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學論,再學經,再學續,這是藏傳佛教的一個特點》 — 阿旺嘉措金剛上師
漢傳佛教也好,南傳佛教也好,學習佛法的時候大都直接用經文來學習。
藏傳佛教學習佛法的時候,先學論再學經。
經、續、論這個概念給大家講一下:
【經】是釋迦摩尼佛親口講的顯宗的、小乘的法門。
【續】是釋迦摩尼佛親口講的密宗的法門。
【論】是經和續的解釋。
經續論就是這麼一個意思。
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學佛法的時候先學經的比較多,比如:一旦皈依了馬上讀《地藏經》,馬上念《金剛經》,馬上學經,師父們馬上給講經,這個比較多。
藏傳佛教,先學論,再學經,再學續,這是藏傳佛教的一個特點。
為什麼先學論呢?經你直接學,你就學不好,因為經的內容很廣很深。你先學一下論(經的解釋),經就很容易學好。
先學習了論,一個論可以包含很多經,學習了一個論可以說學習了很多經。
為什麼直接學習「經」非常麻煩呢?
第一個原因:釋迦牟尼佛講的「經」要看對象,有些經是對十地菩薩講的,有些經是對八地菩薩講的,有些經是對一地菩薩講的,有些經是對魔道眾生講的,有些經是對人道眾生講的,都不一樣的。如果是對八地菩薩講的那個經給我們學,就不適合。如果是對一地菩薩講的經給我們學,也不適合。
第二個原因:經文里的內容,看起來很容易明白,但裡面其實深藏了很多很多內容,一般人是不懂的。
比如,我在廈門講經的時候,我的一個剛皈依的弟子給我問過一個問題:
「師父,《地藏經》裡面講念《地藏經》能夠“水火不傷”。但是我的朋友天天念《地藏經》,最後他的房子起火了,這個怎麼解釋啊?」
我問他,你這個朋友念《地藏經》,《地藏經》裡面確實有這個功德,但這個功德要出來,指的是善男子、善女人,就是持十善戒的人才有這個功德。我問你這個朋友是不是持十善戒的人呢?他說不是,他是邊念經邊做壞事的那種。那這樣的話,就是不可以的。在不懂的情況下,一看就認為任何情況下念都有這個功德。
又比如, 我在浙江麗水講經的時候,我一個女弟子,給我拿來了一個經文裡面的幾句話,她說師父我以前墮胎過,但是我這個業障全部消掉了。我問你用什麼法來消掉了?她說我就放生了一百條魚,就全部消掉了。
我問她,你放生一百條魚怎麼能消掉墮胎(殺人)的業障呢?而且她墮胎墮了三個,那殺三個人的業障你怎麼放一百條魚就能消除呢?她說這是經文說的,放一個生命能消除殺100人的罪過。
那這條經文的對象指的是誰呢?是有菩提心的菩薩,有菩提心的菩薩放生才有這個效果。那我們放生沒有這個效果。我們放生有效果,但沒有那麼大的效果。
自己學經,這些誤會、誤解就會有很多。
比如,經文里講「念一次阿彌陀佛可以往生淨土」,經文裡面確實有這個。那這個指的對象是誰呢?菩提心圓滿,修行六般若密多的人,念一遍阿彌陀佛可以往生阿彌陀佛淨土。這種人念一遍什麼佛號,就可以往生那個佛的淨土,那我們普通的人不可以。
直接學習經文這個上面會有很多誤解,出現很多誤會,那你先學一下論,不會出現這些。論裡面都有解釋。釋迦牟尼佛圓寂之前給大家說過的,將來跟我學習經跟續的人,要跟龍樹菩薩,無著菩薩學習。
按照龍樹菩薩和無著菩薩解釋的來學習。龍樹菩薩的《龍樹六論》,無著菩薩的《師地論》,這兩大傳承,我們跟隨他們學習,才能學習到真正的佛經。
創古仁波切:找尋到佛法的好運就應該緊緊抓牢!
偉大上師巴楚仁波切曾以一個故事來說明我們應如何修行,曾經有個盲人,他到了一處廣大的曠野中,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
當時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助他,他無法分辨東方或西方,無法前往任何地方尋求救援。由於眼盲,他根本不知道要怎麼走。
當他正思忖著該怎麼辦時,聽到了母牛咀嚼吃草的聲音,便靈機一動:“我可以抓住母牛的尾巴,跟隨牠到家,那裡應該有人可以幫助我。”
他聆聽牛只的反芻聲,蹣跚上前,一舉抓住牠的尾巴。他緊緊抓住都不放手,無論母牛在曠野中漫遊到何處,都緊跟著不放。最後,母牛回到主人的家,盲人也找到了可以幫助他脫離困境的人。
某方面來說,我們的情況也類似,深陷於輪回之中,但我們已找到佛法的道途。
就像盲人為了珍貴的生命而緊抓著母牛尾巴一樣,我們需要盡可能的緊抓佛法,若能如此持續修行,我們的努力將能獲致最終的成果。
或許我把你比喻為被母牛拖拉著到處跑的盲人,並不是個好主意,但此刻,你既然有找尋到佛法的好運,就應該緊緊抓牢,修行佛法,你將達到最高境界。
阿旺嘉措金剛上師:同時學習多個法門會不會有問題?
好的,這個給你講一下。佛教有各種不同的派,這些派:
第一、傳承不一樣;
第二、法上面有一些區別;
第三、修行次第上有一些區別,但是區別不算很大。
你學習上面面,如果你是一個大智慧的人,你跟了多少個師父,學習了多少個法都不會亂;它最終的道路,講來講去都是一條路。
如果你是小智慧或中等智慧的人,你在這裡學習一點,那裡學習一點,你不能融會貫通。這個時候你心裡會產生矛盾。
比如說很簡單的講一個,我告訴你們講四加行的四皈依念十萬遍,另外一個師父那邊,那個師父可能要講,你四皈依要念一百萬遍。小
智慧的人在這個上面都會產生矛盾,到底要修十萬遍還是百萬遍?哪一個是對的?
其實兩個都可以的,你最起碼念十萬遍,念百萬遍更好。
但是你不理解的時候,這個上面都有衝突,很多地方都會產生誤解。
所以學習的時候,跟著一個師父,一個法脈走,那是不亂,也是非常非常容易走到底的一條路。
我曾經拜了七位上師都是一位上師的弟子,都是一條法脈,這樣他們講的都是一樣的,這樣就很容易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