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過份貪著親友,因為往往為了小小因緣得罪了,剎那間由密友變成仇敵。

既然不是永遠美好,隨時會改變,何必貪著硬抓著不放呢?少了貪著,不反而自在一點?

 ~達賴喇嘛


朋友交往,彼此間保持一個禮貌的距離,既不至於太遠而顯得冷淡,也不至於太近而失了必要的恭敬,友誼才更留得長久。

一起學佛的道友,尤其金剛兄弟之間,更應注意這一點,不要高估了自己的接納能力和應變能力。

和而不同,是需要一定的空間來裝下各自不同的性情、方式、觀點的。

——希阿榮博堪布《生命這齣戲》


淨界法師:為什麼年齡越大,越難相處?

《首楞嚴王三昧》這個「空假中」三觀,它的所觀境是六根。你在觀六根的時候,你要知道六根的相同點是「根性」。所謂為什麼修行人,越修行到最後個性會越來越接近,而世間人越攀緣,我相、人相越對立。

你看凡夫,他從年輕到老,人跟人之間差別越差越大。剛出生的時候,「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到了八十幾歲的時候,二個人沒辦法相處了,越老越難相處。為什麼?因為差別心越來越大,因為他向外攀緣嘛!向外攀緣它的性格,他的想法就越來越差越大。

修行人不同,修行人你剛出家的時候,你跟我不太一樣,我跟你也不太一樣,但修了三十年以後,二個人修了差不多。為什麼?因為大家都在回光返照,大家都在把心帶回家。所以你發覺修行人,越修行他的心性越差越少,因為越來越淡薄、越來越淡薄。

六根門頭的相同點就是它的「根性」,就是一念的清淨本性是相同的,它回光返照的時候是相同的,但是它在向外攀緣的時候,是各式各樣五蘊的相貌產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方便有多門,但是歸元無二路」,回家的路是完全相同的。

在律上,佛陀講一個公案說:

有一個比丘,這個比丘修四念處的時候,他一直不能破他五蘊的障礙,他隨大眾修苦行的時候,他的身心世界一直放不下。後來這比丘就很苦惱,就請問佛陀。當然,佛陀是無所不知,佛陀叫阿難尊者去跟國王借一個皇宮,說:「你帶這個比丘去住皇宮住三個月。」這比丘在這華麗的皇宮住三個月以後,證得阿羅漢果。換句話說,有些人在苦行當中他生起出離,有些人他必須在好的環境當中生起無常觀。

佛陀在這公案講完以後他說:「悟道在心,不拘形服」,我們很難清楚的告訴你,你應該怎麼回家,因為你剛開始形成煩惱的過程,每一個人是不同,所以你回家的路,過程不可能完全一樣。說:誒!拜一千拜,我也拜一千拜。不必!這個法門適合他,不見得適合你,但是回到家以後,是完全一樣。

這佛法的修行很妙,剛開始修行的時候,他修〔唯識學〕、你修〔天台宗〕、你念佛求生淨土、他走聖道門,方便有多門,但是成佛以後,大家所證的真如,「一如無二如」。理事的圓融大家要體會一下,理觀事修的一個相互關係。


弘一大師:人與人,千萬不要走得太近

人和人的緣分也是一個任務。任務完了,他就走了。

認識很多人后,發現一點,所有的恩怨,都是因為人和人關系太好引起的,靠的太近了,就起了麻煩。然后就有恩恩怨怨了,一個家庭中,一個單位中,乃至朋友之中也是一樣的。好起來時可以兩人同穿一條褲子,分開后,可以死都不見面。因為彼此太好的緣故了。

弘一大師在晚年時,寫了一首詩:“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人和人的感情,淡淡的就好,這樣的關系,能夠維持的久。如果一直濃濃的,兩人濃如蜜,就是要分開的時候。老子說的,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如果一直感情升溫,一定會退溫的,這是宇宙的規律。

人和人適當的,就要保持距離,對人且說三分話,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體現在說話上,真的要少說話,話多了,都是廢話,沒有任何用處的。不管是夫妻之間也好,還是家庭中也好,適當的要保持距離,有了距離,才有感情。以前我認識一個師兄,因為彼此太好了。她跟我說啊, 你不要給我講佛法,你可以度化的了別人,但是度化不了我。我想想也是,太近了嘛。后來她離開了廈門,離開后我也懶得聯系,所以慢慢的她就能想起我的功德,想起我的話,慢慢的覺得我的話很有道理。然后喜歡看我的空間了,也慢慢覺悟了很多。所以發現,還是保持一些距離。

