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的父母從好的方面來說對子女非常負責任。從不好的方面來說呢,對子女有太強的貪著,太強的控制欲,最起碼是有過度的愛、溺愛。大家知道任何東西過度都不行,尤其是愛,過度了更可怕。

  比如大人帶小孩,我在日本親眼看到,大人在前面健步走,他的小孩才五六歲,在後面跌跌撞撞地跟著跑,摔倒了自己爬起來,前面大人頭也不回。日本是這樣的。

  中國的大人呢,恨不得把他抱在懷裡。所以現在有個很大的問題,中國的下一代,特別獨生子女之後的下一代,在整個世界范圍內,他們是比較缺乏競爭力的,就是因為他們成長的環境,父母對他的這種過度的愛、過度的貪著,在他們身上造成一系列的畸形、扭曲。

  有的就是溫室裡的花朵,一見光、見風,就會死掉。還有一些是自己沒有獨立意志、沒有獨立主張,簡直是個“廢人”。所以父母不懂教育,這個很可怕。

  我們再看看經文是怎麼教我們放下對子女的貪著。“復次長者,在家菩薩於自子所,不應極愛。”在釋迦牟尼佛的境界中,視所有眾生如“羅睺羅”,羅睺羅是釋迦牟尼佛在家時候的獨子,在佛陀的眼裡,所有眾生都是自己的獨子。“長者,若於子所生於極愛,非他人所則為自毀。”

  如果你對子女的愛過度的話,對別人就一定沒有平等心。“應以三法而自呵責,何等三,菩提道是平等之心非不平等心,菩提道是正行所得非是邪行,菩提道是無異行得非雜行得。復應呵己心,於自子所,生怨家想,惡知識想,非善知識想。”

  實際上這裡講到了另外一個問題:緣。大家要注意,經文的語言並不是要丑化、惡化或者在咒罵這個子女,而是描述了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父母跟子女的緣——這種關系的復雜性。這種關系都是單一的嗎?

  大家想一想。有的子女一生下來,就是一個殘疾,一輩子都要父母伺候;有的子女,長大以後,把家財敗掉;有的子女讓父母在社會上丟人現眼。這都是怎麼回事啊?所以子女跟父母的關系非常復雜。

  不是有這樣一個故事嘛,過去有一個做買賣的人,後來不做了,開始學佛、修行,修行了沒多久,他家的孫子死了。後來他到寺院去請教師父,他說這佛講的因果報應不對呀,你看我做這麼多好事,印經修廟造橋補路,天天念佛念經,我孫子卻死了。

  師父就反問他:你忘記了長江的水有多冷嗎?這麼一說,這個人嚇了一跳。為什麼呢?因為他當年在做布匹買賣的時候,有一次在長江上跟一個人合伙以很低廉的價格買到一船好的布匹,後來船在一個地方靠岸休息的時候,他生起了貪念、惡念,把那個同伙推到長江裡淹死了。他以為這個事兒誰也不知道呢。

  然後師父告訴他:你那個孫子就是被你害的那個人的轉世啊,他到你們家就是來找你報仇的,現在由於你學佛修行,這個冤業化解了,所以你的孫子就死啦。所以你們看看,我們在生活裡面可能會經歷的生離死別,這種業果後面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凡夫是不知道的。

  “違逆佛智平等之慈害我善根,彼應隨處自調於心,如愛其子一切亦然,如愛自身一切亦然,應修是觀”。

  “我異處來,子異處來,何以故?一切眾生曾為我子。”如果我們愛我們子女的話,應該把這個愛擴充開來,擴充到對所有的眾生。所以我們在家人修行,應該把眾生視為親戚朋友,視為親眷,視為子女;應該把子女和親眷視為眾生。

  因為在無量劫的輪回中,我們和所有其他眾生之間的關系,就像演戲一樣,不斷地變換角色,這一輩子他是你兒子,可能以前你是他兒子等等。“我亦是彼諸眾生子,終不生念,我子彼非,何以故?

