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欽老和尚在山洞修行打坐八年中間,時常都有猴子會送水果去供養他,
猴子的手一次只能拿一顆水果,如果送十顆水果,就表示猴子很辛苦,
來來回回走了十趟,所以老和尚一直對猴子很有感恩的心。
水蜜桃,誰吃才“不可惜”?
有一天,有人送很大的水蜜桃去供養老和尚,老和尚看了就說要送給猴子吃。
弟子一看,是這麼大的水蜜桃,竟然要送給猴子吃,就問老和尚說:
“這,送猴子吃會不會太可惜了?”
老和尚就問他說:“不然給你吃,會不會可惜?”
佈施—捨不得?樣樣可惜?(檢討自已平等慈悲心)是啊!
“給猴子吃是不是太可惜”,這一句話一說出來就表示,我們的心對眾生
並沒有平等慈悲。 好的東西自己用都不會覺得可惜,如果要送給別人,
或是送給小動物就覺得很可惜,一塊很好的餅乾送給螞蟻吃,也覺得很可惜,捨不得。事實上,我們是不是比一隻猴子更虔誠呢?
猴子當時供養老和尚的虔誠,我們未必跟得上牠!
尤其反省自己起心動念時常是自私、為自己,捨不得佈施,不肯捨己為人,
這真是值得慚愧,不值得供養啊!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