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是佛菩薩加持力有大小之別,而是我們的虔誠心有大小的分別。

沒有具備虔誠心時,加持力根本不會產生,

不但佛菩薩的加持力沒有效用,傳承上師的加持力也沒有任何意義。

在我們自己都不依賴不信任上師及三寶時,

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加持力。

因為沒有虔誠心的人,就算佛祖走到他面前也沒有用。


佛陀對阿難說:世間有三種器物應受禮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樹。

禮拜菩提樹,這和禮拜如來功德一樣大,因為它幫助我圓證佛果。

佛子釋本性說:佛門中,菩提樹是聖樹。

因為,佛陀是在菩提樹下成道的,見菩提樹如見佛。

罕見的菩提樹和菩提花,見者得福。

佛教「加持」是什麼意思?向佛菩薩祈禱有用嗎?


索達吉堪布開示:千萬不要輕視加持品的力量

和很多人一樣,我比較執著於加持品,也有幾件十分珍愛的寶貝時常帶在身上,如果不是十分親密的好友,絕不輕易示人。

有人認為這種執著大可不必,萬法皆如夢幻泡影,何為如此塵勞牽絆?的確,從究竟實相來說,一切皆為平等清淨,但從緣起顯現而言,加持品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議的。

記得90年在不丹拜見頂果欽哲仁波切,當時天氣異常悶熱。仁波切雖然赤裸著上身,卻帶著嘎烏盒和一些加持品,顯得特別引人注目。他將嘎烏盒示於我們,並告訴我們在這只嘎烏盒裡裝著的文殊菩薩像,就是當年米滂仁波切造論時,時常放光融入尊者心間的文殊像,說完就用嘎烏盒為我們一一加持,使在場的人和我都感到無上榮幸。

法王如意寶也是一樣,他那裝滿寶物的嘎烏盒總是不離身,即使在沐浴時暫時取下,沐浴完畢也會立即帶上。另外,像黑帽噶舉派的那只著名的黑帽,也成為萬人敬仰的無價之寶。連不著相的禪宗也有一件祖師傳下的法衣。

既然這些成就者們都要向我們示現加持品的珍貴,可見加持品的不可思議緣起力,絕非我們普通凡夫所能了達。

佛陀在示現涅槃時,也為我們留下了佛像、舍利等加持品,令我們頂禮供奉。許多佛經中也有將加持品、佛像、佛經帶於身上,邪魔外道不能侵害的記載。

所以,在沒有證得等淨無二境界之前,千萬不要輕視加持品的力量。

《寶積續》云:如果把密法帶在身上,則此人與金剛持如來的化身無別;如果盡量念誦密法的咒語、經文,就能現前它的真正意義;如果書寫續部或密法的道理,那他有享用如來言教的善緣。


佛教「加持」是什麼意思?如何才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文/佛語禪學悟人生

什麼叫做「加持」呢?

梵語地瑟娓曩,加附佛力於軟弱之眾生,而任持其眾生也。被加持的不是外物,而是內心。當我們因為外在的因緣而啟發了內心的善良和智慧,就是得到了加持。加持,既要有佛菩薩之「加被」,又要有自己至誠之「受持」,才能感應道交,內因外緣缺一不可。猶如天上有月,地上有潔凈平靜的水,才能印現出明月來;若水混濁擾動,則月影難現。

心裡真的有對三寶的至誠敬信之心,佩戴經咒、佛像才有加持力,若以戲笑心、輕狂心、迷信心、獵奇心、炫耀心佩戴,不敬輕毀,只會增長惡業煩惱。

上師三寶的加持分為:諦加持力、舍加持力、寂靜加持力和智慧加持力:

諦加持力

諦加持力是真實有、自性有。從世間法,即世俗諦來說,這種加持可以讓弟子違緣減少、順緣增上。從出世間法,即勝義諦來說,上師、三寶對弟子身、口、意的加持,可以使弟子們獲得真正的解脫與成就。佛陀和像佛陀一樣的大成就者對弟子的加持就是諦加持。

舍加持力

從世俗諦來說,上師、三寶通過這種加持讓弟子生起舍心、布施的心。首先從對自己最微不足道的東西開始舍,到最後捨棄自己的生命去布施;從勝義諦來說,是能壞對立法,如慳吝、疑惑等、能證法無我智慧。

寂靜加持力

從世俗諦來說,上師、三寶的這種加持,能消除眾生的苦難,減弱他們的執著心,生起歡喜;從勝義諦說,加持眾生具足修行應具備的條件:環境合適、少欲知足、戒除貪慾、戒律清凈等,最終獲證清凈涅盤。

智慧加持力

從世俗諦來說,上師、三寶的這種加持力,使眾生更加聰慧、增強思辨思維能力;從勝義諦來說,加持弟子遠離錯亂惡慧、無分別心證法無我、能令所欲圓滿成就、能令三乘種姓成熟等,最終獲證舊密大圓滿修習法四燈之一——清明而無境可現之智(即真正勝觀)。

如何獲得佛菩薩的加持?心要至誠清凈,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只要誠心稱其聖號,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即受其加持。佛菩薩無時無處不在。只是我們妄想分別執著太多,才感受不到佛菩薩的存在!

文/佛語禪學悟人生(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達真堪布:這就是加持

煩惱有很多種,其中嗔恨心的過患是最大的,也是最難對治的。因為它是爆發性的,一旦生起來很難控制,對相續的損害也非常大。想要對治,除非有一定的修行,有正確的知見。

密宗裡講,一切眾生皆是佛,因為一切有情都離不開清淨的自性。從顯現上講,任何一個人都是從自性、佛性中顯現出來的,所謂的色身佛也是這樣的。

佛有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化身佛有很多種,有一種叫種種化身佛。無論是清淨的顯現,還是不清淨的顯現,從顯現和本性的角度來講都是佛。這樣,當有人來謾罵或毆打我們,傷害我們的時候,心裡有這樣的概念或覺悟,就好對治了。

既然一切是佛的化現,當我們遇到坎坷和磨難的時候,正是得到了佛的攝受和加持,這樣自然就心生歡喜。這時的安忍才是發自內心的。嗔恨心可以去控制或壓伏,但是不究竟。最究竟的安忍,就是心如如不動——心裡不生雜念,不起絲毫漣漪。

在生活和工作中,處處都是挑戰。我們能戰勝第一個挑戰,但是很難戰勝第二個。剛出門對境就來了,到單位對境又來了……一下子沒忍住,雖然沒有表現出來,沒有以牙還牙,但是心動了——怨恨了,不舒服、不愉快了。如果這時去控制、去壓伏,是非常難的。如果我們能把對方當作佛菩薩,自然就不會生嗔恨了,內心也不會動搖了。

密宗裡講,一切顯現都是佛,是佛的攝受、加持。若是對這個道理生起定解,對治嗔恨心就容易了,修安忍也沒有難度了。如果真能轉念,這是幫我們消業,讓我們發現自己的錯誤和不足。發現錯誤叫證悟,改正錯誤叫成就;發現了所有的錯誤叫徹悟,改正了所有的錯誤叫圓滿。這些怨敵能讓我們發現錯誤,改正錯誤,難道不是佛的加持?難道這不是佛給我們的竅訣嗎?


達真堪布:上師的加持與無奈

心態改變了,命運就能改變,這是真實不虛的。很多人跟我說過:「以前沒有學佛、沒有修行的時候,在單位領導對我不好,同事對我不好;在家裡家人對我不好,兒子也不聽話。但是真正學佛修行以後,都變了。同事、領導對我好了,家人也對我好了,孩子也聽話了……」這是真的。通過佛法,通過修行,自己心量打開了,相續成熟了,生活、工作變順利了,人變清淨了……有人說這是上師的加持。不是,這是你自己認真修行的結果,就要這樣!

但是,有的人不僅沒有進步,甚至還退步了。的確有改變,但沒有往好的方向改變,而是往壞的方向改變了,越來越差了。剛開始聽我講法時,特別專注,每堂課都淚流滿面,深有感觸。聽了一個月乃至一年,心越來越冷漠,越來越硬了。現在給他講這些法的功德,講造業的過患、因果……也沒什麼感覺。看看,變成什麼人了?快要變成佛教的油子了!這樣真的難了。罪業深重,不怕;對佛法一無所知,也不怕,這樣的人很容易被感化,被調伏。但是,就怕成為佛教油子!道理上都懂,表面上都會,但是法沒有融入自己的心,沒有融入相續,沒有用來改變心。這樣真的完了!

大家真的要好好觀察自己。上等修行人,日日有進步,日日有改變;中等修行人,月月有進步,月月有改變;下等修行人,年年有進步,年年有改變。你自己看看,若是不如上等修行人,也就罷了;不如中等修行人,也可以原諒自己,沒有辦法;若是連下等修行人也不如,那就該批評、懲罰自己了。不能還縱容自己的習氣,「沒事,我是凡夫,慢慢來吧……」這樣就難了。

儘管你沒有明白那麼多,儘管你表面上不是太精進,做的也不是太多,但是只要能在明白的基礎上盡量去消化,來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這就行了。雖然做得少,但是既然做了,就要表裡如一,如理如法。少做一點可以,少明白點也可以,主要是運用!如果還是這樣得過且過,那麼一切就都錯過了。


真的有人能給予加持嗎?

宗薩欽哲仁波切

加持是如何運作的?真的有人能給予加持,有人能接受加持嗎?在相對層面上有,但是真實的加持就是:你已經是佛了。我經常這麼說,這是大乘佛教非常重要的因素,我想很多宗教都有某種程度上的二元,例如有上帝和凡人,上帝是神,是完美的,凡人是不完美的。

那麼你如何交流呢?純淨的和不純淨的之間如何交流?我猜很多宗教的答案是某種半神半人,或者神和人之間的寬帶網。什麼是大乘的寬帶網?佛性。你的佛性就是寬帶網,你有這個,你不用去買,不用去下載。你可以生生世世都在輪回的泥巴里打滾,在這個不清淨的世界里,你的佛性不會減少一丁點兒。

你也可以待在一個清淨的寺廟或尼庵里成千上萬年,你的佛性也不會增加,不會變好,已經是完美的了。我要回來談加持,這是很重要的,加持如何工作?你在受煎熬,你在痛苦,你想要一台法拉利,然後你就向佛祈請。

當你向外在的佛祈請的時候,例如一尊佛像,在佛龕上。在佛教徒心目中,佛是完美的人,那個從王宮出離的王子,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金色的身軀,會放光,有光環。所有這些都是佛的配件,你覺得佛是神聖的。所有這些都是你的投射,是你的心創造的。

什麼心?又回來了:如來藏。實際上有點像當你看著鏡子,裡面出現了你的臉。所以佛教徒所說的佛,實際上是你內在佛性的一種反射。順便說,小偷,乞丐,壞蛋也同樣是你的心的投影。但是由於業緣的關係,當小偷來到你家的時候,你沒有禮贊他的心量,你沒有說:「啊,佛來了」。

由於業緣的關係,你會想:「啊,這是小偷。」明白嗎?這是你的另一個反射。對於佛陀的追隨者,外在的佛是內在真實本性的反射。如果你祈禱,基本上你是在對你自己的反射祈禱。然後慢慢揭示你內在的佛性,從而證悟真實的佛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加持。


什麼叫加持?如何才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加持的功用:

加持的功能,來自咒力、願力和心力。持咒功力深厚的人,咒的本身產生了感應力,能夠感通鬼神,協助並加持人;願力強的人能夠以發願心感通諸佛菩薩以及護法龍天的護持和救濟;心力強的人可以直接影響被加持者的心向,加強他們的意志,轉變他們的觀念,所謂逢凶化吉、消災、治病,都是以精神的心力為主宰。

加持的力量,即是轉變被加持者的心,也就轉變了他們的力量。所謂神力的加持,主要在於幫助被加持者安心、安身而度過難關,加強他們的勇氣和毅力面對現實,不是叫他躲債、逃債、逃避現實。當然,可由加持力來緩和、緩衝當面的壓力和衝擊,然後借力化力,以化解衝擊和壓力于無形。

此應着重對於信仰諸佛菩薩功能的提倡,或者對於某些常用經咒效驗的闡揚,比如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的靈驗,是無微不至、無遠弗屆、無時不應的。觀世音菩薩稱為廣大靈感、救苦救難、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稱為無上醫王,又名無量壽及無量光。這些佛菩薩,能夠使人有求必應,求長壽得長壽,求智能得智能。釋迦牟尼佛是盧舍那佛 的千百億化身之一,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人天的導師、長夜的明燈、苦海的慈航;一切諸佛,均能於一切時一切處,接受到任一眾生的呼救,具備救濟眾生的一切功能。所有的諸大菩薩也都具足六種神通,隨時、隨處、隨類攝化,普應一切眾生的合理祈求。那麼人人只要選定一佛,或一菩薩,或一特定的法門和經咒,就可輕而易舉地達到民間信仰所有要求的目的,何況尚能更進一步,由民間信仰的宗教層次,進入自利利他、解脫自在的境界。


大寶法王噶瑪巴:到底什麼是加持?

我們時常說「加持」,到底什麼是加持?

它看似無形,但又能被感受到,似乎又是個能被給予的東西。

舉個例子來說,「加持」像是跟隨在父母親身旁的孩子,因為父母的存在,讓他感到安心,我覺得這就是加持,也無法精確描述,或許就是那個氛圍。


達力倉仁波切:求「加持」的時候不能總想著佔便宜

我們要求加持的時候,不能總想著佔便宜,我們說「哎喲諸佛加持我吧,然後我就不進行任何的事,比如說我們不「持」——誦持、修持、念持、意持,身語意所有的「持」我們都不去做, 我們只求單方面的上師諸佛的加持就行了——如果這樣的話,那自己得到的加持就沒有那麼大的力量,那就白白地「加」了。

所以說我們佛教修行是要講究正知正見、如理如法,我們不可講迷信,不能單一靠一方面,要靠就要靠自己,讓諸佛菩薩的加持力能夠融入到自己。

所以像之前說過的:「天雨再大,不潤無根的草;佛法再廣,不度無緣的眾」。這個一定要明白。我們要想獲得上師諸佛的加持,就要懂得「持」。如果你沒有專誠、沒有信心的話,那你就不能怪佛菩薩,要怪自己。

「加持」這兩個字,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都可以有。比如說「被佛加持了」,「被魔加持了」——我們佛教里平時都是這麼講。「加持」的意思就像化學反應一樣:某些物質碰在一起的時候,因為它的力量,另一些東西就產生了一些變化——讓你產生了好的變化,這就是「佛菩薩的加持」;讓你產生了不好的變化,這叫做「魔的加持」。

簡單地說,「加持」就是傳遞一種力量,這個力量是來自於智慧,來自於菩提心,並不是來自於我們平常把手放在頭上的那種,這只是一個方式而已,佛經就是這樣講的。所以我們念求加持、誦求加持,不但是說要佛菩薩慈悲,還要自己努力,這是兩個方面都有要來,你單靠佛菩薩的慈悲,自己不努力,這個懶的話,那就成不了佛了,也獲得不了這樣的加持。所以希望大家對加持要有一個很好的認識:加持不是單一的靠一方面,而是兩方面,這個方面我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明白。

希望大家能夠受益,願大家一切能夠順心如意。也願大家在生活和修行方面,時刻都有上師、諸佛、護法、空行、本尊的加持。也希望大家能夠在持方面全然地、具足信心地能夠行持。


佛教的加持是什麼,如何才能獲得加持?

