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受了菩薩戒再給別人(說媒)犯了——教人淫!

「若佛子」,身為一個發了菩提心、受持菩薩戒法的佛弟子,首先應該斷犯罪事、緣。他所斷的犯罪事項有三個:

第一個,「自淫」。這個淫欲的行為是你自己去做,犯重。

第二個,「教人淫」。什麼叫教人淫呢就是犯——教人淫?就是你勸別人去做。這當中就牽涉到媒嫁,就是媒人。受菩薩戒你不能做媒人,因為做媒人正是教人淫,促成淫欲的行為。教人淫犯輕罪,因為你沒有自己做,但是也犯了輕罪。所以你做媒嫁,在淫戒裡面是犯輕。

「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這個地方的「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是針對出家菩薩。

在家菩薩,正式的夫妻,是可以開緣的。所以菩薩戒有在家菩薩跟出家菩薩的不同。

在十重裡面,其它的九條戒是完全一樣,在淫戒就有所不同了。

在家菩薩斷的是邪淫,保留正淫;出家菩薩是邪淫、正淫統統要斷。


大安法師:受菩薩戒的居士,能為兒女求婚姻嗎?

問:弟子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居士,想為兒女求婚姻,這樣做可算是破了邪淫戒或四十八輕中的「為白衣通致男女,交會淫色,作諸縛著」戒?

大安法師答:《梵網經菩薩戒》通出家、在家。這十重四十八輕戒中的有些規定,只是針對出家人來說的。

對於十重戒中的淫戒,出家人要制斷正淫,而在家居士只要自己不去邪淫,就算守住了這條戒。

四十八輕戒中第三十條 「若佛子……經理白衣,為白衣通致男女,交會淫色,作諸縛著」這條戒,主要是針對出家人而言的,出家人不能去做這個事。

那作為在家居士為自己的兒女去操心婚姻之事也是人之常情。對於普通人而言,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到了一定時候,如果不成婚,那不成了曠男怨女嗎?

所以在兒女們合適的年齡段,為其解決婚姻問題是做父母的一件大事。居士正當地為兒女求婚姻,是可以的。

要不然,你受了菩薩戒,兒女為婚姻問題徵求你的意見:「這一家行不行?那一家怎麼樣?」你說:「你不要給我講,我受了菩薩戒。」人家覺得還怪怪的。

佛法不離世間法。但如果是出家人,就不能去做這個事,這是有不同的界別的。


為什麼不能給別人做媒、勸別人結婚呢?

我們為什麼不能給別人做媒、勸別人結婚呢?這些都是去稱贊淫欲,害別人繼續輪回於生死苦海的行為。現在很多人自己有兒女,當您的兒女想要獨身在家修行或者出家,您一定要大力支持他們,這樣會功德無量。千萬不要去勸他們結婚,而墮落到生死輪回的大火坑裡。如果是您的行為致使他們墮進輪回的這個大火坑,那這個債您是永遠也還不清的。

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禍根就是淫欲。有了淫欲,就有了生死輪回。為什麼我們到今天還沒有成佛、還在六道裡受生死輪回苦?就是有淫欲的原因。有淫必有生,有生必有死。淫欲心不斷,生死輪回不斷。在菩薩戒,嚴格來講,正淫都必須斷的。

當年釋迦牟尼佛示現在家的維摩诘居士,和妻子沒有一點淫欲關系,和出家人一樣修的是清淨梵行,菩薩是不允許有淫欲的。真正想成佛脫離生死輪回的人,一定要身心清淨,連正淫也是必須要斷的。對於這個淫欲,包括我們的身、口、意的行為,每個起心動念都應該特別注意。凡是與淫欲的有關的信息全部不要看、不能講。因為我們愚昧無知,沒有佛陀的大智慧,不知道來到這個世間是來干什麼的!有智慧的人,清楚地知道他們來到這個世間是來修行、脫離生死輪回的,不是來結婚生子。害自己墮落於生死六道,生生世世沒完沒了的討債、還債、報恩、報怨,永遠都是搞不清楚的關系。

《六趣輪回經》雲:若人於他娶,常樂作媒伐,後懷惡相離,死作步多鬼。

《大寶積經》雲:耽醉淫欲者,當懸劍樹林;譬如以猛火,燒燃彼镬湯;投之以麻麥,隨沸而漂沒;如是耽欲人,不識於善路;死當墮惡道,煎煮镬湯中,若有眾生味著男女妻妾諸色欲,當知即是味著礫石之雹,即是味著利刀之刃,即是味著大熱鐵丸,即是味著坐熱鐵床,即是味著熱鐵梯橙。,若有攝受妻妾男女諸色欲,當知即是攝受一切眾苦憂愁悲惱之聚,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有三種法所不應作,何等為三:不應往彼淫女之家,不應親近諸媒媾者,不住屠殺牛羊等處,如是三法所不應作,爾時世尊而說頌曰:不至淫女家,專行穢欲者;親近下欲故,速致世譏嫌;尊者知其往,便即起嫌诃;招疾害其身,以之令壽盡;常不應親近,媒媾男女人。

《觀佛三昧經》雲:多淫眾生,命終感一高銅柱,狀若火山,下有猛火焰熾,焚燒其身,驚怖下視,見鐵床上有端正男女,心生愛著從銅柱上下至鐵床上男女二根俱時火起,有鐵嘴鳥從二根出入,一日一夜九百次生死。

《楞嚴經》雲:淫習交接,染心會合研磨不休,精血耗散,積而成火,火旺水落石出竭,現生多感神志萎靡,畏風寒炎熱,多病短命,命終感鐵床銅柱之報。

你若真能覺悟了,了知自己是來世間了生脫死的,就一定會非常用心學習我們的大覺世尊釋迦牟尼佛,我們跟著佛陀學習佛法,提升自己的智慧。有了智慧以後,才可以清楚地知道怎樣去做一切事。佛陀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是我們學習的標准。是想繼續輪回於生死苦海,還是脫離生生世世的生死輪回去成佛,選擇權與掌控權都在自己手上,誰也幫助不了、改變不了我們的命運。一切的一切皆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南無阿彌陀佛!

註:

步多鬼

 經文:若人於他娶,常樂作媒伐,後懷惡相離,死作步多鬼。

作媒伐:指如三姑六婆般的專門且喜歡作媒人。後懷惡相離:後來又分離以前所聚合之人。因為分離人家是惡的,讓人家聚合是善的,如此惡多善少,所以苦多、樂少。步多鬼有威神力,或化為鬼火,或化成虎狼吸人精氣。故面對和合團體應起讚歎心,不可有忌妒拆散的心,如何讓人和合、助團體生起和諧的氣氛,此乃重要之修學法。


宣化上人:結婚就是在用這三樣東西,用得越多死得越快

人這個精氣神,精盡則亡;所以講結婚男女這個事情,那就是找死呢,就是往死路上走!因為他怕活得年紀大了,所以要快點死;快點死,所以女孩子就要找個男朋友,說:“你趕快叫我死囉!我不願意活著了。”那個男孩子嘛,覺得自己怎麼樣死呢?“哎!找一個女孩子囉!”去趕快,“你快把我弄死算了。”所以就互相那兒不要命,在那兒男貪女愛的就是不要命了。

人這個精氣神:精沒有了,一定死的;氣斷了,那當然不能活著的了;那神若沒有了,也就是沒有知覺了。我們人有知覺,是什麼?就是那個神有知覺。我們這活著也因為有氣,有精。人這個精,是你一天吃的東西,吃了很多很多的,變成很少很少的。所以你這麼旦旦而伐,一天到晚不要命;男的以為有女人,這就是好事情,說是快樂。簡直的,這是真正的一個顛倒!

說:“師父,你不能這麼講;你這麼講,世界不是沒有人了嗎?”

