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曾經在《拈花微笑》一書中提到:「中國佛教史上,有兩位居士,最受後世所傳頌,一位是自稱為善慧大士的傅翕,另一位就是龐蘊居士。」可見龐蘊居士對後世影響很大。

龐蘊居士雖然從未剃度出家,但是他一生以居士身份在修行,包括他的家人也是,是值得令人讚揚的。現在,我們就來好好認識龐蘊居士吧!


來去自在的龐蘊居士一家

龐蘊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禪者,他曾在馬祖道一、石頭希遷座下習禪,與丹霞天然、藥山惟儼、百靈、大梅法常、洛浦、仰山慧寂等當代知名禪師頻相往來,悟境甚高,後世譽稱他為中國的維摩詰,與傅大士併稱於世。世人又稱他為龐居士、龐翁、襄陽龐大士。

六祖惠能大師在圓寂前就曾預言,我頓悟的禪宗法脈中,日後(六祖入滅七十年後)將會出現二位菩薩,一位出家為僧——馬祖道一,另一位是在家的禪宗居士——龐居士。龐居士,出生於衡陽,其家世代為儒,其父親為衡陽太守,所以龐居士也算是出身書香門第之達官貴人的。

龐居士的童年也就同古代人一樣,十年寒窗苦讀,等待他日功名成就時,也同其他同學一樣讀聖賢書,做聖賢事,可以算是儒家弟子的生活及思想了。有一次龐居士也跟人家一起赴京趕考,正好碰上一位奇僧幫他看相,這奇僧對龐居士說:「您呀!被官選上,不如被佛選上。」

初參石頭禪師,龐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石頭以手掩口,龐蘊若有所悟。後來,又以此問題參禮馬祖道一禪師,馬祖答道:「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龐蘊於言下領旨,於是留住兩年。從此以後,機鋒迅捷,為禪林所矚目。也不知道怎麼搞的,龐居士終於拜在馬祖道一的座下參禪悟道,約在道一禪師處參學三年。

龐蘊居士悟道後曾將數萬家珍用船運載,拋沉於湘江,去除世俗金錢的束縛,然後偕同妻子、兒女躬耕於鹿門山下,生活上如有所需,就編製些竹器到市場變賣過活,簡化所求,「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團欒頭,共說無生話。」這首偈子,實是他們佛化家庭最佳的寫照,一家人沉浸在禪悅法喜之中。

有一日,龐居士嘆一口氣說:「難!難!難!」他是講悟道難,「十石油麻樹上攤。」好像想把十擔麻油攤在樹上,麻油當然不會停在樹上,一定流下去了,這個同一口吞下西江水一樣地難。他的太太在旁聽見了,就回答他:「易!易!易!百草頭上祖師意。」到處都是道,也不是一定要研究什麼《維摩詰經》。他夫妻倆好像為了菩提在鬥嘴,他女兒龐靈照聽到了,就說:「也不難,也不易。饑來吃飯困來睡。」佛法就只是如此,沒什麼難和易的。龐居士說過,神通與妙用如運水和擔柴。

龐蘊即將入滅之際,要女兒靈照到門外觀看午時是否已到,靈照返回屋內回答:「已經日正當中,而且還是日蝕呢!」當龐蘊才一腳踏出戶外,想要觀看日蝕奇景時,靈照便迅速登上父親的的座椅,合掌坐亡。龐蘊入屋後,才知道上了女兒的當,便笑道:「我女機鋒敏捷啊!」延緩七天後才入寂。

當襄州州牧於來探病時,他說:「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說完,便枕著於頔的膝,怡然入寂。當龐婆知道龐蘊與靈照都已入寂了,嘆道:「這癡女和無知老漢,竟然不告而別,何其忍心啊!」就將這消息告訴他兒子,他兒子「嘎」的一聲,拄著鋤頭,站著往生了。

龐婆將兒子火化後,說了一偈:「坐臥立化未為奇,不及龐婆撒手歸。雙手撥開無縫石,不留蹤跡與人知。」而不知所終。

龐蘊一家四口,談笑之間出入生死,或坐、或站、或臥,展現了禪者自由自在的一派瀟灑風采,博得後人無限的欣羨與讚歎。


共說無生話(龐蘊居士)

大唐元和年間(八○六~八二○年),襄州有位名叫龐蘊的居士,是佛教史上的有名人物,有《龐居士語錄》流傳至今。龐居士字道玄,生於儒家書香門第,卻自小感受世事塵勞,因而立志求真見性,修行禪法。他曾以俗家弟子身分,先後參訪著名禪師石頭希遷、馬祖道一,在希遷門下有所悟解,在馬祖門下終於頓悟,遂成了馬祖的門徒,在馬祖門下呆了兩年有餘。

