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對治如夢如幻的不淨色身

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一旦神離,不復堪親近。切莫把未爛骷髏認作真。

我們一般修學,正常人(你如果是法身菩薩乘願再來就不說了),一般的生死凡夫都是先修權法。先假設我們現在沒有學《法華經》,所以第一句話先不要看,我們從第二句話修起。如果你一開始剛學佛,四念處第一個,「觀身不淨」

「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我們不淨觀,第一個觀,觀我們身體的內相。就是把這個皮肉撥開以後,看到自己身體裡面的結構,膿血屎尿等等,種種不淨物,所以身體裡面的結構是不清淨的。

再觀外相不淨。「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說我們這一層皮看起來很漂亮很莊嚴,但是七孔也經常流出不淨,就是兩個眼睛、兩個鼻子、嘴巴、大便處、小便處等等,所以外相也不浄。

第三個,死後不浄。「一旦神離,不復堪親近。」一個人死亡以後,你的色身開始腐敗,然後膨脹,最後破裂,最後剩下一堆白骨。所以結論:「且莫把未爛的骷髏認作真。」

諸位!如果你是一個初學佛法者,你沒學《法華經》,先沒有安住真如,直接從因緣上修證,然後你一路看到你的色身,外面不淨,裡面不淨,最後死亡以後不淨,你最後會有什麼結果?你將會有什麼結果?你猜猜看(因緣果報嘛)。結果就是(先講優點),你臨終的時候不會貪愛色身。恭喜你!但它的後遺症,你生生世世厭惡色身這個東西,這個就是你沒有入實法的後遺症,法執。你認為色身是不清淨的,而這個法是真實的,不可改變的。

我要提醒求生淨土的人:淨土宗是大乘法門,所以他是有生命現象的,他是有依報、正報莊嚴的。什麼叫正報莊嚴?他是有色身的。你沒有色身,你怎麼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呢?你怎麼有壽命久遠呢?如果我們今天因地是完全修權法,就是所謂的「執事昧理」。除非你因緣很不錯,後來聽到《法華經》了,開權顯實了,把權法的假相撥開來,原來一切法是一念心性所變現。如果你沒有遇到《法華經》,你一路的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這樣不斷地觀下去,你的後果就法執很重。

那如果加上第一句話,那就完全不一樣了。我們來看:「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諸位!你要討厭色身之前,先做一個動作,先把心帶回家。這個色身是怎麼來的?你不要一開始就撲上去,就是你不能站在色身的角度去討厭它。你要認為色身是真實的,去討厭它,那你以後就跟色身完全無緣。你如果修得好,可能你要先到四空定,就是無色界。無色界就是討厭色身,把色身空掉了。其實色身是空不掉的。

諸位!五蘊是因緣所生法,色受想行識是通十法界的,色身空掉是不正常的,色身只能轉變,不能斷滅。它不像煩惱,不像業力,那叫多餘的,那是遍計執,那是可以消滅的。依他起性是不能斷滅的,色身怎麼能夠讓你斷滅呢?

我要怎麼樣能夠破除煩惱,又不壞因緣所生法,又不壞諸法的假名假相假用?

來,第一句話:「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怎麼有色身的?是我們過去生的臨終的時候,一念的愛取煩惱,那再加上我們業力的牽導,看到父精母血的結合。所以恩愛迷情的心法,一個顛倒妄想跟這個業力所變現的,這個父精母血的結合,才虛妄有此色身。

這個「妄有身」很重要。也就是說,色身是怎麼回事?是我們一念心,因為業力跟煩惱的和合變現出來的,它是唯心所現的一個影像。這樣子講那就是「借假修真」了。那這個影像有什麼好斷的呢?雖然是如夢如幻,但是還是要斷,我們要借觀照色身的不淨,來斷我們心中的煩惱,不是要斷色身。

諸位!色不迷人人自迷,色身其實沒錯。所以不淨觀只是一個方便說,因為我們喜歡色身。喜歡異性叫做淫欲心,喜歡自己的色身叫身見。

那佛陀的方便就是說,問題在於你心中的煩惱,不是色身。你看阿羅漢,看到漂亮的色身他也不貪愛嘛。那怎麼辦呢?我們透過一種方便門,權法。就是說,我們透過觀察色身不淨,來調伏我們心中的貪愛煩惱。這個方法就對了,這樣的修學就完全沒有後遺症。用如夢如幻的法藥,來對治如夢如幻的五蘊。所以你整個修學一定要安住實法中,一定要先安住,才能夠談調伏。就像你打少林拳,一定要把馬步蹲好。所以你看,你整個觀身不淨,你把第一句話讀完再來讀後面的話,那叫做「會權入實」,那就不是解脫道。

所以,我們《法華經》的修學是,把解脫道跟菩提道同時修學。調伏愛取是個解脫道,但是你安住一念心性,變成菩提道。你多一個內觀真如,安住一念心性,來對治如夢如幻的不淨色身。那麼這樣子,就把一種斷滅的概念做了一種轉化:我不要有漏的色身。

所以你看我們淨土宗一定是兩句話的,「厭離娑婆」,一定有下一句話,「欣求極樂」。沒有人只修厭離娑婆的,不然你到最後跟阿羅漢一樣。你不要娑婆世界,你要去哪裡?所以,你少修一段,這個因地就不圓滿了。

淨土宗,我們要把娑婆世界的五蘊身心看破放下,但是你要怎麼樣?對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要欣求。大乘佛法都是這樣,都是轉變,關鍵點就是安住一念心性。過去我們在〈方便品〉也一再強調一個觀念,你要改變因緣所生法,你自己要先跳脫因緣。所以為什麼要先「離一切相」,才有資格談「即一切法」?先把心調整好了,再來對治。


淨界法師:觀身不淨--切莫把未爛骷髏認作真

【觀身不淨】

蕅益大師的偈頌: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一旦神離,不復堪親近;切莫把未爛骷髏認作真。

色身的貪愛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對自己色身的貪愛,這個叫做身見。一個是對他人色身的貪愛,這個叫做淫欲。一般來說年輕人他的色身的貪愛,偏重在貪愛他人的色身,淫欲這一塊,年紀大的人呢,他偏重在貪愛自己的色身,臨終的時候有時候走不開,因為貪愛自己的色身,身見,這兩塊的愛取我們都應該調伏。怎麼調伏呢,用不淨觀來調伏,蕅益大師講不淨觀,我們看這個講表的地方有三段,第一個前言,他說,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

蕅益大師先解釋,這個色身是怎麼來的呢,是我們臨命終的時候,我們會投胎之前,先經過一個中陰身,就是中陰,就是前一個五蘊的果報結束了,下一個五蘊果報還沒有生起,這個中間的過渡。

中陰身,它一旦從色身跳出來的時候,他會根據他的業力,而看到他來生的父母親,在做男女的交遘,他看到父母在交遘的時候,他會起一念的恩愛迷情,就是臨終一念的妄動。那麼一念的妄動,這個恩愛迷情的心念,跟父母的四大,就是父精母血會產生結合,就是你的神識,因為一念的愛取,業力跟愛取的結合,就投入到父精母血的那個色法裡面去,就有了身體,虛妄有了身體。

這一段開示是要說什麼呢,其實從四念處的角度,應該是沒有這一段,從聲聞法裡面是不應該有這一段,但是蕅益大師是用大乘的佛法的角度,來融通小乘。就是說,我們在調伏煩惱之前,我們在對治對色身的貪愛之前,先告訴你自己,你本來沒有色身,那是一念的虛妄的心,去攀緣一個虛妄的父精母血的境,所以妄有身。

在大乘的止觀裡面,是很強調這個觀念,先把心帶回家,先安住空性,然後再來調伏,這樣子的速度力道會更快,這個是很重要的。你看,我們待會會講到一佛乘,一佛乘的操作就是說,你可以站在大乘的角度,來修五戒、十善,你可以站在大乘的角度,來修前面的聲聞的四諦、十二因緣,速度更快,以大容小,無法不大,圓人受法,無法不圓,大小乘的觀念是可以融通的。

當然法門它有它的特色,法門不能夠隨便去融通,但是觀念是可以融通的。這個地方明顯的知道,蕅益大師把大乘的這種正念真如的思想放進來,就是我們對色身貪愛,其實是貪愛一個虛妄的假相,其實是滿足你的妄想,就是你貪愛的是你心中的影像而已,因為根本就沒有色身。我們只是在滿足我們的妄想,我們其實不是真正的貪愛那個色身,這個是講這個意思,完全法法消歸心性,完全是你去攀緣你心中所出現的影像,如此而已。

所以站在本來沒有色身的角度來調伏對色身的愛取,這是第一段,本來沒有色身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第一個概念。那麼本來沒有色身,但是因為一念妄動,從因緣的角度,安立了色身的假名假相假用,所以還是要調伏。

怎麼調伏呢,三個方法。

《第一個,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

先觀內相不淨。我們很容易被我們身體上的這一層皮膚所蒙蔽,所以觀身不淨,一定要把皮膚切開來,你不把皮膚切開來,你一輩子看不出色身有什麼不乾淨的地方,你看不出來。

所以你一定要先把皮膚切開,把肉也切開,然後把你的色身剝開以後,看到裡面的東西,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心肝脾肺腎,大小便溺。所以我們事實上看我們的色身,我們從身體裡面找不到一個乾淨的東西,找不到,這是一個觀察內相的不淨。

看看外相,這種不淨的東西,它還不是乖乖的在裡面待著,它怎麼樣呢?

《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

即便你把外面這個色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莊矜就是種種的莊嚴去裝飾它,但是你就是一個畫囊,一個皮膚畫了鼻子眼睛嘴巴,但是你經常九孔流出不淨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天要洗澡,因為它這個不淨的東西,不是在身體裡面待著,它經常往外排,這叫畫囊盛糞。

外相其實也是不乾淨的,這個是生前,那死了以後呢?