什麼是加持?有些弟子認為,所謂的加持就是平常上師用手摸著你的頭,或者把一些經書放在你的頭上,或者給你一些加持品等等就叫做獲得加持。平常在修法乃至依止導師期間,身上好像有一點感覺,或者修學過程當中有一種感受等等,就認為這就是加持。這個是加持嗎?當然,為了成辦更高的加持,作為一個空間是可以的。但是將這個作為真正的加持的話,還是有些不圓滿。

所謂的加持是什麼呢?就是貪嗔癡煩惱逐漸減少,信心和慈悲心日益增上,這就是加持。當依止一位導師,不管為自己傳講佛法還是作一些加持之緣,目的就是為了消儘自己的煩惱。像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般,往昔把手一放在誰人的頭上之時,當下可以消盡他的煩惱功德迅速增長。像現前不是很多人在謁見上師的時候,就能起到這個作用,這就是真正的加持。因為這個加持不僅僅樹立在一個表面的感覺之上,說我當時有什麼樣的感覺,非常高興啊等等。有點感覺我想還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都是有情眾生,從科學的角度當中來說,我們有神經能感知一切。這都很正常。但這並不是出世間所謂的加持。

出世間的加持不要僅僅樹立在外表之上。因為現前很多人由於對加持不懂的緣故,所以初次開始依止導師的時候,會覺得見到這位導師當時好像感覺嘩的一聲,身體就突然怎麼怎麼了。天哪,說起來當中,即便他自己有多麼大的感覺我們不知道,聽的人都覺得嘩的一聲好像真的有點感覺。這些作為讓我們的信心逐漸增上之空間,當然說可以的。但是要記住,光憑這一點樹立一種加持,那可是不圓滿的。

以前我舉過一個例子,比如當我們在亞青寺,平常吃的並不是很辣。可是當我們下山到成都的時候,即便是微辣的火鍋也覺得唰一聲,頭髮都站起來了。這樣的加持可大得不得了。可這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要記住,光憑一點感覺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應該要站在出世間立場之中去圓滿理解何謂依止上師獲得加持。獲得加持會令我們的貪嗔癡煩惱越來越減少,信心和慈悲心越來越增上。如此方為獲得加持。


佛菩薩的加持力,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這一大科是講到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以後,依止一念清淨的心性,所生起的利他的妙用。這當中有三種的功德妙用:

第一、三十二應身,

第二、十四無所畏,

第三、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有這三種的功德力。

佛菩薩的加持力,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蕅益大師在批註中以四個字來做總持,蕅益大師說:這所有的加持力,根據慈悲感應而來。慈悲感應這當中有二種的力量:

第一個、佛力不可思議,佛菩薩經過返妄歸真,開顯自性以後,那一念清淨的心法爾就俱足了拔苦與樂的大慈悲力,這種功德力是存在法界當中的,無時無刻都存在,這叫作能應。

第二個、眾生內心的需求,我們希望能夠離苦得樂,而向佛菩薩來祈求,這一部分是能感,我們的心力也不可思議。也就是說,我們心靈祈求的力量去感應佛菩薩的大慈悲力,所以就使令我們產生這麼大的加持力。

就著我們眾生能感的這一部份的需求,蕅益大師又把它分成二種:一、我們過去淳厚的善根,二、我們今生精勤的三業,這二個因緣而能夠感應佛菩薩的加持。

當然有些人是因為過去的善根深厚而產生了感應,比方說,臨終十念,《觀經》裡面講到臨命終的時候,這個造惡凡夫,他一生當中根本沒有修學善業,也沒有聽聞佛法,在善知識的開導之下,因為懺悔而憶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俱足十念,然後把這強大的地獄的果報,轉成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蓮花化生。

為甚麼他能在這麼短的時間,感應佛菩薩本願功德呢?

蕅益大師解釋說:這是多生多劫淨土的善根成熟了。

他今生沒有修淨土,但是他過去生中在淨土的栽培非常深厚,他可能在前生臨終的時候,只是一時的差錯而沒往生的,但是他淨土栽培的善根這種金剛種子是不會壞失的。所以我們看到有些人,他今生也沒念觀世音菩薩,也沒念地藏王菩薩,但是他偶爾憶念一下,就產生很大的力量。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第一種,過去淳厚的善根所成就的。

第二種是今生精勤三業的修學,我們今生的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念、意業的觀想,身口意三密的加持,去感應佛菩薩的加持力。因為這二種因緣就能夠招感佛菩薩對我們現身跟說法。


真正的加持,是一生了悟的口訣

通常人們認為的加持,我會稱它是一種表面的加持。你想擺脫某些東西時,你會請求說:「請加持我遠離這些我不想要的。」這可能是疾病、痛苦或魔鬼的干擾,或者也可能是像生意不順利等世俗的事情。

人們會祈求保護結用來戴在脖子上、吃甘露丸,或是修儀軌、作佛事等等。當病好了、魔障被遣除、平息或生意再度興隆了,他們會說:「我有獲得了加持。」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真正的加持其實是你從一位具德上師座前,接受了能讓你在一生當中覺悟的竅訣。

祖古烏金仁波切

《金剛語:大圓滿瑜伽士的竅訣指引》


如果不信佛,到寺院有用嗎,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嗎?

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不管信不信佛,只要進入寺院或者接觸佛教相關的器物那都是有用的,都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當然加持力有多大,到底起了什麼作用,那就要分析一下了。

我們平常總是會說,佛法是心法,佛教的修行關鍵是修心。這個說法確實佛法的核心和根本。但是我們也不能否定另外一些事情,不能否定佛菩薩的加持力,不能否定佛號的加持力,不能否定佛教聖物的加持力,不能否定佛教聖地的加持力。《妙法蓮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己成佛道。當然了,這個成佛道成就的是成佛之因。然後必須在此基礎上起修,才能成佛。所以決定成佛的不是現在,而是在所種成佛之因基礎上,經過長久的修行才得以實現。但是必須有那麼個開始,從不信佛然後有機緣看到佛像或者進入寺院,才開始種下了解脫之因。所以即使不信佛,進入寺院或者念一聲阿彌陀佛也是有意義的,最起碼種下了成佛的種子。

對於佛教的聖物、聖地也是如此。即使我們不認為它是聖物,但是聖物的加持並不因此而變沒有了。聖物的存在和它們的加持,是出自諸佛的悲心,經過較難理解的方式利益那些正佛法暫時無法利益到的眾生,譬如動物,譬如邪見者、無信仰者。哪怕他們以無信仰乃至憎恨的心態看到一眼,也得到利益、結下了佛緣。這不是加持是什麼?佛在世時,有一位老人,他很窮。他看釋迦牟尼佛天天帶著一千二百個弟子,出去托缽乞食,不沾世務,很清淨自在的,於是他也想出家。他去給孤獨園要求出家,那天恰巧釋迦牟尼佛不在,出外應供去了。佛的弟子有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證了阿羅漢的聖人,可以看到八萬大劫其中的因緣。老人想出家,這些佛弟子、大羅漢,就觀察起來,可不可以出家。一觀察,這個人在八萬大劫以內,也沒有供過佛;也沒有拜過佛;也沒有念過佛;根本沒有種過絲毫的善根,那麼他就不能出家了。我們不要認為出家是件很容易的事,想要出家,那必須在生生世世種了很多善根,發菩提心,然後才能出家。並不是說我想出家就可以出家的。若沒有善根,就是想出家,也有很多障礙。所以我們不要以為出家是很容易的事。佛的弟子們看這老人八萬大劫以內沒有種過善根,於是就告訴他說:『你不能出家,你年紀大了,你還是回去吧!』老人聽了很傷心,一邊走一邊哭,自言道:『我以為出家很容易,想不到這些佛的弟子都不收我,大概嫌我又老又窮。我這輩子做人也沒多大意思,死了算囉!』故他邊哭邊往海邊走。正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迎他而來。佛問他:『你這位老人,為什麼要跳海啊?』他說:『我想出家,到了給孤獨園,佛不在,佛弟子都不收留我。我想想一個人生活著也沒什麼樂趣,不如死了算了!』釋迦牟尼佛說:『噢!你要出家嗎?那沒問題!你跟我回去,我許可你出家。』老人乃跟佛回去出了家。一修行,沒幾天就證得阿羅漢果。佛的弟子皆不明白這件事,都覺得奇怪:『這個人他也沒有善根,怎麼會證得阿羅漢果呢?還有他在八萬大劫之內也沒有做過好事,為什麼佛居然會讓他出家呢?』於是就請問佛。佛就對這些阿羅漢講:『你們只能看到八萬大劫以內的種種因果,超過了八萬大劫的事,你們就不知道了。這位老人在八萬大劫以前的時候,也是很窮,有一天他在山上砍柴時,遇到一隻老虎要吃他。他一害怕就趕緊念了一聲「南無佛!」因念這一聲「南無佛」,老虎跑了。直到現在,他念「南無佛」這善根的種子已經成熟了,故他來出家,且證得阿羅漢果。』

再舉個經典上的例子,以前有一隻蒼蠅,繞著佛塔飛了一圈。蒼蠅沒認為佛塔是聖物,但由於無意中繞了一圈,它結下了佛緣,而且不是一般的佛緣,若干世以後,由佛陀親自給他剃度。所以,諸如塔廟的存在,佛舍利的存在,佛經典的存在,聖地的存在甚至佛珠的存在都是諸佛以難以思議的悲心,對無法直接被正法利益到、無法接受正法並馬上修持的頑劣眾生,都會起到不可思議的作用,當然這個作用或者說因緣的成熟要多久就不知道了。仔細想想,即使作為接受了佛的正法的眾生,我們也是從以前的某一世和佛或者佛教的器物結緣以後才開始慢慢修行的。所以不管信不信佛,只要進入寺院,只要接觸佛教的東西,那都有用。


【 加持 】

加持,並非想像中那樣神祕,它其實是~~

眾生有渴望、有迷惑、有困頓......,

佛、菩薩,或者我們的師父、老師有慈悲、憐愍,有真誠心及真實的功德;

眾生對佛法僧三寶有仰信;三寶透由眾生堅定的信心做為媒介,

以內在緣念眾生的,廣大無緣平等心,做為力量的來源,對於眾生眼前所修,或眼前難以突破的困惑,給予精神上、修持上、功德意義上面的認證以及支撐,這叫做加持。

加持是相互感應、以心印心的,加持的力量是由信心來決定的。

~ 法藏法師法語 ~


佛有不肯加持我們的時候嗎?

我們經常說加持,請法師加持,請佛菩薩加持。

我們想一想,佛有不肯加持我們的時候嗎?

有沒有太陽不願意照我們的時候?

沒有佛不「加」的,只有我們不 「持」的。

所以不要再向外求,求某個師父加持。

我們「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你輪迴是你的心,解脫也是要靠你自己的心。


問:佛菩薩可以加持人嗎?如何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答:佛菩薩可以加持人,但他透過人而加持人,在加持之中,人是一座橋,若沒有人存在,加持無法實施。如果你想得到加持,成功的關鍵人是你。正信生正念,生正行,生正力,生正果,這就是加持。你內心清晰覺知的部分代表佛,仁善正信代表菩薩,如果明白真正的加持,是一種“啟動”你內在的能量,甦醒和回歸正念、正行、正精進、正語、正命的過程。

清淨覺知心是淨土,平等真誠心是佛國,若得佛菩薩加持,回心向內,見自己的心,明自己的性,聽見自己的經文咒語,即可得到加持。佛菩薩透過“你”,由虛無到真實世界,若無你覺照善念牽引,佛菩薩與你無緣。佛是橫超三界出世間的我,菩薩是旅行和生活在世間的我,見真佛菩薩即是自己成真佛菩薩的過程,必須醒內眼,明內目,見自本性,成為真正的自己,否則沒有道路。

做令自己喜悅開心的善事可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因為開心就是心開,就是佛門開,諸佛菩薩就可以進來。所以世間諸佛菩薩教人做善事、行善行、走布施愛人之路,這是成就佛果的捷徑啊!

問:跪拜點香燭上貢品有什麼作用?

答:跪拜為培禮敬之心,下跪的是自我,叩拜的是頭腦,禮敬的是真心如來。下跪為回到平實,彎腰為回歸自己。在下為培謙心,叩上為養恭心。所以跪拜是正心,得正身,得正果。點香為明意,香燒的是六塵,斷的是煩惱,破的是五蘊,得的是光明,香煙指處,儘是佛菩薩之地。上貢示為積糧,積糧是厚藏,必厚養,成大氣。在上的是佛,行貢的是我,我為諸佛,諸佛為我。我貢佛粗糙可見之物,佛貢我精華無形法乳,養我慧心,惠我正命,實在是自種良田,大得福報。上貢為布施,為六度萬行邁開第一步。心念不行,四肢不動,解脫無期。

問:念佛觀佛有何用?

答:念佛為喚自性,觀佛為見自己。聲聲經文為喚自心,句句佛號乃叫自名。我喚諸佛,諸佛喚我,我念菩薩,菩薩念我,兩端相喚,自是相見會面速快一倍。誦經能生淨心,生靜意,便知佛菩薩心念咒語,加持便可自發,慧力便可自增,煩惱便可自除,佛果便可自得。這是念佛觀佛,以及誦經的好處。

問:如何超越因果?

答:明心見性便可超越因果。明心見“一”,見性知“空”。因心平等,故只見一;因性為空,故能真平真等。明心見性者,因果自超,煩惱自脫,輪回自斷,佛身自成。明心除諸因,見性了眾果,所以明心見性,可超因果。心明性見,因果自了。

問:靈魂轉世輪回是主動選擇的,還是被動安排的?誰安排的?

答:靈魂乃自我,為頭腦,為心念。心念刹生刹滅,因此靈魂時生時轉,時輪時回,無有斷絕。認念為我,認肉為身,必是輪回不止,轉世頻頻,苦惱不息。除非明心見性,覺見真如不動,看見我生我死為夢,否則,修行千年,仍在幻覺輪回。望見真如,歸於覺上,不生不死;若離覺生心,隨念遷流,進入夢幻,必生必死,流轉不已,輪回不停。念不自成,心念因緣而生。心是一因,物是一因,心物相逢,心念成形,因緣生也。心念乃幻我,故輪回轉世為因緣幻生滅。沒有掌控主,都是因緣自達成。

問:在家居士不生育後代是行善還是做惡?

答:非善非不善,善惡由心生。心生善念為善行,心生惡念為惡行。善惡心是主,非外物他人所主。心生善念,即善子生,不生已生;心生惡念,即惡子生,作惡必夭亡,等於沒生。所以,善修者以心念為真子,以真子助善念,內外相映,修得善終。視心念為真子,必代代不亡;由真子生善念,家必福厚。欲生善子者,必懷善念。膝下有無子孫是小,心中有無善念事大。善修之人,內觀心念,令善念多生,內家不敗。


學誠法師:如何得到佛菩薩給予的加持

我們總是覺得祈求不靈驗,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急求果報,有求之心太重。當自己被心中的期望填滿時,怎麼能夠看到佛菩薩給予的加持和指示呢?

