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鐘暮鼓
晨鐘敲迷夢,暮鼓雷法音

初聽「晨鐘暮鼓」這句話﹐很多人會解釋為:早上敲鐘﹐晚上敲鼓。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在佛門﹐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早上先敲鐘﹐後擊鼓﹔晚上則先擊鼓﹐再接鐘。


鐘及鼓同為寺院的重要的法器之一。佛陀住世時﹐鐘鼓本來是在誦戒、用餐、聽法等場合﹐敲打集眾用的。後來寺院中﹐早起夜寢時﹐規定擊鐘鳴鼓作為號令。


在寺院中﹐安置鼓的建築物﹐稱為鼓樓。一般寺院中鼓與鐘常相對安置於大殿前之左右兩方﹐故自古有「左鼓右鐘」之稱。


鼓﹐徐徐擊之、緊慢相參﹑音聲合暢宛若春雷之振蟄。若仔細聆聽﹐就可聽出風、雨、雷、電之聲﹐象徵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鐘﹐清晨的鐘聲是先急後緩﹐警醒大眾長夜以過﹐勿再放逸沉睡;夜晚的鐘聲是先緩後急﹐提醒大眾覺昏衢、疏昏眛﹐並拔幽冥之苦﹗中國寺院擊鐘 長鳴一百零八﹐因眾生有百八煩惱。所以﹐以鐘聲喚醒百八三昧﹐斷滅百八結業。在毘尼日用中言:「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 ﹐度眾生。」所以寺院早晚擊鐘是有其深義的﹐且寺院一天的作息也是始於鐘聲﹐止於鐘聲。


相傳古時月支國與安息國交戰﹐月支殺死九億敵軍﹐獲得勝利。但國王卻因殺業太重﹐死後墮為千頭魚且有劍輪繞身自砍﹐其頭隨砍隨生﹐苦不堪 言。有一天﹐遇到海邊寺院的僧人﹐便向他哀求:「此輪迴之苦﹐只有聽到寺院的鐘聲﹐才能稍減苦痛。希望師父慈悲能為我常常敲鐘。」自此之後﹐寺中僧人以大 慈悲力憐憫眾生﹐希望其脫離苦海而終日鐘聲不斷。此風俗沿襲至今﹐也有些寺院整日鐘聲不絕﹐稱為“幽冥鐘”。


今日社會﹐生活周遭的壓力﹐心靈生活的枯竭。偶然聽到寺院的鐘鼓聲﹐會令人生起悠然塵外的情緒﹐而有超脫塵俗﹐返璞歸真之感。詩中:「姑蘇城外寒山寺﹐半夜鐘聲到客船。」之境尤令人嚮往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