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佛家是否不承認有「靈魂」?

智敏慧華上師︰只是名稱不同。佛家稱之為「妄識」,是妄識如幻在輪迴六道。

就究竟而言,流轉生死的只是眾生的妄念,真正的本體是在虛空中寂然不動的,只是眾生不自覺罷了。

恭錄自 諾那.華藏精舍出版《華藏世界》第8期


宣化上人:人的三魂七魄是怎麼回事?

人的魂是三個,魄是七個,以前我不是講過,在人的身上有十兄弟嗎?有的就單單有耳朵;有的就單單有眼睛,沒有其他的五根;有的就單單有個鼻子,沒有嘴,也沒有眼睛,也沒有耳朵。這三魂七魄,各自有一根,沒有其余的五根,所以,單獨的它就不能成立,必須要大家來共同合作。你有耳朵的,幫忙我沒有耳朵的;你有眼睛的,幫忙我沒有眼睛的,這真是互相利用,互相幫助,它們很合作的。

這三魂七魄,像小孩子的樣子,但是單有一根,沒有多根。它們在人身上,所以人能言行動作,都是這個支使的。它們聚到一起,然後修成了,在佛教就是“佛”,在道教就是“仙”。它們有的單單有眼睛,有的單單有耳朵,就互相幫助的。有耳朵能聽到的,就幫助能看的小孩子,這互相可以通的。所以你修成了,可以六根互用,耳朵可以吃飯,也可以說話,這個有很多的境界,你是想不到的。

弟子:上人,您以前提到您有一個小徒弟,到天上去玩,被魔王圈著,然後他就對您說:“怎麼辦?我不能回來!”這是不是他的魂魄有一些到那裡去了?

上人:那是他的三魂七魄,或者去一個,或者去兩個,或者去三個、四個,這都不一定的。去,它們又聚到一起了,不是還是七個,或者三個。出去就合成一個。就是這麼妙的,這就是一股靈氣嘛!

弟子:這個是不是修行的程度不一樣,有的可以出去少,有的可以出去多?

上人:不出去好一點。盡出去游玩的也有危險,有時遇到魔,就給抓去了。把魂魄抓去了,這個人就傻了。白癡,人像個 vegetable(植物),都是沒有魂魄的,魂魄被魔抓去了。魂就是鬼,修成了,屬陽就是屬神;再修好了就是仙;再修好了就是佛,都是這一個成的。

弟子:譬如一個植物人,或者有一個人,他的三魂七魄去了一些,雖然他的身體還在,那麼這出去的魂魄,是不是又變成另外一個?

上人:不是變成另外一個,就是跟著魔走了。所以這個人有時候就明白一點,有的時候就很糊塗的。

弟子:一個修行人,他的三魂七魄去了一些,如果遇到佛菩薩……?

上人:你若真修行,默默中都有護法。我遇到奇奇怪怪的人太多了,好像能出玄入牝的人,我遇到很多。你們沒有遇到這種境界,都不認識,不知道。好像跳童的,都是“五十種陰魔”的作用嘛!

弟子:他們是修到那個程度了嗎?

上人:他們也往前修,也在立功嘛!也就像人似的,有的學好,有的不學好──不學好就做魔王的眷屬。


靈魂從何而來?存在何處?

問:我想請問靈魂從哪裡來?它存在於身體的哪一個部位?謝謝。

慈誠羅珠堪布: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思考,也有很多人問。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當身體跟靈魂在一起的時候,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有靈魂。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比如一塊泥巴,它的成分是水和土。當水和土結合以後,原來的土就變成了泥巴。那麼,當它是一塊泥巴的時候,它的水分存在於這塊泥巴的哪一個部位呢?答案是全部,因為只要有土的部分就有水。所以人活著的時候,我們的頭頂有感覺,腳底也有感覺,我們身體的裡裡外外、每一個地方都有感覺,這在佛教裡面叫作觸覺。只要跟外界有接觸,我們馬上就能感覺到某種刺激,這個感覺就叫作觸覺,觸覺也是靈魂的一部分。

其實「靈魂」這兩個字,用佛教比較常用的詞,就叫作「意識」。把「意識」翻譯成我們現代人常用的詞,就是人的精神。有些時候我們把這個精神稱為靈魂或者心靈,但是平時就叫作意識,佛教裡面有些時候也稱之為心。心不是指心臟,也不是大腦,就是這個意識,所謂的靈魂也是這個,除了這個以外別無其他。

人是由物質和精神構成的,觸覺也是精神的一部分。所以在我們人活著的時候,這兩個是分不開的。我們不能說人的意識在大腦裡面,或者是在心臟裡面——就像水充滿了這塊泥巴的裡裡外外一樣,我們的意識也遍布整個身體的裡裡外外。

但是人死的時候,意識的部分就離開了。比如將這塊泥巴放在陽光下曬,曬乾之後,水的部分就不復存在了,但是土的部分最後還是存在的。同樣的道理,人死了以後,意識或者說靈魂的部分就離開了,不存在了,但是身體的部分還存在,這個時候兩者是可以分開的,因為它們本身就是兩個不同的東西。就像水和土,當它們是泥巴的時候,看起來似乎無法分開,但在某種條件下它們是可以分開的。人死的時候也是一樣,雖然意識、靈魂走了,但是身體還存在。不過在人死之前,意識或靈魂和身體是完全融為一體的,有身體的地方就有人的意識。大概就是這樣。

靈魂有沒有一個位置?可以說有位置,全身都是它的位置;也可以說沒有一個固定的位置,因為除了指甲和頭髮以外,從頭頂到腳趾、手指全部都有這種感受,這個感受是靈魂和意識的屬性。物質是沒有感受的,就像我們的頭髮、指甲沒有感受一樣。所以,人們通過修持密法裡面的一些修法,最後可以把全身縮小,甚至是消失,但是意識沒有涉及的幾個物質(一個是頭髮,一個是指甲),是沒有辦法把它虹光的。

另外,剛才還提到了「我們的靈魂是從哪裡來的」。從佛教的角度講,那就是我們上一世的靈魂。我們上一世的靈魂與現在的這個肉體結合之後就成了「我」;到了一定的時候它們又會分離,分離以後,我們的身體就化為塵土了;靈魂會繼續走下一段路,與另外一個物質結合。就像剛才講的水,它蒸發之後變成了水蒸氣,然後這個水蒸氣可能再次變成其他物質,這跟物理學中講的物質不滅是一個意思。

就像這張桌子,現在它是以一個木頭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個傢具來使用。當這張桌子被毀掉以後,它的分子、原子,甚至更小的這些粒子是毀不掉的,它們永遠都存在。所以,說不定再過一段時間,兩年、三年、五年以後,它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在我們面前。比如過去是一張桌子,現在就是一本書,構成這本書的原子、分子,其實就是過去這張桌子的原子、分子,這叫作物質不滅。靈魂也是這樣,物理學講「物質不滅」,佛教就講「意識不滅」,實際上這兩個都是不滅的。

主持人:明白,謝謝堪布。這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有的時候我們會想,生活中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無法理解的東西,它們到底存不存在。

慈誠羅珠堪布:對。


轉載自《時報周刊》770期專訪惠敏法師談「佛教界對靈魂的看法」,81年11月29日-12月5日,p.75)

人往生後,究竟有沒有靈魂?

據考古學家從山頂洞人遺跡挖掘出來的史料發現,山頂洞人時代就已經有了靈魂的觀念,但是站在佛教的觀點上,並不太鼓勵人去探討靈魂的有無,一切修為還是應從明心見性中去頓悟。」中華佛學研究所的釋惠敏法師認為,很多宗教都肯定靈魂的存在,從世俗的觀點來看,人的死亡即意味著靈魂的脫離。

佛教的發源地為印度,在印度的思想體系中,對靈魂的看法分為兩派,一派是根本否定靈魂的存在,也就是所謂的「斷滅論」,他們認為生命就是肉體,由於他們否定因果,因此主張生命應及時行樂,演變成縱慾派的主流;另一派則肯定有靈魂的存在。 

佛教則從這兩派中去反省,體認出生命本質的無常、相續,由於無常所以非常,由於相續所以非斷,因此即使連形而上的我(常恆不變的靈魂),都有其無常相續性。而世俗從自我體驗中,相信人死即靈魂的脫離有兩大理由,一種是從夢中、病中,亦即在非日常性的精神狀態中,忽見逝世的親友亡魂,另一種就是藉靈媒溝通,而靈媒又區分為兩種狀態,一為脫魂狀態(trance),即自身靈魂出殼,肉體被其它靈魂侵入,另一為附靈狀態(spiritpossesion),即其它靈魂附身在身體裡,像一般乩童就屬附靈狀態。

釋惠敏法師認為世俗人依靠靈媒,無非兩種心態,一為治病、消災,一為薦亡,他們怕死後的茫然所產生的畏懼感,導致對死亡的處理亦屬茫然。由於靈魂的觀念根深蒂固,因此認為肉體上的病痛以及災難,皆因惡靈附身,所以尋求靈媒驅惡靈以消災解厄。

佛教對靈魂的定義,主要是來解釋輪迴的觀念,由於生命本質的無常相續,人死後不一定會永遠以靈魂狀態存在,也不一定會變成鬼,從六道輪迴的觀念基礎解釋,人死後的靈魂在尚未投胎輪迴前,會以游離狀態呈現,造業太多的可能淪為惡鬼道,而一旦投胎輪迴後,其靈魂亦不太可能藉靈媒就可召來的。

「以佛教的精神,事實上不鼓勵世間人藉特殊方式與靈魂溝通。」釋惠敏法師說,世間人應該關心行為,而非靈魂,人間禍福在於自身善惡行為,多造善業,自然趨吉避凶。

佛家對鬼神的看法亦主張敬鬼神而遠之,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即使誤信神棍之言,亦不必懼怕,雖然接觸怪力亂神極具危險性,然而如果自身充滿對正道的自信心,所謂一正破九邪,任何邪災也無法脅迫,畢竟從現實的身心去解決現實的問題,才是正確健康的觀念。


聖嚴法師:佛教不相信靈魂六道輪回的本體是什麼?

