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佛才有能力“自私”
傳喜法師

除了生老病死,人就沒有其他的生命模式嗎?為了一切眾生都能夠解脫生老病死的苦惱,佛陀剃除須發,越東門而出家。早期跟隨佛陀出家的都是貴族,他們有知識、有學問,曾經深邃地思考過人生和宇宙。

佛陀時代的印度是很發達的,佛陀曾居住講法25年之久的舍衛城,“舍衛”的中文意思是豐德,“豐”指財富、物質,“德”指精神需求。舍衛城就是物質財富充盈,又追求高尚精神修養的地方。當時那里的居民特別渴求精神修養,很多人都跟隨佛陀三衣一缽,過著最簡樸的生活。

中國有句古話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如果不知道怎樣才能利己,天地也幫不了你。

雖說自私是人的天性,但一般人能夠實現利己,超越人生境界的一小步都不容易,更不用談讓自己的身口意都人天增上了。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自私的,但最終卻沒能利益到自己,因為他們不懂怎樣做才是利己。

那什麼才是真正的利己?佛法中,小乘以自利為主,自利既精,利他則廣。自己得益了,才有力量幫助別人。要想利益自己,首先要明白原來我們自私自利的心是一切痛苦的源泉。再剖析這個所謂的“我”,“我”這個傀儡,什麼是“我”?照見五蘊皆空,消除“我”的負能量,這才是利己,才能度一切苦厄。

當年,佛陀便指引弟子們如是思維,不少弟子很快放下煩惱,體驗到佛法的智慧。所以學佛才有能力“自私”,才能愛自己、幫自己,才能放下煩惱、得至菩提,才能我的生死我做主。

圖像裡可能有1 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