世界,沒有法子你叫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他都是,你再耳提面命告訴他,這個不好不好;他還不相信,他還要往這個不好路上跑。你說:“喔!往那兒跑是死路一條!”他說:“我先試試怎麼樣死。”你看,就是這麼顛倒!所以你不容易喚醒他。

你切記不要擔心說是:“啊!那若都不結婚,世界人類沒有了。”你不結,他結;他不結,他可結呢!你沒有法子個個告訴他說:“喂!不要結婚哪,結婚要死的啊!”他就說:“要死?我沒有死過,我要試一試呀!我先死一趟給你看看。”你看!這個沒有辦法的,所以你不要擔心。

就好像那個於果空,來了到這兒,說:“假如人人都出家了,這個世界還成一個社會嗎?”我說:“你可以叫他都還俗啊!”他說:“我沒有辦法叫他們都還俗。”我說:“那你又有什麼辦法叫他都出家?”“那可是我這麼想。”“你那麼想是個妄想嘛!”老實了;帶了幾千個問題想要問我,這一下子都給憋回去了。這一些個問題都給憋死了。

所以各位!我今天和你們說的,這是破釜沈舟,背城一戰。你們再若不明白,還是放不下、看不破,那釋迦牟尼佛也沒有辦法,也救不了你的。說:“那天主不高興那樣子啊?”天主?天主他都沒明白呢!他若反對我,他也是個糊塗天主;他要不是糊塗天主,絕對不會反對我。所以這個精血既竭啊,你好像這個某某人,還一樣出去“走私漏稅”,這怎麼可以呢!

恭錄自《勸發菩提心文淺釋》


妙祥法師:佛教徒能不能給人做媒?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現在有一個叫在家菩薩戒,那隻是一個方便戒,真正想做菩薩一定要清淨的,連正淫也是不允許有的。雖然開了這種方便,我們應該知道這裡利弊的關係。

對這個淫欲,包括我們的身口意的行為,都應該注意的。包括凡是淫欲的書、錄像,一概不能看,這淫欲的話不能講。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干什麼來了呢?是修行來了。不管男的女的,來到這個世界,都是為了修行。人生就是修行的過程,人生並不是生兒育女、成家立業來了。

是人來到這個世界糊塗了,他不知道他的任務和他的願望,逐漸地被這個男女相所騙,所以成立一個家庭,發生了淫欲的行為,就離不開這個世界了,不能了脫生死,也不能往前走了。

所以說淫欲不斷,佛法是不可能成就的,想成佛必須斷。在家居士一步一步來,先斷邪淫。如果有條件了,一定要斷正淫,在家人也可以斷正淫。

有很多獨身的,或是夫妻倆雖然在一起生活——就像我剛才講的,都是道友的關係,這樣互相幫助。

做媒是稱讚淫欲

另外這裡呢,千萬不要給人做媒啊,勸人結婚,這都是去稱讚淫欲的行為。

特別是有很多的居士,年齡比較大,自己有兒女,當你兒女如果要出家的話,你千萬贊成;他要獨身的話,你也贊成,千萬不要去勸他結婚,去墮落這個火坑里。

這個火坑,那是你永遠還不清的債。

不光是自己不能邪淫,包括正淫也不能淫,也不能勸別人,也不能讚歎。

有的居士來了,說要結婚,比如說今天就有問的,說:“師父,我最大的障礙就是這個婚姻的事情老不成功,老是不愉快。”

我說這是好事,是難得的好事。我說,不成就本身就是成就,你這個不搞男朋友,本身就是一個清淨。如果你有了男朋友,你就墮落到這個“監獄”裡去了。

後來她聽我這麼一講,還挺高興。我說你如果不結婚多清淨,有機會出家不更好嗎?她雖然沒答應出家,但樂了,心裡開了。

就是說什麼意思?如果你有一念:“哎呀!你看你太難了,想點什麼辦法呢?”你已經墮落淫欲裡去了,不允許啊!一點都不允許。

比如說一個狗,或一個馬,要配種,“哎!這個馬做種馬挺好。”已經墮落淫欲裡去了,這都不允許。不能有半點隨喜讚歎,何況給人結婚作證明,做媒人,那就更不允許了。那都是違犯佛的戒律,也是輪迴的根本,因為你那個念裡有這個東西,將來必然要結果。

我們不光是這些事情不許做,就包括念頭也要控制,要改變。這樣不斷地嚴持戒律,再加上修禪定,這才能逐漸地開發智慧。

佛教的戒律上也有規定,(比丘)不允許給人做媒,給人證婚,這都是不允許的。有的給人證婚、做媒,都是違反佛的戒律,是不允許的。特別是出家人更不允許這樣。


妙祥法師:千萬不要給人做媒、勸人結婚,罪過無量

我們為什麼不能給別人做媒、勸別人結婚呢?這些都是去稱讚淫慾,害別人繼續輪迴於生死苦海的行為。現在很多人自己有兒女,當您的兒女想要獨身在家修行或者出家,您一定要大力支持他們,這樣會功德無量。千萬不要去勸他們結婚,而墮落到生死輪迴的大火坑裡。如果是您的行為致使他們墮進輪迴的這個大火坑,那這個債您是永遠也還不清的。

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禍根就是淫慾。有了淫慾,就有了生死輪迴。為什麼我們到今天還沒有成佛、還在六道里受生死輪迴苦?就是有淫慾的原因。有淫必有生,有生必有死。淫慾心不斷,生死輪迴不斷。在菩薩戒,嚴格來講,正淫都必須斷的。

當年釋迦牟尼佛示現在家的維摩詰居士,和妻子沒有一點淫慾關係,和出家人一樣修的是清凈梵行,菩薩是不允許有淫慾的。真正想成佛脫離生死輪迴的人,一定要身心清凈,連正淫也是必須要斷的。對於這個淫慾,包括我們的身、口、意的行為,每個起心動念都應該特別注意。凡是與淫慾的有關的信息全部不要看、不能講。因為我們愚昧無知,沒有佛陀的大智慧,不知道來到這個世間是來幹什麼的!有智慧的人,清楚地知道他們來到這個世間是來修行、脫離生死輪迴的,不是來結婚生子。害自己墮落於生死六道,生生世世沒完沒了的討債、還債、報恩、報怨,永遠都是搞不清楚的關係。

《六趣輪迴經》云:若人於他娶,常樂作媒伐,後懷惡相離,死作步多鬼。

這句話的大體意思是:不要給別人做媒人,如果給別人做了媒以後,他們鬧離婚了,你這做媒人的也有一定的罪過,會損耗掉很多福報,才能彌補這個過失。

《大寶積經》云:耽醉淫慾者,當懸劍樹林;譬如以猛火,燒燃彼鑊湯;投之以麻麥,隨沸而漂沒;如是耽欲人,不識於善路;死當墮惡道,煎煮鑊湯中,若有眾生味著男女妻妾諸色慾,當知即是味著礫石之雹,即是味著利刀之刃,即是味著大熱鐵丸,即是味著坐熱鐵床,即是味著熱鐵梯橙。,若有攝受妻妾男女諸色慾,當知即是攝受一切眾苦憂愁悲惱之聚,複次迦葉,在家菩薩有三種法所不應作,何等為三:不應往彼淫女之家,不應親近諸媒媾者,不住屠殺牛羊等處,如是三法所不應作,爾時世尊而說頌曰:不至淫女家,專行穢欲者;親近下欲故,速致世譏嫌;尊者知其往,便即起嫌訶;招疾害其身,以之令壽盡;常不應親近,媒媾男女人。

這句話的大體意思是:另外,我再告訴你迦葉,在家菩薩有三種法不應當作,哪三種呢?不應當前往風塵場所(現代就是各種不正當的娛樂場所);不應當與做媒的人互為親近;不應當在屠殺牛羊的地方停留或者受供等等。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九上說:「又諸菩薩不行媒媾,以他妻妾而行布施。」

這句話的大體意思是:千萬不要給人做媒啊,勸人結婚啊,這都是去稱讚私慾的行為,是違犯了佛的戒律,違反了輪迴的根本,消耗很多福報的。

《觀佛三昧經》云:多淫眾生,命終感一高銅柱,狀若火山,下有猛火焰熾,焚燒其身,驚怖下視,見鐵床上有端正男女,心生愛著從銅柱上下至鐵床上男女二根俱時火起,有鐵嘴鳥從二根出入,一日一夜九百次生死。

《楞嚴經》云:淫習交接,染心會合研磨不休,精血耗散,積而成火,火旺水落石出竭,現生多感神志萎靡,畏風寒炎熱,多病短命,命終感鐵床銅柱之報。

你若真能覺悟了,了知自己是來世間了生脫死的,就一定會非常用心學習我們的大覺世尊釋迦牟尼佛,我們跟著佛陀學習佛法,提升自己的智慧。有了智慧以後,才可以清楚地知道怎樣去做一切事。佛陀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是我們學習的標準。是想繼續輪迴於生死苦海,還是脫離生生世世的生死輪迴去成佛,選擇權與掌控權都在自己手上,誰也幫助不了、改變不了我們的命運。一切的一切皆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南無阿彌陀佛!