什麼叫做「加持」呢?被加持的不是外物,而是內心。當我們因為外在的因緣而啟發了內心的善良和智慧,就是得到了加持。加持,既要有佛菩薩之「加被」,又要有自己至誠之「受持」,才能感應道交,內因外緣缺一不可。猶如天上有月,地上有潔淨平靜的水,才能印現出明月來;若水混濁擾動,則月影難現。

心裡真的有對三寶的至誠敬信之心,佩戴經咒、佛像才有加持力,若以戲笑心、輕狂心、迷信心、獵奇心、炫耀心佩戴,不敬輕毀,只會增長惡業煩惱。大多數人都追求外在的感應,卻不知「加持」是由自己的信心與恭敬而來。

佛菩薩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具體的形象,寺廟裡的佛菩薩像,只是佛菩薩的一個表現而已,是為了便於我們用得上心的一個幫助。佛菩薩是一個清淨圓滿的境界,我們對佛法有信心,就能感受得到佛菩薩的加持,而不是用自己頭腦中幻想的佛菩薩來要求外在,這樣本身就是用錯了心。

要把一切境界,尤其是逆境都當做佛菩薩的加持,當做修行的最好機會。只有在困境、逆境、難境、苦境中,我們才有機會看到自己的煩惱、反省自己的過失、放下內心的憍慢、洗去表面的浮華,真實磨礪、成長,突破自己的生命境界。

佛菩薩的加持有許多種,有時並不一定以我們想像的面目呈現。對於大修行人而言,外相上的苦難往往是重罪輕報的顯現。真正的修行人會明白,佛菩薩最寶貴的加持不是外在的果相,而是讓自己面臨苦難時更加勇敢,更加慈悲,更加清淨。佛菩薩的加持不一定是我們自己想像中的方式。如果自己能把一切境界都看做佛菩薩的加持,就能發現真正的妙處。

當我們發現了自己的煩惱,戰勝了自己的煩惱,就是得到了佛菩薩最殊勝的加持。智慧就是佛加持,煩惱就是魔加持。不要祈願事事順利,要願自己能有勇氣面對一切困難;不要祈願人人稱心,要願自己更加慈悲對待所有眾生;不要祈願甜美的果相,要願自己能堅持不懈的種正因。

菩薩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菩薩無境,以眾生之境為境。所謂「隨緣赴感靡不周」,當下的時空因緣最需要什麼,佛菩薩就做什麼。對整體而言,眾生的業力福德因緣如何,佛法事業就呈現出何等面貌;對個體而言,只要至誠懇切祈求憶念三寶,佛菩薩就會加持回應。

有信心、希求心就能感得佛菩薩的加持,與佛菩薩相應。相應,凡夫怯懦的心會變得勇敢、染污的心會變得清淨、愚癡的心會變得智慧、嗔恨的心會變得慈悲。所謂的加持,是借佛菩薩為外緣來啟發我們自心深處的佛性。眾生內心有佛性,佛菩薩為外緣,要靠信心、希求心為天線,把二者相連。

「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是凡夫」是教導我們事事反觀自省,把一切境界都當做佛菩薩的加持,而不是用佛法去對照觀察他人,卻忘記了檢點修行自己。這是策勵我們向內用功,並非否定對眾生的慈悲心。幫助眾生、利益眾生,是佛菩薩孜孜不倦的事業。修行,上求與下化都要有,不可偏廢。佛菩薩的加持,不是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是幫助我們解決大事因緣,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請問法王,何謂「加持」?

談到「加持」時,很多人會聯想成一種神秘的力量,好像被電到一樣,其實並不是這樣。「加持」是很自然、樸素、普通的事情。就如同一個孩子很安心的坐在母親的懷抱當中,這時孩子因為感受到安全與受到保護,他安心了,因此或許本來孩子是緊張焦躁的,但因為母親的力量、母愛,讓這個緊張的小孩靜下來了,有安全感了,這樣一種改變的過程和感覺,它是無形的,看不見也摸不著,這就是「加持」。

有時我去拜見一些上師,本來心情有些鬱悶,但拜見之後感覺豁然開朗,感覺平靜,感到歡喜,這就是得到了「加持」。意思是透過某一個人的力量,讓你的心情轉變,靜下來了,這就是「得到加持」。因此切莫把加持想像成接收到某種神秘的能量,或觸電一樣,「加持」是很自然的事情。

~法王噶瑪巴德里課程第四堂:環保


宗舜法師:什麼是加持,加持是如何發生效用的?

問:什麼是加持?什麼是氣場?加持是怎麼發生效用的?在家人可以為他人加持嗎?

宗舜法師答:加持這個詞,在佛教中很常見。如唐實叉難陀三藏所譯《華嚴經》卷六云:「佛所加持無有邊,願示此法令清淨。」一般人見了出家人,特別年高德重的長老,往往會向他們求加持。而一些騙子根本不懂什麼是加持,卻用給「你們加持」作為幌子進行欺詐。

加持,是護念、加護的意思。是說如來以不可思議力護祐眾生。

簡單地說,「加」,是佛菩薩把他們善良的祝願,或者成就的功德、福報給予我們,這叫「加」。所謂「持」,好比我們用手接過來,捧起來,保持住。佛菩薩用他們的慈悲智慧功德,給予我們各種祝願和幫助,我們也用心承受他們的好意。宛如明月和波光,光光相映,千江有水千江月。

「加持」,更多強調的是我們的心和佛菩薩的心能夠相通,發生了相互感應的作用。如果只有「加」沒有「持」,或者僅有「持」沒有「加」,就不可能發生作用。

可以使用念珠等為人加持,盡量不要接觸異性身體

加持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比如口誦真言,心中觀想佛菩薩的形象,用手撫摸受加持者頭頂或者患病處等。也可以用淨水,持誦真言灑淨加持。甚至用五穀等各種清淨之物,持咒祈禱之後,都可以作為加持物。

但是一般來說,加持者如果是出家男眾,不可觸碰女性身體(任何部位),可以用念珠、經書、佛像、鈴杵等進行加持。女性出家人也是這樣。這是比丘戒、比丘尼戒的規定。如果平時未注意者,今後應該格外留意。

被加持的,可以是人或者其他生物,也可以是念珠、法器。甚至亡者的骨灰、或者墳塋,也可以將砂土持咒進行加持,祈禱亡者往生善道,早得解脫。

但是,佛像(包括畫像、照片)是不能被拿來加持的,只能先進行灑淨,再如法進行開光。而也只有佛像、佛塔可以被開光,其他任何物品均不能進行開光。所以市面上一些佛珠等都被人號稱開過光是不可信的,甚至還有所謂開光證書,給佛珠開光本身就不如法,證書又如何可信?

用淨水持咒為加持物灑淨

在家居士可以不可以幫他人加持呢?答案是可以的。我們自身的修行可能達不到高僧大德的程度,但是如果我們信心清淨,可以祈禱佛菩薩來進行加持,還可以虔誠誦經持咒,如《心經》、《金剛經》、《地藏經》、《藥師經》、《阿彌陀經》等等,持誦「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等等,均可以為他人加持。加持大悲水、或者用六字真言加持淨水、食物給人飲食,都可以起到加持的作用,這就是「加持祈禱」。

給人加持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保持發心的清淨。即不能以貪圖好名聲、獲得人家的供養、得到人家的尊敬誇讚為目的。甚至當加持發生作用,能夠看到效果的時候更要警惕,不要以為這是自己的功勞而生起憍慢之心,或者暗示他人自己有神通等等。這樣,不僅沒有功德,還減損自己的福報,甚至有大妄語的嫌疑。不可不慎也。

只有佛像、佛塔才能進行開光儀式,其他都不能

「氣場」不是佛教的詞彙。這可以理解為人和人之間的緣分。比如覺得氣場很協調,說明大家的緣分比較好,業力感召悅意之感;如果不是這樣,你會覺得氣場不對,也就是大家之間的因緣給你帶來的不是快樂的感受。其實不是氣場的問題,而是緣法的問題。


聖嚴法師: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嗎?

佛教的教法可以涵蓋許多不同內容的層次,從民間信仰的層次、高級宗教的層次、哲學的層次以及到達實相無相的層次。

若從實相無相的層次而言,這是佛教的根本,也是佛教的基礎,因為佛法主張離欲、無所求、無所依、無所執著才是解脫;不執著有無、善惡、瞋愛、得失等任何一邊,故稱為佛法無邊,稱為究竟自在;所以,也就無需求取加持或給予加持。

但是人間屬於凡夫的世界,雖然以知識能夠理解無求、無欲的解脫境界才是究竟自在;然一旦遇到身心的病障、家人的災難、事業的不順,就會自然而然期待外力的支援、神力的加持、佛菩薩的救濟。因此,加持雖非佛法的究竟,佛教為了接引方便,和適應大眾的需要,並不否定和反對加持的信仰和作用。

加持的功能,來自咒力、願力和心力。持咒功力深厚的人,咒的本身產生了感應力,能夠感通鬼神,協助並加持人;願力強的人能夠以發願心感通諸佛菩薩以及護法龍天的護持和救濟;心力強的人可以直接影響被加持者的心向,加強他們的意志,轉變他們的觀念,所謂逢凶化吉、消災、治病,都是以精神的心力為主宰。

加持的力量,即是轉變被加持者的心,也就轉變了他們的力量。所謂神力的加持,主要在於幫助被加持者安心、安身而度過難關,加強他們的勇氣和毅力面對現實,不是叫他躲債、逃債、逃避現實。當然,可由加持力來緩和、緩衝當面的壓力和衝擊,然後借力化力,以化解衝擊和壓力於無形。

從民間信仰的層次而言,加持力屬於他力而非自力,那就是以加持者的心力、願力及咒力直接來解除被加持者的問題,這是一般人所共同企求和信仰的。因為不需自己的修持,不需付出相對的代價,就能解決重大的危機,這也是民間的鬼神信仰普遍的原因。可是,累次的加持,只能阻擋禍患於一時,不能解決問題於永久;好像托庇於權威人士的勢力,而逃避黑社會或債主的追索,當庇佑的勢力消失或失勢之時,災難會再度降臨,而且變本加厲。

佛法則不然,如為冤孽、宿債所困擾、障礙,則以加持者的慈悲力和修持力來感化、疏導那些冤親債主的仇恨、執著、報復之心,使之脫離委屈而轉生善道,被加持者也就因此而得到消災免難、吉祥如意的效果。不過事後,必須皈依三寶、修持佛法、造福眾生;否則會再造惡業,重受苦果。

有人持〈大悲咒〉於水中,有人以咒願力或祝福加予念珠、法物乃至於普通的物品上,而使之成為有治病、避邪、安宅、降福等的靈物。這是由於咒願力以及加持者的修持力、福德力、心力,而使被加持的物品產生力量。但是依加持者的功力深淺,使得被加持物的時效有長有短,屬於感應的範圍,只要如法修持,就能做到,是純他力的。但如果被加持者自己不修行,就等於向銀行貸款,受過加持之後,雖有一段時間的幸運,過了不久,問題更多,債務更重。因此,加持只是一種方便,不是根本辦法。


聖嚴法師:向佛菩薩祈禱有用嗎?

是的,佛教深信祈禱的功能。事實上,從靈驗的程度及靈驗的比例上考察,佛教遠比其他神教的祈禱功能,更顯著、更有力、更可靠。

祈禱的原理,是以祈禱者的心力:由強烈的信念所產生的一種超自然的精神統一的定力,去感應被祈禱者(如諸佛菩薩)的大悲願力,自己的定力與佛菩薩的願力相應相接,便會產生一種不可思議的神力,那就是祈禱所得的經驗或靈驗。在大乘佛教的中國地區,祈禱觀音菩薩的靈驗,最為卓著。再說,一個虔敬的三寶弟子,本來就有善神的護持,只要信念堅強,若遇到特發的變故,雖不臨時祈禱,也會逢凶化吉。因為祈禱的功能,是由堅強的信念中產生,所以,凡是信念堅強的人,也就等於時刻都在祈禱的功能之中。

不過,佛教雖然深信祈禱的功能,但也並不強調祈禱的萬能。比如佛教徒生了病,祈禱是要緊的,如果病人有自信的把握,能夠憑他虔誠的祈禱,便可感應痊癒。所以,說法聞法也能醫病(《增一阿含卷六》及《雜阿含卷五》等);如果病人沒有自信和把握,也缺乏祈禱的經驗(是指效驗),那就應該延醫診治了,所以,雖在釋迦世尊的當時,比丘們患了病,通常也多用醫藥治療。因此,一般相信:佛法,主要是醫眾生生死的心病;醫藥,能治血肉之軀的身病。有了病痛,祈禱是應該的,診療也是必須的,這是正信佛教徒的見解。


佛力加持到底是什麼回事

有道友困惑,看了許多佛菩薩感應故事,可知佛菩薩神通廣大,既然神通,為什麼不直接拉你到極樂世界去。而且為什麼有時候感應,有時候不感應。這個佛力加持到底是什麼回事?

有些修行人,雖然嘴巴上講相信佛力,但行動上未必相信。有些相信佛力,變成了迷信,什麼都祈禱保佑一番。這兩種都是不可取的。佛力加持是有的,但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現在有些人解讀佛經,就按照儒家思想來解讀了,這就是對佛經的破壞。要知道,大乘佛法是給菩薩,乃至給證悟的阿羅漢講的,不是給凡夫講的。所以佛經中就有種種不可思議境界,念觀音聖號,可以入火火不能燒。你去試一試看。這其實是阿羅漢的境界,不是凡夫境界。所以你不能按照你大腦能思維的東西來解。在法華經感應錄中,講到許多善男女念法華經,死後舌頭化成捨利,這個例子很多。這些都屬於超越大腦思維層面的。

再比如,天人的境界,凡夫就無法想象。佛經說,普通天人的快樂,超過世間皇帝快樂的一萬倍。天人境界都無法想象,阿羅漢,菩薩,佛的境界,我們如何思量,對不對。

對於佛力加持,是深信不疑。但就有一個問題了,既然佛境界如何高,為何不一把把你拉去成佛,還要你苦修行才可以。因為我們業力的緣故。我們常說,祖師可以給人背業,佛菩薩自然也可以,那背了業,要不要還?

有些人都抱著“佛背走了,不用還”的心態。沒有那麼便宜的事情。業還是要還給你,這樣子才公平。你要來佛門修行,告訴你,沒有任何便宜給你賺。因為個人因果個人了,不然就變成了“個人因果佛來了”。就是迷信了。

像現在許多人求財神法,保佑發財。其實財神法根本不是這樣子求。財神法是因為你在修行道路上,道糧都沒有時,你可以向財神借財來修行。把修行功德還給財神。現在都搞錯了,每個人都想發大財,不是為了修行。這就搞錯了。哪怕你發財了,你仍然要還啊。這樣子能量才能守恆。為什麼修行容易搞偏,就是貪求小便宜,用最小付出得到最大回報。這個是偷心,很糟糕啊。楞嚴經講,這類修行人死後,容易做啖精氣神鬼,自己不勞動,專門偷別人成果。

學佛沒有便宜賺,既然沒有便宜賺,為什麼要來求佛保佑。但求佛保佑,有個好處。這是對真的行者來講,世俗拜佛的不算。如果你業太重,好比你背重物,爬山坡,上不去,你又放不下重物,佛就幫你先扛一段,到了平地,再給你。到了平地,你已經能扛起來了。佛做的事情就是這個。這就是好處。

這時,如果佛幫你扛了一段,你要不要報答?肯定要的。所以遇到佛感應也是正常,你有付出了。感應後,你就報答,就這樣子。

普通人沒有學佛,沒有願力,業一來,背不動,就被壓死了。有些人業重,本來二十幾歲就死了,發願了,變成六七十歲死。都是一樣死,但能多活幾十年,就是他轉變自己的業力了。佛保佑。但他發願了,要報佛恩,所以他多活幾十年,也是在報佛恩。這就是學佛的好處:幫你轉移業力,就這麼一點。

凡夫沒有辦法,他被業力所轉,命運如何,他還是如何,算命一算就准。業力使然。但你學佛,如果沒有願力,也無法和佛感應,佛也幫不上忙。可以說,佛跟願力是等同的。不知道大家會不會理解。佛就是願力,願力就是佛。佛靠人靠願力成佛,然後靠願力住世,你有願力跟他相應,他就來了。地藏,觀音,彌陀,藥師,都有自己願力。

佛保佑是有的,只要你是真修行,在最難過的關卡中,佛會替你背一程。虛雲老和尚三步一拜五台山,遇到大雪,快要死去了,文殊菩薩才來救他。要重興雞足山時,生大病,也快要死去,迦葉尊者就來幫他。包括雲門事變後,他被打得很慘,他神游兜率天上,彌勒菩薩也加持他。佛菩薩加持是有的。就在你過不了的關。但業還是等同的。虛雲老和尚他講自己受盡十磨九難,其實何止!該受的苦,他還是要受。而受苦後,他生命就發生了大轉化。老和尚能活一百二十歲,也是因為他受苦多,消業大,才能活那麼久啊。
 

修財神法怎麼沒發財?