正信的佛教,並不接受靈魂的觀念,站在「生滅無常」的立足點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滅無常的,物質界是如此,精神界亦復如此。佛教的精神界,是用「識」字作為命名,第八識存在於一剎那變動的業因與業果的連續之間,像水的潮流,是由於水的連續而有,離了相續不斷的水性,也就沒有潮流。

佛教教人修持解脫道的目的,就是截斷這一因果相續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識的作用完全消失,既不藏進去什麼,也不拿出來什麼,那就成了空性,那在佛教稱為「轉識成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能自由於生死之中。

佛教相信靈魂的實在嗎?不。佛教不相信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靈魂,如果相信了靈魂的實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徒,而是「神我外道」。

不錯,在一般人的觀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論者,往住都會相信人人都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靈魂,晚近歐美倡行的‘靈智學會’,他們研究的物件,也就是靈魂。基督教、回教、印度教、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少也是屬於靈魂信仰的一類,以為人的作善作惡,死後的靈魂,便會受著上帝或閻王的審判,好者上天堂,壞者下地獄。

在中國的民間,對於靈魂的迷信,更是根深蒂固,並且還有一個最大的錯誤,以為人死之後的靈魂就是鬼,靈魂與鬼,在中國民間的信仰中,乃是一個糾纏不清分割不開的大問題。更可笑的,由於鬼類有些小神通,又以為靈魂是‘三魂六魄’組成的集合體了。

其實,鬼是六道眾生之一,正像我們人類也是六道眾生之一一樣,生為人,固然有生有死,生為鬼,同樣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化生),何況人死之後不一定就生為鬼,這在下一節中另予說明。

而於靈魂,中國民間的傳說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間,用靈魂作為橋樑,生是靈魂的投胎,死是靈魂脫離了肉體,把靈魂與肉體的關係,看同房子與屋主一樣,老房子壞了,搬進新的房子,房子經常在汰舊換新地搬進搬出,住房子的人,卻是永恆不變地來來去去。這也就是說,人是靈魂套上了肉體的東西,肉體可以換了又換,靈魂是一成不變的,以為靈魂就是我們生死之流中的主體。

事實上,正信的佛教,並不接受這一套靈魂的觀念,因為這在緣起緣滅的理論上不能成立,站在‘生滅無常’的立足點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滅無常的,物質界是如此,精神界亦復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會發生‘成而不變’的錯覺,若用精密的儀器去看任何事物,無不都在剎那變化之中,易經所說的‘生生’,其實在生生的背後,也包含著死死,也就是變變或化化。

物質界的物理現象,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再看精神界的心理現象,那就更容易覺察出來了,因為心理現象的產生,就是由於精神的變動而來。心理現象的變動,促成了我人行為的或善或惡,善惡的行為,又會反轉身來影響到心理現象的傾向,我們的前程遠景,便是靠著這種心理促成行為,行為影響心理的迴圈作用而定。

那末試問:靈魂的不變性,靈魂的永恆性,那是可能的嗎?當然是不可能的,不要說死後沒有固定的靈魂,縱然活著的時候,我們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剎那不停地變了又變而變變不已之中。照這樣說,佛教既不相信靈魂,那末,佛教所說六道輪迴與超凡入聖的本體,究竟又是甚麼呢?

這就是佛教特殊優勝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價值,卻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升拔價值。

佛教主張‘因緣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質界是因緣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緣生法。因緣聚合即生,因緣分散即滅,大至一個星球一個天體乃至整個的宇宙,小至一莖小草一粒微塵一個原子,無一不是假藉了內因與外緣的聚集而存在,除去了因與緣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從根本上看,是空無一物的。這在研究物理化學的科學家們,可以給我們正確而正面的答案。

至於精神界呢?佛教雖不承認靈魂的觀念,但決不是唯物論者。佛教的精神界,是用一個‘識’字作為命名,小乘佛教只講六個識,是以第六識作為連貫生命之流的主體,大乘佛教增加兩識,共有八識,是以第八識作為連貫生命之流的主體,我們把小乘的放在一邊,單介紹大乘的八識。

大乘佛教的八個識,前六識同小乘的名稱一樣,只是將小乘第六識的功用更加詳實的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識與第八識。

實際上,八個識的主體只有一個,由於功用的劃分而給了它們八個名字,因為前七識的為善為惡,都會把賬目記在第八識的名下;第八識是一切業種業因的倉庫,這個倉庫的總管是第七識,搬進搬出是第六識,製造作業是前五識。

這樣說來,第八識的功能,是在儲藏,但不等於只進不出的守財奴。不斷地由外面藏進去,也不斷地從裡面搬出來,藏進去的是行為影響心理而印入心田,稱為業因或種子,搬出來的是心理促成行為而感受行為,稱為業果或現行。就這樣進而出,出而進,種子而現行,現行而種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轉生到二期三期乃至無數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現世今生的因果對流,到無數過去和未來世的因果回還,都不出於這一種子而現行與現行而種子的律則,因此而構成了生命的連貫與生死的相續。

正因為種子與現行的經常乃至剎那不息地進進出出,所以第八識的本質,也在經常乃至剎那不息地變動不已,不要說這一生的第八識的質量與前後生是不同的,即使前一念到後一念也就不同了,正由於念念生滅念念不同,我們才會有浮沉生死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所以,第八識的存在,便是存在於這一剎那變動的業因與業果的連續之間,除了業因與業果的變動連續,也就沒有第八識的本質可求;正像水的潮流,是由於水的連續而有,離了相續不斷的水性,也就沒有潮流可求了。佛教教人修持解脫道的目的,就是在於截斷這一因果相續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識的作用完全消失,既不藏進去什麼,也不拿出來什麼,那就成了空性,那在佛教稱為‘轉(煩惱)識成(清淨)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於生死之中。

可見佛教的第八識,並不等於永恆的靈魂,如果迷信有個永恆的靈魂,那麼超凡入聖的解脫生死,也就成為不可能了。佛教在觀念上否認有靈魂,在目的上也在否定第八識,唯有否定了由煩惱無明接連而假現的第八識之後,才是徹底的解脫。不過,第八識被否定之後,並非等於沒有,乃是非空非有的智體的顯照,而不是無明煩惱的纏繞不清。


在佛教中,到底有沒有「靈魂」這一說?

在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佛法裡,到底有沒有「靈魂」這件事?輪迴中,現在我還是前世的我嗎?

■佛法裡沒有「靈魂」這個說法

一般人的概念裡,大多是兩種觀點:一類是徹底不相信輪迴,肉體生命現象的消失就代表生命的完全結束;另一類會覺得人人都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靈魂,可能上天堂或下地獄,也可能再次投胎,即使忘了前世的一切,即使樣子也變了,但本質還是過去的那個靈魂。

然而,在佛法中沒有「靈魂」這個說法。既然沒有這個不變的靈魂,那到底是什麼在經歷輪迴?又是什麼讓過去世所有的善惡業力不被散失,因果業力又靠什麼在未來世裡發生作用?

■業力種子的大倉庫 “阿賴耶識”

《心經》裡提到過“眼耳鼻舌身意”,這在佛教裡稱“六識”,這個很好理解,就是人辨別各種事物的感覺器官,“意”也可以理解為接受到這些感官訊息後做出思考、判斷等,做出決定與行動。

在佛教的「唯識學」裡,更重視另外兩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合起來稱「八識」。如果以比喻來說明,阿賴耶識也叫“藏識”,就像一個大倉庫。就像我們現在上網一樣,因為前六識而覺知、經歷的那些生命信息都會留下痕跡,被忠實地被保存在阿賴耶識這個大倉庫裡,這個倉庫的「總管」就是末那識。末那識也是梵文的音譯,它與我癡、我見、我慢、我愛四煩惱相互作用,使眾生執著於自我這個念頭,執著在阿賴耶識上。

■從種子到業果成熟需要因緣

阿賴耶識就是無始以來生命經歷生死流轉的根本,儲藏著我們無始以來的生命經驗留下的訊息,這些也叫「種子」。例如曾經做過的事、說過話,都會在生命中播下相應的種子,甚至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次泛起嗔心,一念慈悲之心的產生,都會形成不同的種子。正因為阿賴耶識忠實地保存著這些,所以業力不會消散、因果不虛,曾做過的善業隔了再久也都不會消失。

這個倉庫也不是只進不出的,業力的「種子」會有一個潛伏期,需要很多的因緣去激發它,讓它產生很多變化,有的會增長,有的會減弱,因緣具足的時候,這些「種子」的果報成熟了,就等於從阿賴耶識裡被搬出來,業報就顯現了。就這樣,進了出,出了進,種子發展成業果,對業果不同的應對行為可能又產生新的種子。

這個世間的一切,都是有因、緣、果、報這四個循環的規律在這裡,是完全按規律辦事。「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根本不用擔心該有的善果不來,也不要僥倖惡業能被遺忘,只看它感召到的因緣何時觸發。

■流水似的變化無常

阿賴耶識與一般人模糊概念中的「靈魂」不同,因為業力種子和果報都在剎那不息地進進出出,所以它本質上不是一個常住不滅的東西,而是永遠在遷流變化著的。就好比遠望中的瀑布,看起來以為是一片白布下垂那樣,但其實是相續不斷的流水。所以,在佛教中不認為有一個現成的「靈魂」在輪迴。因為佛法中最核心的三點“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諸行無常就是說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在剎那間遷流變化的,沒有常住不變的事物。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化,這一刻有的,下一刻依然在改變。

在唯識學的方面,重視透過解脫道的相關修行方法,截斷因果相續的生死之流,使得阿賴耶識的作用完全消失,既不藏進去什麼,也不拿出來什麼,也被稱為“轉識成智”,即不受生死和輪迴的支配了。

