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一生只做一件事

【法師說法Ⅲ】

 

徒弟終日忙裏忙外,沒有休歇,又是念佛,又是禪修,做慈善,辦法會,辦教育,邊做疑惑愈深。徒弟問師:「師父,您可不可以明確地讓弟子知道師父一生到底想做的是什麼事?」師答:「師父一生只做一件事:提昇人品,建設淨土。」只因眾生根器不同,所以我們辦各式各樣的活動來接引眾生,只因不捨任何一個眾生。

 

「提昇人品,建設淨土」這一件事是「理」,辦許多不同的活動是「事」,若沒有「事」,則「理」只是空想、空談,必須藉事顯理,這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

 

【梁皇寶懺結構】

懺法分三類:一、懺文與佛號相間,如梁皇寶懺與三昧水懺;二、以佛號為主,如千佛懺、八十八佛與萬佛懺;三、天台懺法,科儀清楚,如大悲懺、地藏懺。

 

而梁皇結構分三單元:一、首讚、恭聞、入懺文;二、佛號與經文相間;三、尾讚、出懺、回向。結構相應,首讚對應尾讚,入懺對應出懺,佛號與經文由大正藏出,所有的懺法儀軌大多從智者大師的「法華三昧懺儀」而來。

 

「首讚」是十供養讚,有「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佛菩薩需要我們的供養嗎?其實佛菩薩不需要,但是世間的菩薩需要。像戒定真香,我們持香供養是事懺,持戒、修定是理懺,如果不知道事相背後的理,就會在事相上煩惱,就會想與別人換一朵盞花,因為自己的比較醜,別人的花開得比較漂亮。

 

供養就是布施,布施有財、法與無畏施。財施又分內外,外施錢財,內施聰明智慧;法施是如法修行;無畏施讓接受的人心生歡喜。「三壇等施」才是圓滿的布施,透過外財布施,我們就在做修行了,我們聽經聞法,如法供養,去除自我,發揮捨心,藉由利益眾生來成就修行,所謂智慧,就是無我的態度,什麼東西都有,就是沒有那個我。

 

密勒日巴用什麼來供養上師,清淨的身口業來供養。

 

餐前我們會念供養偈,有信眾問:「食物都被自己吃掉,為什麼要供養?」其實,從動了念頭來道場好好用功,就要認知到今天已經把自己供養給三寶,道場需要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沒有一個我在裏面,這是練習「無我」的態度。

 

「什麼樣是一個大修行人?」聖嚴法師告誡弟子:「好好在僧團裏,為大眾、為常住服務,僧團裏有佛、有法、有僧,為三寶,盡形壽,獻生命即是。」

 

梁皇「首讚」之後「恭聞」,印光大師說:「法從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得利,信眾要生起「難遭遇想」,佛法不可思議,對法才會恭敬,祖師們不要命,續佛慧命,豈容悠悠泛泛的學佛態度。

 

「入懺」先讚佛,介紹第幾卷,為什麼要修懺法,憑佛力加持,接佛號與經文。

「尾讚」依華嚴經十地品,每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表示對修行者的期許。

「出懺」則是讚佛,結束此卷,並將功德回向。

「回向讚」,法會講回向,禪修說捨,佛學講放下。修行不是世間法說我今天賺到了多少功德,反而是要分享,我分享了多少功德,回向了多少眾生。功德無邊際,從最親的親人開始回向,擴大到受傷害的人,最後到法界一切眾生,回向的層面一圈圈地擴大,自我就愈來愈小,到最後沒有一個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