法性講堂 法師開示

第321集 如何得「加持」

有些人以為「加持」是單向式的保佑,即是以為只要照著做,不論質素是好或壞,菩薩都會來幫忙,是一種有條件的交換。

其實不是的,「加持」的意思是互相加入、彼此攝持,密教認為佛菩薩以大慈、大悲、大智隨順眾生、佑助眾生,這是「加」,然後眾生受持他的慈悲是「持」,合起來就是「加持」。

「加持」是雙向的,「加」和「持」是互相呼應的。要令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和如來的身口意三密相應,我們是要有付出的,就是奉行經中所講的法門,然後和佛菩薩互相攝持。

例如:

(一) 聞《佛說阿彌陀經》後發願往生淨土,然後懇切地念佛至一心不亂,就是在和阿彌陀佛互相攝持。

(二) 誦持〈大悲咒〉前跟從觀世音菩薩「發如是願」,就是和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心相應。

(三) 因為有急難、多貪嗔癡或是心有所求而「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就是和觀世音菩薩的大悲願對應。

(四) 《妙法蓮華經》中的普賢菩薩、藥王菩薩等,他們奉行《妙法蓮華經》,並且發願加持、護佑那些一心精進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所以那些「願成佛、度眾生」的人,就是和經中發願的菩薩相應。

可能大家現在還是以解決現生的問題為主,所以會常念觀世音菩薩。師父提醒大家在求菩薩解決現生的問題之餘,也要想一想菩薩的慈悲,因為有這些大菩薩眾奉行《妙法蓮華經》,發宏誓願,和我們結緣,我們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要停留在求觀世音菩薩的階段,而應該去學觀世音菩薩發菩提心,這樣的發心和佛菩薩最相應。


加持是怎麼一回事?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加持?從究竟義上講沒有什麼加持與被加持的分別,而在外器世間和有情世間,三世諸佛的加持是無所不在無所不有的。所以一位徹悟法性的成就者,他可以對一切的色聲香味觸法給予諸佛的圓滿加持。但眾生由於無始以來的無明迷失了本有的自性,把種種的幻象執為二元對立的實有。雖然諸佛無時無處不在加持著我們,可是眾生卻無法體會。

所以對於我們凡夫來說,加持的獲得必須源於自他二力的相應才行。 

首先行者必須具備對上師三寶的虔誠之心,才可能消除業障,在身、口、意上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甚至可以頓明自己的心性。所以加持的關鍵在於行者對上師三寶的信心,你有多大的信心就可以獲得多大的加持。佛在世時,為什麼許多人見到佛或者聽佛講法就可以成就呢?關鍵還是對佛具有絕對的信心。所以每一個學佛者都應當知道信心是一切成就的根本。種種方便都是為了讓你盡快對上師三寶(善知識)生起完全的信心,最終證悟與諸佛無二的本性。反過來,沒有信心,修顯也好,修密也好,都不可能成就。即使釋迦佛在面前、即便所有大成就者全部拜過去,也一樣不可能有任何成就。 

以下就禪、淨、密三宗的特點進一步分析加持的含義。 


禪宗

如果從自他二力來講,禪宗比較偏重自力。所以一般不講加持,一些祖師甚至會說「加持是自己加持自己。」或者干脆說「求加持是一種著魔。」這自然是祖師的一種方便。因為一個人如果過分地執著於某一種境界、某一種覺受及加持的感應,而不以證悟本性為目的,是很容易出偏的,所以祖師們就用這種方便來破除眾生的執著,而使他對自己本有的佛性產生信心。但是只要仔細留意,就不難發現,加持還是始終存在於習禪的整個過程,祖師的棒喝和隨機的接引就是最好的加持。單靠自力不求他力而證悟,對凡夫來說是決不可能的。


淨土宗

與禪宗相反,淨土宗則比較強調他力的作用,也就是依靠阿彌陀佛本願的力量。但往生淨土,一方面要阿彌陀佛的願力的加持,另一方面要靠行者信願的力量。十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可以說明我們心力的不可思議。一方面是阿彌陀佛成就了十念往生的願力,而另一方面行者必須對於十念往生這個不可思議的願力深信不疑。如果對阿彌陀佛沒有信心,即便是把喉嚨喊啞也是沒用的。 

密宗 

正如偈頌所說:「上師法體似雪山,虔誠之心如太陽,加持甘露方可流,切記精培虔誠心。」 

這裡就很清楚告訴了我們得到加持之流的必要條件:第一要有雪山,就是真正具德的上師;第二要有陽光,就是弟子虔誠之心,這樣才能產生加持的甘露。密乘的加持必須具備這兩方面的條件才行。所以一開始先要找到具德的上師,上師幫助行者消除修行道路的種種違緣障礙,以及為增加行者的信心而對身、口、意做種種調伏。 

一位具德的上師可以有種種方便令具足信心的弟子在灌頂時加持他的身、口、意,把成就四身的種子植入弟子的第八意識中。所以把上師視為三世一切諸佛的總持。 

對於具足絕對信心的弟子,上師完全有能力通過以心印心,讓他當下明了自性,由是明了我們真正最可貴的皈依之體,頓超輪回苦海。為什麼說根本上師是無始至今唯一的救怙主呢?因為過去生一直到現在我們遇到的一切諸佛都無法令你明了的東西,上師卻讓你當下明了了。所以說上師的恩遠超過一切諸佛的恩也正是這個原因。 

以上就加持之義作粗淺的分析,由是可以知道加持真正的來源是行者的信心。所以如何不斷培養對上師三寶的信心可以說是行者修持過程中的最最關鍵之所在。 


學誠法師:如何理解佛菩薩加持?區別佛菩薩和魔的加持與感應

問:如何理解佛菩薩加持?佛菩薩加持是什麼意思?

答:當我們用心去祈求佛菩薩時,心和佛心相應,這種感應能產生增強內心善法,令往昔善業提前感果的力量。佛菩薩加持力可成為修道的助緣。

問:如何區分佛菩薩和魔的加持與感應?

答:心裡至誠祈求佛菩薩,就得佛菩薩的加持;心裡起煩惱,就會和魔感應。

問:弟子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因犬子年幼,時常打擾,總不能一次誦完,這樣是否對誦此經書的效果有所影響?弟子初學佛法,知之甚少,請問法師,誦經,一定得跪讀,早晚都得讀嗎?

答:誦經以恭敬至誠為要,可隨緣起分次誦,儘量選擇不被打擾的時間和環境誦經。不一定跪誦,身端心誠,時間可隨自己緣起而定。

問:弟子修習廣論講座,可以先停留在下士道和中士道階段嗎?待有一些根基了,再修習上士道?

答:應先對三士道整體有了完整了解,建立大乘佛法的正確知見,上上發心,下下行持。

問:最近自己總是想逃避塵世,甚至想把自己封閉起來,躲開。弟子知道這不是出家的發心,也知道這樣是不對的,但怎么也堪不破,還請法師指點。

答:從關注自己的煩惱轉向緣眾生的苦。出離心只有和大悲心結合才不會墮入二乘道。

問:空性光明和正念我們應該怎么理解呢?

答:空性即正見。正念是指能如實覺照當下身心狀態的念力


請千萬不要認為花錢買一些文物(加持物)就能改變人生或有什麼巨大的效益而能獲得加持、消除業障或增長福慧,

那除了是騙人的商業手法之外什麼都不是,

要考上台大請關掉電腦用心去看課本,

要心儀的對象喜歡你,請關心他開不開心,

要生意興隆財源廣進,請誠信對待你的客戶,

多說好話少生氣多做點捐血放生等等善行;

以上這些都做了,那加持物能幫你錦上添花,如果只想靠加持物改變命運...抱歉你是扶不起的阿斗。


上師嘎瑪仁波切:加持的真正含義在於正確理解──禍非禍,福非福

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對於事物的認知與理解,總會因為煩惱習氣的左右,而以根深蒂固的二元分別心念去評定和判斷,六根所感知的一切對境,不是好的就是壞的,不是喜歡的那肯定就是排斥的,一切的顯現在我們的意識裡,就是類似於“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思維判斷模式。這裡的我,特指我們“引以為豪”並為之樂此不疲的“我執”。

對於這個五蘊所合和而成的“假我”,也同樣在我們煩惱習氣不斷,二元分別之念不盡的認知裡,就是如此的重要,如此的堅不可摧,又是如此的隻能看順“我”者的好,而不能容逆“我”者的所謂不好。在這種思維作用下,我們所能認知的禍與福,也要看對我們的“我”是如何的順與逆的。

很多時候,大家祈求諸佛菩薩們給予無限慈悲加持的起心動念裡,也會是這種凡夫心的作用。這就是一種顛倒妄想 ,因為在我們二元分別念作用下的認知裡,好與不好,界限分明,求福避禍,有時候也是屬於一種偏執。

其實,諸佛菩薩們對我們的祈願並為之滿願是真實無虛的。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在凡夫心的認知裡,禍就是禍,福就是福。但是我們往往又忽略了一個真理,那就是“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道理。在佛菩薩們的境界裡,一切的加持,都是為了讓眾生能看清輪回的真相,以及真正能通過加持,而認清我們的自心,並通過切實的修行而斬斷煩惱習氣的束縛與捆綁。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那麼一個人是怎樣獲得加持的,根本看不清楚,也說不明白。有時候,最大的加持,看似不如我們所願,但卻會讓我們真正找到內心的覺醒之路。就好像,我們不少弟子,本來不虔誠,突然生個病,感覺要大禍臨頭,或者生意快要失敗,家庭要破裂了等等,那個時候,突然他們的虔誠心會生起來,比平常人的虔誠心都要高出很多……這就是無上的加持啊!

世人能夠接觸佛法的機緣本來就很少,我們現在能聞思修佛法,是很不容易的。在密續裡提到,佛陀曾經為了尋找佛法,過刀山,跨火海,即使失去自己的生命,也無所畏懼。有些人以為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可以同時圓滿,認為在世間事業成功、享有名望的同時,可以在舒適安樂中修法成就,但這是不可能的事。

自古以來,大成就者們都是長期精進修持,才獲得証悟的。我們偉大的祖師釋迦牟尼佛,也是放下世俗的榮華富貴,歷經苦行,精進求法而悟道的,他也沒有世間法、出世間法同時成就的方法。有些人想先追求世間成就,或得到廣大供養后,才決定去閉關修行。這些人不必期待閉關會不會成就,因為在閉關之前就已經著魔了。

當然,現代工商業社會中的人,尤其是在家居士,要完全放下家庭和工作,遺世獨立而修行,不太可能。但如果能將佛法的心要精義透徹理解,按部就班長期堅持實修,就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自己能力所及的,就努力行持﹔目前還做不到的,可以發願,祈禱在將來實現。這樣就算不一定即生成就,也能為來世累積資糧。

學佛修行的動機與認知很重要,根本的目的在於修正我們這顆被顛倒妄想,二元分別之念所熏染的妄心,是要清淨我們自心的貪嗔痴。法的定義,就是“能對治煩惱”,正法將心從不善的方向扭轉過來,就像以藥治病。如果無法對治煩惱,即使念誦再多的經咒,聽聞或修持再多的教法,都不具足“法”的真義。

所以,我們應常常反觀自心,看佛法是否融入自心,是否對治了內在的煩惱。若不修心,貪嗔痴慢疑等越來越粗重,就脫離了佛陀的教誨,不是在修行了。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所理解的加持,和真正意義的加持還是相去甚遠的,佛法在於修心,修正了我們二元分別的內心,也就不是顛倒妄想的心念意識了,那麼,加持所在的真正含義,也沒有什麼福禍之分了,這就是禍非禍,福非福了。


智敏上師:如何獲得佛法“加持”?

加被是佛菩薩的力量,任持,自己拿的力量。佛菩薩要加持你,你首先要能夠拿到。你沒有去拿,再加被,你也持不了。

對於這個,藏地祖師們經常說一個比喻,佛菩薩的大悲心跟眾生的信心,兩個合攏來,就是加持。我們講四歸依的時候,也經常給人家說這個道理。佛菩薩的法身遍虛空盡法界,不斷地加與眾生。但是,眾生要有信心,佛菩薩的力量才能夠達到他身上。

就是說,佛好比太陽,太陽的光在天上,只要有水,都能夠照出太陽的影子來。但是,佛的太陽固然在天上永遠存在,就還要看眾生的信心有沒有了。有信心的人,如同水是清的、不動的,太陽的影子就能很清楚地現出來,加持力量就來了。而如果水是溷的,或者動蕩的,就現不出影子來。或者根本沒有水,太陽的影子怎麼現呢?再怎麼加,你持不了。所以說,加是佛菩薩的力量,持要自己任持。光有加沒有持的話,感應也不會有的。

有的人信佛之後,幾年也沒有什麼感應,於是就懷疑。若自己三心二意,不誠不專修佛法的話,佛菩薩的加怎麼到你身上來呢?在教四歸依的時候,經常跟大家說,有一分的信心,就有一分加持,信心有十分,就有十分的加持。

《觀音菩薩普門品》:“若有持名入觀的,設入大火,火不能燒,設入大水,水不能漂。”這是最大的神通,通過觀音菩薩的加持,都到你身上來了,你還要追求什麼氣功呢?但是,若沒有信心,持不了,那就沒有辦法了,即使菩薩再慈悲,對沒有信心的衆生是度不了的。

所以,要求加持呢,不要想著占便宜,認為是佛菩薩一方面的事情,我不要持的,只要佛菩薩加好了。佛菩薩加了之後,你持不了的話,那就白白地加了。我們佛教修行,不是講迷信,不是單靠人家的,要靠自己的。

你自己能持了,佛的力量就加上來;你持不了的話,即使天天加在你身上,一點也沒用。就如拿個茶杯倒起放,再大的雨和甘露下來,杯子裡邊半點也接不到。所以,若要得到佛的加持,自己就要努力。只有自己有信心,專誠,加持力決定會有。

如果你不努力,沒有專誠,沒有信心的話,那不要怪佛菩薩,要怪自己。若想單靠佛菩薩慈悲,自己不努力,睡在床上,最好明天睡一覺醒來,成佛了,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情呢?懶漢思想,不但成不了佛,恐怕什麼都成不了。成佛要三大阿僧祗劫,犧牲頭目腦髓,這樣慢慢地才會成功的。


生根活佛:什麼叫做「加持」呢?

梵語地瑟娓曩,加附佛力於軟弱之眾生,而任持其眾生也。被加持的不是外物,而是內心。當我們因為外在的因緣而啟發了內心的善良和智慧,就是得到了加持。加持,既要有佛菩薩之「加被」,又要有自己至誠之「受持」,才能感應道交,內因外緣缺一不可。猶如天上有月,地上有潔凈平靜的水,才能印現出明月來;若水混濁擾動,則月影難現。

心裡真的有對三寶的至誠敬信之心,佩戴經咒、佛像才有加持力,若以戲笑心、輕狂心、迷信心、獵奇心、炫耀心佩戴,不敬輕毀,只會增長惡業煩惱。

是修行佛法和安住聖道法以來的一種自在威力、神力以及福力。上師三寶的加持分為四種神力:諦加持力、舍加持力、寂靜加持力和智慧加持力。

諦加持力:三寶、佛、菩薩、大成就人以及修行人等依其意念之力。譬如,佛依其意念之力,加持虛空及樹木等發出宣揚法性的聲音和在修密宗時候自己觀想成本尊神,時間長了,自己真的變成本尊神等。另外,一切法自性非實有是真諦與真理,我們修行真諦帶來的覺悟也是諦加持力。

諦加持力是真實有、自性有。從世間法,即世俗諦來說,這種加持可以讓弟子違緣減少、順緣增上。從出世間法,即勝義諦來說,上師、三寶對弟子身、口、意的加持,可以使弟子們獲得真正的解脫與成就。佛陀和像佛陀一樣的大成就者對弟子的加持就是諦加持。

舍加持力:從內心中發出來上供養,下布施等施捨財物、法及人,自然就增加我們的福德智慧資糧,如有些病人,無法治病,吃藥也沒有效果,覺得不行的時候,把所有的財產布施給別人之後,他們的病突然就轉移,這就是舍加持力。

從世俗諦來說,上師、三寶通過這種加持讓弟子生起舍心、布施的心。首先從對自己最微不足道的東西開始舍,到最後捨棄自己的生命去布施;從勝義諦來說,是能壞對立法,如慳吝、疑惑等、能證法無我智慧。

寂靜加持力:我們入定、禪修、打坐、修持、觀想等安住我們的心,不讓我們的心跟蹤妄念以及煩惱,那時侯我們的心自然就安靜下來,煩惱就自動消失。煩惱以及痛苦無法刺激我們,這也是一種寂靜加持力。

從世俗諦來說,上師、三寶的這種加持,能消除眾生的苦難,減弱他們的執著心,生起歡喜;從勝義諦說,加持眾生具足修行應具備的條件:環境合適、少欲知足、戒除貪慾、戒律清凈等,最終獲證清凈涅槃。

智慧加持力:我們修習佛法,智慧就自然產生的,智慧有四種特點:遠離反面錯亂的智慧、無分別心證法無我、能令所欲圓滿成就、能令三乘種姓成熟。密法的皈依三根本之中上師是諦加持、寂靜加持和智慧加持的來源,修行上師的目的是智慧成長、覺悟真理、消除業障。

從世俗諦來說,上師、三寶的這種加持力,使眾生更加聰慧、增強思辨思維能力;從勝義諦來說,加持弟子遠離錯亂惡慧、無分別心證法無我、能令所欲圓滿成就、能令三乘種姓成熟等,最終獲證舊密大圓滿修習法四燈之一——清明而無境可現之智(即真正勝觀)。

如何獲得佛菩薩的加持?心要至誠清凈,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只要誠心稱其聖號,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即受其加持。佛菩薩無時無處不在。只是我們妄想分別執著太多,才感受不到佛菩薩的存在!