龐居士並不是出家和尚,只是居士,他娶了妻,也生了子,有一兒一女。在居士的影響下,妻子兒女們也都成了佛教的信奉者,對禪法的見地絲毫不比龐居士差。居士參訪馬祖道一時曾作了一首頌說:「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團圓頭,共說無生話。」這話後來還真成了龐居士一家生活的寫照。居士的兒子名叫龐大,長大之後只知躬耕隴畝,從來想不到要娶個媳婦;居士的女兒名叫靈照,聰明機伶,每日編賣竹筐,補貼生活之用,也從來想不到要嫁個如意郎君。真成了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一家四口過著詩一般的田園生活。

一家人中,女兒靈照的悟性較高,對禪法的理會也很深刻,並且能把活潑生動的禪體現到日常生活之中。有一次,居士間靈照道:「古人之道明明白白,百草的根莖也明明白白,如何理解佛祖之意呢?」靈照說:「老大不小的人了,怎麼還問出這種話來!」居士問:「你這是什麼意思?」靈照回答:「百草根莖是明明白白的,佛祖之意也是明明白白的,用得著誰說嗎?」另有一次,居士走過一橋時被絆了一下,倒在地上。靈照一看,急忙走過來爬到居士身邊。居士問:「你這是幹什麼?」靈照回答:「見父親摔倒,我特意來扶你。」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似乎只是倏忽之間,龐居士已成了一位百頭老翁,步履蹦珊,彎腰隆背,大限之日即將臨近。龐居士不想把死的權力交給自然,他要自已把握自己的命運,想學名僧大德那樣自己選擇入滅的時機,來個端坐而逝。他把入減的時間定在某天的正午,讓女兒靈照到室外觀察,自己則早早端坐於蒲團之上,等著女兒報告正午時刻的到來。天將正午,靈照入室對居士說:「天已正午,但有日蝕。」居士聽說有日蝕,一時興起,出去觀看。原來上了女兒的大當,根本沒有日蝕。居士急忙返回室內,只見靈照己端坐在蒲團之上,合掌入滅了。居士大笑,說:「我的女兒真夠敏利。」於是決定推後七日入滅。

州牧于(由+頁)聽到居士要入滅的消息,急忙趕來問候,想要勸阻。居士說:「我但願空諸所有,不想實諸所無。人生世間,不過如水月空花、泡沫幻影,沒什麼可留戀的。我死後,請將我焚化棄撒於江湖之中。」言罷,枕著于(由+頁)●的大腿死了。

龐居士去世,兒子龐大正在田間勞作,龐婆婆急忙趕到田間對兒子說:「你爹死了。」龐大一聽,哈哈大笑,掛著鋤頭也死去了。

龐婆婆連喪三位親人,一點也不悲傷,只說道:「你這小子更愚蠢了。」燒化了兒子之後,龐婆婆向每一位鄉親告別,然後隱居起來,不知所終。

死亡是大自然賦與人的最終命運,人無論貴賤,最終都會與死神為伴,與死亡共舞。長期以來,人類一直把死亡看作是生命的最大限制,一直在尋求克服死亡障礙的辦法。從中國古老的道教,到西方現代的哲學,死與生的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中心,一直困擾著無數勤於思考;勇於關注人類未來命運的睿智之士。然而,死亡是人類的最終命運,無論人們作出多大努力,終究難逃死神的一擊。面對死亡,人們只好悲天嘆命,徒喚奈何,由此產生了痛苦、抑鬱、迷茫和恐懼,被迫在瑟瑟發抖中迎接死神的到來。這影響了人類生活的快樂,使人一生生活在恐懼的陰影中。

佛教反對這種對待生死的態度,把死亡看作生命的一個必要環節,看作極其自然的事。因而,他們面對死亡,以自然之心待之。活著的時候便快樂地活著,死的時候則快樂地死亡,其精神已超越了生死的限制,成了成功地把握自身命運的人。上面的故事便是佛教對待生死態度的反映,實際上,它是要教導人們:以快樂的態度對待生死,過一種愉快的生活,莫要被死亡的恐懼打亂生活的節奏。龐居士一家的生活作風當時便得到人們的讚賞,被人們看作是維摩詰大士的化身。