我見過一句話,為什么佛陀旁邊曾經出現了像善星比丘,提婆達多一樣的叛徒呢。因為太近了,靠的太近了,看不到對方的功德,觀察不到對方的法身,所以他們看不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卻看到佛陀的十四種丑態。靠的太近了,缺少了一種恭敬心,看不到對方的功德了。感情好了,往往產生貪著心,而這種貪著心,就是將來我們恨對方的根源。沒有愛,也就是沒有了恨。

靠的太近了,師父真的沒有辦法度化他們,卻常常看到了師父的缺點。我現在常常想起傳喜師父的一句話,他說,你們要遠離我,看看我的開示,想想我就好了,不要去親近我。很多人一親近,往往看不到對方的功德,卻看到過失,這不是一種造業嗎?

人和人關系,真的很有趣的,沒有一種恭敬心,真的很難維持下去,夫妻之間也是如此的。我們講要恩威並施,又要恩,又要有威德。這樣才能維持好。就像我恩師,他一發起脾氣來,觀音寺誰都怕他的,但是好起來也不得了。他身上就有一種磁場,所以我們一想到他,都有一種加持力。有一種恭敬心。我們能對師父產生恭敬心,這也是師父的功德啊。

記得有位法師講過一句話,當你真的見到佛陀時,你連成佛的心都沒有了。因為佛陀是那么的平實,那么的普通。所以你見到了,我們覺得佛也不過如此。又如何能想著成佛呢。但是真正有功德的人,也是很平實的,我們沒有福報時,往往就看不到對方的功德。

人和人的相處,真的是一種藝術,或者是一生中很重要的學問的。要學好一點,真的不容易。我覺得有點很重要,首先要抱著一種無所求的心理,不要去求對方,無欲則剛嘛,不求于對方,然后多多的為對方做事情,這樣子關系就慢慢的好了。很多人關系越搞越糟糕,是因為向對方所求的太多了。這就是造成翻臉的原因。

君子之交,淡如水啊。讓我們平平淡淡的生活吧,不需要太多的好來好去的。同時別人給我們任何東西,我們都要感恩,唯有感恩,關系才能持久,夫妻之間沒有感恩,兩人就是討債鬼,互相討債,兩討債鬼在一起生活,能開心嗎?人和人之間沒有感恩,對方好,對他來說,就是一種還債,還完了,就完了。再想要對方對自己好,再也不可能了。這也是因果的定律。

見得人越多,我越相信命運了,越相信人和人的感情,真的是靠緣分在維持著,這個緣分說的好聽一點,就做恩,說的難聽一點叫做債,互相有緣,互相還,互相報恩,或者互相還債。僅此而已。我見過一個女信徒,喜歡上一個男的,他已婚,但是兩人又同居。雖然男的經常打她。但是她想不通為什么還喜歡他。我說,很簡單。你欠他情債,他欠你錢債。就這么簡單。后來終于還完了。互相還完了。還完了,就解脫了。所以人啊,別人對我們好一點的時候,要感恩,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報恩,緣分是很短暫的。不然對方還完了,就結束了,他的任務就是還了。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帶著一個或者幾個巨大的任務來的,任務完了,他就走了。人和人的緣分也是一個任務,僅此而已。如果淡淡的交往,下輩子還能很好的繼續的。


達真堪布:看看朋友圈就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一般的凡夫都會受身邊惡友的影響,彼此相處要不近不遠,都是同修道友,疏遠了不好,太密切了也不好。有的人剛開始關係特別密切,自己捨不得吃,給對方吃;對方的衣服自己拿過來穿,過了一段時間就鬧別扭了。

都是凡夫,走的太近,關係太密切了,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煩惱,會造不必要的惡業,所以要保持距離,尤其要遠離惡友。與人相處要觀察,如果這個人毛病多,想影響他卻沒有能力,那麼就要遠離,否則自己容易受不好的影響。

比如社會上有些人跟抽煙的人在一起時間久了,也開始抽煙了;跟喝酒的人在一起時間長了,也會喝酒了。有些居士或出家人,剛開始時很好,很清淨,很精進,後來跟某些人在一起時間長了,就不清淨了,不精進了。有的人原來能按時上早晚課,後來因為看不慣一些人,早晚課也不上了,開始懈怠了,越來越不清淨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看看朋友圈就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了。我們經常說感應,有感就有應,你身邊的人都是自己業力的感召,也就是自己心的感召。

有些人一輩子也沒有惡緣,可能是往昔沒有結過惡緣,所以沒有不好的緣分。而有些人很難逃脫這些惡緣,處處會遇到不好的緣分,這也是自己往昔結的惡緣,是自己的業障,應該多懺悔。