釋清淨:媒婆與屠戶、娼妓並列,損福造業,及早遠離

一個穿著華麗的女子來到寺院,哭得一塌糊塗,悲痛欲絕地訴說自己愛上了一個有婦之夫,並為此付出了6年的青春,現在愛情鳥飛走了,這個男人要和自己分手,過去的山盟海誓化作雲煙,感慨“問世間情為何物,卻教人生死相許”。

佛教並不否認“愛情”作為一種感覺的存在,但卻清醒地認識到“愛情”是無明產生的妄識,是在淫慾心的作用下產生的錯覺,和萬事萬物的規律一樣,同屬變幻不定的無常。海枯石爛的誓言在無常(死老病死、愛別離)面前會變得蒼白無力,在巨大的誘惑面前會化作謊言和虛偽。婚姻和愛情並無直接關係,婚姻的產生是因緣合和,緣分盡了也會離散。夫妻雙方在婚姻中會產生親情和責任,其穩定性要超越於愛情。在所有的佛經中,看不到佛陀對愛情有一字一句的讚美,無論在歷史還是今天,所有文學戲劇電影中出現的媒婆,都是以丑角的形式出現的。

在比丘戒和菩薩戒中,佛陀明確規定佛子不許做媒。民間很多人錯認為給人做媒是件功德無量的事,所以很多人熱衷於上竄下跳的穿針引線,豈不知“做媒”在佛經中被列入與“屠戶、娼妓”並列的三種邪命,是損福造業的。所以喜歡做媒的人,因果報所致,大都貧寒多病。所謂“愛情”,其實是一個叫“輪迴”的綁匪使用的迷幻藥,看著聽著好像很誘人,真去接近了,危險無比。

筆者作為方外之人,看法和陷在“愛情”幻影中的狂熱男女會有出入,但既然說到這裡了,也就乾脆把話說透,給大家澆點冷水。

《六趣輪迴經》: 若人於他娶,常樂作媒伐,後懷惡相離,死作步多鬼。

《大寶積經》卷三:複次迦葉,在家菩薩,有三種法所不應作。何等為三,不應往彼淫女之家,不應親近諸媒媾者,不住屠殺牛羊等處,如是三法所不應作。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九: 又諸菩薩不行媒媾,以他妻妾而行布施。

單純從凡人的一生來看,愛情和婚姻都是人慾的重要成份。不懂佛法的人自然非常看重。因為他不知道有後世多世,不知道有善惡因果,不知道有地獄餓鬼,不知道涅槃之樂,不知道極樂世界......“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凡夫對愛情的追求自在情理之中。所以許多人樂於做媒,認為自己幫助了別人,成人之美是好事。

但從更巨觀更長遠的多生輪迴來看,情慾卻是脫離輪迴苦海的巨大枷鎖。

《佛說四十二章經》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舍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

從世間法來講。人性就是這樣,記仇易,感恩難。兩個人一生那么長,總有風風雨雨的時候。如果結局不完美,很容易和人結怨。然而世間事哪有十全十美的呢?所以做媒的最終結局反而不好。有句廣東俗話“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不做中間人、不做擔保人、不做媒人,三代好)這個經驗總結在佛經里也有印證:

《佛說孛經》孛曰。凡人有四自危。保任他家。為人證佐。媒嫁人妻。聽用邪言。是為四自危。經曰。

愚人作行 為身招患 快心放意 後致重殃

個人理解:

因緣有善緣和惡緣,我們凡夫肉眼不能分辨。如果是惡緣,最終雙方結仇分離。因為是你介紹他們才相識的,他們最終結怨,你也背負了導致這個惡緣的部分因果。

那么善緣呢?即使是善緣,雙方恩愛。但愛的背後就是淫慾。如果不能讓他們結合後,再度他們走向修行解脫的道路,那么也就等於是讚嘆淫慾,增加他們雙方解脫的難度,促使他們墮落三途。

只有佛菩薩才知道人的宿世因緣,知道和哪個對象才會恩愛。也只有佛菩薩有能力、有把握引導他們走上修行的道路。看過網上求觀音賜姻緣的例子裡,觀音菩薩撮合的伴侶都是有善根的,不但是生活的伴侶也是修行的法侶。因此做媒還是讓佛菩薩做才好,凡夫做媒不妥當,弄不好還會惹上大麻煩。

從佛法來講,恩愛是輪迴六道的苦因,所以無論做媒的結果,是白頭偕老還是冤冤相報,都是增加人類貪愛的助緣,都是人類離苦得樂(成道)的障礙。因此沒有功德還有孽。只有幫助眾生脫離生死輪迴的六道苦海 才是大功德!

淫也是一樣。這個淫邪啊,更重要。不光是自己不能邪淫,包括正淫也不能淫,也不能勸別人,也不能讚嘆。這有的居士來了,說有的要結婚,比如說今天就有問的,說:“師父,我最大的障礙就是這個婚姻的事情老不成就,老是不愉快。”我說這是好事,是難得的好事。我說,不成就本身就是成就,你這個不搞男朋友,你本身就是一個清淨。如果你有了男朋友,你就墮落到這個監獄裡去了。後來聽我這么一講,還挺高興。我說你如果不結婚多清淨,有機會出家不更好嗎?她雖然沒答應出家,樂了,心裡開了。

就是說是什麼意思?如果你有一念:“哎呀!你看你太難了,想點什麼辦法呢?”你已經墮落淫邪里去了,不允許啊!一點都不允許。比如說一個狗,或一個馬,要配種,“哎!這個馬做種馬挺好”,已經墮落淫邪里去了,這都不允許。不能有半點隨喜讚嘆,何況給人結婚作證明,做媒人,那就更不允許了。那都是違犯佛的戒律,也是輪迴的根本,因為你那個念里有這個東西。


星雲說偈--心無罣礙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妙色王因緣經》

這段經文見於《妙色王因緣經》。意思是說,我們的恐懼憂苦,都是源於愛而產生,如果能夠遠離自私染著的愛,那麼又何有憂悲恐怖呢?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再怎麼恩愛最終仍會分散別離。眾生因愛而生,因愛而輪迴六道,卻不自知。當對愛有所執著,就會受到牽絆,無法像蘇曼殊所說的「雨笠煙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瞋」,那般的灑脫自在。

從前有一位國王,心愛的王妃病逝了,每天流淚守候在王妃的遺體旁,寸步不離。大臣們紛紛規勸國王要節哀,可是並沒有絲毫的作用。有一天,有一個仙人告訴國王,他可以找到王妃投胎的地方,而且還能與她交談,了解王妃現在過得如何。國王聽了非常高興,立刻請仙人帶他前往。仙人帶著國王來到御花園,然後指著兩隻正忙碌搬運牛糞的甲蟲,說:「國王,你看後頭的那隻母甲蟲,正是您病逝不久的王妃。她已經投胎轉世,成為甲蟲的妻子了。」

仙人問那隻母甲蟲說:「請問你喜歡以前的國王丈夫?還是現在的甲蟲丈夫?」王妃回答:「我生前深受國王恩寵,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唉!往事如煙,現在我既然是甲蟲,當然是喜歡吃牛糞的甲蟲丈夫。」國王一聽如夢初醒,回宮後便下令安葬了王妃。

愛是生命的根源,也是人性所需,所謂「情不重,不生娑婆」,沒有父母相愛,我們如何誕生世間?有人說佛教是四大皆空,不談感情的,其實出家人是將私情昇華為慈悲,讓愛成為是奉獻,而不是占有。如果我們能把愛昇華成沒有欲染的淨愛和慈悲,就能心無罣礙,遠離憂愁、恐懼。


