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界法師:我們臨命終是用善根見佛,不是用六根見佛,你要是搞錯方向,你這一輩子修行就全部毀在那一念之間了

淨土宗也是這樣。臨命終的時候,你開始釋放你的六根,你想要眼睛見到,耳朵聽到佛陀,那你就永遠見不到佛陀現身了,永遠見不到,你方向搞錯了。見佛哪是用六根?用善根見佛!我再講一次,我們臨命終是用善根見佛,不是用六根見佛。你要是搞錯方向,你這一輩子修行就全部毀在那一念之間了。所以臨命終的人基本上是都攝六根的,把六根收起來。你要怎麼樣?淨念相繼,用你的善根力,用你的正念去見佛。也不能說見,讓佛陀自己顯現出來。

禪宗有一句話講得非常好,說「覓即知君不可見,不離當處常湛然」。阿彌陀佛是這樣,你要去找他,他就消失了,「覓即知君不可見」。你臨命終的時候,你老想說佛陀什麼時候現身,那麼這個佛陀就不現身,不會現身了,因為仁者心動,你沒有安住你的善根,而是用六根想見佛。那怎麼辦呢?「不離當處常湛然」,你把心收起來,佛陀自己會現身。

所以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情,就是說,你學完<如來壽量品>你要知道,感應道交,什麼東西是我們該準備的,我們是準備能感。那至於佛陀現不現身,你其實是不用操心,佛陀比你還著急。經文上說,佛陀的大悲心,他知道我們眾生行道不行道,他的時機掌握是一點都不會差錯的。所以你要做的就是都攝六根,好好地安住善根。佛陀不是用見的,是用感應的,用善根來感應佛陀現前。

整個<如來壽量品>就在講到本門跟迹門的相互作用。

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節錄自——大乘妙法蓮華經講記116


淨界法師:念佛時有佛像出現你先不要太高興

作順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愛之境,令人心著。作違情境者:或作虎狼師子,羅剎之形,種種可畏之像,來怖行人。作非違非順境界者:則平常之事,動亂人心,令失禪定,故名為魔。

先講這個順情境,約著這個色塵,先講色塵。或者現出你的父母兄弟,他知道你的父母兄弟的感情特別深,現出父母兄弟的相貌。或者現出諸佛形像的相貌,這個地方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他現出凡夫的境界也就無所謂了,但是他現出的是我們的一個皈依境,現出一個阿彌陀佛的相貌,本師釋迦牟尼佛的相貌,我們平常拜佛的時候,我是以那個阿彌陀佛的相貌當我的皈依境,我打坐的時候剛好現出那個佛菩提的相貌出來。

蕅益大師講的好,蕅益大師講怎麼念佛呢?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好就好在那一句一心不亂,你念佛的目的不應該把它定義在你要見佛,那只是一個枝末。我不是為了見佛,我是為了什麼念佛呢?我執持名號的目的是達到一心不亂,是這樣的一個宗旨,這是一個關鍵啊。所以蕅益大師講三力不可思議,說我們念佛的時候,有三種力量是不可思議的:

第一,你能念的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

第二,所念的法,這個名號,所念的法不可思議。

第三個,彌陀的本願的加持力,不可思議。

◎所以這個自性功德力也是很重要的。你內心當中要依止你的清淨心來念佛,不能有有所得之心。

窺基大師說,念佛的時候有佛像出現,你先不要太高興,你繼續的念佛來鍛鍊他。如果他的相貌是一個阿彌陀佛的顯現,你用信願持名這樣的因緣來鍛鍊他,因果相符,感應道交,他會越來越清楚,越來越增長廣大。如果說這個佛像是魔所變現的,魔的心是一個無明妄想的境界,那你在念佛的時候,你是信願持名,這個方向是趨向於一個無漏的功德,那麼這個因果不相符了,因是信願持名,這個果是一個魔的相貌,這個時候他經不起你的鍛鍊,真金不怕火煉,這個假金,你這個火一念,他就消失掉了,因為他經不起你這樣的信願持名的力量,這三種力量,你一念佛,三力現前,來鍛鍊這個相貌,他經不起你這樣鍛鍊。所以這個魔他現出諸佛形像,這個是要值得注意的。

或者是端正男女,或者是可愛的境相,總之就是讓你生起貪著心。或作違情的境界。你內心當中恐怖的境界,虎狼師子,羅剎了,這種可怖畏的相貌,來怖畏你,使令你以後再也不敢打坐。或作非違非順境界者:則平常之事,目的就是動亂人心,令失禪定,故名為魔。


淨界法師:“ 知道 ”就好了!

智者大師提出,向別人宣說有三種過失:第一個,你會產生一種錯誤的引導。因為你的境界相,你怎麼說都不可能說得剛好,你講太多也不可以,講太少也不可以,所以你怎麼說,都沒辦法正確地詮釋那個所緣境,所以有引導眾生誤入錯誤理解的嫌疑。

第二個,功德喪失。你只要講出來,你再去打坐,那個境界就沒了,消失掉了。第三個,是最可怕的,誤入歧途。你講的時候別人一定會贊美你,然後你對這個相就更執著了。

修行的過程,在《楞嚴經》只有兩個原則:離一切相,修一切法。你的相要越少越好,即便是佛菩薩的清淨相都要捨。你說佛菩薩的相要捨,那我念佛也是佛法的相狀,那只是我借佛陀的相狀,來開顯我自性的功德,相狀只能夠借,不能執著。

你講感應神通,講久了以後,你的心就注意這個相了,就開始忽略憶佛念佛那個方法。這時如果你剛好有怨親債主在鬼神道,他已經等你很久了,你剛好出現這個隙縫,就糟了!他就出現你喜歡的相狀,然後你就跟鬼神感應道交,誤入歧途,墮入魔道了。這個時候,佛陀出世都沒有辦法救,因為這時你善根完全破壞了。

所以說功夫相應,你只能請教善知識,這個是怎麼回事。他說:“喔,這個是好現象。”你只是知道,喔,這是好現象,增長信心,如此就好,繼續往前走,後面有更好的摩尼寶珠,不要留戀旁邊的小花。你知道這個相狀是好的,是功德相就夠了。

《楞嚴經》上說,知道就好,“知”但是不能“著”。知道會啓發我們的信心,喔,我的業障消除了,我看到這個相狀,我消除了,知道就好,繼續再往內修,裡面有更殊勝的清淨功德等著你。所以這個地方一定要注意,絕對不能有“有所得心”,這會自己障礙自己。


祈竹仁波切:佛弟子請不要神神叨叨

問:有些人自稱能魂游淨土,也能帶別人靈游淨土,這是否真的?

祈竹仁波切 : 這當然不是真的。有些有很深證量的行者或許有這樣的能力,我們凡夫卻絕不可能在淨土中自由來去。佛教中絕對沒有這樣的說法,它可能是外道信仰或民間術士的說法吧,在一些原始信仰中,術士能以各種方法,例如由「非人」協助,令人誤以為到了某些地方或見到某些情景,這只是幻術或「非人」的神變能力而已,就如幻術士能夠變出老虎及大象等在你面前一樣,這不是你真的到了佛陀的淨土。佛的淨土只能以修持而達至,不是靠凡夫帶領或念幾句咒就能自由往來的。以上說法顯然只是民間的迷信及騙人的勾當,並不符合佛法之觀點。

問:有些人能見到佛與菩薩等,甚至能與之溝通或得他們之放光加持。為甚麼我誠心禮佛多年,卻從未見過佛陀呢?

祈竹仁波切:這些情況根本不可能是真的。凡夫並無能力見到佛陀等聖眾,因為我們的眼睛被業力所覆蓋染污了。有沒有真的「見佛」或「得佛加持」很容易判斷,如果你的悲心、慈心及智慧等突然增長了,或嗔心及煩惱等自然消退了,就是得到了加持。否則的話,不論你見到甚麼放光,若你的心沒有改變,則肯定並非「見佛」或得到加持。佛法修的是內道。修行有沒有成績取決於你的心是否改變向上,並不取決於靈異現像。如果你的心改變了,即使沒見到甚麼,也可說是已得加持及「見佛」。如果你的心並未改變,即使天天見似是佛光的現象,又有何意義呢?這些現象並無真實性,你亦不需追求「見佛」或「得佛放光加持」。修持的人若不修內心而只懂追求外在的異像,是本末倒置了。


淨界法師:佛現前先不要太高興,你繼續念佛

這個祖師有講過,魔王可以模仿阿彌陀佛,有可能。但是當你念佛的時候,他就受不了了。因為你念佛的因不可能招感魔王,魔王他只會模仿阿彌陀佛的表象,他不可能具足阿彌陀佛的功德,對不對?他只是現出那個表象、幻象而已。

所以你今天不管是打坐的時候看到阿彌陀佛,或者臨終的時候,你只要繼續念佛,如果他是魔王他就消失了,因為他經不起你那個佛號的鍛鍊,真金不怕火煉,但是他不是真金。

所以祖師講,佛現前是你先不要太高興,你繼續念佛,如果他開始晃動,你一繼續念佛他就開始晃動,然後消失掉,這個就有問題了。你念佛是因,而見佛是果,如果你繼續念佛他更清楚那就對了,因果相符。


藥師經對外道鬼神的開示

藥師經雲:

救脫菩薩言:若諸有情,得病雖輕,然無醫藥及看病者,設復遇醫,授以非藥,實不應死而便橫死。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便生恐動,心不自正,卜問覓禍,殺種種眾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魎,請乞福祐,欲冀延年,終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見,遂令橫死入於地獄,無有出期,是名初橫。

 

白話:

救脫菩薩說:如果有眾生,雖然生了很小的病,但是沒有去看醫生,拿藥吃,又沒有人關心照顧,假設去看醫生醫生又開錯藥,實在不應該死,缺因此而白白死去。

眾生又相信世間崇尚邪魔,鬼神,妖怪,的外道法師,無中生隨便亂說你的吉凶禍福,就心理恐懼不安,想要知道是怎樣,心理頭沒有正確的認知,不以正確發法去面對問題,卻跑去找巫師卜卦,或是神壇宮廟問神想知道這厄運是怎樣來的。

而又聽信邪師所言殺生害命,用來祭拜邪神,用來祭解改運,呼來魍魎,鬼神,妖精,請他們保佑自己,能夠修災免難,這終究是辦不到的。

因為愚笨迷惑,相信這些邪魔外道破壞正確的知見,反而因此被鬼神,邪魔,牽纏而耗盡家財,反而白白的死去,又因信邪殺生的業報要道地獄去受苦,遙遠沒有出來的時候阿,這就是頭一種橫死啊。

 

講述:

這段經文講解的非常明白,其實正是說明我們現代眾生的情形啊,我們生病時除了看醫生,就是跑去問宮廟、通靈人、乩童。

而這些靈媒不正是常常開示一些奇怪的事情,要你花錢拜三牲酒肉,又要花大把鈔票祭解改運。

又常常教大家拜求鬼神,地基主,冤親,好兄弟,又都要求以血肉酒菜來供養,要知道仙佛,正神,不受血食,以血食祭拜正神不臨,鬼神、邪怪都來了。

地基主等,也是不受血食的,受血時則自己增加自己的罪業,當然不受了。

那我們招來這些邪魔,鬼神,還跟他們說你要保佑我這個,要保佑那個,不是很笨嗎?不是自己引狼入室,自己讓自己的運更差,而且又弄得自己一團亂。

 

結論:

所以簡單說藥師經,世說明要眾生明因識果,不要胡亂找靈沒亂問,亂拜。

命運其實都是自己在控制的,如是因,如是果,沒必要去問神,問佛,四處亂求,只需要你去改變就可以了。

不然往往成了,外道邪師,鬼神,邪魔,騙子,利用的對象,而不自知。


淨界法師:宣說自己的修行境界,這是大忌諱。

印光大師說,說你這個念佛有了任何好的境界,看到蓮花了,看到佛像了,不要隨便跟別人說,為什麼呢?因為你內心出現境界的時候,你還不見得會執取,你透過名言在表達的時候,每一個名言會讓你產生執著,你講出來以後,你去打坐,這個境界一定會消失掉,若取若說,定壞無疑,肯定的,對你沒有幫助,因為你一講以後,透過名言的表達,我們凡夫的名言一活動,會帶動執取,無明。