我們已經皈依三寶了,應該以佛為導師,法為道路,僧為道友。跟我們志同道合的,在大乘佛法裡有修有證,在解脫的道路上,在菩提的道路上不退轉的人叫僧寶。跟他們志同道合,以他們為榜樣,跟他們學,而不能跟那些表裡不一的人學。

對一個初學者來說,遠離惡友非常重要,要「雞眼往上看」,不要「狗眼往下看」,要多親近善友,遠離惡友,這對自己人格的完善,和修行的進益,都是有極大幫助的。


最好的關係,是親近地保持距離

當你想和家人靠近,不知不覺間以自己喜歡的標準向他提出要求,卻讓對方受不了,感到窒息難受。終究還是要給家人留點距離才幸福。

不同的家庭常有不同的家庭矛盾。

靈子的婆婆對她很苛刻和挑剔,總覺得她搶走了自己的兒子,處處為難她。雖然靈子和丈夫都努力孝順,但無論做什麼婆婆都不滿意,兩家人又常常見面,結果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摩擦。

阿春婚後丈夫經常出差,想多陪伴寡居的母親,經常回娘家住,可回家又總被母親管,催她生孩子,又埋怨她選了不夠好的丈夫。她稍微表達意見便被母親視為不孝,不理她又於心不忍。

小柯父母過世早,幾乎是姐姐養大。成人後,姐姐依舊喜歡管他,常常打電話來問行蹤,還不請自來幫忙他打掃房間。看到他房裡有女人物品,便問東問西,甚至問到未來孩子出世等問題。小柯感激姐姐的恩情,卻受不了她管手管腳。

最好的婚姻關係,是親近地保持距離。

但放在親情關係上,便有很多人不明白,並且難以做到。當你想和家人靠近時,你總想知道對方更多,掌握對方,甚至控制對方,讓對方遷就你,按照你的意思做。不知不覺間以你自己喜歡的標準向對方提出要求,讓對方受不了,失去空間和自由,感到窒息難受。可你往往又察覺不到自己的問題,總認為自己的要求很合理,其實卻在製造壓力,破壞關係。而反過來,你如果老被家人要求著、控制著,你也會想逃避、想清靜。

總是因著愛的名義,讓我們都容易忽視,原來我們不知不覺介入了家人的世界,幹預家人的天地,侵犯了家人的隱私和自由。「我是他的誰誰誰」,彷彿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為自己作為親人的角色自行賦予了無限權力。

我們都不希望別人管我們太多,干擾我們的世界,但我們往往常常干預家人,製造矛盾。

當關係惡化了,被管被干預的一方,若你再做什麼也好像不管用,甚至你不做什麼也會無奈地引起對方不滿,這個時候,拉遠距離才是最好的緩衝劑。

即使是最親的人,在負面能量日漸膨脹時,也應設法遠離,如計劃分開住,或減少見面機會和時間,讓雙方透透氣,回到自己的角落,有機會冷靜,先面對自己,少管別人。

管人是心癮,虛耗自己和別人的能量。再親的關係也應懂得保持距離,不再糾纏在天天見、天天管的困局中,把緊張的關係和執著的心癮放鬆下來。待雙方的正能量回歸了,才有能力看清楚道理到底在哪裡,才有客觀的自我反思力,才有解決和改善問題的機會。

之後你會發現,見面少摩擦少,沒人給你管或管你時,你會變得更包容,更珍惜在一起的和諧時光。

人靠在一起感到安寧才是幸福,黏在一起彼此疲累相互埋怨便是孽。關係再親,也應有自己的意願和生活方式,並尊重別人的意願和生活方式。保持距離,保留空間,自能相見歡,關係長久可親。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有規律的

無情拋棄昔交友,極度喜新說甜言,
踐踏禍根妄念頭,刺中我敵凶手心。

有些人跟親友的關係不是很綿長,只在短短時間中互相疼愛,過一段時間,就無情拋棄。尤其對昔日所交的朋友,在對方各方面比較不錯的時候,就與之交往;當他淪落到可憐的境地,就看不起,而捨棄。對新朋友,則極度歡喜,經常甜言蜜語;在走路等時,也像腸子連在一起一樣,形影不離。但好景不長,不久又互相排斥、誹謗。許多性格、心態不太穩重的人,經常會有這種「喜新厭舊」的現象。其根源就是自心沒有很好地調整,我執分別念太重,因此要踐踏禍根分別妄念的頭,刺中我執怨敵凶手的心。

