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濫解彌陀救度
淨宗法師
目前分類:修行誤區 (1413)
- Oct 15 Sat 2016 15:43
千萬不要濫解彌陀救度
- Oct 14 Fri 2016 23:16
積累福德是執著嗎?
索達吉堪布:積累福德是執著嗎?
若想事業順利、家庭和合、身體健康,必須要積累福德;若想修行無違緣,不誤入歧途,必須要積累福德; 若想開啟智慧,乃至開悟、成佛,必須要積累福德。
- Oct 14 Fri 2016 08:50
學佛人不用高談冤親債主
學佛人不用高談冤親債主
對許多淨土行人來說,一個極為熟悉的詞語,就是這個冤親債主;不僅熟悉,而且十分懼怕;這個你看不見又摸不著的“幽靈”成為了念佛往生的最大障礙!有多少可悲的淨土行人被其纏繞,身心倍受摧殘!有多少可憐的淨土佛子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本來一個沉溺苦輪的生死凡夫,有幸得聞阿彌陀佛慈悲救度,則是應當歡喜慶幸;然而不僅沒有被救度的歡慶,反而又背負了難以擺脫的精神枷鎖,因此,念佛往生的這條道上,又人為的設了個大大的障礙──冤親債主!
- Oct 13 Thu 2016 21:06
學佛的人沒有利益眾生,就等於沒有修法
學佛的人沒有利益眾生,就等於沒有修法
益西降措仁波切
- Oct 13 Thu 2016 15:23
佛弟子遇到這些事千萬要謹慎處理
- Oct 12 Wed 2016 09:18
修行不要搞得太複雜了
【精華開示】修行不要搞得太複雜了
大安法師
- Oct 09 Sun 2016 05:41
不以做好人而自滿
傳喜法師:不以做好人而自滿
我們第六意識的分別念都是落生死的。從了生脫死的角度上說,第六意識分別念都屬于生滅念頭。那麼,好人起好念頭,做好人好事也是業嗎?確實這也是業,對了生脫死的人來說,這也是業,因為刻意為善,依舊是落在生滅里。所以菩薩行善事,要有空性的見。
- Oct 07 Fri 2016 06:59
萬萬不可這樣發誓哦!
達真堪布:萬萬不可這樣發誓哦!
人有一種習慣,有一點點事情就對上師三寶發誓、對寺院發誓、對天發誓。在藏地,非常普遍的情況是對一些殊勝的經典,比如《甘珠兒》和《丹珠兒》(即藏傳《大藏經》)、《般若十二卷》等發誓。把這些殊勝、嚴肅的對境當作造業的工具,甚至在開玩笑的時候都會這樣發誓,根本不當回事,真是太隨便了!
- Oct 05 Wed 2016 23:55
許多人做善事,卻是惡果,都犯了十惡業
- Oct 01 Sat 2016 09:07
不按次第,只是這樣「心靈雞湯」似的學佛是不會有什麼收穫的
- Sep 30 Fri 2016 11:49
學佛,不能把自己的心侷限在世俗範圍
學佛,不能把自己的心侷限在世俗範圍
有很多人來到佛門當中,簡單地求平安、求健康、求長壽,其目的本身值得考究。因為佛法告訴我們:一切是無常的。我們所想的呢,恰恰相反,想要佛菩薩保佑我健康、再健康──這個目標是不存在的。
- Sep 28 Wed 2016 00:25
有人持咒後出現種種狀況,變得有點神經質?
- Sep 27 Tue 2016 23:18
你不喜歡只有遇到困難時才會想起你的人,菩薩也不喜歡
- Sep 27 Tue 2016 00:49
真正的發心和錯誤的發心
真正的發心和錯誤的發心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 Sep 23 Fri 2016 10:15
相信自己的意思,你就成了魔
- Sep 23 Fri 2016 00:38
有的人信佛,不要眾生只要佛。這樣對嗎?
有的人信佛,不要眾生只要佛。這樣對嗎?
- Sep 22 Thu 2016 23:53
居士學佛,不要給家庭帶來麻煩
益西降措仁波切:居士學佛,不要給家庭帶來麻煩
如果學佛的人去哪裡都帶來麻煩,就不算學佛的人。學佛的人首先應該是一個善良的人。這點大家記在心裡,好好做好。自己辛苦一點不要緊,因為我們是學佛的人,是幫助眾生的人,是發心利益眾生的人,所以大家好好參加放生,好好參加大威德會供。放生方面和日常生活中這樣好好學。
- Sep 20 Tue 2016 23:16
關于回向,學佛人普遍存在一個誤解
關于回向,學佛人普遍存在一個誤解
有關回向的比喻,是一個人舍不得將食物獨自享用,而將它與眾人分享。那麼,在回向之後,自己的善業是否也隨之而減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元錢來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錢一樣。但是,善根卻不是這樣的,越是回向給眾生,善根就越增長;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減少。
- Sep 19 Mon 2016 06:21
代別人懺悔可以消他的業嗎?可以以別人的名義做功德迴向嗎?是否會替他背業障?
淨界法師:代別人懺悔可以消他的業嗎?
【學員】師父!關于替小孩子拜懺,可是在夢中卻出現大人吐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