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誠羅珠堪布︰四依法——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前面講過,思維的時候,首先要依義不依語;其次,要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要去尋找佛法的真實涵義。

在浩如煙海的佛法經論中,有很多內容存在著表面的前後矛盾與衝突。如何取捨辨別,怎樣尋找佛的終極涵義,就是十分重大的課題了。分清了義和不了義,對我們認識和理解佛經,以及今後的修行有很大幫助。

1、界定「了義」與「不了義」的標準

什麼是「了義經」和「不了義經」呢?所謂「了義」,也就是佛把終極真理全面、徹底、直接或清楚地表達出來的內容;而「不了義」,就是與之相反的,不符合終極真理的權巧說法,而且佛陀也會在其他的經典中自我否定的內容。

不了義需要具備三個特點︰

(1)最關鍵的特點,佛經中叫做「不符合道理」。

所謂「道理」,也即四種道理或邏輯。四種道理也可以歸納為兩種道理︰一個是世俗諦的道理;一個是勝義諦的道理。只要是不符合道理或真理的任何一個佛經,都叫做「不了義經」。

甲、不符合勝義諦道理

從勝義諦的角度來看,所有論述世俗諦的經典都是不了義的。譬如,宣講因果輪迴的《百業經》、《賢愚經》等經典;宣講世界、人生、業力、山河大地等的《阿毗達摩經》等等,都是不了義的,因為它們都不符合勝義諦的道理。

從勝義諦的角度來講,因果、輪迴、學佛、五道、十地、菩提心、出離心、度化眾生、轉法輪、斷除煩惱、山河大地,甚至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都不存在,都虛假不實、如幻如夢,是空性。雖然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感受到這一切,但這就像得了膽病的病人會把所有白色的東西看成黃色一樣,都是錯誤的感知。

乙、不符合世俗諦道理

現實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各種現象,大至宇宙萬物,小至生命個體,都屬於世俗諦。世俗諦的道理,也即一切事物的客觀自然規律。

雖然從勝義諦的角度而言,世俗規律都不存在,但從世俗諦角度去觀察,世俗萬法仍然有自己的道理,譬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等。舉個例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世人皆知的真理。如果佛經中說,種瓜不會得瓜,而會得豆,那就不符合世俗諦的自然規律,故屬於不了義經。

如果只是不符合勝義諦,就判定為不了義,則所有宣講世俗諦的經典都可以推斷為不了義,這是不合理的。所以,宣講世俗諦的經典,就應該用世俗諦的道理來判別。凡是不符合道理的佛經內容,都叫做不了義,凡是不了義的佛經,最終都會被否定。因此,用現代人的話來說,佛教應該算是非常科學的教派。

(2)必要或目的

既然不符合道理的,佛為什麼還要這樣說呢?這是為了誘導眾生,讓他們漸漸地靠近真理,是一種臨時性的、有目的的善巧說法。就像佛雖然知道萬事萬物都是空性,一切都不存在,但因為眾生沒有那麼高的境界,為了順應我們的根基,佛才暫時說一切都存在一樣。其目的是︰如果說有輪迴、有因果,眾生、痛苦、幸福等等都存在,大家就知道世上既有痛苦,也有幸福,就會為解脫痛苦、獲得幸福而奮鬥。

(3)用意或著眼點

什麼叫「著眼點」?譬如說,佛在有些經典裡說這個世界是存在的,有些經典裡又說不存在。那麼,說存在的著眼點是什麼呢?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可以感知因果輪迴的存在。因此,佛講不了義經的時候,並非無根無據。從世俗諦的角度來看,因果輪迴是存在的,但這只是相對的存在而不是絕對的存在。這就是佛說因果輪迴存在的著眼點。

凡是不了義的經,都要具備這三個特點。

所謂「了義經」,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特點︰第一、符合道理,第二、沒有其他目的,第三、沒有其他著眼點。

了義經也有兩種︰一種是符合勝義諦終極道理的經典,比如《金剛經》、《心經》、《般若十萬頌》等宣講般若空性的經典;另外一種,是符合世俗諦道理的經典,諸如講因果、輪迴以及天文、地理、醫學等自然規律的經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佛所描述的微觀世界,與現在最頂級的量子物理所發現的真相不僅一致,而且更深入、更細微。