唐代著名的龐蘊居士,一家四人都是禪者,他們不羨慕世俗的人情名利,平日以編織竹器維持生計。龐蘊的女兒靈照生性調皮古怪,對禪的體悟也很深,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顯露出他的機智與靈活。

有一天,龐居士帶著靈照到鎮上賣竹器,在下坡時,龐居士不小心滑了一跤,撲倒在地上。靈照看見自己的父親跌倒了,趕緊跑了過去,卻不忙著把他扶起來,反而跟著臥倒在旁邊。龐居士看了,心裡覺得好笑,故意板起面孔說:「你這是幹什麼?」

靈照對父親扮了一個鬼臉,笑著說:「我看到父親您跌倒了,所以要把您扶起來啊!」

龐蘊居士坐起身來,問靈照說:「古人說『明明百草頭,明明祖師意』,這句話你怎麼去領會?」

靈照說:「爸爸,你參禪也有一段時日了,怎麼還提這麼尋常的話頭?」

龐居士也不生氣,好奇地問他:「那麼,你又怎麼去領會呢?」

靈照一臉正經地說:「明明百草頭,明明祖師意。」

龐居士哈哈一笑,父女二個人一起站了起來。

養心法語

禪宗史裡常提到,龐蘊居士是一位悟道的再來人,也因此活躍了他的家人。他的太太是禪門的高手,女兒靈照對禪更是有體會。由於中國一向重男輕女,女人的成就,總是沒有人去記錄、發揚。其實,像靈照這樣一位青年女性,其禪心晶瑩剔透,非常靈巧。對於父親的跌倒,他知道如果拉他起來,就有高卑上下,那就有分別,就不是禪法了,不如自己和父親一同躺下來,表示諸法平等。父親當然也倚老賣老,就跟他用話頭印心,最後靈照還是沒有輸陣。因此,女性參禪能有像靈照這種的功力,禪門應該要為他大書特書了。

二○一二年二月二日刊於《人間福報》


龐居士夜聞驢馬訴前因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角龐蘊,是佛教史上有名的人物,龐蘊,字道玄,是唐朝湖南衡陽人,家道豪富,世代書香,自小就領悟妙法,立志求悟真理,曾參學於石頭希遷禪師門下,後又參學於馬祖道一禪師的門下(禪宗七祖),從此了悟心性,通徹真空之理。《景德傳燈錄》一書上可見有龐蘊這一號人物,有《龐居士語錄》、《龐公寶卷》流傳至今。

龐公平日為人恤孤憐貧、樂善好施,救人之急不遺餘力。曾有二個人因經商欠缺資本,到龐公家向龐公要求借白銀一千兩,龐公欣然答應,這兩人借得了款項後想進城營商,可是由於財物過重,無力行走,龐公於是將飼養的驢馬供他們作腳力使用。

二人走累了,就到古樹下稍事歇息,於是聊了起來,兩人都認為龐公果然很有慈心,竟沒有將這筆借款登記在帳上,於是兩人就起了貪念,想要將這筆錢侵佔,打算將來不歸還龐公了!說完驢子突然說起人話來:「我前世向你借了三升大麥米,暗昧不還,如今我出世為驢,為你背負三十里路,以抵虧欠之前債,現在我已還畢,要回去了。」這兩位商人聽了一時大驚,於是趕緊將白銀送還,龐公覺得奇怪就問這兩位商人「為何將銀子退還?」二商人於是將驢作人言,轉世還債的經過說了一遍,並表示深恐自己將來也會步入那隻驢子的後塵,所以立馬將銀子歸還。之後,各自回家。

龐公於夜間經過驢馬欄邊,果然聽到驢馬相互討論今生轉世須酬還多少前因之事,談了很多,龐公於是仰天嘆道:「我本想助人,竟不知反而累人!我只知給予人者是福也,卻不知受予者並非得福也。」澈悟之下,將家裡的金銀財寶收集起來裝在船上,打算悉數沉入大海。船行到漢陽江中,忽然有五百名海盜要來劫奪龐公裝在船上的財物,龐公於是將不久前二位商人借貸銀兩及驢子說人話,告知轉世為驢,辛苦還前債的經過。海盜們聞言大驚,心中悔悟懼怕未來的果報,於是表明眾人皆願出家修行,願隨龐公持齋修道。龐公於是將銀兩送入佛寺,作為這五百人修行的齋糧。後來,這五百人都修成了羅漢。

試問古今中外,閻羅王饒過了誰?世人多以為自己很聰明,但等到了必須面對清算時才知道後悔!上天慈悲,偶爾都會洩漏天機,警醒世人,類似這樣的真實案例古今中外非常之多,時至今日,社會風氣較之以往更加敗壞,詐騙集團無所不在,害得許多人生活困難,更嚴重者家破人亡,詐騙人者將來豈有不必償還的道理?背信忘義,只顧自己利益,不管他人死活,不具人的基本德性,豈有再成為人的機會?往往投身到畜道,用受千刀萬剮的皮肉錢或是辛苦勞役來償還!

