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禪心悟語 (14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凡事皆是變數,故我們當隨緣;隨緣是盡人事聽天命。

錯不知錯,是無知;錯不能改,是無救。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普陀山有個名聯:「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無機不破,萬里無雲萬里天。」

上聯是講慈悲,也就是心腸要熱;下聯是講智慧,也就是眼光要冷。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你的人生中永遠不要弄破四樣東西:信任、關係、諾言和心,因為當它們破了,是不會發出任何聲響,但卻異常的痛苦。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可以接受一切,可以享受一切,同時,隨時準備放棄已擁有的一切,這就是真正的「出離心」。

——宗薩仁波切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幸福時,若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這不叫幸福,而是造業;

當快樂時,若快樂會導致痛苦,這不叫快樂,而是痛苦尚未成熟;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與人的差距,

表面上看是財富的差距,實際上是福報的差距;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處州靈泉宗一禪師詩云:「美玉藏頑石,蓮花出淤泥,須生煩惱出,悟得即菩提。」

凡有奢求必得煩惱,所以不要去追求什麼,只問自己該做什麼,這就是安分求心安,求解脫,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怎麼樣獲得。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經中說:「與智慧分離的慈悲、與慈悲分離的智慧都是枷鎖。」

大乘佛教的智慧則始終是以利益眾生為主的智慧,這種佛菩薩的特殊智慧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以熱愛眾生,無私無畏的利眾大悲心為動力,修禪定和智慧二度產生的 智慧。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實的面對他人是率真;

如實的面對自己是智慧;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任何現象真正地存在,它們遲早會消逝。

涅槃及娑婆中的一切事物現象,只不過是表相而已,靠那唯一的自性去覺察。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真堪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條魚向前方游去,眾魚紛紛阻擋:危險,千萬別游向那裡!

「為什麼危險呢?」那魚問。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認識人愈少愈好,知道事情愈少愈好,只念佛就好】

我這一生能夠得到一點清淨,我不看電視、不看報紙,媒體跟我斷絕了五十年。所以你問我,我的生活當中每天社會安定、天下太平,沒有事情,我這個小範圍裡頭很安靜。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直相信釋迦牟尼說的一句話: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他一定會教會你一些什麼」。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時紅塵無我,將來紅塵亦無我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對人生充滿期待,而我們期待的幸福,多半是建立在順境之上,希望一切都按自己的設想進行,不願接納任何逆境,甚至根本不具備接納逆境的能力。

但我們要知道,世界是無常變化的,順境必然伴隨著逆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像非佛,佛在心中。

佛之道,是煩惱及苦的止息。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胸襟的寬窄,決定命運的格局,你能包容多少,就能擁有多少。

凡事看得開、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學會隱忍性情,懂得克制慾望,退卻時理智,謙讓時大度,你的天地才會壯闊遼遠;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惡念跟善念,表面上看是兩個,實際上就是你心裡起念的一個念頭,一念。

眾生跟佛平等,如果你有貪、嗔、痴,就是眾生;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真堪布

幫助他人、與人為善的時候,有些人不求物質上的回報,但是求心靈上的回報,比如對方的感恩,對自己的敬意等等。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