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最容易犯的一個嚴重錯誤~

現在太多學佛的人,
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包括年輕的比丘和比丘尼,
只研讀課本、經書和思想。
結果他們除了學會少許的知識,
和拿到文憑以外,
一無所獲。

過去,新剃度的人剛一踏進寺院,
就立刻被安排到茶園里,
學習全神貫注地拔草、澆水和種菜。
目的是為了提醒他們在穿衣、
洗手、過河、擔水、早晨起來穿鞋、
幹活的過程中,
能夠始終如一地練習覺照。
只是到後來,他們才開始研讀經論、
參加集體討論,和私下同禪師交往,
即便是這個時候,學術研究,
仍然是和修行活動同時並進的。
我們過著非常忙碌的生活。
即使我們不像以往人們那樣,
不得不幹很多的體力活兒,
我們看起來似乎
仍沒有足夠的時間屬于自己。
人們常說他們
沒有足夠的時間吃和呼吸,
我理解他們。在我看來,這是真的。
關于這一點,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我們能用雙手抓住時間,
讓它慢下來嗎?
首先,讓我們把覺照之火把點燃,
然後再學習如何在覺照中喝茶、
吃飯、洗碗、行走、工作和坐臥等。
我們沒有必要被環境拖著走。
通過覺照,我們日常的每一個動作
具有了一種新的意義,
我們發現,生命是一種奇跡,
宇宙是一種奇跡,
我們自身也是一種奇跡。
當我們被煩惱和絕望侵襲的時候,
我們可以反問自己:
「我剛才做什麼來著?
我是不是在浪費我的生命?」
這些問題會立刻把我們的意識
重新點燃起來,
讓我們重新注意我們的呼吸。
微笑將自然地流露于我們的唇間,
我們工作中的每一秒鐘
將變得生機勃勃起來。

有一位政治學教授,
問我打坐的時候想些什麼。
我告訴他:「我什麼也沒有想。」
我說我只專注于事物的生滅來去。
他似乎有些懷疑,
但是我說的是實話。
禪者不是思想家。
禪者不需要做腦力勞動,
相反,禪者要讓心靈休息下來。
梵文中的菩提(buddhi),
意思就是覺醒。
一個覺醒的人就被稱作佛。
佛就是永遠覺醒的人。
我們偶爾也清醒,
所以我們是「不時佛」。
實相佛法修行的要點是:
時時保持正念。
正念,是要我們時時刻刻、分分秒秒
都要知道當下有什麼,發生什麼,
那麼我們就會在當下欣賞到月圓、
藍天、柏樹的美妙。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很容易流失在妄念中,
會為未來憂慮,被貪、嗔、癡迷惑,
認識不到當下的美妙。
試著想一下,如果
有三十個人觀賞美麗的落日,
究竟會有多少人,
能真正欣賞到這其中的美妙呢?
如果你只是站在那兒,
讓念頭流失在憂鬱、嗔恨中,
就不能欣賞到日落之美。
要享受美妙的日落,
必須切斷念頭的過去與未來,
讓念頭融入當下。

有一天,佛陀在他的弟子面前
手拈一朵花,
他的弟子非常想知道佛陀的本意,
他們的念頭就流失到妄想當中去了,
卻無法體會佛陀的本意。
但是有一個人,
他當時沒有拼命去想,
因此他明白了,
佛陀手中的一朵花的深意,
他就是大迦葉尊者。
因此當有人,
手里拿一樣東西讓你看時,
表明他想讓你看。
如果你能夠不讓念頭流失在過去、
未來中,那麼你就會欣賞到,
他要你看的東西;
否則,你就不會欣賞到任何美妙。
正念:
就是打掉妄念,讓心在當下。
佛說:
「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生命就在呼吸之間。」
以正念來修行,
即以正念來體會生活的當下,
將正念融入生活。
曾有一個小沙彌,
不想以正念來觀照事物和自己,
而他卻想真理是什麼,開悟是什麼。
他不想去觀照自己及周圍的事物。
當他飲茶時,
他不去想他正在飲茶,
而是想其他的東西或者事物。
當他看到月圓時,
也不去深入體會,
不去觀想,
因為在他的腦海中充滿著妄念。
所以他和同修一起修行時,
他沒有辦法以正念修行。
他想開悟,但他的方式是經由思考、
概念、語言、文字這些名相來琢磨,
所以他根本是時時在錯過,
而沒有辦法去接觸事物的本來面目。
小沙彌陷入了涅盤、佛性、
輪回等概念的尋求中,思維這些問題。
要了解佛是什麼,真理是什麼,
就不要去執著于概念、思維、觀念。
因為真正的涅盤、開悟的本質,
不是以觀念思維所能得到的。
很多學佛法的人喜歡觀念、
概念這些名相,
而不喜歡親身去體驗,去修証,
因而無法真正深入觀照
自身及事物的本相。
真正的本相是──美好的黃昏、落日,
共修的朋友,美妙的柏樹。
真理即佛陀手中的那朵花,
那就是佛陀要告訴弟子的全部真意。

在我們修行的道場,
與一般人的生活一樣,
有掃地、吃飯種種事情,
不同處是以正念來做。
吃飯時以正念來吃、來體驗,
要體會涅盤、佛性,
並不是非要到禪堂,才能實際體會,
其實,在生活中,處處都可以體會。

 

 拈花微笑,原來是這麽一回事

南無阿彌陀佛。。_/\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