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認為:行善源自向善之心而見諸一言一行之間;真心行善,當是無所挑揀、時時處處地動善念、講善言、行善事。
佛教《金剛經》講,行善濟貧當「無相佈施」,做善事助人,心中不要有我在幫助別人的念頭。他人的誇獎,不過是過眼雲煙;金字招牌終將腐朽。
佛教認為:行善源自向善之心而見諸一言一行之間;真心行善,當是無所挑揀、時時處處地動善念、講善言、行善事。
佛教《金剛經》講,行善濟貧當「無相佈施」,做善事助人,心中不要有我在幫助別人的念頭。他人的誇獎,不過是過眼雲煙;金字招牌終將腐朽。
康楚仁波切建議我們要向上師、諸佛與菩薩祈請,請求他們賜與加持,「讓我因而生起傷悲之心」。但是,何謂「傷悲之心」(heartof sadness)?想像有一夜你在做夢,雖然那是個好夢,但在內心深處,你知道自己終究會醒來,而這一切都會結束。我們在生命中也是如此,不論我們的感情、健康、工作或生命中其它面向目前的情況如何,一切的一切遲早都會改變;而如小搖鈴般一直在腦後提醒你這種無法避免之事實的,就是所謂的「傷悲之心」。 你會瞭解,生命正與時間賽跑,因此不該將修持佛法拖延到明年、下個月或甚至明天,因為未來可能永不到來。
「與時間賽跑」這種態度非常重要,特別是在修持上。我親身的經驗告訴我,當我答應自己:「下周我即將開始修持」,多少就確定了我永遠不會去做,而我猜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所以,當你理解佛法修持不只是正式的靜坐禪修,而是不停地與自己的驕慢與我執對抗,以及學習如何接受各種改變,你就會即刻開始修行。舉例而言,想像你坐在海灘上欣賞落日,沒有什麼不如意的事發生,你感到很滿足,甚至很快樂。但突然間,那個小搖鈴在腦袋中開始響起來,提醒你這可能是你看到的最後一次落日。你理解到,如果自己死了,來生很可能完全不具足欣賞落日的能力,更不用說有能力理解何謂「落日」。光是這種思惟,就會幫助你的心專注于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