《一旦神離,不復堪親近》

一旦神識離開的時候,我們死亡到來的時候,神識一旦離開,色法一定要心法的加持。你看一個房子,只要超過三年沒有住,這個房子就差不多壞掉了,開始壞掉了,因為它沒有心力的支持。

色身亦複如此,一旦你的神識離開以後,你的色身開始變成蒼白,然後轉成瘀青,然後慢慢慢慢的,膨脹,膨脹,膨脹,砰,破裂,破裂以後流出種種的膿血,長這個屍蟲把你的肉吃掉,最後變成一堆白骨,最後完全消失掉。

所以當我們一旦死亡到來的時候,是不復堪親近,死了以後也是不乾淨的。所以我們做一個總結。

《切莫把未爛的骷髏認作真》

其實我們現在的色身,也就是一個將爛而未爛的骷髏,它可以走來走去,可以吃飯睡覺拜佛如此而已,它就是一個未爛的骷髏。

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以前之所以貪愛色身,來自於我們對色身一個錯誤的理解,因為我們看到色身的表皮,都被那層皮給騙了。所以我們應該說這個東西,真的要是你想貪愛,它值得貪愛嗎?就把皮剝開來看到五臟六腑,其實不管內外,都沒有一個乾淨的東西。

懺公師父說,說這個貪愛色身,除了煩惱以外,還跟業力有關係,你那兩個彼此有這個生死業力,互相吸引,懺公師父舉個例子說,他說:你看那個蛇,公蛇看到母蛇就被它吸引,哇!就這個蛇很有曲線美,那麼這個豬也是一樣,公豬看到母豬說,哇,這個豬長得很豐滿,互相吸引,就是這麼回事。

其實人跟人之間,也是業力有關係,但是業力是很難改變的,所以我們只能夠改變煩惱,業力真的很難改變,這個互相吸引這一塊是無解的。

你說,欸,你為什麼欣賞他?沒有道理,真的沒有道理,就過去的業力,你要嘛欠他,要嘛就他欠你,就這樣。所以你看業力還完的時候,兩個人就不互相吸引了。所以他這個色身是不美妙的,但是為什麼互相吸引呢,他外有業力,內有顛倒的妄想,所以兩個結合起來。

所以人生為什麼那麼複雜,就是內憂外患內外夾殺。但是業力真的很難改,我們懺悔只能夠改變自己的這一塊,跟眾生的互動這一塊,無解,因為他不改變,你一點辦法都沒有,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只能夠改變自己的心態。


淨界法師:調伏愛欲的煩惱

關於:「調伏愛欲的煩惱」我們做一個說明──愛欲的煩惱、貪愛的煩惱有兩種:

第一個、貪愛自身,貪愛自身叫「身見」。

第二個、貪愛他人的色身,就變「婬欲」。

總而言之,都是從「色身」引起的,就是我們對色身產生顛倒,我們認為他是清淨、美妙的,就產生貪愛。所以佛陀在對治方面,告訴我們「觀身不淨」。

看蕅益大師的頌文:

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一旦神離,不復堪親近;切莫把未爛骷髏認作真。

蕅益大師在發明我們色身的不淨,從三段來說明,先看:

第一段、總標色身的緣起──

我們色身是怎麼來的呢?這個地方講到「內因、外緣」:

『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首先我們之所以來三界投胎,主要的「親因緣」,就「內因力」,就是『恩愛迷情』。『恩愛』它的本質就是『迷情』,『迷情』就是『恩愛』,只因為粗、細的不同,比較粗顯的叫『恩愛』,比較微細的叫『迷情』。

這個『恩愛迷情』不是指我們平常的恩愛迷情,是說:我們一個人到「臨命終」的時候,從一個「明了心」到「昏昧心」到「悶絕」,進入「悶絕」這個人就死掉了;死掉之後,下一剎那變「中陰身」。這個「中陰身」他離開了身體以後,他看到是一片黑暗,但是由於他過去的業力,他會在黑暗當中的某一個處所,看到一道的光明,在光明當中,會看到某一個男女,在做交媾的行為;這時候,他就動了一念的恩愛迷情;假設他是要做一個「男眾」,他對這個女眾…對母親生恩愛迷情;假設他是投胎變成一個「女眾」,他就對父親動恩愛迷情。「仁者心動」嘛,仁者心動之後,就開始觸動了生死的業力,就來投胎了!

投胎之後─一個生命體的結合,當然不能只有「心法」,它肯定要有一個「色法」來做依止,生命體要有「色、心」的和合。前面講「心法」,這以下講「色法」:『四大緣生』─它是攬四大為因緣才能夠受生。這個「四大」指的是什麼呢?就是「父精母血」,他動了恩愛迷情之後,他的心,就投入到父精母血的色法當中,「色、心和合」,就把他的色身,虛妄的創造出來了。

這個在經典說是─「種子不淨」,我們的色身怎麼洗,都洗不乾淨呢?因為他一開始就不乾淨,他整個色身的生起,就是一念染污的心,『恩愛迷情』跟染污的色法─『父精母血』的結合,這本質就是不淨。這是一個總說,以下三段的別示,我們看外相─

一、外表相狀的不淨─『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

身體當中─『父精母血』的結合、跟『恩愛迷情』結合之後,他吸收很多的養分,滋養之後,身體慢慢的長大,然後身體裡面就有很多的膿血屎尿不淨物,在身體當中互相的參雜(『交潤』就是參雜)。而且,他不是在身體裡面哦,怎麼樣呢?『臭穢常無盡』─九孔流出不淨:兩個眼睛、兩個鼻子、兩個耳朵、一個嘴巴、大便處、小便處,九孔經常流出不淨物。所以我們為什麼要經常洗身,就是這樣子,因為它會不斷的排出不乾淨的東西。這是「外相」,外表的不淨。

二、內相的不淨─『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

這是往身體裡面看──即便我們用衣服來裝飾它,用很多的保養品來愛惜、保護它,但是其實我們的色身,只就是一個『畫囊盛糞』。所以我們的色身,其實一層皮好看而已,就那一層皮,畫上了眼睛、鼻子、嘴巴,但是裡面呢,卻是充滿了種種的不淨物。所以古人說:就像一個花瓶外面很好看,這個花瓶裡面裝了很多膿血屎尿,是這個意思─『畫囊盛糞』。

這個『畫囊盛糞』是這樣子: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愛一個人的色身啊,除了「煩惱」以外,這還有「業力」的問題。所以懺公師父常說一個譬喻說:你看豬看到豬,牠就覺得這個豬長得很豐滿;這個蛇看到蛇,就覺得這個蛇,長得很有曲線美。它是有他的「業力」的,你跟他有業力的話,他怎麼看你,就怎麼好看,這是因為有這個業。

所以:我們想要從「顛倒」當中覺悟過來,說:欸!其實它只就是這一層皮,你把這皮剝開了,把這一層皮打開來看,裡面全是『膿血交相潤』,從裡到外,沒有一個乾淨的東西。這是在講生前,我們生命還在的時候,一種內外的不淨。

三、死後的不淨─『一旦神離,不復堪親近』。

這個色身之所以能夠相續,因為有內心的住持,等到死亡到來,你的神識離開了,這個色身就開始…顏色從紅潤變成蒼白、變成青黑,然後慢慢、慢慢的膨脹,啵!破掉,流出很多的膿血,然後生出很多的蟲,吃他的肉,最後變成白骨,最後連白骨也消失掉。所以一旦『神離』,當神識離開的時候啊,這個色身誰敢去靠近呢?所以:
蕅益大師最後的結勸─『切莫把未爛骷髏認作真。』。

我們一個修行人,不要把一個將爛而暫時還沒有爛的骷髏,把它當作真啊!這個色身只是「借假修真」,你不要花太多精神、體力去經營這個色身,因為它總有一天是腐爛的…總有一天,不管你怎麼弄,它會往「老、病、死」,往這個白骨的方向走,是不可改變的!所以『切莫把未爛骷髏認作真』。

我們前面在修學「理觀」的時候─我們是「無有少法可得」。

因為:你在正念真如的時候,是離開色身的相狀,心中「離一切相」,對不對?但是你從對治止觀又回到色身,開始又安立一個相狀,安立一個不淨的相,用不淨的相,來對治我們認為是清淨的相。所以「對治止觀」它是有相狀的─以「不淨觀」來對治「淨」顛倒,以「無常觀」來對治「常」顛倒,它是有相狀的,又開始產生一個相狀,只是怎麼樣?一個逆向操作的相狀。就是說:過去我們心中,住在我們色身的相狀、或者住在你喜歡人的色身相狀,開始分別他是很乾淨的、很美妙的、很可愛的,這個相狀有很多的分別;那麼現在佛陀告訴你,佛陀讓你吃一道藥進去,這個藥,你吃進去之後──欸…他的心中,又產生一個逆向思考,不對!這個是不乾淨的、是腐臭的,是一個未爛的骷髏。所以:修「理觀」的時候─是離一切「名言分別」的。

修「假觀」的時候─你又帶動了名言,用一種「清淨的名言」,來對治你顛倒的名言。

你開始起名言─但是以「如夢如幻的名言」,來對治那個「如夢如幻的顛倒」,所以這個時候你又產生一個相狀。在這個偈頌裡面念一念:『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一旦神離,不復堪親近。』你心中就出現相狀了,那個不淨相出來了。所以說:「對治止觀」是以「名言」對治「名言」,以「清淨的名言」對治「染污、顛倒的名言」,在「事修」是這樣子。


《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三十二章 離愛忘憂【我空怖滅】

(一)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本章的章旨為「離愛忘憂」。「憂」,就是憂愁,每個人都有憂愁和煩惱。一般人沒有名利財色,就會憂愁;這些憂愁煩惱,都是從貪愛而來。假使沒有愛,心中光明寂靜,就沒有憂愁和煩惱。所以,憂和愛是相對的,有愛就有憂,無愛就無憂,如經云:「有此則有彼,無此則無彼;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禪宗祖師也說:「有一些些,還有一些些。」心中有一點點的愛,就會有一些些的憂愁,這些憂愁就感未來生死的果報。因此,修行就是要除憂和離愛。

憂有七種,第一、體弱之憂。一般人都希望自己身強力壯,像個大力士;但身強力壯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人容易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而擔憂。假使身體羸弱,有氣無力,一打坐就腰痠背痛,一誦經、拜佛,上氣不接下氣,想要成就福報就不容易了。

第二、壽命之憂。一般人都希望能長生不死,唯恐自己一口氣不來,萬貫家財後繼無人。歷史上的秦始皇及漢武帝為求長生不老,曾派兵遣將四處尋訪長生不老的祕方,這就是一種壽命之憂。

第三、疾病之憂。身患疾病,時時刻刻為病所苦,或是始終為了自己的疾病而擔憂,終日患得患失。身體是從業障所生,業障是由心所生,因為心中有貪、瞋、癡、慢、疑、邪見,所以就會有業障,這就是因果循環。假使能去除心中的貪、瞋、癡、慢、疑、邪見,業障就能消除,疾病自然就會痊癒。所以,有了輕微的病苦,應該要忍耐,除了看病之外,更要在道業上精進用功,努力地消業、轉業。

病有二種,一是色身的病,二是業障病。色身的病,只要求醫治療,就能消災免難。相反地,藥石罔效者,則是業障病,必須服用法藥,才能醫治。

現在醫學發達,看診也很方便,但也不要因此養成過度依賴的習氣,一點點不適就一直去醫院。須知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藥,應該要慚愧、懺悔、精進、修禪定、修四念處觀……服了這些法藥,就能真正地消除病苦。

佛在世時,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共謀加害釋迦牟尼佛,並且殺害父親奪取王位,結果業障現前,身上長滿毒瘡,藥石罔效,於是向神醫耆婆求救。耆婆告訴他:「大王,你的病連我都無法醫治,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向釋迦牟尼佛至心地慚愧、懺悔,身上的業障病才能痊癒。」這時,阿闍世王已經病入膏肓,寸步難行,心中至誠懺悔所造惡業,佛陀知道阿闍世王的心意,便入三昧,三昧光明照到他的身上,毒瘡就痊癒了。

耆婆的醫術可以媲美中國的扁鵲、華陀,甚至技高一籌。佛經中記載,耆婆過去生曾經供養過僧寶,同時看到眾生常為病所苦,因而起了大悲心,發願要成為治癒眾生疾病的醫王。由於前世的功德與願心,所以耆婆一出生就手拿藥包,年幼時就開始學醫,後來習醫有成,開始遊走天下,懸壺濟世。

