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佛問答匯 】歸根結頂高深處,只在洪名一句中
定弘法師開示

問:如果不一定去道場,在家自己念佛,再迴向祖先、父母、師長、眾親眷屬、及累世冤親債主及早離苦得樂往生極樂,可不可以?

答:可以,非常好!你不一定去道場,在家裡自己念佛迴向,功德是一樣的,關鍵是有至誠心。你看《地藏經》裡講的婆羅門女,她念佛也是在家裡念,念到一心不亂。光目女在家裡念佛,她也沒到道場裡面,她也是在家裡念,也是念到功夫成片以上,就有能力超度她的母親。所以真正以至誠心念佛,功德就是一樣的。


問:老法師在講經中提到的那位已往生的甘老太太,她老人家是怎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的?是不是因為沒有了起心動念,才達到了念佛不間斷的?

答:她怎麼做到不起心、不動念的?就是因為她就決志求生淨土了,其他的事情發生,任何人、任何事她真的就不動心,她可以放得下。她心目中就有一個願望:念佛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心裡就這一樁事,其他事都放下了,這樣子她真的對我們的俗世當中所有的東西都不起心、不動念,當然念佛就不間斷了。

所以真正你能夠放得下,你看破世間放得下,你念佛就能相續,求生淨土的心相續不斷。到臨終的時候當然必定往生。她沒有斷過。所以念佛幫助我們放下,放下又幫助我們念佛。念佛的時候要專注,平時要聽經,聽經明理。能看破世間,世間真的宛如一場戲劇,無有真實。把這個世間的事情能夠多放下一分,往生西方才多一分把握。


問:弟子眾等六根總是往外跑,很難回到一心去念佛。大家都想了生死,但是遇到善惡境界就很難過去。末學很慚愧,在幹活時,怎麼能保持心如如不動,在一句佛號上?

答:您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我們念佛之所以不能夠成功,不能夠念得功夫成片,原因就是夾雜。覺明妙行菩薩教導我們,念佛的祕訣在於九個字,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那我們如果這九個字做不到,念佛功夫一定不能夠成就。

我們凡夫業障習氣很重。什麼業障習氣?就是妄念。這妄念裡面有妄想、分別、執著,甚至還有貪瞋癡慢。遇到善的境界,順著自己的意思,就會起貪心。遇到不順心的境界就會生瞋恚,所以在境界上起了這些迷惑,造作貪瞋癡慢。我們現在學佛了,要明瞭這樁事實,這是輪迴的根本。我們生生世世在輪迴當中之所以不能出離,就是在這個善惡境界上面動心。我們現在用念佛的方法,把這些妄念平復掉。當這個心動的時候,不管它是善念還是惡念,只要心動了,馬上要覺察。覺察以後,立即提起佛號,用佛號來替換掉那些妄念。所以我們要多聽經,瞭解事實真相,明瞭一切境界都是虛幻不實的。真的是《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果把這個境界著實了,還執著它真有,那麼難免會動心。所以學教理的好處在於幫助我們看破,真的要像蓮池大師說的,「放開懷抱,看破世間,宛如一場戲劇,何有真實」。人生就是如夢、如戲,到頭是一場空。你想執著的,執著不來,什麼都得不到,幻夢一場,所以為什麼不放下!把這個事實真相看破了以後,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功。用功沒有別的方法,就是在起心動念的時候當下覺察,當下用佛號來替代。古人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不起來,不可能的,為什麼?我們凡夫習氣太重,起妄念不是這一生才養成的習慣,是生生世世養成的習慣。現在我們要練,就用這一句萬德洪名來降伏妄念。

聽經聽了那麼多年,知道要看破,真的人生如夢一場空,什麼都帶不去,所以什麼都要放下。那麼妄念起來的時候,只要一覺察到,立即提起佛號。什麼時候覺察,就什麼時候提起佛號。平時做功課念佛的時候,最好每天有定課,念這句佛號。關鍵在於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自己念佛,也要聽得清清楚楚,聽到心裡去,心裡這句佛號也是要清清楚楚。有妄念馬上拉回來,只要聽不到自己念佛的時候,那就是自己在打妄想的時候。所以佛號要在耳裡聽得清楚,心裡念得分明。久而久之,這心就能清淨了。清淨之後,表現在於日常生活,各種境界現前的時候,心就比較定一點了,這就是進步了。所以知道有這些妄念也不要害怕,知道這是習氣,慢慢的去把它放下。只要咬緊牙根,每天精進不懈怠,日久天長,你的功夫一定會得力的。


問:印祖大師講念佛念六字為宜,而蓮池大師講四字,自己今生一定要生極樂,所以只念「阿彌陀佛」四字。請問,念四字、念六字有什麼分別嗎?

答:沒有分別。你心裡有分別就會有分別,你不分別它,它就沒分別。所以念六字也行,念四字也行,都很好。但是印祖大師在《臨終三大要》開示裡面有提過,這是真正幫助助念的人,念佛應該念四字,不必念六字,就是把「南無」兩個字都去掉,就念「阿彌陀佛」。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四個字容易念,念四個字比念六個字當然容易。對臨終的人他心力都不夠,氣都不夠了,給他念四字容易。這就看你自己本人的愛好,你平時可以念六個字,也可以念四個字。蓮池大師說他只念四個字,因為「南無」兩個字其實不是佛號,它是恭敬的意思,歸命的意思,就是歸命阿彌陀佛。蓮池大師說,我自己一定要求生淨土,所以跟阿彌陀佛也不用講客套話了,「南無」兩個字都去掉了,就念名號,「阿彌陀佛」,這也很好。


問:佛七有幾種類別?聽人說有精進佛七和一般佛七,他們的區別是什麼?精進佛七是否七天七夜不准睡眠,打佛七具備什麼條件?是隨便組織起來就可以打佛七嗎?打佛七的好處是什麼?某個道場在打佛七期間,不只一位居士念佛時發出怪調,而且有的居士還想往外跑,還有的居士想把年紀大的從窗戶那裡全部扔出去,這些現象怎麼解釋?請您慈悲解答。