你試試看,你什麼事情跟他講,你講一遍,講二遍,你講多遍以後,你對這件事情的執著越重,所以我們一般不好的事情也不要經常講。因為你每講一次,你內心的思想就多一次執著,多一次的印象;第二點,你跟別人講,可能會有魔障,容易有魔障。

所以這個修行,自己有什麼功夫不要隨便講,除非你實在不知道這個境界是邪是正是好是壞,到底我是不是走錯路了,這個路,我是要繼續走呢,還是我要換個方向呢,你要向善知識請教,抉擇是非,這個可以講,否則不要講。尤其是在大眾場合當中,宣說你的修行境界,這是最大的忌諱。

我看有些人在念佛當中,他就很好心的把他的念佛經驗講出來,這個是不對的,你看看後面就知道了,你很容易招磨難的,你講出來以後,這個功德一定破壞掉。不管是你的妄想,不管是有鬼神,就容易干擾你,所以這個修行,盡量不要講出來。

比方說你看到光明,比方說你看到佛陀,甚至於你看到很多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這個時候你要記著,千萬不要跟別人宣說。

智者大師提出,向別人宣說有三種過失:

第一個,你會產生一種錯誤的引導,因為你這個境界相,你怎麼說都不可能說得剛好,你講太多也不可以,講太少也不可以。所以你怎麼說都沒辦法,去正確的詮釋那個所緣境,所以有引導眾生誤入錯誤的理解的嫌疑,這第一個。

第二個,功德喪失,你試試看,你只要修行的境界你講出來,你再去打坐,那個境界就沒了,消失掉了。

第三個是最可怕的,誤入歧途,你講的時候別人一定會贊美你,然後你對這個相就更執著了。

修行的過程,在《楞嚴經》只有兩個原則,離一切相,修一切法,你的相要越少越好,即便是佛菩薩的清淨的相都要捨。你說佛菩薩的相要捨,那我念佛也是佛法的相狀,那只是借,我借佛陀的相狀,來開顯我自性的功德,相狀只能夠借,不能執著。


淨界法師: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佛在哪裡?

我們每個人都喜歡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對不對?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我們的修學目標,不管是身業的禮拜、口業的持名贊嘆、心中的觀想、身口意的皈依,目的就是要我們死盡偷心--一心皈命。那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佛在哪裡?

在心中,對啦!是在你心中!如果你心中不培養一個佛的影像,佛也是不會出現的。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心中沒有去觀想佛的影像而出現佛,就要小心了,這個有問題了!

淨土宗人有很多人喜歡向外攀緣,拜佛的時候看到佛像在對你微笑…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看佛像的目的,是要你藉相修心,假藉佛像來啓發你對阿彌陀佛皈依的心。

以前參加齋戒學會時,有一次,有一位大專生就站在佛堂不動,一直看著佛像,懺公師父就說:佛像不能這樣一直看,會出事情的,就是這個意思。因為懺公師父知道這個人是向外攀緣,當一個人的心向外攀緣時,魔王就有機可趁了。

真正的修行是托彼依正,顯我心性,雖然我自性本具極樂世界的功德,但是必須假藉外境的因緣,來啓發我對彌陀的皈依,只要你心中的因緣準備好了,阿彌陀佛隨時會出現,這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本經的整個思想,就在這兩句話當中。

是心作佛是指因地,這個作包括了身、口、意的造作,當然主要是意業觀想造成的;你去念佛、憶佛,都還是心的造作,心中先造一尊佛出來,所以感應道交,一定要有能感的心,才有能應的佛。

淨土宗的思想是:只要你準備好了,阿彌陀佛就出現,是你的心去感應佛啊!所以你必須把你跟阿彌陀佛的因緣---你的信心、你的願力具足了,對於極樂世界的環境非常地熟悉---這就是是心作佛的意思。

其次,是心是佛,是約果。古德對於感應道交,講出一個譬喻說:千江有水千江月,雖然月亮很想跟我們感應道交,但是因為我們沒有水,所以月亮也不能顯現出來。只要你把水準備好,月亮就會映照在每一個水面上。月亮本身沒有意見,它隨時高掛空中,你把水準備好,月亮就出現。

所以淨土宗的感應,絕對不能向外攀緣,如果你自己沒有準備好,心很散亂,向外馳求,那你看到的佛,會有問題。

淨土宗的修學,所要追求的是什麼?

是追求一心不亂的功夫;只要你一心不亂,彼佛自然現前。淨土宗最忌諱的就是---你一開始念佛就想:唉呀,阿彌陀佛什麼時候出現啊?祂用什麼形狀出現?祂是坐著還是用站著出現?如果是這樣,那你已經起了攀緣心,仁者心動了。

念佛是你自己先準備好,你把這個水準備好---眾生心垢淨,菩薩影現中,不要管阿彌陀佛什麼時候出現,你只要把自己準備好,阿彌陀佛就隨時出現,你要做好準備的工作。

所以為什麼要打佛七?打佛七,就是調整自己的心,為臨終資糧做好準備。所以這地方的約心觀佛,就是要告訴我們:一個佛弟子莫向外求啊,往生淨土的三資糧,在你的心中要先建立起來。這是我們學習觀經之前的第一個觀念。


凈空老法師:常常見到佛菩薩示現,決定不是好事!

念佛人見西方境界,見彌陀、觀音、勢至,這是正常的。古德在許多論典當中為我們開示,佛菩薩現前是為我們作證明的,增長我們信念的;魔境現前,他是來欺騙你的、是來誘惑你的、是來破壞你的道心,目的用意不相同。

因此,佛境現前時間一定很短,現前之後,你就不會再見到,這是正常的佛菩薩示現的境界,不是常常見到的。遠公大師一生當中,只見三次!如果現的這個境界時間很長,境界消失之後隔沒多久又現,這就不正常,這就可以斷定它是魔境,它不是佛境。

常常見這個境界,決定不是好事!有些同修曾經跟我說,他在初學佛的時候有很多瑞相,聞到異香,夢中夢到佛菩薩說法摩頂,念佛多年之後就再也見不到。他問:是不是我退心?是不是功夫不得力?我說:你希望常見是嗎?常見就壞了。佛菩薩所以不常現前,實在講,也是對我們大慈大悲,是對我們的真實護念。

常見,我們受不了!煩惱習氣一定就現行,自以為「你看我常常見佛,你們都見不到,我的功夫比你好!」貢高我慢的煩惱生起來了。佛是教你斷煩惱;幫助你增長煩惱,那是魔,決定不是佛。

所以說是非在必要的時候,不會來干擾你,不會來擾亂你。我們學佛、念佛,最重要的,我們所求的是一心不亂,求的是清凈心,不是求的天天見佛。所以經上只講在臨命終時佛來接引,沒有講常常會示現讓你見到。反之皆為魔,萬勿信。


夢參老和尚:看到蓮華跟佛出現在空中,該怎麼辦?

問:請教老和尚一個修行上的問題,遇到了境界。如果有一天我看到九朵蓮華跟阿彌陀佛出現在空中的時候,請老和尚開示我應該怎麼辦?

夢參老和尚答:我給你講個故事,你就可以知道了。

在五台山大華嚴寺有個文喜,他一天在做飯的時候,他是飯頭師,剛把那大鍋蓋一揭開,文殊菩薩坐著金毛獅子就出來了,他拿著罩子就打文殊菩薩。

打了之後他就念了,他說:你文殊是文殊,我文喜是文喜,你跟我什麼相干,你走開。

文殊菩薩也說了: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這是甜瓜,他連根都是甜的。那苦瓜是眾生,總想求見我,就是見不到。佛給他現了,他還討厭,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

這個意思你看見什麼不去執著,九朵蓮花,滿空中都是蓮華,沒關係,你不起執著,不起,照念,展現;就是你功力已經有一點了,才有這種現相。是不是魔試驗你呢?你辨別不清楚。魔也好,佛也好,不執著。這個意思懂吧?你不執著這種相,長時有的。你要一執著了,以後沒有了。

執著是妄想、是業,不執著是聖境,就看你執著、不執著之間。每個修道人這種,就用我剛才講這個例子給你聽,不要去管。就說明他的功力,個人修行個人得,你跟我有什麼相干,你走你的吧!所以文殊菩薩現相,文喜菩薩說你不能加被我,讓我馬上就能成,還得我自己修,所以你幹你的去。


不要執著,念佛經常出現瑞相不一定很好

念佛法門是屬於有相的。《觀無量壽經》的出現,就是因為釋迦世尊時代的惡王阿闍世,篡奪王位,幽禁他的父王頻婆娑羅及母后韋提希。韋提希在被幽禁處,祈禱釋迦世尊前來慰問說法,釋尊應其所感,而以神通于韋提希夫人面前示現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夫人特選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佛陀便為她說了求生彼國的十六種修持法門。於是韋提希夫人和她的五百位侍女,均證得無生法忍,而得以往生彼國。該經介紹的往生西方淨土,共分為九個等級。于臨命終時,則不論生何等級,均有見佛菩薩、見蓮華台等瑞相現前。故在念佛過程中,若見到諸佛菩薩示現各種瑞相或淨土的依正莊嚴時,乃屬正常。在《地藏經》所說的地藏菩薩在因地為光目女時,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並設像供養,即夢見佛,放光開示,又親聞佛示現相告。另又在地藏菩薩作婆羅門女時,為度其母,乃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形象,即聞彼佛於空中相告,囑其回家端坐思惟,繫念彼佛名號,經一日一夜,即親至地獄。也說到,由於懺罪而能見覺華定自在如來,即是滅罪的瑞相。

如果平時念佛,不以求見瑞相為目的,而是瑞相自現的話,那可能是好,也不一定是很好。見到瑞相能夠使人增長信心,因為他有身歷其境的體驗,即有真實的感受。倘若僅為求見瑞相而念佛,念佛的心便不夠純淨,瑞相的出現就可能是心神恍惚所產生的幻象了。在心理受到刺激、頭腦過分勞累或迫切期待、追求靈驗的情況下,很容易會產生幻象。輕者成為神經質,嚴重則成狂亂的魔障,那時,就需要相當小心了。又由於虔誠心的感應或企求心的真切下,也可能出現瑞相的幻境;也有可能是由於知見不正、心態不清,所以引來魔擾。因此,從正信的佛法而言,念佛的目的不在求其瑞相的現前,如果見光、見華、聞香、聞聲,例如見極樂勝景、見諸佛菩薩,只要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只管一心念佛,這樣是最安全的。萬一念佛時常出現瑞相,這並非好事,因為會使得念佛者無法專精念佛,甚至誤導使其離開佛法而成為鬼神用來做為表現異能、宣說外道思想的工具。如果自己無法辨明邪正,那就不去理它,只要把注意力隨時置於佛號,瑞相自然會消失;如果被它緊纏不放,無法擺脫時,最好去請教高僧大德居士們,依據正信的法義予以開導。


學佛Q&A:曾聽說「學佛會有感應」?

問:曾聽說「學佛會有感應」,但我學佛至今有一段時間了,卻未出現任何感應,這是否代表自己沒有慧根或不夠用功?如何才能和佛菩薩「感應道交」?