有一天,耆婆在路上遇見一個柴夫正挑柴下山。耆婆看了柴夫一眼,就清楚地看到這個人的五臟六腑,他心生疑惑:「莫非自己得了天眼通?」他把眼光轉向其他地方,卻看不到任何異象。耆婆想到,有一種藥王木,只要手拿此木,就能透視人的五臟六腑。耆婆便買下柴夫所有的柴,一支一支地試驗,果真發現當中有一支藥王木。所以,耆婆一方面仰賴過去生的功德,二方面憑藉著今世精湛的醫術,在僧團中行醫時往往都能藥到病除。

所謂「諸佛以病苦為師」,修行人有疾病實不足為憂,身帶三分病,若能鞭策自己精進用功,把握無常的色身,藉假修真,就能成就悟道的因緣。若真正得到甚深禪定,成就金剛心,得到金剛不壞之身,就能百病消除,生命就是無量壽。所以,病緣是修行的增上緣。

第四、罪惡之憂。做了虧心事,時時懷有罪惡感,心中失去光明,就是罪惡之憂。時時刻刻都在提心吊膽,唯恐他人得知,同時又擔心受報,始終都活在憂愁煩惱之中。世間人往往犯錯而不知悔改,因而憂愁度日。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犯了過錯,要經常檢討反省。知錯能改,心光明了,一切憂愁煩惱都消失於無形。

第五、殃禍之憂。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般人都知道世間無常、世事難料,所以心當中經常會憂懼天災人禍降臨到自己身上。有些人認為台灣不好,紛紛移民到國外。雖然身體離開台灣了,但是心當中仍然充滿煩惱。所謂「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假使惡業現前,即使逃出千里之外,也是在劫難逃。

歷史上記載,明朝張獻忠殘暴不仁,殺人如麻。有一天,張獻忠帶兵來到四川,鄰近老百姓聞風而逃。當時有一人逃到深山,看到路旁有一棵老梧桐樹,樹幹粗壯,而且中間有半截是空的,正是最佳的避難之所,於是鑽到空心處躲藏。此時,張獻忠率領的部隊為了抄捷徑,正巧也到了同一座山林休息。

張獻忠下令,利用休息時間趕快磨刀。磨完刀,想試試刀磨得如何,對著路旁半截的梧桐樹劈下一刀,樹幹裡突然掉出一顆人頭,原先躲在樹中的人,剎那間就一命嗚呼了,真正是所謂的「在劫難逃」。

張獻忠見狀,心裡覺得怪異,為何樹裡會有人頭,大惑不解。部隊繼續又往前走,大夥走得疲憊不堪,就在樹林間休息,有人內急至林間小解,匆忙中不慎碰到活麻,頓時疼痛不堪。張獻忠覺得四川人真不得了,連草都咬人,所以非殺不可,到了成都,殺了很多人。

佛陀時代,琉璃王滅釋種時,目連尊者以神通力把釋迦族的五百童男、童女放置缽中,送至天上,待戰爭結束,準備將五百童男、童女接回人間,但是,這五百童男、童女福德不足,結果統統在缽裡化成了血水。所以,殃禍臨頭,逃都逃不了,只有從這念心上來慚愧、懺悔,修善、斷惡,積集福德資糧,才能遠離憂慮,尋得最究竟的安身立命之所。

第六、別離之憂。俗話說:「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無常,一切皆是緣起緣滅,一旦緣盡時,即使恩深情重的親人,終須分離,這就是八苦當中的「愛別離苦」。

第七、死亡之憂。「死」,就是恐懼自己會喪身失命;「亡」,就是逃亡、逃命、失去、消滅之意,憂慮將來會時運不濟,甚至家破人亡,不知該逃往何處。這種種憂愁,都是從愛而生。

出了家,既不貪名利,也不貪吃,但心當中假使存有男女的欲愛、色愛,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引爆,招來生死大禍;相反地,假使能去除欲愛,心自然坦坦蕩蕩,無憂無掛,生死自在。

(二)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欲愛、色愛是生死的根本,為害甚大!世間人為了欲愛,甚至導致家破人亡;歷史上的英雄豪傑,也往往為了情愛而喪身亡國。修道之人,假使心中起了欲愛,就會退失菩提心。

出家眾吃的是粗茶淡飯,睡的是七尺木床,對於名利淡泊,然而男女的欲愛是眾生深重的習氣,並不容易放下,因此,出了家要持戒清淨,男眾和女眾之間不能隨便交談,也不能單獨共乘交通工具。即使是職務上的需要,男眾、女眾也不能單獨外出,不然也必須有第三者同行;講話時,要保持正念;奉茶時,只需把茶杯放在桌上,不可以親自送到對方手中。因為我們過去染著的習氣很深,男女眾相處時,心當中就容易產生妄想,所以經常都要注意防範。注意這些細節,就是一種防範。

欲愛就像火一樣,欲火一燒,就會喪身失命。儒家講「清心寡欲」,就是儘量減少男女之欲,即使是夫妻之間也是一樣。出家眾則是絕對禁止男女之欲,男女眾要保持清淨,甚至同性之間也要保持距離,因為同性相戀也一樣是生死的根本。有些人自己在房間裡手淫,也是屬於淫欲。無論使用什麼方法來達到性欲的滿足,都是屬於欲愛。有愛,就有煩惱、就是生死的根本。

欲愛的煩惱,就像小偷一樣,防不勝防;也像水銀瀉地一般,無孔不入。所以,要經常檢討、反省、慚愧、改過,修四念處觀、不淨觀來對治,慢慢息滅心中的色愛、欲愛,心就能達到平靜、清淨。佛說:「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心中無愛,則無憂;心中無憂,就無有恐怖,當下就能了生死。

過去印度有一位鬱陀藍弗仙人。所謂仙人,是指得了禪定、擁有五種神通的人。但是,仙人還沒有得到漏盡通、斷除煩惱;若得了漏盡通,就是羅漢。以印度當時的風俗民情來說,一般百姓對於修行人──不論是出家僧眾,或是其他宗教的修行人,一律都是恭敬供養。當時,鬱陀藍弗仙人就經常用神足通飛到皇宮,接受供養。

有一天,皇后供養仙人畢,向仙人頂禮時,用手觸摸了仙人的腳。仙人看到皇后容貌莊嚴,心念一動,剎那間定力全散,失去了神通,無法飛行,只好徒步走回山上。仙人覺得很慚愧,發憤在山中精勤修習禪定,從此不再下山。可是,仙人的心卻定不下來,聽到林間雀鳥的叫聲,覺得討厭,於是離開深山,前往恆河邊打坐。在河邊打坐,又聽到河裡的魚在水面上下跳躍,又心生煩惱,覺得魚兒也干擾他修定,於是他心生惡念:「我將來一定要把雀鳥和魚趕盡殺絕!」最後,他終於找到一個山谷,沒有雀鳥和魚的干擾,專心打坐,心定下來,不久又證到四禪八定,得到神通。由於修成了四空定,命終往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鬱陀藍弗仙人因為發了惡願,八萬大劫的壽命享盡,命終之後就墮入畜生道,變成一隻飛天狐,在水上、林間飛行,專門捕食水中的魚和林間的雀鳥。

由此可見,欲愛能招來很大的禍害,甚至殃及累世。所以,修行除了打坐修習禪定以外,還要以智慧來返照自心、轉識成智。經常檢討自己心中是否有男女的欲愛、色愛?假使起了欲愛、色愛,就修四念處觀來對治,最後這念心安住在中道實相,這樣就能達到定慧等持。這念心清淨了,就像一潭止水、就像一面鏡子。假使能夠斷盡欲愛,心中就能無憂,無憂就無有恐怖。憂和怖是生死的苦果,想要遠離生死的苦果,就必須斷除欲愛、色愛。

「若離於愛,何憂何怖?」想要遠離煩惱,並不是逃境安心,或離開人間,因為這樣並不能真正脫離煩惱的束縛。如果我們心當中有貪、瞋、癡,不管到任何地方都有是非、煩惱。想要徹底脫離煩惱的苦果,必須從當下這念心來轉化。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念心,不生愛著,心中就是一片清涼,如淨土宗所說:「心淨佛土淨。」心清淨,佛土就清淨;心不清淨,所到之處都是穢土。明白淨土、穢土都不離當下這念心,修行就是四兩撥千斤。

所謂「一念不覺生三細」,假使能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心安住正念、正定,不打妄想,就能煩惱不生;保持覺性,清楚明白、能作主,念念分明,煩惱即菩提。所以,心離愛則無憂、無怖,當下就能了生死。

這一章告訴我們「離愛忘憂」。「離」,一個是身離,一個是心離。遠離外在的紅塵俗世,就是身離。假使出了家,身在道場,但是心當中戀戀不忘世俗的名利財色,就跟紅塵中的世俗人無異。所以,不但要身離紅塵,心也要不為六塵所染,這才是真正的身處淨土。

唯識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外界的一切都在這一念心當中,由於我們心中的煩惱、分別、取捨、執著不同,所以世界就呈現種種的差別。了解這個道理,所謂「心淨佛土淨」,心清淨了,處處光明,當下就是清淨的佛土。《六祖壇經》云:「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心安住正念,就是解脫。要想生天堂、生極樂世界,假使不知道在這念心上回光返照,只是向外東求西找,始終是找不到的;把生貪愛的這念心轉過來,不再貪愛,當下煩惱即菩提。了解這個道理,這念心始終保持如如不動,了了常知,則「何憂何怖」!


南懷瑾 居士:如何去除貪欲

問:此貪欲蓋,誰為非食。

答:有不淨相,及於彼相,如理作意,多所修習,以為非食」。要解脫這個貪欲蓋,該怎麼辦?所以我經常告訴你們要做白骨觀、不淨觀,你們檢查禪宗、密宗、律宗,唐宋以後佛法的僧才,一天一天衰落,沒有什麼證果的人。你查查《高僧傳》,唐宋以前,學佛證果的非常多,原因是當時的僧人,都走禪定的路線。自從禪宗盛行,佛學流傳以後,佛學是昌明了,但證果的人沒有了,因為專事修證的人少了,都不專心注重修行了。

一切修道的路,不管哪一教我都經歷過,然後再回轉來在佛法中找,發現小乘佛法中的白骨觀、安那般那,是修行證果的根本法門。尤其中國證果的祖師,以及創宗立教的大師們,大多走的都是這個路子。即使密宗各派有成就的也是一樣。我把一切法門學完了,自己再閉關求證,那真是慚愧,平常都是看大乘經典,認為小乘是小法,理都不理。後來自己一經修證才懂得,原來佛陀說的不淨觀、白骨觀修法,實際上包括了顯密一切大乘修法。再投身進去修過,才曉得它的真正妙用。回頭再看大小乘經典,得知佛在世的時候,印度的祖師們,因為都是親受佛的教導,所以七天以內證阿羅漢果的,非常之多。

為什麼現在做不到呢?如果說是末法時代,佛的三藏十二部都在啊!如果經典沒有了,那才是末法到了。既然經典都在,他所教的修法都有呀!翻出來看,完全對。所以你不要看到不淨觀、白骨觀是小法,教你們觀不淨觀、白骨觀、安那般那,十個中有八九個都說觀不起來,對不對?(同學回答:是)那是你們不得法,不曉得怎麼觀。

