和依報就會大為改善。

所以信願念佛、戒殺放生,饒益他人,更是利益自己;利益來生,更能利益當生。願諸同仁深信毋疑。

 

確保命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四種簡單修法!阿彌陀佛祈願文

什麼是真正的出離心

出離心與逃避心

臨命終的失敗,就是一生修行的失敗

伏煩惱便能自在往生,用佛號怎麼伏住煩惱?

淨土宗人,到了晚年要做三件事!

如果你來生真的要解脫,請好好地在家裡面待著修行!

你是專修、雜修還是圓修?除了念佛,需不需要持咒或其他經典呢?

威力無比強大的《阿彌陀佛大樂心咒》

往生咒功能非常殊勝,我們要多念

為什麼有的人念佛不能往生?夢,說明了你能不能去極樂世界?

念佛無法往生的真相

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佛號只是工具,你的心決定你的去向

藏傳佛教的西方淨土法門 - 頗哇法(最密生西彌陀法)介紹

介紹一個沒有傳承也可修的簡易破瓦法,確保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藏傳淨土法 極樂願文

沒有「願」來作導引,念佛也是往生不了!往生淨土的願力是需要去栽培的!

印光大師呵斥「念佛沒念好」--須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嗎?

十七世作善修福,卻因瞋發願,墮落蛇身,福報越大,生死業力越大!

你是活在願力還是活在業力,差別太大了!

發願,你會擁有超乎想像的能量!願力改變業力

印光大師呵斥「念佛沒念好」--須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嗎?

煙毒之害!很快耗盡福報,墮落惡道!

喝酒的過患

念佛持咒--念佛為正,持咒作助;如鳥雙翼,豈非雙美

持咒108遍的意義跟禁忌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