答:念佛、組織佛七,確實要有一位懂得佛法,懂得修行的領眾他來帶領,不可以隨便組織。隨便組織,萬一念佛的人出了狀況,我們說走火入魔,這就很麻煩。所以精進佛七和一般佛七它的區別在於,精進佛七是很精進的,最精進的佛七是不睡覺的,那是完全按照《阿彌陀經》的教導「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求什麼?一心不亂,那真精進,念佛號七天七夜都不中斷,這是最精進的佛七。但是現在人受不了,沒有幾個人能夠這麼樣子打這個精進佛七,這種佛七講究的是「剋期取證」。證什麼?證得一心不亂。最低限度,功夫成片,再往上是事一心不亂,再往上是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那就是相當於禪宗的明心見性的果位,那是法身大士,七天成就,所以這種勇猛精進。那麼這種人必須他的教理要很明瞭。他教理如果不是很明白、不透徹,產生狀況他自己不懂得克服,這就是麻煩,會出魔障。一般來講,我們說精進佛七,大概是像印祖所說的九支香一天,九支香大約是多少?大概是十四、五個小時,一天念佛十四、五個小時,這就算比較精進的了,也是可以睡眠,可以用餐。一般佛七是六支香,一支香一個半小時,六支香就是九個小時念佛,一天,這是一般佛七。還有些是結緣性的佛七,那是比較更方便一些了,沒有九個小時,可能有五、六個小時就不錯了,這是結緣性的佛七。打佛七具備的條件,特別是精進佛七,剛才我講的,一定要教理清楚,這個人他很明瞭,打佛七的目的就是求證得一心不亂,他教理都通達了,現在就是要求剋期取證。人不用很多,一兩個人都可以,沒有人自己一個人打也可以。那是什麼?他真正教理通達了。我記得以前黃念祖老居士曾經說過,他就一生只打過一個佛七,但這個是精進佛七。跟誰打呢?跟夏蓮居老居士一起,好像還有一位,三個人,就在家裡面打佛七,這三個人都是教理通達的,夏蓮居老居士那是佛菩薩再來的。這樣子打這個佛七,他真的是剋期取證,他這七天下來真的是念到一心不亂。所以如果是一般性的佛七,建議可以加每天兩個小時到六個小時的聽經,這是我們師父上人提倡的。所以印祖當年提倡的不到二十人的小道場,每天的功課就是打佛七一樣,可以不聽經。但是那個時候的人不聽經可以,因為他們的根基很厚,煩惱很輕,他不聽經是可以做到的。但是現在的人不行,現在人要聽經。所以師父上人提倡,一半時間聽經,一半時間念佛,解行並重,這樣佛七下來效果會很好。

所以不是隨便組織佛七的,一起打佛七的要什麼呢?志同道合的同修,他們是真正求生極樂世界的,不是隨便玩玩的,那個不行。打佛七的好處,剛才已經說了,就是為了剋期取證,希望我們念到至少是功夫成片,是要有這麼一個專修的時間。哪怕是平時教理很清楚的,真正要有一段時間去練習,把自己所學的去力行、去體證,這樣子我們所學的真正變成我們的受用。就像蕅益大師講的,如果我們真正念到一心不亂,就不會退轉了。妄想、執著這些煩惱習氣它不會起現行了。所以就是像有人比喻說,把水要燒開。這個水如果是自來水,你得燒開了它才叫開水,你喝了就比較衛生; 如果沒燒開的水,那還不能叫開水。所以我們現在念佛功夫不能得力,就是什麼?那水老燒不開。燒個一天、兩天,熱了,熱了還沒開,又把火熄掉了。然後過了一段時間又燒,燒熱了還沒開,又關掉了,水老不開,一心不亂老得不到。佛七的目的就是把這水燒開,燒開了以後即使以後涼下來了,也能叫涼開水,那還是開水,都是可以喝。所以一心不亂成就了以後,你真的念佛往生淨土你有把握,佛七的目的就在這裡。

關於出現狀況的這些現象,像往外跑、發出怪調,或者有人甚至起這些惡念,要把年紀大的同修扔出窗外,這些都是出現問題了。這個時候主七的人要趕緊做安排,把這些出狀況的人調離,讓他恢復正常,給他開導,甚至給他讀經消業障,可能是有冤親債主附身等等,都要去跟他這些冤親債主溝通、迴向,代他懺悔等等,要做這些安排。所以最好是每天有聽經,不聽經,念佛的時候他還是在打妄想,打妄想的時候就會招惹這些問題。


問:淨空老恩師一再教導我們,念佛時要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請問如何理解不間斷?譬如夜間睡了以後,如何做到不間斷?

答:這個念佛念到不間斷那是功夫純熟。真正功夫成熟的,他真的晚上睡覺也會念佛,夢中也能念佛,這個我們也看到、聽到過這些例子。這有一位居士在這個道場裡面念佛的,他們一起打佛七,結果大家在一個寮房裡面,晚上睡覺,到了深更半夜,突然大家就被人的念佛聲吵醒了,打開燈一看原來有一個居士躺在那個床上在念佛,一推他,他就驚醒了,原來他是在睡夢當中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很大聲的念,結果大家就跟他講說,你晚上不要念這麼大聲,吵著大家休息。那個人也很抱歉不好意思,大家熄燈又睡覺了。結果睡了不多久那個人又「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又大聲的念起來了,大家又把他叫醒了,他說我也沒辦法,怎麼就到晚上不控制了,這個佛號就不斷的汩出來了。這是他的那個功夫很熟了,念到你看他那個自己不用著意,他的佛號就不間斷,這種可以說是如果不是功夫成片,也是近似于功夫成片的這個境界。

功夫成片是真的一天二十四小時沒有雜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沒有間斷。有功夫成片的這個境界,那往生決定有把握,而且他的品位也很高。他如果沒有能夠斷惑,生凡聖同居土那是上品,能夠這樣念法的,所以這個總在自己下工夫。為什麼我們妄想不中斷,為什麼我們的佛號偏偏間斷?那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不覺」是什麼?我們的妄念,有妄念是不覺。這個妄念本無,本來沒有的,本來沒有的為什麼竟然現在還居然不間斷,這是什麼?你這個妄念功夫工夫成熟了!無始劫來你這個妄念打得太習慣了,停不下來了,這是一種慣性的力量。那現在我們瞭解這個情況,回頭念佛,起心念佛這叫始覺。始覺回歸本覺,本覺是本有。一句「阿彌陀佛」這個德號,蕅益大師就講,這就是自性的德號,這萬德洪名。所以你念佛就是念本覺,所以我們要讓這個本覺的德號不要間斷。本覺本有,我們當然可以做到佛號不間斷,我們要有信心,就是下功夫而已,「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沒有說不可能達到的,一定能達到!所以每天念,念習慣了,有了功力了,自然就能夠得到。


問:念佛時用佛珠,念一百零八聲要換方向嗎?若要用十八顆的手珠,常常變方向嗎?手指如何撥?

答:這些具體的念佛技術上的問題,這個也沒有是一定要規定怎麼做,你自己覺得怎麼樣方便,怎麼樣念佛念得攝心,你就怎麼做。念佛最關鍵的就是四個字原則,叫「淨念相繼」。《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教導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把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都攝住,用什麼攝住?用淨念,用一句「阿彌陀佛」佛號攝住。所以,你怎麼樣念能夠攝心,你就怎樣念。每天念佛最好有個定課,譬如說有時間的,你能夠念上一萬、兩萬、三萬,甚至五萬、十萬,那都非常好的。能夠用佛珠來數,計數,佛珠是幫你計數的,這一串珠,一百零八顆,你可以念一句佛號撥一顆珠,也可以念十句佛號撥一顆珠。譬如說像你這個佛珠,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撥一顆珠,然後再往下,十句撥一顆珠,你就不用手指動彈得太快,這也是一種方法。總之看自己修學怎麼樣子能夠攝心,就用什麼樣的方法。那有的人是念一句撥一顆珠,這樣子的話他能夠覺得攝心,因為手指帶動了心,那也可以,那就快速的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可以用兩隻手,一隻手拿一串佛珠,一邊是快撥,一邊是計數,一串就撥一珠,一串撥一顆珠,這都可以,幫助你計數。所以你兩串,一百零八珠,這裡念一圈一百聲,那你撥一個珠,這邊撥完之後,正好是一萬了,這都是念佛可以用的一些方法。