觀不起來關鍵在哪裏?那是你業力太重,是三世的因果。但是話也不是那麼說,觀不起來是你的般若不夠,你的智力不夠,只要能觀起來就成,沒有不成的。一般人教理講得通達得很,談到真修行時,一點力量都沒有,所以佛在這裏也告訴你,第一是修不淨觀。但是不淨觀有問題,先看這一段經文再告訴你們。

「此復云何,謂青瘀等,若觀此身,種種不淨,雜穢充滿,名觀內身不淨之相。復觀於外,青瘀等相,種種不淨,名觀外身不淨之相。由觀此二不淨相故,未生貪欲令其不生,生已能斷,故名非食。由於彼相如理作意故,遮令不生。多所修習故,生已能斷。前黑品中,由於彼相不正思惟故,未生令生,多所修習故,倍更增廣」。

「黑品」是黑業,不善之業;白品是善業。這一段要注意,這一段文字是什麼意思呢?這個道理誰懂?出來講!但是你們不要以為文字懂了就行了,我為什麼在這裏挑出問題?道理何在?所以我要你們把中文弄好,佛經的理都看不懂,還想翻譯成外文;黃種人都未能度,你還要去迷糊白種人。你翻譯的東西如果不對,不是害了別人嗎?寧可讓他們多轉兩個身都沒有關係,現在推開書本來說。

不淨觀我也教過你們觀身體內部,你到殺豬場,到豬肉攤上一看,我們人同那個豬一樣的。現在豬肉是經市場的人整理過的,像我們小時候在鄉下,經常看殺豬的。把豬殺了,拉開肚皮,裏頭難看得很呀!腸子是五顏六色的,又臭得很。人體就是這樣,一層皮包在外面,用肥皂一刷,鬍鬚刮一刮,女的加上香粉口紅一塗,這個動物還可以看看。如果把這一層皮拉開看看,真難看。修這個不淨觀是初步,去了貪欲嗎?去不掉的。

我告訴你們一個經驗,在大陸時有一個和尚朋友告訴我,他出家的時候修過白骨觀,修到上街看人都是白骨人,後來再修下去,不行了,白骨也蠻可愛的。所以他作了一句詩,「縱使白骨也風流」,他說白骨觀醫治不好我的貪欲之病,不淨觀更沒力量。說人的肚腸不大好看,但是看久了,最髒的東西也變成美的了。這是修行經驗,不要當笑話聽。

所以你們都曉得講不淨觀、白骨觀,你們不覺得人體不淨嗎?憑良心說,大家都沒有觀念,在鏡子裏看自己,愈看愈漂亮,都覺得別人不認識自己的漂亮,對不對?你們厭惡過自己的身體沒有?很少有,這怎麼修不淨觀呢?所以不淨觀,經典上儘管講,卻生不出效果來,對不對?

說真話,我們真討論,你們沒有覺得自己身體不淨,討厭別人不乾淨倒是真的。譬如你喜歡一個人,你坐在那裏修觀,把這個人的皮拉掉,觀他不淨之相,你能嗎?不忍心呀!真這樣,你會替人掉兩滴眼淚,也替自己難過。就像蘇曼殊的詩,「人間花草太匆匆,春未殘時花已空」,聽到會掉眼淚,但絕不會想到不淨觀。所以不淨觀有時候不起效力,對貪欲蓋不能起制止作用。因此佛經儘管說不淨觀有如此的不淨,但是你們要修定做工夫,真會修這個法嗎?我可以講,絕對沒有,這是真話,百萬人中沒有一個是真正修這個法的。

同時你們也沒有真看過不淨,只有在戰場上可以看到,或者你們到殯儀館去看。人死後送到殯儀館,把死人衣服脫光後,丟到藥水池中泡著,男女老少全泡在一起,一條一條像鹹魚一樣。如果到戰場上看,東一條爛斷腿,西一塊爛手臂,那就可以修不淨觀了。有人連豬肉攤子都沒有看過,所以修行不得力。佛的規定,比丘要在尸陀林,就是中國的亂葬崗修。人死後第三天,身體發臭又難看,看過了這個才能修不淨觀。但我還要告訴你們,縱然你看了那麼多的爛屍體,大概三天都吃不下飯,對男女之情也不動心了;再過三天,你看到漂亮的還是漂亮。所以修行之難呀!貪欲之難去呀!這還是小乘法,小乘法都修不成何況大乘。

至於白骨觀要怎麼修,白骨看過嗎?沒有看過,所以後世修行人幾乎百無一是,佛講的話都是白講。不淨觀、白骨觀,真到了那個境界,則要轉回來,如天台宗的智者大師,就提倡安般法止觀修法。其實他採用了禪觀修法的一種步驟,但都是以不淨觀、白骨觀做基礎的。否則的話,對於安般的風大的原理,就不容易弄清楚了。

(恭錄自南懷瑾先生《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上)》


省庵大師不淨觀頌(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

念佛無難事,所難在一心。

一心亦無難,難在斷愛根。

當觀此身體,臭穢難具論。

內外及中間,無一清淨物。

己身既如此,它身亦復然。

深生厭惡心,慎勿生貪著。

當觀極樂國,純是蓮花生。

不假父母胎,壽命原無量。

一念念佛時,蓮花即化生。

若能無間斷,決定生安養。

——《卍續藏經》第一○九冊頁604上

佛為貪欲眾生說不淨觀,觀之既久,貪欲既除,可以越愛河而超苦海。余閒居閱《大智度論》,因取意而為之頌,以此自警,並以警世云。

死想第一

(人死時心臟和呼吸均告停止,其狀可畏)

有愛皆歸盡,此身寧久長?

替他空墮淚,誰解反思量?

所愛竟長別,淒涼不忍看;

識才離故體,屍已下空棺。

夜火虛堂冷,秋風素幔寒;

勸君身在日,先作死時觀。

脹想第二

(死後不及一日,屍體內臟,漸變化膨脹)

記得穠華態,俄成肚脹軀;

眼前年少者,容貌竟何如?

風大鼓其內,須臾□脹加;

身如盛水袋,腹似斷藤瓜。

垢膩深塗炭,蠅蛆亂聚沙;

曾因薄皮誑,翻悔昔年差。

青瘀想第三

(死後血液不流,屍體色變,臭氣令人怖畏)

紅白分明相,青黃瘀爛身;

請君開眼看,不是兩般人。

風日久吹炙,青黃殊可憐;

皮幹初爛橘,骨朽半枯椽。

耳鼻缺還在,筋骸斷復連;

石人雖不語,對此亦潸然。

壞想第四

(死後七八日,屍體即腐爛生蛆,屍汁臭穢)

皮肉既墮落,五藏於中現;

憑君徹底看,何處堪留戀?

肌膚才脫落,形質便遭傷;

瓜裂半開肉,蛇鑽欲出腸。

枯藤纏亂髮,顯蘚爛衣裳;

寄語嬋娟子,休將畫糞囊。

血塗想第五

(死後屍壞,血液糊塗,九孔流出,瘀色臭穢)

無復朱顏在,空餘殷血塗;

欲尋妍醜相,形質漸模糊。

一片無情血,千秋不起人;

淋漓塗宿草,狼籍汙埃塵。

莫辨妍媸相,安知男女身?

哀哉癡肉眼,錯認假為真。

膿爛想第六

(死屍停十日以上,即臭爛難聞)

腐爛應難睹,腥臊不可聞;

豈知膿潰處,蘭麝昔曾熏。

薄皮糊破紙,爛肉棄陳羹;

膿血從中潰,蠅蛆自外爭。

食豬腸易嘔,洗狗水難清;

不是深憎惡,何由斷妄情?

噉想第七

(若把死屍棄於林中,鳥獸即爭來噉食)

羊犬食人肉,人曾食犬羊;

不知人與畜,誰臭復誰香?

屍骸遭噉食,方寸少完全;

不飽饑烏腹,難幹饞狗涎。

當年空自愛,此日有誰憐?

不若豬羊肉,猶堪值幾錢?

散想第八

(屍解完盡,節骨分離,頭脊不連,伊人何去?)

形骸一已散,手足漸移置;

諦觀娥媚姿,畢竟歸何處?

四體忽分散,一身何所從?

豈唯姿態失,兼亦姓名空?

長短看秋草,穠纖問晚風;

請君高著眼,此事細推窮。

骨想第九

(死後幾年,血肉既盡,只存白骨狼藉,人見憂愁)

本是骷髏骨,曾將誑惑人;

昔時看是假,今日睹方真。

皮肉已銷爍,唯餘骨尚存;

雨添苔蘚色,水浸土沙痕。

牽挽多蟲蟻,收藏少子孫;

風流何處去?愁殺未歸魂!

燒想第十

(死屍被燒時,體脂助燃焰,轉瞬成灰燼)

火勢既猛烈,殘骸忽無有;

試看煙焰中,著得貪心否?

烈焰憑枯骨,須臾方熾然;

紅飛天際火,黑透樹頭煙。

妄念同灰盡,真心並日懸;

欲超生死路,此觀要精研。

──以上皆節錄自《卍續藏經》第一○九冊635下-637上

 

不淨觀-1.jpg

 

索達吉堪布:以不淨觀對治對自身他身的執著

文章來源:摘自《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第六十課(題目為編者加)

經過一番詳細剖析,身體並沒有精妙之處,皮膚、血肉、骨頭、骨髓、腦漿中根本找不到潔淨的東西,整個身體好像是個裝不淨糞的口袋。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貪著呢?

這樣一說,有些人覺得非常不合理:「世間上那麼多人不斷地讚美裝扮這個身體,你們修行人為什麼這樣說?」恐怕有些人不能接受。然而,龍猛菩薩在《中觀寶鬘論》中也講過:「若對不淨的身體進行讚頌、打扮,此乃極為愚痴且非常羞恥的行為。」世間人的觀念跟修行人的截然不同,但究竟的真理,唯一掌握在修行人手中。

其實,對身體的裡裡外外觀察後,若能得到少許精華,那讚歎自己的身體、別人的身體也合理。但經過一番找尋之後,除了三十六種不淨物外,得不到任何具實義的精妙之物。所以,對身體我們並不是無因譭謗,它確實沒有可貪的地方。

作為一個修行人,不要過於貪執自己的身體,如果把廁所裡的不淨糞一直當黃金來對待,有沒有意義你們應該清楚。龍猛菩薩也說:「美女的身體再誘人,也像不淨糞一樣骯髒不堪,不淨糞的形狀再好、再新鮮,實際上也沒有任何價值。」知道了身體的本質後,平時不要把所有的精力和財物全部花在這上面。索甲仁波切有一句話說得好:「有些人把所有的精力、財產用來裝飾身體,這是非常愚笨的行為,就像過路人只在旅館中住一夜,卻將全部錢財用來裝飾旅店一樣。」

當然,你要是有財產的話,對身體稍微裝飾一下,也是世間的傳統。現在世間上的人,有了珠寶全部掛在身上,有了脂粉全部塗在臉上。大多數人每天忙的就是面部這一塊,裝飾的也是這一塊,貼得亂七八糟的還是這一塊。除此之外,印度人在腳趾上有些點綴,但我們藏地特別冷,好多地方都結冰了,腳上有什麼裝飾誰也看不見。