「作媒人戒」問題探討(戒律關心得四)

在此次閉戒律關 時,於研讀到「媒嫁戒」[1],心中大慚愧!若不學戒,不知道會犯了多少罪啊!此戒律內容為:

若比丘尼,媒嫁,持男語語女,持女語語男。若為成婦事,及為私通事,乃至須臾頃。是比丘尼犯初法應捨,[2]僧伽婆尸沙

該戒條的制戒因緣,是佛世時有一位迦羅比丘,於出家前本是大臣,其善知世俗法,[3]因此城中若有需要嫁娶,盡往向他諮問,即使出家後,迦羅比丘仍舊為居士們做擇日、看八字婚配之事。但是結婚之後男女們,如果夫婦的感情融洽,便說迦羅比丘的好話,如果夫婦不和、家庭不睦、丈夫受到折磨、妻子受到虐待,大家便瞋罵迦羅比丘,因此招致外人的譏謗。有居士譏訶迦羅比丘這樣的行為,道友善知識比丘舉過,所以佛陀制戒,出家弟子不得為俗人作媒嫁,若作媒者便犯僧殘罪。[4]

為何佛陀要制此戒呢?除了因為此行為受到居士譏嫌外,重點是「和合生死,深失正念,故須制也。」[5]和合男女欲念為生死根本,出家人修行與弘揚佛法,是為令一切眾生出離生死苦海,怎可以增其生死苦之因緣?這條戒主要是針對「人道」眾生,但其實若和合「旁生道」(例如配種、繁殖之類的),也算是犯戒,只是罪相較人道為輕。

但當時印隆也思考到,產生了一個疑問:那佛化婚禮犯戒嗎?因此找了許多資料,星雲大師則是認為「佛教不認為婚姻有罪,出家人可以證婚」。但直至看到 聖嚴師父的《戒律學綱要》,其中有對於「作媒戒」的介紹與詮釋,是印隆認為最合理與完整的說法。

聖嚴師父認為,這一條戒於近世以來,頗有研究的必要。因為宗教不能與人群大眾的日常生活脫節,否則將有被棄於人群大眾之外的可能。至於人群大眾的日常生活中,最受重視的,便是婚姻大事及生死大事。從現實的要求上說,這是值得提倡的風氣;從原則上說,佛化結婚,並不違背佛教的精神,甚至是合乎大乘佛教的宗旨的;從觀感上說,我也贊成佛教徒的青年男女,應該舉行佛化結婚。

聖嚴師父說明,在佛典之中,沒有發現准許出家人為人證婚的根據,也沒有佛化結婚的案例。因此所要研究的問題,是「出家人為人證婚,算不算是作媒,能不能構成作媒的罪名?」若以小乘律的原則而言,比丘以出離生死為主,並也以導人出離生死為教化的主要動機;婚姻是增長生死的媒介,也是促成淫行的媒介,所以應該遠離這種場合,當亦不得參與其事而成為婚姻的證明人。

但是聖嚴師父提出一個疑問:出家人做證婚人,算不算是犯戒?此於戒律中,也根本沒有這條規定。因為證婚人,只是證明男女雙方的結合為夫婦,除非證婚人,兼任介紹人,才能構成「作媒人」的僧殘罪。如果男女兩方的相識,是由於出家人的介紹,只要介紹之時未存作媒之意,雙方於以後雖然結婚了,出家人也不能構成作媒的罪責。

聖嚴師父看法是,以大乘菩薩行的幅度來衡量,為人證婚,只要目的是善,這一證婚的手段也可變成為善。縱然為人證婚暫有罪,若此證婚的宗旨是為達成佛化社會而至普度眾生的目的,那麼,為了度眾生而自己造罪下地獄,豈不正是菩薩道的精神嗎?問題是在出家人縱然不為俗人證婚,要結婚的男女,還是照樣要結婚。

最後 聖嚴師父總結:

若為急求解脫生死的出家人,不要為人證婚。

若為真心實踐菩薩道的出家人,不要為人證婚。

若為既畏生死的罪惡,又願佛化人間的出家人,便有一個折衷的辦法:佛化婚禮中另請俗人做證明人,比丘或比丘尼,於婚禮進行之先,為新郎新娘說法授三皈,而做皈依師。

印隆相當認同 聖嚴師父的看法與詮釋,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兼容調和,謹引用全文如下,提供大家參考。

印隆此生是以「出離心」為根本的修行基礎,因為我深知生死輪迴之苦,深知佛法難聞,具緣人身難得![6]我相信如《菩提道次第廣論》所云,大悲心、菩提心必須建立在出離心之上。若有明心見性的空觀見地,必不會貪著絲毫的名聞利養,而能真正發起平等無礙的大悲心,修持真正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 談情說愛 

- 善觀生死 

- 離苦得安樂 

 

《戒律學綱要》聖嚴法師著 第六節 作媒戒  

至於作媒人戒,這在十三僧殘之中,乃是一條最繁複的僧殘戒,在《僧祇律》的僧殘戒中,也是篇幅最長的一戒。所謂作媒人,是指:「往來彼此媒嫁,持男意語女,持女意語男;若為成婦事,及為私通事,乃至須臾頃,僧伽婆尸沙。」(《卍續藏》六四.二頁B)這需要具足了六個條件,才算犯本罪:是人類的男女、以為是人類的男女、為作媒嫁事、以為是作媒嫁事、言語分明了了、接受男女任何一方的話語並作往還傳達者,便犯本罪。若缺其一,不犯本罪,僅犯偷蘭遮罪。這一戒,比丘及比丘尼,同犯僧殘罪。

《四分律疏》卷五中說:「婚嫁之禮,和合生死,正違出離。出家所為,特乖法戒。又紛務妨脩,相招譏醜,不免世呵,是以聖前為彼男女法返計謀以成謀,以成婚禮,卅媒嫁戒。」(《卍續藏》六五.二四五頁D─二四六頁A)

在佛陀時代,有一位迦羅比丘,對於作媒一道,特別有方法,凡是經他作媒的,沒有不成功的。但是結婚之後男女們,如果夫婦的感情融洽,便說迦羅比丘的好話,如果夫婦不和、家庭不睦、丈夫受到折磨、妻子受到虐待,大家便瞋罵迦羅比丘,因此招致外人的譏謗。所以佛陀制戒,出家弟子不得為俗人作媒嫁,若作媒者便犯僧殘罪。同時若為白衣帶信時,不得不看內容便予持往,防信中是男女互通媒意;亦不得為白衣作任何其他的差使往還,否則便犯突吉羅罪。

但是也有開緣:若男女先已結合,而後離別,再為勸說和合者不犯;若為父母,若為篤信優婆塞(夷),或病人,或為禁繫在監獄中者,看了書信的內容,知其不關媒嫁之事,代為持往者不犯;若為佛、法、僧、塔,若為病比丘(尼),看了書信的內容,代為持往者不犯。

關於這一條戒,近世以來,頗有研究的必要。因為宗教不能與人群大眾的日常生活脫節,否則將有被棄於人群大眾之外的可能。至於人群大眾的日常生活中,最受重視的,便是婚姻大事及生死大事。佛教的形態,一向偏重於生死的問題,乃至僅偏於度亡的問題,以致被近人羅家倫譏為「人死觀的宗教」。研究佛教的本質,絕非限於度亡,佛陀的應化人間,乃為救度活人,進而救度一切的眾生;度亡的法門,僅是附帶的而不是主要的,後世的中國佛教,竟爾本末倒置了!所以晚近數十年以來,有些佛教徒們在倡行佛化結婚的儀式了。從現實的要求上說,這是值得提倡的風氣;從原則上說,佛化結婚,並不違背佛教的精神,甚至是合乎大乘佛教的宗旨的;從觀感上說,我也贊成佛教徒的青年男女,應該舉行佛化結婚。佛化結婚是佛化家庭的基礎,也是佛化家庭的開始,有了健全的佛化家庭,才有優秀的佛化子女,有了優秀的佛化子女,才有優秀的佛教青年,有了優秀的佛教青年,佛教才會受到社會的尊崇與嚮往,才會將佛教的義理與精神,普遍的散佈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裡去,這也就是大乘佛教的宗旨。