那麼十八顆要不要換方向?其實如果你覺得麻煩,不必要換方向,在念的時候你還想著換方向,念佛裡面就有夾雜。所以關鍵念佛,我們師父傳的九字真言,「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真正你念佛的時候,什麼都不要想,只要佛號不斷就行。至於說怎麼個撥法,怎麼換方向,那些都自己摸索著,念習慣了就可以了。平時如果是長珠帶在身上不方便,用一個短的,不念的時候套在手腕上,念的時候把它拿出來,撥弄一下。手上拿著佛珠,口裡自然就念佛,所以佛珠它有提醒你念佛的作用,它功德就在這裡。因為手珠短,也不必常常想著換方向,這些都是夾雜,都打斷你的佛號。

這裡還有一個,拜佛的時候也是關鍵是要攝心。拜佛口裡不必念出聲音,心裡默念佛號,一邊拜心裡一邊念著佛號。口上如果念佛的話,一邊拜的時候容易傷中氣,所以不必出聲,這是單純用心去默念,持這個佛號。有的人也可以用觀想,他覺得持名可能還不夠攝心,也可以用觀想,拜的時候,拜下去觀想著佛就在眼前,在自己面前放光、接引。


問:佛七是否需要好大的體能?

答:應該不需要好大的體能,它不是一個激烈的運動。打佛七就是繞佛、拜佛、念佛,其實都很輕蟆的。如果你沒有參加過,可以從明天開始參加,今晚灑淨。佛七當中最關鍵是我們修成片的功夫,念佛要成片。每一句佛,每一句佛的繼續念,中間不要夾雜任何雜念,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練這個功夫。佛七,你如果七天打下來,真正做到佛號念二個鐘頭都沒有任何雜念,那恭喜你,你的功夫不錯。能夠保持下去,一輩子都不改變的話,你這一生一定往生。所以,你還要通過佛七來訓練自己。

佛像最好也能夠一尊,不要常常換佛像,看習慣了那尊,就老看這個佛像,這樣便於你起觀想,閉上眼睛的時候,你就看到那個佛像。等我們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也會示現你最熟悉的那個像,來接引你往生。所以常常換佛像,心裡面都不知哪尊佛像,這也是容易間斷。

這些都是技巧性的問題,要往生極樂世界,最關鍵的是要有真實的信願,這個世間一切都能放得下,信願就堅固,信願堅固念佛決定往生。


問:請問每天念佛不足一千句,是否可以往生?

答:往不往生,條件在經論裡面講得很清楚,關鍵是看我們有沒有信願,不在於我們是念佛念一千還是一萬,還是念十萬。念佛的多少不是往生的關鍵,往生的關鍵在哪裡?是我們是不是真正有信願。信就是信心,願就是願心。

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的要解裡面和我們講得很清楚:信願之有無決定你往生,能不能往不往生;念佛的多少,不是叫多少,念佛的深淺,念佛功夫的深淺,決定你往生的品位的高低。所以信願是最關鍵,我們經常要反思,反思我們的信願夠不夠足?不是說念一千、二千、念一萬,這些數字上起煩惱。

所以信願,信什麼?蕅益大師講六信,所謂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六信,自他、事理、因果。信自就是信自性,這個自信是我們每個人本有的,也是我們的佛性。每個人本來是佛,我們對這個信心一定要堅定。學佛看你是真信還是假信關鍵看這點,如果你不相信自己原來是佛,那你還不是叫做信佛的,所以這個信心最關鍵。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講的第一句話就是講這個,很重要!佛講,「奇哉奇哉!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講的第一句話,最重要的話。他說我們凡夫統統都有佛心、有佛性,都有如來的智慧德相。而且這個佛性是講我們本來就是佛,現在還是佛,不是說現在我們就不是佛變成凡夫,不是,現在還是佛。不過你不明白你現在是佛,你是被妄想執著綁住了,這叫做迷。所以你不知道你原來就是佛,一點都不假,你信這個。

現在我們確實有這些煩惱業障,有這些妄想執著,得不到佛的受用。你說我是佛,但是我好像看不出,不像一個佛。這個是什麼?是我們迷。現在迷要變成悟,開悟。你要通過修行。修什麼?就是把這些妄想執著放下。你就本來是佛,你的如來智慧德相就顯出來。

修行最關鍵是什麼?就是改心。把我們的凡夫心變成佛心。其實凡夫心本來沒有的,現在其實都沒有,你是迷在這些幻覺裡面。現在怎麼辦?我們要求生極樂世界。在這個世界實在開悟很難,迷得太深。雖然明白說我本來是佛,但是真正回歸過來不容易,惡緣太多,所有的緣都是牽引我們離開自性的,縱容我們貪瞋癡慢的,怎麼辦?換一個境界,去到極樂世界,所以你要信他。

信他是什麼?首先信釋迦牟尼佛和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的。佛不打妄語,我們對佛的人格是堅信不移。佛講是這樣就是這樣,仰信。佛講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廣度一切眾生,接引眾生來極樂世界。這個也是真實的,我們也都堅信。相信阿彌陀佛,有這樣的人,有這樣的一尊佛。他過去無量劫來為了眾生修行,積功累德、無量無邊,完成了極樂世界的莊嚴國土也是真的。相信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大願,接引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你只要真心想要去的,一定可以去。堅信,一點都不懷疑,這個是信他。

信事、信理,是相信阿彌陀佛接引我們往生之事,這個事肯定有。現在阿彌陀佛正在法界,虛空法界裡邊接引一切有緣眾生去極樂世界。現在還在這裡發生中,無量無邊眾生,在那裡拼命接引,這個事情一定有。也都相信我們只要信願行具足,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我,我臨命終時他一定來,對這個沒一點的懷疑。

我們說信理,我們知道有極樂世界的事,有阿彌陀佛接引我往生的事。但是裡面的理是什麼?理,這些事都是唯心所現,都不出你自心之外。所以極樂世界在哪裡?極樂世界正是在你心裡。這個心不是你在這裡想事這個妄想心,不是,你想不到的,這個心是自性、是本心。本心、自性不可以用我們的六根,用我們的思惟想像達得到的,所以你想像不出來,但是你明白就行,明白這個道理就是唯心所現。極樂世界唯心所現,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唯識所變的。我們看見一切的這些濁惡,你看前幾天洞庭湖有二十億的田鼠出來,大家都拼命去殺,冤冤相報,所以想下真是濁惡!這個世界怎麼來的?乃至三塗,餓鬼、畜生、地獄怎來的?統統都是我們妄心所變出來的。這個妄心和自性是一不是二,體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真正相信極樂世界原來在我自心當中,你往生就很容易,只要心念一轉,你就可以往生。不是在心外!所以把你的污染的念頭一放下,你的心清淨就現出極樂世界國土。極樂世界國土在哪裡?就在我們當下,就在我們面前。只不過我們現在的心是凡夫心,是污染的念頭,看不到極樂世界在我們面前。念頭一轉,就是。所以往生極樂世界轉眼間,轉眼間都時間太長,一念之間你就去了,就是念頭一放下,就可以往生淨土。