■透過禪定才能真正接近

唯識學、阿賴耶識都是佛法中較為深奧的部分。著名學者朱清時曾經做過一個演講《物理學走近阿賴耶識》,嘗試用現代科學的觀點來描繪和解釋。但他也承認,「宇宙間最深奧的道理,不是靠語言說得通的,只有你自己體悟到一定程度,自己就能恍然大悟」。要真正體證到阿賴耶識,需要有禪定修證的功夫,只有透過禪定,才能真正去接近它。


佛教是否相信靈魂、輪迴的存在

「佛教是否承認靈魂呢?」

這個問題其實是時常有人問我的老問題,因為在我們中國傳統引領下,中國道家、儒家的思想,都說人是有靈魂的,甚至不只中國,在印度或是其他國家上,認為人是有靈魂論的,可以說是佔大多數。

靈魂其實是一個名相,一個名詞,例如你們稱呼我為大願比丘,或是大願法師,這是一個名字,代表要稱呼什麼人。

依佛教緣起法,緣起、緣生、緣滅,緣生緣滅的法則來說,身心世界是由色受想行識五種要素來結合形成的東西,若如此,哪會還有一個,所謂的靈魂存在呢?所以佛教是不承認靈魂論的,但是他也不會去排斥別人說靈魂論,因為有宗教自由,別的宗教在說什麼,我們沒有資格去干涉人家,我們也沒有資格,去向人家說對不對,但是他若在說真理或是在說佛教,當然我們就要更正他。

所以在佛教的立場上,人的身體上沒有所謂的靈魂,因此在原始佛教裡面,佛教不承認靈魂論,靈魂論是後來的人才承認的,在佛教的原則上沒有靈魂論,因為佛教所說的重點,就是因緣生滅法則,因緣生滅法則的當中,身心都是因緣生滅的法則,哪還有靈魂躲在身心裡面呢,若如此,靈魂又從哪裡來呢,父母怎樣生的呢,還是從何而來呢,凡事在佛教所說的,都要有因、緣、果。

父母怎會生靈魂給我們,他們是生命體給我們而已,由佛教的因緣法與五蘊,佛陀分析生命的五種要素,你將它分析來看,我們的身心生命裡面,沒有一個靈魂存在,但是你若要將靈魂這兩個字,將它說是一個名相,簡稱為一個名相,這個靈魂就是在說什麼,說我們的六根、六塵、六識,那麼這樣我就沒話說,若說身心裡面又躲一個靈魂,那麼這就是違反佛法,所說的緣生緣滅法則。

「如果沒有靈魂,走路的是什麼人呢?想的是什麼人呢?種種…這是什麼人呢?」

其實難怪你會這麼懷疑,在我未學佛以前,我就對這個問題,存著很大的懷疑,怎麼說呢,我是一個鄉下小孩,那麼孩提時,父母時常告訴我們,出外做事一定要注意,我們人的頭上三尺有神明,在監護我們,我孩提時代,父母就這樣教育了,然後,在我們的心目中都認為說,人若死了就變成有靈魂,那個靈魂,死亡之後,若行善,靈魂就當神;活著時若造惡,死後那個就當鬼,所以鬼是由我們人的靈魂來形成的,小時候就這麼灌輸,我們就這麼學。

等到走入佛教之後,開始念阿彌陀佛,或是念嗡嘛呢叭彌吽,在學習修四加行的次第時,其實我真的釐不清楚,我們人的身體上,沒有靈魂怎會說話、工作,既然沒有靈魂,要如何走路、說話、工作,不是你在懷疑而已,我真的也是都這麼懷疑,因為我走入佛教時,佛教有兩派,一派是承認靈魂論,一派是沒有承認靈魂論,有靈魂論的說一套,沒有靈魂論的說一套,那麼我真的釐不清楚,和你一樣釐不清楚,想都想不出一個所以然,因為那種靈魂的東西,看不到的。

然後我開始學打坐,那時還未修四念處,從一般的專注禪定,專注禪定,我修沒有多久而已,修沒有幾個月,就這樣眼睛,坐著,靜下來,心平靜下來,完全的輕安喜悅之後,眼睛卻睜開三分眼,不是刻意哦,不是,卻看到兩個世界,一個世界是現在,我們眼睛所看到的物質世界,另外一個世界不是肉眼所看到的另外一個世界,另外那個世界,人家都稱之為說第三空間,確實有一個第三空間,就是這樣,另外那個世界,與這個物質世界是不同的,感覺是不同的,但是看到它,也有看到人的生活,與我們的世界在生活是相同,差別就是說,它那種是一個影像而已,好像一種電影的推動力,這樣而已,像電影的影像而已,不像我們看到這個世間的物質,那麼我那時也又更加懷疑,既然人若沒有靈魂,死後,我剛才看到的那是什麼,我由修禪定,對那項愈來愈有興趣,卻變成眼睛若稍微瞇著或閉著想要看它,就看到,那都由修禪定而來的,那時我更加相信說,在佛教說的有靈魂論那派,我真的相信人死後有靈魂,才會變成死後,還有像活在世間做事一般。

所以人說地獄、天堂,其實不是天堂在上面、地獄在下面,是由我們人活著的心念,引生死後那股推動力演變的,人家將它稱之為靈魂,那時我也不相信沒有靈魂。

後來我開始親近阿含,我從雜阿含親近,開始實修四念處,開始精進於,從身受心法四念處的次第,專精於用功,在行住坐臥培養正念時,那種的正念明顯度,我在這裡不是在說妄語,還像我們看電影的慢動作,那麼的明白,念頭生起來清清楚楚,一個意志推動明明白白,手伸出去,推動我們的手,伸出去的過程詳詳細細,在當下時,我對身體的舉動、感受、想,如實以身受心法精進用功,發現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色受想行識五蘊,真的在裡面找不到一個,色受想行識的互依互緣之外,還有一個靈魂躲在裡面,真的找不到,除此之外,你自己每一個舉動裡面,是由色受想行識五項要素,相依相緣的過程之外,其他沒有一個靈魂存在,從此以後我才肯定沒有靈魂,身心上沒有一個靈魂。

那麼人家要如何稱呼靈魂,我無法去批評他,他們當時會說靈魂是怎麼來的我不知道,但是經由我修四念處之後,肯肯定定、清清楚楚的身心上,只有一個色受想行識而已。

例如說沒有靈魂要如何工作,我說給你們聽,想是腦在想,與靈魂沒有關係,手會舉是因為腦想,然後推動的力量叫做行蘊,思考、推動力量(行蘊),將腦在操作手的功能作用,操作這隻手,說話也是一樣,腦想,然後靠行蘊的推動,使我們的嘴說話,所以做任何工作,都是由五蘊的輾轉,並不是一個靈魂,躲在裡面指導我們的,在控制我們的,並不是這樣,那都是因為,他對五蘊的身心不瞭解,所以人家說靈魂論,他就說有靈魂論。

醫學、科學到現在已經很發展了,與過去不同了,所以在,醫學、科學的研究之下,曾經我也是,美國的科學研究家說的這樣,眼睛看到當下沒有一秒鐘,已經從眼睛看到引生至腦部,去分別這是種種色澤,這是什麼人,這些眼睛看到沒有一秒鐘,就能馬上有如此的分別,科學家也有研究眼睛不能,分別這是男的、女的,這都與佛陀說的,完全與根觸塵生識的功能作用是一樣的,所以佛法是超越科學,科學簡單說,是在佛法的後面摸索,但是有一些較粗糙的事物,像物質世界的事物,能夠用科學來印證,科學現在也應證身體上,真的沒有躲一個靈魂,所以說我們身體會舉動,做種種的工作,其實只有五蘊的輾轉而已。

你們若不相信,我教你一個去印證的事,行住坐臥保持明覺,以身受心作你觀察的所緣,觀察身體舉動、感受、心念,然後由身受心三項,都觀察很清楚,內觀智慧生起來時,你就如實覺知身心,是只有色受想行識,五種要素,結合起來形成的而已。

車子裡面,有沒有一個靈魂?不然車子怎麼會動,無論多重都載得動;飛機裡面有沒有躲一個靈魂,你們就說,開車那位不就是靈魂,開飛機的就是靈魂,不是,那與生命的因緣結構是不同的,我們的生命因緣結構,是由腦在操作,腦根,否則腦若壞掉就變植物人了,就是這樣,腦是一個總控制的開關,所以說做事是因為五種要素,就是色、受、想、行、識,簡單說,叫做身心,也簡單說物質與心理世界兩項結合,那麼物質我們看得到,心理世界就是想的層面,你較看不到,但是心理世界是依腦的功能作用產生出來的,因此不一定有靈魂,絕對沒有靈魂的原則下,我們就能做事,就會說話,走路、提水、洗車,就會做種種的事,這不用爭執的。

但是未修內觀四念處,對緣起法則不瞭解的人,就是說未見緣起的人,你要告訴他沒有靈魂,他信不過;見緣起法之後的人,你告訴他有靈魂,他也信不過。

所以這不用爭執的,這種是實際的事情,只要你肯用功,內觀四念處,由身受心三項如實觀察,你就如實的瞭解,到底身心裡面有靈魂嗎?沒有靈魂要如何做事的,這都由你自己從五蘊觀察,你就會清楚,否則有時說起來,你們也不會相信,這也是自然的,因為你未見五蘊的緣起,未徹見,如實知見五蘊的緣起,你誤為有靈魂,因為人家這麼教,我這麼聽。

何況宗教與修行是自願的,你要去信什麼、學什麼,也是自願,但是在佛教的立場上來說,佛教不承認身體有靈魂,所以佛教絕對不承認說,做任何事是靈魂在指使的,這是因為五蘊因緣形成結合,在指使我們工作的,千萬不要誤解說,我們的眼睛在看,是靈魂,在走路,這也是靈魂,在說話,這也是靈魂的作用,聽,都是靈魂的作用,不是,這些都不是靈魂的作用,這些都是因為色受想行識,五種要素結合產生的作用。