然而,佛化結婚的儀式,也不是沒有人反對的,反對的理由是這於佛制無稽,且有違背佛制的罪嫌,因為十三僧殘的第五條,便是作媒人戒。並以為凡為男女淫事有關的一切活動,出家人都不得參與,今日的佛化婚禮中,卻以比丘為證婚人,所以認為是違背佛制的行為。

的確,佛典之中不可能讓我們找到准許比丘為人證婚的根據,也不可能讓我們找到佛化結婚的例子。

但是,我們所要研究的,是比丘為人證婚,算不算是作媒,能不能構成作媒的罪名?若以小乘律的原則而言,比丘以出離生死為主,並也以導人出離生死為教化的主要動機;婚姻是增長生死的媒介,也是促成淫行的媒介,所以應該遠離這種場合,當亦不得參與其事而成為婚姻的證明人。

比丘做了證婚人,算不算是犯戒?若想找出犯戒的條文根據,也是不可能的事,戒律中也根本沒有這條規定。因為證婚人,只是證明男女雙方的結合為夫婦,除非證婚人,兼任介紹人,才能構成「作媒人」的僧殘罪。如果男女兩方的相識,是由於比丘的介紹,只要介紹之時未存作媒之意,雙方於以後雖然結婚了,比丘也不能構成作媒的罪責。

律中有關比丘可以參與夫婦結合問題的事,只有一項:「若男女先已通,而後離別,還和合。」這不是准許比丘及比丘尼為人證婚,而是准許比丘及比丘尼為「離別」的男女,促成和好如初,使得他們的家庭,不致因了男女鬥家務鬥意氣而破裂。為人證婚一事,自也不得援引這一項的規定。

 

[1] 我為佛弟子,應善說離欲法,不應增長生死。

[2] 犯初法:作了就犯。

[3] 指擇日,看八字婚配。

[4]《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上:「第五媒嫁戒:和合生死,深失正念,故也。語、書、使等,皆是犯限。凡得附書,須看持往。不看者吉罪,如律所說。」CBETA,T40n1807, p. 471c28-472a02。

[5] 《定儐疏》卷上

[6] 緣人身需離八難:「八難」又譯作「八無暇、八非時、八不聞時節、八不閑」,八個難以修學佛法或遇不到佛法的地方,指「地獄、畜生、餓鬼、長壽天、邊地、聾啞、邪見、如來不出世」。

(一)在地獄難,眾生因惡業所感,墮於地獄,長夜冥冥而受苦無間,不得見佛聞法。
(二)在餓鬼難,餓鬼有三種:(1)業最重之餓鬼,長劫不聞漿水之名。(2)業次重之餓鬼,唯在人間伺求蕩 滌膿血糞穢。(3)業輕之餓鬼,時或一飽,加以刀杖驅逼,填河塞海,受苦無量。
(三)在畜生難,畜生種類不一,亦各隨因受報,或為人畜養,或居山海等處, 常受鞭打殺害,或互相吞噉,受苦無窮。
(四)在長壽天難,此天以五百劫為壽,即色界第四禪中之無想天。無想者,以其心想不行,如冰魚蟄蟲,外道修行多生其處,而障於見佛聞法。
(五)在邊地之鬱單越難,鬱單越,譯為勝處,生此處者,其人壽千歲,命無中夭,貪著享樂而不受教化,是以聖人不出其中,不得見佛聞法。
(六)盲聾瘖瘂難,此等人雖生中國(只有佛法流布之處),而業障深重,盲聾瘖瘂,諸根不具,雖值佛出世,而不能見佛聞法。
(七)世智辯聰難,謂雖聰利,唯務耽習外道經書,不信出世正法。
(八)生在佛前佛後難,謂由業重緣薄,生在佛前佛後,不得見佛聞法。


做月下老人是積德嗎?關於世間情愛的開示

妙蓮老和尚(1922— 2008),現代僧人。出生於安徽巢縣,宿具善根,器宇非凡。9歲即童真入道,20歲時受具足戒於南京寶華山(今屬句容),而後參學於蘇州靈巖山寺,以淨宗為歸。1981年至台定居後,在善信的護持下,於1984年購得埔裡寺址,創建台灣靈巖山寺,妙蓮老和尚被譽為靈巖慈航之掌舵者,接引眾生離苦得樂的大導師。另有一位清代僧人,亦名妙蓮老和尚。

做月下老人是助人墮生死欲坑

你很喜歡做月下老人?喜歡做月下老人,這完全是凡情,不是佛陀正信弟子的事,做月下老人是助人墮生死欲坑!佛法無量法門總是教導人要離欲,離欲身心才能得解脫。學佛人怎能助長凡夫入生死海呢?

——《妙蓮老和尚解惑叮嚀語》一書頁57

 

講到沒有結婚,我就順便告訴諸位!已經結婚的,打了結,昏迷了!沒辦法改了,惟有大丈夫才能改。沒有結婚的青年!你們不要找麻煩、找結打喔!自己一個人多麼自在、解脫!如果結了婚,想打佛七,先生要問太太,太太要問先生,許不許可你來打佛七還是個問題呢!兩個人一打結,很多事情就很麻煩。 

從前的女子當然要結婚,靠男人生活嘛!現在女子都獨立生活了,你還要結婚找麻煩做什麼?你們都是好青年,如果精神沒寄托、不信佛,那當然結婚是情有可原。信佛的人,精神有寄托了,為什麼不好好回歸家呢?回家,回什麼家?回到佛家來嘛!再把你的精神力量貢獻到人間,這多麼偉大!這才是人生的意義。

人為萬物之靈嘛!結婚,就只為一個太太,一個先生,這一輩子就為了一、二個人,人生就這樣嗎?太沒有意義了!人從出生到離開母親懷抱、讀小學、中學、大學,辛苦了二十幾年,想要事業成就,披星戴月地搞一輩子,最後又搞來一個太太(丈夫)。結婚物件好還好,不好的又要離婚;自由談戀愛還要離婚,這怎麼講呢?唉!自己找煩惱、找苦受。

結婚,結婚又怎樣?結婚就是受苦啊!大家把念頭轉一轉,好好自修度他,多麼好!顛倒凡夫以苦為樂,清淨之樂當做苦,顛倒了嘛!

結婚打結了,你不要打死結,要打活結喔!什麼叫做死結?什麼叫做活結?知道嗎?活結一拉就開了,死結怎樣拉都拉不開。

——《法海釋疑》頁61-62

 

世間人為了傳宗接代,夫婦之道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以佛法來講,無邊的大苦都是因為有夫婦之事,才有這個苦。所以,真佛法不但講非夫婦之邪淫不可有,連夫婦之正淫也要斷,這就是出家人不結婚的道理。其實情欲是生死之根,所以佛陀對斷淫這個法說得最透徹。諸位是受五戒,才初發心學佛嘛!所以講到淫戒,只告訴諸位不要邪淫,正淫就好了;但是學佛法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就是了生死。無邊的大苦都是因為有生,有生必有死,我們要如何解脫呢?這就要受戒、持戒。現在大家來受戒,就是為了要求解脫。要解脫就須斷淫欲,斷淫欲梵行才能修成;染淨二行必不能同時生存。有了染行就壞了淨行,必要有清淨梵行方能了生死啊!

受戒,受什麼戒才真正能一生就解脫呢?這就是佛陀所教我們的真實之法──要離情愛、奉持沙門戒法。要知道,生死從哪裡來?六道眾生都在生死輪回之中,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從媽媽的肚子來。不錯!是從媽媽的肚子來,但為什麼人會到媽媽肚子呢?因為有情欲,顛倒想。一有了顛倒想,霎時昏蒙就逕直投胎了。

什麼是顛倒想呢?顛倒想就是欲念。人就是從動淫念而來,也就是中陰身來投胎時有此欲念。因為有情有愛,有情才有愛嘛!愛就是苦的根源,一切的苦皆從愛欲而來。有愛就造“生”因,有生必有“死”,生而不死不可能。生死是個大苦趣啊!你想斷絕苦,就要斬情絕愛,千萬不可有顛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滅,不生不滅才是本性真如清淨之法。那決定要斷淫欲,斷淫欲才是出世之道。你能離欲,連你沒有欲念、不貪愛,就不會受胎的。出家人為什麼不結婚?就是要修梵行。為什麼要修梵行?就是為了離這生死根緣。貪欲是根,淫行是緣;貪欲之因得遇淫行之緣,因緣相會就有生死;貪欲之因得不到淫行之緣,因緣不合,怎麼會有生死呢?你怕生死苦嗎?那你就不要有邪因邪緣啊!