信因、信果,是相信什麼?不只是要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基本的因果我們一定要相信。如果這個因果都不相信。你麻煩了,你往生不到了!但這裡講的因果不只是這個小因果,這裡講的因果是大因果。是什麼因果?念佛是因,求生極樂世界一定要念佛,要修極樂世界的因,往生極樂世界是果,你一往生就成佛。所以因果,這一個因果,我們一定要相信。《華嚴經》上所講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相信了。

開始我們前面講到的,釋迦牟尼佛怎樣成就的?念佛成就的。所以蕅益大師說他在五濁惡世成就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是什麼?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是佛的果德。你想得到這個果德,一定要念佛。而你念佛的時候,正是以阿彌陀佛的果作為我自己的因,因果同時。以果來作我們的因,這個殊勝得不得了!這個法門真是叫做無上方便、快捷的法門,直截了當,要你即刻就成佛的,這樣的法門。

所以你真正這個信心俱備之後,你對往生極樂世界的願就很堅定。所以在信的基礎上,你自然就發大願,信怎麼來的?信要明白道理,所以我們的討論、學習好重要。你明白深一層,你的信心就加深一層,你的願心就加高一層。所以信願行,你有信有願一定有行,你肯定念佛的。你知道原來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諸佛如來的心印,就是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五濁惡世得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這麼簡單你就得到,你不會念佛?你肯定念的!所以我昨晚看到這一篇的時候,看到這一句,好興奮!今天來一路上在地鐵裡面都在拼命念佛。為什麼?因為我明白這一句佛就是諸佛心印。所以信願有了,你肯定有行,沒人鞭策你,沒人打你,你自然就會念佛,不需要人督促。

如果我們行不得力,說明我們信願不夠,還要下功夫,還要多明白。所以每天修行,檢點自己。我們信願有沒有增加了一點?一天下來到了晚上,我對極樂世界的信和願是不是加強了,還是退步了?自己反省。如果今天都還和人家去爭,還和人家發脾氣,還要罵人,說明我們的信願退步了。你真正相信阿彌陀佛,(想要)願意去極樂世界的,你在這個世界還放不下嗎?你放不下,說明你不想去。你想去,那這裡一定放得下。知道那裡好,肯定這邊放得下。這邊放不下,說明你那邊的願還不夠。所以就每天檢點檢點這個,我放下了多少?我的信願增加了多少?每日檢點,到臨終這個時候,你已經習慣,天天都願去,到你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到那個時候你自然都願意去,水到渠成,往生是這樣去的。平時積累,這個叫做積累信願行的資糧。當然你念佛,佛號念得愈多愈好。我們說這一句佛號就是釋迦牟尼佛所成的果德,萬德莊嚴,統統在這一句裡面,你念一句就有一個萬德,念兩句有兩個萬德,所以愈多愈好。


問:如何才能做到念佛三昧?

答:這個問題在經裡面講得很多。念佛三昧最關鍵的,首先要做一個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是還有惡念,惡念都降伏不住,那沒有指望得到念佛三昧。三昧是正受,什麼叫正受?心裡面沒有妄念,沒有妄念的這種感受才是正受。用什麼方法得到?用念佛的方法。這裡念佛不是口念而是心要相應,佛的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們有沒有?如果不相應,那不可能得到這個正受。從哪裡做起?還是三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從這裡做。首先斷我們的邪念、斷我們的惡念,這個是第一步功夫。這個功夫成就了,才談得上說止妄歸真,達到念佛三昧,所以這個第一關你要老老實實的去過。


問:我的阿姨是個殘疾人,患有類風濕,手腳活動都不方便,可有心念佛,望您指點迷津。我阿姨是殘疾人,漱口有些不方便,所以很久很久才漱一次口,口中就有臭味,這樣子能不能出聲念佛念經?

答:如果她願意出聲念可以出聲念,因為這是她不得已。特別是念佛,念出聲容易攝心。她有這種障礙,佛菩薩一定憐憫她,絕對不會因此而怪罪,佛菩薩絕不會怪罪人。那我們對佛菩薩非常尊敬、恭敬,如果不是殘疾,那肯定要把口漱乾淨才能念,但是現在沒辦法,念佛更重要。所以甚至有些人他活動有障礙,起床都起不來的,臥床不起的,在臥室裡也可以掛佛像,這都是萬不得已,讓他能夠常常看著佛像,能夠念佛,求生淨土。印光大師還講到婦女生產的時候,在產房裡面也能大聲的念觀世音菩薩,而且應該出聲大聲念,不能默念,默念傷氣,會傷到中氣,因為生產的時候用力。所以產房裡面雖然是很多不淨之物,但是也不能這樣子執法。觀世音菩薩以慈悲為懷,就在這個苦難的時候,大聲的念觀世音菩薩名號,這個不會有罪過的,只會有功德。那同理可證,殘疾人不方便的時候,也不必拘泥於那個形式,只要保持恭敬心,不是故意這麼做,而是不得已這麼做,都是可以開緣。


問:弟子在走路、做飯等動態的情況下,用持名念佛的方法,身體在靜止不動的時候,用呼吸念佛的方法,這樣是否夾雜了?

答:呼吸念佛還是持名念佛。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開示到「寶王數息念佛法」我們可以參考,他是講你吸氣的時候不念,呼氣的時候再念佛,可以念一句,也可以念三句,也可以念五句,要是念長了恐怕你不行。當然也有十念法,十念法可以一口氣就呼出來的時候一直念,念到呼盡了就停下來,不要勉強,要吸氣的時候不念,再呼出來的時候再念佛,但是你不能老是這樣,你只能早晚課,這叫十口氣念佛法,念十口氣。平時按照自己呼吸的深度,你可以念一句,可以念三句,可以念五句,再超過五句恐怕一般人就覺得氣喘了,不要氣喘,不要勉強。印祖教我們可以用三三四的節奏,譬如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三口氣,這就是十句,你就數這十句,數過一次第二次再數十句,這印祖教我們這麼念法。當然你也可以分成兩次,兩口氣每一口氣五句也行,這是屬於數息念佛,把精神集中在自己的呼吸的同時去念佛,數十句佛號。那可以不用數珠,平時專修也好,或者是邊做事、邊走路、邊念佛的時候也好,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只要不動腦子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很容易功夫得力,這是印祖說的,這就是持名念佛。

還有一種印祖也推薦,就是不要去數呼吸,專門就是持名,耳聽自己念佛,這是三個字的祕訣叫「用心聽」,你就用心去聽你自己念佛,聽得清清楚楚,那個時候就沒有打妄想,假如聽不到自己念佛了,這證明你自己已經心猿意馬了,念頭跑到外面去了,就是集中精力聽自己念佛,這個方法也很好。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總要你念得攝心就好,最好選擇定一種就用一種,不要老是變化,老變化就容易夾雜,功夫難以得力。


問:念一句佛號功德無量,那為什麼要念那麼多聲?假如我的心很平靜,而且心裡有佛的話,是不是就不用念或者可以少念?每天至少要念多少?