但因為了義和不了義是相對的,所以一部經典有可能同時既是了義的,也是不了義的——從世俗諦的角度看,是了義經;但從勝義諦的角度看,又是不了義經,它只經得起世俗道理的檢驗,如果以勝義諦的觀察方式去剖析,就只能全盤否定了。

佛陀在經典中還授記,辨別了義和不了義的權威,是無著菩薩(其實除了無著菩薩以外,龍樹菩薩等尊者也懂得區分二者之差別。哪怕是凡夫,如果懂得了判斷標準,即使沒有佛的授記,也可以辨別了義與不了義)。後來無著菩薩在論著中指出︰第一轉法輪的經典,講的是不了義的法;第二轉法輪的經典雖然講了空性,但不是徹底、終極的了義經典(無垢光尊者也認為,因為二轉法輪只講了空性,從這個角度來說,二轉法輪是準確的;但因為二轉法輪缺少了如來藏光明的內容,所以是暫時的了義或半了義);第三轉法輪,才是真正了義的經。

《解深密經》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解釋自己密意的經典,其中也提到︰真正的了義經,是第三轉法輪的經典。整個《大藏經》中,沒有一部經說第三轉法輪是不了義的。無著菩薩區分了義與不了義的理論依據,也是這些佛經。

佛經裡面有一句話很著名︰「凡是講空性的經典,無論在第二轉法輪當中,還是第三轉法輪當中,都是了義經;凡是講人、自我、眾生等等(等等裡面包含了因果、山河大地等等)的經典,都叫做『不了義經』。」

2、宣說不了義法的因由

那麼宣說不了義法與妄語有何差別呢?佛經對此回答道︰妄語是把沒有的東西說成有,或者把有的東西說成沒有,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欺騙人的手段,所以把它歸納為十不善業之一。

而宣說不了義法,卻是為了引導眾生不得已而為之的。比如說,本來在佛的境界中,沒有勝義和世俗的分界,都是空性光明;但我們的境界與佛的境界還有萬里之遙,我們僅能感知到現實生活的各種現象,又怎麼能理解佛的境界呢?如果不分勝義、世俗,一句話就把什麼都否定,那就跟外道的「斷見」如出一轍了。世人也會認為︰「一切萬法明擺著是存在的,怎麼會不存在?既然你說學佛、解脫都不存在,那大家又何必學佛呢?」所以佛陀一開始只能分開二諦,暫時保留世俗諦,之後一步一步地逐漸引導,否則無法利益眾生。但為了讓我們知道什麼是萬事萬物的本質,所以佛陀在很多佛經中要求我們,不要依靠不了義經典,要依靠了義經典。

佛法認為,世俗諦中的確沒有終極的絕對真理,任何真理都是暫時、相對的。但在暫時的規律當中,也有真假之分,故有「正世俗諦」和「倒世俗諦」之分。世俗諦中符合自然規律的,叫做「正世俗諦」;不符合自然規律的,叫做「倒世俗諦」。

比如,有些佛經中說,地獄在印度金剛座(菩提伽耶)下面某個深度的地方;但佛在另外的經典中,又否定了這一說法。因為這種說法不僅不符合勝義諦的道理,連世俗諦的道理也不符合。地球的內部構造是什麼樣子,大家都知道,所以佛自己也認同這是不了義的說法。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這些矛盾,可以用夢境來解釋。夢中的世界本來是不存在位置的,若一定要確定它的位置的話,那就在做夢者睡眠所在的地方。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兩個人在同一個房間死亡,其中一個人在中陰身成佛了,而另一個人卻墮入了地獄,那他們所謂的地獄與佛剎在哪裡呢?就在同一個房間。因為房間、地獄和佛剎都是當下的心的幻覺。房間的現象,是兩個人共同的業力;而佛剎與地獄的現象,就是兩個人內心的轉變所顯現的。從活者的角度來看,在兩人感覺到佛剎與地獄的當下,房子還是原來的房子。

