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g 30 Thu 2007 23:37
無相頌
- Aug 26 Sun 2007 07:54
運水搬柴,日常佛事
勞務中的行持
維持生命不能缺乏經濟生活,經濟生活要透過勞動工作而獲得。一般人透過工作求得衣食溫飽,也在工作中實現自己。在佛世時,出家人以乞食為生,同時藉機磨 鍊意志,傳揚佛法。但在重視勞動生產的中國,原來被視為神聖的乞食,便窒礙難行了,於是中國僧人依著隨方毗尼的原則,自耕自食。僧人生活的型態也由原來的 四處遊化,變成擇地安居,各種勞務工作開始出現在中國僧伽的修持生活中,因此中國佛教不但有源自印度靜中修的傳統,更開創了與生活俗事契合的動中修的方 法。
- Aug 22 Wed 2007 18:18
佛教如何適應民間信仰的要求?
聖嚴法師
所謂民間信仰,是跟民俗相關的宗教行為,也是原始型態的宗教現象,自從人類文化開始以來,即已普遍地發生在各個民族之間。那是為了疏解心中的困擾、家庭和社會的糾紛、自然環境的折磨,在一時間無法以人的體能、智慧所能解決的情況下,唯有訴求於神明的指引、援助、救濟、保佑,利用求籤、問蔔、降靈、牽亡、扶鸞、犧供、許願等方法,以達到與鬼神溝通的目的。這種行為,在一神教的立場看,乃是異端的迷信和邪術,佛教也不主張類似的行為。
- Aug 22 Wed 2007 17:00
皈依的意義
皈依是「皈」投「依」靠的意思,也含有救濟、救護之義。三皈依是指歸投三寶、依靠佛、法、僧三寶,藉著三寶功德威力的加持、攝護,能止息無邊的生死苦輪,以及能遠離一切怖畏,而得呵護、解脫一切憂悲苦惱。
世間的人,依靠金銀財「寶」,就能獲得物質生活;若能依靠佛法僧「寶」,就能得到精神昇華的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