答:這個問你問得很好,這個答桉都在你的問題當中,你說念一句佛號功德無量,所以才要多念,那你為什麼問為什麼要念這麼多?因為功德無量所以念得愈多愈好。要是說你心很平靜了就可以不念佛了,那個心實在告訴你也不是平靜,為什麼?真正的平靜是你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才叫真正平靜,你想想你能做到嗎?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微細的念頭沒辦法斷,也沒辦法控制。他講到一彈指之間就有三百二十萬億個念頭,這是我們微細的念頭,而且這個念頭「念極微細,不可執持」,就是你這個念頭控制不了的,所以你的心能平靜嗎?不可能,誰的心才能到達真正的平靜?不起一個細念了,這種人是法身大士裡面的高級的菩薩,大菩薩,什麼菩薩?圓教裡講的八地以上的菩薩。入一真法界裡面的菩薩分四十一個等級,統統叫做法身大士,那四十一個等級包括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再加上等覺,等覺再上是妙覺,妙覺是圓滿佛了,那是真正心清淨到極點了,一絲毫細念都沒有;八地,上面是九地十地,就是等覺,妙覺,跟圓滿佛就差幾個位次,這麼高的菩薩摩訶薩,他們才能夠控制住自己的這些心念,覺察到自己的心念,我們凡夫怎麼可能?你說你不念佛,你必定是念其他的,所以你不可執持,念頭你不可執持,那怎麼辦?佛告訴你這個方便法就是你執持名號就行了。

那要念多少好?愈多愈好,最好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果然你能夠這麼做,那就是《阿彌陀經》裡頭講到的,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你就能得一心不亂。這個一心不亂,上品的叫理一心,你就成為法身大士了;中品的一心不亂是事一心,那你已經脫離三界了,你證阿羅漢果了;下品的一心不亂叫功夫成片,那你也能有把握決定能往生。


問:念一句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什麼人念佛能達到這個水準?

答:念一句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確實是經上說的,可是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得到這個殊勝的利益。為什麼?這是有標準的。標準在哪?在我們是不是以至誠心來念。什麼是至誠心?我們的念頭裡面沒有夾雜著妄念。所有的這些妄念統統放下,只單提一句佛號,用至誠懇切的心,一心只求早日見到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將來作佛度化眾生。這個念非常的純,就是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的,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念念都是這樣子,達到這個標準,那麼每一句佛號,這個念就能夠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以至誠心要緊。

我們念佛,常常會發現自己念頭裡面很多的妄想,想斷都斷不了,好像雜念比佛念還多,不是淨念相繼,是雜念相繼。那我們要想想,為什麼我們會有這些念頭?歸根結柢就是我們沒放下,往往在念佛當中,這些放不下的、雜七雜八的東西都會起現形。所以檢測我們的功夫,檢測我們在哪裡還沒放下,就在念佛當中你就明白了。念佛當中常常起的那些念頭,就是平日沒放下的念頭。你檢測出來了,這叫覺悟了,覺察出來了,自己這一方面還沒放下,就趕緊從這方面下手,去放下。否則就會障礙我們的至誠心。


問:因為我才二十七歲,所以老是退轉,主要是貪玩,有時很精進,不過我真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也願往生,不知如何才能精進念佛?雖然已知道要好好念佛,提問題就是有懷疑,可是不提我心裡又老想著,煩請鍾老師幫弟子解惑。

答:有問題確實應該提出來,破疑生信,真正能夠把我們的疑慮破掉了,那就要常常聽經,用經教來幫助我們明理,理明則信深,願切則行專,這是夏蓮居老居士的話,道理明白了你的信心才堅定、才深,你的願懇切,你念佛自然就精進。這個可以倒過來講,假如我們信心不深,還有疑慮,這說明我們的道理還沒明瞭,那就怎麼樣?要多聽經,尤其是淨土經典。如果我們念佛不能夠精進,還常常夾雜,甚至境界現前還不能控制煩惱,還會常常起貪、瞋、癡,這說明我們的願不切,這就是檢驗。所以理明信深,願切行專,這就是檢驗自己修行的功夫、境界。

所以真正往生的把握想要早日拿到,那必須要精進念佛,要發懇切的願望,對於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貪著要放下。這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真正瞭解這一生遇到淨土法門得之不易,我們那種殷重的心就能發出來,知道淨土法門的可貴,我們才能夠生起這個精進心。這是我們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遇到了因緣我們才能夠視之如珍寶,自己多加的用功,相信您會有長足的進步。


問:念佛的時候老想著求快點往生,算夾雜嗎?

答:這個算夾雜。為什麼?淨土經教告訴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必須有信、願、行三資糧,行是念佛,信、願是怎麼解釋?真信淨土,真願意往生淨土,這個信心和願心發出來之後,就老實念佛。念佛的時候不要再夾雜著其他的念頭,包括想著趕緊往生的這個念頭,那都是不老實。所以立了願之後要老實念,你老實念,信、願就在其中。過去我們師父上人講經裡面舉了一個例子,說有一位老太太跟師父講,說她念佛念了很多年,現在也都能放得下,就是有一樁事情放不下,什麼事?自己孫子放不下,其他都能放下了,就是孫子放不下。師父就告訴她,你現在把念孫子轉換一下,轉成念阿彌陀佛,這就可以了。我們來看看這個老太太她怎麼念孫子,有沒有口裡一直在念叨著孫子、孫子、孫子……有沒有這樣念叨?沒有,可是她心裡真有孫子,她放不下的就是這個孫子,她心裡真有,口裡雖然沒念,心裡真有,這是信、願。那我們如果心裡真有阿彌陀佛,心裡真願意求生淨土,那我們口裡、心裡就光念阿彌陀佛就好了,佛號一句一句念下去,這就心裡真有。懂得這個道理,我們真正的修行,每天最好都要有定課,這定課可以分為念佛和發願兩個方面,互不夾雜。我發願的時候可以依經典裡面的發願文,淨土發願文,發願之後念佛。念佛要老老實實,不打妄想,一句接一句這麼念下去,這樣子的定課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妄念。不要擔心,你真正老實念了就決定能往生,你不用夾雜要往生的念頭,你一定往生。


問:拜佛時心中一邊計數一邊念佛是否如法?

答:最好心裡不要一邊計數一邊念佛,心裡就只念佛號,計數用手來計,譬如說你掐珠,數珠念,一串一百零八的佛珠,數一圈大概是一百個佛號,或者一個珠念十句佛號,數下來大概一千佛號。現在也有計數器,也可以來計數,用手來計數,心裡念佛,否則你又計數又念佛,就是夾雜了。


問:對於病痛纏身的人,如何能夠專心的念佛,或者聽經,而不被病痛折磨而轉移專注力,或者被病痛牽著鼻子走?