答:以感應的出現與否,來判斷學佛者有無慧根或修行用不用功,這樣的審核標準與方式,恐怕有待商榷。

「感應」的意思是:眾生因虔誠的信仰,感召佛菩薩應機度化。根據《佛光大辭典》解釋:「感,屬於眾生;應,屬於佛。」

由於佛教是依理智產生信仰,特別強調智慧的正信而非迷信,因此對「感應」一詞的定義,並不是指見到什麼景象(譬如看見佛菩薩現身顯靈),或聽到什麼聲音。佛教所講的感應,是藉著佛法的熏修,增長自己的智慧和慈悲,進而逐漸減少貪、瞋、痴三毒,改變不好的習氣,調伏內心的煩惱。經中常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當領悟到佛經中的一句話、一個道理時,就是佛菩薩因應我們的根機,來度化我們了。

另外,有關如何才能和佛菩薩「感應道交」?印順導師曾經舉念佛的例子加以說明。他在《佛法是救世之光》一書寫道:「以清淨心,稱念清淨的聖號,將雜念排擠出去,雜念自會停息下來。心地漸漸平靜,不但憂苦漸除,佛菩薩的感應道交,也由此而得。心地一清淨,頓覺無邊光明,喜樂充滿。」

真正的感應不假外求,修學佛法讓「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生起。」,這才是佛教徒所共同祈願的感應。

文:轉載至《人生雜誌》246期、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菩薩的樣子

菩薩的梵語是菩提薩埵;菩提是「覺」,薩埵是「有情」,菩薩又稱為「覺有情」。覺有情有兩個含意:一、菩薩是一個已經自覺的眾生;二、菩薩不但能夠自覺,同時也能夠幫助眾生覺悟。當菩薩能夠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就是佛。

一般我們常看到的菩薩如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等,這些菩薩有的被供奉在寺院、有的被供奉在家裡、有的珍藏在博物館或美術館裡。不過,菩薩其實也不只這些,像《心經》一開頭就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菩薩有兩種說法:一個是指觀世音菩薩;另一個是指能夠觀一切法都能自在無礙的菩薩。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只要我們能夠觀一切法都能自在無礙,我們也能夠做觀自在菩薩。所以人人有希望,只是個個沒把握!

太虛大師:「比丘不是佛未成,但願稱我為菩薩!」的確,要人人做觀自在菩薩,或許比較不那麼容易!不過,要人人做菩薩,或許比較簡單,因為在大乘菩薩道的修行中,菩薩有五十二個階位,從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十地菩薩,每一個階位都有其修行的方法。因此每當傳授菩薩戒時,戒師總會問:汝等是菩薩否?大眾回答:「是菩薩!」汝已發菩提心未?大眾:「已發菩提心!」所以只要能夠發菩提心,人人都是菩薩!

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說到: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化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當你身體病痛時,菩薩可以化身為醫護人員來救度你;當你處在險境時,菩薩可以化現貴人來解救你;當你困苦潦倒時,菩薩可以化為大富長者來幫助你;當你意氣風發、不可一世時,菩薩也可以示現無常來警愓你……。總之,菩薩可以愛的關懷,也可以用力的折服來成就你!

話說以前在浙江天童寺,有一次過堂吃飯,當大眾正在等候寺院的方丈大和尚,這時突然來個衣著破爛,且背著一個大布袋的出家人,一進齋堂就坐在方丈和尚的坐位,糾察師請他下來,他卻如如不動,眼看方丈和尚就要進來,這時候糾察師一急,就用手拉著這位不速之客的耳朵,想不到糾察師人已經走到齋堂門口,但這位僧人的耳朵卻猶如橡皮筋似的被拉得長長的,身體一動也不動地坐在原位,剛好方丈和尚也到,看到這種情況,知道這位僧人不是一位平凡的人物,就把自己的坐位讓給他,和尚再請糾察師幫自己拿一張椅子。

此時坐在和尚位置上的僧人說道:「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位衣著破爛的布袋和尚竟是彌勒菩薩所化現!同樣的,菩薩真菩薩,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菩薩在哪裏?菩薩又是長得什麼樣子?聰明的人兒,你可明白了嗎?


聖嚴法師:修行過分執著「瑞相」就會變為「魔障」

念佛法門是屬於有相的。《觀無量壽經》的出現,就是因為釋迦世尊時代的惡王阿闍世篡奪王位,幽禁他的父王頻婆娑羅及母后韋提希。韋提希在被幽禁處祈禱釋迦世尊前來慰問說法,釋尊應其所感,而以神通於韋提希夫人面前示現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夫人特選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佛陀便為她說了求生彼國的十六種修持法門。於是韋提希夫人和她的五百位侍女均證得無生法忍,而得以往生彼國。

該經介紹的往生西方淨土共分為九個等級。於臨命終時,則不論生何等級,均有見佛菩薩、見蓮華台等瑞相現前。故在念佛過程中,若見到諸佛菩薩示現各種瑞相或淨土的依正莊嚴時,乃屬正常。

在《地藏經》所說的地藏菩薩在因地為光目女時,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並設像供養,即夢見佛放光開示,又親聞佛示現相告。另又在地藏菩薩作婆羅門女時,為度其母,乃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形象,即聞彼佛於空中相告,囑其回家端坐思惟,繫念彼佛名號,經一日一夜,即親至地獄。也說到,由於懺罪而能見覺華定自在如來,即是滅罪的瑞相。

如果平時念佛,不以求見瑞相為目的,而是瑞相自現的話,那可能是好,也不一定是很好。見到瑞相能夠使人增長信心,因為他有身歷其境的體驗,即有真實的感受。倘若僅為求見瑞相而念佛,念佛的心便不夠純淨,瑞相的出現就可能是心神恍惚所產生的幻象了。

在心理受到刺激、頭腦過分勞累或迫切期待、追求靈驗的情況下,很容易會產生幻象。輕者成為神經質,嚴重則成狂亂的魔障,那時,就需要相當小心了。又由於虔誠心的感應或企求心的真切下,也可能出現瑞相的幻境,也有可能是由於知見不正、心態不清,所以引來魔擾。

因此,從正信的佛法而言,念佛的目的不在求其瑞相的現前,如果見光、見華、聞香、聞聲,例如見極樂勝景、見諸佛菩薩,只要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只管一心念佛,這樣是最安全的。又若臨終見相,不是出於想像,而是自然感得,此將在下一篇談到。

萬一念佛時常出現瑞相,這並非好事,因為會使得念佛者無法專精念佛,甚至誤導使其離開佛法而成為鬼神用來做為表現異能、宣說外道思想的工具。如果自己無法辨明邪正,那就不去理它,只要把注意力隨時置於佛號,瑞相自然會消失。如果被它緊纏不放,無法擺脫時,最好去請教高僧大德居士們,依據正信的法義予以開導。


很多人誤解了菩薩的感應

如果你不修行,你拜拜佛沒有問題,可你真地想修行時,也聽大德的開示,但就會出現問題。比如感應的問題。現在許多人在談感應,許多書也記載感應,觀音,地藏的比較多。

求子,求事業,求病苦消除,很多。但你真的自己遇到問題時,你會發現,有時候你感應不了,這是什麼問題?

你去看感應錄,尤其是古代的人寫文章,都是精闢簡短,比如求子,他告訴你一些相,放生,念經,建寺來求子。但沒有告訴你內在的運作規律,求子人的心境,以及他的福德是如何,你就不知道了,對不對,你掌握不了內在規律,你就求不到。

一些人無法滿願,我看只有一個原因,就是貪便宜的心態出現了。比如求子來講,有些人求不到孩子,或者身體生病,都是因為他錢財太偏了。不求發財,但他一直發財,想要求子,卻求不到。這時,他就應該去廣行供養,把錢財的能量轉化為孩子。如果你這一步沒有完全你想要求菩薩滿願,我看很困難。

一般人都誤解了菩薩的有求必應,好像你求什麼都給你,然後叫慈悲。大家要明白,宇宙有一個能量守恆定律。你付出多少,得到多少,一定是守恆的。你求菩薩保佑你發財也沒用,求什麼財神都沒用,因為你沒有付出。菩薩可以給你指點迷津,但沒有辦法消滅你的業力。

在許多感應錄中,都有許願和還願的問題。印光大師在普陀山時,許多人找他幫忙求子,求到了,他們都去做功德,把普陀山多寶佛塔和牌坊維修了。這就是先布施,後得回報。或者先發願布施,得回報後就還願。這就是能量守恆。

這時一個問題就產生了,既然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沒有舍一得萬報,幹嘛要求觀音菩薩,菩薩的靈感在哪里?既然能量是守恆的,求菩薩就等于沒有求了。也不會賺到一分便宜,對不對。只是做多少,得多少。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說到業力。

我們先要端正一個問題,一個人受的苦,不會因為你學佛後,苦就減少了。你該受多少苦,還是得受。許多人有誤解,以為我學佛了,苦就少了。現在苦還這麼多,那我學什麼佛。因為他不明白,苦的能量守恆,就會產生邪見。就是你的業力的能量,不能憑空消失,但可以轉移。

你受的苦,都是這麼多。但你學佛後,你努力為三寶付出,在佛門受苦。那就轉移了。本來要受早死的苦,現在化作一場大病,了了這個因果了。學佛就有這個好處,就是轉移。好比一杯鹽水你喝下去,肯定生病,但你轉移了,每天喝一點點,或者加入大水缸中,鹽成分不會少,但你每天喝,就不會中毒。

沒有佛菩薩保佑的人,受業力牽引,他無能為力,業障一來,一杯鹽水下去,就大病了。學佛的人,要有智慧的轉移業力。區別就在這里所以有些人沒有孩子,求不到,為什麼要求菩薩。因為你命中就缺這個孩子,就是你的業力中缺少孩子,你要靠菩薩加持,把你多余的福報轉移到孩子身上,你就有孩子了。佛菩薩就起到了能轉移你業力的作用。但沒有修行的人,他不懂得,只能受業力流轉,這就痛苦了。

也有個人,很年輕,賺錢很快,一個人有兩套房子,從政府能申請到一套,但就是沒有孩子。其實他就是命中錢財過旺了,子女就導致缺了。他要是肯轉移,把錢財供養給三寶,靠佛菩薩加持力,法界緣起力,自己布施的功德力,想要孩子也是很簡單的。但這一點,很少人能知道。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什麼都越多越好,五福臨門。其實你要讓自己缺一點,或者房子,或者車子,或者鈔票。不缺的話,其它有關家庭方面的,兒女上的,很難圓滿。

但現在許多人都誤解了,以為菩薩是個萬能能量,想什麼就給什麼?菩薩不是這樣子。如果是這樣子,你不用修行了,一甩給你甩到極樂就好了。對不對。菩薩起到了轉移你業力,指引你修行的作用。你的業力還是要靠自己慢慢去消。

所以在佛門中,受一些苦是必須的,包括磕頭帶來的苦,以前人修行,每天給常住服務,做牛做馬,苦得半死。

這個苦就在消他的業,你不苦,在世俗中,一樣也要受苦。

就像有些人生病了,他能磕頭,磕頭很苦,業障消除,病苦就轉移了。主動去受苦,身體雖然苦,心就不苦。世間人剛好相反,他也被動受苦,身體也苦,心更苦。

許多人看感應錄,看得滿腔熱情,以為佛菩薩是萬能的神,但只有熱情,卻沒有智慧。那不行,你在行法時,就知道問題了。就像有些人,遇到一場車禍,別人都出事,他念了一聲觀音菩薩,就躲過一劫。你看了,會以為,是這一聲觀音菩薩的作用。但我告訴你,也是,也不是。為什麼,我見過一個道友,出去開車,車上六個人,大人小孩,車翻到路邊,四輪朝天,大家都沒事。她也沒念觀音菩薩。

為什麼?她陰德積累得比較厚。所以沒事。如果你陰德不厚,業障又重,平常有念,但業障一來,就忘記了,對不對。所以你看到他好像念一聲觀音菩薩,撿回一條命,但里面其實有很多文章。所以你不要貪小便宜。

一些人想要修行,但帶著索求的態度來修,保佑這個那個的,這心態都不正常。你去做了,付出了,自然佛菩薩會保佑,老天也會保佑。你不做呢,天天求,沒有用。反而越求,福報越小。因為求的心態就是不知足心態,餓鬼心態,感召的是餓鬼的福報。你要想,我能付出,我是富貴的,你就慢慢富貴起來。


慧廣法師開示:為什麼凡夫無法感應到世間真有佛菩薩的存在?

凡夫要感應到佛菩薩的存在,不是容易的。

有句詩說「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佛菩薩如天上月,只要地上有水、水清澈,就能映現出月亮;如果水混濁,就感受不到月亮了。

人心常如波浪,在各種業力牽引之下,執著、妄想、煩惱紛紛擾擾,如何能感應到佛菩薩的存在?