學誠法師:如何得到佛菩薩給予的加持

我們總是覺得祈求不靈驗,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急求果報,有求之心太重。當自己被心中的期望填滿時,怎麼能夠看到佛菩薩給予的加持和指示呢?

什麼叫做「加持」呢?被加持的不是外物,而是內心。當我們因為外在的因緣而啟發了內心的善良和智慧,就是得到了加持。加持,既要有佛菩薩之「加被」,又要有自己至誠之「受持」,才能感應道交,內因外緣缺一不可。猶如天上有月,地上有潔淨平靜的水,才能印現出明月來;若水混濁擾動,則月影難現。

心裡真的有對三寶的至誠敬信之心,佩戴經咒、佛像才有加持力,若以戲笑心、輕狂心、迷信心、獵奇心、炫耀心佩戴,不敬輕毀,只會增長惡業煩惱。大多數人都追求外在的感應,卻不知「加持」是由自己的信心與恭敬而來。

佛菩薩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具體的形象,寺廟裡的佛菩薩像,只是佛菩薩的一個表現而已,是為了便於我們用得上心的一個幫助。佛菩薩是一個清淨圓滿的境界,我們對佛法有信心,就能感受得到佛菩薩的加持,而不是用自己頭腦中幻想的佛菩薩來要求外在,這樣本身就是用錯了心。

要把一切境界,尤其是逆境都當做佛菩薩的加持,當做修行的最好機會。只有在困境、逆境、難境、苦境中,我們才有機會看到自己的煩惱、反省自己的過失、放下內心的憍慢、洗去表面的浮華,真實磨礪、成長,突破自己的生命境界。

佛菩薩的加持有許多種,有時並不一定以我們想像的面目呈現。對於大修行人而言,外相上的苦難往往是重罪輕報的顯現。真正的修行人會明白,佛菩薩最寶貴的加持不是外在的果相,而是讓自己面臨苦難時更加勇敢,更加慈悲,更加清淨。佛菩薩的加持不一定是我們自己想像中的方式。如果自己能把一切境界都看做佛菩薩的加持,就能發現真正的妙處。

當我們發現了自己的煩惱,戰勝了自己的煩惱,就是得到了佛菩薩最殊勝的加持。智慧就是佛加持,煩惱就是魔加持。不要祈願事事順利,要願自己能有勇氣面對一切困難;不要祈願人人稱心,要願自己更加慈悲對待所有眾生;不要祈願甜美的果相,要願自己能堅持不懈的種正因。

菩薩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菩薩無境,以眾生之境為境。所謂「隨緣赴感靡不周」,當下的時空因緣最需要什麼,佛菩薩就做什麼。對整體而言,眾生的業力福德因緣如何,佛法事業就呈現出何等面貌;對個體而言,只要至誠懇切祈求憶念三寶,佛菩薩就會加持回應。

有信心、希求心就能感得佛菩薩的加持,與佛菩薩相應。相應,凡夫怯懦的心會變得勇敢、染污的心會變得清淨、愚癡的心會變得智慧、嗔恨的心會變得慈悲。所謂的加持,是借佛菩薩為外緣來啟發我們自心深處的佛性。眾生內心有佛性,佛菩薩為外緣,要靠信心、希求心為天線,把二者相連。

「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是凡夫」是教導我們事事反觀自省,把一切境界都當做佛菩薩的加持,而不是用佛法去對照觀察他人,卻忘記了檢點修行自己。這是策勵我們向內用功,並非否定對眾生的慈悲心。幫助眾生、利益眾生,是佛菩薩孜孜不倦的事業。修行,上求與下化都要有,不可偏廢。佛菩薩的加持,不是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是幫助我們解決大事因緣,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智敏上師:如何獲得佛法“加持”?

加被是佛菩薩的力量,任持,自己拿的力量。佛菩薩要加持你,你首先要能夠拿到。你沒有去拿,再加被,你也持不了。

對於這個,藏地祖師們經常說一個比喻,佛菩薩的大悲心跟眾生的信心,兩個合攏來,就是加持。我們講四歸依的時候,也經常給人家說這個道理。佛菩薩的法身遍虛空盡法界,不斷地加與眾生。但是,眾生要有信心,佛菩薩的力量才能夠達到他身上。

就是說,佛好比太陽,太陽的光在天上,只要有水,都能夠照出太陽的影子來。但是,佛的太陽固然在天上永遠存在,就還要看眾生的信心有沒有了。有信心的人,如同水是清的、不動的,太陽的影子就能很清楚地現出來,加持力量就來了。而如果水是溷的,或者動蕩的,就現不出影子來。或者根本沒有水,太陽的影子怎麼現呢?再怎麼加,你持不了。所以說,加是佛菩薩的力量,持要自己任持。光有加沒有持的話,感應也不會有的。

有的人信佛之後,幾年也沒有什麼感應,於是就懷疑。若自己三心二意,不誠不專修佛法的話,佛菩薩的加怎麼到你身上來呢?在教四歸依的時候,經常跟大家說,有一分的信心,就有一分加持,信心有十分,就有十分的加持。

《觀音菩薩普門品》:“若有持名入觀的,設入大火,火不能燒,設入大水,水不能漂。”這是最大的神通,通過觀音菩薩的加持,都到你身上來了,你還要追求什麼氣功呢?但是,若沒有信心,持不了,那就沒有辦法了,即使菩薩再慈悲,對沒有信心的衆生是度不了的。

所以,要求加持呢,不要想著占便宜,認為是佛菩薩一方面的事情,我不要持的,只要佛菩薩加好了。佛菩薩加了之後,你持不了的話,那就白白地加了。我們佛教修行,不是講迷信,不是單靠人家的,要靠自己的。

你自己能持了,佛的力量就加上來;你持不了的話,即使天天加在你身上,一點也沒用。就如拿個茶杯倒起放,再大的雨和甘露下來,杯子裡邊半點也接不到。所以,若要得到佛的加持,自己就要努力。只有自己有信心,專誠,加持力決定會有。

如果你不努力,沒有專誠,沒有信心的話,那不要怪佛菩薩,要怪自己。若想單靠佛菩薩慈悲,自己不努力,睡在床上,最好明天睡一覺醒來,成佛了,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情呢?懶漢思想,不但成不了佛,恐怕什麼都成不了。成佛要三大阿僧祗劫,犧牲頭目腦髓,這樣慢慢地才會成功的。


淨空法師:加持的力量跟你的心態一定成正比例,你要真信,要真正能理解,真信深解,你才能得到。如果你發心依教修行,為人演說,那個加持的力量就大,往往出乎你意料之外。

遇到真正善知識,聽到說法,能夠去修行,這個難。我講經這麼多年,在我身邊的出家眾、在家眾,可能在家眾修行比出家眾還好一點。我也是耳聞,耳聞我自己都嚇呆了,天天講經,這些出家眾聽經,彼此都互相說,「這是師父說給別人聽的,不是說給我們聽的。」我也承認,為什麼不是說給他們聽的?因為他們不聽,說也沒用,這跟我一輩子,什麼也沒學到。 我們回想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師講經確實我一堂都不放過的,在哪裡講我都跟到哪裡,我們是常隨眾。常隨眾有十幾個人。

老師講經字字句句都是為我講的,我們是這樣的心態,所以能學到一點東西。老師是給別人講,不是給我講,那我不是什麼都學不到?那十年不是白跟了? 所以你能學到多少東西,說實在的話,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後來的弟子把它結集成經典,留傳給後世,我們今天得到,展開經卷字字句句是為我說的,不是為別人說的,與別人不相干,我才能看得懂經,我才能體會到意思。

在馬來西亞,有一次我跟馬哈迪長老聊天談到,我告訴他我讀《古蘭經》我是什麼心態,我是最虔誠的穆斯林。如果不是最虔誠的穆斯林,《古蘭經》的意思你不能領會。我讀《新舊約》、讀《聖經》,我是最虔誠的基督徒,我才了解它所說的是什麼。這就是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你讀誦、你聽講,一點誠敬心都沒有,你什麼都得不到。

那沒有跟我見面的,他們在網路上聽經,在電視螢幕前面聽經,他有我當年學佛的那個心態,「法師字字句句是為我說的」,他就得利益,他就真學到了。如果說法師講的是為別人,與我不相干,他什麼都得不到。 諸佛如來、法身大士講經教學,是以清淨心、平等心、真誠心、慈悲心普為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個個都有分。他能接收多少,那是他心態的問題,印祖所說的,你有幾分誠敬,你就得幾分利益。

我曾經說過,我用惠能跟神秀做比喻。神秀大師追隨五祖時間長久,總有十幾二十年,成為五祖座下的大弟子。五祖的法沒傳給他,傳給一個大家根本不認識的惠能,什麼原因?我用這個做比喻。神秀對五祖有百分恭敬,神秀得的利益是百分利益;惠能對五祖是萬分恭敬,他得的是萬分利益,所以衣缽傳給他,沒傳給神秀。你就想到,這個跟老師在一起時間長短沒關係,聽經多少也沒關係。神秀可以說,五祖說法,神秀一堂不缺;而五祖說法,惠能大師一堂都沒有聽過,只是最後召見半夜三更在方丈室裡面,跟他講《金剛經》大意,他就上了這麼一堂課,一生當中就聽這一堂課,我們估計不超過兩個小時,他得萬分利益! 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祖師大德、中國古聖先賢無不是教給我們,直下承當,這一句話重要。佛對誰說的?對我說的;孔子對誰說的?對我說的,直下承當你就全得到了。你要客氣,要不敢當,不願意,那好了,那你什麼也得不到。

佛菩薩的加持、祖宗恩德的加持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也看你的心態是什麼。加持的力量跟你的心態一定成正比例,你要真信,要真正能理解,真信深解,你才能得到。如果你發心依教修行,為人演說,那個加持的力量就大,往往出乎你意料之外。為什麼?你不為自己,你為別人,為眾生。這個心態跟佛菩薩的心態完全相同。佛菩薩沒有一個是為自己的,都是為一切眾生,沒有自己。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七四集)


淨空法師:如何才能得到諸佛菩薩的迅猛加持

「離世間品,十種佛所攝持」,這個要說說,這是講到諸佛加持,我們常講求佛保佑,不學佛的人也有這個願望。我們怎樣求諸佛保佑?諸佛真正保佑我們,要為正法、要為眾生,不要為自己;一念為自己,自己就會有災難,就會有魔障現前。「離世間品」裡面,這是本經第五十八卷,也有十句,這十句我們可以在此地提一提,為什麼?要學。第一個,「始發菩提心」,要得佛加持。佛要不加持,你的菩提心發不出來。我們每天常常在念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發不出來。為什麼?我們想發菩提心,想求佛保佑加持我們能發菩提心,為什麼還是發不出來?佛是想加持你,你抗拒、你不接受,換句話說,你發菩提心求佛加持的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說是假的?你的心裡常常夾雜著自私自利的念頭,夾雜著不淨不善的念頭,是不是?所以佛力加不上。也就是說你利益眾生的念頭,用現在的話說,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念頭,跟你自私自利求享受的念頭兩個比較,我求自私自利、我求自己享受的念頭,超過我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念頭,佛就加持不上。

自己真正誠誠懇懇的為眾生服務的念頭,要超過為自己求一切名聞利養享受的念頭。哪怕超過一點點,為自己求享受占百分之四十九,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個念頭占百分之五十一,超過了,你就會得佛力加持。我們想想,我們能不能做到這個比例?如果你能夠做到為別人服務這種意念,能夠占百分之八十、九十,為自己享受只占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你就會得到大幅度的加持。得不到佛力加持,我們這個比例太低,沒有過半。你心裡所想的叫妄想,不是佛菩薩不滿你的願,你的妄想太重,自私自利的念頭太重。為自己、為自己小團體,這怎麼行?今天最低限度,你起心動念要為全世界眾生著想。為個人哪有不墮三途的道理?為你的小團體、為你這個地區、為一個國家,決定不能超越六道,而且決定超不出欲界。道理擺在此地,你總得要懂。

第二個,「於生生中持菩提心,不令忘失」,佛加持你。由此可知,發菩提心不是盡形壽一生一世的,你要發長遠心,生生世世不失菩提心。行不行?行,你果然有十分誠敬的心,你會得到佛力加持。世尊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裡面囑咐大菩薩,要「善護念諸菩薩」,大菩薩要善護念諸小菩薩,就這個意思。由此可知,我們對佛法的修學,意願不強,猶疑不斷,猶豫疑惑不斷。學佛學這麼多年,不要說你們,有很多學到老,鬍鬚都白了,八十、九十了,對佛法半信半疑,沒有堅定的信心。什麼原因?他沒有甚深的理解。所以佛教導我們,不僅是要深入經藏,要求深解其義,你所學習的這一部經典,這部經典的道理你要深入,你入得愈深愈好。為什麼?疑惑斷除了,疑惑斷除你在修行的道路上什麼樣的障難都突破了,沒有能障礙得住的。

在過去這一個世紀裡面,是我們親身經歷的,為什麼障緣那麼多,困難重重?歸根結柢原因就是一個,對佛法解得不夠,解得不夠就是你聽得太少、你讀得太少,你沒有深入,所以弘法產生許多流弊,護法毛病好像更多,仔細觀察不如法。法是什麼?法是經教,經典的教誨,你不讀你哪裡知道?完全隨順自己的意思、自己的妄想煩惱習氣,合自己意思以為是如法;沒錯,合你自己意思,不合佛經教裡面的意思。學佛的同學無論在家出家,你不讀經、不研究經教,不能夠深解義趣,那就是天台大師講的有名無實;你是掛名的佛弟子,沒有上過課,沒錯是在佛門裡面報了名、注了冊,一天課沒有上,你不是這個學校真正的學生,沒有上過課。所以不能不勤學。


淨空法師:如何能夠得到佛菩薩的保佑

天天接受佛法的薰陶,這是佛力的加持,也就是俗話說的「保佑」。一心求佛,佛菩薩時時刻刻保佑你。佛力加持,我們才能真正做到精進不退。

求佛加持,我們一般人講「求佛保佑」,要「精誠」,自然就得感應,你的智慧就開了。佛菩薩加持,保佑那個有信心的人。沒有信心,佛菩薩雖然有威德、有智慧神力,幫不上忙。所謂「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報」,果報是自己修的,自作自受,不能怪佛菩薩不保佑。你要怪佛菩薩不保佑,你是罪上加罪,大錯特錯!