答:如果真的得病了,首先我們心裡不要老想著它,你想著它,就加重它的力量,這個念力不可思議,你老念病,它就真有病。想著自己就沒病,沒病真的也就沒有了,就輕了。在讀經的時候,怎麼樣專注?你可以用一些方法,譬如說,你在讀經的時候,你恭恭敬敬的把手洗一洗,上個香,自己身上穿著海青,先禮佛,再讀經。甚至讀的時候,如果身體條件能夠支撐,可以用跪著讀。用這些方式把自己的真誠心、恭敬心引發出來,能夠至誠恭敬的讀經,專注力就強。讀經的時候,把注意力集中在經文上,不要念錯,讀得清清楚楚,不必求快,要清楚,這樣子的話,你的心很快就能夠定下來。如果在念佛的時候,假如說念佛,或者聽經不能夠專心,這也是因為妄想很多,心不夠清淨。在《地藏經》裡面教導我們一種方法,你可以至誠的念《地藏菩薩本願經》。在念經之前,你可以供上一杯清水在地藏菩薩像前,然後很恭敬的把《地藏經》讀下來,然後你把供過的清水倒在自己杯子裡面,至誠回首向南,經上講向著南方,南方是什麼?表法,代表智慧,也是地藏菩薩來的方向,至誠恭敬的把這水喝下去。如是做七天,甚至做三七二十一天,天天都是這樣至誠的、很懇切的來讀經,來求聖水,希望地藏菩薩加持,讓我這些業障消除,念佛妄念多也是業障,經過一七日至三七日之後,你明顯感到你的心會清淨,這個時候你念佛聽經,你的妄念就少,就是你聽經很容易聽明白,念佛很容易得力。這些都是方法,可以去試試看。


問:念佛要功夫成片,往生才有把握。功夫成片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心中只有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外,不起一個雜念。而我的念佛,現在是這樣一個狀況:我就算念十分鐘佛,心中都會有雜念出來,更不要說念佛一小時,雜念有多少了!以這種狀況,功夫成片於我真是太難了。我想知道的是,是否沒有達到功夫成片的時候,就不能往生?

答: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佛在《阿彌陀經》裡面告訴我們,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一句經文,我們要仔細的去研究,就懂得往生的條件是什麼。「功夫成片」,確實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佛號不中斷,這是事一心不亂的下品。如果能夠像《阿彌陀經》裡講的,你是「善男子、善女人」,你是真正善人,能夠信願持名,執持名號,一日至七日達到「一心不亂」,這「一心不亂」至少是功夫成片,這是事一心,事一心的下品。事一心的上品,那是相當於小乘阿羅漢果,相當於圓教七信位菩薩,那是證了果位了,他六通現前了,普通人很難達到。如果能夠念到明心見性了,就是理一心不亂,那是更沒有指望了,太難太難了。

可是功夫成片,每個人都在這一生當中,是可能達到的。那麼我們問了,為什麼念佛功夫不能成片?甚至念十分鐘佛裡面,都不能成片,都有妄想夾雜進來。那我們要仔細的思惟一下,這些妄想是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些妄念?肯定是我自己有放不下的,所以在念佛當中,心清淨了,妄念就會現形。所以念佛我們確實要儘量的去念,認真的念,而在日常生活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得破,放得下。只要有一樁事情看不破、放不下,那我們就會被這樁事情擾亂,功夫就得不到成片,被這個妄念,被這種執著影響,它打斷了我們的念佛功夫。所以真正要放得下之後,它對我們就不起作用了,那我們功夫就容易成片。這些放不下的,自己去思量師父講的十六個字有沒有,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這一些要把它放下,再慢慢放下執著。執著裡面最重的是情執,對親情的執著。像年紀大了執著兒女,青年、中年的執著感情,男女的這種情愛,統統都是障礙我們念佛清淨心。

所以首先從看破、放下開始做起,它幫助提升我們念佛功夫,也幫助我們提高我們的信願。往生與否,關鍵在於信願之有無,真信切願才能往生。如果沒有信願,即使是功夫念得,蕅益大師講的「如銅牆鐵壁一般,風吹不入,雨打不濕」,那就是功夫像成片了,可是並不能得生。為什麼?信願不具足,所以信願甚至比你念佛功夫還要重要,什麼是信願?我真信!信阿彌陀佛會來接引你,信自己也有往生的資格,有分往生。信極樂世界也好,我們娑婆世界也好,阿彌陀佛也好,統統是我唯心所現的。所以我只要把這個念頭轉過來,把染念轉成淨念,這就能往生。「淨念相繼」就是淨土,我們要信得過。願,真願往生極樂世界,願意捨棄這個娑婆世界。那我們在這個世界,還有什麼看不破,放不下的,如果還有,願不切!瞭解這個道理,就要從看破、放下下手,什麼都放得下,順境、逆境心中都不在乎。善緣、惡緣心中都不會去起憎愛。慢慢的,這個心就清淨了。

那麼功夫成片,很容易達到。只要肯下功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念,這一生必定有希望達到。而信願堅固的人,如果這一生還達不到功夫成片,到臨終的時候,「是人終時。心不顛倒」,我這個信願很堅固,這是全在乎我們平時有看破、放下的功夫。所以信願一直到臨終的時候都不動搖,這就「心不顛倒」。臨終時如果信願沒了,那就顛倒了。所以「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怎麼樣做到心不顛倒?平時看得破,放得下,哪怕是念佛功夫差一點,你也有把握往生。有把握不一定是往生得自在,不一定,往生自在是你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那個功夫就高了,那是要功夫成片以上。可是你真正信願堅固,你就有把握往生。心中還有一樣東西放不下,那你就沒把握往生。

所以這些道理,我們能明白了,讀經文我們真的是要細細的讀,信心就生起來了,不會有懷疑。如果經文弄不清楚,覺得「功夫成片」,我這生也都沒指望了,信心都動搖了。信心一動搖,完了,你也往生不了了,為什麼?要信願具足才能往生。所以理要明,明理之後,信就真,願就切,信我等有往生之分,這個要信得過。


問:弟子妙音請問怎樣能更好的減少妄念,攝心念佛?

答: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我們念佛之所以念得很久,功夫都不能成片,就是因為妄念,不能夠攝心念佛,所以成就不了。如何能夠減少妄念,止住妄念,這樣求得一心不亂?最方便的方法,那還是要真信切願。

在《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他給我們的開示當中,有一段話講得好,我想把這段話念給大家,跟大家分享。「菩薩告眾曰」,這是菩薩告眾人,告訴眾人說,「汝等慮身纏世網,念頭不得乾淨耶?」這是問他們,你們是不是憂慮,現在身被世網所纏,世間這些各種各樣的因緣,就像網一樣纏住我們,念頭也不得乾淨,這個問題跟您問的是一樣的,您問如何減少妄念攝心念佛,一樣的道理。

那菩薩怎麼回答?說「我有一法,汝但發個遠離求度之願,將牢牢歸向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之心,換卻奔走利名之心,便能即塵勞而覺路矣」。菩薩給我們開示的最方便的方法,是如何呢?要發大心,發出個什麼心?要真正了脫生死輪迴,我這生一定要得度,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不管什麼樣的因緣來拉扯我,我都不可以被它拉去。這個心牢牢歸向極樂世界,發心勇猛,念念之間都不忘求生淨土,不忘見阿彌陀佛的願,心裡最希望的事情就是見阿彌陀佛,什麼事情都沒有這樁事情重要。用這種願心、出離心,來換什麼?自己奔走利名之心。

