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果的道理——異熟果、等流果與增上果淺說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如果我們能夠停下追逐外物的匆匆腳步,聆聽諸佛菩薩的教言,認真思維因與果的關係,就會知道隨著業識的投胎,每個新生命都攜帶著過去世所有的業而來到今世。這些業幾乎決定著有情此生的一切:從內在的心理個性、生理狀況,直到外在生存的環境。

 

過去世的業會在今世逐漸顯現出它的果報,即異熟果、等流果與增上果。如果今世沒有造重善或者重惡的現法受業,那麽今世所顯現的人生遭遇,幾乎都是由過去世的業感召而來。

當然這一生的花開花落、雲卷雲舒便只能按著既定的時序次第顯現。懂得這些之後,對於人生我們不會有太多的狂想和失落感,能安於命運而不怨尤,會冷靜地分析導致今世缺陷的原因,從而斷惡行善,爲今生與來世的幸福創下生機。

以下依次分析世間的果報。 

第一節 異熟果 
根據經論的開示,造上品的殺生等十惡業,每一種業都將感生於地獄之中,造中品十惡業,每一種業會感生於餓鬼之中,造下品十惡業,會感生於旁生(註:畜生道)之中。
 
無論十不善業中的哪一種,如因嗔心而造,會墮於地獄中;如因貪心而造,會墮入餓鬼道;如因癡心而造,會轉爲旁生。
 
在十善業方面,行持下品善業會轉生於人間,行持中品善業會轉生於欲界天,在行持善業的基礎上如修四禪八定,會轉生於色界、無色界。

第二節 等流果 
 同行等流果 
我們可以觀察:同一父母、同一家庭環境,但孩子卻性格各異:有的仁慈,有的殘忍,有的堅強,有的懦弱,有的開放,有的保守……這些個性在幼年時期、接受教育之前,就已經開始顯現。在興趣愛好、舉止言行方面也無不如此。是誰賦予每個幼兒與生俱來的個性呢? 

佛在《百業經》中說:“因爲行持不善業的串習力,會延續於後世,也會依不善的業,而轉生作不善者。”當然,若行持善業,結果是相反的。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延續著過去世的習氣,習氣堅固難移的就稱爲性格。所以一舉一動、一念一行都不會無緣無故地産生,都是在以往業習的推動之下而作的。比如:牛呞比丘常作牛呞,乃因多世作牛,從牛轉生而來,所以今生仍有此習氣;一比丘雖已得漏盡通,但卻常自照鏡,因他多世作過淫女,從淫女轉生而來;目犍連雖已得神通,仍然常常戲跳,也因前世作過獼猴,從獼猴中轉生而來。 

所以,如果前世是以殺生爲業的人,今世也喜歡殺生;如果前世是以不與取爲業的人,今世也喜歡偷盜……這都是由前世造惡業的串習力在今世顯現的同行等流果。

再看動物世界,鷂鷹喜歡殺生,老鼠喜歡偷盜,惡狼兇殘,蛇蠍狠毒,鴛鴦淫重,豬牛癡鈍……動物各異的習性也是各自前世造惡業所帶來的。反之,善業所感召的同行等流果則是生生世世喜歡行善,並且善根不斷增長。 

《百業經》中有一則公案:
一日,世尊到城中化緣。有位施主供養叫“拉達”的美食,不遠處的婆羅門子見後,飛跑到世尊前祈求:“給我吧!”世尊略作思索後對他說:“你先說‘我不要’,然後我再給你。”婆羅門子迫不及待地照說後得到了世尊慈悲賜予的“拉達”。一旁的給孤獨長者見狀,立即勸婆羅門子:“世尊圓滿一切功德,施主供養世尊的食物,凡夫不能受用,假若你將‘拉達’還給世尊,我可給你五百嘎夏巴涅3。”貪心的婆羅門子聞言喜出望外,馬上將‘拉達’還於世尊,高高興興地到長者家中取了五百嘎夏巴涅。 

回到精舍後,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此婆羅門子貪心甚重,見諸食物都說‘給我!給我!’?爲何世尊初時不給,令說‘我不要’後再給?唯願開示。”