因為眾生的根基、業力不一樣,故而其業感也不一樣。儘管對現在的人來說,地獄不可能位於菩提伽耶下方,但當時的大多數人卻真的這樣認為;而且因為業力感召,在有些人的境界中,真的會顯現地獄就在菩提伽耶下方的現象。所以佛會那樣說,以避免世人不必要的爭執與反駁,不了義經就是這樣誕生的。

對學佛學到一定程度,雖然沒有證悟,但佛教理論掌握得比較好的人,尤其是學過並接受一切法都是心創造的人來說,這些道理比較能夠理解;但對初入道的人來說,稍微深奧一點的道理就難以理解了。

無論如何,佛教永遠不會與真正的科學或世間的真理相衝突。真正存在的、符合真理的科學論斷,佛法都會認同;但因為科學也有成熟與不成熟之分,所以即使佛經內容暫時不符合某些科學結論,也不一定不符合更先進的科學結論。我們不能因為佛教理論與當時的科學不一致,就不分青紅皂白地一概否定。

雖然了義與不了義都是佛說的,但因為不了義的內容,是佛為了某些必要而暫時宣說的並不徹底的說法;所以我們不能生搬硬套,在不恰當的時機和場合,引用或參照不恰當的佛經。

如果不知道這些標準,我們思考的時候就會生起各種疑惑︰「佛經中是這樣講的,但實際上又不是這樣。為什麼會這樣呢?是不是佛陀錯了呀?或者是佛不負責任隨便說的?或者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東西錯了?」那樣就會搖擺不定,從而影響學佛的信心。

再比如說,佛在《大乘阿毗達摩》(小乘阿毗達摩,也就是《俱舍論》的原始資料。究竟是佛說的還是阿羅漢講的,各個宗派之間還有一些爭論,所以此處暫且不論)中所講的宇宙世界,與《時輪金剛》所講的宇宙世界的形成、構造、形態有著很大的出入。僅僅在顯宗的經典當中,佛就講了這個世界的多種不同的形狀。僅僅我們所了知的,就將近有十種。另外,關於日食、月食的描述,佛經中至少也有好幾種不同的說法。

為什麼佛說的世界會不一致呢?一千多年前的顯宗學者,就思考過這個問題,並且也得出了答案。

第一個理由︰佛陀認為,從勝義諦的角度來說,無論哪種宇宙(圓形、球狀、日心說、地心說)都是不存在的。從世俗諦的角度來說,因為眾生的業力,或者說因為眾生的內心發生了重大變化,致使世界也隨之而改變,不同的眾生會感受到不同的世界。

第二個理由︰我們往往認為,世界只能有一個形狀,只要確定是一個樣子,就絕不可能是其他的樣子;佛陀為了打破我們的這種執著,所以才宣說了不同的世界觀。

3、世俗與勝義的終極答案

(1)世俗諦終極答案

世俗諦終極答案,也就完全符合世俗真理的答案。比如,佛教關於宇宙的世俗諦最終答案,是在《時輪金剛》裡面。看過《時輪金剛》的人都清楚,《時輪金剛》中的資料演算非常簡單,一個人只需兩三天,就能在一個簡單的寫字板上,算出一年十二個月的藏曆。尤其令人吃驚的是,如此計算而得出的日食、月食的時間,與現代天文學計算出的結果只相差一兩分鐘。

雖然某些工具書中說,藏曆是文成公主進藏的時候帶去的,後來受到宗教的影響,故將吉利的日子增加一天,不吉利的日子減少一天等等。但實情並非如此,稍有天文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月球圍繞地球運轉的軌道有近地點和遠地點之分,當月球走到近地點的時候,速度要快一些;走到遠地點的時候,速度要慢一些,所以有些時候會多一天,有些時候就少一天。《時輪金剛》中的曆算方式,是非常科學的。

(2)勝義諦終極答案

佛在很多佛經中提到,唯有第三轉法輪是了義的。因為只有在第三轉法輪中,佛陀才將諸法的真實本性——光明與空性大白於天下。

儘管如此,但第三轉法輪還沒有講到中陰身的現象、八地菩薩的現象以及相應的修法;顯宗也沒有一部將空性和光明結合起來宣講的經論,其修法也只涉及到空性層面,而沒有光明層面的修法。