凡是有這些念頭,歸納起來不外乎就是十六個字,我們師父上人常說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自私自利,貪瞋癡慢,這都是什麼?對這個世間染著的心放不下。順境當中偏偏就起貪愛,止都止不住,逆境當中不順心了,馬上就起瞋恨心,起跟人家對立的角鬥的心。這就是什麼?對世緣染著太深了,那就要用我們求生淨土真實的願來換這種染著的心。

所以事情能夠澹一分,往生淨土才能多一分把握。這樣子雜念自自然然就澹了,就減少了,「即塵勞而覺路」了,能夠就在塵勞紛擾當中,你能歸到覺路上來了。為什麼?因為這些世俗的塵勞紛擾,它不能障礙你的那種出離心。所以這個心很重要,成就與否關鍵在於我們的願,願是真的話,你不會為世緣所動,要認識到輪迴太苦了,人生苦短,這幾十年光陰,如果不成就,那個麻煩大了,那真的是進入悲慘世界,六道輪迴太淒苦了,不能再搞了。


問:近有很多妄想,有時候這些妄念裡頭想著人和事會忽然變成佛菩薩的樣子,可是想的都是殺盜淫妄的東西,我覺得對佛菩薩很不敬,腦子裡的影像揮之不去,該如何做?

答:如果念頭裡面有一些不好的妄想,這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專注的念佛。你把念頭集中在佛號上,不要理會那些妄想,那些妄想會自生自滅,就沒有了。不要因此而感覺到心裡有陰影,這都是什麼?屬於阿賴耶識裡的種子現行,我們阿賴耶識裡善惡的種子很多。我自己本人也常常會有這種情形,這個惡念忽然就起來了,起來怎麼辦?立刻你警覺,立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片佛號掃下去,它的妄念就沒有了。這是證明我們阿賴耶識裡頭惡種子很多,它會現行。但是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覺悟得要快,一覺悟立刻要放下,「才動即覺,覺之即無」,這就是功夫,要去練。


問:做事的時候有妄想,用不用停下手頭的工作來念佛?還是不理妄想,繼續工作?如果妄想特別不好,需不需要停下手頭的事先念佛?

答:做事的時候念佛,只要不動腦子就可以念,它不妨礙做事。有妄想就不要理會,最好是不理會,只理會一句佛號,不要理會妄想,妄想自然就沒有了。如果你妄想實在太濃烈了,你止不住,可以把事情暫時放下,然後專心去念,這個效果確實會比較好。念個一分鐘、二分鐘,心定下來了然後再繼續做事、念佛。


問:過去我媽媽在家念佛,都是以坐著掐珠念佛,念了兩年多,最近我告訴她,按印光法師十念法念佛,不可掐珠,現在她每天按十念法坐著念佛,念了十幾天,她覺得十念法念佛時一直會打哈欠和流淚水,這是什麼原因?應如何對治?是否應該教她繞佛?應如何教她繞佛?唱什麼調,和腳步如何走?

答:掐珠念佛也可以,十念法也可以,念佛的形式可以多種,關鍵是她本人要看怎麼念法能夠攝心,每個人根性不一樣,不一定千篇一律採用一個法門。她真心求生淨土,這是關鍵。蕅益大師講,「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關鍵是她能信能願,至於怎麼個念,怎麼攝心,這她自己有感覺。假如她掐珠念佛已經念習慣了,也很攝心,可以不必改。印光大師提的十念法,這是他老人家覺得特別攝心。那我學了這個方法,我也覺得特別攝心。但是對於你適不適用,那你得試試看。這個不必強求,我們應該什麼?關鍵是自己真信切願,對這個世界,娑婆世界真放得下,對自己的身體也真放得下,這個是往生的關鍵。念佛多,念佛少,那不是關鍵,關鍵你有這個心,真心發願求生淨土那叫菩提心。怎麼個對治?如果這個念佛法覺得有障礙,那可以換一個方法,這可以,這是七覺支裡面講的「擇法覺支」,選擇自己合適的法門,調治自己的身心,這個就可以。那麼老人家當然多繞佛是好的,因為什麼?這個身體要多動,心要淨,這是最健康。另外也可以多拜佛,血氣也流通。


問:請問黃念祖老居士一天可以念十四萬聲佛號,他是用什麼方法念的?在哪裡念的?我為何念不了那麼長時間?

答:這確實黃念祖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原來在密宗就是金剛上師,密宗的念密咒就很有功底,那念得肯定是很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非常快,但是雖然快,他每句佛號聽得清清楚楚,人家有功底。你不能夠貪快,你也來十四萬,恐怕十萬佛號都是白念,只有飄過,根本聽不到。所以我們念佛還是要用印祖,印光大師的念法,這是什麼?聽得清清楚楚,念得清清楚楚,這個清清楚楚四個字最重要。你要念得不清楚,就說明你在打妄想,你的心沒在佛號上,要聽自己念,聽得清清楚楚。甚至在共修裡面,不要聽別人念,聽自己念,哪怕你是默念,你不出聲,你也能聽到自己念,你心在聽,而且是一字一句清清楚楚,這就是真念佛,那念的那句是真的,不是虛的。

師父老人家也講到,這個淨土法門是「千經萬論共指」,《華嚴》最後也導歸極樂,《法華》也是作為淨土法門的一個序分,那《愣嚴經》亦複如是。我就向師父請教,因為師父提到這個二十五圓通,二十五位菩薩講他怎麼樣修圓通的,有兩個是特別法門,一個是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一個是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圓通法門」,那印祖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排在《淨土五經》當中,非常有道理,這個很明顯,它是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修法。觀音菩薩他是不是也是淨土法門?我跟師父請教,我問師父,既然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兩位菩薩都是講的特別法門,這特別法門應該是念佛法門,觀音菩薩他又是西方三聖,跟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左右手,他當然也應該是修念佛的,那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排在最後,圓通最後,他前面是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都攝六根落實在我們這些凡夫,娑婆世界修行人身上,是不是應該都攝耳根?那就是觀音菩薩,他是耳根圓通,六根裡面單提一個耳根。文殊菩薩講,我們閻浮提眾生耳根最利,所以用耳根。耳根,那觀音菩薩是「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那自性我們沒證得,沒辦法反聞聞自性,可是阿彌陀佛這句佛號,不就是自性的名號嗎?所以是不是應該我們能做到的,是反聞聞佛號,反聞聞佛號也是反聞聞自性。師父說,「對,佛號就是自性的名號」。所以我們就應該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兩個菩薩的法門都一起用,用大勢至的淨念相繼,用觀世音菩薩的自己聽自己念阿彌陀佛的佛號,反聞聞佛號,不要聞外面的音聲,我們只聽自己念佛,這凡夫也能做得到。而且這種做法,印光大師提倡的,教你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就用你耳根,攝住了耳根,你就都攝六根。佛號多少沒有關係,你是攝住你的耳根聽佛號,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聽到這一句佛號,你就是功夫成片,那你聽不到了,就是功夫中斷。這是印光大師提倡的念佛法門,提供給大家,大家可以回去試一試,我自己覺得挺管用,很攝心。


問:我念佛的時候,有時覺得佛號慢,有時覺得佛號快些,不知您是否有這樣的感覺?這與心是否清淨有關。有時念著念著臉部會發麻,怎麼回事?