在世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有規律的。麥彭仁波切在教言中講︰剛開始非常親密,相當執著,最後關係卻非常一般,這是不穩重的朋友;起初很難交往,慢慢關係越來越好,而且很長時間沒有什麼改變。這是穩重的朋友。

因此,無論尋找什麼樣的朋友,都要先「觀察」。若沒有觀察,就把對方當作最知心的朋友,最後恐怕自己心中所想的這個人,與其本質就會有很大的差別。比如︰以前你把他刻畫或塑造得特別美好,認為這個人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他不會引誘、欺騙我,自己所有希望和一切的一切都交付於他。後來,卻發現他並不是這樣。

其實,這是我們的分別念在作怪。也就是說︰是分別念中的朋友,並非實際的朋友,因為實際的朋友對你並沒有這麼知心、忠誠。就像把陽焰誤認為水一樣,雖然自己心中認為這個人很好,一旦錯覺消失,就會發現他的本來面目。但現在社會,很多人都沒有觀察,就認為對方很好;當不符合自己心態時,又互相排斥,產生痛苦,這非常不合理!

在歷史上,有很多「君子之交」。唐朝貞觀年間,薛仁貴落難,全靠王茂生夫婦接濟。後來,薛仁貴在平遼過程中,戰功顯赫、功勛卓著,受到唐王李世民重用,御封為「平遼王」。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很多人都前來祝賀。但薛仁貴一概拒收賀禮,只收下了王茂生送來的兩壇美酒。啟封的執事官打開一看,沒有美酒只有清水,他生氣地說︰「此人以清水冒充美酒,戲弄王爺,應該重重懲罰!」薛仁貴說︰「我貧窮落魄時,若沒有王茂生的幫助,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榮華富貴。他貧寒,送清水也是一番美意,這叫『君子之交淡如水』!」後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話,就一直廣為流傳。所以,交友貴在德行,重在知心!

本頌講︰喜新厭舊的根源是我執、分別念,因此須要學習交友之道。尤其是在自己貧窮時,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永遠也不能忘記!古人云︰「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以前我講《弟子規》時,也講過東漢宋弘的公案,相信大家都記得清楚。但現在世間很多人,在自己稍微有一點能力時,就隨意拋棄以前沒有發達時所交的好友,甚至親人,這是沒有良心的表現。人若沒有良心,就與動物沒有差別。

作為佛教徒,也應經常回憶學佛之前、學佛之後,乃至現在,哪些人對自己有恩德。若能報答,則盡量報恩;若實在不能報答,也要有感恩之心。當然,因為前世因緣不同,有些人有美好的前程,各方面都超越親朋好友,有些則不一定;但不管怎麼樣,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凡是對自己有恩德的人,都要關注、關心。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有些佛教徒自認為有很高的境界,口中經常吐出「一切都不執著」、「全部放下」、「唯一希求解脫」、「自在灑脫」等特別美好的詞句,而世間的關係、感情卻一概放棄。當然,為了受持清淨的戒律,該放時也應該放下。但所有人情是不是都要放棄呢?作為修行人,這是不一定的。否則,就像《二規教言論》中所講的一樣,不懂知恩、報恩的人,就像屍體一樣,所有天尊、護法神都會拋棄他。所以,也沒有必要這樣!

當然,我並沒有說自己有感恩心,人格特別好。不過在自己貧窮、困難時,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都沒有忘記。前段時間,我小學的同學約我一起朝五臺山,本來應該去。因為當時我們班只有十三、四個人,都是貧窮牧民的孩子,大家的關係也很好。但因我前段時間去五臺山住了幾天,再加上學院有這麼多人要聽課,就沒辦法去,只好向他們請假。從做人的角度來講,我心裡非常過意不去,因為這種機會確實很難得。我也希望每位道友,無論是小學、中學、大學的同學,還是親朋好友、鄰居、同事——只要對自己有恩德,都要有感恩、報恩之心。而對自己很不好,經常欺負、拋棄自己的人,作為大乘佛教徒,也不應該記在心中,而應學會「忘記」。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恭錄自 《修心利刃輪釋.廣說宣告所毀我執魔過且降伏》
達瑪繞傑達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真正的好夫妻緣,也很難超過10年

 

為何要修地藏法門?不只是消業培福得利益!

 

最大的福德就是能維持獨處

 

佛陀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朋友

 

要以法相見,不能以情相牽!千萬不要把佛友當朋友

 

前世修行過的人,為什麼今生六親緣薄

 

學會忍受世間的孤獨

 

愛可生愛,亦可生憎!今生感情上特別執著的,往往是前世怨敵來討債

 

不是冤家不聚頭!你認識人當中,十之八九都是冤親債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