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

我們通讀古今因果勸善文,能夠看到很多祖上積德,後輩福蔭、或者祖上積惡,後輩受報的事情,很多人對此有疑惑:

不是說個人因果個人承受嗎?

為什麼祖輩的因,要後輩來承擔果報呢?

《地藏經》也講到:即便父子至親這樣的關系,各自的果報成熟時,也無肯代受。那麼,祖上的行為,對後代子孫產生影響,這到底符不符合因果律呢?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因果當然是自作自受,確如《地藏經》所言,任何人都無肯代受。但是,古往今來,積善之家,子孫蒙蔭,繁榮發達;不善之家,後代子孫顛沛流離,這樣的例子很多,這是符合因果律的。

這里的因果,並不是指祖上的善行,或者惡行,需要後世子孫來承受果報,自己的行為,要為自己負責,祖輩的品德,要祖輩自己承受果報。

一個家族,就是一個大的磁場,積善的祖輩,他招感的是賢良的子孫後代;而敗損德行的祖輩,他招感的是有著相同業果的後代,就如同磁鐵,磁鐵吸引的是同類的磁鐵,而不會吸引塑料、泥土、木頭一樣。

比如說有殺業厚重的父親,生下身體不健全的兒子,其子並不是代替父親受報,而是父親的殺業,招感了同是有相同業果的兒子來投胎。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這里面的“余”,實際上有很深的含義:無論是積善還是積惡,主要的果報在自己,但是,除了報在自己之外,還有額外的招感,這個“額外”就是“余”。

什麼樣德行的家族,招感什麼樣的子孫後代;什麼樣德行的家族,招感什麼樣的生活境遇,佛教講:花報而已。

所以我們看很多坑蒙拐騙的人,他們也逍遙法外啊,也沒有受果報啊,但是我們埋下種子,也不會馬上結出果實啊。

正是我們經常看不到顯而易見的有因有果,所以在現代人的道德意識里,就嚴重缺失因果這一環,從而導致了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但他不知道實際上欺負的是他自己!

而且隨著果報成熟時間的延長,他將來承受的果報,比他施加于人的痛苦,更為加倍,得不償失啊。

損害別人的人,無非是為了一個利,不知這個利,也是命中本有的,所謂的命中之福,你命中沒有這個福,就是損人,也沒有利,還冤背一身債。而且因為是損害別人得到的利,這個利還大打了折扣。

積德就是積福,現代人忙來忙去,都是為了生活的更舒適些,更有錢些,實際這些福報,都來自往昔的福德積累,不知福的根本來源,在于積德,而不是經濟上的爾虞我詐。

現代人都會說,多做善事,多幫助困苦人士,不就是在積德積福嗎?這些的確是在積福,只是這些積福只能自己享受善果,而無法余下利益子孫後代。如何成為積善之家?

1、建塔建廟:
《蓮花經》雲:任何善信發心贊助建寺與佛壇,可以獲得十大功德:其中之一:能為一切眾生,種植善根。以眾生心,作大福田,獲無量勝果。所生之處,常得見佛聞法。

2、供燈:
《無量壽經》雲:為世之燈明,乃人間最勝之福田

3、供僧:
《盂蘭盆經》雲:若能以飯食、臥具、醫藥供養十方僧眾,藉此十方僧眾清淨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養者,往昔七世父母、六親眷屬得遠離三惡道,現世父母及其本人,長壽無病無惱,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樂。

《增一阿含經》卷一雲: 能施眾僧者,獲福不可預計。

僧人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種福田。就猶如我們有種子,但沒有田地可種,就沒有糧食吃,我們施舍的善根猶如種子,而弘法利生的僧人,就是我們播種善根的福田。他能把我們有限的福報,變為無限的福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