因此,五戒守得好,夫婦之外沒有其他不道德的行為,培養這清淨之因,就有善根進一步受八關齋戒;八關齋戒第三條是不淫,不但不邪淫,連夫婦的正淫也斷。這就像維摩诘居士:“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戒法;示有妻子,常修梵行。”梵行是印度話,“梵”是清淨的意義;雖是夫婦不行夫婦事,同出家人一樣,在污泥而不染,這就是不淫。斷邪淫不墮三惡道,斷正淫才能夠了生死。這才是佛法真正之道,明白了嗎? 

梵行的功行怎樣呢?也是有生!什麼生?蓮花化生,蓮花化生都是清淨之體啊!不要以為:“如果大家都出家,沒有了夫婦,世間人不是絕種了嗎?”哪是這種下劣的觀念?不結婚,世間人的苦惱就盡了;修梵行,將來這一切世間人就蓮花化生,這裡就是佛國,最極清淨的嘛!不要把因果弄顛倒了。

照佛法來講,不結婚,保持童貞的男女,就算沒有聞佛法,將來還是升天──升色界的梵天。梵天沒有男女之欲,有男女之欲還是在欲界天。梵天的眾生都是清淨之體,沒有夫婦之欲;當然三界都是不究竟的,所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修行一定要出離三界,如果守五戒不邪淫,只可保持不失人身,一定要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脫死,出離三界。

《五戒是良師》頁39-42

 

苦從哪裡來?情情愛愛、恩恩怨怨就是苦。情而不知禮,愛而不知羞;你對我的情愛不滿意,還要求加深,再加深仍不知足。情之深、愛之深,到破裂斗爭的時候,怨也深,業障就障住了。看世情許許多多的男女,“你今天說要同我訂婚,明天竟是同別人結婚了,你把我甩了!我能同你拼就同你拼;拼不過,我就跳樓、自殺!”世間就是這樣子,太冤枉了,活生生的例子擺在跟前,你難道未見過嗎?

——《往生有份》頁51-52

 

說到願生西方,念佛的人誰不願意生呢?大家都是希望好,希望快樂嘛!可是這裡頭還有重要的問題:願有二種意義,一是欣求──要歡喜生西方,二是厭離──要厭離這個世界。七情六欲,一切的名利真要可怕它,厭離它啊!什麼情情愛愛的,那都是魔──殺你法身慧命的魔,你還當它是怎樣地好、捨不得,說什麼我們要白頭偕老,長相厮守、死在一起的。世間這一切不厭離,怎能生西方去?所以重在要厭離,那生西方決定就成就了。

還有更重要的心理,想生西方就不可又貪愛此世間,只能隨緣消舊業,不可再造世間情事;要一心敬事佛法的修持,擁護佛法僧三寶。

——《法海釋疑》頁33-34

 

修梵行,在世俗一般人認為:生理上怎麼能克服呢?情欲重的人就是有這種下劣的想法。當然這是先天的習氣,單是後天的抽煙喝酒,上了瘾,要你不抽不喝,那就非常困難了,何況先天的習氣?但是從來不喝酒的人,根本不懂喝酒是什麼滋味,一切的行為習慣都是良好,那多麼快樂!世俗人認為:抽煙快樂、喝酒快樂、賭也快樂;要知這快樂是苦的根源,不但事業受到傷害,人格也下賤了。你只知道情欲之樂,而不知道離了情欲就有清淨之樂、解脫之樂;這些樂你夢都沒有夢到,你不修行怎麼會知道?修佛法才是真真實實的快樂!糊塗愚蠢的人,才以為情欲是樂。

我時常說:在家居士們,若兒女大了,自己的年齡也差不多,夫婦都是道友了,最好要分房;房間不多的,至少也要分床。彼此保持清淨可使身體健康,不要使煩惱種再沉重下去。青年學佛好福氣,沒受到社會的染污,也沒有愛欲來束縛,頭腦清楚,這時來念佛修行最好;千萬不要有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念頭,不要到道場來還想找情侶。若不幸有了愛情,那你想念佛就難了;男女一結婚就被情感所迷,還想修道?好多家庭的障礙把你結得死死的。最好不要結婚找罪受!這話有些不合人情,但這是在說佛法呀!你不能用俗情心理聽啊!

到底要如何才能斷淫呢?小乘法五停心觀中有“多貪眾生不淨觀”。觀身不淨,身子是充滿九種不淨、污濁邋遢,就是一張皮包著,皮揭開了,裡頭裝了什麼東西?你愚癡還以為是淨。我們念佛人不必修這種觀,那要如何斷欲呢?最簡潔有力的對治法,就是多多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普門品》上明明白白告訴我們:“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不但斷淫,還可斷嗔斷癡。三毒斷了,就好像一顆炸彈,火藥清除了就不會爆炸;心裡沒三毒,絕對不會再造殺盜淫了。

古德亦警策我們:“須臾離念佛之心,剎那即三途業因”,心中一沒有佛菩薩聖號,一想到貪欲,就是生死之根。當然,凡夫斷淫要先戒身而後戒心,這是有次第的。業障重的人要深思地獄苦,誓發菩提心。《地藏經》上說:地獄有炙火鐵床,一人睡亦滿,多人睡亦滿;也有赤燒銅柱,那是怎麼回事?男女貪戀如膠似漆睡在床上,將來去地獄就睡火鐵床;歡喜擁抱的,就到地獄抱赤火銅柱。夫婦以外的男女情欲絕對貪不得,一貪愛就造了三途的業因;摩擦產生熱度,就感三途業報,因緣就是如此。淫是生死的根本,凡夫於此罪障極重,最要注意!萬不可沾染!

阿難曾問佛,如何對治淫欲?佛告阿難:“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能這樣觀想就不會起邪念。一起邪念了,馬上想父母兄弟姊妹在前,怎敢做下流事?

佛陀大慈大悲叫我們離欲,是要我們不受生死輪回之苦啊!愚癡的人還以為欲是樂的;這就好像被大火燙到,拿清涼藥擦一擦,覺得還蠻清涼的。男女之情像火在燒,得到了欲水以為是樂,但欲境過了是不是就沒事了?不是的。欲是鹹水,愈喝愈渴,鹹水怎麼能夠止渴?末法時代的眾生要想離欲,就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這聖號像清潔劑,男女的愛欲像油垢;念聖號除去油垢,心才得清淨。身心清淨才真是快樂呢!

居家之士應當知:夫婦之道為宗祠,但亦應有禮節,不可縱欲,更不可輕狂。已有了兒女,最宜分房各睡以保身體健康,亦寶貴法身慧命。若有外染來犯,可讀下面古詩:

美色人多愛,蒼天不可欺。

我不淫人婦,誰敢染我妻?

敬勸一切男女各站本位,各守禮節,萬勿由一念糊塗,致招終身大苦。

——《五戒是良師》頁42-46

 

顛倒人!當你犯“相思病”,如何解決?

只要至誠多稱念、多禮拜觀世音菩薩,就能令你離貪欲心,身子安詳。同時要想:“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若有人歪想我的父母兄姐怎可?那我也不可歪想別人之父母兄姐!

再想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恭敬都來不及了,怎能起下劣心,顛倒想?

——《妙蓮老和尚解惑叮嚀語》頁37

 

同林鳥”的最後歸宿在那兒呢?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飛到哪裡去?

不學佛的人就隨著業力在六道裡往返,甚至飛到刀山劍樹的地獄去了。

其實全人類都是同林鳥,不可等待大限到時才起飛!應早准備啊!

——《妙蓮老和尚解惑叮嚀語》頁72

 

誰是真正對你好的人?

令你增加菩提道的人,才是真正對你好;如果令你增加情感地對你好,那是接你去六道輪回的人,要敬而遠之啊!

