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蓋世的功德,都抵不過這一個字!

文/聖玄法師

有一次外出歸來,我無意間說起在外的見聞,言語之間頗有些不恭敬,師父立馬板起了面孔,嚴肅地跟我說:「你要當心,這就是失德的開始!如果看不到別人的長處,以後就慢慢開始褒貶諸方……」
我聽了以後,著實被嚇到了,原來言語之間的不恭敬,也有諸多的煩惱流露。
心裡「咯噔」一下,如果自己走上那條經典的「故步自封——孤芳自賞——顧影自憐」三部曲,十年後變成一個喜歡愛好「指點江山」、自贊毀他、滿嘴跑火車的「油膩大叔」,肯定比現在看起來還可怕!
雖然以前和人相處,看到別人的種種言行,覺得咱們年輕人心中總會有些傲氣,如同喝醉酒一樣,憤世嫉俗、自命清高,正如以前聽一位老師講,一見到年輕人自信心爆棚,就會在心裡說,「孩子還沒吃過虧呢!」
但是很少認真地觀察自己的內心,也沒有認真反省自己的身、口、意,總以為自己沒有這樣的傲慢心。可是仔細想一下,「自以為沒有傲慢心」,不正是一種傲慢心的表現嗎?

唐代有一位悟達國師,智慧通達,十四歲即可升座講經,來聽經者萬餘人,後被敕封為國師。
他在安國寺講經說法之時,唐懿宗親臨法席,大為膺服,就供養了一個沉香寶座。
而當悟達國師登上寶座之時,心中忽然生起一絲驕矜之心,正在這個時候,他的膝蓋上突然就長了一個「人面瘡」,神奇的是這個人面瘡不僅眉目口齒俱全,更能說話飲食,和人無異,將悟達國師折磨得寢食難安。
多方求醫無果,悟達國師想起來了他曾經在長安遇到過一位患有賴病的僧人,那時候人們都厭惡他,只有自己對他悉心照料,那位僧人離開時曾說過,以後有難,可去西蜀彭州茶隴山兩棵松樹之間找他。
悟達國師知道這位神僧定非凡人,便啟程往西蜀而去,確實尋得故人,在煙霧繚繞的山間,有一座巍峨莊嚴的佛寺。那位僧人留他住下,並告訴他,你去明日以此間的山泉清洗瘡口,即可痊癒。

到了第二天,悟達國師正想要掬水清洗之時,人面瘡忽然就說話了:「國師不要洗!」這時悟達國師聽見他說:「您讀過西漢的史書嗎?可知道袁盎殺晁錯的這段歷史嗎?國師您就是袁盎轉世,我就是晁錯的冤魂啊!您將我在東市腰斬,我一直積怨在心,想要報仇雪恨,哪知道您居然十世出家為僧,戒律精嚴,我從沒有找到機會下手。直到最近,您收到如此奢侈的供養,心中生起了名利之心,我才能夠乘虛而入,加害成功!」
悟達國師聽了,又驚又奇,嚇得魂不附體,卻懊悔不已。哪曉得那人面瘡又說話了:「幸好我們遇到了迦諾迦尊者慈悲指點,以三昧法水來洗凈我這臭穢之軀,解開我等多世的怨結,而今我也不再受此冤業了,臨別之時,特與您將這一段因緣相告!」
悟達國師此時已經驚出一身冷汗,見人面瘡說完了這段因緣,連忙掬水洗凈,膝蓋間痛徹骨髓,昏厥過去。
待他醒過來,瘡口竟然不見,他回去尋找,兩株松樹還在,可是寺院與僧人都不見了。他驚嘆於這一番奇遇,便在此處結庵修行,並作《三昧水懺》三卷傳世。

在生活中,我們都不免將自己與他人比較,也難免生出一種嬌恣之心與優越感。
但是世事無常,誰又能保證自己不會被別人超過呢?更何況,當我們生起了「我比別人好」或是「看不起別人」的時候,對別人的稱讚和名利的供養視作自己應得的,就該提醒自己「剛上小土坡就一覽眾山小」,落入了煩惱的陷阱,未來的苦果更會等待著我們,並沒有什麼可以驕傲的資本。
正如《金剛經》所言:「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禪門中流傳著一個故事。
高峰原妙禪師在天目山閉關修行之時,為了激勵自己精進修行,便在一座形狀酷似倒掛蓮花的山峰上打坐修行,因為山峰陡峭而光滑,一不小心就會跌落懸崖,他就以此決心來抵禦睡眠的侵擾。
果然,一天他在打坐之時,打了個盹兒,一個踉蹌就從萬丈高峰上跌下,高峰原妙禪師正在半空中,才反應過來,忽然感覺到一雙溫暖的大手將自己捧起來,穩穩地安放在山峰頂。
感激之餘,高峰禪師詢問護法神的名號,對方自稱是韋陀天。
高峰禪師聽了,自感有護法神的庇護,便追問道:「普天之下,像我這樣精進修行的人有多少?」
韋陀天見他竟然生起了一種優越感,便淡淡地說:「像您這樣苦行的人多如牛毛,但是他們不像您這樣心生驕慢,我未來八萬劫中,都無暇顧及您了!」

高峰禪師聽了,慚愧不已,原來自己一念驕慢,便惹得護法神不喜。但他想到道業未成,即使沒有護法神的護持,也要堅持精進修行。過了不久,他又從山峰山掉落,他心知此次必死無疑,沒想到又有護法神將他托起,安置在山頂。
這回又是誰吶?還是韋陀天。高峰禪師驚喜之餘,卻問道:「您不是八萬劫中不再護持我嗎,今日怎麼又來相救?」
韋陀護法告訴他,「因為禪師您一念懺悔心,已超越八萬劫的修行,如今我特地趕來護持!」

「我慢」是根本煩惱的一種,不論一個人有沒有功德,有沒有長處,總是不喜歡被人輕視,長脾氣總是比長本事要來得快,總能找到自己「了不得」的地方,這樣的貪染之煩惱,讓自己面對有德之人與有德之法,心中不能謙遜地接受,所謂「我慢高山,不留德水」,心中有了優越之感、嬌恣之心,便不會有學習的心態,如同高山之頂,難以積蓄功德之水。
更可怕的是,有了傲慢的心,在學習佛法的時候,就已然為自己設置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

我們常常以漏器、垢器和覆器來比喻聽法的三種過失:漏器就是對佛法不殷重,左耳進右耳出,留不住任何的法義;垢器就是心中抱有成見,以自己的想法為勝,難以吸收清凈的法義來調伏內心;而覆器則是對佛法滿不在乎,如同倒扣的盆子,「左眼一閉,表示同意,右眼一閉,表示滿意,兩眼一閉,愛咋咋地。」
這三種「器」都留不住佛法的甘露,更不能對治自己的煩惱。不得不說,這三種器都與傲慢心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心中充滿了所謂「真理」的人,是真正的剛強難化,更有可能「半瓶子晃蕩」地處處給人「弘法」。
且如高峰禪師一念慚愧,便成真精進,我等亦當常常自勵,以謙遜的心態面對大眾,求索真理,則處處好逢善知識。

這正應了弘一大師《格言聯璧》中那句話:「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惡,當不得一個悔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