密法與顯宗經典相比,卻有著質的飛躍——將第二轉法輪的空性和第三轉法輪的光明結合起來,並提供了涵蓋中陰身、空性與光明等各個方面的,面面俱到且簡便易行的修法。所以,密法是整個佛法中真正的了義經。

但密法裡面也有講世俗諦的部分,比如清淨的現象、不清淨的因果輪迴等等;後者是與顯宗不了義經共同的觀點,所以也是不了義的。

4、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經的結果

認識到世俗萬法的虛幻不實,不單對我們的修行,也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很大幫助——如果我們認為金錢、名利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就會過度地執著,並渴望擁有;在追求的過程中,就會遇到接二連三的痛苦。直到臨終,也一無所獲,而不得不帶著對人世的強烈不滿憤憤離去。

本來絕大多數的東方人都很單純、樸素,非常講究倫理道德,羅素在他的書裡就承認過這一點。但由於西方文化的影響,很多人就變成拜金主義者——只要能賺到錢,就不擇手段、不計後果。

在如今的世間人看來,佛教所講的「放下」、「看破紅塵」、「四大皆空」等等,都成了帶有諷刺、挖苦意味的詞彙。可見我們的價值觀,已經被污染到何等不可救藥的地步了!

錢真正能帶來幸福嗎?答案是否定的。

半個世紀以來,許多科學家研究過金錢與幸福的關係,但種種資料告訴我們,金錢帶來幸福的觀念是錯誤的!本來我們的本意,是想得到幸福;結果卻適得其反,不但沒有給我們帶來幸福,還引來了無數的痛苦。不僅是現世的痛苦,還包括造業以後引發的來世惡報。

執著是所有煩惱的根源。對某種事物的執著越強烈,它帶給我們的痛苦也越強烈;越是讓我們感到無所謂的東西,對我們的影響也越可以忽略不計。

以上講的,是實執給個人生活帶來的惡果。從地球、從整個人類的生活環境而言,實有的執著也會造成無窮的後患。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希望擁有成片的洋房別墅、成列的豪華轎車、大筆的銀行存款,那再過五十年,隨著人口的暴增,地球將如何承載人類無限膨脹、幾近爆炸的欲望!

佛陀正是洞察到上述種種過患,所以告訴我們不要過度執著,繼而追求不止。其中的執著是因,追求是果,所以要先解決執著這個因。

當然,除了解脫意念特別強烈的人以外,欲界凡夫很難徹底放下身外之物,像密勒日巴尊者那樣生活。但適當地放下執著,過得單純、樸素一點,在「少欲知足」的基礎上,盡力培養出離心和慈悲心,為眾生的幸福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應該是沒有太大難度的。《佛教徒的生活模式》(見《慧燈之光》、《慧光﹝33﹞》)中已經講過,作為一名佛教徒該如何生活。這種生活模式,既符合佛的意思,又符合現代理念。如果不遵循這一原則,則不但會煩惱重重,還會浪費此生的生命。

本來我們就有極具說服力的中觀道理,足以證明世間的物質享受根本不存在。比如說,假如我們在夢中做錯事,或死了親人,也會感到痛苦萬分;但突然間醒過來以後,痛苦也會自然消失,並一下子歡喜異常。因為我們知道夢是假的,所以不會痛苦。其實,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就是一場大夢。

什麼時候能夠醒來?

假如不修行,就永遠醒不過來;若能依照佛的引導往前走,也許很快就能醒來。

修行是活生生的東西,就像吃飯能填飽肚子一樣真實,並不是神神祕秘,見不到、摸不著的。但如果不修行,就永遠感受不到佛所說的境界!

「夏蟲不可以語冰」,正常人可以看見物質的顏色,而色盲卻看不見;但色盲看不見,並不等於在正常人的眼裡物質顏色不存在。修行人可以感覺到外相是假的,跟晚上做夢完全一樣;但我們卻感覺不到,因為我們沒有修行。修或不修,主動權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何去何從,也由我們自己選擇。

最終了義的境界,是空性和光明;值得我們花畢生的精力去追求的,也是空性和光明的境界。

光明空性在哪裡?在我們自己的心裡——只要我們往裡去尋找、追求,就能證悟空性光明的心的本性!

恭錄自 《顯密萃要.四依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