例如一輛車為何會跑,就是有引擎、車殼,那麼引擎也要原料,原料就是汽油與電力,汽油與電力結合起來,這輛車就會跑了,這很簡單的,例如現在科學很發展,有電腦,電腦多厲害,無人飛機,飛機都不用人在上面開,用電腦控制、操作它,電腦是靈魂嗎?不是,電腦是由種種的物質條件組合起來…

等到你若修四念處體驗緣起時,你會肯定說,身心生命沒有靈魂,否則告訴你沒有靈魂,你不會相信,這也是很自然,在佛教的角度是說,我們沒有勉強別人去信什麼,我們將佛陀所說的真理,加上自己的經驗說出來而已。

像我過去也一樣,我起先完全相信靈魂,自從修四念處,如實觀察五蘊見緣起法之後,我聽人家說靈魂,我也笑一下、笑一下,因為你告訴他,他怎麼聽得下,除非他是見緣起法則的人。

這是一個次第,也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所以佛陀才會說,真理並不是來自於教義,真理是來自於親自體驗,你自己體驗看看,等到你觀察五蘊,如實觀察五蘊的,相依因緣清楚,建立五蘊緣起法則之後,你就說哎呀,確實,工作的不是靈魂,身體沒有一個靈魂,但是未見緣起的人說靈魂,這是人家教我們的,上一代這樣教我們,我們這樣記,將它信以為真而已,告訴你,我們要冷靜,冷靜去思考它,思考之後還不足夠,還要真正的經驗,你就知道工作的不是靈魂。

「既然若沒有靈魂,那麼什麼人在輪迴呢?」

這句也是我時常聽到的,可以說我每一次與信徒對話、問法、討論法,每次都有聽到這句話「既然沒有靈魂,那麼不是死了就算了嗎,不然到底是什麼人在輪迴呢」,這個問題每次都有聽到,那麼我向你介紹,有可能我這麼說,你也存疑,這正常的,若要不疑,就要你自己親身見緣起法則,見什麼緣起?五蘊、六入處的緣起法則,也簡單說,得到空三昧與無相三昧,三昧就是智慧,空三昧就是如實觀察五蘊是因緣和合,所以空沒有自性,這就是空的正定,從五蘊瞭解身心是色受想行識五項結合的而已,除此以外,沒有另外的靈魂及其他等等。如實觀察、體證的人,叫做空三昧,三昧就是正定的智慧生起來;無相三昧就是,觀察六根對六塵,它是因緣和合,叫做根塵識,所產生的功能作用,裡面沒有一個眼睛的靈魂、耳朵的靈魂,若如此,達到無相三昧。

這都是修行次第的問題,你若不先有具備,空三昧、無相三昧,不能得到無所有三昧,無所有三昧就是,徹底滅除貪瞋癡,這都是沒有見緣起法則之後的人,是不能清楚的,有存疑,這是正常的現象。

若人家說就馬上信,這樣也是變迷信,像我說的你不加以思考吸收,然後實際去經驗、印證就信,這樣你也不是,真真正正的淨信,淨信就是不會再有懷疑了,不會再因為種種的問題引起懷疑,而改變此種觀念,例如我親身修四念處,觀察身心裡面,真的由五蘊輾轉,五蘊的過程、因緣,與六入處的過程、因緣,一一清清楚楚,又像在看電影般,還不是用眼睛看的,那種感覺清清楚楚,若說身體躲一個靈魂,你看,我是否還信得過?這是不可能信得過的。

那麼若如此,你會問說,既然若如此,人死了,沒有靈魂在輪迴是誰在輪迴,這值得我們討論的,依佛陀說的,六根的作用,是從根塵識三項和合,例如說眼睛有眼睛的器官,眼睛器官若沒有壞掉,我們能看到外面的相,物質世界的相,眼睛只有看到而已,眼睛本身絕對沒有說,看到後知道這是男的、女的,這不是來自於眼睛,這來自於想,所以眼睛的器官,看到外面的色塵,引生到眼睛的器官功能作用產生起來,然後去引發到,我們的意根(腦),那個腦將我們過去學的,放在意識的資訊調出來,所以意根觸法塵產生意識,然後落入想、分別、判斷,知道這個是男的、女的,這是黃、紅、青、白。

可是人若死了後呢,根塵識都怎樣,就自然都隨肉體死了、壞了,因為我們現在,還有物質世界與生命,由地水火風四項形成,雖然有地界的,肉質界、硬體界,例如皮、肉、骨,指甲、頭髮種種這些物質界,我們肉能完全保持,現在還會柔軟、能夠使用,要靠風,與有冷熱、水分的保持,我們物質界,才不會馬上硬繃繃,才不會冷卻後硬繃繃沒作用,既然有肉質的物質世界,當然就有神經的功能產生,引起種種眼耳鼻舌身意的神經功能作用,但是若死掉了,這個肉體就硬了、冷卻了,硬繃繃了,所以功能壞掉了,所以人死後根塵識就不見了,那麼若這樣要如何去輪迴呢,又沒有靈魂要如何輪迴呢。

其實輪迴來自於,我們活著時的渴愛,簡單說就是執著,用較世俗來說是執著,你對任何問題有產生執著,那股執著的力量,是會很強烈的,你想,只有火與水,水用火來將它燒開,產生的蒸汽,就能拖一列那麼長的火車,你看看,意思是一樣啊,由我們活著的那股執著力量,人死後那股執著的力量,化出來那股力量,化為一股力量,是由那股力量在輪迴。

例如佛陀說此有故彼有,說這裡有點火,那裡才有燃燒,因此佛陀說,我們有無明的觀念,因此引起無明的行為,無明就是說錯誤的觀念,誤解有靈魂,那都是錯誤的觀念,有錯誤的觀念,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行為會記憶在腦識裡面,不斷在腦識裡面影響到身心,那麼身心直接就影響到,六根對六塵的觸受,因為前面的無明,在六根對六塵的觸受時,就生起愛、取、有,有愛就想要爭取,爭取之後就佔有、執著,因此感招未來的生老病死,佛陀自覺悟緣起法則,才發現說,哎呀,真理這個自然法則,本來就是如是,所以才會成為一位佛陀。

所以說人死後的輪迴,並不是在靈魂,是在活著時的這種執著,所以說執著善以後,有適當的助緣就有善的果報,惡的執著,遇到惡的助緣就有惡的果報,這都是他按照緣生緣滅的,因緣和合的角度而來流轉輪迴,有因、有緣、有果的,並不是一個永遠不變的靈魂。

印度婆羅門教認為說,他們就是從梵天來的,所以他有靈魂,梵天來的靈魂,降在人的身體上,那麼修行就是,最主要要達到人死掉之後,他這個靈魂,再回到本來梵天的地方,甚至還會進道,他的階級還會進步,所以這就是外道講的靈魂論。

在佛教裡面,輪迴是來自於他的渴愛,簡單說就是執著,所以你們都不會執著,就絕對不會再輪迴,但是若有執著,必定會輪迴,但是要達到不執著的人,就要到三果與四果阿羅漢,才沒有執著。

例如說,有的人現在稍微種種的刺激就自殺,那也是都由執著產生的,所以變成以後也是還會輪迴,何必不要藉用現在生命,趕緊做應該我們做的事,今世無法解脫,至少來世也還有得到人身,還有機會漸次修行,這樣才有機會能得到解脫。現在這個生命不珍惜而自殺,自殺必定墮入地獄,自殺是故殺,故殺必定會墮入地獄,或是餓鬼、畜生三惡道,殺別人的生命有這種罪過,殺自己的生命,也是照常有這種罪過,所以在佛教角度上來說,要珍惜生命、照顧生命,但是要如實知生命的本質,因此我們就不會再執著它,我們不會來浪費生命,因為自己未來的好壞,是操作於當今自己的行為,人說有智慧的人會照顧自己,就是要端正自己的行為,未來所感招的果就是端正果,那就是關心自己。


嘎瑪仁波切:心的力量與可怕性

佛教裡所謂的「心」,是指「識」。其實,佛教本沒有「靈魂」這個詞,魂魄是道教用詞,但意思差不多。道教認為人有三魂七魄,可以這邊放一個,那個放一個;佛教不這樣認為,就像房間裡只有一個燈泡,如果有很多窗戶,人們會感到從各個窗戶都透出光,照射到不同的地方。人的思維可以透過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舌頭嘗,身體感覺去捕捉外在的信息,但是眼睛、耳朵這些並沒有判斷力,要靠主意識來判斷,這個分析師,我們往往就稱它為「心」。

心會產生不同的判斷,正面的、負面的或者是中性的,我們也叫善、惡及無記狀態。大部分時間,心習慣了負面,比如當人們看到一個漂亮的東西,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怎麼佔有它;耳朵會聽到各式各樣的聲音,但排斥的佔多數,接受的佔少數。業力亦如風,會讓心海起浪,所以我們經常勸人說「你看開一點好不好,放下好不好,不要聽風就是雨。」 讓心回歸到原來的位置,讓心沉澱下去,不再起浪的心,我們是可以和它對話的。

在風浪裡翻滾的心,還不是真正的心,真正的心需要沉澱下去,像無浪安靜的儲藏室,又像手機的內存卡,電腦的芯片一樣,這就被叫做阿賴耶識。你沒辦法跟貯藏的一切對話,只能敲鍵盤,找到你要的部分,業力會表演給你看。它是好的,還是不好的,主意識會讓它往內看自己,讓它自己去分析。

當你心情好的時候,聽到別人講笑話,你的主意識會告訴你這個人特別幽默,他講的笑話太好笑了,這是它在分析,因為它在快樂當中。如果你現在心情不好,剛剛失戀了,或者有人惹你生氣,心里正遭受著煎熬,對方講個笑話給你聽,你會覺得這個人太可惡了,講話這麼沒水平,一點都不好笑,反而讓人感覺噁心。這個是誰在分析?其實就是心,就是主意識在分析。