世尊告諸比丘:“此婆羅門子貪心甚重,千百世中無論見到什麽食物都說‘給我吧!’,從未說過‘我不要’。今天,以此因緣,讓他說一句‘我不要’,將來山王如來出世時,他將以此善根于山王如來教法下出家,證得阿羅漢果。”

婆羅門子一次又一次地說“給我!給我!”,這種索取的心理和行爲一直不斷地重復,延續了好幾百世。在這一世,佛陀慈悲善巧地在他的識田中播下一顆善根種子,這種子只能在遙遠的未來成熟而轉化他的貪求心態。如果沒有佛陀的善巧度化,在無對治力的情況下,他的行爲只會隨著原有的習性一次次地重演除了要長久地感受貪心所帶來的貧賤果報之外,不可能無緣無故就擺脫惡行等流的束縛。無數次串習只會引發日益堅固的惡性等流習氣,他的靈性將被這惡業的僵化慣性所埋沒。
 
在炮烙地獄中,有一幕這樣的情景:衆生由於強烈的淫欲習氣,看見地獄中的火柱都是美女。於是,情不自禁地緊抱柱子,熾燃的火焰將他們焚燒得昏死過去,但復蘇之後,仍見柱子爲美女,又奮不顧身前去擁抱,而後又昏厥在地,如是反復感受巨大的痛苦。

迷亂的惡習如此強烈,地獄衆生已經完全喪失了覺知,只有任憑習氣的擺佈連續不斷地衝動,愚癡冥頑的可憐衆生何時才能迷途知返,截斷這惡性等流的迴圈之索呢?

不像惡道衆生只能被動地受業力的支配,我們已得人身,具有覺悟的能力,具有難得的聞思修行機緣,這時該好好反觀內照!自己的心理、行爲是不是也象婆羅門子和地獄淫欲衆生那樣,一直在反復加強著過去已形成的某種行爲習慣?如果此時惡行的等流習氣現前,我們不應再隨宿業繼續流轉,而應痛下鉗錘、逆流而轉,將過去的惡習扭轉過來,轉惡行等流爲善行等流。相反,如果善行等流習氣現前,就應隨喜自己,使善的等流不斷增上、堅固、發展。

 感受等流果 
站在山巔高聲一呼,山谷之中自然回聲回應。只要餘音未盡,回響就不會斷絕。報應之理也是如此,在業還未消盡之時相續必感受現報、後報以及餘報。如造殺生之業,剝切臠截、炮熬蚶蠣,飛鷹走狗射獵衆生,就會墮落在屠裂斤割地獄之中,因爲殺生的重業在地獄中窮年極劫備受劇苦。受苦完畢,又墮在畜牲中,作豬馬牛羊驢騾魚鳥,爲人所殺,不得壽終,還須以身肉償還殺債。在畜牲道中,又須歷經千生萬死。憑著微善,一朝得脫畜道而獲人身,由殺業未盡又有住胎而墮、出生即亡,或者十歲、二十歲就夭折而死的。這短命的惡報就是殺生的感受等流果。
 
依此類推,造作十惡業中的任一種,在三惡道中受盡痛苦而脫身爲人時,因餘業未盡,還需感受此種惡業的等流果報。佛經論典如是開示了十惡業的感受等流果:因爲殺生,感得多病、短壽;因爲不與取(註:盜取),感得資財匱乏且與怨敵共用;因爲邪淫,感得眷屬不調、妻不貞潔;因爲妄語,感得常遭誹謗、受人欺誑;因爲離間語,感得眷屬不和、眷屬鄙惡;因爲粗惡語,感得聞違意聲、語成爭端;因爲綺語,感得語不尊嚴、辯才不定;因爲貪欲,感得貪欲熾盛、貪不厭足;因爲嗔恚,感得損害於他或遭他害;因爲邪見,感得見解惡鄙、諂誑爲性。

相反,過去世的十善業會給今生帶來幸福圓滿。十善業的感受等流果是:
斷除殺生,長壽無病;斷除不與取,受用具足、無有盜敵;斷除邪淫,夫妻美滿、怨敵寡少;斷除妄語,衆人稱讚、心具仁慈;斷除離間語,眷屬敬愛;斷除惡語,常聽悅耳之語;斷除綺語,言語有力;斷除貪心,常滿心願;斷除害心,遠離損惱;斷除邪見,相續生起善妙之見。