雖然佛菩薩常在,就如天上月。但也要天上無雲、地上水澄清才行。 

反過來說,佛菩薩常在你我身旁,只是我們不認識。

《阿含經》有「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之說。換句話說,若見得了世間真相、見得了佛法真諦,便是見到了佛。

什麼是「菩薩」呢?

當你見到有人肯佈施,肯給人幫忙、奉獻,乃至犧牲,菩薩就在那裡。


聖嚴法師:心中有了善良,才能遇到菩薩

人只要有善心,向道之心,一定會遇到佛菩薩再來的人來度化人。好比我師公佛源老和尚說,一百個出家人中,一定有一個是羅漢來度眾生的。那近代也有許多高僧,這些高僧在生前事迹都很平凡。直到他圓寂,人們才知道他是真的菩薩再來。

比如說近代的慈航法師,人們都喜歡尊稱他為慈航菩薩。因為他是台灣唯一的成就肉身不壞的修行人。慈航法師到台灣後,對台灣佛教的影響,乃至東南亞一帶的佛教有很深遠的影響。但提起慈航法師,並不像許多高僧一樣,天資聰明。不像虛雲老和尚,雲公十七歲就能做《皮袋歌》。而慈航菩薩到了三十多歲,讀書都讀不好,在閩南佛學院時,其他法師甚至笑他,四肢發達,但腦袋就這麼簡單。但他因為一心向道,加持堅持念觀音聖號,後來竟然能讀了佛經。到後來留下一千多萬字的文字,這個是法身舍利。

慈航菩薩也是預知時至,在他54歲,就跟他弟子說,我有好多事情沒有做,但我估計住世不到六十。果然,慈航菩薩不到六十歲,就在閉法華關中,圓寂了。圓寂後成就了肉身。

還有一尊成就肉身的,是九華山的大興和尚。他一輩子不講法,不著書,不當方丈住持,以前就放牛,空閑在九華山敲鐘。但他內心很好,嘴巴常年念叨著:「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到了晚年,他圓寂後,去裝缸,肉身也不壞。放他法體的缸在野外,牛都不吃缸旁邊的草。現在人們都把他供奉起來,大興和尚在九華山還是很有名氣的。

近代也有不乏菩薩來度眾生。慈航法師圓寂前,留下了遺囑:「奉勸一切徒眾,時時反省為要。每日動念行為,檢點功過多少,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果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法性本來空寂,因果絲毫不少。自作還須自受,誰也替你不了,空花水月道場,處處時時建好。 望爾廣結善緣,自度度他宜早。」這個遺言很好,希望大家都能背誦下來,很有加持力。開悟的人,講出來的話,就是能吞天吐地。

有的人會說,我怎麼都遇不到善知識呢。其實,善知識是怎麼樣的面孔呢。好比慈航法師,好比大興法師,生前誰也不知道,他竟然是菩薩再來。如果我們沒有恭敬心,業障很重,菩薩出現在面前,我們都會起邪見,輕慢他們。

想要遇到善知識,首先內心要有善良,有向道之心。這個心發起來後,業障少了,才能發現善知識的功德。我們要供僧,要恭敬一切僧寶。因為不知道裡面誰是菩薩再來。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詬凈,菩提影現中。我們的心垢乾淨了,什麼是心垢,就是內心有傲慢,有自私,這個就是心垢啊,心垢乾淨了,才能發現善知識的功德。

慈航菩薩生前現的是彌勒相。他人前人們供養他的善款,他全部一手接受下來,一手馬上又供養出去。身上不存分文。

對佛菩薩的感應,一定要有信心

這個世界上,有鬼神,也有天人,自然也有佛,有菩薩,也有羅漢。那鬼神都有神通,那佛,菩薩,羅漢,自然神通更加廣大。所以大家要對佛菩薩的感應,有信心。只要眾生有善心,就一定會有菩薩來救人。

比如寺院的齋堂,一般都要供養彌勒菩薩。為什麼呢,因為說彌勒佛會來應供。這個典故是來自天童寺。很早以前,有次天童寺舉行千僧齋,供養千僧,大家都往齋堂去應供。突然來了一長耳的和尚,長得很憨厚老實,但直接就往方丈的位置去了。坐在方丈位置上,當時旁邊的侍者見了,叫他下來,他不下來,就拉著他的長耳往門外走,結果呢,耳朵都拉到了門外,那個和尚還是端坐不動。這時,方丈過來了,知道是聖僧,是彌勒佛來了。就把方丈位置讓給他坐,自己坐到對面去。後來寺院齋堂都供彌勒佛,彌勒佛會來應供。

中國人對菩薩感情比較深,但對羅漢好像不夠。尤其是大乘佛法,許多人會誤認為羅漢是自了漢。其實不是啦。法華經說,這些羅漢尊者,都是內秘菩薩行,外相聲聞相。他們都是菩薩來現這個羅漢相的。不可以輕慢。那中國羅漢道場,比如浙江天台山,有五百羅漢,還有雁盪山,這些都是羅漢遊戲人間的地方。

上次到天台山,知客師就講了一個故事,當年觀音菩薩來到天台山,和羅漢比神通。五百羅漢造塔,觀音菩薩造橋。兩方約好了在天亮前,誰造好誰就贏了。觀音菩薩神通妙用,一下子就造好了。羅漢呢,快到天亮時,還沒有好。觀音菩薩就學了一聲公雞叫,羅漢就停工了。那個塔現在還在天台上,塔頂還是真的沒有造好。看了這個故事,大家都會讚歎觀音菩薩神通,但可不能輕慢五百羅漢。

寺院齋堂,也會供養賓頭盧尊者。佛囑咐賓頭盧尊者住世,接受眾生的供養來度化眾生。那賓頭盧尊者的道場,據說也在雞足山有示現。在唐朝和宋朝,他們都要到雞足山去迎請賓頭盧尊者。所以說,雞足山不僅是迦葉尊者的道場,裡面也有其他尊者在遊戲,在山上度眾生。迦葉尊者現在還在雞足山入定,虛雲老和尚去時,就聽到了入定的門中傳來了鐘鼓聲。而且有次,他生病後,祈求迦葉尊者,尊者夢中現身為他治病。

人要見到菩薩,只要有一念善心,就可以見到。人只要行善,菩薩一定會來救人。那如果心壞了,菩薩也走了。佛經有說,法滅時,人心壞了,這時羅漢菩薩,都躲在深山老林去了,不來度化人了。直到人回心向善,菩薩又出現了。這個感應,就是不可思議。

僧寶是至高福田,在僧寶中,一定有菩薩羅漢再來的。這個是肯定的。為什麼呢,因為菩薩不捨棄眾生,而且沒有妄語。所以大家對供養僧寶,也有很大的信心。而且,這個供養,是跟僧寶結緣,這個很關鍵。以後在修行路上,就會得到善知識的指點。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盡,菩提月現前。

──出自明.蓮池祩宏《阿彌陀經疏鈔》

賞析

《華嚴經》有一首偈頌:「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意思是:菩薩就像天上的月亮,常遊於虛空之中。只要眾生的心海清淨,沒有塵垢,菩提月光就會映現在我們的心上。

月亮雖只有一個,但是它在不同的時空下,不論江、湖、河、海,只要有水的地方,都可以有月亮的顯現。如偈語說「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藉由月映水中,來譬喻菩薩的修行,能因應眾生千差萬別的根性普應群機,給予不同的感應。

曾有人說,東方人念觀世音菩薩,西方人也念觀世音菩薩,為了大家求這個、要那個,菩薩常常要「千處祈求千處應」,東奔西跑,怎麼忙得過來呢?還有人說,怎麼這個人有菩薩感應,那個人也有菩薩感應,而自己卻沒有得到菩薩的感應?

其實不然!這就是「菩薩清涼月,常遊行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的道理。沒有菩薩的感應,不能怨怪菩薩,而是要真心的問問自己,自己的心湖清淨嗎?不管是江、湖、河、海,只要心清淨了,菩提的月亮自然會現前。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能得到菩薩的感應,有的人無法得到菩薩的感應。

菩薩如同圓滿皎潔的月亮,平等普照大地。然而有的地方能受到月光映照,有的地方接收不到,這是眾生接受條件的問題。好比眾生心中的貪欲、瞋恚、愚痴,遮蔽了自己的真心佛性,就不能怪菩薩沒有感應了。

──節錄自《星雲說偈》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菩薩就像天上的月亮,常遊於虛空之中。眾生要如何與菩薩感應道交呢?只要眾生的心海清淨,沒有塵垢,菩提月光就會映現在我們的心上。假使眾生的心不清淨,品德汙穢,不但不能顯露光明,佛性也不會現前。

這一段偈頌是出自於《華嚴經》,彰明想要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重點還是在自淨其心。菩薩如同圓滿皎潔的月亮,以清涼的光輝平等普照大地,但是否能受到月光映照,就要看是否有遮蔽了。如同心中若是充滿了貪欲、瞋恚、愚痴,遮蔽了自己的真心佛性,如何能跟佛菩薩感應呢?

虛雲老和尚開示:「眾生心與佛心本無二心,是心具足一切法,……十法界法不出一心之所造成,若隨顛倒迷染之緣,則有六凡法界生;若隨不顛倒悟淨之緣,則有四聖法界生。由是觀之,聖之與凡,唯心之垢淨而現。六凡心垢故,則現六道善惡罪福等相;四聖心淨故,則現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經云:『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虛雲老和尚開示精華)


金剛經句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金剛般若是佛的境界,由眾生到佛的境界,其實是不隔的,迷即眾生,悟時是佛,何謂不隔?波浪即水,不是離開波浪才有水,即波浪而見有水,但波浪不是水的本性,從波浪體會水不難,但著了波浪,則永遠只見生滅無常的波浪,見不到不生不滅,一體的水性,所以眾生悟佛道,說難不難,故謂不隔。

金剛經處處教我們離相——度眾生不見有眾生相可度、布施不見有布施相、離相即可見法身如來,不是以三十二相見法身如來,以三十二相見法身如來則不用修行,舍衛國九億人,有三億人見佛聞法,三億人見佛而不聞法,三億人不見佛不聞法,業障深重所致,佛法的確難聞。

既聞了佛法,為什麼還未開悟呢?問問自己可有種善根,未種要種,種了之後可有增長,增長了可有成熟,若善根成熟,一聞佛法即悟道,若善根未成熟,或未增長,甚或未種善根,那你以什麼來悟呢?