佛心清淨、慈悲,我們的心也清淨、慈悲,就能跟佛菩薩感應道交。冥冥當中,佛菩薩自然會保佑你。真正是發利益眾生的心,佛菩薩沒有不保佑的,沒有不加持的。我們曉得自己有福,還要努力來種福,希望這個福報增長,這是三寶加持,龍天保佑。

我們今天念佛,是希望佛菩薩保佑我們升官發財,這個動機不好!這是搞貪嗔癡,搞貪嗔癡就是搞六道輪回。凡是正神都不接受賄賂的,你巴結不上的,更何況是佛菩薩?妖魔鬼怪他接受賄賂巴結,嘴巴裏說會保佑你,到你該害病還是害病,該死的時候還是死,他才不保佑你!

修念佛法門,你信心清淨,阿彌陀佛保佑你,觀世音菩薩保佑你,這些妖魔鬼怪不會來找你。念這一句佛號,諸佛護念,護法神保佑,一切鬼神不敢靠近你身邊。真正修行人,心中沒有一個惡念。這樣的修行人,決定得到諸佛菩薩和龍天善神的護念、保佑。迷惑顛倒的人,心中惡念一個接一個。這樣的人,善神遠離,妖魔鬼怪就會跟著他。學佛,決定不能把佛像當作偶像來看待。佛菩薩泥塑木雕,自身難保,它怎麼能保佑你?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要向自性裏面求,那的確是有求必應,向外面求未必會應。古人修行是真正從自性裏面用功夫,我們現在人學佛是專門作表面功夫,作形式上的功夫,沒有向自性裏面求。學佛,決定不能把佛像當作神明來看待。把他當作神明,以為他會保佑你,沒這回事!把佛菩薩當作神明,我做錯了事情,在佛門裏修點供養,大概佛菩薩就保佑我,赦免我的罪了,那是打妄想!

天天幹壞事情,幹回來之後一懺悔,罪就消滅了,沒有這個道理,這講不通!如果這個道理要能夠成立,那壞人儘管做壞事,然後請法師天天在家裏給他拜懺消罪,那不就可以了嗎?哪有這種道理!佛法是破除迷信,破迷開悟,你要認真努力修學,才會得到佛菩薩的保佑。只要我們真正以至誠心、清淨心念佛菩薩名號,佛菩薩立刻就有感應。

你自己身心清淨、一塵不染的時候,能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就是你自己保佑你自己。諸佛菩薩當然也保佑你,你自己都不保佑你自己,諸佛菩薩想保佑你也保不住。所以我們要以至誠心、清淨心來拜佛,這是最恭敬的!「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楞嚴經》上說,「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菩薩在哪里?無處不在。諸佛菩薩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我們真心求,佛菩薩立刻就有感應。什麼是真心?真心就是至誠心、清淨心。

我們的心不清淨,天天拜,「佛菩薩,你保佑我,保佑我開智慧」,這就不靈。為什麼不靈?你心裏有分別執著,你這個心是不清淨的心,怎麼會有感應?

《阿彌陀經》的本名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因此你念《阿彌陀經》,你就一定得到一切諸佛的保佑。世尊四十九年講的經很多,只有《阿彌陀經》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我們要想一切諸佛都保佑我們,都保護我們,很簡單,只要念這個經,照這個經修行,你就得一切諸佛的護念。

你要是二六時中不忘這一句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要照顧你、都要護念你,都要保佑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統統念到了,一尊佛都沒有漏掉,這是不可思議!一切諸佛,沒有不護念「念阿彌陀佛的人」。你念阿彌陀佛,一切諸佛都加持你、都保佑你。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最尊敬的,一切諸佛成佛都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你念阿彌陀佛,諸佛當然歡喜、當然護念你、保佑你。

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念佛人的正觀。我們如果得到正觀,文殊、彌勒、普賢、觀音沒有不保佑你的,十方諸佛護念!凡是學佛的佛教徒,沒有一個不是天天求佛菩薩保佑。其實,大多數人都在打妄想,佛菩薩憑什麼保佑你?憑你磕幾個響頭,供幾根香蕉水果,佛就保佑你,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真念佛,真發願求生,你不求佛菩薩保佑,佛菩薩統統都來保佑你,為什麼?這是諸佛菩薩最歡喜見到的一樁事!念佛人只要真正相信,真正發願,認真努力修學,他立刻就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中國俗話說「佛菩薩保佑」,他確實就得到!


淨空法師:放下才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佛以上神力,加被任持現前大眾」,這種境界不是一般人都能見到的。佛所加持的人,這個人要有修行的功夫,也就是說這個人真正放下。放下為什麼還要加持?放下肯定得到加持。這就是科學家告訴我們,實際它是一個網路,是個大網,這個網裡頭任何一個點、一個網孔,這個信息整個網都知道。他需要加持,這就是感;諸佛如來加持,這就是應。最高是對法身菩薩的,就是淨宗裡面所說的,寂光土加持實報莊嚴土。寂光土裡面是妙覺如來,就是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遍一切處,也翻作光明遍照。他自然,絕不是起心動念,自然就有這種反應,就加持他,讓他見到不思議的境界。被加持的人有相當的功夫他才能感,以他修持的功德來感,佛才有應。
「得見如是不思議莊嚴境界」,這個境界是見到佛身、見到佛土。真見到,信心成就了,真相信了。為什麼?見到了,不是聽人講的,親自見到的,願心就格外懇切。佛的這個加持豈不就是接引嗎?這不是臨終的接引,這對於一個修行人,對他的信心、願心加強了,他對於見佛往生決定不懷疑。

「即身成佛義曰」,這又有一個加持的意思,「加持者,表如來大悲與眾生信心。佛日之影,現眾生心水曰加,行者心水能感佛日曰持」。這個比喻很好,容易懂。眾生的心水,佛好比是太陽,這個影子現在池塘裡的水裡面。眾生的心水就像池塘,把佛比作太陽,這個影子現在眾生心水當中,這個叫加。行者心水,這個心要乾淨、要不動,日月的影它才能在裡頭現出來。所以行者心水能感佛日。如果它的水很髒,水還有波浪,那就現不出太陽的影子,就現不出來,這就不能加了。可見得加持是雙方都有條件的,這就講緣,雙方有緣。

佛沒有辦法加無緣的眾生,無緣就是他心不清淨,他的心有染污,他的心在浮動,這就不能夠感佛,就不能感,佛就沒有辦法應。佛現在眾生心,這叫加,眾生的心要清淨、要不動,這叫持。《八十華嚴經》第六卷說,「佛所加持無有邊」。佛的加持沒有起心動念,由此可知,眾生之感也沒有起心動念,那個感就特別殊勝。起心動念,心浮躁了。所以現在人麻煩在哪裡?心浮氣躁,不能感,就是沒有持,沒有奉持,佛日不能現。有沒有加?有加,佛日是從來沒有中斷的,怪我們自己心水染污,心水起波浪,心浮氣躁。如果我們的心是平靜的,心是清淨的,你跟諸佛如來那個感應不會中斷,常常有。這個事情我們能相信。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七一集)


淨空法師:佛菩薩加持的意思

問:請問「佛菩薩加持」的意思,就是自己的善心善行,慢慢顯現出來,佛性也一層一層的­露出,其實是自己的真性在保佑自己,這種解釋對嗎?

答:對了一半,不能說不對,對了一半不圓滿,為什麼?

確實佛菩薩在冥冥當中幫助你。

但是佛菩薩幫助你,就跟你自己所說的道理一樣,它是相對的,你有一分的善行,佛菩薩幫­助一分;你有兩分善行,佛菩薩幫助兩分;你沒有善行求佛菩薩幫助,佛菩薩幫助不到。

這個道理你常常聽我講經,我也常常舉日本江本博士水實驗來做證明,你能把他那個實驗的­原理明白了,這個問題就解決。

由此可知,真正得到佛菩薩加持是要放下;如果不放下,那加持是非常有限,不能說沒有,­有,是有限的。

如果你能夠把執著,在世出世間法裡頭,對人、對事、對物都不執著,你就入正覺了。

正覺­是什麼?阿羅漢;換句話說,你就成阿羅漢,那你是真佛弟子,你跟佛非常接近。

再能把分­別放下,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分別你是正等正覺。

真正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你是無上­正等正覺,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自然就現前。

所以這個地方不能解釋,為什麼­?一解釋都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頭,具足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標準的六道凡夫。

六道凡夫分別­執著是輪迴心,學佛還是造的輪迴業,出不了六道輪迴。

但是六道裡面有三善道、有三惡道­,你好好的斷惡修善你生三善道,你不會墮三惡道,但是你出不了六道輪迴,這道理不能不­懂。


淨空法師:佛菩薩加持的方法

所以要曉得,佛菩薩幫不上忙,佛菩薩幫忙是相對的、有限的。

真正做主宰是自己,我們自­己肯幫自己的忙,佛菩薩忙就幫上,他才幫得上忙。

你看淨宗所講的,阿彌陀佛真了不起,­佛中之王,「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是諸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讚歎到極處了,他能不­能幫助我們?能,帶業往生就是他幫助我們的。

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念佛真正有­了功夫,他來接引的時候,佛光先照你,佛光一照,就把你的罪業消除,不是消除乾淨,譬­如我斷了一品煩惱,佛光一照,就變成斷了兩品,他的忙只能幫一品。

如果我們能把煩惱斷­五品,他一照,也加持五品,那你十分煩惱就斷盡了。他是相對的,你有多少功夫,他能幫­助你提升;你沒有,他一點辦法也沒有。

如果你什麼功夫都沒有,他能幫助你,那我們這些­人應該統統得度,不必修行,也不必念佛了,這才叫慈悲到極處。

你看看,還得靠自己。

釋迦牟尼佛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對我們的加持是什麼?講經教學,真的,佛菩薩對我們的­加持,就跟在教室的老師對我們的加持,一個道理。

老師教了,我們自己不認真學,什麼都­得不到。

老師教導我們,我們聽明白,真正相信了,依教奉行,你就得到了。

老師只能做到­開示,悟入是自己的事情。

開是開啟、是開發,是這個意思;示是示現,表演給你看。

開是­言教,示是身教,老師言教身行,做出榜樣來給你看,老師只能做到這個地步。

學生要悟,­看了之後要覺悟;悟了之後要向老師學習,要行,行你才能入進去。

所以悟入,學生的事情­,那個老師一點也幫不上忙。

你要能夠悟,你要能夠入這個境界,開示悟入。

學生怎麼悟入­?學生有四個字,叫信解行證,這學生的。

信解行是悟;證,入了,行裡面就入,證是圓滿­的入。

所以學生的悟就是信解,能信能解,這是他悟,悟入,開示悟入。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六十集)2010/6/17 檔名:02-039-0060


清淨法師:《認識因果》第八章虔誠祈禱

一、應許則許

三寶弟子向佛菩薩的祈禱,除求生極樂世界的發願文外,其他如消災延壽,免難愈疾,求子求財,找尋職業等等,都應該以 “請佛菩薩酌情處理”的心態來作祈禱,讓佛菩薩自行安排事態的發展,一切自然會趨向完美。這樣的祈禱包含三種意義:

1、許義:仰求佛菩薩為我們設想,為我們審察!假使我們所求的事情,於我們究竟有益無害的;就請佛菩薩允許我們,護持我們,使事情實現,滿我們的願望。

2、不必許義:倘使我們所求的事情,現在雖然可以滿足我們的願望,可是日後有不可設想的禍患預伏著,而我們凡夫所預料不到;這是要求佛菩薩慈悲保護,不必允許我們的請示,以免後來的禍患。

3、可許可不必許義:善業惡業的報應是通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身前身後的因果關系是非常復雜的,我們沒有慧眼怎能知道呢?從前惡業做得多的人,不但今生要受苦報,就是來生也不容易了結。現在因為我們歸依三寶,忏悔過去罪業,修行種種善事,就能得佛的慈悲保佑,使嚴重的果報變得輕微一些。像淨土聖賢錄,吳毛遭難的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往往有許多事情,暫雖然得到快樂,而未來已隱伏著大禍。這何異小孩子用舌尖舐刀頭的蜜,而不知有割舌的危險呢?這是須要父母給與監護的。佛菩薩就是眾生的父母,《楞嚴經》裡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他們怎能忍視他們的孩子,去貪食五欲刀頭的蜜呢?所以想祈求世事快樂的人們,必須仰求佛菩薩,為他們保護支援。

我們不可以因暫時的得失而生怨恨,以增加自己的罪業;碰著不如意的事情,應當生歡喜心,因為已經消除我們一層罪業障了。達觀人的見解,是深遠而廣大的,我們應該自勉啊!

因果關系非常復雜,我們凡夫俗子怎能知道?人事的發生,有的似乎是凶險的,而實在倒是幸福的;有的似乎是可喜可慶的,而實在是可悲可吊的;有的似乎是可悲可吊的,而實在是可喜可慶的。禍福是互相倚伏著的,得失沒有一定的啊!

遭劫未必是禍:

《淨土聖賢錄》載:吳毛是青陽吳姓的僕人,平時持齋念佛,同時修行種種善事。當左良玉的兵,渡江的時候,吳氏合家都避去了,只留他一人在家看守。兵來了,他被擊中七槍死了。等到主人回家,吳毛又蘇醒過來,對主人說道:‘我因為宿世的惡業,應當受七次的豬身;因為今生齋戒念佛,得以七槍散冤。現在佛來接引,往生西方去了!’說完話,就合掌而逝。這事是在清順治元年。

喪子未必是凶:《華嚴五祖紀》:唐朝杜順和尚,有一天到外面去化緣的時候,有一個齋主抱著他的兒子,求和尚給他消災延壽。和尚定睛對著孩子看了許久,說:“這孩子本是你的冤家,現在應該給他忏悔。”吃完了齋以後,和尚叫齋主把小孩抱到河邊。到了那裡,他說把小孩子拋入水中。這時齋主夫婦不禁捶胸頓足,嚎哭起來。和尚說到:“請不要鬧!你們的兒子還在那裡呢!”說著,就用手一指,果然,他們就看見他們的兒子,化作六尺丈夫身,立在水波之上,怒目地斥責齋主說:“你前生拿了我的金帛,還殺了我推入水中。若不是菩薩同我解怨,我是決不饒赦你的!”於是夫婦倆默默然信服和尚的神力了。

印光大師曾經說過:“一個人生兒子,大概有四種原因:一種是報恩,一種是報怨,一種是還債,還有一種是討債。

這種報恩報怨的因果關系,不獨子女是這樣,就是夫妻也是這樣的。總之,眷屬聚會,無非恩仇報復。假使能夠互相感化,大家念佛修行,同歸極樂淨土;那麼恩仇眷屬化為菩提眷屬,就完美到極點了。

病痊未必可喜:

明月筆記:浙江上虞蒲灣地方,有個鐘秀峰。當他年紀四十多歲的時候,生個兒子,秀峰很鐘愛他。那孩子十歲的時候,生病很危險,秀峰夫婦哭泣著到神祠裡去禱告。在夜裡夢著一個神對他說道:“你的兒子有許多事情沒有了結,那會就死去啊!”醒來之後,他非常慶慰。後來兒子果然病好了。等到這個孩子長成以後,揮霍放蕩,忤逆父母,無所不為。鐘家便被他破敗了,秀峰夫婦終於餓死。這就應驗著神夢所說:“有許多事情沒有了結”’的預示,原來他是來討債的。

延壽未必可賀:

覺有情半月刊載:杭州棲霞洞有個智印和尚,能夠預先知道未來的事情。有一天,寺裡一個短工染疫死了;短工的妻子到山上來,請寺裡的長工相幫埋藏。智印和尚知道了,阻止他們不要去埋藏,並且對他們說道:“這個人還有許多苦難沒有經過,決不會就這麼死了的!”他的妻子回答道:“氣早已斷了,難道還會活轉來嗎?”她懷著一肚子的疑團,悻悻然而去了。等到第二天早晨,這個短工果然又活轉來了。

得財未必是福:

《大莊嚴經論》說:有一次,佛和阿難在捨衛國的曠野中行走,看見有一堆金子埋藏著。佛對阿難說:“這是大毒蛇”,阿難對佛說:“這是惡毒蛇”。這時田裡有一個農夫在耕種,聽見佛和阿難說有毒蛇就去看看。他走到那裡一看!原來是一堆黃金;他就拿回家裡,從此他就立即變成富翁了。後來被國王知道了,就把他關在監獄裡。他從前所得的黃金,到這時已經用完了,但是還不能免去刑罰。他真悔恨極了,不禁叫喊著說:“惡毒蛇阿難!大毒蛇世尊!”