答:念佛最關鍵的是要專注的念、老實的念,感覺這、感覺那,這心就不老實了,這叫打妄想。有這種感覺怎麼辦?不要管它,把心專注在佛號上就行了。念佛是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絕不要打妄想,不要著色聲香味觸法,你這個感覺是觸,觸覺,不要感覺它,這樣念久了心也就清淨了。


問:我聽淨空法師講,念佛要不間斷、不夾雜、不疑惑,不間斷每天念多少遍,就要一直念多少遍,不可以少於這個數字,也不要多於這個數字,我每天固定念佛兩千遍。但節假日時間寬裕了,就多念幾千遍,上班後時間緊了,就又每天念兩千遍,請問我節假日裡多念的是不是不間斷了?

答:不間斷不是這樣說法,不間斷是你念念不斷,你佛號一念接一念,中間不中斷,不夾雜其他的妄念進來,這叫不間斷、不夾雜。它是以念頭為單位的,一個念接一個念,不是以每天一天接一天為單位,不是,說我今天念兩千佛號,明天念了一千,後天念了三千這是間斷了,那肯定是間斷了,但是不是這樣講法,你要念到一天二十四小時佛號都不斷,這叫不間斷,天天如是,不能只念兩千,兩千你這二十分鐘就念完了,它是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所以我們現在達不到這個功夫怎麼辦?學著常常提起佛號,可以不用計數,當然你可以有固定功課那要計數,譬如說我規定自己每天念兩千,在佛前我跪著念兩千,這是規定的功課一定得做。其他時間散念,可以拿著佛珠或者計數器,佛珠、計數器都是提醒自己的,你就念,念得快也行念得慢也行,隨自己的意,只要念得攝心就行。這佛號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就不讓它間斷,念得久了自然成片,成片了它真的不斷,甚至連晚上睡覺佛號都不斷,念得太熟了,那叫功夫成片了,那個境界就是不間斷,不夾雜了。但這前面有一個條件是不懷疑,為什麼會夾雜間斷?因為有懷疑,有懷疑肯定有夾雜、有間斷。那怎麼才能不懷疑?道理搞得清清楚楚了,就不懷疑,沒有疑惑。所以前期的工作就是聽經聞法,把道理搞清楚,你還有疑惑這肯定中間就夾雜,你的疑團就進來了,那你就馬上間斷了,功夫就不能成片。所以淨宗對一般同修來講,也是要求在解門上下功夫,當然行門上也要得力,解門提升一分行門也得力一分,解行是相應的。


問:我念佛時常常覺得自己對遍法界虛空界的眾生,作獅子吼般的念佛,覺得非常攝受,非常專心、歡喜,但今日一位師兄慈悲的跟我說,最好的方法是持名念佛,就是念佛,我不知道我這個方法是不是屬於持名念佛,是不是不如法,容易出問題?

答:你念佛時作獅子吼般的念佛,是不是指念得很大聲?凡是念出聲念佛號的這都屬於持名,可以大聲念也可以小聲念,也可以默念,這都可以,只要念著這句佛號「阿彌陀佛」,或者「南無阿彌陀佛」,四字六字都可以,都叫持名。念佛的時候不需要觀想,不需要觀想我現在對盡法界虛空界這麼多的眾生念佛,前面就是眾生,這些都屬於觀想,可以不必。甚至不必觀想阿彌陀佛,就這樣念著這四字或者六字,字字清楚、句句分明就可以了,持名是最簡單最方便,「不勞觀想」,這是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裡面提出來的,也不勞觀像,不用看著像也可以,看也可以,可以和不可以都隨你選擇。我自己選擇就持名,這最簡單,想都不用想,腦子就輕蟆,當然中間可以調劑。譬如說你妄想實在很多,你集中注意力,觀想下佛像,這也有幫助,這可以調劑。所以念佛最貴是老實,不要想東想西,專注在佛號上,聽自己念佛,聽得清清楚楚就行了,聽不清楚證明你在打妄想。


問:雜念太多,佛號壓不下去,怎麼辦?

答:繼續念佛號。這是什麼?你的佛號功夫不到,你那個雜念的功夫很好。你那個妄念打成習慣了,你不用刻意,妄念就能提起來,但是佛號很生疏,要刻意提起來,還會忘掉,這就生。所以古人說,修行就是生處做熟,熟處做生。你念的佛號不夠熟,打妄念打熟了,現在把熟的生了,生疏起來,生疏的熟起來,你就成功了。所以佛號得老念,不能斷,愈是妄念多,愈得念佛,不要管那個妄念,就管住自己一句佛號,功夫下久了,自然佛號功夫得力,就能降伏住妄念。

中峰禪師《三時繫念》裡面就有個好的比喻,他比喻「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那個清珠它是能夠淨化水的,就跟我們現在用的像明礬這一類的淨化劑差不多,他把它放到水裡,入水一寸,一寸之水就清潔了。由寸至尺,一尺的水這麼深,這個水也清潔了。一直到水底,這清珠所下的地方,水就跟著清潔了。最後下到底了,整個水都清潔了。清珠是比喻我們的佛號,我們的水比喻是心,心很亂,就好像很溷濁的水一樣。現在佛號注入我們的內心,就像清珠到水中一樣。所以一念佛號,這一念,心就清淨了,十念佛號,這十句的佛號這個時間當中,心也是清淨的,這十句成片了。然後進而擴展,二十句,三十句,這段時間裡面,妄念不夾雜進來,這二十句成片、三十句成片,到一百句、一千句、一萬句成片,你這功夫就到家了。一萬句佛號念下來,不打一個妄想,你這功夫了不起了,再用用功,你功夫就成片了。所謂成片,就是二十四個小時佛號不間斷,到這個地步,你就決定往生。所以你看,用功夫,這個法門不難,只要你肯下功夫,誰都可以做得到。


問:靜坐時感覺身體消失了,呼吸及心跳也很微細,心念也愈清淨,甚至呼吸會停止。尤其當心念一轉到呼吸時,就立刻察覺呼吸要停止,然後一直在拉扯。請問如何可以避免心念對呼吸起察覺?相信唯有避開這個念頭,才能往更深入修。

答:念佛的時候,我不知道你靜坐是不是念佛,如果你只是靜坐沒有念佛,這個就容易出偏差。很多的境界,你要是不懂得理論,你可能不知道怎麼處理。你看《愣嚴經》裡面專門有一個「五十種陰魔章」,就告訴你在禪定當中,你會出現種種什麼樣的境界,五十種陰魔都會來,那你要懂得如何去克服。所以禪真不容易,所以我就不是這個根性,我不敢修這個,我只能修念佛。念佛祕訣在哪?祕訣就是淨念相繼,都攝六根。你不要去想著,我出現這些境界,我察覺到這呼吸怎麼樣了,我該怎麼樣去對付這個境界,這些都屬於妄念,你沒有都攝六根,起碼你的意根沒有都攝住。所以念佛的時候,不管出現什麼境界,一概不予理會,就是專注在阿彌陀佛這句佛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