我們如果瞭解身體的本質,便不會貪執自己的身體,也不會貪執別人的身體。記得《法句經》有這樣一個公案:有位王后長得嬌艷動人,國王要她到寺院禮拜佛陀,但由於她執著自己的美色,不喜歡聽佛陀蔑視美色的論調,因此經常避開佛陀。有一天,國王為了讓她到寺院去,下令詩人為寺院寫讚歌,歌頌寺院的寧靜、安詳和偉大,王后對此很感興趣,便和國王一起到寺院。當王后來到寺院,佛陀觀察她的根基,用智慧變化成一位絕色美女,站在她身後替她搧風。相比之下,王后覺得自己遜色多了。她一直望著那美女,那美女的容貌也逐漸在改變:先是變得衰老;然後死去;慢慢屍體糜爛,粘滿了蒼蠅,臭不可聞……。王后頓時覺悟美色並非永恆,而且毫無價值。佛陀覺察到她的根基已經成熟,便對她說:「對容貌美色極為貪戀的人是相當愚痴的,你們所執著的東西,只不過如此而已。」接受佛陀的開示後,王后證得初果。當說完所有的教言後,王后已證得阿羅漢果。

可見,對自身也好、他身也好,如果了知了身體的本質,即使相續中有非常可怕的煩惱,也是能夠對治的。不管是什麼樣的修行人,沒有煩惱很困難;有了煩惱,強迫讓自己依止正知正念,不要天天想自己的身體、別人的身體,也不太現實;即便暫時可以壓制,這種力量也不太強。如果知道了身體的本質,就算未經觀察會產生貪心,但從本質上來講,它已經基本斷除了,猶如人沒有命根就爬不起來一樣,這種煩惱想興風作浪也很困難。

我們之所以對境起貪心,按照《釋量論》的觀點來解釋,是因為認為對境有功德。相反,如果認為對境有過失,就會生起嗔恨心。倘若你覺得所貪的對方特別好看,對其身體產生貪心,或者自己每天照鏡子,認為「我長得美若天仙,如果再打扮一下,可能妙音天女看到我都不好意思了」。這樣一來,整天對不淨的身體花時間、花精力、花財物,當然,若對修行沒有影響,怎麼打扮是你的自由,但事實證明,此舉對修行肯定有直接或間接的損害。

我有時候都這樣想:現在除了出家人以外,在家的年輕人學佛力量非常薄弱,本來煩惱就比較重,再加上經常貪著自己的身體,還有裡裡外外的一些違緣,修行起來簡直舉步惟艱。而三四十歲以上的成年人,相比之下就比較穩重,他們知道身體到底是什麼樣的,貪著別人身體是這麼一回事,貪著自己身體也是這麼一回事。所以,人如果到了一定年齡,對身體的執著會逐漸減少,這時給他們宣說一些佛法,會有一種成熟的感覺。

總之,大家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應儘量減少對自身他身的執著,若能做到這樣,則說明你的修行有一定進步。但若仍舊執迷不悟,一味地貪著別人身體,竭力呵護自己的臭皮囊,那什麼時候證悟也很難說。  


南懷瑾:你真要學密宗顯教的白骨觀,沒有修好你談都不要談了

你們大家現在人很喜歡學密宗,尤其西藏的密宗,一聽密宗加上許多,你看密宗真正的單修的佛像,雙修的佛像,下面都有一腳踩一個骷髏,為什麼,我把秘密告你,你真要學密宗,顯教的白骨觀,沒有修好,你談都不要談了,就是這個道理,你白骨觀修好,換一句話你氣脈體能轉過來了。

其他的像,說我們當年在西藏研究這個問題,你們禪宗說開悟了,立刻成佛了,他請問你,開悟了,氣脈打開了沒有?禪宗不管氣脈,密宗跟道家非常管身體,他說氣脈不打開,身體都調整不過來,你說你得了道而這個道沒有什麼道理的,不承認的。

那麼我們當年也笑密宗、道家,你們也把身相看的太重了嘛,執著這個相,但是不能說沒有道理,兩方面都有理由,其實佛法都有了,我慢慢告訴大家,都有了。

自己有時候搞不通,世界上沒有真的佛,也沒有真的菩薩,我常常幾十年自己修持,碰到不過關的時候,怎麼辦,自己求自己,躺下來哭一場,這個,究竟有沒有,釋迦牟尼佛這些歷代的聖賢難道都騙我的嗎,究竟有沒有這個事呢,你要叫我不干了,我已經玩了幾十年,要騙人也要騙到底,騙自己也要騙到底,要干下去嘛,就是過不了關,最後自己每每碰到過不了關,自己痛哭一場,還是翻經,還是找找,等到自己把這個關打通了,這個困難解決了,打通了,原來佛,這些聖賢都沒有騙我,他們都講了,就是自己看不懂,過後就懂了。

所以,你們還年輕,不要隨隨便便研究一點普通的佛學,規規矩矩去研究,這是個大科學,那麼,現在休息十分鐘,我們馬上研究一下,打坐的姿態、姿勢,然後再講如何參禪如何修定,十分鐘,我們簽個約,不要超過十分鐘,時間來不及,你看我連到急急忙忙一路就趕下來,你們兩個腿辛苦,我的嘴巴可憐耶,而且嘴巴很可憐,我還告訴你們昨天一夜還沒有睡,而且你們也吃飽、睡足,我還是兩餐沒有吃,你看,就比你們,這一點嘛!為什麼來的,白骨觀修來的,因為我不是個人,我是個骷髏,我就不怕了,充其量就同它一樣,同他一樣我就擺在上面給你們作榜樣了。

——《南懷七日》(原名:《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研究》)


白骨觀與不淨觀的修法

一、什麼叫白骨觀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雲:
白骨觀,又作骨鑠觀。應先觀自身額上,皮肉爛墜,唯見白骨。漸漸從狹至寬,想於一頭,皮肉爛墜,見於白骨。乃至全身,皆見白骨。既見自身一具骨鑠分明現已,復觀餘人,爛墜亦爾。觀第二具已,漸次於一房、一寺、一城、一國,乃至遍地,以海為邊,骨鑠充滿。為令觀心增長。復卻從寬至狹,漸略而觀。唯見一國皆是骨鑠。漸見一城、一寺、一房、一具。又於一具中,乃至漸漸唯見眉間少許白骨。見眉間少許白骨已,專注一緣,湛然而住。如是修習,乃至得定。此觀成就,一切貪愛自然消亡。

《瑜伽師地論》卷三十二:白骨觀即觀想人的身體成為白骨的修法。貪慾熾盛的眾生為制伏貪毒,可修此觀。又作骨想觀。依《俱捨論》卷二十二,此觀法可分成初習業位、已熟修位、超作意位三個階段。

(1)初習業位︰行者先將心念安住於自身的足指或額等某一點上,復假想思惟皮肉爛墮,漸令骨淨。其次觀全身成一具白骨,再擴及他身。漸廣至一家、一村而至全世界充滿白骨,後再攝回自己一身。

(2)已熟修位︰觀想一身之骨中,先除足骨,漸次自下迄上而去他部骨,及至僅殘存半頭骨的觀法。

(3)超作意位︰將殘存之半頭骨也去除,而將心止住於眉間,專注一緣湛然作白骨觀。

前二位系以作意觀白骨,第三位則非作意而任運觀解,所以名為超作意位。由於白骨無眾生所貪著的容顏、肌膚之姣好、妙觸,故修此觀自然得以伏除貪煩惱。然因此觀為假想觀,是勝解作意分,且非普緣一切的共相觀,所以只有伏煩惱之力而無斷煩惱之功。

二、修白骨觀的目的:破除貪執、了脫生死
(摘自索達吉堪布《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第六十課)

我們特別執著自己的身體,哪怕落上一點小火星也忍不住,別人稍微撞你一下,或者說你身體不好,也會勃然大怒。譬如在龐大的身體中,鼻子是一塊小東西,假如別人說你鼻子不好看,也不應該為此生氣。但有些人卻氣得暴跳如雷,好像把他鼻子割掉了一樣,原因是什麼?就是無始以來對身體有強烈的貪執。這種貪執非常有危害。但若以白骨觀、不淨觀來觀察身體,對修行會有一定的幫助。

以前在佛教的修行中,有很多這方面修法。現在泰國、緬甸等國家的修行人,到了一定時候,也是專門到森林中觀白骨。我去泰國的時候,有好幾處道場修白骨觀,屍體就一直放在那裡,修行人專門去看身體糜爛、白骨的顏色,再到山裡修幾天、幾個月,然後又下來觀白骨。這樣,對身體的貪執逐漸逐漸減少,修行也有成功乃至證悟的機會。

關於此理,《清淨道論》中也有個公案:有位修行人白骨觀修得非常好,把白骨都看得清清楚楚,但始終沒有證得聖果。有一次,一個美女跟丈夫吵架,生氣後就回娘家去。她在回去的路上,把自己打扮得像天人一樣漂亮,想以此勾引其他男人來讓自己丈夫生氣。路上,她正好看見那個人在修白骨觀,他長相端嚴,威儀又好,目不斜視。她一見便動心了,兩隻眼睛一直盯著看,心裡打算引誘他。正在此時,修行人也看到了她,但在他的境界中,所見完全是一具獠牙畢露的白骨向他衝來,他不但沒有被美女迷倒,反而當下證悟阿羅漢果。由此可見,如果有了一定的修行境界,即使遇到極其嚴厲的對境,自己也有證悟的機會。

無論在印度還是漢地藏地,歷來都有一些清淨道場修持白骨觀。各大傳承的上師們對此修法也相當重視,通過這種修行,能令自相續中熾盛的貪心消失無餘,對解脫輪迴有相當大的助益。

三、白骨觀實修心要
㈠.不淨觀;
㈡.白骨觀;
㈢.白骨流光觀;
㈣.白骨生肌觀。

㈠.不淨觀
觀自身發紅,發腫,發脹,發青,發紫,發黑,皮膚潰爛,全身上下壞血塗漫,血漸漸地化成膿,肉爛得一塊一塊地往下掉。五臟六腑也開始變壞發爛,臭不可聞。且生出大量蛆蟲來吃膿血爛肉,最後吃完了,蛆蟲化成飛蛾,飛去無蹤。所餘的骷髏架子,就是一副潔白的白骨。白骨上下,無一絲一毫的牽掛。除白骨外,無有餘物,只有一副白骨,具潔白之性。