第三節 增上果
據說古代仁王執政時,天下百姓普皆行善,便有風調雨順、日月清明之瑞相。而到衆生惡業深重、天下大亂之時,往往流星飛殞、江河泛濫、饑饉災荒、瘟疫流行。人心即是天心,人與自然不可分割,本來就有著難以分離的密切關係。人類所造的共業直接決定著外在環境的狀況。生存的環境不會離開我們所造的業而另有其獨立存在的自性,它確實只是我們每個人所造的業共同疊加起來而在外部形成的結果。

曾經有位藏地的大成就者,在安住于深秘境界之時,通過手中的脈相即能得知何時將有日食的出現。當時許多人不信,最終他的預言完全得以證實,沒有絲毫的差錯。密乘時輪金剛密續中將世界歸納爲密時輪、內時輪、外時輪三種,密時輪決定了內時輪,而內時輪決定著外時輪的運轉。真正有成就的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境界改變星際的運行,可使太陽定位於虛空之中。

現在就來看看我們的業是如何決定我們的生存環境的。

摧殘生機的殺傷業力反過來使得感生的自然環境中,所有的飲食、花果等都少有光澤和生命力,所結果實難以養人,反而促生疾病。由此因緣,生存於其中的無量有情都未盡壽量中道夭折。

肆意掠奪、欺詐、竊取的不與取惡業會導致自然界植物果實鮮少,果不滋長,果多變壞,果不貞實,土地上生長的莊稼常常遭受霜雹旱澇的侵襲,再加上蟲害,等待我們的只有饑饉的荒年。

欲海橫流、邪淫增盛,不清淨的染汙業恰如其分地製造了泥糞臭穢、風雨惡劣、塵埃遍佈的外在環境。

妄語業則使得農作、行船種種的事業都不會興盛廣大,與人也不能和諧共處,人與人之間常常互相欺騙,多諸怖畏恐懼因緣。

離間語破壞和合,導致人心的矛盾,這種業反過來使得大地高下不平、丘坑間隔、凹凸難行。

而粗惡語出語不柔、唇槍舌劍,傷害人心,由此感生之地瓦石沙礫,粗澀難觸,而且所在之處枯槁乾涸,無有池沼河流,幹地鹵田,丘陵坑險,充滿了怖畏恐懼的因緣。

綺語遭致的果報,則是果樹不結果實,非時結果,時不結實,未熟似熟,根不堅牢,勢不久停,園林池沼可樂極少,充滿怖畏恐懼因緣。

貪欲心的熾盛,使得一切的盛事,或經一年或曆一月,有些僅一日之間即已漸趨衰微,唯減無增。

嗔恚煩惱所帶來的是疾疫的流行、災橫的擾惱、怨敵的驚怖,以及獅子虎蛇、蝮蠍蚰蜒、毒暴藥叉、惡賊強盜等等不吉祥之物。

邪見猖獗則使器世間黃金、寶石等所有第一勝妙之物的生源,都隱沒不現,種種不淨之物看似清淨,苦惱之物看似安樂,人們生存在不蒙三寶之光照臨的邊地,身心得不到救護,在無依無靠中找不到真實的皈依處。

這些就是十惡業成熟於外境上的增上果報。與此相反,十善業成熟於外境上,具足圓滿的功德。
 
有個傳統的例子是這樣的,有六道衆生同時來到了河邊,這時人道的衆生看到眼前是水,可以洗滌、灌溉;地獄的衆生把它看成熔化的岩漿;餓鬼衆生看到的是膿血;對魚類來說,這河流是它的家;天神把它看成是帶來喜悅的瓊漿玉液;而阿修羅則把它看作是淚水。

所以同樣的河流,由於六道衆生的業不同,而顯現出各異的景象。當地獄衆生的業障漸次清淨,逐漸向上轉成餓鬼、魚、阿修羅、人、天人時,相應地,所見的對境就會從岩漿變成膿血、宮殿、淚水、水直至甘露,業障的逐漸減輕帶來的是外境的不斷清淨。
 
所以淨化生存環境最根本、最關鍵的還在於淨化我們每個人的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