我們學習與心對話的目的,就是讓它學會平靜,學會接受正面的東西,不讓它起浪。當主意識分析完了,沉澱下去不受誘惑的時候,它會慢慢清理阿賴耶芯片裡的東西,再往下再沉澱的時候,會發現芯片本身是沒有對錯是非的,對錯是非都是外面拍攝回來的東西留在這裡的圖像,這個沒有對錯是非的芯片,我們就叫它「佛心」,它沒有實體,是內心最光明、最智慧、最慈悲的一面,就像浩瀚的虛空,不受任何污染。

佛教徒,是內教徒,只有反觀內心,才能把事情分析透。比如光一個傲慢就分很多種,粗糙來看比如種族慢,像有些人生在好一點的家庭背景下,傲慢就比普通人要大;還有色慢,只要長得比別人美一點,帥一點,發自內心的傲慢永遠都存在。再延伸出去,衣服的品牌比別人貴一點等等方方面面會產生出形形色色的傲慢。文化水平高一點的人,會產生「別人沒我有文化」的傲慢。文化是什麼東西?其實一個人的穿衣打扮,哪怕筷子怎麼用,糌粑面條等怎麼吃,所有人類文明進步中的一切習慣等等,這些都叫文化。如果人們只單一的從讀過多少書或把專業方面的特長當成文化,知識慢就會形成。就算是一個文盲瓦匠,如果你問他,「師傅,這個瓦是怎麼做出來的?」他立刻也會傲慢起來。

最可怕的是看不見的「我慢」。無論多麼平凡的人,也會有「我怎樣怎樣」的時候,這個「我」是很大的,因為有了無限膨脹自大的「我」,就再也裝不下別人。光一個傲慢就能延伸出很多,貪、嗔、癡、嫉妒、疑心等等也是這樣。佛為什麼要講八萬四千法門,因為眾生的心太複雜了,光粗糙的煩惱就有108種,佛珠也就有了108顆,用這個來磨我們的心。

心,是個很可愛的東西,平時你感覺不到它,但它一旦起浪,就會讓你受盡折磨。就像突然有人踩了你一腳,你會疼得「哇」一下跳起來一樣。哪天你生氣了,失戀了,家裡父母罵你了,就可能會作出傷害自他的事情,像跳樓、割腕這麼痛的事都敢干出來,可見心的力量有多大。

學佛後,很多人還是控制不住自己,讓人們一次次覺察到心的可怕,心越來越膨脹,就是魔,但深深沉澱下去,它就是佛。從本質上講,都要一體兩面去看待。


秋竹仁波切:死後有三種靈魂是找不到的!

真的要幫人家修頗瓦法,至少初地以上菩薩的境界才知道人家的靈魂去哪裡就對了。

1961年的時候,我親奶奶生病死了,我爺爺跑去找十六世大寶法王修頗瓦法。當時大寶法王頓了一下說:「你回去吧!應該還沒死,我找不到她的靈魂在哪裡。」我爺爺說:「絕對死了,死一個半小時以上。大寶法王再頓了一下,還是堅持說:「沒死,沒有的話我不曉得。我沒這個功力找到她的靈魂,否則就是即身成佛了。有三種靈魂是找不到的,第一個即身成佛,沒有靈魂 ,什麼有的沒有的靈魂都結束沒有了;第二種是直接下金剛地獄;第三種是沒有往生,沒有靈魂 。」靈魂是必須離開肉體才叫靈魂,這也是一門學問,反正大寶法王就說他找不到。我爺爺也沒辦法,回家後奶奶已經醒過來,沒死只是昏倒而已。所以真正修頗瓦法的人必須有這樣的境界,否則就是騙人,反正死無對證,但是有一天自己死了,在地獄裡面碰見多不好意思。所以沒有境界、證悟的人,卻去幫人修頗瓦法,打個比方說:兩個人被水沖走,那誰牽誰呢?兩個都會下去。

第二世佐千法王過世,噶陀的法王前去超度,每天超度,好像超度一般老頭死掉一樣,每天很認真超度。弟子問師父:「怎麼啦?我們的師父修的很好,你每天幫他超度,像超度老頭子一樣,為什麼呢?」法王答:「我們倆互相測了半天測出來了,原來有一位老頭請佐千法王超度,佐千法王忘了迴向給他,他就在那邊等著佐千法王。法王要上去的時候,老頭等著他,求他說: 你忘記我了,你趕快先處理我再上去 所以佐千法王被擋住了」因此,佐千法王與噶陀法王趕快聯手搞了半天,才對往生的老頭有一點幫助,到天黑時差不多就行了。

PS:金剛地獄

金剛地獄是密宗的說法,即是顯宗中所說的無間地獄。音譯為「阿鼻地獄」。

請參見此二詞條。

作為金剛密乘弟子的人,就要謹守「不可違離依止師」的密乘教戒,如有違背,是要墮金剛地獄。  

金剛地獄譯自梵語Avicinaraka,意為永受痛苦無有間斷的地獄,指八大地獄中的第八獄。

佛教認為,人在生前做了壞事,死後要墮入地獄,其中造「十不善業」重罪者,要在阿鼻地獄永受苦難。

常用來比喻黑暗的社會和嚴酷的牢獄。又比喻無法擺脫的極其痛苦的境地。   

佛教指最深層的地獄,是犯了重罪的人死後靈魂永遠受苦的地方。   

阿鼻(梵avivi):梵語的譯音,意譯為「無間」,即痛苦無有間斷之意。

常用來比喻黑暗的社會和嚴酷的牢獄。又比喻無法擺脫的極其痛苦的境地。   

據《地藏菩薩本願經》捲上載,無間(即阿鼻地獄)以「五事業感」,故稱之。

即「無間」之義有五:   

1.趣果無間--命終之後,直接墜此獄中,無有間隔。   
2.受苦無間--一墜此獄,直至罪畢出獄,其間所受之苦無有間斷。   
3.時無間--一劫之間,相續而無間斷。   
4.命無間--一劫之間,壽命無間斷。   
5.身形無間--地獄縱橫八萬四千由旬,身形遍滿其中而無間隙。


真一法師:三魂七魄

二○○七年十二月廿四日

我跟諸位來談談三魂七魄,我相信大家都聽過。那麼究竟什麼是三魂?什麼是七魄?很多沒有學佛的人以為人死了,一切就都歸空了。有的人認為我這輩子為人,來世還可以為人,這些都是錯誤的觀點和思想。

人身難得,我們今生僥倖能夠得到這個人身,這個人身得來不容易啊!若沒有這個人身,就無法完成一切的道業。只有這個人體本身才能完成我們最終成佛的目的。所以今生有這個人身,就要好好的去運用、去珍惜,不要將它蹧蹋。你若蹧蹋了,來生想要再得到人身是很難的。

人身是如何形成的?人身是由無形的三魂、七魄、九識及有形的地、水、火、風、空五大物質元素所組成的。人死,地、水、火、風四大分化之後就是歸空,就不存在了。我們這個假體是這五大物質元素所組成的,也是從我們父母關係和父母精血的因緣才有的,再加上三魂、七魄、九識,才能產生生機及運轉。

人死後,眼、耳、鼻、舌、身,內臟(心、肝、腎都包括在內),這七魄即化為烏有。人活著眼根、耳根能起作用,心臟還能跳,這是因為我們還有七魄的存在。小孩受驚,他的三魂七魄會跑掉,你若沒把三魂七魄收回來,那他晚上睡不好。三魂七魄就是我們的元素。修行證果的人,他的三魂可聚為一體,三魂就是靈魂、生魂、覺魂,也是法身、報身、化身。

每個人都具有三身四智,三身就是法身、報身、化身。我們在座的,都具足這三身,甚至於狗、貓、牛、羊,這些畜生牠們也都具足三身,宇宙之間的一切眾生都具足這三身。我們僥倖這一生能得到人身,也是因為我們過去所做的是善因,所以我們這一生能得到人身。得到人身是讓我們又再有修行的機會。如果失去這個人體,是沒有辦法修行的,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妖精鬼怪要附在人體來修行。牠們會去找跟牠們有關係的人來附身。所以我們有這個人體,要珍惜。我們要努力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把這三魂都聚為一體。

沒有念佛而想以外道或任何其他的宗派修到三魂聚合一體那是很難的。如果業障現前,生了大病,在床上無知無覺的躺了兩、三年,吃東西要人家餵,擰他的肉也不知痛,這就是他造惡業,靈魂已經在地府受刑,但生魂和覺魂還沒走。大限一到,三魂就各自分開了。萬一我們造了很重的罪,也就是無從懺悔的罪,那罪業就會成就為石頭的果報。你們要曉得,不要以為石頭就是石頭,石頭也是人的靈去做的。所以你們要瞭解,得人身要珍惜啊!

