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惡聚落主」

《雜阿含經》第910經記載:人稱「兇惡」的首領問佛陀:「少修了什麼,會容易生氣?生氣會罵人,進而被人稱為「兇惡」。」

看來這位首領常生氣,但也苦於生氣造成的種種後果,因此才請教佛陀。

佛陀跟他說這是因為不修八正道的關係,如果修八正道,則能不生氣、有好名聲、被稱作善人。

有同學提問:「為何不修八正道,會導致生氣及對他人惡言相向?」

舉例而言,

不修正見:沒有正確的見解,認為生氣及罵人才能推動他人做事。

不修正志:沒有離於貪欲、瞋恚、加害的意向,因此起瞋心時不會節制或反省。

不修正語:沒有離於妄語、惡口、兩舌、綺語,因此罵人時百無禁忌。

不修正業:沒有正確的行為,因此動口罵人之後甚至可能動手打人。

不修正命:沒有正當的謀生,例如參加黑道組織,以暴力解決問題。

不修正方便:不努力去惡向善,而習慣於生氣及罵人。

不修正念:沒有正念,一被觸惱就反射性地生氣。

不修正定:沒有正定的喜樂柔軟身心,因此較容易被激怒。

 

c.f. 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二   http://buddhaspace.org/agama/32.html


八正道是指獲得最終解脫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八正道是四聖諦中道諦的具體內容。

八正道包括: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通過八正道的修行就能通往成佛之路。

八正道最初是釋迦牟尼佛針對婆羅門教、耆那教的苦行主義和六師的享樂主義而提出的修行方法。

在他看來,苦行主義是對自我施加折磨,不會帶來什麼收效,而享樂主義沉迷於尋歡作樂的生活,更會通向毀滅之路。

就此,他提出了不苦不樂的中道,就是八正道。

原始佛教十分重視這種不苦不樂的八正道修行方法,並將其列為道諦的具體內容。

在佛教教義中,八正道就好像是盤旋直上的八個階梯,沿著階梯我們就可以達到佛教的最高境界。

具體說來,八正道分別是:

正見正確的見解,就是對緣起論、四聖諦等佛教教義理解信服,並堅定不移地信奉。這是八正道中最根本的方法,因為有了正見,才能對事理有正確的認識,才能破除外道的邪見,只有將正見作為基礎,才能精進不懈地修行。

正思維正確的意識或觀念,斷除邪惡的欲念,生起正當的欲念。正思惟主要有三方面的內容:舍棄執著或自私之心、慈善仁愛、無害,這些是修行的意志決心。

正語純正清淨的語言,合乎佛法的言論,也就是不說謊、不謾罵、不誹謗、不惡語、不暴語,而使用友善純潔的詞句。

正業正當的活動、行為及工作,也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作一切惡行。正語、正業這兩個階梯是很難攀登的,一旦登上這個高度,就已取得了相當了不起的自制能力,修行的前景就會變得清晰、寬闊。

正命正當的謀生手段,就是按照佛教的標准來謀求生存的必需品,遠離一切不正當的職業。

正精進正確的修行,使自己的身心臻於完善。到達這一階段的人將完全理解自己行為的目的,無論衣食住行、工作休息,都能毫不松懈地按照佛法行動,從而達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

正念正確的思維,牢記佛法,念念不忘佛教真理。到達此階段的人,完全拋棄了「我」的念頭,只考慮世界的真相,不再執著於不如實不如理的妄想。

正定對佛法有堅定不疑的定見,專心一志精進的修行。到達此階段的人,完全拋棄了無根據的信仰和妄想,不再混亂與恐懼,身心寂靜地修行。


三十七道品所指的是:

.

佛子入道初行,修觀想法以其智慧調伏妄心。

1. 身念處 --- 觀身不淨。
2. 受念處 --- 觀受是苦。
3. 心念處 --- 觀心無常。
4. 法念處 --- 觀法無我。


.

以勤精進心修四正勤,抑止斷除懈怠,又稱之:四正斷、四意斷、四正勝。
行者以四種精勤斷除諸惡,修一切善法。

1. 對已身之惡,令斷除,而勤精進,徹底斷除。
2. 對未生之惡,令不生,而勤精進,永遠不生。
3. 對未生之善,使之生,而勤精進,令其速生。
4. 對已生之善,使增長,而勤精進,永遠為善。


.

四如意足又稱四神足,乃是四種禪定也。行者以其四種禪定攝其心,即用四種定力攝心,
使定慧為之均等,行者所願皆得。

1. 欲神足 --- 於加行位起此定,依定之力,故定引發而起。
2. 勤神足 --- 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定之力,故定引發而起。
3. 心神足 --- 於加行位一心專注,依心之力,故定引發而起。
4. 觀神足 --- 於加行位觀察真理,依觀之力,故定引發而起。


.

五根乃為一切善法之根本。
修行善法如種樹,若不先生其根,樹幹與枝葉無由生長,透過修行之法而令其枝葉繁茂進而開花結果。

1.     --- 信佛、法、僧三寶,信四諦聖道等法。
2. 精進根 --- 精進勇猛修行一切善法。
3.     --- 心安正道,思惟一切正法與善法。
4.     --- 心與道合,攝心不散亂。
5.     --- 思惟四諦闡述的真理。


.

藉由五根修行堅固之法,產生五種增長修行聖道向法之力。

1.     --- 以其信根所增長之力,破一切邪信。
2. 精進力 --- 以其精進根所增長之力,破一切身心的懈怠。
3.     --- 以其念根所增長之力,破一切邪念。
4.     --- 以其定根所增長之力,破一切亂想心。
5.     --- 以其慧根所增長之力,破一切無明顛倒心。


. 七菩提分

七菩提分,即七覺支或七覺分,「覺」乃為覺察之義。

1. 擇法覺支 --- 以其智慧擇其法的真偽。
2. 精進覺支 --- 以其勇猛精進心,奉行一切正法。
3.     --- 奉行正法心得法喜充滿。
4. 輕安覺支 --- 止息妄念,去除身心粗重煩惱,而得安適自在。
5.   覺  --- 唸唸分明於正法,令其定慧均等,圓明常照。
6.   覺  --- 攝心於一處,令其不散亂。
7. 行捨覺支 --- 捨諸妄想,於平等心中捨離一切法。


. ( )

「正」有圓或全面的之意,一般將八正道作為三十七道品之總結,並歸結為「戒」、「定」、「慧」三學。

1.     --- 以其四諦的真實知見,奉行正法,遠離一切邪見。
2. 正思惟 --- 住清淨思惟於四諦、十二因緣法、戒定慧三無漏學。
3.     --- 遠離虛妄不實之語、遠離一切邪言妄語。
4.     --- 以正當之行為,攝護身業,遠離一切惡業邪行。
5.     --- 指正當的營利謀生,遠離一切不正當的職業。
6. 正精進 --- 謂正當的努力,於正法的修學中止惡修善。
7.     --- 以其清淨之念住於正覺,遠離一切惡法邪念。
8.     --- 端正身心,住於正定之聚,專心一志,精進修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