上來說得很清楚,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不錯,諸相非相是如來,但你何曾見到諸相非相,人家讚嘆你便歡喜,開罪了你便發脾氣,什至發夢時也還不知夢是非相,知道夢是非相就好了,但是任何一個人在夢中不知是夢,不知夢是非相,等到醒來時,才知夢是非相。人生如大夢,有誰知道自己現在發夢,知道現在發夢,就見到非相的法身如來,但現在不知道自己造夢,便著相見生死,所以虛雲老和尚說:「拜佛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有人問趙州老人:「請問和尚,何謂佛?」「殿裡底。」「那是泥塑木像,我不問這個佛,我問法身佛。」「殿裡底!」

法身佛未曾離開有相佛,若見諸相非相,便見法身如來,倘若離開諸相,那裡還有法身呢?離了眾生,那裡還有人成佛呢?成佛是眾生成,沒有眾生,誰來成佛?離了波浪,那裡有水?惟有離了波浪的相,便能見清淨的水體,所以若見諸相非相,即見法身如來。"

(金剛經淺易 聖一法師)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相,就是一切現象,一切形象,一切存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裡的虛妄並不是沒有,有人說佛經就是在講一個「空」字,萬法皆空,四大皆空,空就是不存在,一無所有。這樣的理解並不正確

說空不能執著空,否則無異於掩耳盜鈴,一葉障目,所謂虛妄並不是一無所有,不是空,而是假象,不真實,總在變來變去,因爲無常,所以根本不需要執著。一個沒有常態的事物,你揪住不放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你對這個事物的感受認知也是暫時的片面的,不完全準確的,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實也正是這個原因。

世界萬象,莫不是因緣和合而成,業力念力就是因,遇到適合的機緣,而成暫時假合之物,雖說假合,然而只要因緣尚在,它就不會滅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就是說,所有的現象和形象,都是虛而不實的,因其善變,無常,不會久駐,更不會長存不滅。

變化不固定,也就談不上長存,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比如說秦始皇,當年,秦滅六國,六王畢四海一,何等威風,無論是秦始皇本人,還是受奴役的百姓,都是真實的,但是現在呢?——什麼都沒有。你想想這些人,這些事兒,感覺真實嗎,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所以說,虛妄並不是否定其存在,而是說,存在也是暫時的,遲早灰飛煙滅,豐功偉績歸於毛線,叱吒風雲付諸流水,最終歸於虛無混沌,那麼,既然如此,隨順即可,不必執著。

世界上,並沒有真實的得到,因爲得到的一切終將逝去,得到的時候,感覺是真實的,失去的時候,一切變成假的,關鍵是,失去是一種註定。無可避免

那麼從得到到失去,會有多久呢?短到一瞬間,稍縱即逝

現在,我們可以回想一下,10年前你如果展望未來,覺得日子一天一天的慢慢過著,10幾年後會是漫長無比的事情。但是,現在你想一下十幾年前的事兒,是不是就在昨天一樣,甚至於,那些事就在上一個念頭而已,那麼從上一個念頭到這一個念頭,距離有多遠呢?時間有多久呢?很顯然,剎那而已。

所以說,人的生命,其實也就在剎那之間。世界的存在,也就是剎那而已。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並不否定存在,但是存在的,只不過是變化的,不實的,也終將壞滅。換言之,世間萬物的真相,就是本來不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是一個一個念頭的更替,如此而已。

結束語——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當你能夠領悟到,一切都是無常變化,你的本心可以不爲所動之時,我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就可以不被妄念困擾束縛,你清淨光明的本心得以顯現,那麼也就成爲覺悟之人,這其實就是佛的境界。

佛說一切經,都是旨在告訴我們,沒必要執著,誰執著誰受苦,誰放下誰解脫。離一切相,則名諸佛,佛不是神明,佛是覺悟著,覺悟了什麼?——無所得,亦無所失,無所來,亦無所去,本來一體,從無分別,僅此而已。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聖嚴法師:這兩句話是《金剛經》所說,也可以說是佛法的根本原則意思是:凡是所有一切的相,都要將它當成是虛妄的,只要不去執著它,就會產生智慧。

《六祖壇經》講的無相,是說一切相都是虛妄相,不是真實相。

現象雖然有,但那只是幻境、幻象,是因緣有而自性空,只因為因緣的湊合而有了現象;

如果另外的因緣產生,現在的現象就會改變,形成另一種現象,所以稱它為虛妄相。

既然清楚的知道不是真實相,就不會被其困擾,而產生痛苦的煩惱心,此時智慧就出現了。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當有此境界,能於一切相而不染住則不生無常變化的觀念或見解、即見自性。

凡夫的表現:凡所有相、眼見為實。

明心見性的表現: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非相,即見如來。

兩者都是境界的表現。只是前者為迷、後者為悟。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淨土法門:念佛時觀想佛菩薩放光加持,請問是否如法?

問:誦經時候一面理解經義,念佛時觀想佛菩薩放光加持,請問是否如法?

答:不如法,這叫打妄想,誦經時候,你在求了解經義,你不能了解,為什麼?佛的經沒有意思,你去了解是你胡思亂想。你念佛的時候,又觀想佛菩薩放光加持,純粹是妄想。你沒有這個念頭忽然看到佛放光加持,那是真的;你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佛也放光加持,那不是佛光,是魔在跟你開玩笑,那是魔在戲弄你。

問:我們看他底下有三個問題,若於至誠誦經、念佛時,有時聽到佛菩薩說話給我們指示,請問這否修行得力的現象?

答:這個事情《楞嚴經》上有,你完全不理會,知道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叫好境界;如果你一理會生歡喜心,那就是魔境界。所以是佛、是魔,是在你的一念之間,你不理會的時候,真的是好境界。一理會什麼?你看看,你本來心很清淨,這一理會,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馬上就現前,這就錯了。見而不見,聽而不聞,對的。你看我們淨土宗,第一代的祖師慧遠大師,慧遠大師當年在世,我們從他的傳記上看到,他邀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百二十三個人在廬山在一塊共修,建個念佛堂,東林念佛堂。每個人上山都發願不下山,一生就在那裡修行,以下面一個小溪為界,不過小溪。他一生當中三次見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現前,他從來沒有跟人講過,沒有人知道。到他自己往生的時候,他才告訴這些同參道友,極樂世界現前,阿彌陀佛來接引。而且還看到蓮社以前往生的那些同修,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迎接他,說「西方極樂世界我過去曾經見過三次。」這種學佛就對了!

見到一點點境界趕快跟人講,讓人家來贊歎你功夫不錯,你能見到佛,你有感應,全破壞了。把你那點虛榮心都引發出來,你生煩惱,你不是生智慧,所以這個一定要懂得。在佛門裡面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如果有境界只可以向自己老師說,可以讓老師印證,不能在外面宣揚,這規矩。真有定功的人連老師也不說,為什麼?一點都不希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尤其我們現在能夠這一生當中,看到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當體即空,無論是善、是惡、是真、是假、是邪、是正都不存在。你看看念頭不管善念也好,佛念也好,魔念也好,都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要能夠想到這點你心定了。才真正了解《般若經》上所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佛把這真相全給你說出來,只要你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立刻就轉凡成聖。我們的功夫為什麼不能提升?就是不知道事實真相,這事實真相是看破,真看破他就放下。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他怎麼成佛的?就是這個事實真相他真的清楚、明白、了解,這才把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沒有一樣是真的。然後在這個世間叫游戲神通,過什麼?過佛菩薩的生活,沒有一樣不好,樣樣都好,平等。

所以經上給我們講,「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為什麼?時間、空間都不可得,沒有,它怎麼不好!有就不好,沒有。「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為什麼?人也不存在,事也不存在都沒有,都是那一念當中產生的,一念生一念馬上就滅掉,一念不存在。《金剛經》上早就透露這個訊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彌勒菩薩所透的訊息,《金剛經》上這些話就透露了,你以為真有?不可得才得大自在,真有就不自在,為什麼?真有,你一定產生想占有、想獲得、想控制,那就不自在,苦就來了。所以你真的了解,你的心是清淨的,你的心是平等的,你的心是念念覺而不迷、淨而不染,你說你多自在!這才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不是財富、不是地位、不是權勢,是萬緣放下。我們從俗話來講,心跟自性相應,身跟法身相應,跟整個宇宙合而為一,這是佛法的殊勝,確實其他宗教沒有講到這個境界。

問:他底下一個問題,靜坐念佛時,若感到身體已空,聽不見佛號,是否屬於無明?

答:是的,這有點像無想定的邊緣。所以禅定,禅定不是沒有想,如果沒有思想的話,這不是佛教的禅定,這是世間的四禅八定。四禅八定也有境界,真正無想就是四禅八定裡面的無想定,這錯誤,那是無明。禅定這個名詞,禅是梵語禅那,定是中國話,禅跟定很接近,所以把它連起來說。禅翻作靜慮,靜就是定,慮它裡面有念,它有境界,它不是無想。像我們念佛,得念佛三昧,有沒有慮?有,有阿彌陀佛,專想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其他的統統都不念那是定;專想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那就是慮,所以念佛是禅。禅是大乘修學的總綱領、總樞紐,它不是沒有。我們現在想到這個最高的境界是達不到,你不是落在無明,就是落在妄想,肯定二邊。佛教給我們無明不能落,落在無明沒好處。想就是要專一想一個,為什麼想一個?想一個把其他的妄念打掉,就是用一念止一切念。念佛是用這個方法,禅宗裡面參話頭還是用這個辦法,他的方法很多也很復雜。但是你只能用一個,你不能用兩個,你用一個才有效果,你用兩個就把功夫破壞掉。譬如講我們看到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你常常把這句放在心上,你會開悟,其他念頭都沒有了,放不下的自然放下,這是說的事實真相。

問:他說閉著眼睛念佛時,感身體不適,如心跳加速,頭腦發熱,一旦睜眼則境界全無,請問這是否屬於著魔?

答:雖然不是著魔,你功夫用得不如法。功夫用得如法,你所得到的頭一個是輕安,你很舒服,身心安穩這是如法。這些現象都是不正常的。所以真正修行沒有人指導,那你必須要學教,讓經教來指導你。最好還是要找一個真正善友,有修行的,有修有學有點功夫的人,他們學的時間久,經驗比較豐富,向他們請教這就對了。

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一0九)(共一集)  2009/1/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佛菩薩示現瑞相的目的

念佛時或者打坐修定的時候,你見到的如果是真正的瑞相,不論是見到光、見到花,聽到美妙的音樂乃至聞到異香種種,這其中的內涵必須是要與三乘菩提的內容吻合。而其中很多的目的,我們簡略來說常見的幾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乃是要讓行者起信,能夠繼續進步,但是卻不是讓眾生要執著這個瑞相。因此,加持有些人見到瑞相的目的,不外乎就是讓這個行者能夠生起信心,成就信力;對於三寶的信心生起的緣故,對於佛法僧三寶生起信樂,對於自己能夠產生足夠的信力;所以,諸佛菩薩偶爾會現起一些特殊的境界,讓某些眾生遇到;但是不會常常遇到。如果某個人常常遇到,每天遇到,那就是有問題,那就是著魔了。因為諸佛菩薩功德殊勝,如果沒有辦法達到起信的目的,那何必常常示現呢?所以說,示現只要一次就能夠有效了,幹嘛需要很多次呢?所以,如果常常看到瑞相,那就表示這個人他是執著於境界當中,他已經落入三界有當中了。其實,這樣常常看到他所謂的瑞相這位眾生,其實對他的修道是不利的;這不可能是佛菩薩的作為,因為佛菩薩的功德沒有那麼差勁,佛菩薩的功德非常殊勝,一次就可以解決。

所以,行者不論是念佛,或者修定打坐,乃至於定中或者夢中所見的一切,或者聽到佛菩薩對於你的開示,或者見到某些現象的顯現,這些都是諸佛菩薩要利益一切眾生,使得他們能夠在道業上面增上,但不是要讓這些眾生增加執著而取相分別。所以,佛陀才在《觀經》當中又特別特別的開示,必須要與修多羅[註1]合,不然就是妄想,就是無明。也就是說,見到瑞相的內容,或者定中、夢中、念佛中聽到佛菩薩的開示,它的內容統統要與三乘菩提的經典聖教吻合;如果與三乘菩提所開示的內涵違背而不合的話,那就是妄想幻境,根本不是瑞相。一定要吻合三乘菩提經典的開示內容,這樣才是有説明的瑞相顯現。這個部分大家要特別小心。

第二個常見到示現瑞相的目的,乃是要勸請發起菩提心為主,也是增大信力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也以初機學人為主。譬如我們舉一段聖教,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當中有記載:“一切眾生遇此光明,見彼瑞相,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一)從這段聖教也知道,佛陀常常放光加持,讓眾生得以因此而發起成就佛道無上正等正覺之心,而不會小心小量小器的自認為自己是小根器者。這樣的加持勸請,也讓這些人發起菩薩性,不要落入聲聞、獨覺的二乘種性當中。所以,佛菩薩有時候會透過示現瑞相的方式,讓這些眾生發起菩提之願。例如,有的人念佛的根性偏于聲聞,屬於中品生人,但是透過佛陀示現瑞相,極樂世界殊勝的光明相給他看,因此他心變大了,肯發起大心,而得以朝向上品生的努力。這就是諸佛菩薩常示現瑞相的另外一個慈悲攝受的目的。

第三種情形,常常遇到佛菩薩示現瑞相的情形,或是示現好相加持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諸佛菩薩要加持行者而得以滅罪啊!因為這些菩薩透過如法的慚愧懺悔,能夠滅除過往一切的戒罪。因為我們過去無量劫以來,乃至此世造作了很多的過失,有的時候有許多微細的戒罪並未滅盡;但是,透過行者至誠心地憶佛、念佛、拜懺、拜佛乃至觀想念佛等,用功精進的過程當中,輔以自己慚愧心所的善心發起,加以懺悔過往一切罪業的發露,立誓願永不復作;這樣感應了諸佛菩薩現前,或現光明,或見光明,或佛摩頂放光,聞到異香等等,來滅除這個眾生的戒罪。這也是常見到念佛人或修行人見到瑞相的情形。

所以說,能夠見到瑞相未必是好,不見到瑞相未必不好。所以,見到瑞相的時候,不外乎就是希望能夠讓眾生得以繼續往前進步,透過這樣有為的加持而得以讓眾生信力具足,或者發起大願,或者滅除罪業。這些種種的一切,都是諸佛菩薩的加持,並不是行者自己有多麼偉大,全部是仰賴如來的慈悲加持以及攝受啊!

