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釋尊門下,有一位名叫善星的比丘,是位很難度化的人。當佛陀在王舍城時,善星一直侍候在佛的身邊。有一次,釋尊正為帝釋天說法,弟子們必須待師尊就寢後,才能休息,善星不耐煩佛陀說法的時間過久,所以,當佛說完一段後,就顯得不耐煩了,甚至表現沮喪。當時,王舍城有一種風氣,每當孩子哭鬧不休,父母會習慣恐嚇孩子說:「薄拘羅鬼要來抓你了」。善星猛然想起此事,為了想催促佛去就寢,也對佛說:
在釋尊門下,有一位名叫善星的比丘,是位很難度化的人。當佛陀在王舍城時,善星一直侍候在佛的身邊。有一次,釋尊正為帝釋天說法,弟子們必須待師尊就寢後,才能休息,善星不耐煩佛陀說法的時間過久,所以,當佛說完一段後,就顯得不耐煩了,甚至表現沮喪。當時,王舍城有一種風氣,每當孩子哭鬧不休,父母會習慣恐嚇孩子說:「薄拘羅鬼要來抓你了」。善星猛然想起此事,為了想催促佛去就寢,也對佛說:
「易行道」和「難行道」,都是學佛修行的菩薩道。首先出現於龍樹菩薩的《十住毘婆沙論》卷五〈易行品〉。介紹菩薩的修行之道,有難、易兩種。如世間行路,以步行走陸路,比較吃力艱難;乘船行水路,比較省力容易。難行的菩薩道,是指勤行精進;易行的菩薩道,是指以信心為方便而致不退轉位。
從原始聖典阿含部及律部中看,居士的宗教生活,也就是三皈、五戒、八正道、五法具足、四攝法等的生活,居士與一般俗人生活的不同處,也是從這些德目的實行之中表露出來,這些德目,上面已講過了。
有人說,人類是社會的動物,所以凡是人的生活,便不能脫離社會。所謂社會的定義,應該是「有組織的團體」,所以我們最大的社會,可以包括全體人類,最小的社會,可以小到僅僅是二人以上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