地藏菩薩很慈悲,他有兩個咒,一個是滅定業真言,一個是破定業真言。破定業真言,就是在破這個不可轉的業力。如果你做了不可轉的業,而遭到分靈的話 (我們的靈可分為八萬四千的分靈,像金剛經所說的,卵生、胎生、濕生、化生,這些都是分靈去做的),你的靈被分為八萬四千的靈,轉世為八萬四千的畜生,要等這八萬四千畜生滅了後靈才歸為一體。我們看到有的人愚痴,傻傻的,這就是他的分靈還未全部歸回。

往生之後,三魂之中的生魂附在屍體或墳墓或是骨灰罈裏面。靈魂在地獄,覺魂則入牌位,居家祖先的牌位,或在家中佛堂逗留。人死後,生魂覺魂兩魂是無法通過地府,無法到地獄去。生魂跟覺魂是沒有神通的,也無法穿牆穿壁,除非有佛菩薩或地府的獄使附身才能夠通過。靈魂在地府審判之後而能再度轉生投胎者,就會自動去招感它的生魂跟覺魂來合為一體投胎轉世。譬如說靈魂在地獄審判後可以投胎做牛,那他的靈魂就會找他本身的生魂及覺魂來合為一體去投胎。轉世為人也是一樣,一起去投胎。所以人在懷胎受孕時,你的靈魂(也就是第八識)要先到,人死的時候,第八識是最後走的。

眼耳鼻舌身五識是人肉體的感官意識。第六意識是分別識,也就是妄想識,乃是人身三魂中的生魂,它主宰生命的生長,人的生機,也使人體有新陳代謝,維持生活的能力。它會執著所看、所見之幻事而使人產生意業之由來。

第七識是末那識是為意識的本體,又叫做染淨識,是負責傳送我們日常生活中人之所見、所行、所思、所做的一切事務。至於所行的一切善惡是由第八識阿賴耶識實存。第七識是三魂中的覺魂,是組織感官的功能,使人能思考、表達意見。但因其會去思考、衡量、思維,而為人煩惱之根本。又因為堅固、執著而把好的、壞的就從染淨識轉到第八識。第八識是人的總指揮,也是主人翁。第八識阿賴耶識,亦叫做如來藏識又稱為種子識,也叫做含藏識,也即是心識。第八識就是三魂中的靈魂。靈魂是主慧命,也是為人之智識質能的潛源處,這些都在人的肉身裏面,所以我們的肉體,包括靈魂、生魂跟覺魂,靈魂主宰一切作用,能含藏人的一切善惡種子,收藏人無限劫善惡的一切業力,佛性真如也藏於此第八識。

不管你投生在六道中之任何一道,這三魂都在一起,好像一部電腦的記憶體,記載著我們累世以及今生一切所作所為的善惡。善惡業都是由第八識來承受,好的受好報,惡的就受惡報,都是我們主人翁在受報。這就是我們人的三魂七魄。

我們只有自己救自己,要以念佛來成就,才不會再墮落輪迴。人能不能成佛或墮落三塗,一切的主宰都是在自己,並非上帝創造的,是自己的因果所造。人在往生後,七魄開始分散,那時候你就曉得你是上去或者是下去,但已經來不及了!人們常常講,我等明天,我等三年再來修行,但時間是不是可以倒回來等我們?所以要有智慧,要珍惜自己的時間。你如果不珍惜時間,到頭來受苦的還是我們自己,不是旁人。等到你要走,而不能上去,你周圍的親屬,他們也沒辦法幫忙,一切都靠自己。


黃柏霖警官:李炳南老師開示神識及靈魂

我們來聽聽李炳南老師開示神識及靈魂。他的學生以前都是,李老師在的時候,學生都會提問,李老師答復。學生問了,「一切眾生到死後是否有靈魂?」李老師說,「靈魂在佛家名曰神識,乃真如本性不覺所變。一切眾生,識來則生,識去則死,《八識頌》雲,去後來先作主公。」也就是說,我們人還沒有來投胎的時候,這個神識已經在父母旁邊,已經在等待了,准備要入胎了,就是「識來則生」。像倓虛老法師他要藉他母親的胎的時候,因為他父母到觀音廟去求子。那麼有一天,他的母親就作了一個夢,夢到一位梵僧,就是印度的高僧,夢中跟她對話。倓虛老法師那時候,他前世是高僧嘛,他就跟他的母親說,妳家借我住。他母親說,我們家不能借你住,我要問我們家男人。他說,妳決定就可以了。她說,不行,我要問我們家男人。她以為是她住的那個房子,要借他住,其實是她的肚子,她肚子借他入胎十個月。所以倓虛老法師他是高僧大德再來的。所以他出生的時候,前兩、三年都不會講爸爸媽媽,都不會叫爸爸媽媽,他講,吃齋、吃齋、吃齋。這叫「識來則生」最好的見證。

那「識去則死」呢?人往生的時候,那個神識會離開。所以我們臨終的時候,要助念八小時、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讓他神識出離的時候不會恐怖、不會害怕,跟著我們一起念佛,離開那個色身,離開那個肉體。所以「識去則死」,四大分離。所以「去後來先作主公」,最後離開的、最先來的,「作主公」。悟的人叫做當家做主,乘願再來,他來到這個人間叫願力身。迷的人就是來輪回,是業報身。

再來,就問了,眾生的靈魂、神識是如何產生的呢?是不是上帝創造的呢?或者是靈性的母親所生的呢?答,李老師說了,「無始無終,法爾如是之性」。因為我們的自性,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它本來如是,「法爾如是」。佛性是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是「一念不覺,而變成無明」,「至是為由覺轉迷,由智轉識」,此識在佛教以外的人,名稱叫做靈魂。李老師特別用電影做比喻,膠片,那個電影的膠片。電影的膠片比喻做性,在鏡頭裡面放、在銀幕上放出來,不過是寂寂照照而已,但是那個影片上就有整個影像出來了,有山河大地,有男女飲食,由鏡頭放出來,「則幻相萬端,攪擾不寧」。

接下來問李老師,「神識與其假體是否同樣的形狀」呢?李老師答復說,「神識本無形」,由意想而轉變為有相,「夢中之身,即神識為意想所轉變者」。我們也會作夢嘛,夢中那個身就是「神識為意想所轉變」的。所以你在作夢的時候,你有沒有感覺,像我也曾經作過夢,你在夢的時候,夢到你自己跟別人在吵架的時候,你有沒有看到你的長相呢?沒有看過吧?但是你知道你在跟人家吵架,你知道碰到危險了。但是你那個知道那個知,本來就是你的靈性,但是你迷了以後變成阿賴耶識。可是你在夢中有沒有看過你本人呢?但是你知道他是你本人,你知道那個在講話,那就是你,但是他沒有形相出來,就這裡講的,「神識本無形」,就一點都沒錯。由意想而轉變為有相,「夢中之身」,就是「神識為意想所轉變」的。所以你在夢中的時候,你很清楚,在跟對方吵架那個人就是你,或者跟對方在歡笑的時候,那個就是你,你很清楚那是你。那還是你的神識,不是你的本性,你的本性迷了以後會變成神識。

那麼再舉一個比喻,李老師說,就像金子一樣,金子有沒有什麼形狀?就是你要做金手镯,要做金項鏈、金手表的時候,那金子有沒有什麼固定形狀?沒有啊。但是它可以做瓶子啦、做盤子啦、水果盤啦,女眾的那個钗钏啦,她們的發夾啦,都是由人的意識,不是金子本身的形狀。「瓶盤钗钏」都是你去想要怎麼做就怎麼做,那變成有那個形狀出來了。所以你的神識如果造三惡業,就到地獄、餓鬼、畜生,那個形狀自然就不同了。

問,人體死後,其靈魂要從哪個地方跑出去呢?李老師答,「一生造業,種子成熟,將往何道」,則由身之某部出去,不一定,「聖果由頂,天從額,人從胸,鬼從腹,畜從膝,地獄從腳下也」。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印光大師說,「頂聖眼生天」,就在額頭這個地方。「人心」就是做人的時候,從人心這邊,胸部出去。最後這個地方,你的身體,神識是從哪個地方出去,譬如說,你從「頂聖」,你這個地方最後還溫溫地,就是從頂門出去了,那就去當聖人了。如果你最後額頭這個地方溫溫地,表示這個人到天上去了。如果是你的胸部最後溫溫地,其他地方都冷卻了,就是胸部溫溫的,這個人到人道去投胎了。「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如果是腹部這邊最後溫溫地,其他都冷了,那這個人去當鬼了。那如果是膝蓋溫溫地呢?「畜從膝」就是,「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如果是腳下溫溫地,那就不好,他到地獄去了。這個在助念的時候,有所謂的探溫法。但是我一般助念,我都不用探溫。但是我們國內有很多助念團,像大陸很多的,比如說,廣州啦,有時候去上海,很多蓮友都會問我,老師,你助念有沒有探溫?我說,我沒有探溫,我完全相信佛菩薩的,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阿彌陀佛的威德加持,我沒有探溫。

那有人問了,「人死後,他的靈魂未上西方,也未轉生死,他是不是在陰間生活呢?」李炳南老師說,西方非修淨業的學人,「而且信願行者,莫由去也」。就是說,去西方的都一定是修淨業的學人,而且信願堅固。陰司乃是鬼道以及地獄兩處的稱呼,按眾生的住處共有六道,投到那個地方去叫做生,離開那個地方叫死。所以李老師說,生死兩個字,不是只有人才叫生死,那鬼道也有生死,到畜生道也有生死。狗死掉,牠也是一個生死,狗生出來小狗,那也是生。所以生死不是只有人,六道裡面都有。凡眾生在某一道死掉,尚未入某一道投生的時候,叫做「中有身」,他壽命的時間長短不一樣,有的短的像一彈指,長的是四十九天,隨他的業力而投生到六道去。俗人所謂「人死為鬼,即是陰司」,乃是不明白它那個詳細的次第。人死不一定都全部當鬼,有當畜生的,也有到地獄的,也有當天人,也有當阿修羅,對不對?