所以,行者如果見到瑞相,其實更應該更為感恩,更為恭敬,更為慚愧,諸佛菩薩的加持得以滅罪,得以起信,得以勸發,能夠繼續的努力用功,來依於聖教而如說修行;並且透過智慧的簡擇,而更能夠增益道業上的進步,使得道業進步;千萬不可以因為執著而生起憍慢、煩惱,乃至招引鬼神的魔擾。所以大家要注意這點。


修多羅[註1]

淨空法師:修多羅的五種意思

出自淨空法師《地藏經講義》

末後有個‘經’字,經是通題。諸佛如來所說一切法,我們都尊稱為‘經’。這個稱呼是順著中國人的習慣,中國人,佛法沒到中國之前,中國人對於古聖先賢的教訓都稱之為‘經’。像儒家有《十三經》,道家老子尊稱為《道德經》,莊子尊稱為《南華經》,對古聖先賢的教誨都是這樣稱呼。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中國人對它尊敬,同樣也稱之為經典。根據經典裡面的解釋,梵文原文稱為‘修多羅’。修多羅它的本意是線,因為過去佛經是用貝葉寫的,寫好之後兩邊打洞用繩子穿起來,所以叫做線。中國人對這個線不尊重,中國人尊稱為經。

修多羅裡面它有些意思,通常講有五個意思。第一個是‘湧泉’的意思,像泉水從地上往外面冒出來,這是取佛所講義趣無窮;我們現在講很有攝受力,愈讀愈有味道。不像世間人文字,世間文字諸位要是看報紙、雜志,看一遍不會想再看第二遍,為什麼?一遍的味道就盡了、就沒有了,這個味道很淡,不濃。世間好的文學作品,大家喜歡看、喜歡讀,可是如果讀到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不再想看,它這個味道就比報紙、雜志濃得多,它可以讓你看個十幾遍、幾十遍。可是經典那就不一樣,經典的味道永遠不會衰退,我們可以做個比較。在中國著名的文學作品,四大小說|西游記、水浒傳、三國演義、紅樓夢,這中國著名四大文藝小說;你能看多少遍?看個十遍、二十遍,不想看。給諸位說,我看過十幾、二十遍,我那是做學生時代。那麼大的書,我告訴諸位同學,這本書我從頭到尾看一遍頂多一個星期。我從小學四年級開始看中國古典文藝小說,我看到初中一年級以後就不看了,這東西沒味道了。可是《四書》、《五經》、《古文》,你從小學念到胡須白了還有味道,還是津津有味,不一樣,意味無窮。佛經的味道就更濃了,諸位如果能夠契入到佛的大乘經典,世間的典籍不再想看。我過去在初學的時候,對於心理學很有興趣,找不了不少心理學中國、外國的這些名著,沒看完。以後接觸到佛法,接觸到佛法的法相唯識,這一看世界上所有的心理學跟法相唯識來作比,那差得太遠了。佛法的味濃,像泉水往外湧。

第二個意思是‘出生’,能出生一切微妙的善法。佛經讀了之後,你的心善,你的行自自然然就善,把你的性德引發出來,所以這個善不是學的。

第三個意思是‘繩墨’,繩墨用現在的話來說它是標准,是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的一個決定的標准、絕對標准。繩墨是比喻,大概在中國現在還有,木匠鋸木頭用個墨斗拉一條黑線,然後跟著鋸;現在西洋人已經不用這個東西,它的意思就是標准。

第四個意思是‘顯示’,它能夠顯示真理。

第五個意思是‘結鬘’,結鬘就是貫穿諸法,要用我們現在講就是科判,就是章句之學;它的文字組織自始至終一脈相承,有條不紊,取這個意思。文字結構嚴整,它思想體系就很清楚。

修多羅裡頭有這五個意思。

還有多意,多意是像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裡面就講十個意思,《華嚴》是以十代表圓滿。可是我們通常解釋經的意思多半是用‘貫攝常法’四個字來解釋,這是普遍也講得很好。‘貫’就是貫穿,就是結鬘的意思,就是佛的說法很有條理、很有層次,有條不紊,這就是科判之學。中國在後期學術界裡面有所謂章句之學,實在講章句之學就是從佛經科判之學變過來,佛法對中國學術界影響很深。拼音也是從華嚴字母裡面學到的。這貫的意思。‘攝’是攝受,就是剛才講湧泉的意思,這裡頭其味無窮,能攝受人心,讓你接觸到、讀到之後欲罷不能,你會非常歡喜,它有這個力量。而且這種法味永遠不衰,愈深入愈濃厚,這是世間任何書籍都辦不到,它有這麼濃厚的攝受力。‘常’是說它所講的理論方法永遠不變,超越時空。古時候三千年前,遵循這些理論、方法修學得成就,現在三千年後的現代人,用這個方法、用這個理論,同樣能成就,超越時間。古時候印度人用這個方法能成就,現在中國人用這個方法也能成就,超越空間。超時空的作品,這是真理。‘法’就是法則、規矩,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你決定成功。經典具足貫攝常法四個意思。


淨界法師:末法時代菩薩示現主要有兩種

『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婬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我們看看佛菩薩的真實示現,這以下說明菩薩是怎麼示現─說:

佛陀在滅度以後,的確是教敕了很多菩薩跟阿羅漢示應身─隨類應身,他的確生長在末法時代,而示現種種的形相;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以種種的方便法門,來教化眾生,使令眾生度脫三界的苦海。

佛教的大乘經典,比方說《法華經》、《華嚴經》,佛陀講完經典的時候,他一定問與會的菩薩,哪一個人發願在末法時代來護持這個正法?就有很多菩薩出來,跪在佛前說:佛陀你滅度後,我變現各種的色身,只要有人宣說這個法門,我就護持;只要有人修這個法門,我也護持他!

所以末法時代,的確是很多菩薩示現,這些人示現的目的就是——度諸輪轉,來幫助我們、開啟我們的善根,而解脫三界的生死。

他示現的相狀是什麼呢?有時候是現出家的沙門,有時是現在家的白衣居士,或者國王,或者政府官員,或者青少男、青少女,乃至於婬女、寡婦,或者作奸犯科、從事殺生…各式各樣的相貌,他們的目的,就是示現「同事」,跟眾生能夠同一類、同一個事業,依止這樣的「同事」,讓眾生得到歡喜跟信心;最後稱讚佛乘,來宣揚大乘佛法的真實義,使令眾生能夠聽聞以後,如理的思惟而悟入大乘的三摩地。

蕅益大師說:末法時代菩薩示現主要有兩種:

一、現出善知識的相貌:你看天台宗的祖師、唯識宗的祖師、華嚴宗的祖師,有很多都是菩薩示現。一旦他現出善知識的相貌,這個菩薩的作風就要很正常——正常的持戒、正常的修定、修慧、宣揚佛法

二、現出非善知識的相貌:前面講順向,這講逆向。比方說:濟顛和尚,事後證明他是菩薩示現,他示現喝酒吃肉。但只要是逆向操作的菩薩,示現之後,他最後的果報,就不太好。因為菩薩示現是為什麼?教化眾生!我們不能夠讓眾生說:我喝酒吃肉,最後還是沒事,那這樣子的話,他來人世間是為什麼呢?他的目的就是稱讚佛乘。

所以菩薩可以廣開方便門,但是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開方便門,示真實相,讓大家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

換句話說:這個菩薩來到人世間,他表演了一手,不管是現出好的相狀,不管是產生壞的相狀,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你看到他的相狀以後,讓你會產生滅惡生善的效果,甚至於能夠入理,明白道理,這樣他的示現就成功了。

所以說:稱讚佛乘,為什麼要現出這婬男婬女的相狀呢?你不是現善知識就好了嗎?不可以,因為你要讓眾生歡喜,恆順眾生。

現代心理學家也證實了恆順眾生的重要。他說:比方說,你見到一個陌生人,你要跟他溝通,如果你想讓他很快的接受你的思想,你不要馬上過去,你在遠處看看他,他有什麼樣的小動作、他講話的語調是什麼,如果你能夠配合他的動作、他的語調,你把你的身心磁場,調得跟他相類似,他很快接受你的思想。

事實上如此——同事攝!你一個菩薩,你示現高高在上、很清淨莊嚴,下層的這些…作奸犯科的婬男婬女,他變成婬男婬女但他有善根;這個末法時代,善根強、煩惱重,所謂根利遮重的人多的是。

從大乘佛法的觀點,佛法不怕你煩惱重,也不怕你業障重,但是你沒有善根,就很糟糕了!因為沒辦法度化你,不知道從哪裡下手,你聽到佛法你不歡喜,你就沒救了!你這個人煩惱很重,業障也不少,但是你聽佛法起歡喜心,你這個人就有希望,好過外道。

你看外道這個人持戒清淨,但是他沒有善根就沒有用。

所以菩薩度化你,他不在乎你的煩惱,佛法有的是藥方,煩惱本來就是生滅法。佛法最怕的是你不吃藥,不是怕你煩惱重,你不吃藥就沒救了,沒救了!你一旦有善根,菩薩就有辦法來度化你,他就可以開方便門,不管你是過去造了善業、惡業,他都有辦法跟你同事,陪著你成長,然後把你的善根啟發起來,是這個意思。


淨空法師:一切善人、惡人,都看作是佛菩薩示現

出自淨空法師《地藏經講義》

佛教導我們一個原則非常之好,讓我們用純善之心,來看人、看事、看物,這個好,決定得利益。看到善人好事,這是佛菩薩示現正面教導我們,看到惡人惡事,這是佛菩薩示現提醒我們,我們把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看作佛菩薩示現,我們的真誠心、恭敬心才生得起來。

華嚴會上善財童子就是如此這般的教導我們,五十三位佛菩薩所示現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就是我們現實的社會。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只有這樣的學習。這個學習給諸位說,決定不是勉強自己,我一定要這個看法;本來如是,沒有絲毫勉強。我們在大經上聽佛菩薩講這些原理原則,簡單扼要。《華嚴》所說,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如果我們真正能對這八個字稍有領會,就能夠悟到《華嚴經》上所說,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教我們假設你用這個看法,不是,是事實真相。確確實實除自己之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是諸佛菩薩大慈大悲,大權示現,成就我這個凡夫。不是說你試試看假設這樣子,那錯了,不是這個意思,我們這才接受如來真實教誨。

所以我們見到善,好事善人,勉勵自己,見到惡人惡事警策自己,這一切人、事、物,無一不是善知識,無一不是佛菩薩,我們在這個境界裡面,一生當中才能圓滿佛道。自己學成之後,也要示現給別人看,也要給別人做一個好樣子。好樣子,這個好不是好壞之好,好壞之好是相對的,這個好是好壞兩邊都捨棄掉,真好。所以你可以做正面的示現,也可以做反面的示現,一個目的令眾生覺悟、令眾生回頭,這叫好樣子。所以要記住,為善為惡逐境而生,境界為緣。覺悟的人跟迷惑的人,最大的差別就是觀察境緣不一樣,運用境緣來助修不相同。覺悟的人他善於觀察境緣,利用境緣助長自己的道業,迷惑的人迷在境緣裡面造業。這個地方講未解脫者,未解脫是迷惑顛倒的眾生,他為善為惡,這個善惡是相對的。善是世間善法,只能得人天善果,不能出離三界。惡是決定墮三惡道,三惡道是以地獄為主,餓鬼、畜生是附屬的。

