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佛的人,有時候太過極端。
太過極端就是死守某一種東西。
- Jul 12 Sun 2020 06:18
我們學佛的人,有時候太過極端
- Jul 11 Sat 2020 23:35
學佛後竟出現家庭不和,生病,究竟為什麼?
學佛後竟出現家庭不和,生病,究竟為什麼?
世間上有些愚痴的人,認為自己不受因果約束,殺生造業沒有果報,卻不知這只是時間早晚而已。你造業雖不一定馬上受報,但只要因緣成熟了,勢必會讓你感受痛苦。
- Jul 11 Sat 2020 23:16
為何想吃?身體也是鬼神村!體内有很多鬼要吃飯啊!
修行人的秘訣,就是要少吃——人吃多了,這種東西就會作怪!
修行人的秘訣,就是要少吃。為什麼?因為少吃少生欲念,少欲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樂,常樂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就生菩提,生菩提就得解脫,得解脫就能任運自在、生死自在、智慧自在。
- Jul 11 Sat 2020 23:06
這個和尚很特別,天天逛街,竟然自在往生!他是如何做到的?
- Jul 11 Sat 2020 08:17
學佛修行就是轉變心念,境為心轉時,已在凈土中!
- Jul 11 Sat 2020 08:07
因果的道理——異熟果、等流果與增上果淺說
因果的道理——異熟果、等流果與增上果淺說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如果我們能夠停下追逐外物的匆匆腳步,聆聽諸佛菩薩的教言,認真思維因與果的關係,就會知道隨著業識的投胎,每個新生命都攜帶著過去世所有的業而來到今世。這些業幾乎決定著有情此生的一切:從內在的心理個性、生理狀況,直到外在生存的環境。
過去世的業會在今世逐漸顯現出它的果報,即異熟果、等流果與增上果。如果今世沒有造重善或者重惡的現法受業,那麽今世所顯現的人生遭遇,幾乎都是由過去世的業感召而來。
當然這一生的花開花落、雲卷雲舒便只能按著既定的時序次第顯現。懂得這些之後,對於人生我們不會有太多的狂想和失落感,能安於命運而不怨尤,會冷靜地分析導致今世缺陷的原因,從而斷惡行善,爲今生與來世的幸福創下生機。
以下依次分析世間的果報。
第一節 異熟果
根據經論的開示,造上品的殺生等十惡業,每一種業都將感生於地獄之中,造中品十惡業,每一種業會感生於餓鬼之中,造下品十惡業,會感生於旁生(註:畜生道)之中。
無論十不善業中的哪一種,如因嗔心而造,會墮於地獄中;如因貪心而造,會墮入餓鬼道;如因癡心而造,會轉爲旁生。
在十善業方面,行持下品善業會轉生於人間,行持中品善業會轉生於欲界天,在行持善業的基礎上如修四禪八定,會轉生於色界、無色界。
第二節 等流果
一 同行等流果
我們可以觀察:同一父母、同一家庭環境,但孩子卻性格各異:有的仁慈,有的殘忍,有的堅強,有的懦弱,有的開放,有的保守……這些個性在幼年時期、接受教育之前,就已經開始顯現。在興趣愛好、舉止言行方面也無不如此。是誰賦予每個幼兒與生俱來的個性呢?
佛在《百業經》中說:“因爲行持不善業的串習力,會延續於後世,也會依不善的業,而轉生作不善者。”當然,若行持善業,結果是相反的。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延續著過去世的習氣,習氣堅固難移的就稱爲性格。所以一舉一動、一念一行都不會無緣無故地産生,都是在以往業習的推動之下而作的。比如:牛呞比丘常作牛呞,乃因多世作牛,從牛轉生而來,所以今生仍有此習氣;一比丘雖已得漏盡通,但卻常自照鏡,因他多世作過淫女,從淫女轉生而來;目犍連雖已得神通,仍然常常戲跳,也因前世作過獼猴,從獼猴中轉生而來。
所以,如果前世是以殺生爲業的人,今世也喜歡殺生;如果前世是以不與取爲業的人,今世也喜歡偷盜……這都是由前世造惡業的串習力在今世顯現的同行等流果。
再看動物世界,鷂鷹喜歡殺生,老鼠喜歡偷盜,惡狼兇殘,蛇蠍狠毒,鴛鴦淫重,豬牛癡鈍……動物各異的習性也是各自前世造惡業所帶來的。反之,善業所感召的同行等流果則是生生世世喜歡行善,並且善根不斷增長。
《百業經》中有一則公案:
一日,世尊到城中化緣。有位施主供養叫“拉達”的美食,不遠處的婆羅門子見後,飛跑到世尊前祈求:“給我吧!”世尊略作思索後對他說:“你先說‘我不要’,然後我再給你。”婆羅門子迫不及待地照說後得到了世尊慈悲賜予的“拉達”。一旁的給孤獨長者見狀,立即勸婆羅門子:“世尊圓滿一切功德,施主供養世尊的食物,凡夫不能受用,假若你將‘拉達’還給世尊,我可給你五百嘎夏巴涅3。”貪心的婆羅門子聞言喜出望外,馬上將‘拉達’還於世尊,高高興興地到長者家中取了五百嘎夏巴涅。
回到精舍後,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此婆羅門子貪心甚重,見諸食物都說‘給我!給我!’?爲何世尊初時不給,令說‘我不要’後再給?唯願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