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做好事的功德需要迴向嗎

大安法師 

問:每星期所做的大大小小好事,比如說環保、捐款、做義工,不作迴向會成為來生的功德財嗎?

大安法師答:平時所做的一些好事,還是要迴向。你不迴向自然感得人天福報。但人天福報不究竟,是有漏的,解決不了輪迴問題。

《普賢行願品》談迴向時要迴向三處:迴向菩提、迴向真如、迴向眾生。對淨土法門來說,單刀直入,就是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你的一切善事、善行就會通過這一迴向轉為無漏、無為的功德。

所以你一定不要忘記迴向,所有善行功德皆要迴向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迴向有何意義?

「迴向」的意思是:「把自己所修習的善根、功德,讓別人來分享,同時把它儲存做為自己追求佛道的資糧。」

佛教徒做完早晚課,或是做了一件善事,總是要默念一下:「願以此功德,迴向於一切,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種存心,就是時時刻刻以天下蒼生為念,具有菩薩無盡的悲憫與誓願,不就是范仲淹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嗎?

學佛要先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迴向既然是把「一切所修的善根,向於眾生,又向於佛道」。不就符合菩提心的條件嗎?(見:天華.「丁福保-「佛法大辭典(一)第457頁「天台五梅」條)

淨土宗行者,念佛以後,一定要這樣迴向:「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那是因為:佛、菩薩建立淨土不能遠離眾生,也就是說淨土必須「依靠」很多志同道合 的人,才能建成。所以西方世界或他方淨土都必須等待大家的奉獻心力去莊嚴它,人人盡的力(行六度)愈多,西方就愈漂亮。

我們也可以這麼說,西方世界不是彌陀一個人建成的;雖然它是彌陀參考兩百多億他方淨土後,所設計出來的藍圖。但缺少你我的一磚一瓦,西方世界永遠就會缺少那麼一點莊嚴。因此;你我都需要迴向,來莊嚴佛的淨土。

為什麼「迴向」還能「迴自向他」──與別人分享呢?聖嚴法師有一則很好的比喻:「這像天空的太陽光通過反射物(如鏡或金屬體)的折射,便可使戶外的太陽光照射到室內的黑暗處。」(見:「正信的佛教」──「佛教相信功德可以迴向給他人嗎」)

迴向除了「迴自向他」(與人分享)之外,還有「迴小向大」的意思在。試想:一個人行善的功德,微不足道,不足以成就大事;但是「積沙可以成塔」,集合眾人的點滴功德,就可以匯合成為汪洋大海。

以下的例子,也可以用來說明「迴向」的作用:它像「某某基金」的招募一般,人人利用郵政劃撥存進一小部分的金錢,日子一久,積少成多,不就成功了?

有人怕功德一旦迴向,自己不就減少或耗光了嗎?這是不必要的憂慮。「四十二章經」有一則比喻也很高妙:「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一炬來分取,熟食除冥(煮飯、照明),此炬如故。」

迴向不但可以讓別人分享,也可以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因此佛教徒要了解迴向的意義,當然更要身體力行。

 

迴向的力量

 

不回向也能獲大益嗎?

 

念佛的回向與​不回向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