諸大菩薩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僅是悟入,可以說他們徹底的悟入,佛法裡面講徹法底源。我們知道這裡面許許多多的菩薩摩诃薩,都是十方諸佛如來倒駕慈航所示現的。菩薩的身分沒有一定,諸位要曉得,他可以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分。我們在《普門品》裡面看到,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這舉一個例子。他的示現不是自己的意思,完全看眾生之感,他是有應。所謂應以佛身得度,他就現佛身,那個佛也是菩薩;應以童男童女身而得度者,他就現童男童女身,那童男童女也是菩薩;應以比丘身得度者,他就現比丘身,哪有一定?甚至於說應以乞丐身得度者,他就現乞丐身。我們在《虛雲老和尚年譜》上看到,虛老和尚朝五台山遇到乞丐,那個乞丐是文殊菩薩化身。所以要曉得這些菩薩摩诃薩,就在我們現前社會各行各業,你曉得哪個人是菩薩?不知道,我肉眼凡夫。

諸佛如來這些大菩薩,為什麼要這樣做?做的用意很深,讓我們對一切眾生生起最極的恭敬心。我們學佛的人應該是什麼樣的態度?無論是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們都要把它看作諸佛如來所示現的,我們恭敬心才真生起來,這樣才能契入普賢行。普賢第一個行門‘禮敬諸佛’,我們對待任何人事物,真誠的禮敬;禮是外貌,敬是內心。所以示現的深意、示現的密意,把我們帶到普賢行。我們決定不敢輕慢任何一個眾生,我們心目當中他是如來化身。他究竟是不是如來化身?我這個心要這樣子對他:他是如來化身;他這個人在我的境界裡面,就是如來化身。你要問什麼道理?境隨心轉。我的心轉,他在我的心目當中他是如來,在你的心目當中他是凡夫,這個道理你懂不懂?我心目當中他是如來,我的境界就提升到如來境界。

佛眼看一切眾生皆是諸佛,凡夫看佛菩薩還是凡夫;凡夫成不了佛,就是因為看一切眾生都是凡夫。如果你果然回頭,你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你成佛好快。善財童子為什麼一生成佛,道理在哪裡?就憑這麼一點。這就是我們常講,以真誠心對一切人事物,真誠到了極處,把所有境界統統轉成佛境界。我們在講席裡常講,相隨心轉、體質隨心轉、境界隨心轉,天天在講,天天在勸,天天在提醒,你為什麼不能轉?轉在一念之間,生佛實在講就是一念的隔閡;一念覺你就成佛,一念迷你就是凡夫。希望諸位同修要深明此意。

他們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了,曉得萬法皆空,曉得一切法無有自性,《般若經》上講諸法緣生,緣生無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他還要來示現,還要來做出樣子給別人看,這是慈悲到了極處。因為他也明了佛種從緣生,什麼是緣?一切人是緣、一切事是緣、一切物也是緣,我們六根面對的就是緣。緣裡頭怎麼有佛種?剛才我教給你的,你能把一切人事物都看作是諸佛如來示現的,你的佛種生了。如果你看這一切人事物都是凡夫,都是業障生死凡夫,你的佛種不生,你的業障生了,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生起了。都在一念之間,問題就是你會不會?宗門的祖師大德常常勘驗學人,話頭裡頭常說,會麼?你會不會。會麼?會了就入境界,不會還是凡夫。所以‘會麼’這一句話的意思也很深長,我們要能體會這個義趣。


淨土法門:逆增上緣,很多是佛菩薩示現,一般人不知道

我們在佛門很多公案裡面看到古佛應化在世間。永明延壽大師在世的時候,國王有天發心供齋,打千僧齋,供養一千個出家人吃飯,燃燈古佛來應供,化身來的。這都是證得究竟佛果的,他不是等覺菩薩,可見得常寂光淨土裡面法性它起作用,它不是不起作用。這是給我們一個信心,真正了解事實真相,只要眾生有感,諸佛菩薩他就應。所以說菩薩知諸眾生心。他為什麼知?眾生心起心動念那個波動他統統接收到。就像水,我們起心動念跟它起感應道交作用,它知眾生心。我們起心動念不要以為人不知道,諸佛菩薩全知道,沒有絲毫秘密。明了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就不好意思起惡念,起惡念你說多難為情,我們以為沒有人知道,原來諸佛菩薩統統知道,這真的不是假的。隨其所樂,這樂是愛好,隨著眾生的愛好,融會三種世間以為十身。這個十身都是應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這個地方是把無量無邊的那個身歸納為十種。在《普門品》裡面就不止,《普門品》裡面講三十二種,三十二應。這個地方的十是表法的意思,不是個定數,是代表無量無邊、代表圓滿。

「復以十身及自身遞互相作,融通無礙,是名融三世間十身也」。十身是應化的,十身之外它還有個本身,我們稱為本尊,這是自身,真的起作用,本尊跟他的應化身都起作用。融通,圓融通常沒有障礙。什麼叫遞互相作,底下有個解釋,融通無礙,「遞互相作者,謂菩薩如以眾生身作自身,亦作國土身,乃至虛空身之類,此之十身,與菩薩自身,一一遞互相作融通無礙」,說這個意思。菩薩可以現有情身,菩薩也可以現無情身,這個意思就廣了,菩薩可以現樹木花草身,菩薩可以現風雨身。你看有人聽到這個聲音開悟,看到樹木花草開悟,他為什麼以前看沒有開悟,今天看突然開悟?菩薩知道這個眾生的緣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法去幫助他豁然大悟,這叫佛法。佛法是活的,佛沒有定法。這種例子在中國歷代很多,都是在什麼時候?將悟未悟的時候,這個時候諸佛菩薩知道了,決定來幫助他。用什麼手段、什麼方法,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但是幫助一個人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些東西在中國像《五燈會元》這類的書記載的就很多。

淨土法門下面介紹十種身,十種身第一個「眾生身」,「眾生身者,謂五蘊眾共和合而生其身,即有情世間諸眾生身也」。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蘊是蘊藏的意思、蘊積的意思。色受想行識,這裡面色法是物質,受是感受,想是思想,行是一個相續的現象,識是種子、阿賴耶識。從唯識上來說,色是境界、物質,下面四種是屬於心理的現象、精神現象,受是前五識,想是第六識,行是末那識,識是阿賴耶。這是所有一切有情眾生,我們今天講的動物,以這樣的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他能夠現這個身。這一種裡面比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包括得還要廣、還要多。而且他能現「國土身」,剛才我講的,他能夠示現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乃至虛空身」,虛空身就是自然現象,讓這個將悟未悟的修行人,接觸到之後他就開悟。眾生,眾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身。所以動物是眾緣和合的,植物也是、礦物也是,自然現象還是眾緣和合的,這個眾生身的範圍就非常之廣。

第二類「國土身」。「國土身者,謂山河大地,諸器世間,剎土身也」。這示現的是依報不是正報,無論是依報或正報,有順有逆。這個諸位要知道,有人在順境裡面覺悟,有人在逆境裡頭覺悟,所以逆增上緣。很多是佛菩薩示現,一般人不知道,但是真正在境界裡面體悟,他知道感恩,他有這種感應道交,有這個體會。所以他能夠現山河大地身,就是諸器世間,剎土身也,示現這些物質現象。下面為我們說出來,菩薩為什麼要示諸眾生。「菩薩知諸眾生心之所樂」,眾生歡喜遊山玩水,現在人喜歡觀光旅遊,遊歷名山大川,這裡頭有靈氣,特別是修道的人,在自然環境裡面悟入的人不少,這裡頭確實有佛菩薩加持,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加持,這個加持就是感應。什麼時候會有這種現象?人求覺悟。當你有求覺悟心,那就沒有感應,為什麼?清淨心才有感應。我們有求覺悟的心,就是你心裡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要是放下,感應就現前;你不放下,那是障礙。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成佛,你都能成得了佛,何況其他!可是你有求的時候,求沒有感應,這是不是佛菩薩不靈?不是的,佛菩薩決定靈驗。為什麼沒有感應?你有業障,你的業障把佛菩薩的感應障礙住,怎么辦?懺除業障。

所以佛隨心應量,應以山河大地身他能覺悟的就現,應以花草樹木身得度的就現花草樹木,我們一般講靈氣,山川靈氣、樹木的靈氣,那種靈氣是佛菩薩加持的,讓這個有緣人接觸到的時候豁然大悟。所以眾生根性不一定,佛菩薩的示現也沒有一定,乃至於虛空,虛空裡頭日月星辰,包括雲彩、霓虹,我們講自然的天象,空中的這些現象,無不是諸佛菩薩在做種種示現,幫助我們起信、幫助我們悟入,這是無情的國土身。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四十二集)2009/6/9 台灣高雄檔名:12-047-0042


這個藏在福慧之間的大秘密,很少有人能認識到!

菩薩在世間,以各種方式顯現在眾生面前,如果你福報足夠的話就能見到他們。所謂的見到,並非是只見到一個表象,而是能真切感受到開悟的震撼。福報足夠是開悟的前提,否則門都沒有!而修行成就的基礎就是開悟見性,所以,一個修行者平時的積攢福報比做什麼都重要。南懷瑾老師就說,你再打坐修禪,也頂不上做一件大善事的開悟來的快,就是這個道理。打開中脈與打開智慧有關,打開智慧與行大善有關。所以發大心行大善,是開悟的前提。只有開悟才能解脫,只有解脫才能快樂,只有快樂才能心靜,只有心靜才無痛苦。所以呀,轉變心態很重要,而修福報才最徹底,由此,開悟才有希望。

南懷瑾老師在《維摩詰的花雨滿天》著作中,提到他修行的一個重要體會:有時候忽然智慧開朗,心想這個道理怎麼會參透?再想,原來是某件事上有些福德,立刻有報應,智慧就開了一層。所以南懷瑾老師告誡學佛人:一天到晚不修福德,自私自利,拼命求自己樣樣好,然後還想開智慧,智慧有這樣容易開嗎?修行求解脫,僅自己得到解脫不算數,要幫助眾生得到解脫,晝夜不停地為他人而修道,肯去利他就是利己。

一般人都有體會:為什麼不能開悟?因為有業障。所以,在福德與開智慧之間,還藏著一個公開的秘密:業力障礙。福德是正能量,業障是負能量。人的智慧本具本有,因業力障礙之而不能開啓。福報是福德的受用體現。業障大的人,沒有福報。反過來,有福報的人,業障就小。當福報大於業障,即正能量大於負能量時,智慧就容易開了。

南懷瑾老師在維摩詰經講解里說:功德智慧成就所得的果報,心能轉物所致,色身氣脈自然轉變。不信你試試看,若作了件大善事,不用打坐氣脈就會變,就是這個道理,立竿見影。沒有修福德資糧就不要妄想成就。沒有功德成就的話處處是障礙,身心都會是魔障,內外環境都是障礙。無量功德成就是修福報,無量佛土皆嚴淨是修智慧的成就。你一個人大徹大悟,不能度眾生,因為功德不成就,充其量是個辟支佛。

福德(福報)是修積來的,還是佛菩薩賜予的?既然佛菩薩大慈大悲,為什麼不又多又快地賜給我們福報,以便我們早得智慧早得解脫呢?觀音菩薩曾向佛陀請教:諸菩薩有大慈大悲之心,擁有各種無量的財寶,為何世間人還是那麼貧窮?佛告觀音菩薩:這是世間眾生自身業力障礙的過失所致。

比如說,餓鬼因其極度的飢渴業力逼迫其身,見到大海水而大海變成乾枯,這不是大海的罪過,而是諸餓鬼自己業障的過失。所以,菩薩佈施的財寶,就像大海一樣沒有過失,有過失的是眾生的業力,就像餓鬼自身惡業的業力令其找不到飲水和食物。

學佛人都會念四弘誓願,但如果沒有修積到足夠的福德,四弘誓願就成了可笑的口頭禪。怎麼個可笑呢?南懷瑾老師用詼諧的口吻,給那些空口念四弘誓願的人加了註解:「法門無量誓願學——太偷懶;煩惱無盡誓願斷——心裡想;眾生無邊誓願度——吹大牛;佛道無上誓願成——慢慢來。」很多人拼命用功,想得定,想悟道,但是做不到。為什麼?福德不夠。南懷瑾老師說:「福德和功德有差別,譬喻你修苦行,這是勞苦功高而來的功德。福德不同,是犧牲自我,所有的利益都讓給人家。行四攝法(佈施、愛語、利行、同事)等等,就是福德,六度也是福德。

有位智空法師,對於修積福德的重要,談得很透徹,他有很多經典的說法,大略選摘幾條:

1、你的福報沒有積累夠而想開智慧的話,門兒都沒有。

2、你福報求不到,想開智慧?不行!你的福報有了,就把福報轉換為智慧了。

3、佛陀告訴你,智慧是福報的僕人,福報才是第一位的。

4、多做功德,智慧才能增長,功德和智慧的增長是平等的。

5、深信福報的積累就是智慧的前提,沒有福報,你想開智慧?不可能。再說一次,不可能!

