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和尚很特別,天天逛街,竟然自在往生!他是如何做到的?

冬瓜和尚忘記生死

冬瓜和尚,其名不詳,俗姓孫,杭州人。因為特別喜歡吃冬瓜,故人稱冬瓜和尚。在華嚴庵出家,平時很少說話。從早到晚在大街游走,四季不輟。前後經歷十餘年,人們都不知道他的真實情況。

和尚交往很少,只和鄰庵的僧人慧照關係要好。

在往生前一月,和尚告訴慧照說,「明年新正初六日,我要走了,屆時請駕臨送我。

這一天,和尚從法慧庵的齋會返回住處,見到慧照在等他。便問:「你來做什麼呢?」

慧照說:「您之前邀我來的啊,我是特意來送您的。」

和尚說:「對了!你要是不提醒,我都給忘了。」 

於是沐浴更衣,禮佛事畢,對慧照說:「我要走了。既然要走,我留一首偈子吧。」

便說:「終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識,別有一天堂。」

說完,怡然而終。

西史氏評價道:

往生時至,卻忘記了這回事,之前有修證功夫才敢預知,今日則能說走就走,可見生死已可以作主。之所以有此功夫,別無其它,心佛一如而已。若論現在人念佛,每天則泛泛悠悠幾聲佛號,而且不能安住於念念心系極樂世界,卻希望臨終時瑞應現前,則難之又難!

——選自《淨土聖賢錄》

冬瓜和尚怎樣念佛達到如此境界的呢,我們不得而知,幸運的是還有別的祖師大德給我們留下了念佛法門的秘訣。

憨山大師,明代著名禪師,名德清,安徽人,至今肉身仍在南華禪寺。

十二歲時,大師聞金陵西林無極大師有大德,遂投大師門下,深得賞識。因讀《中峰廣錄》,立志修習禪宗法門,脫離生死苦海。

十九歲依無極大師剃染,專心參究向上一著。因久不得要領,改為專心誦持阿彌陀佛名號,逐漸打成一片。一日,夜夢阿彌陀佛出現西方,相好莊嚴,了了分明。又欲見觀音、勢至二菩薩,二菩薩即現半身於空中。此後三聖時現目前,他想:「時時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念佛時時與佛相應,在憨山法師來看,怎樣念佛,才算成功呢?

憨山大師:什麼叫念佛得力?

且如兒女之情現前時,回光看看這一聲佛,果然敵得這愛麼?果然斷得這愛麼?若斷不得這愛,如何了得生死?以愛緣多生習熟,念佛才發心甚生疏,又不切實,因此不得力。若目前愛境主張不得,則臨命終時,畢竟主張不得。

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知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之時也。何必待到臘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所謂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見血,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則諸佛墮妄語矣。

第一要看破此心是妄想,凡起心動念處,便是業根,切不可隨他妄想流轉。日用密密觀察,妄想起處,就要看破,看破則當下消滅,切不可隨他相續攀援,往而不返。

若觀察不定,無巴鼻時,但將一聲阿彌陀佛作話頭,緊緊抱定,念念不忘,有此話頭作主,但見妄想起處,即提起一聲佛來,是謂正念,正念現前,則妄念不待遣而自消矣。

如此二六時中密密用心,唯此一念為主,其餘一切妄想皆為客,主客若分,久久純熟,則妄想自消、真心自顯矣。

今欲舊業消除,先要發起大智慧光,照破無明,不許妄想萌芽,潛滋暗長。若能妄想起處一念斬斷,則舊積業根,當下消除,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覺照稍遲,則被他轉矣。

若能於日用起心動念處,念念覺察,念念消滅,此所謂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以無明黑暗,唯智慧能破,是謂消除也。

若晝夜不捨,勤勤觀察,不可放行,但就妄想生處窮究,了無生起之相,看來看去,畢竟不可得,久久純熟,則自心清淨無物,無物之心,是謂實相。


開悟不一定能了生死,要這樣,才能了生死(廣欽老和尚)

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一切唯心造,彌陀經中所敘述西方極樂世界,有金、銀、琉璃一切莊嚴等,都是因應眾生對一切相分別貪取的習性,而方便設立的,使眾生因嚮往而專意念佛,與所謂「帶業往生」,具有相同的誘導作用。離一切相的清淨無礙,才是真正究竟的西方。

修行就是要做到去除你我相,這才是真功夫。否則到那裡修也徒然,如果修到這點,你的功夫也就到家了。不去除你我相,無法解脫,師父教的是解脫法門,不是說要收人才的。

世俗取才,出家修行是取德。

要沒有分別心,才能去我相,假如執我相,就修不到行,去我相,智慧才會開。

總是說別人不好自己好,說好就高興,說不好就難過,就是你我相。修行如有你我相,則心不安,若存我相,每樣事都有我,把我看得很重,分得很清楚,這樣對我們自己不利,天天都有煩惱。

我們的耳朵總是喜歡聽,看有沒有人在說自己的壞話,眼睛也喜歡看好的,這點對修行不利。父母生我們下來時懵懵懂懂,長大以後就惹塵埃,就有我相,有我相就有煩惱。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去除我相我執,才會開智慧。不去除貪嗔痴,智慧不開;什麼事都怕怕的,也不會開智慧。

所謂無色相,即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亦即「真空妙有」,意思是外境確有此物或此事,我們心中沒有此物或此事的存在,心中是空的,若心中有著這些事物,煩惱就會由此而生。

開悟不一定能了生死,要得阿羅漢,斷見思惑,即無我相,才能了生死。對此句有感悟心,仍有這個那個意念浮存,全是基於有個我,有了我即自私。

修行要沒有我相,不要說自己以前在家是什麼身份,出了家就沒有身份、學歷高低之分,大家都一樣,否則就不能下心修道。

在這五濁惡世、香味觸法中,如有正念出來,就會分析出生活中這些舉舉動動,都是妄想虛妄。每個人都有一種煩惱心,在「我相」內計較。不要把「我相」執牢牢的,這樣煩惱不能解脫。不論有多煩惱,也是一句「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