有一偈語「施主一粒米,大似須彌山,今世不了道,披毛帶角還」,僧道佛門中,也有許多不了解嚴重性的修持者,借著種種名目或是一些不上道的伎倆聚斂錢財,把眾生當搖錢樹,不守清規,妄稱自己已修得多高的果位,接受不斐的供養,而這些獲得的錢財,若不能用之於利益眾生、勸化世人,讓眾生的生命得到啟發,走上覺悟之路,那麼當事人背負的因果是非常可怕的!「地獄門前僧道多」,修行人自我管理不夠、不戒自己、不老實修行,被死當重修的話,就得下地府接受再教育,再隨因果輪迴償還每一分每一毫了!

願此文幫助到許許多多正在迷途中的人們。


高僧大德勘破生死 死亡方式千奇百怪

死亡也能算是一件美好的事嗎?其實仔細想想,如果對生命有了正確的認識,對佛法有了真實的了解,能勘破死亡的陰霾,穿越時空的限隔,對生死都能坦然面對、無所畏懼害怕的話,那麼死亡自然會成為一件美好的事。

 

像汾陽善昭禪師含笑赴死的事跡,就是一種「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的美好死亡。

善昭禪師是怎麼樣死的呢?

原來當時有一個朝廷大官叫龍德府尹李侯,下令善昭禪師到承天寺當住持,連著下了三道命令,禪師都無動於衷,李侯府尹於是派了個使者去迎接禪師,臨行時狠狠威嚇使者說:「聽著,你如果不能實實在在把善昭禪師帶回來,就把你活活打死!」

使者於是失魂落魄地來懇求善昭禪師離開汾陽,哀哀求告,請禪師一定要救他的命。善昭禪師看看不去是不行了,就考問眾徒弟說:「我怎麼能夠丟下你們,一個人去做住持呢?如果帶你們去,你們又都趕不上我。」

有一個徒弟便上前說:「師父,我能跟您去,我一天可以走上八十裡!」禪師搖搖頭,嘆口氣說:「太慢了,你趕不上我。」

另一個徒弟高聲喊道:「我去,我一天能走一百二十裡路!」禪師還是搖頭說:「太慢了!太慢了!」

徒弟們面面相覷,紛紛猜測師父的腳程到底快到什麼地步,這時才有一個徒弟默默站出來,向昭善禪師叩首說:「師父,我知道了,我跟您去。」

禪師問:「你一天走多快?」那弟子說:「師父走多快,我就走多快。」

善昭禪師一聽,便高興地微微一笑說:「很好,我們走吧!」於是,善昭禪師就一動也不動地坐在法座上微笑圓寂了,那個弟子也恭恭敬敬地站在法座旁邊立化了。像這種把死亡當游戲,隨時隨地一瞬即去的死法,不是很圓滿自由嗎?

 

德普禪師

還有宋朝的德普禪師,也十分灑脫遺世。有一天,他把徒弟們都召集到跟前來,吩咐大家說:「我就要去了,不知道死了以後你們如何祭拜我,也不知道我有沒有空來吃,與其到時師徒懸念,不如趁現在我還活著的時候,大家先來祭拜一下吧!」

弟子們雖然覺得奇怪,卻也不敢有違師令,於是大家歡歡喜喜地聚在一起祭拜了一番,誰知道第二天雪一停,德普禪師就真的去世了。

像這種先祭後死的方式雖然很奇怪,卻也不失幽默;俗語說「生前一滴水,勝過死後百重泉」,為人子女的要孝養父母,應該在父母生前克盡孝思才對,如果等到親死下葬後才大事祭拜,這樣的孝道就太空泛了。

 

宗淵禪師

宋朝還有一個宗淵禪師,也能把死亡看成一種超脫,他活到八十三歲時,自忖證悟佛法已有火候,生死已不足牽掛,也該是舍棄肉身的時候了,就自己作了一首挽歌自祭:「舉世應無百歲人,百年終作冢中塵;余今八十有三歲,自作哀歌送此身。」這種死法,不也是很瀟灑的事嗎?