問,「阿賴耶識,是不是我們的靈魂?是永生不滅嗎?」李老師說,「本性為惑所障,名阿賴耶」,外道稱為靈魂,「誤認為本體,更誤認為永生不滅」,離開這個題太遠了啦,「去題愈遠」。你「破惑究竟」,你破根本無明,「顯豁本性」,明心見性,「名轉識成智」。所以惑是可以破的,無明是可以破的,它不是永生不滅的,靈魂是可以轉的,它可以轉識成智,「識可轉」,怎麼說不滅呢?怎麼說不會滅呢?你轉識成智,你開悟了,就轉識成智了,那眾生成佛了。那阿賴耶識到哪兒去了呢?老和尚說,全部到常寂光淨土。所以你證得根本智。然後後得智,你到這個世間來就可以教化眾生。後得智就是什麼?你過去生你在還沒有轉識成智以前,你所做的那些你的習慣、你的技能、你的技巧、你的智能,都是在阿賴耶識裡面。

問,人死後,「七八兩識,是否繼續存在」?抑或前六識隨身體同時散滅呢?「若是散滅,則一切都盡」了,「何以復有輪回之說」呢?李炳南老師說,李老師說,人死不滅只有第八識,它是不滅的。「捨一身入一身」,就是指這個阿賴耶識。《唯識頌》裡面說了,「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這個種子不滅。種子在哪裡呢?種子在阿賴耶識裡面,在第八識,這叫「持種根身器」,你要受什麼樣的果報體,就根據你阿賴耶識裡面的業識去變現的。

問,「涅盤真如佛性,是否屬於識類?抑或另有特殊名稱?是第九識否?」李老師答,「真如名詞不一」,然皆是不可說之中的代表。那麼第九識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庵摩羅識」,「庵摩羅識」就是清淨識,清淨識就是真如自性。所以我們到第八識的時候,叫阿賴耶識。到第九識就是轉識成智,叫「庵摩羅識」,就是真如自性。

問,「阿賴耶識又名藏識,一切種子都藏其中,人死後帶同轉生」,是否該新生小孩之性情好惡,應同前世一樣?而事實上則不然,每看到新生的小孩性情好惡都很像他的生身父母,俗稱遺傳性,那這個前生種子已失去它的功用呢?還是說它還沒有成熟呢?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這個問題說,如果是他的習慣是他前世的習氣種子,那他怎麼有些地方很像他爸爸媽媽呢?你看李老師怎麼答復。答,阿賴耶識歷劫輪回,所藏的善惡種子,「其數無量」。「許多善種與惡種,均千差萬別」,並不一定。其父母的性分,即阿賴耶中,所含的習氣種子雖然具有遺傳作用,然必須胎兒神識所含的某種種子,與父母習氣相同者,「而有力量」,今遇父母的習氣做增上緣,「引起現行」。「生後之兒」,其性開始「與其父母同」,故稱遺傳。

他父母的性分,就是阿賴耶裡面,所含的習氣雖然具有遺傳作用,但是必須在胎兒神識所含的某個種子,這個小孩他的阿賴耶識裡面也有這種種子,那跟父母習氣相同的,它就會產生力量了。那不相同的當然酒量就不好。所以有些父親很會喝酒,兒子就不會喝酒,是這個道理,就是跟父母的習氣不相等。他有共業跟不共業的,共業就共父母的習氣,那就會遺傳。不共業,他有他的清淨種子,他有他善的種子,那這個跟父母就不共業了。

今遇父母的習氣做增上緣,就是說這個小孩子本身阿賴耶裡面,他喝酒的種子也有,那父親也是喝酒的種子,他父親只是做增上緣而已,然後引起現行。生後的小孩,其性剛開始跟父母一樣,這個叫做遺傳。那胎兒神識所含的種子有很多也是跟他父母不一樣的,有些父母不會讀書的,可是小孩是讀博士。他父母一個字都看不懂,兒子是博士。這就是什麼?胎兒神識所含的種子,多不與其父母相同者,也不受其遺傳,那就證明,他父母親不認識字,照理講遺傳下來應該也不會讀書,可是是博士的兒子。

賢者如堯舜跟大禹,不肖者如管蔡。這個例子我們就知道了,舜的父親瞽叟就是無明煩惱習氣很重,可是舜是聖賢。這就是這裡講的,李老師解釋得很有道理,確實這個例子解釋得非常好。

問,神識入胎,是女人受孕則入,或是臨產的時候才入呢?李老師答,兩者都有,前者最普遍。臨時才入的都是大德之人,他「不受胎獄之苦,先有一識代為入胎」,等待胎兒准備要生出來的時候,他再轉換也。這個老和尚也有講過,叫奪胎。但是這個是大德之人,他不受胎獄之苦。

問,「阿賴耶識往往在人死後數小時後,身體冷透才離去,其他眾生是否也如是?」李老師答復說,要視他捨暖的遲早而論,不一定。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二十一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因果教育弘化網】


【三魂七魄】

所謂「三魂七魄」,是中國道教對於人的「靈魂」說法。

三魂就是靈魂、覺魂、生魂。

靈魂主宰人的意識,覺魂主宰人的善惡羞恥,生魂主宰人的壽命。靈魂若有毛病,人就會癡呆;覺魂若有毛病,人就會發瘋,神經就會散亂,不知道羞恥,容易有亂倫的行為;生魂若有毛病,人就容易生病。

當人死後,生魂會消滅,靈魂則依因果關係輪迴於六道之中,如果善業大於惡業,便投生於天界或人界,投生至天界者,靈魂和覺魂便會合一,若投生至人界,則舊覺魂消滅,再生新的覺魂與生魂投胎。如果惡業大於善業就到地獄道,靈魂會在地獄受審判刑罰,覺魂則留在人間徘徊,或流浪於墓園,或至神主牌位接受子孫供拜,直到靈魂於地獄刑罰受苦完畢,轉生至人道或畜牲道,舊覺魂才會消滅。

天地萬物都有魂,植物只有一條生魂,沒有覺魂和靈魂;畜生有一條生魂和一條靈魂;人則有靈魂、覺魂和生魂,所以說「人為萬物之靈」。

七魄是指喜、怒、哀、懼、愛、惡、慾,生存於物質中,當人身去世,七魄隨著也消失。

七魄為人身上的血,第一是眼睛的血,是澀的,第二是耳朵的血,是冷的,且不容易凝固,第三是鼻子的血,是鹹的,第四是舌頭的血,是甜的,第五是身體的血,是熱的且比較容易凝固。前五項為五根的血,分別是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五根以外就是臟腑內臟之血,分成紅內臟和白內臟,紅內臟是心臟、肺臟和肝臟,白內臟就是胃、大腸和小腸等,紅內臟的血是腥的,白內臟的血是臭的。

三魂七魄也就是道教對人體內三種作祟之神的稱呼──三尸,也叫做:三蟲、三彭、三尸神。道教認為:三尸作祟,能使人速死,上尸神青姑,名叫彭踞,住在人的頭部,使人多思欲、眼睛昏花、頭髮掉落。中尸神白姑,名叫彭躓,住在人的胃腸,令人喜好飲食而善忘,而且喜歡作壞事。下尸神血姑,名叫彭蹻,住在人的足部,令人沉迷酒色喜好殺生,使肢體臟腑不得安寧。三尸神希望人快點死亡,他們才能出去作鬼,享受血腥的食物,所以每到庚申日,趁人熟睡時,便上詣天曹,下訟地府,專述人的過失。人們在心、口、意、語所發出的聲音,在天地所有鬼神中,三尸神聽得最清楚。

道教認為在庚申日應通宵靜坐不眠,清齋修持,可以安魂定魄,避免三尸作祟,這種修持叫做「守庚申」,又叫「守三尸」,這本是教人清心寡欲的好方法,但是現在的人不知檢點身心,只是徒勞地依靠守庚申,以為這樣就可以斷絕三尸神上告天庭、下訟地府,殊不知這只是自欺欺人罷了。宋朝程子曾做《霄詩》曰:「不守庚申更不疑,此心常與道相依;帝天已自知行止,任爾三彭說是非。」只要念頭思慮端正,此心常與真道同在,鬼神遇到就自然退避,那還怕三尸神去說是非。

人身有此三魂七魄而得以生存,所謂「魄」,就是氣的元神,其中有清有濁,我們口鼻能夠呼吸,就是靠陽氣伸張的呼,和陰氣屈縮的吸。所謂的「魄」,就是精的元神,其中有虛有實,我們的耳目能看能聽,乃因陽明的作用所以能看,因陰霾的作用所以能聽。陽神就是日魂,陰神就是月魄,一般人是以月魄來控制日魂,而聖人則以日魂來運轉月魄。

三魂白天寄居在眼睛,七魄晚上潛藏在肝臟,所以眼睛不看東西時,魂藏肝臟而不散;耳朵不聽聲音時,精守腎臟而不失;舌頭不動的時候,神聚於心臟而不亂;鼻子不聞味道時,魄斂於肺臟而不宣。若能常守魂、精、神、魄不往外流露,則五行中屬水的精、屬火的神、屬木的魂、屬金的魄,都會聚集到中土的心意上,這就叫「和合四家」。含藏眼光而不露,凝聚耳神而不散,調和鼻息而均勻,封閉舌氣而不失,使金木水火土五氣都能聚凝在中宮,這就叫「攢簇五行」。

一般凡人是由魄而生精,由精而生魂,由魂而生神,由神而生意,由意而生魄,五者一直運行不息,也因此產生人虛偽的妄念,在歷世輪迴造化中流轉不已。若能以如如不動的本性來面對世間萬物,不隨意起心動念,則能安魂定魄。棲巖的許真人說:「要常向內觀照自性,隨時去除三尸對本性的破壞,驅除六賊對本性的戕害。將元氣藏納於丹田之中,而定心於覺悟性海之內,只要心能定,精神就安寧,氣息就沉穩;而精氣神合成一貫,三者相依並行,自能結成聖胎。」

人生於五濁惡世,有此人身便有三魂七魄,人身乃半陰半陽,只要常使身心清靜,和合四家、攢簇五行,則陰陽調和,魂魄不相離,神華永固。


三魂投胎過程

人有三魂,就是:靈魂、覺魂、生魂。
道家三魂又名號為,爽靈、胎光、幽精
丹鼎派稱之為,元神、陽神、陰神

男女交媾,母體有所受孕之時,【生魂】首先投入,主要是主掌人之生命現象,懷孕之初,明顯的現象是細胞的成長與分裂;是以,懷孕之初,著重休息,不能激烈運動,亦不能搬動床舖等,乃因【生魂】若即若離,容易因驚嚇而飄離,乃有諸多禁忌。如若人體僅存【生魂】而已,因為只有一魂,就成為所謂的〈植物人〉。