若人信解圓教,而煩惱重,不能習夢幻觀者,應作不淨觀。謂觀身五種不淨:
1、種子不淨。謂父母精血赤白二色和合成故。《智度論》雲:是身種不淨,非余妙寶物,不由白淨生,但從穢道出。
2、住處不淨。謂在母腹中,生髒之下,熟髒之上,不淨流溢,污穢充滿,彼中住故。又海山雲:不淨乃作衣裝,污穢便為飲食。
3、自體不淨。謂三十六物,皆是不淨共和合故。言三十六者。外有十二,發毛爪齒垢汗大小二遺眵淚涕唾。次有十二,皮膚血肉肪膏腦膜骨髓筋脈。中有十二,心肝膽肺脾腎腸胃生髒熱髒赤痰白痰。即知從頂至足,皆是不淨。永嘉師雲:革囊盛糞,膿血之聚,不淨流溢,蟲蛆住處,鮑肆廁孔,亦所不及。
4、自相不淨。謂九竅常流諸穢惡故。言九竅者。兩耳出垢。兩眼出眵淚。兩鼻出膿涕。口出涎唾。大便道出屎。小便道出尿。智度論雲:種種不淨物,充滿於身中,常流出不淨,如漏囊盛物。
5、究竟不淨。謂命終身壞,肨脹臭穢,膿血蛆分,不堪近故。天台雲:從足至頭,從頭至足,循身觀察。唯見肨脹壞爛,大小便道蟲膿流出,臭劇死狗。心地觀經雲:應觀自身臭穢不淨,猶如死狗。
《金光明經》雲:我從久來恃此身,穢膿不可愛,雖常供養懷怨害,終歸棄我不知恩。觀自身竟。復觀他人,若男若女所有之身,皆具五種不淨,乃至觀一切世間有情之身,皆是不淨。故《起信論》雲:應觀世間一切有身,悉皆不淨。種種穢污,無一可樂。既觀皆是不淨,貪愛之心自然不起。《阿含經》說:昔有國王嗜欲無厭。有一比丘以偈諫曰:目為眵淚窟,鼻是穢涕囊,口為涎唾器,腹是屎尿倉。但王無慧目,為色所耽荒。貧道見之惡,出家修道場。天台雲:雖觀不淨,能成大事。如海中死屍,依之得度。

㈡.白骨觀

白骨觀的順序是由上到下。先觀頭顱骨(骷髏殼)。先頭蓋骨,觀清以後,再順次觀清每一個部位,乃至觀清全身的白骨。兩個眼睛空洞洞,兩個耳朵空洞洞,鼻子空洞洞,牙齒咬攏,頭頸骨一節一節的,肩鎖骨,上臂骨,下臀骨,手掌骨,手指骨,脊柱骨,胸肋骨,盆骨,尾閭骨,大腿骨,膝蓋骨,小腿骨,腳跟骨,腳掌骨,腳趾骨。由上而下依次觀清以後,觀全副白骨鬆松蕩蕩,松靜空明,就像有一根繩子吊在頭蓋骨上,將全副白骨吊起來一樣,無一絲一毫的緊張,鬆鬆蕩蕩,松靜空明。

觀清以後,再由下觀到上,要領同前。如是上下觀數次。

再觀最可愛的人,也是一具白骨,自己也是一具白骨,沒有什麼可愛。
觀冤家仇人,也是一具白骨,自己也是一具白骨,沒有什麼可恨。
觀周圍的人、全城的人、全國的人、全世界的人都是白骨,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千大世界,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有情都是一具白骨。
此心放射光明,遍照一切處。所到之處,白骨愈發變得潔淨、純白。

㈢.白骨流光觀

在骨架內,生發宮的位置,有一顆紅色的寶珠,通紅發亮,炙熱異常,猶如燒紅的鐵塊一樣。此紅色寶珠放出紅色光明和熱量,光明遍照全身骨骼,熱量也遍佈全身骨骼。在骨骼裡面的骨髓腔中,有紅絲絲,猶如燈泡中的鎢絲一樣,發出紅色的光明,越來越亮,遍滿全身骨骼,再向外放射,放出一臂之遠,越放越大,觸到白骨。再觀外白骨也同樣放出紅光,三千大世界,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有情白骨一起放光,光明返空,回照到內白骨,內白骨放光,加持外白骨,遍照法界。此時光光相入,光光相融,如一室千燈。

此時如心若散亂,應將心觀注於二足心。
如若昏沉,應將心觀注於眉間。
不散亂也不昏沉時,應觀注於心間或尾閭。
最後將光明收回到骨髓腔中。

㈣.白骨生肌觀

觀想兩個大腳趾生肌,十個腳趾都生肌,腳掌生肌,腳跟生肌,小腿生肌,膝蓋生肌,大腿生肌,下部生肌,中部五臟六腑生肌,上部生肌,手指生肌,手掌生肌,小臂生肌,肘部生肌,大臂生肌,頭部生肌,然後全身轉成十六歲的童真文殊,清靜四大,遍體通明,成光明琉璃之體。觀想三千大世界,遍法界盡虛空,一切有情全部生肌,全部轉成十六歲的童真文殊,清靜四大,遍體通明,成光明的琉璃之體。
出定、下座,白骨觀實修圓滿。

《慾海回狂》總勸

 

九想觀-1.jpg


宗性法師:人身為何是臭皮囊,詳解不淨觀

我們現代人在身體上下的功夫最多,生活裡面對身體下的功夫最多,一打開電視,那些營養品、養顏液等針對身體的廣告也最多,我們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圍繞這個身體在轉。有些老太太常為自己的身體發愁,使得現在養顏膠囊挺暢銷,當臉上有皺紋、有波浪了,心裡面就覺得難以承受,就天天想辦法把這一道一道的東西弄掉,有時我和她們開玩笑,有皺紋好辦,臉上的皺紋你覺得不好看就用熨鬥去熨一熨,老太太說這樣那能辦得到,我說既然辦不到,那就是自然規律,它該有波紋就得有,你幹嗎對這個東西發愁。有些年輕人,更是害怕有皺紋,早早就去做準備,所以走在大街上會經常看到有的人的臉就像灰面塗上去一樣,努力地要把那個痕填滿。有些人認為眼皮單的不好看,就去拉個雙的,結果眼皮腫了,適得其反。有的人臉上痣太多,嫌影響美觀,就要去取掉,有的越取越大,被那個爛痣藥給爛大了。除了臉上還有的在頭上,一會兒波浪滾滾,一會兒聳得像個金字塔,殊不知怎麼弄,那還是頭髮,而不能叫豬毛。有的人聽別人說自己氣色不好,就擔心是不是營養不良,回去就要改善改善、補充補充,所以我們很多的精力都投放到這上面去了,一輩子都在為它服務。老子講「吾之有患,為吾有身」,有了身體這個東西就是大患,我們現在很多人的生活中就是圍繞著這個身體,從內到外成天圍著它轉。

佛法告訴我們要觀身不淨,我們這個身體就是個臭皮囊,外面有一層皮,把這層皮剝開,就會發現裡面沒有什麼好看的,胃就像個茄子,腸子就像不規則的電線一樣,裡面全都是臭烘烘的、帶著血腥味。身上的九孔常流不淨,眼睛要長眼屎,鼻子要流鼻涕,耳朵還有耳屎等等,現在有些年輕人很懶,早上起來眼屎還吊在眼睫毛上就去吃飯。所以佛法跟我們講,你要如實觀察,這個身體是一個臭皮囊,是不乾淨的,沒有那麼可愛。

佛法告訴我們不要在這個色身上用功夫,這個軀殼就是一具臭皮囊,裡面包的全是臭東西,學過解剖的醫生會知道肚子劃開後是什麼的狀況。所以我主張那些修行人應到醫院去看看,看看那些要死的人是怎麼死的,看看那些死了以後的人是什麼樣子,甚至把肚子打開看一看,要不然老覺得這些東西好可愛、放不下。人的這具軀體是很短暫的,一般也就幾十年,保養再好也就百十來年,沒有必要緊抓住這個色身放不下。佛法跟我們講觀身不淨,修不淨觀,就是告訴我們觀身體,觀一具死屍開始死了的時候,臉慢慢變青漲大,青淤腫脹,然後整個臉的顏色變成了紫色,慢慢臉皮破了,裡面就流出髒糊糊的東西,整個身體開始腐爛,慢慢地化成膿,裡面全是蛆,慢慢只剩一層皮,最後是一灘淤泥。這樣的一個東西的確沒有什麼可貪戀的,別以為自己長得十分標準,將來大家殊途同歸,都要成這個模樣。所以我們要有這個觀念,要知道這個身體都是不長久的,都是要壞掉的,都是不乾淨的,沒有什麼值得可愛和貪戀的。唐朝有位大臣叫狄仁傑,這個人很能幹,當年他趕考,路上到一客棧去投宿,老闆說沒有房間了,只有一間是從來沒有人敢住的,那個房間裡面曾經有一個吊死鬼,是個女鬼冤魂不散,狄仁傑說我怕什麼鬼,就堅持住了進去。住到半夜,這個女鬼真的來了,披頭散髮、青面獠牙,狄仁傑想我跟你沒冤沒仇,你找我也沒用,就站了起來,一拍桌子講,你這個樣子不算可怕、不算惡,你再變一個樣子,比現在惡一千倍、惡一萬倍再來找我,你這點本事只算是小本事,結果那個鬼還真的走了。後來狄仁傑就寫了一首詩:「世間美色常如春,我不淫婦婦淫人,若將美色視亡婦,遍體蛆蟲臭難聞。」

我們這個生命是很短暫的,這個軀殼、身體是很脆弱的,比如吹了空調就有空調病,風扇一吹肩腿就又酸又疼,好像現代許多人都禁不起風吹雨打。佛教告訴我們要認識到身體的短暫,身體的脆弱,身體的骯髒,但這不是說我們就不管它了,就可以虐待它,雖然要觀身不淨,讓你要放下這個身體,但不能輕生,輕生也是在犯錯誤。佛法是中道的,一方面讓你通過不淨觀,對身體的骯髒、短暫、脆弱理解以後,放棄對這個色身的貪戀;另外一方面,讓你不能輕視這個色身,你要是輕視、虐待色身,那也不符合佛法的精神。我們要行中道,食能果腹、衣能避寒就行了,而不要在上面下太多功夫,天天圍著這個色身轉,又是減肥又是補充營養,都是沒用的。在僧團內部,經常會有些師父們衣服穿得非常破爛,對自己的身體很虐待,還說自己是在修頭陀行,這不符合佛法的精神,不是髒就代表頭陀行,艱苦樸素才是頭陀行。釋迦佛在印度時的所謂頭陀行穿的衣服是碎片揀的,但都是洗得很乾淨後縫起來的。我聽老參師父講,過去有一位僧人,他身上看起來非常髒,長了很多蝨子,沒人敢接近他,後來他看這樣下去不行,得讓別人信服,於是就把身上的蝨子一個一個抓出來,放在手掌心裡,讓它們排成隊,這些蝨子就乖乖的排起了隊,讓蝨子左轉,那些蝨子就向左轉。這位才是真正修頭陀的僧人,那些蝨子是他養的,他那是慈悲,而你長蝨子那是懶惰。佛教講這個不淨觀的積極涵義,是消除我們對色身的貪戀,貪戀色身是極端的觀念,輕視色身也是極端的觀念,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待,這個就需要用佛法來透視我們自己。如果你透視了,你就會放下對色身的貪戀,也會擺脫對色身的輕視,會更積極地把這個色身的作用和價值發揮出來,色身不是僅屬於你的,色身是屬於社會大眾的。我們要通過這樣一個不淨觀,養成對色身的不貪戀或輕視,從而更加積極地把你的整個色身投入到為社會大眾的服務當中,這就是我們大和尚提倡的覺悟人生,奉獻人生。