國王聽見了,覺得他說得不倫不類,很是奇怪。於是傳訊他:“你怎麼說毒蛇,惡毒蛇呢?”這個農夫對國王說道:“我從前在田裡耕種,本來很可以安閒度日。有一日,聽見佛和阿難說有毒蛇,我去一看!原來是黃金;不禁貪欲心起,拿歸家中。今日想來,這黃金原是毒蛇啊!”同時他又唱出一首偈:“諸佛語無二,說為大毒蛇。惡毒蛇勢力,我今始證知。於佛世尊所,倍增信敬心;我今臨危難,是故稱佛語。毒蛇之所螫,止及於一身;財寶毒蛇螫,盡及家眷屬!我謂得大利,而反獲苦惱!”

家難未必不幸:

民國時,有一位呂碧城女士講述:“我家從前住在安徽六安州。當我十三歲的時候,偶然得到一卷觀音白衣咒,說持誦百日,能消災得福;我就每日焚香虔誦。等到剛滿百日之期,忽然遭到家難;我家的人都被許多族人禁閉在本宅內,長年不得和外界通消息。後來母親設法,用密函向外祖母家請示援救;結果得到援助,我們得以到來安縣舅父家裡寄住。

那時我常常想:為什麼持咒百日,求福而反得禍呢?其後有土匪白狼來侵擾安徽,六安被蹂躏得變成廢墟。當時我家舊宅裡,只有孀嫂和她的女兒翠霞,和她的女婿汪君居住著。白狼闖到宅中,把汪君殺死了,翠霞也在這時殉難。我的嫂嫂逃到上海,不久也就病死了。現在我才明白:倘若那時我仍舊住在六安,一定同遭到匪難的。我們避居到舅父家裡,實在是因禍得福哩!”

二、業報釋疑

善惡業報都是自作自受。因果的道理很是精微,雖然極其錯綜復雜,可是乘除消長,是決不會錯亂的。倘若我們能夠改過為善,誦經念佛,就能使善業日日增長,惡業日日消除。要得到幸福,遠離禍患是無須我們祈禱,而自然能夠實現的。

不過我們前世所作的業因,千差萬別,所以善惡果報不能以一世的行動來下判斷。假使行善而仍舊窮困的,那是因為他前世的惡業比較重;正因為這一生行善,已經滅去了殃禍,而啬他的清安了;否則,還不止受這樣的苦難。可是來生的福澤,也已經種因在這裡頭了。

有的人為非作歹,而現在仍舊得到安樂享受,那是他前世的福澤深厚。因為他作惡的緣故,他所應得的福祿,已經被他自己損耗了;否則,富貴尊榮還不只這地步。可是來世的禍患沉淪,也已種因於這裡頭了。

況且世事變幻沒有一定,一時的苦樂不足為禍福的定論。所謂:

作惡必滅!作惡不滅,前世有余德;德盡必滅。

為善必昌!為善不昌,前世有余殃;殃盡必昌。

因果律是分毫不會錯誤的!

印光大師說:“作惡而得到幸福的,是過去世善因栽培得深;假使不作惡,那幸福必定更大。譬如富家子弟,吃喝嫖賭,揮金如土,而不曾立即受到凍餓,那是因為他的遺產富厚;倘使天天這樣浪用,即使他有百萬家財,不到幾年,也就要家破人亡,不可收拾了。”

“得善而遇到災殃的,是過去世罪業造得深;假使不行善,所的殃就更大。譬如犯重罪的人,在沒有行刑之前,立了一些小功;因為功小的緣故,罪業不能完全赦免,可是總能改重為輕。倘能日日立功,因為功積得多而且大的緣故,罪就可以獲得完全赦免,重復封侯拜相,世襲爵位,與國同休了。”

今生的善惡影響今生的禍福,這叫做花報。今生的善惡決定來生的苦樂,叫做果報,也叫做業命。今生花報的影響來得輕,今生所受前世已成熟的果報業力比較強;所以只有大善大惡的人,才能轉變今生的業命,因為他們的心力比他們的業力還強。一普通的人就不能超出業命的范圍,因為他們的心力敵不過業力的堅強。世人往往略行小散善,就癡心妄想地要獲得轉移業命的效果,不是很謬妄嗎?所以那一碰著逆境而退失修善心,和希求不能達到目的的因而退悔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修省改過的功夫還未能做到。這種人怎能挽回定業呢?我們應該自省一下啊!

信奉佛法的人們,倘若求子病愈而子反死了,可不必哀傷退悔。我們怎能知道,也許這個兒子是為討債來的呢?他日或許被他弄得破家蕩產,使父母吃老苦呢?現在佛菩薩的慈力,消除宿怨,使他早些離開,正是做父母的大幸事啊!譬如我得罪了人家,他想來報復;幸而得有勢力的人,從中為我們調解,使對方的怨恨消釋了,不再同我為仇。這上多麼幸運的事啊!因為仇恨的心像是黑暗,遇到佛光一照,黑暗隨即消滅。所以能得佛為垂護的,任何怨仇沒有不能解散的。

世人求子病愈而子反死的,做父母的正應該感謝佛菩薩的大恩,努力奮勉修習佛法,並且勸化眾生共同信佛才是。倘若反生怨心,悔心,退心,怪佛菩薩無靈,這真是辜負佛恩呢!至於求其他眷屬如:父母,夫妻愈病而反死的,都應當作這樣的看法。因為一家眷屬的聚會,無非報恩和復仇而已。

或許有人要問:“兒子生病禱求佛菩薩而反死去,說是佛力解怨使他即便離去,固然不錯!然而為什麼不解怨以後使他勿去,而仍舊做我的兒子呢?這是一點。還有一點,假使他不是來討債的,那麼終究是我的兒子了;不求佛力救助,他也不至於死的,何必要祈禱呢?”

回答是:人生所遭遇著的,都是從過去世善惡業力所感召得來的。心力弱,業力強,就被業力所支配。只有學習佛法,心力訓練得強的,可以不被業力所束縛;普通一般的,大多數不能超出業力范圍的。你的兒子——因為你和他在過去世所種業因的關系——為著討債而來,現在佛力消除了宿怨;而你還要他不死,仍舊做你的兒子。

這譬如有人到你家裡來討債或報仇,當時因著一位有道德威望的人從旁調解;這個人意氣平靜下來,就此放棄債權。你想,那時這個討債的人,仍舊留在你家裡呢?還是回去呢?當然的!他一定就回去了。現在你的兒子為著討債而來,怨氣平釋以後,他也當然回去了。理由是一樣的。

關於第二個問題:“假使他不是為討債來的,不求佛力,他也不至於死。”這話你只說得半邊。人們的疾病,表面上雖然是從風寒虛勞,四大不調而起,實在是他們前生的惡業作為主因的。你兒子的病苦,一方面固然為討債而使你受累;而另一方面,他也有他自己的惡業存在著,使他不得不受病苦而至夭折。假使他前世的惡因是十分,那麼這病就得受十分的苦果。譬如拍球,用十分的力氣向下拍,它反跳的高度也有十分。力的強弱,要看拍的人而有差別;也就如造惡因的時候,心力的猛利程度各有不同。

倘使你兒子有十分的惡因,他一定要自受十分的苦果才能了結;要想減受五分,是不可能的。假使能歸信佛法僧三寶,至誠恭敬地忏悔,並且做種種善事,就能得佛菩薩的慈悲保護,可使重報減作輕受。譬如世間法律所規定的一般,殺人的人要處死刑,倘使去自首,罪就可以減輕。向佛菩薩忏悔的,就和自首一般,病苦怎得不減輕呢?

然而不要誤會!佛菩薩並非制裁人們罪惡的主宰者。佛說“一切唯心造”,禍福壽夭,恩怨眷屬,一切是我們自心所造,自作主宰的。因為歸向三寶,至誠忏悔的心,能順合忏悔者本具的佛性,順性而起,就和佛菩薩已經證到本具佛性的境界相契合;這是此方的感而得到彼方的應,很自然的結果。

眾生心力的光很是微弱,不容易消滅黑暗的業力;現在和佛菩薩光明無量的心光接觸,就能增強我們心力的光,足以消滅我們黑暗的業力。然而還須看各人歸向佛菩薩的心力強弱程度怎樣,而決定其減輕苦報的分數。譬如五燭光的電燈泡,必定發五燭光的光明;五十燭光的電燈泡,必定發五十燭光的光明。因為光度強弱不同,黑暗的減退也就隨之有異。所謂心光,本來是人人都有的,只因各人被業力所蒙蔽的程度有差別,所以所顯現的就各不相同了。

賀國章先生說:“有一位黃桐生君,他的眼能夠看見鬼神,並且能夠辨別人的氣色。據他說,頭上有白光的,這個人必定是佛教徒。尊貴的人有紫色的光,財富的人有紅色的光,生病和失意落魄的人,他們頭上的光是灰色的。普通的人則是蔚藍色的。頭上的光現出黑氣的,這個人定要死亡,否則是個大惡人。

《華嚴經》裡也說:“大士光明亦如是,有深智者鹹照觸;邪信劣解凡愚人,無有能見此光明。”

陳海量居士記載:“當我二十九歲的時候,和我的妻遠信住在赤城山。這時遠信是二十五歲。在某一日的早晨,她下山去,行走在田野間的當兒,沿路專心在念佛。這時太陽剛上山,晨曦遍地,她偶然看看她自己的影子;發現頂上有一圈圓形的光,周圍和肩相齊,其大小約有直徑二尺光景。它發出燦爛的光輝,有不可形容的美妙,和佛像背上的圓光相似。她心裡覺得奇怪,還是繼續地一面走一面念佛,並且時時看她的影子;這個圓光依舊煥發著,她稽首這是念佛所得的現象。於是,她試試看,停止念佛而念世間的雜事,同時再看看影子,圓光就沒有了。因此就可以知道,念佛最能發揮我們本有的光明,消除業障的黑暗。

念佛,念雜事都是念,為什麼所表現的有這樣的不同呢?這譬如人的憂喜,憂的時候愁眉苦臉,喜的時候嬉皮笑臉;憂喜同是心念,而表情就不同了。佛號的念隨順我們的本性,雜事的念是違反我們的本性;念的主動體固然是同一個心,可是被動的念頭就有分別了。假使念佛功夫得力,那麼塵勞就是佛事,在酬應一切世事的時候,都不會有什麼妨礙。所謂‘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到這個時候,順性,逆性不過是方便之談罷了。

人的疾病,多是業報的關系,在業報沒有完盡的時候,假使要求其早日痊愈,就非求佛力保護不可了。世上很多中外名醫沒法醫治的危症,因祈禱佛菩薩而獲得痊愈的事實。

念佛能愈不治之症,那麼,念佛人不就可以不死了?

關於這個問題,應該這樣解釋:人們的生是業力而來的,等到一期業報完畢以後,這個身體也就完了。這個身體譬如是燭,佛菩薩是燈籠,風雨來的時候可以遮蔽;假使燭的本身完了的時候,燈籠也就無能為力了。不過壽命的長短,也可以隨心力而轉變的;精修佛法的人,是不被業力所拘束的。

佛菩薩救度眾生,有順度的,有逆度的,有顯度的,也有隱度的。求病得痊,或所求遂意的,那是順度;求壽反夭,或所求不遂的,那是逆度。感得佛菩薩為你現身的,是顯度;因祈禱而感得人事湊合,機緣相助的,是隱度。

周梅泉居士說:“佛菩薩是慈悲無量的,他們有很多的方便法門;遇到人力所絕對不能挽回的事情,就以不可思議的神力加以救度。若是世間常理還可以辦得到的,就在冥冥中使其機緣宛轉湊合而加以救度。又何必件件事情都顯現不思議的方式,使世俗的人們驚怪,才算是靈感的征驗呢?

明白了順顯隱救度的道理,信心就能純正而加強了。倘若遇到水火盜賊疾病,能夠當境了然,沒有疑惑,就稽首是學佛以後,重報已減輕受;設使不學佛,痛苦決定不止此。這不是故意自己安慰自己,事實上,因果感應的道理是這樣的。我們應該深深體味,當生歡喜之心,感謝三寶慈悲垂護的深恩啊!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有的人看了這首偈之後,就懷疑:既然是“所作業不亡”,為什麼祈禱感應,能轉禍為福,重報輕受呢?豈非顛倒因果,錯亂報應嗎?

不是的!這首偈是專對業力強的人說的。轉禍為福,重報輕受,那是對心力強的人說的。佛法圓融無礙,並沒有顛倒的地方,我們須加心精細地分別觀察,才能把握它的真理。

三、感應道交難思議

《觀經》說:“至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眾生祈禱佛菩薩叫做“感”,佛菩薩救濟眾生叫做“應”,感應通了以後,苦厄就能度過了。《華嚴經》說:“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眾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恆處此菩提座。”無論什麼地方都有佛存在著,而且常常顯現在我們之前,而我們竟不能看見。這是什麼緣故呢?非但是佛,就是諸位大菩薩,也無不常常顯現在我們之前。《華嚴經》說:“於一微細毛端處,有不可說諸普賢;一切毛端悉亦爾,如是乃至遍法界。”普賢菩薩是這樣,其他如:文殊,彌勒,地藏,觀音,勢至諸位菩薩也無不是這樣。而我們也沒有看見,這豈非欺人之談嗎?不!不是的。佛的話非常真實,決不會虛妄的。海可枯,石可爛,佛語是不可改的。

我們的身體不是細胞的集合體嗎?細胞是物質之一,科學家把物質分成原子,不過只有數十種。若再進一層分析起來,就只有原子核,陰電子和陽電子罷了!試問這種物質現象,怎麼能轉變作生命現象?全世界的科學家沒有一個能夠徹底答覆的。科學家能夠把生物分析成原子,可是不能把原子造成生物;世間科學的技巧到這裡就沒有辦法了。

釋迦牟尼佛是無上的大科學家,由他親身實驗修證,清楚地知道:組合我們這個身體的,無非是業力的幻現。細胞是物質,而物質的根本乃是能力的集合,並沒有實在的體質。從前有一班科學家,以為乙太是唯一的實體,然而這乙太何嘗有實質呢?

我們這個身軀是地水火風四大所合成,從阿賴耶識幻變出來的。真是因為阿賴耶識持有四種的功能:一,障礙功能,叫做地大種。二,流潤功能,叫做水大種。三,炎熱功能,叫做火大種。四,飄動功能,叫做風大種。這四種功能集合在一起,就叫做物質了。因為四種功能集合的成份各有不同,,所以有各種差別的原質。周叔迦居士說:“倘若將四大種和科學中電子論作個比較,那麼,障礙的功能就是電子,流潤的功能就是電子吸引的力量,炎熱的功能就是電子的電量或電子所含的熱,飄動的功能就是電子流動不停的力量。”

阿賴耶識譬如有波浪的海,波浪停息的時候,海水澄靜,就是識性,也叫做法性真如。這法性沒有形狀,也沒有邊際,無始無終,超空間,越時間的。眾生無始以來 ——譬如環形,無始無終;眾生的生死,如在環形裡回轉著,所以叫做輪回。不像直線般——是有始終的。都是從阿賴耶識發揮出來的功能,前後相續,沒有間斷。正如波浪洶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以不能和真如相應。

佛菩薩已經能使這個識性澄清靜息,證得廣大無邊的真如法性。這法性本來具備一切的功德,從此發起妙用,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就能夠分身十方,普遍地顯現在一切眾生之前;譬如月到中天,它的影子顯現在萬千江湖之間一般。

佛菩薩既是普遍在一切空間,為什麼我們不見不聞呢?這是因為佛菩薩和眾生所處的境界不同。佛菩薩已覺,如睡醒的人;眾生不覺,如睡熟的人。睡醒的人在睡熟的人之前,正在做五欲的夢,怎能見到佛菩薩呢?

