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開示

 



 



 



 


   佛門時常講「惜緣」兩個字,惜是珍惜,緣是緣分。何以要珍惜緣分?緣分用現在話來講就是機會,機會一縱即逝,不但在這一生中機緣難遇,經上說,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很難遇到第二次,即彭際清居士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因緣」。所以,遇到機會,一定要有慧眼去認識,要有決心、毅力掌握住,決不能放鬆,這就是高度的智慧,這樣的人這一生中一定有成就。所謂的成就,一定要能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千萬不要想著,這一生不行還有來生,來生遇不到還有後生,這個心理完全錯誤。要知道「一失人身,萬劫難復」,這是真實話。所以,佛才說:「人生難得,佛法難聞」,是真難!這個機緣太希有了。

 



 



 



 


  如何才能住真實慧,把握機緣而不失機緣?一定要依教奉行。佛在經上的教導,全部都能做到,這個機會是真正掌握到了;不能依教奉行,還相信自己的意思,隨順自己的習氣,機會就失去了。

 



 



 



 


  自古以來,代代都有人發心弘傳《華嚴經》,因為緣不足、有障緣,都不能做得圓滿。中國在過去一、兩百年中,最大的障礙是經濟的困難,沒有護法大力護持。第二是戰亂,受時局的影響,所以雖有很多法師、大德發心弘揚《華嚴經》,但都無法完成。李炳南老居士晚年發心講這部大經,也是講了一半就往生了,所以壽命也是個障難。因此,緣一定要珍惜,把握機緣才能真正自利利他,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香港有一位居士告訴我,他曾經見到一位出家比丘尼犯了過失,他當著大眾指責她的過失,勸她要懺悔;這位比丘尼不服,對他非常怨恨。他問我,他有沒有罪過?我說:「罪過不罪過暫且不論,你這件事做錯了。」錯在什麼地方?不懂禮節,不懂人情世故,勸過有勸過的禮節,決定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勸人改過。人都有面子,你這樣做對她的自尊心產生很大的傷害。

 



 



 



 


  老師教訓學生都關著門教訓,沒有第二個人聽見,這才是真愛護。做錯事的人接受了教訓,他會一生感激你。《禮記》上也有提到,在一般人面前可以教童子、未成年人,成年之後(女子十六歲以上、男子二十歲以上),就不可當眾教訓、批評,要尊重他的自尊心,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應當要懂。

 



 



 



 


  如果這個人不在,你在背面跟別人說他的過失,你是造罪業,這個罪過更重。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為何會見到世間過?是自己的過失。看到外面境界,自己阿賴耶識裡的煩惱習氣被這個境界勾引起現行。因此,一個善學會修行的人見到、聽到過失,趕快避開,這都是古禮裡教導我們的。常常保持自己的清淨心、真誠心、覺悟心,才能不見過、不聞過,把心住在道上。所以,覺明妙行菩薩勸人:「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這話說得對。特別是一個真正發心想在這一生不但要出離六道,還要出離十法界的人,哪有時間去接觸這些不相干的外緣,還是念佛要緊,讀誦大乘要緊。一切事、一切時、一切處,要知道養自己的清淨心,讓自己念念與道相應,這就對了。

 



 



 



 


  我們明瞭現在是什麼時代,這也是懂得緣分、認識緣分、掌握緣分的重要方法。真正發心求生淨土,蕅益大師說這樣的發心就是「無上菩提心」。心發了之後,一定要一向專念,信願引導我們決定往生。如果你還不能放下這個世間的一切,就不能往生。所謂「帶業往生」,是帶過去的業,不是帶現前的業,現前的業帶不了。換言之,心地對於現前一切事物,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一塵不染、一心向道,這是真正念佛。

 



 



 



 


  「念」是會意字,是「今心」,現在的心。現前心裡只有佛,除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念佛,不一定要口念。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裡教導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佛與念佛都是心念,心裡真有佛。身體在世間活一天做一天,不必求早日往生,也不必求在世間多住幾年,有這種念頭都是妄想、障礙,都是攀緣,而不是隨緣。隨緣是一切放下、一切隨順,自己在生活、工作、弘法利生裡不執著,不必作意,才自在、如法。所謂如法,法就是清淨平等覺,念念都與清淨平等覺相應,這是如法。世出世間一切緣都放下,都不沾染,做自己本分的事,本分的事就是老實念佛。

 



 



 



 


  同學們在此地共同學習,這是希有的緣分,若能把學習的精神永遠保持下去,對自己一定會有幫助;如果有緣分能再幫助別人,功德就更殊勝。佛學院要辦得真正有成就,一定要懂得專修專弘。如果我們要顧及全面的佛法,也可以每一個階段定一個專門課程。譬如第一屆專修淨土,第二屆專修天台,第三屆專修法相,這樣能成功,絕對不能雜修、亂修。每一屆一部經、一部論,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這是我們累積幾十年經驗所得到的。說真實話,佛法自古至今幾千年來代代相傳,都是用這個方法,從一門、一部經論奠定根基;根基厚了,才能涉及其他經論,廣學多聞。

 



 



 



 


  今天我們見到許多佛學院,他們研究佛學的確很用功、很精進,卻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就是根不夠深。根深本固,枝葉才繁茂;根淺,很難收到效果。紮根就是在一部經論上,認真的修行,解行並重;如果有解無行,根永遠紮不牢。有解無行,清涼大師講這是「增長邪見」;一定要有解、有行,才是正知正見。所以,入佛門,正信、正解、正行是訣竅,離此原則決定不能成就。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早餐開示20-13-06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