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曾經在《拈花微笑》一書中提到:「中國佛教史上,有兩位居士,最受後世所傳頌,一位是自稱為善慧大士的傅翕,另一位就是龐蘊居士。」可見龐蘊居士對後世影響很大。
龐蘊居士雖然從未剃度出家,但是他一生以居士身份在修行,包括他的家人也是,是值得令人讚揚的。現在,我們就來好好認識龐蘊居士吧!
聖嚴法師曾經在《拈花微笑》一書中提到:「中國佛教史上,有兩位居士,最受後世所傳頌,一位是自稱為善慧大士的傅翕,另一位就是龐蘊居士。」可見龐蘊居士對後世影響很大。
龐蘊居士雖然從未剃度出家,但是他一生以居士身份在修行,包括他的家人也是,是值得令人讚揚的。現在,我們就來好好認識龐蘊居士吧!
悟道法師:李炳南老居士他有三項不會勸人
所以過去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他在那裡講經說法四十年,他有三項不會勸人,不會主動去勸人。
第一不勸人吃素,不會勸人學佛一定要吃素;第二不勸人受戒;第三不勸人出家,他這三項不主動勸人。
【帝王將相亦學佛】
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認為,學佛是一種低層次的盲目行為,在末法時期的今天,出現這種想法也不足為怪。但這顯然與事實不符,從歷史上看,印度、藏地、漢地的歷代帝王對佛教都非常推崇。比如從印度聖境來說,樂行王、影勝王、阿育王三大貝拉王,以及三十七代暫扎王都致力於弘法利生事業;在藏地從拉脫脫日王到極樂五代的赤熱巴巾的歷代國王也都身體力行,弘揚佛法(詳細可參閱《青史》、《紅史》和《白史》);在漢地,自從西漢佛法傳入後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排斥佛教的國王只有三武一宗四位,其餘的都致力於佛教的弘揚。茲摘錄幾則漢地皇帝學佛弘法的事實。
編者按:鐘茂森博士(2011年7月15日正式出家,現在的定弘法師)的母親在二零零八年,跟兒子講,什麼都沒有顧慮了,現在只有一個願望就是求往生。她到人世間做的事情,該做的都做了,為國家、為人民工作,退休了,任務完成了;培養兒子,現在也長大成人,也為兒子找到一個好的師父,也沒有什麼後顧之憂,只有一個心念求往生。所以她把遺囑都寫好了,這樣什麼顧慮都沒有。這個遺囑裡面也特別講到對兒子鐘茂森博士的安排,特此把這位聖賢母親的這份遺囑——一位老人在日薄西山之年寫的最後的這段話,分享給大家。
十八世紀日本江戶幕府中期的白隱禪師(全名為白隱慧鶴はくいんえかく,西元1684~1768年)是臨濟宗的禪僧,被稱為「五百年間出的大德」,有許多關於他的小故事,都令人讚嘆他的修為。
有一位美麗的女孩未婚懷孕了。
出家前的何寶生曾住在位於香港屯門冠峰台價值3000萬的別墅中,自小在富足的環境中長大並且是家中獨子的他,自然是受到百般寵愛。昔時的何寶生經常穿著 光鮮亮麗的名牌,開著不同款式的豪華跑車出出進進,每天收工後就與朋友一同出去飆車、喝酒、交女朋友。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賭博,並且一擲千金也面不改色, 因此大家都覺得他是典型的“公子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