再有一個譬喻:當明月照耀在天中的時候,一群盲子是看不見的。這一群盲子因為沒有看見的緣故,就說天中沒有月的存在,不是很錯誤嗎?眾生沒有慧眼,看不見當頭的佛月;因為看不見的緣故,就說沒有佛。這和盲子說沒有月亮有什麼兩樣呢?

上面二個譬喻太簡略,或者還不能明白;我們再取個譬喻來說明這個道理。譬如無線電波,本來是普遍地充滿在任何地方的——不論茶杯裡,抽屜裡,房間裡,以至曠野虛空之中都充滿著電波。到處都有無量數的音聲同時並作,各各相入,各各不礙。就是我們的耳內,也充滿一切音聲的電波,可是我們一無所聞,沒有感覺。

難道是電波在欺騙我們嗎?當然不是!假使我們用一台良好的收音機,撥動刻度的指標,對准周波度數;當周波度數和某電台相同,某電台的播音就來相應。撥動指標對准其他周波,就有其他電台的播音,立即現出聲音來了。佛菩薩時常顯在我們之前,而我們不見不聞;也就如無線電波處處現在我們之前,而我們沒有聞到一般。

電波可以實驗而證明其確實存在,佛菩薩的存在也可以實驗的。我們的身體就是很好的一台活動收音機呢!佛菩薩的法身譬如乙太,乙太是充滿整個空間的;應化身譬如無線電波,到處都有的。我們的心性本有十種法界,也像收音機本來有若干周波的刻度一般。所謂十種法界就是:一,佛法界;二,菩薩法界;三,緣覺法界;四,聲聞法界;五,天法界;六,人法界;七,阿修羅法界;八,鬼法界;九畜生法界;十,地獄法界。現在把佛和菩薩法界說明一下。

我們倘使撥轉我們的心針——念頭,執持聖號,趣向於寂照的心境(雜念不生就是寂,了了分明就是照),精進不息,不起雜念,淨念堅固,於是這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到了無念而念,念而無念的境界;這樣隨順著心性,能使本有的其余法界暫隱伏,而和佛法界或菩薩法界相感通。

我們的心願和某佛,某菩薩的夙願各有不同,如各電台周波各不相同一般;念彌陀的就有彌陀來相應,念觀音的就有觀音來相應。也像收音機撥某周波的度數,就有這個周波的電台來相應一般。

《法華經》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眾生是無量的,菩薩怎能一一都照顧到呢?這譬如有百千萬億的收音機,同時收某一電台的播音,只須各各撥准其周波度數,那個電台的播音,就沒有先後地在各個收音機裡發出同一的聲音;菩薩尋聲救苦也是這樣的。

幽谷大師說:“諸佛菩薩沒有一刻不想度眾生,而眾生念念和他們的心願相違背!”’這怎能怪佛菩薩沒有感應呢?眾生念佛的誠懇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心力強弱有別,感應也因此而有辨別;這就如收音機構造的不相同啊!

至於《華嚴經》所說:“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恆處此菩提座”’,這句話怎樣解釋呢?這譬如巨大的播音電台,發音遍布全地球,而菩提座的電台並沒有移動。這裡所取的譬喻都是一往之談。再進一層說,那麼乙太如阿賴耶識,電波如第六意識,這樣說法比較相近些。

2000 年,河南台前縣戴存良居士的妻子得了急性心臓病,在聊城市醫院救治期間,醫院建議到北京手術,需准備45萬元人民幣,且成功率僅為20%,戴居士堅持向觀世音菩薩虔誠祈禱,並每日誦持49遍大悲咒,蒙觀世音菩薩在頭頂示現,往戴存良居士的妻子的懷中放了個紫茄子,戴妻於是病愈出院。

2005 年3月份,筆者曾跟隨陽谷海會寺仁修法師一行,到煙台為劉世慧居士的父親助念,在水庫放生時天空出現佛光,在整個助念活動中劉父見到佛光滿室,助念到第三天,劉父見到觀世音菩薩出現,並向其口中倒入甘露水。癱瘓數月的劉父隨之康復,幾天後就能下地走動了。整個過程劉世慧居士錄了像,在錄像和照片中能清楚地看到佛光和阿彌陀佛的頭像。

世間的事相很復雜,一事的發生為禍為福不容易斷言,而且不能預先知道。我們碰著意外的事應該做祈禱,假使能得佛力慈悲保護,終究能夠安樂的;若是能為眾生忏悔回向,功德更是偉大。

中輪法師說:“有的人說:‘回向和平,世界就能夠和平嗎?假使是這樣的話,那麼現在並不是沒有人在回向,為什麼世亂還是如鼎沸,而不能稍微停止呢?’我說:眾生的惡業在逐漸增加上去,念念不停,時時加盛,舊的惡業才息,新的惡業又起。少數人的功德回向真是消不勝消,不過劫難已經因之減輕了。譬如醫生治病,用足藥量,可是病人不忌生冷,不避風寒,舊病才減,新病又加;這不是藥石不靈,實在是病人自作孽哩!”

我們假使有所祈求,要是誠心祈禱,沒有不得感應的;佛菩薩一定以順顯隱種種方便,來滿足祈求者的心願。因為佛菩薩具有同體大悲心,看待一切眾生,就和他們自己一般,沒有彼此的分別;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念眾生,設法拔去眾生的苦,而給與眾生快樂呢!


希求「三寶」救護,必須達到這兩個條件。

淨界法師

雖然我們都曾經受三皈依,但每一個人承受三寶的加持並不同,這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握正確的歸依方法。雖然他受三皈依,我也受三皈依,但是我們覺得三寶的加持力似乎不平等,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三寶對眾生加持力是平等的,重點在於我們的方法是否正確。三寶之所以能救護我們,這有兩個條件:

一、莫出我境

這是約著人來說。三寶可分成人與法,佛與僧代表人,都是有明瞭性的有情眾生;法是個真理,它並沒有明瞭性,所以三寶可以簡單分成人與法,我們的皈依三寶也就是皈依人與皈依法。「莫出我境」是說不能離開佛陀及僧寶善知識,如果長時間沒有善知識的開導,內心就容易隨順慾望而活動,所以說「莫出我境」。

二、莫違我教

這是約著法來說。我們要經常聽聞佛法的教誨,佛法能正確告訴我們,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是功德相,什麼是過失相。自己應該常常受佛法的熏習,若長時間沒有親近三寶,自己就只有親近心中的慾望,人生就僅有這二條路可走。

總之,我們希望祈求三寶的救護,必須達到兩個條件:「莫出我境,莫違我教。」

--《三皈五戒:皈依的意義與方法》(節選)

附:【三寶】

佛寶、法寶、僧寶。

一切之佛,即佛寶;

佛所說之法,即法寶;

奉行佛所說之法的人,即僧寶。

佛者覺知之義,法者法軌之義,僧者和合之義。

--《佛學常見辭匯》陳義孝 編


淨慧法師:佛力加持與機緣

各位大德:第 二個七又開始了,時間如流水一般逝而不返。由此看到,人命也像流水一般。人的生命有一年有一歲,是由時間決定的。時間在流逝,意味著我們的生命在流逝。生命流逝一天,我們人學佛、修道、行善的機會就少掉一天,想起來很可怕。年輕人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覺得過了一天,自己那更成熟;過了一年,又長大了一歲。 從另外一面看,過了一天就少一天,過了一年就少一年,所以說無情歲月增中減。每個人都要有這種生命無常的意識,這樣才能夠發起求道的心,發起了生脫死、成就眾生、修行菩提的無上決心。

打七期間,大家集中時間用功辦道,時時刻刻在覺照自己,看得到自己生命的活動,感覺到眼前有一線光明,這就是我們在淡化煩惱的過程中,在心地安定的過程中所 得到的一種覺受。有這種覺受,會堅定我們修行的信心;有這種覺受,會使我們的煩惱逐步減少,信心逐步加強。所謂損之又損,就是要使煩惱損又益,同時也使清淨心、菩提心益之又益。損就是損減,益就是增加。如果在用功的時候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就是在損益之間用心。這種心不是有兩個心,它是因果關係,妄念損之損失,淨念就一定會益之又益,它是一回事。一因一果,因果是同時的。只有在自己靜下心來用功的時候,才能夠體會到心地上這種微細的變化。通過心地的微細變化,逐步地改變自己,這就是漸修。在漸修的積累中,忽然來了一個機遇,就會有一個突如其來、意想不到的飛躍與突破,那就是頓見,或者說頓悟,忽然之間明白了一件事。這是不是悟呢?也是悟。小悟,小輕安。因為這種小的輕安,小的悟,作為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在一生中應該有多次。

這種悟一般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呢?黃檗禪師告訴我們,用功夫用到心無二念,真正到了守一不移的時候,就會突然出現前念與後念之間脫節的狀態,所謂「前後際斷」。前念與後念之間出現一個斷層,一個空白。一個妄想也沒有,一個念頭也不起。這個時候,如果遇到一個因緣,就有可能打破酒桶,親見本來。虛雲老和尚在高旻寺禪堂打七的時候就出現這種境界。當他把茶杯伸出去,功夫還在用,行茶的人不小心把滾燙的茶水濺到他手上,這個時候他碰到一個機遇,杯水掉在地上去 了,啪地一聲。在前後際斷的時候,聽到這樣一個聲音,那就不是一般的聲音。那就像虛空粉碎、大地平沉一般,是一種極大的震憾。所以他能夠打破漆桶,親見本來。

我們也經常聽到杯子掉在地上的聲音,聽到叫香的聲音,聽到鐘板響的聲音,有的人聽慣了,沒有什麼感覺;有的人功夫用到純熟的地步,聽到某種聲音,他會有一種吃驚的感覺,有一種突如其來的感覺,有一種震憾。但是由於功夫不到家,可能當時有一點點覺受,但是開不了悟。為什麼呢?那面鏡子上的塵垢太厚了,只是經過適時間的磨洗,塵垢洗除不了,所以本有的光明顯現不出來。

所以我們在禪堂裡打坐,不受外界一切干擾,守一不移地做自己的本參功夫,非常非常重要。否則的話,心隨境轉、妄想紛飛,坐在這裡瞎打妄想,連自己的眼睛都守不住,六根都守不住,功夫怎麼成片吶?根本不能成片。要想功夫成片,首先是要收攝六根,把六根先管好,然後再管好自己的意識活動,這樣才能夠慢慢地功夫成 片。

已經過了七天,第二個七又過了一天,剩下的時間好像是還有兩個七,實際上光陰會過得很快。如果自己一不小心,不是打妄想就是睡覺。鍛練了七八天,肯定腿子不會那麼疼了,心裡會比較安定一點了,坐下來多昏沉,這是一必然現象。但是如何真正地打起精神來?不要把看到太平常。聽到「打起精神來」,那就要真正一下子 豎起脊樑,瞪大眼睛,在要昏沉的時候攥緊拳頭,有一點力度,才能夠驅散昏、散二魔。修行就是昏散二魔在干擾,不驅走昏散二魔,你想要功夫相應那不可能。不要說相應,連上路都上不了。昏散二魔是我們每時每刻所面對的修行路上的魔障,我們要認真地去對待。不認真對待,很難克服。即使是久修的人,都克服不了。

我們因為是在打禪七,殿也不上,經也不禮拜,甚至也沒有禮拜。我覺得每一位早上起來,都要就近拜佛。住在下邊的人,就近在大殿前,最少要禮佛三拜,求佛加持。晚上回去休息,也要在佛前禮佛三拜,懺悔業障,今天一天的功德與一切眾生分享。住在上面的人,可以在四祖殿。當然,觀音殿、地藏殿、祖師殿,都可以拜。拜佛,一方面是求加持,一方面是求懺悔,一方面是回向,同時是用不同的姿勢鍛練自己的身體,也非常重要。

再就是說,在每一座上座、下座之前,要有一些觀想和回向的內容。上座以後,根據每個人的修持,有的與觀音菩薩有緣,有的與釋迦牟尼佛有緣,有的與阿彌陀佛有緣,這時候你就要默默地稱念三聲佛號,然後再開始數呼吸,開始自己的本修功夫。開了靜下座之前要回向,可以念「三願偈」: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這些雖然都是些有形有相的活動,但是對於收攝我們的身心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使我們能夠心心念念地在三寶的加持下,在自己願力的推動下,使我們在修行路上不斷地取得進步。

有些事可以講出來,對於自己的密修密行,往往他不講。每個人都要有自己密修密行的內容。長久地使用那種方法,長久地保持那種方法,一時用起來,它的作用很大,關鍵是要持之以恆。這些東西,只可以自受用,不可以分享。因為每個人根機不同,法的因緣不同,千個師父千個法。有些是可以分享的,有些是不可以分享的。可以分享的就是他受用,不可以分享的就是自受用。

有的老和尚幾十年,他有那麼一兩招秘密法門,他不傳人。那就是他的自受用。因為一傳人,就顯得他的法不珍貴。真正修行有素的人,都有那麼一兩招密不示人的法門,所以往往在某些事情上,有世人莫測之處。比如說本老,人家說哎呀今天這麼下雨呀,水陸法會要送聖,怎麼辦吶?下雨怎麼送聖吶?老和尚知道了:哦,幾點鐘送聖吶?說是下午三四點鐘。哦,三四點鐘。一說了他心裡明白了,好像他就告訴老龍王,三四點你就不要下雨了。果不其然,到那個時候雨停了,大家很順利地做佛事。佛事一做完了,雨又下下來。像這種事情,在本老那身上不止一次地重複過。那就是他老人家的密行。那麼他為什麼會有這種靈驗呢?他不會告訴你。因為這種東西,確實是那樣,一說破了,說破不值半文錢。不能說破。那就是密,秘密。凡是大修行人,都是這麼一兩招秘訣。虛雲老和尚、虛雲老和尚的弟子本老、佛源老和尚,都有那麼一兩招。

我們居士能不能有那個呢?如果我們能至誠地專修一兩個咒語,它也會有作用。所謂專修一兩個咒語,並不是要你成天去念。一個是你要發心,一個是你要發願。我之所以要獲得這種功能,不是為自己,所謂是為行菩薩才這麼做。然後也不要隨便去用這個東西,隨便去用也會出問題。最好是用在自己身上。等你修個十年八年二十 年,覺得在自己身上可以用了,你再隨緣地、方便地為了救濟一時困難,可以用一用。但是不能為名,不能為利,一為名利,就失效了。那些所謂的這個氣功那個氣功,一練要多少錢吶,大多是在那裡糊弄人。因為一牽涉到名利,什麼法都不靈了。牽涉名利法不靈。即時有什麼法靈的話,那一定是邪法,不是正法,那一定妖魔鬼怪附身才能有一點作用。有了那點效應以後,馬上就會有副作用出現。這種副作用不僅是在自己身上,也會在對方身上出現。今天,本來這些話都不該講。因為興之所至,隨便講到這裡。希望大家還是用本參功夫,破無明、斷煩惱、見自性。

 

 

佛教的咒語跟聖號,是諸佛菩薩那一念心性所發出來的真實功德,真實是可以破除虛妄的!

 

有信心,狗牙也是佛牙,真信心得真加持

 

供養佛菩薩像需要開光嗎?

 

如何鑑別護身符是否真的「開過光」?

 

謹慎—勿戴陰牌泰國佛牌!

 

觀想佛菩薩放光加持--佛光除病法

 

業障重,連經文都看不到

 

發願學佛修行,反而招來種種的不順呢?

 

如何理解「鬼怕惡人」-福報不夠, 就會為魔所持, 幹起壞事來無比的順利!

 

用半信半疑的心祈禱佛菩薩,得到的結果就會如你的心一樣,模稜兩可

 

如何得到佛菩薩給予的加持?得到佛菩薩加持的十二個體現

 

向佛菩薩祈禱,為什麼有時靈驗有時不靈驗?

 

為什麼誦經會改變人的命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