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功德,從獲得正知正見開始
如孝法師

問:父母都不在了,感覺非常愧對他們,經常聽人講超度亡靈,用什麼方法可以補救嗎?我年輕時墮過胎,對此很在意。有時兒女惹我生氣,我猜想這就是因果報應,這樣想對嗎?

如孝法師:學習佛法,最重要的是認識佛法。認識佛法並不代表我們能認清所有的生命因緣,而是認識自己的命運,這是一種智慧。不是有問題的時候才這樣想,而是沒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這樣想。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你應該想你還有個孩子,這不是想念,而是知道生命有很多無奈,要發起出離心。如果我們這一期生命結束了去投胎,卻被父母打掉了,怎麼辦?這不是假想的問題,輪迴中一定有這樣的過患。

你說:「父母不在了,我現在做什麼才能夠彌補對他們的虧欠?」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為父母、子女做,而是為自己做,這也是我執。學佛是為了消除我執。如果你不懂佛法,非理作意,生命的很多現象就導向了與佛法、修行完全相反的方向。這也是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實際上,一切功德從獲得正知正見開始。

如何獲得正知正見?比如,我們念一遍《普賢行願品》,把所有功德真心實意地回向:「所有的眾生都獲得它的利益」──所有的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與子女──修行不是為自己,這樣就非常如法。所以發菩提心要無我,心心唸唸都心繫眾生的利益,這是符合佛法的如法修行。

在這個世界上,恐怕連你自己都不相信,現在拿錢能把誰超度了?我在想,「我連自己都超度不了,我能超度誰呢?」這種超度的方法我信不過。祝福是可以的,祝福每一個眾生是佛教的本分,但並不是超度。

超度意味著什麼呢?責任和承諾。佛陀曾經說過,他不能超度眾生,但可以他所修的功德回向給眾生。回向是義務的,不收費。如果收費,我不知道應該值多少錢?可能沒有價格。這是心和心的問題,並非心和錢的問題。

當然,我們也不能太較真。供養和超度實際上是兩碼事,供養三寶,供養的當下就是善業與福德。你把福德真心回向給父母,他一定能收到,這並不是把他超度成佛。有時候,在他的生命當中或處於六道中的某個環境時,之所以受苦,是因為他把福報用盡了。當我們與他成為一個生命共同體,與他分享你的一些福報,他會暫時獲得一些安樂,這可以叫做「超度」。在真正的佛法來說,「超度」是要讓他心安。

基於對父母、孩子的情感,借助我們對佛菩薩的信心,哪怕好好誦一卷佛經,他們都會得到利益。因為佛經裡面都是真理的光芒,光明會照破他們內心的自私、無明與我執。這來源於你們的緣分和你的真心。與其求別人,不如求自己,如法如理地修行。無論超度與否,你都盡心了。

把自己應盡心的責任交給別人,用錢來完成,我覺得不太好。實際上,很多人拿錢做佛事,都是因為內心良知有很大的愧疚,這是一種對佛教的迷信。要正知正見,如理如法,用真心做道場,相信自己,這樣我們才能夠和三寶相應。不是把所有的責任往三寶身上一推,一切就萬事大吉了,那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畫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