佛教徒要懂得,我們生存的空間、生活的機會都是社會大眾給我們提供的,我們日常中的吃、住、穿、用都是社會很多人在為我們服務的,所以我們更應該有奉獻精神,放下圍繞著對色身貪戀的這樣一些觀念,把我們的整個色身奉獻給社會大眾,用我們的色身去回報社會,回報社會對於我們的貢獻,反過來,我們對社會也要有貢獻。佛教徒應有一個觀念,就是「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你要把整個身體奉獻塵剎,至少你可以把整個身體奉獻給整個家庭、奉獻給單位。我這幾天在轉走廊時,看到"別怕累壞身體"的漫畫,就是在啟發我們不要怕累,累也有妙用,越累越有喜悅。佛法教我們觀身不淨是有積極意義的,不是讓你消極,以為這個身體沒意思,反正就這樣,破罐子破摔,而是要更積極地發揮你這個身體的作用,發揮你為社會大眾服務的價值。所以,我們要用佛法的智慧透視身體,通過對身體這種不淨的認識,而放棄對色身的貪戀與輕視,更加積極地投入到社會工作和家庭生活當中,把我們這個身體的作用和價值奉獻給社會大眾。如果我們能夠這樣生活,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是智慧的生活,我們的生活會很輕鬆、愉快,就不會有疲勞感,即使有疲勞,也會覺得是心甘情願的,而不會覺得勉強、吃虧。


不淨觀的修行方法及在生活中的觀修

關於不淨觀的修習,早就想談談個人觀點。現在很多人所謂修不淨觀,就是去看一些極其血腥的圖片。末學認為,血腥不等於不淨觀,變態不等於不淨觀。現在很多人搞錯了,去看一些血腥噁心的圖片。

其實修不淨觀應該以觀想為主,有高僧大德開示過,其實修不淨觀是“觀身不淨”,是觀察自己身體不清淨的本質,而且最好是跟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觀。不淨觀可以跟白骨觀結合起來修,先觀想不淨觀,再觀想白骨觀。

1、不淨觀的觀想方法:

按照當今高僧索達吉堪布仁波切在《入菩薩行講記》裡面的開示,不淨觀的修法是這樣的:

首當以意觀,析出表皮層,次以智慧劍,剔肉離身骨。

有人認為:“雖然身體不干淨,但總有一些精華實義吧。”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倘若以智慧寶劍進行剖析,從皮膚的外層一直到筋肉、骨頭,對身體的方方面面加以觀察,實在沒有值得執著的精妙之物。

如同屠夫殺完牦牛後,首先把皮膚剝開,然後將筋肉剔下來,接著剖開骨架,取出裡面的內髒,除了這些血肉骨頭以外,牦牛也沒有別的東西了。同樣,我們整天所貪著的身體,不管是自己的也好、別人的也好,假如用智慧寶劍進行剖析,從表皮、真皮開始,一直到裡面的肌肉、脂肪、骨架、內髒,這些東西一一觀察,到底哪一樣才是自己貪著的呢?絕對沒有。

學過醫的人應該對此更清楚,以前有位醫生說:“我在實驗室裡做人體解剖時,屍體泡在藥水裡,臭不可聞,每次解剖完以後,中午飯都不想吃。”前不久我去放生時,看到殺牦牛的場面,中午很多人都不想吃飯,雖然沒有肉,但青菜也吃不下。當時我就跟一位仁波切開玩笑:“你以後還想不想吃肉啊?所謂的牦牛肉,就是那樣產生的,美食的背後都有一個血淋淋的場面……”如果將身體從頭到尾、從裡到外,一一仔細觀察,確實沒什麼可貪的,甚至有時還會想吐。《觀佛三昧海經》就有這樣的內容:魔王波旬見悉達多太子勇猛修行,欲敗其道,遂召集毒龍惡鬼等進行違害。太子入慈心三昧,不受任何所害。波旬大怒,復遣三個魔女,以各種媚態誘惑太子。爾時太子眉間白毫放光照向三女,她們自見體內充滿血肉、鼻涕、大腸小腸、生藏熟藏等不淨,於是嘔吐不止。又見自己的頭分別變成蛇、狐狸、狗,非常驚怖,匍匐而去。

這段開示裡面,堪布仁波切已經很清晰的指出了不淨觀的觀修方法,也就是說,可以想象用一個智慧寶劍把自己進行解剖,從表皮、真皮開始,一直到裡面的肌肉、脂肪、骨架、內髒,這些東西一一觀察,結果從表皮一直解剖到最後,不管是皮膚,血肉,膿血,大小便,骨髓,腦髓,膽汁等,這些沒有一樣是清淨的、可愛的。觀想美女也是同樣的方法觀想。每天觀想幾分鐘到十幾分鐘,就能產生強大的作用,熄滅對身體,對美女的貪愛心。這是非常甚深的竅訣,望大家珍惜!

《親友書》中開示的不淨觀方法:

當觀少女身背後,臭氣顯露九孔門,如骯髒器難填滿,皮飾遮掩亦不淨。——龍樹菩薩《親友書》

對欲界眾生來講,貪執異性比較強烈,此處憑借我們的智慧,男修行者觀察女人的身體,女修行者觀察男人的身體,就會發現正如佛經所言,男女身體都是不淨物組成,沒有一處是干淨的。此處以女身為例,說在美女身體的背後,骯髒不堪、臭氣難聞,九個孔道[1]暴露在外,流出的不淨物沒有一個可愛的,就如同盛裝屎尿的不淨容器。同時,貪欲極其嚴重,就像無底洞一樣,不論享用多少飲食、擁有多少財富,也沒有心滿意足之時。

《出曜經》中說,有一個人叫摩因提,他的女兒非常漂亮,他便想獻給釋迦牟尼佛。他把女兒帶到佛面前,佛就問他:“你認為你的女兒很好嗎?”他贊歎道:“從頭到腳沒有一處不好。”佛說:“我從頭到腳觀察,不覺她有任何可愛之處……[2]”於是開示了很多身體不淨的過患。

具體觀想:觀想女身的九個孔道:眼睛上有眼屎;鼻孔裡面淌著鼻涕,鼻屎;耳孔裡面有黃色的耳屎;張開嘴,口臭熏天,黃色牙齒上殘留著飯渣;生殖器騷臭無比,流淌著小便;肛門處出現臭氣烘烘的大便。

她頭上有頭髮,跟象馬的尾巴並無兩樣;發下有頭骨,如同屠夫砍下的豬頭;頭中有腦髓,像泥巴一樣,臊臭難聞,放在地上,人們都不敢踩;眼目實際是水池,取出來都是水汁。她的鼻中有鼻涕,口中有唾液,體內的肝、肺腥臊不淨,腸胃、膀胱裡盡是屎尿。她的四肢也只是骨頭節節相連,筋攣皮縮,靠著氣息牽動,就像木人以機關抽牽而活動。一旦氣息停止,將屍體的頭、足等一節節分解,內臓擺得滿地狼籍。如此虛假、污穢的人體,究竟哪裡好呢?”

有條件的話每天靜坐這樣觀想幾分鐘到十幾分鐘,您的淫欲心很快會減輕、熄滅的。如此觀想幾天,您在看到美女,肯定會有不同的感覺,來試試吧!

2、白骨觀的觀想方法:

復解諸骨骼,審觀至於髓,當自如是究,何處見精妙。

前面已經觀察過了,從身體外面的表皮到裡面的筋肉、內髒之間,沒有值得貪戀的精華。那麼有些人認為:“骨骼應該有可取之處吧。”這也是一種愚蠢的想法。正如昨天所說,人體可以不斷地剖析,如果將所有骨骼解剖開來,就會發現白森森的骨頭是由骨質、骨膜、骨髓等組成,實際上也沒有可貪之處。

有時候到屍陀林,看看天葬師處理屍體的過程,可以對身體產生一種定解;或者審視一塊幾十年的白骨,想象白骨的主人曾對它如何執著,但現在也沒辦法再執著了,我們的身體幾年過後跟它沒有任何差別,進而遣除對身體的貪著;或者將自己的骨架跟屍陀林的白骨結合起來觀想,就會明白特別執著的身體不過如此而已。

從頭骨一直到頸骨、脊椎、大小腿,如果詳詳細細去觀察,整個骨架又有什麼可取的精華呢?牦牛或其它動物的骨頭還有價值,但人死了以後,肉不能吃,皮不能賣,骨頭也不能做什麼,可以說人的身體最不值錢。如果是牦牛的話,秋天死的牦牛比較肥,賣幾千塊錢肯定沒問題,春天的牦牛雖然沒有肥肉,但它的骨頭和皮也能值幾百塊錢。但人死以後,什麼東西都不值錢,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一家人死了,肯定他們要發財了!”

我們特別執著自己的身體,哪怕落上一點小火星也忍不住,別人稍微撞一下或者說你身體不好,也會勃然大怒。譬如在龐大的身體中,鼻子是一塊小東西,假如別人說你鼻子不好看,也不應該為此生氣。但有些人卻氣得暴跳如雷,好像把他鼻子割掉了一樣,原因是什麼?就是無始以來對身體有強烈的貪執。這種貪執對修行而言,實際上非常有危害。但若以白骨觀、不淨觀來觀察身體,對修行會有一定的幫助。

以前在佛教的修行中,有很多這方面修法。現在泰國、緬甸等國家的修行人,到了一定時候,也是專門到清淨的森林中觀白骨。我去泰國的時候,有好幾處道場修白骨觀,屍體就一直放在那裡,修行人專門去看身體糜爛、白骨的顏色,再到山裡修幾天、幾個月,然後又下來觀白骨。這樣,對身體的貪執逐漸逐漸減少,修行也有成功乃至證悟的機會。

關於此理,《清淨道論》中也有個公案:有位修行人白骨觀修得非常好,把白骨都看得清清楚楚,但始終沒有證得聖果。有一次,一個美女跟丈夫吵架,生氣後就回娘家去。她在回去的路上,把自己打扮得像天人一樣漂亮,想以此勾引其他男人來讓自己丈夫生氣。路上,她正好看見那個人在修白骨觀(她太不幸了,遇到一個觀白骨的人),他長相端嚴,威儀又好,目不斜視。她一見便動心了,兩只眼睛一直盯著看,心裡打算引誘他。正在此時,修行人也看到了她,但在他的境界中,所見完全是一具獠牙畢露的白骨向他沖來,他不但沒有被美女迷倒,反而當下證悟阿羅漢果。由此可見,如果有了一定的修行境界,即使遇到極其嚴厲的對境,自己也有證悟的機會。

無論在印度還是漢地藏地,歷來都有一些清淨道場修持白骨觀。各大傳承的上師們對此修法也相當重視,通過這種修行,能令自相續中熾盛的貪心消失無余,對解脫輪回有相當大的助益。

這段開示裡面仁波切很清楚的講明了修白骨觀的方法。末學認為,在前面不淨觀的基礎上,可以繼續修白骨觀。前面用智慧寶劍把身體解剖以後,逐一觀察沒有一點可愛之物。人體的血肉內臓等最後都會腐爛,化為塵土,只剩下一副骨架。然後,就觀想這副白骨有什麼可愛精妙之處呢?繼續用智慧寶劍解剖,從頭骨一直到頸骨、脊椎、大小腿,除了骨膜、骨髓,一點也沒有什麼可愛之物。如果這樣長期觀想,見到美女,馬上就會觀想到她的本質無非也是一副白骨,一直把心定在那個白骨上,淫欲心也就熄滅了。

3、不淨觀的九想:

九想,又作九相、九想門、九想觀。即對人屍體之丑惡形相,作九種觀想。為不淨觀之一種,行之可斷除我人對肉體之執著與情執。九想為:

(一)青瘀想(梵 vinīlaka-sajj.ā),又作想相壞、青想。觀想風吹日曬,死屍變黃赤色,復又發黑青。

(二)膿爛想(梵 vipūyaka-sajj.ā),又作想相爛、绛汁想。觀想死屍皮肉糜爛,自九孔出膿生蟲。

(三)蟲啖想(梵 vipadumaka-sajj.ā),又作想相蟲啖、食不消想。觀想蛆蟲、鳥獸之食屍。

(四)膨脹想(梵 vyādhmātaka-sajj.ā),又作想相青瘀。觀想死屍之膨脹。

(五)血塗想(梵 vilohitaka-sajj.ā),又作想相紅腐、膿血想。觀想死屍之膿血溢塗。

(六)壞爛想(梵 vikhāditaka-sajj.ā),又作想相蟲食。觀想皮肉之破裂、腐爛。

(七)敗壞想(梵 viksiptaka-sajj.ā),又作想相解散。觀想皮肉爛盡,僅存筋骨,七零八落。

(八)燒想(梵 vidagdhaka-sajj.ā),又作想相火燒。觀想死屍燒為灰燼。

(九)骨想(梵 asthi-sajj.ā),又作想相生、枯骨想。觀想死屍成為一堆散亂之白骨。

人想死亡日,欲火頓清涼。愚人若聞此,愁眉歎不祥。究竟百年後,同入火葬場!