——《妙蓮老和尚解惑叮嚀語》頁67

 

人本與天地並稱三才,出了家為僧又可與佛、法並稱三寶,人是何等的高貴呀!可是一般凡夫卻顛倒妄想一生,那就變得下賤了,簡直已忘了自己是個人了。當有人拉你作惡、或找你麻煩時,沒有關系!只要念句“阿彌陀佛”就沒事。但怕的就是人家對你好,就情情愛愛的沉迷下去;有了這情愛之水,如同春雨走滑路,又如走碎石路般的顛簸危急。

所以我們凡夫一定要突破情感這一關,此關若不破,生死難了啊!生死之本在於染,染什麼呢?就是染了五欲。學佛是大丈夫之事,對於男女間的情愛當用金剛利劍來斬,要斬情絕愛不可藕斷絲連,只要有一絲情愛在就會被束縛住。是誰縛你?是你自己啊!

這個情不單是指男女之情,你若真想要求生死解脫,行上菩提大道沒有障礙,那麼老實的告訴你,連父母、子女之情都要斬斷。這是從出世之道來說,非以世俗觀點而論;人間之道完全是情感的,人間的情感是生死法,你若無情人家就以為你冷面如霜。要知我們學佛修行是超人間的,是要了生死的,這點大家要分清楚。你不要想:怎麼如此違反人情?要人父母、子女、夫妻之間的情愛都要斬斷!當知這是站在“真理無情”的立場而論的。

——《往生有份》頁92-93

 

諸位已經聞到佛法也信了佛法,就要進一步發大心出家才對呀!不要將難得聞遇的佛法失之交臂了。或有人心想:“老和尚不明世間法,叫人出家,若都出家豈不人間要絕種了嗎?”請您不要誤會,不要以世俗之心來測度,我是為佛教、為眾生、為世界和平而來做這番鼓勵的。如果大家都出家了,那麼這世界的眾生都會變成蓮花化生,當下的娑婆就是清淨的佛國,哪裡還要求生西方淨土?眾生修清淨的梵行是因,清淨因必定感清淨果,所感的國土必也是清淨的。若不離情欲,何日了脫胎生之苦?

——《往生有份》頁59


星雲說偈--人生的家

文/星雲大師

禪心一任蛾眉妒,佛說原來怨是親;雨笠煙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瞋。

──民國.蘇曼殊

這一首偈語點出了只要是人,都有一顆禪心。

什麼是禪心呢?就是無人我,不計較,不執著。禪心是一種自然,一種包容,一種安住,如果在我們的生活中,能將這點禪心發揮出來,生活就非常美妙了!

「禪心一任蛾眉妒」,你有了禪心,對人家的毀謗、嫉妒、障礙都會無所動心,將這無所動的心,服務於國家社會,就不會分別你我,計較得失了。

「佛說原來怨是親」,有時冤家對頭就像我們的親人一樣,如提婆達多一直在陷害佛陀,甚至想置佛陀於死地,也正因為提婆達多惡毒的心腸,反而增長了佛陀人格的偉大。所以,沒有黑暗,哪有光明?沒有罪惡,哪有善良?沒有亂動,哪有寧靜?沒有魔,哪有佛?我們要將冤家看成是逆增上緣,是在成就我們的修行。

「雨笠煙簑歸去也」,下雨時,只要有頂斗笠,在煙雨濛濛中穿著簑衣歸家,回到家就安穩自在了!佛法,就是我們人生的家。

「與人無愛亦無瞋」,我們與人相處,要保有無愛亦無瞋的心態。有些人愛憎強烈,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是很偏激的觀念。三祖僧璨大師曾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如能將愛憎中道一些,我們的生活就不會那麼掛礙,佛法也常講生佛平等、冤親平等、佛魔平等,懂得了這個道理,人生多少悲歡事,都可以付之笑談中了。


為何佛弟子不應給人做媒或勸人結婚?

作者:妙祥法師、宣化上人

妙祥法師開示《在家人怎樣持戒》中的淫欲戒部分:

淫欲,在世間上這是個最大的禍根。有了淫欲,就有了家。家,就是代表淫欲的意思。所以說,有了男女,就有了生死。為什麼不成道?就是有了這個淫欲的關系。

佛給開了方便——在家居士不能邪淫,我們堅決地不能搞邪淫。實際上有的人受了菩薩戒,在菩薩戒嚴格來講是斷正淫的,不是在家人有了正淫,就可以真正地稱為菩薩,菩薩是不允許有淫欲的。

現在有一個叫“在家菩薩戒”,那只是一個方便戒,真正想做菩薩一定要清淨的,連正淫也是不允許有的。雖然開了這種方便,我們應該知道這裡利弊的關系。對這個淫欲,包括我們的身口意的行為,都應該注意的。包括凡是淫欲的書、錄像,一概不能看,這淫欲的話不能講。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干什麼來了呢?是修行來了。不管男的女的,來到這個世界,都是為了修行。

人生就是修行的過程,人生並不是生兒育女、成家立業來了。是人來到這個世界糊塗了,他不知道他的任務和他的願望,逐漸地被這個男女相所騙,所以,成立一個家庭,發生了淫欲的行為。就離不開這個世界了,不能了脫生死,也不能往前走了。所以說淫欲不斷,佛法是不可能成就的,想成佛必須斷。在家居士一步一步來,先斷邪淫。如果有條件了,一定要斷正淫,在家人也可以斷正淫。

有很多獨身的或是夫妻倆雖然在一起生活,就像我剛才講的,都是道友的關系,這樣互相幫助。另外,這裡呢,千萬不要給人做媒啊,勸人結婚,這都是去稱贊淫欲的行為。特別是有很多的居士,年齡比較大,自己有兒女,當你兒女如果要出家的話,你千萬贊成;

他要獨身的話,你也贊成,千萬不要去勸他結婚,去墮落這個火坑裡。這個火坑,那是你永遠還不清的債。

講一個例子。頭一段時間,有個居士,他有個小孩。小孩就老哭。是剛出生幾個月,是幾歲,我記不清楚了,可能最多不超過三四歲。就是每一天到那個時間就哭,看病也看不好,找大仙也治不好,勸也勸不好,到時間就哭。

後來,他的姥姥來問我說:“師父!這個問題你看怎麼辦?”

我說:“你跟他講……”

她說:“我跟他講話,他不見得能聽得懂。”

我說:“你不要怕,你就跟他講,說你不要哭,你不有願望嗎?你想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出家。你長大了,我同意你出家。”

她半信半疑就回去了。頭一天晚上跟這孩子說了,從第二天一直到現在,這孩子再也不哭了。這就說明什麼問題?說明人來這個世界是來修行的。我們來這個世界是有任務的,是修行的,但是我們都忘了。

千萬不能墮落淫欲裡去,一墮落淫欲,就忘掉了修行。淫欲不斷,生死不斷。這是淫欲戒。(摘自百度百科)


妙祥法師二〇〇六年冬為發心居士開示系列之三節選:

淫也是一樣。這個淫邪啊,更重要。不光是自己不能邪淫,包括正淫也不能淫,也不能勸別人,也不能贊歎。

這有的居士來了,說有的要結婚,比如說今天就有問的,說:“師父,我最大的障礙就是這個婚姻的事情老不成就,老是不愉快。”我說這是好事,是難得的好事。我說,不成就本身就是成就,你這個不搞男朋友,你本身就是一個清淨。如果你有了男朋友,你就墮落到這個監獄裡去了。後來聽我這麼一講,還挺高興。我說你如果不結婚多清淨,有機會出家不更好嗎?她雖然沒答應出家,樂了,心裡開了。

就是說是什麼意思?如果你有一念:“哎呀!你看你太難了,想點什麼辦法呢?”你已經墮落淫邪裡去了,不允許啊!一點都不允許。比如說一個狗,或一個馬,要配種,“哎!這個馬做種馬挺好”,已經墮落淫邪裡去了,這都不允許。不能有半點隨喜贊歎,何況給人結婚作證明,做媒人,那就更不允許了。那都是違犯佛的戒律,也是輪回的根本,因為你那個念裡有這個東西。


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之卷八譯文開示:

男女結婚那個‘婚’字,在中文來講有個‘女’字邊,加個黃昏的‘昏’。也就是說一結了婚,就沒有智慧了,天天都好像在晚間過生活,天天都在黑天,不清淨了,天天都是睡覺一樣。黃昏就指睡覺,睡覺就什麼也不知道了,就愚癡。所以中國這個字義上,你要是研究起來,很有道理的。昏是頭昏腦脹的,頭昏就是沒有智慧了。結婚就是‘昏’加上一個‘女’字邊,沒有‘女’字邊,頭就已經昏了,再加上個‘女’字呢,啊!不單頭昏、腳也昏了。我說的是頭昏,腳不昏。你若能覺悟了,可以學釋迦牟尼佛,學我們的大覺世尊,那就不會黑暗,會光明了。

所以我們現在跟釋迦牟尼佛學智慧、學佛法,一切一切都應該以釋迦牟尼佛做我們的榜樣,做我們的標准。所以就算結婚的人也不必憂慮,只要你能入塵出塵,在這個境界上,能明白這個境界,不被它所迷,這就不要緊的。我並不是要反對每一個人結婚,我是把這個道理提出來,我們要研究道理。


附錄:佛經依據

《六趣輪回經》若人於他娶,常樂作媒伐,後懷惡相離,死作步多鬼。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九》又諸菩薩不行媒媾以他妻妾而行布施。

《大寶積經卷三》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有三種法所不應作。

何等為三。不應往彼淫女之家。

不應親近諸媒媾者。不住屠殺牛羊等處。

如是三法所不應作。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不至淫女家,專行穢欲者

速致世譏嫌,親近下欲故

尊者知其往,便即起嫌诃

招疾害其身,以之令壽盡

常不應親近,媒媾男女人

他娶女為婚,近之被誹謗

亦不應往詣,諸為屠宰家

菩薩勝依人,皆所不稱贊

此諸深過患,如來悉了知

為不正行人,我今如實說

世尊所有教,我弟子能知

斯人於佛前,能詣所行處

眾生住聖道,將速至涅盤

佛為如是人,非為惡行說

願將本文的功德至心回向給法界所有眾生,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不做中

「做中」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中間人」,當有人要找人幫忙的時候,但是對方卻沒有門路,這個時候就需要找一個中間人來穿線搭橋來引薦一下。這樣的話,如果事情辦成了的話,那雙方還會感謝你。如果事情沒辦成,那就是兩邊不討好了。一方會認為你不靠譜, 辦事能力不行。而另一方有可能會認為你言而無信,拿了好處卻沒有把他們的事情放在心上。其實做中間人真的很難的,畢竟人心隔肚皮,萬一那句話沒帶到,或者理解有誤差,很容易導致吃力不討好,而且還把兩邊的人都得罪了。

這裡的「中」,指的是「中間人」,古語云「清官難斷家務事」,在古代,一方縣官尚且難斷一戶人家的家務事,何況一介平常布衣呢?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但凡兩個人有牽扯,鬧矛盾,那雙方必然各有「道理」,所謂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去當中間人調和,稍微話說偏了一點,你就會得罪其中一方,弄不好,兩頭都會得罪了,最後唯有落得了個費力不討好。

不做保

「做保」也就是做「擔保人」,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尤其是在過去像一些重大的事情,像借錢、做生意等等,都會找一個擔保人。但是做擔保人,卻是要擔風險的,搞不好你本來是想要幫忙的,最後卻成為了受害者。農夫曾經有一個高中同學,給人家做擔保人借錢,可是後來借錢的哪個朋友跑掉了,然後所有的債款要擔保人來還,導致他幾年的生活都過得非常的艱難。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幫人是沒錯,可是涉及到利益方面的幫助,還是要仔細權衡一下,不然最後可能導致自己吃大虧!

這裡的「保」,指的是「保人」,通常來說,能用到保人的行業必然會牽扯到利益,舉個栗子:「比如有一位窮朋友最近缺錢花,周轉不濟,便想找一個比較富裕的朋友借錢,但是這個富裕的朋友不信任窮朋友,怎麼辦?於是窮朋友便找到了你,讓你做保人,替他做擔保,最後富裕的朋友看在你的面子上,借了錢給窮朋友」,這種事例,說實話,筆者的朋友遇到一次,最後他的朋友還不起錢,耍賴的性質,無奈他也要幫著還,看到了吧?古人常說「人心隔肚皮」,一些牽扯到利益的事情,能推就推,否則最後吃虧的一定是自己,善良沒錯,但不是拿來給自己找麻煩的!

不做媒人三代好

看到這句俗語,很多人估計和農夫一樣有一個念頭:難道做媒人不好嗎?在過去婚姻之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做媒人就是要撮合適齡青年男女喜結良緣,這樣本來是積善行德的好事情。為什麼有「不做媒人三代好」的說法呢?

其實,這句俗語勸解大家不要輕易去做媒人。因為做媒人其實也是兩邊受氣的一種職業,首先,媒婆要想成就一樁婚事,那自然嘴巴要能說,而無論是對男方還是對女方,都是儘量說好聽的,這樣就很有可能把不合適的兩個人撮合到一起,如此一來就不只是害了兩個人的一生,有可能會耽誤兩個家庭。

其次,如果兩個人成親了以後,日子過得不幸福,那無論是男方,還是女方都會把這個原因推到媒婆身上,認為是媒婆害了他們。畢竟在過去是沒有自由戀愛的,絕大多數的夫妻在結婚前都是不認識的。他們如果怨恨媒婆,那就會給媒婆找麻煩,有些人還可能會找媒婆家裡人的麻煩。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樣媒婆在當地的聲譽也就不好了,而過去又都是很在乎這些的,如此一來媒婆一家人的日子也不會好過,所以有了「不做媒人三代好」的說法。

從古至今,媒人這行業可謂是歷千年而不衰,依舊存在著,那麼,爲何有「不做媒人三代好」的說法呢?其實,這是有2個原因造成的:一個是媒人自身的道德問題,爲了多掙錢,多收禮,可謂是連哄帶騙,將兩個不合適的年輕人撮合到一塊,甚至令人氣憤的是,只因收了一方的禮,這媒人便會替這方隱瞞一些身體缺陷,在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只有到了洞房花燭夜,一對新人才能見面,因此,當結完婚發現對方一些缺陷時,那還不得氣得指著媒人的鼻子破口大罵,連脊梁骨都給戳了,毀人一輩子幸福,可謂是昧著良心賺錢!

而第二個原因則是,小兩口經過了媒人介紹成親了,但是婚後卻過得不好,夫妻二人常常吵鬧,一家子不得安寧,矛盾百出,甚至最後鬧離婚,這時,不管是男方,還是女方,便會埋怨媒人,說當初介紹了個這麼差的伴侶給自己,要不是媒人的介紹,自己又怎麼會有這些事呢?

老祖宗流傳的這話是很有道理的,包含著做人的大智慧。人善良、熱心腸是沒錯,但是也要懂得保護自己,在自己能力範圍以內的忙能幫則幫,而在幫忙的同時也需要想清楚,儘量不給自己及家裡人造成麻煩,吃力不討好的忙,就要能躲就躲!

 

不知者真的無罪嗎?佛陀是這樣說……看後驚出一身冷汗!

女尼 蓮華色 簡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障礙往生,六道沉淪!

懂得無常,才不為感情所傷

阿難出家因緣--母猴怎堪與我美妻比

最愛自己--其實除了自己,誰也不愛

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

天眼照見女人多墮地獄!

愛可生愛,亦可生憎!今生感情上特別執著的,往往是前世怨敵來討債

一見鍾情,是源於前世的宿債,愛情是人性自私中的最高境界!

情執的可怕--認清愛情的本質

佛弟子應如何看待愛情

愚痴的人最愛回憶受苦的過程

談愛情與情苦及如何解脫

情執是修行最大障礙

人世間的姻緣,冥冥之中早有定數!

福報相當,方為夫妻 (求好姻緣,先要提升福報) 

跟你交往過的人,七世之內都是你的至親!

六道輪迴苦,孫兒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親鍋內煮

應當有佛的正見

驚歎三世怨,福報的陷阱

什麼才是真正的愛?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