懷孕二至三個月之時,地府乃安排【覺魂】之投胎,可窺見一個輪廓〉,此時【覺魂】之現象是延伸神經系統的生長與發育,亦即其功能是〈感覺、感受〉。是以,中國古聖先賢流傳的【胎教】,就是提早讓好的知識、事物、德性等深植進入嬰兒的潛意識之中,以利改造成善良人性。

懷孕二、三個月之後,若是墮胎,則母體有生命之憂,除了胚胎深植入子宮壁較深之外,乃因三魂已具備二魂之故;因此,無論是醫生或宗教道場中人皆不贊同墮胎,亦會傷及母體之健康與生命,況且【損子墮胎】更是重業。

至於,懷胎十個月而嬰兒要出生之際,乃是眾所周知的【靈魂】,始有進入嬰兒之內。

以上簡述,即是三魂投胎的過程。

世人歸空〈逝世〉之後,三魂離體,【靈魂】首先被帶走,面對功過之清算,功多則有仙佛接引,過多則直墜地府而接受審判。

世人在世若未精修或深修禪定,三魂離體之際,則會各自分離,而且會感覺痛苦;因而一般在親友歸空的八小時之內,不宜劇烈搖動遺體,乃因會增加亡者之痛苦。

至於,【覺魂】則居於〈牌位〉或自由出入子孫之家宅,【生魂】則居於〈墳墓區〉。

披露【三魂】之問題,不僅是有關引渡或超薦[超渡]的【靈修士】之靈修,亦是讓修道子領悟修持之重要,至少有助於歸空之際離體的減少痛苦。此外,修道子必修【六度波羅蜜】,尤其【禪定波羅蜜】與【三魂】之聚合有關,乃因精修或深修禪定之際,始能凝聚【三魂】。

生魂(象魂):主宰生息,代表生命能源,能對環境產生反應,植物只有生魂。
覺魂(識魂):主宰意識,代表自我,能夠思考、感受與記憶,動物擁有生覺二魂。
靈魂(主魂):主宰人的靈性,代表智慧,能分別善惡、通曉萬物之情,只有人三魂齊備。

三魂七魄

人從哪裡來?三魂七魄又往哪裡去?

道是宇宙本體、萬物之根源:人是其中之一生命,由精、氣、神組成。

精:肉體亦是形和質,父精母血的一部份,地的「陰氣」。道經云:一月胞命,二月胎命,三月魂命,四月魄命,五月臟腑命,六月靈府命,七月元府命,八月華府命,九月嶽府命,十月成性命,九月神布,氣滿而能聲。

氣:十月氣聚生降生前承母體氣而存,故因氣聚而生。降生後吸自然三元氣而活,故因氣散而亡。

神:本命元辰降自北斗、天之陽氣。陽神-來自天之陽氣,稱為「魂」。陰神-來自地之陰氣,稱為「魄」

 

魂與魄

寄居體內五臟六腑,主宰七情六慾是非-人體司過之神。

魂:陽(性)魂喜生,居肝;人死性赴陰曹,依功過轉生。人之初生,七日一魄聚,四十九天魄聚,魂魄交合,魂為陽,故生乃陰陽之合。

魄:陰(命)魄喜死,居肺;人死魂散魄守其屍,只徒享祭祀。人之初死,七日一魄散,四十九天七魄散,魂魄分離,魄為陰,故死乃陰陽分離。故人往生,須收魂煉魄,使魂修為至真妙道,煉以七魄,奉經禮懺,煉化成人。

故經云:三魂永久,魄無喪傾。綜觀道教生死觀:生者出於大道,死亦當歸返於大道。三魂不滅何處去﹕人往生三魂往何處去呢?是因有三處去,(一魂赴陰曹地府),依功過轉生或往西方極樂世界。(二魂在墳墓地)。(三魂在自家神主牌位)給代代子孫供拜於追思。


人有三魂,分別為生魂、靈魂及覺魂,「這些話」千萬別在殯儀館說出口!後果實在太可怕了... ​

一般而言,人有三魂,分別為生魂、靈魂及覺魂,生魂舉凡動、植物都有,它是一直有在成長,是看得見的;靈魂是看不見的,胎兒時期就有了,孕婦身上最明顯,也就是民俗上所說的胎神;

還有一種覺魂是屬於知覺,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等,這些感覺有強弱之分,人不一定樣樣第一,但齊全,像犬類或貓類,對死亡的感應就比人強。

 

殯儀館本身是陰氣較重的地方,有一些禁忌大家要注意:殯儀館內之禁忌~

一、在殯儀館之大廳裡別胡亂講話,例如:

「想去上廁所別說要去化妝室」,想廁所就直接說要去廁所,不要說要去化妝室,因為有魂的存在,而且人在死亡後,這三種魂魄(生魂、靈魂及覺魂)並不是馬上離開人世,存在的時間短則幾小時,長則幾天,所以一般我們在外面所說的化妝室不管是基於口語禮貌,或是為了好聽,在殯儀館內就不適合使用這樣的說法,因為在殯儀館內本來就有專門給往生者化妝的地方,就稱做「化妝室」,跟「廁所」是不一樣的地方,直接說要去廁所即可,加上殯儀館裡面的場氣也比較亂,說錯或口誤了也會比較容易遇上不好的氣場。

別亂說「我也快死了」之類不吉利的玩笑話。也別大聲喧嚷自己的名字,如說「我叫某某(自己的名字)」。也忌對亡者不尊重,如說一些「我不怕鬼………」等,對往生者不敬的話。

二、別東張西望,到處亂走、亂坐,尤其是類似病床的東西,陰暗的地方,或棺木旁。

三、別在殯儀館裡面亂念佛經,以免弄巧成拙。

四、去殯儀館之前,口袋放榕樹葉一片或其他驅魔闢邪護身符,拜完了趕快離開,出去後就將它丟掉,回家前可以先去公共廁所排一下穢物。

五、注意自己八字是否犯沖(一般喪葬擇日均會註明,本日日沖何年次何生肖,時沖何年次何生肖),或身體、精神不好、睡眠不好時,最好不要去。

六、回家後先在家門口跺腳三下,再進家門,有帶傘的就張開甩一甩,再進去。

七、回家後用艾草、香茅、雞糞藤煮開沐浴。沖洗後方可抱小孩或見體弱之長輩。

靈堂禁忌(殯儀館的常識)靈堂是死者最後入住的酒店,由陽人為陰人辦理登記手續。

壽盡的人,魂頭剛剛離開肉體,按佛家的說法,在十小時內是不可以動真身,因為剛死去的人,仍是有感覺的。

肉體放在靈堂,靈魂不一定留在靈堂,開過天眼的人就可以看到靈魂跟肉體是分開。

在功利主義的社會裡,有的人是對著只有空殼而沒有靈魂的肉體超度,太不像話。

人死後魂頭總有獄差跟隨,懂規矩的師父都會先招呼牛頭馬面。

靈堂上的亡魂隨處可見,有些是無主孤魂。時運低的人又或八字純陰的人最易撞上陰魂。

 

有很多年青人,抱著「勇」字當頭,天不怕,地不怕,衝入靈堂,結果屢犯禁忌,險些賠命。

對華人來說,一般以佛、道兩家的喪禮儀式為主。無論用什麼儀式舉行,我們都必需學習尊重亡者,尊重喪家,尊重宗教。

一、到靈堂前必須把鮮艷顏色的衣服除去,改穿一些樸素的服裝,如黑色、白色。

二、時運差的人忌往赴喪,要去的話,也應該在身上放上化煞的符。

三、收到「吉儀」、「帛金」時絕不可說「多謝」。

送予亡者家屬的帛金一定要加上一元,例如一千元的,我們就變成一千零一元,原因有二個:

(1)只有一次,喪事很懊人,沒有人喜歡再做一次;

(2)喪家收到整數的帛金,如一千元,當回「吉儀」一元時,實際上收到的是九百九十九元,白事誰也不想長久。

四、「吉儀」切不可帶回家,吉儀內有一粒糖和一枚硬幣,處理方法有兩個:

(1)出門後,把糖吃了,把硬幣用去;

(2)出門後,立即丟去吉儀。

五、在蓋棺前,一定有膽仰遺容的儀式。時運低的人或靈堂「黃榜」上有衝自己生肖的人,切忌膽仰遺容。

蓋棺時,主禮人必高叫「所有親友請背轉,迴避」,這時不要再看亡者,就讓亡者安心去吧。

六、道別時切忌說「再見」,沒有人想在這裡再見,喪家應說「有心」,朋友要回答「節哀順變」。

七、離開靈堂後,應盡快前往一些人氣旺的地方。

八、回家入宅前,應該「過火盤」,讓其他頑皮的鬼魂不再尾隨。穿過的鞋不可帶入睡房。

九、赴喪當天也不可以吃牛肉,因為靈堂有很多「牛頭馬面」。

十、當晚該用「碌柚葉」洗澡和洗頭。

有一些忌諱,我們多做一些,別人可能覺得可笑,但當我們少做,出了事,後悔也遲了

 

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底出

業障病的人,部分神識已經下地獄了!念佛精進不間斷的人,他的神識早已在凈土了!

《圓滿奉送咒》施食了,從醫院、殯儀館等陰氣重的地方回來,一定一定要念這個咒!

到陰氣病氣重的地方要念「護身咒」、結「護身印」

地獄痛苦的程度

業力不可思議的孤獨地獄眾生的痛苦和投生因緣

神秘而恐怖的鬼道城市——尋香城

鬼神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清明可在墓地念佛嗎,要注意什麼?

人死埋葬後魂神是否住在墳墓中呢?清明祭祖是否有靈魂來領食物?

中陰身的神通力量最強

佛教裡關於投胎的說明--坐胎與奪胎

墮胎後嬰靈究竟去了哪裡?墮胎的小鬼比大鬼厲害!

你的外貌,洩露了你的靈魂

死後的生命--靈能與再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