 

下面這幾種觀想法,主要是以破除美色之表相為主:  

四覺觀  

凡夫起淫慾念,世世常遷徙。宿生為女時,見男便喜歡。今世得為男,又愛女人體。隨在覺其污,愛從何處起。  

睡起生覺 -- 默想清晨睡起,兩眼矇矓,未經盥漱,此時滿口黏液,舌黃堆積,甚是污穢。當念絕世嬌姿,縱其櫻桃美口,而脂粉未傅之先,其態亦當爾爾。  

醉後生覺 -- 默想飲酒過度,五內翻騰,未久忽然大嘔,盡吐腹中未消之物,餓犬嗅之,搖尾而退。當念佳人細酌,玉女輕餐,而杯盤狼藉之時,腹內亦當爾爾。  

病時生覺 -- 默想臥病之後,面目黧黑,形容枯槁,又或瘡亦腐潰,膿血交流,臭不可近,當念國色方容,縱或年華小艾,而疾苦纏身之日,形狀亦當爾爾。  

見廁生覺 -- 默想通衢大廁,屎尿停積,白蠟青蠅,處處纏繞,當念千嬌百媚之姿,任彼香湯浴體龍麝薰身,而取食消融之後,所化亦當爾爾。

 

印光大師:破淫慾九想觀

九想觀(此觀修成時,方才醒悟人身後的無量悽慘,是為斷絕愛慾的方便法門。)

人想死亡日,浴火頓清涼。愚人若聞此,愁眉嘆不祥。究竟百年後,同入火葬場。菩薩九觀想,苦海大津樑。

新死想第一:靜觀剛死的人,挺直仰臥,寒氣徹骨,一無所知。應當想到我這貪財戀色之身,將來死時必然也是這般模樣。

清淤想第二:靜觀尚未入殮的屍體,一至七日,黑氣騰溢,轉成青紫色,很是可怕。應當想到我這如花美貌之身,將來死後必然也是這般模樣。

膿血想第三:靜觀死去的人,開始腐爛時,肉腐成膿,勢將潰流,腸胃糜爛。應當想到我這風流俊雅之身將來必然也是這樣的情景。

絳汁想第四:靜觀腐爛的屍體,停放的時間一長,但見黃水流出,臭不可聞。應當想到自己現在雖是香潔之身,將來必然也是這樣的。

蟲啖想第五:靜觀停放時間久,已經腐爛的屍體,遍體生蟲,到處鑽啃,骨節之內,就像蜂窩一樣。應當想到我這夫妻和美之身,將來也必然是這樣的。

筋纏想第六:靜觀腐爛的屍首,皮肉被蟲鑽咬已盡,只剩筋連著骨,如像繩索捆柴,得以不散。應當想到我這偷香竊玉的邪淫之身,將來必然也是這樣。

骨散想第七:靜觀死屍,筋已爛壞,骨頭散亂,不在一處。應當想到我這崇高富貴的身體,將來必然也是這樣。

燒焦想第八:靜觀死屍,被烈火所燒,焦縮在地,或熟或生,不堪入目。應道想到我這文章蓋世之身,將來或許也是這樣。

枯骨想第九:靜觀枯骨荒草叢中的破墳棄骨,日曬雨淋,其色轉白,或復黃朽,人獸踐踏。應當想到我年華易逝、老邁將至之身,將來必然也是這樣。

-------節選自印光大師編訂《壽康寶鑑》

4、不淨觀在生活中的觀想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修不淨觀。當你擤鼻涕,或別人擤鼻涕的時候,你就可以觀想,這些不清淨的東西是哪裡來的?不是來自外面而是來自身體內部啊。你還可以想,如果一個美女,流著鼻涕,十天不洗臉,不刷牙會是什麼樣?她的眼上有 眼屎,耳朵裡有耳屎,鼻子裡有鼻屎,等等。當你上廁所的時候,就觀想這些大小便這麼臭氣哄哄,令人作嘔,其實這些屎尿不是來自外面,無非是從自己身體裡面排出來的。這些屎尿其實跟你一直沒有分開過,一直在你的身體裡面啊。如此說來,哪怕是美女,也要拉屎撒尿,也是整天身體內帶著屎尿,就像一個活動的廁所啊。這樣一個不清淨的身體,有什麼可值得貪戀的。好比你在二樓上廁所,大小便通過下水道排洩到樓下的化糞池。這樣一個過程,無論是二樓的馬桶,下水道,我們都覺得很髒,不會覺得可愛,清淨。其實人體的排洩跟這個也沒有多大區別,肚子相當於二樓的馬桶,大小便通過腸道肛門、小便道排洩出來,腸道相當於下水道,肛門、尿道口相當於一樓下水道的出口。

如果大家覺得馬桶跟下水道,以及下水道臭烘烘的出口很髒很臭、不可愛的話,為什麼對人的身體,以及大小便出口的尿道口,肛門卻覺得清淨可愛?

很多人AV看多了導致心理變態,喜歡肛交、口交,去舔那些部位,其實跟舔下水道出口沒什麼差別。試問這些人,下水道出口你會去舔嗎?如果不會,那你怎麼會去舔人體的下水道出口?實在是愚蠢啊!元芳,你怎麼看?

以上為個人修不淨觀感悟,跟大家分享。

最後說一句,不要再去貪戀馬桶、下水道了!


達照法師:九想觀的具體觀法

不淨觀主要是為了對治貪心。人生的痛苦都是來源於貪慾,貪慾若除斷,痛苦自消亡。為了達到消除貪慾的這個目標,可以因人而異地採取兩種不淨觀的方式:一種是如實觀的不淨觀,即五不淨觀,指的是觀察人生真正的實相,從種子到現前整個身體都是不淨的;另一種是假想觀的不淨觀,即九想觀,指的是通過對人生最後面臨死亡時情景的想像,發現生命最終的過程和結局也是不淨的。無論採取哪一種方式,只要能夠觀想得起來,則對眼前的任何美景色慾都會深入觀察到其前因後果,自然就不生貪慾,同時伴隨貪慾而生起的痛苦也就自然瓦解了。

九想觀就是九種假設的觀想,主要是提醒我們要往後看,看到自己最終的結局,或者提醒我們看看所貪慾的對象(異性或同性)最終的結局,都難免要經歷種種不淨苦空無我的事實,從而使自己對將來的生命灰飛煙滅深感苦空,與今世的糾纏和煩惱一刀兩斷。

九種想觀的具體觀法就是靜坐下來之後,運用自己的覺察力和專注力,靜慮思維,止觀並重,定慧等持。一方面保持穩定的情緒,另一方面保持清明的覺察力,從人人必須經歷的死亡開始設想下去,假設自己(或所貪對像)就是這樣地按照一個接一個的情景而變化,就會產生新的一種力量,即去除貪慾的力量。久而久之,一切能夠生起貪慾的情境都慢慢被淨化了,自己的身心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從而增長了定力和智慧。

九想觀的具體觀法是:一脹想,若觀人死尸,胖脹如韋囊盛風,異於本相,是為脹想;也就是剛死的人體好像被風吹鼓起來一樣,與原來的健康體態大不一樣,同時對於原來所貪著的形象也開始產生了變化,漸漸從貪著的夢幻般固執的情境裡走出來,從此啟動了治療貪慾的程序。

二青瘀想,若觀死尸,皮肉黃赤瘀黑青黤,是為青瘀想;繼續觀想下去就是皮膚的顏色開始變得恐怖起來,各種黃紅青黑淤血的樣子,實在影響了視覺上的舒適度,令人更進一步放棄慾望帶來的喜樂感。

三壞想,若觀死尸,風吹日曝,轉大裂壞在地,是為壞想;經過風吹日曬的尸體轉而變化更大,皮膚的局部也開始裂開,更加令人產生恐懼的情緒,本來貪慾的心再一次受到衝擊。

四血塗漫想,若觀死尸,處處膿血流溢,污穢塗漫,是為血塗漫想;從皮膚的裂縫中流出來膿血和腐壞的體液,漸漸塗滿了全身,部分溢滿身外,伴隨著臭氣熏天,更加難以令心安樂貪執。

五膿爛想,若觀死尸,蟲膿流出,皮肉壞爛,滂沱在地,是為膿爛想;腐爛情況更趨嚴重,身上的蟲子伴隨著膿血流出來,皮肉都壞得更透,脫落迂腐在地。

六啖想,若觀死尸,蟲蛆啖食,鳥挑其眼,狐狗咀嚼,虎狼抓裂,是為啖想;腐爛之後的身體上長滿蟲蛆,噁心的蛆蟲在尸體上蠕動,鳥兒挑逐眼睛,狐狸野狗對其進行咀嚼,虎狼野獸將其抓裂撕碎,敗壞情景更為不堪入目。

七散想,若觀死尸,禽獸分裂,身形破散,筋斷骨離,頭手交橫,是為散想;身形渙散,筋骨分離,身首異處,色身散盡。

八骨想,若觀死尸,皮肉已盡,但見白骨,筋連或分散狼藉,如貝如珂,是為骨想;這就是白骨觀的正觀階段,只見白骨潔白如貝殼或珂雪一般不染塵埃,甚至在月光下散發出熠熠光輝。

九燒想,若觀死尸為火所焚,爆裂煙臭,薪盡形滅,同於灰土,假令不燒,亦歸磨滅,是為燒想;最後連白骨都被火化了,人生再美終歸是灰飛煙滅,有何可貪?有何放不下?如是久久思維,一切貪婪之心、貪色之欲自然不起,身心恢復健康的平靜狀態,禪定也就得以成就了。

不淨觀-2.jpg

 

從佛法觀點看「情」與「欲」

阿難出家因緣--母猴怎堪與我美妻比

怎樣消除淫欲?

情執是修行最大障礙

為什麼說身體本是臭皮囊?

身體是修行的本錢,得了病,就談不上好好修行了

五種對治煩惱的觀照方法

白骨觀與不淨觀的修法

《慎入》一位朋友去西藏看天葬後感言!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