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三昧水懺--悟達國師的人面瘡冤怨

在唐朝時,有位高僧叫悟達國師,在他尚未顯達被封為國師前,有一天在某寺遇到一位病僧,那病僧身上長瘡,臭穢難聞,因此其他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唯有悟達國師,常憐憫地照顧他,那病僧的病也就漸漸的好起來了,後來臨別時,那僧人感激的對他說:「以後如果你有難,可到四川彭州九龍山來找我,那山上有兩棵松樹並連為標誌。」說完就離去了。
  
悟達國師後來因為德行高深,唐懿宗十分尊崇他,就封他為國師,對他寵渥有加。悟達國師卻因權勢而生起一念傲慢心,但也從這時候開始,悟達國師的膝蓋上突然長出一個人面瘡來,眉目口齒俱備,更可怖的是這瘡需要餵食,每次用飲食餵他,都能像人一樣的開口吞啖,即便遍請各地名醫醫治,但皆束手無策。
  
有一天,悟達國師突然記起昔日那病僧臨別時所說的話,因此就啟程入山去尋找,到了傍晚時分,果然找到兩棵並連的松樹,高聳入雲,而那僧人已經站在金碧輝煌,廣闊的大殿門前等他,那僧人慇勤地接待,並留他住下。
  
悟達國師就把所患的怪疾和痛苦相告,那僧人對他說:「不要緊的,我這兒山巖下有清泉,等到明日天明,你去用泉水洗濯就會痊癒的。」
  
到了第二天清晨,等悟達國師來到清泉旁,正要掬水洗濯時,突然聽到那人面瘡竟然開口大叫說:「你且慢洗!你可知袁盎殺晁錯的故事?你的前世就是袁盎,而晁錯就是我,當時就因為你向景帝偏言,害我在東市被腰斬枉死。我累世都在尋求報復的機會,但因為十世以來,你都是身為高僧,且奉持戒律嚴謹,使我沒有機會,這次你因為受到皇帝過分的寵遇,動了名利心,在德性上有所虧損,所以我能夠靠近你來尋仇,現在蒙聖人迦諾迦尊者(化身為病僧)出面來調解,賜我三昧法水,令我解脫,我們的冤怨,也就此了結了!」
  
  悟達國師聽了之後,不禁膽戰心驚,連忙掬水洗滌,洗時痛徹骨髓,一時暈絕在地,醒來後,發覺人面瘡已經不見了,回頭看那金碧輝煌的大殿,也已杳然無蹤,後來悟達國師就在那個地方修行,從此不再出山。佛教中的「三昧水懺」,就是悟達國師後來傳下來的。
  
  這個故事說明因果報應是嚴格的天法,生生世世都會相隨的,冤冤相報,循環往復。要想化解只有動修煉的善念並潛心修行。悟達國師十世嚴謹,此世卻因名利心起,在德性上虧損,心性上的疏失,而久已窺伺在旁的「冤親債主」,有了合理「討債」的理由和機會。由此也可見修煉的嚴肅性,它並非逃避因果報應的避難所。而悟達國師最終得以了結冤怨也是他初道時照顧病僧積下的德行,促成了覺者聖僧化解恩怨並啟悟其更加精進向道的機緣。


【出處】
出處: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四十五冊 No. 1909 《慈悲道場懺法》,共三卷。

三昧水懺,是唐朝悟達國師遇迦諾迦尊者,教他以三昧水洗滌人面瘡而消除累世冤業的懺法。悟達國師蒙受尊者救護,洗除多生的宿冤,因此寫成懺本,早晚恭敬禮誦,來報答尊者恩德,並命名為《慈悲三昧水懺》,就是取尊者以三昧水洗人面瘡,解開兩家累世冤業的緣故。

慈悲三昧水懺總共有上、中、下三卷,「懺如浣滌,以水為名」,主旨在解冤釋結,消除往昔罪惡,迴向無上菩提,正有反省自身,淨化覺醒的意義。

【慈悲三昧水懺的由來】 相傳三昧水懺是作者知玄的親身故事。知玄,唐懿宗時封為悟達國師,四川湄洲人,俗性陳,七歲出家,十四歲時即為皇帝、大臣、文武百官一萬人等講解涅槃經,人稱「陳菩薩」。

知玄年少在長安掛單,遇一病僧迦諾迦尊者,身瘡臭穢,人皆嫌惡,但知玄愍他病苦嘗為照護,後僧病癒,感念知玄說,未來有難臨身,不妨到四川彭州九隴山有兩棵大松樹為標誌的地方來找我,會設法解難,在唐武宗會昌法難之後,佛教遭遇空前浩劫,至唐懿宗極欲振興佛教,遂迎請知玄與外道眾徒辯論再興佛法,知玄因此名振一時,成為佛教領袖。

咸通十年(西元八六九年),懿宗皇帝親臨安國寺,賜講經寶座,座高二丈,以壇香材金絲鑲龍鳳紋,旁設磴道,並封為悟達國師。當國師升堂講經時,一念驕慢心起,後於左膝蓋生出一人面瘡,眉目依稀,有口有齒,餵養如人。知玄痛苦萬狀,天下名醫皆束手。突憶起當年病僧臨語,於是前往西蜀入九隴山去尋找。果有兩並立的松樹,僧候立門前,翌晨,僧命童引至巖畔清泉,欲以泉洗瘡,剛欲洗,不料人面瘡竟出聲開口說言西漢史事,往昔袁盎誣陷晁錯的冤業,自道往昔的袁盎就是國師前世,晁錯含冤趁隙報復即人面瘡本身,國師驚駭不已,連忙掬水來洗一時痛入骨髓,暈絕在地不省人事,復甦後覺得左腿已安然無恙,人面瘡已不知去向。

由此遂明白聖賢渾跡世間,不是凡情所可以測度的,國師欲回寺禮謝尊者,但金碧輝煌的崇樓寶殿,已杳無蹤影。悟達國師因蒙迦諾迦尊者垂慈,為他化解多生宿冤,為報答此特殊廣大恩德,如經云:「若不說法度眾生,畢竟無有報恩者。」乃為後人啟懺悔(智慧)法門,所以著此「慈悲三昧水懺」文,意取尊者以三昧水洗人面瘡,解積世冤業的緣故。國師於西元八八三年圓寂,為五百羅漢之一。

 

孩子腳上長人面瘡,原來是橫死的前夫作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