6、佈施不夠,福報不夠,持戒是持不住的。

7、有仁波切開示說:有足夠的福報,我們的修行才能夠提高。禪定功夫的增長,智慧的生起,證悟的生起,都離不開福報。

8、福德發心不夠的,很容易遇到假上師。

9、沒有前半輩子的福報的積累,你後半輩子還想開智慧?歲數大了,行嗎?老實告訴你:不行。

南無阿彌陀佛!


您是否當面錯過了佛菩薩

我相信不是我在教他念佛,而是他在啟發我,是化現的佛菩薩在啟發我,告訴我一個人有時想合掌念一聲佛都那麼難.......

很多朋友都問過我,你念了多年佛了,念佛有沒有感應?我說當然有啊,他們就會說是見到佛菩薩了,還是看到放光了,聞到香味了?唉!我聽了總是替他們感到有些遺憾。

老實念佛這四個字做起來有多難啊!對佛菩薩的加持和攝受又有多麼大的誤解啊!我們的每一念虔誠持念佛菩薩名號的心和行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時時刻刻都會得到加持和攝受!為什麼要執著那些聲、光的幻象呢?

我每次都告訴他們,感應佛菩薩的加持和攝受就是行人的心日日清淨,能夠時刻的警醒和關照自己的內心,時刻有正念來降服習氣,改正言行,內心與身體方面清淨,這些都是感應啊!

每天都會有無數的佛菩薩來到我們身邊,來敲我們的門,為我們演示苦空無常,給我們講解人生的真諦,有人聽了會有所收穫,有人卻不以為然,甚至根本就不會醒悟這是佛菩薩最好的加持。

其實佛菩薩沒有捨棄任何一個眾生,《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給了我們最好的證明:當以何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這就是告訴我們,佛菩薩不但會以金身來示現,也會根據眾生的根機以各種各樣的形象來示現救度。

每一天都有無數的佛菩薩來到我們面前,以應機的、方便的,甚至有時會以反面的示現來給我們說法,就看我們是否能領會。

我每天走在大街上的時候,經常會發現有無數的佛菩薩在我們左右。

也可能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在蹣跚挪蹭地行走,告訴我們人命在呼吸之間;

也可能是一個新生的嬰兒,用啼哭來告訴我們六道輪回無始無終;

也可能是一個濃妝豔抹的風塵女子,來告訴我們淫欲和貪欲的可怕;

也可能是一個殘疾人,告訴我們六根不具的果報有多麼令人心痛;

甚至可以是您餐桌上的一條魚,用自己的肉身來告訴您被宰殺的痛苦……

這芸芸眾生無不是佛菩薩的教科書,給我們一遍遍地講述苦空無常的道理,可是您用心領會了嗎?您知道反思嗎?知道感恩嗎?

有一年秋天,我每天晚餐後都會去散步。一天,在街邊的路燈下,看到幾個人在指指點點。一看,有一人半躺半靠在電線杆上,有二十多歲的樣子,衣服破舊,滿身污垢,頭髮像麻繩一樣打著縷,幾個人都在說他是傻子。

他伸出手含含糊糊不知道說什麼,但是不停地指指嘴再指指肚子,我猜想他是餓了,就趕緊到前邊不遠的一個超市買了麵包、熱包子,又買了一瓶加溫的礦泉水。跑回來,他還在,我跑步的聲音驚動了他,他有些害怕的樣子。

我走過來,蹲下,開始從袋子中給他拿吃的,同時大聲的告訴他:阿彌陀佛!當我念完這四個字的時候,他定定地看著我,眼珠在黑臉的映襯下,感覺那麼白。我就是要讓他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這一聲佛號就會在他的阿賴耶識中成為不壞的菩提種子,終有一世可以藉此解脫成佛。

我一邊念著佛號,一邊把包子和麵包遞給他。他接過來咬了一大口,一邊咀嚼一邊很認真聽著。我怕他不會開瓶蓋,就又把礦泉水蓋給他打開,放在他身邊,然後站起來準備走開。沒想到他突然停下咀嚼,模糊地念了一聲阿彌陀佛。

這四個含糊的字卻像霹靂一樣的擊中了我,我停下來回身看他,他也在看著我,並且更加大聲地念了一聲阿彌陀佛。我急忙又蹲下,問他聽懂我說話嗎?他沒有回答,我趕快合著掌念阿彌陀佛,他立刻也學我的樣子,把包子往腿上一放,也努力合住雙手。

這時候我清楚地看見,他的雙手骨骼嚴重變形,想要合掌非常地困難,但是他非常努力地合掌,念阿彌陀佛。然後很快樂地看著我,臉上的笑容很燦爛。

於是,我蹲在他旁邊一聲一聲地念佛,內心替他懺悔,懇求佛菩薩救度他。他呢,一邊吃一邊很開心地念阿彌陀佛,而且聲音慢慢地也清晰了不少。我分外感恩佛菩薩對他的加持和攝受,沒有捨棄這個六根不具的人。

第二天晚上,我又散步經過那裡,發現他還在那盞路燈下。我還沒有走到那裡,他已經發現了我,他站了起來,竟然雙手合掌,然後歡快的笑著念阿彌陀佛!

我很驚訝,問他餓不餓?他沒有回答,而是一直念阿彌陀佛。我趕快又去超市買了食物,出門看到他拖著一個破編織袋在超市門外等我。我給他食物,他並沒有急著接,卻指指我的手,我看看手上除了一串108顆的佛珠和食物的提袋外再也沒有什麼了,難道他要佛珠?

我試著把佛珠遞過去,他一下子拿住,仔仔細細地摸著看著,然後掛在了脖子上。最令我驚異的是,他知道把佛頭背在背上,這是寺院住持師父的標準戴法,有的居士都不一定知道的。

他戴上後就不再摘下來,而是一直拍著自己的胸口,指指念珠,好像是說給他吧。說實話,我當時心裡稍稍有些捨不得。因為這串念珠陪伴了我好多年,那108顆菩提子的珠子已經被我撚得鋥亮,好像是瑪瑙一樣。

但是看著他渴望急切的樣子,就下決心給他了,希望佛珠傳遞慈悲心和菩提心給他,幫助他,保護他!我點點頭,指指念珠,指指他,說:送給你了,好好念佛,懂嗎?

他聽完立刻彎腰在地上黑乎乎的編織袋中翻找什麼,翻找了一會,嘴裡發出呵呵的笑聲,然後把手伸了過來。在路燈下,我看到那是一尊觀世音菩薩的紅木雕像,只有半個手掌那麼高,雕刻得非常精美。

他將佛像遞到我手裡,一個勁地說著什麼,又指佛像又指我,我終於明白了,他是要把這尊佛像送給我。我想,這尊觀世音菩薩像我接受了,可以回家好好供養,比放在他的雜物當中要恭敬。於是,我就告訴他:謝謝,我接受了,我回家去好好供養!說完這些,看到我把佛像牢牢地捧在手中,他才平靜下來,開心地笑著。

我把食物給他,他又開始津津有味地吃,然後很燦爛地笑著念佛。我看他手臉都有很厚的泥垢,就決定買塊毛巾來給他擦擦手臉。我跑去超市,但是當我拿著毛巾和礦泉水回來時,路燈下什麼都沒有了。我趕快四處跑著找,也沒有發現他。

他走了,我心裡空空的,看著路燈下的影子,想著他能到什麼地方存身?是否能吃飽?冬天來了怎麼度過?心裡痛楚得就像牽掛自己的親人一樣。我又回到路燈下默默地念佛,站了很久,看著那尊小小的菩薩像,直到夜深了,我才回家。

回到家,我把觀世音菩薩像擦洗乾淨,恭恭敬敬地供在了佛臺上,菩薩慈祥地低垂著眼睛,卻像能看穿我的心靈。至今已經有十年了,我仍然忘不了那個帶走了我的念珠,留給我菩薩像的年輕人。他有著那麼燦爛的笑容,儘管大家都叫他傻子,但我想他有著純淨的心靈。後來很長時間,每晚散步時,我都在那個路段多走一會,希望看到他,但是再也沒有見到他。

我相信不是我在教他念佛,而是他在啟發我,是化現的佛菩薩在啟發我,告訴我一個人有時想合掌念一聲佛都那麼難,而能輕易的念誦佛號的人是多麼有福報!多麼應該珍惜!可是多少人都沒有珍惜,沒有任何幸福和欣喜感!

當我念佛要懈怠的時候,總會想起他,那個艱難合掌教我念佛的年輕人。現在經過了十年,我又有了一條撚得發亮如瑪瑙般的菩提子念珠,在晚上散步時拿在手中,邊走邊念佛邊撚珠。此時,我也會想起那兩個秋天的夜晚,曾經與他一起念佛的情形,感恩他給我的感悟和動力。

我相信,我每天都在遇到佛菩薩,都在聽聞和觀看因果的教理,每天都在接受佛菩薩的教化與加持。

您呢,是否當面錯過了佛菩薩?

 

臨終時,有魔化佛來接引的情形嗎?

臨終時是真有佛來接引還是心識所變?

念佛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念自聽

很多人誤解了菩薩的感應!學佛就是要開發心的富貴莊嚴

為什麼學佛人有的有感應而有的沒有呢?沒有感應就是最好的感應

佛像突然碎了會不會有什麼災難呀?

【潛伏在你身邊的菩薩們】佛菩薩示現普通和尚、豬、妓女、鬼等度化眾生的案例

千萬莫上邪魔外道的當!多此妖邪熾盛世間,神神叨叨的事兒千萬別信

自稱佛菩薩化身不是騙子就是天魔--揭穿假扮的佛菩薩

印光大師既然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為什麼年輕時還會反對佛教?

乘願再來之人會知道自己是佛菩薩再來的嗎?

為何佛菩薩轉世再來不露身份?

在佛教裡,絕對不能說自己是佛是菩薩!

彌勒化身的布袋和尚。無著大師消業見彌勒菩薩

再來人有沒有隔陰之迷?

神明代言人--降乩扶鸞如何看待

達到什麼境界才可以食肉飲酒行婬偷盜-- 「酒肉穿腸過」辨訛

遇到佛菩薩託夢,你知道如何判別真假嗎?

魔不是青面獠牙,會顯得甜甜蜜蜜,讓你見到他,就不想離開他

逆境是「當頭棒」,順境叫「腦後針」

穢跡金剛咒功德及修法的介紹

佛教最強大的十大明王,明王是諸佛、菩薩用以降服妖魔的忿怒形像

菩薩低眉、金剛怒目--佛為什麼也會示現恐怖的忿怒相

本尊是怎麼回事?

中陰文武百尊 --寂靜尊與忿怒尊共一百尊

怎麼知道自己信願具足呢?淨土行人信願不真切的表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