 

性空禪師

宋朝另一位性空禪師坐水而死的事,也很有傳奇性。當時有賊人徐明叛亂,使生靈涂炭、殺伐甚慘。性空禪師十分不忍,明知在劫難逃,還是冒死往見徐明,想感化他,就在吃飯的時候做了一首偈自祭:「劫數既遭離亂,我是快活烈漢,如何正好乘時,請便一刀兩段。」因此感化盜賊,解救了大眾的災難。後來禪師年紀大了,就當眾宣布要坐在水盆中逐波而化,他人坐在盆中,盆底下留下一個洞,口中吹著橫笛,在悠揚的笛聲中,隨波逐流而水化,成就了一段佛門佳話。他留下一首詩說:「坐脫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火,二省開壙。撒手便行,不妨快暢;誰是知音?船子和尚。」原來過去有一位船子和尚也喜歡這種水葬方式,性空禪師因此特意又作了一首曲子來歌誦:「船子當年返故鄉,沒蹤跡處好商量;真風遍寄知音者,鐵笛橫吹作教坊。」性空禪師和船子和尚這種吹笛水葬的死法,不是也很詩情畫意嗎?

 

妙善和尚

民國金山活佛妙善和尚,也是用水化的方式圓寂,那是民國二十三年在緬甸仰光發生的事了。那時妙善和尚染了熱毒,又營養不良,兩腳背上都長了毒瘡,依舊日日爬在熱石板上拜佛,弄得瘡口潰爛、膿血外流,還不肯接受弟子延醫治療的照顧,連沖個涼水澡都不肯,使大家束手無策。一直到了圓寂當天,弟子又來勸請沖個涼水澡的時候,活佛居然爽快快的點頭答應了:「你要我沖涼很好,我看今天也正是我沖的時候了!」一語雙關說完,就高高興興地進入浴室沖洗,弟子不放心,還特別要求活佛多沖一下,除掉熱毒,活佛笑嘻嘻的回答:「我知道,一定要多沖,只沖這一下,就不必再沖了。」結果幾個鐘頭過去了,僅聽見裡面嘩啦嘩啦的水聲,卻一直不見活佛出來,大家覺得奇怪,推門一看,活佛還是屹立不倒地站在那裡,只是心口早就停止跳動。像這種坐脫立亡的死法,真正擺脫了無始無明的牽絆,不是很美好的事嗎?

 

很多禪師們死的姿態也是千奇百怪:

丹霞天然禪師策杖而死。

隋朝惠祥法師是手捧著佛經跪化。

唐朝良價禪師來去自如,要延長七日就延長七日而死。

遇安禪師自入棺木三日,猶能死而復活。

古靈神贊禪師問弟子說:「你們知不知道什麼叫做無聲三昧?」弟子們答不知道,神贊禪師把嘴巴緊緊一閉就死了。

龐蘊居士一家四口死法尤其各有千秋:先是女兒靈照搶先坐在父親的寶座上化逝,龐公只好臥著死;兒子在田裡鋤地,一聽父親去了,就丟下鋤頭立化;龐夫人見他們個個都去了,也撥開石頭縫隙,隨口留下一偈而去,「坐臥立化未為奇,不及龐婆撒手歸;雙手撥開無縫石,不留蹤跡與人知」!

這些禪師、居士們的死法,既輕松瀟灑又幽默自由,是快活自在的,是詩情畫意的。他們用各式各樣舒舒服服的姿態通過死亡,站著、坐著、躺臥、倒立、跪化、說偈而死……由於他們具有勘破生死的智慧,才能這樣了無掛礙、撒手而去。人有生必有死,信佛的人會死,不信佛的人也一樣會死,但是我們佛教徒對死亡應該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有更高一階靈悟,「以生為附贅懸疣,以死為決肒潰癰」,不但不怕死,更對死後充滿希望,面對死亡時,不會恐懼哀號,反而將死亡視為一件美好自然的事。

我們常常都在為人生諸事做准備,為黑夜來臨而准備手電筒,為下雨天准備遮傘,為遠行准備口糧,為季節准備換裝……而現在我們也應該趁著時間還早,趁著自己身體精神都還健康的時候,先為死後的皈依處預作准備,為未來的歸宿鋪下坦途;我們不但要對現世的生活懷抱無限希望,對於死後的生命更要建立高昂的信心──生有所自,死有所為,法身久長,慧命無量,我們佛教徒相信生命是永恆不滅的!(文:星雲大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