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及毒藥,皆在人舌中,實語成甘露,妄言則為毒
不妄語為佛教的五戒之一,因為不清淨的語言,造成不清淨的心靈。
垢穢的口業,會染污我們清淨的慧命,豈可不慎言!
羅侯羅是佛教的第一個沙彌,出家時只有十五、六歲,因此對於佛陀所說的法,還不能完全領受。
不過他性情溫和、品性端正,唯一的缺點是喜歡說妄語作弄人,譬如佛陀明明不在,當有國王大臣信者來拜訪的時候,羅侯羅就隨手一指,告訴訪客說佛陀在那裡,等客人撲了空折返時,羅侯羅就很開心。
佛陀知道羅侯羅惡作劇的事情後,特地來到羅侯羅住的地方,吩咐羅侯羅端來一盆洗腳水。
羅侯羅一看到佛陀嚴肅的樣子,不敢講什麼話,默默地端了一盆水給佛陀洗腳。
洗過腳後,佛陀指著水對羅侯羅說道:「羅侯羅!這盆裡的水可以喝嗎?」
「佛陀!洗過腳的水很髒,不能喝的。」
「你就和這盆水一樣,水本來是很清淨的,好比你本來是王孫,遠離世間虛假的榮華,出家做沙門。可是你不精進於道,不清淨身心,不守口慎言,三毒的垢穢填滿你的胸中,好比清淨的水裡有著垢穢一樣。」
羅侯羅低頭不敢仰望佛陀, 默不作聲,佛陀招呼他把水倒掉,等羅侯羅倒水回,佛陀問道:「你拿這個盆盛飯來吃可以嗎?」
「不可以的,佛陀!洗手足的盆是不淨的,這上面有垢穢,不能裝東西吃。」
「你和這個盆一樣,雖然做了清淨的沙門,不修戒定慧,不淨身口意,大道之糧怎麼能裝入你的心中呢?」
佛陀說後,用腳把盆輕輕的一踢,盆就滾轉了起來,羅侯羅很怕的樣子,佛陀問道:「你怕盆子壞了嗎?」
「佛陀!不是!盆是很粗的用物,壞了也不要緊。」
「羅侯羅!你不可惜這個盆,正等於大家也不要愛護你一樣。你出家做沙門,不重威儀,戲弄妄言, 這個行為的結果,是誰也不愛護你,不珍惜你,到命終的時候也不能覺悟,迷上加迷。」
羅侯羅聽了佛陀的教誡後,一改往日調皮的習氣,嚴持戒律,精進修道,每日勤於密行,終於成為十大弟子中的密行第一。
不妄語為佛教的五戒之一,因為不清淨的語言,造成不清淨的心靈,垢穢的口業,會染污我們清淨的慧命,豈可不慎言!
老師的話:
「妄語」,為十惡之一,又作故妄語或虛誑語。指以欺人為目的而作之不實語。
妄語之人欲修道得力者,無有是處。
如課文中的羅侯羅,雖然性溫品正,但喜歡說妄語捉弄人,故佛陀以洗足之水,即好比清淨的水裡有著垢穢一樣;而污髒之盆,則如三毒的垢穢填滿胸中一般,以此教喻羅侯羅,妄語乃不清淨語言,會造成不清淨的心靈,及垢穢的口業,更會染污我們的清淨慧命。
故『大智度論』卷十三中,佛陀告誡羅侯羅:「無慚愧人,妄語覆心,道法不入,亦復如是!」
『法苑珠林』卷七十中記載,若犯「妄語之罪」的眾生,死後恐將墮三惡道。
如果此人能得生為人,則來世將受「二種果報」即「一者、多被誹謗,二者、為人所誑。」
多被誹謗→為指前世無信妄語不實,故今生受被他人誹謗之報。
為人所誑→則指前世多以妄語欺誑他人,故今生受到他人所誑之報。
另外,據『大智度論』卷十三載,犯妄語戒而無慚愧心者,將有「一者、口氣臭。二者、善神遠之,非人得便。三者、雖有實語,人不信受。四者、智人語議,常不參豫。五者、常被誹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六者、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七者、常多憂愁。八者、種誹謗業因緣;。九者、身壞命終,當墮地獄。十者、若出為人,常被誹謗」等的十種罪報。
佛光山每年舉辦「在家五戒、菩薩戒會」的戒法傳授,即為令大眾有受「五戒」,因而能得「不妄語」的解脫因緣。
若能「不妄語」者,即能得『受十善戒經』雲的:「若能不妄語,說不妄言戒,持口如佛口。常說誠實語;是人生天上,口香熏諸天,若生於世間,謂諸香莊嚴」的妙善果報。
佛學院的學生,除了佛學上「解門」的課程學習,更要佛法上「行門」的生活實踐。
故進入佛學院就讀的在家同學們,學院皆會以持守「五戒」,為其做人生命解行的基本。
『論語』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即指出「信用」為做人的根本,而五戒中的「不妄語」即代表著做人信用的保證。
『星雲法語』「成功人生」也提到:信用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沒有信用的話,你一次說謊、二次說謊,常常妄語,再有辦法,別人也不會喜歡的。」
故『正法念處經』卷九云:「甘露及毒藥,皆在人舌中,實語成甘露,妄言則為毒」,點出能不妄語者,即如同甘露般利人利己;而妄語者,就像毒藥一般的害人又害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