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希阿榮博堪布《寂靜之道》慈愛

尊重他人對現世福報的追求

冷漠往往不是因為缺乏愛的能力,而是因為不相信自己敞開心胸的能力。培養慈心也可以看作是培養愛的能力,學習以真誠和善意去對待眾生、與外界相處。

傾盡全力去追求的名利對生命來說,其實沒有太大意義。與之相比,內心的平和富足、親情友情、慈善助人等對自己更有幫助,更容易產生幸福感。

迎面走來的人,男女老少,喜歡的、討厭的,他們都和我們一樣渴望幸福安樂,只是追求幸福的手段或許很笨拙,這樣地想,我們會很自然地生起同情、寬容之心。

或許我們遇到的大多數人不求出離輪迴,只求眼前離苦得樂,但我們還是應該盡己所能地提供幫助,讓貧窮的免於匱乏,讓生病的得到照料,讓孤獨的得到關愛,讓被蔑視的得到尊重,讓受冤的感到被理解,這是菩提心的一部分。

面對窮人、病人、流浪貓狗、以及其他需要幫助、撫慰的眾生,有人也許會說:「我的目標是眾生成佛,不是幫他們解決一時之需,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又怎樣呢?還是無明。」這是在為自己的懶惰、吝嗇和冷漠找藉口。

我們可以要求自己以究竟的解脫為目標、捨棄希求今生來世暫時的安樂,但不能因此不尊重他人對幸福的理解和對現世福報的追求。

作為大乘佛子,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盡虛空界無量無邊的眾生的福祉,但同樣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忽視因為各種因緣來到我們面前、需要幫助和關愛的每一個有情、他們來世以及今生、日後以及眼前的安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