  去至六趣而復為怨,或復為子,我其當作等親非親。我以何故,於其所親倍生愛與,於非親所一切不與,我若生於愛不愛心,不於非親所一切不與。我若生於愛不愛心,不能趣法。何以故?不等之行至不等處,行平等行至於等處。”

  “趣”是到的意思。意思是如果我們堅持不平等心,那我們只能到達不平等的境界,我們要到達平等的境界,必須要行平等行,佛的境界就是平等境界。這是對治我們對子女的貪著。

  所以希望各位在家的父母一定要好好地去用佛法的智慧,來對治自己在教育子女、對待子女中的無明和貪著,以及由貪著和無明延伸的一系列的不正確的想法和做法。


“若要小孩長得贊, 要帶幾分飢與寒」
妙蓮老和尚

  古人說過:「若要小孩長得贊, 要帶幾分飢與寒。」從前鄉下農夫耕作時,就把一、兩歲的小孩帶出去,放在田埂上,讓他受風吹、日曬,將來才能長得強壯。你看貧窮人家的子弟,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但身體很強壯。

  富貴人家的兒女就嬌生慣養的,吃得飽飽的,穿得暖暖的,享受是享受,身體卻很差,禁不得風、耐不得熱、受不得冷。其實八、九點的太陽應該要曬的,人絕對需要陽光,英國人對陽光最寶貴,時候一到就出去曬太陽。

  年紀輕的人應該把骨頭磨煉磨煉,以後才禁得起考驗。最好晚課到吃藥石前,每人下去扛二捆柴上來,遍身都流了汗再吃晚飯、洗澡。否則身體禁不得勞累,將來受苦難時怎麼辦?中日戰爭時,城市的小姐、少爺到了鄉下就沒辦法生活,鄉下長大的人則生活得安樂,跑東跑西的。

  到了靈岩山,早課下來就是要「跑山。」跑步是煉鍛體能與健康最基本的運動,如練國術的、當軍人的,其第一課也是跑步,凡是動的競爭,都是以跑步為強健身體的基礎,這點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

  又像打籃球、踢足球,從始至終都是在場內離圈子,比賽到了最後,往往都是在校量健康與耐力。哪一隊身體強、耐力強,最後就能勝利。精神、體能差的,一拖了時間,就準備等著輸吧!這都是普通的知識。

  一般都說生命第一,我是強調健康第一,沒有健康的身體,即使你活一百歲也是在活受苦。以我來說,我寧可早日生西方,也不要在這苦世間長命不健康。一般人都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辦事,何況我們修行人,辦生死大事,更需要有健康的身體、充足的體能與精神才能精進辦道。

  身體要煉得像銅牆鐵壁一樣,健康是一切事業、學問、道德的基礎。有業障不健康的身體,禁不得勞動就糟糕了!自己好好地訓練、磨煉自己!

  要想健康,生活起居、性情都要注意。這話怎麼說?記得幾年前我到臨濟寺去探問,因為我們曾到人家寺里打擾過。我和那時的住持——明田老法師、當家師談談,談得很歡喜。我問老法師貴庚,他說:「我今年八十四歲了。」他比我大十三歲,面孔看起來像小孩子一樣紅潤、好看。

  問他怎樣保養的?他說:「容易得很,不要發牌氣,時時要歡喜。」肝屬於木,一髮火就把肝燒壞了,愛發脾氣的人最容易得肝病,好發怪脾氣的人要當心肝病!

  有肝病的人要注意,你看彌勒菩薩為什麼胖胖的?因為他什麼事都歡喜容受。他說:「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也省力氣,我也沒煩惱。」有暴跳如雷的性情,一件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就暴跳起來,會把肝都燒壞的。

  做事保持性情平和,壽命才長、身體才健康,虛雲老和尚的壽命就是從禪定中得來的。

  佛法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做事情誰沒有煩惱呢?但是煩惱能克服就是菩提,克服不了,煩惱就是罪障,障礙道業。大家對這些要能奉行!生活奉行得好,佛法才能行得好,行好了,哪會不成佛?

  《五戒是良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