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於患,有智慧的慈悲

子路救了一個溺水的人,接受了那人送的一頭牛。孔子說:「魯國必定好救人於患。」

子貢贖了一個人,卻沒去官府接受酬金(魯國之法:在國外贖回一魯人,可以到官府去領取酬謝)。

孔子說:「魯國不會再有人去贖人了。」

子路接受酬謝而勸德,子貢推托酬謝而止善。

孔子以小知大,以近知遠,從他的言論中就可以聽出來。

也從這裡可以看見,很多事情當下的作為,並不是只能為了迎合自己個人的喜好、想法就好了,還要看出所下的決定,所造成的影響層面會有多麼的深遠與廣大。

這裡的例子是啟示如何做到完整的善行,

反思:若眼看有惡人企圖還想再去危害世人,如果以獨善其身的想法與作法,當下能得到暫時的平靜無事,但有一天也會傷害到自家週遭的人。

但如果不畏惡勢力的威脅、恐嚇,願意挺身而出,自發心來提醒世人,莫再遭受到惡人的傷害,同時也防止惡人繼續再有傷害世人的造惡機會,這樣的發心與作為,也是會影響到很深遠與廣大。

有智慧的慈悲,就能合乎人性所能接受的層面,也是會給社會帶來一個良好的啟示與作用。

感謝受報的人,因為他們示現,造作了惡業,一定會有受報,給社會起了一個很好的警惕啟示與不敢造惡的作用,這就是受報者所產生的利益與功德。

 

以直報怨,有德君子之所為

有人問孔子:「以恩德來回報怨恨,怎麼樣?"

孔子反問道:那麼拿什麼來回答恩惠呢? 應該以正直來對待仇怨,以恩德去回報恩德。

孔子極力提倡的面對怨憤冤屈,出以公平,報以正直,正是有德之人,君子之所為。

以德報怨固然很慈悲很好,但不應該去強求被害者的家人,一定要對加害人「以德報怨」,

我們沒有立場說這樣的話或做這樣的要求,因為我們不是被害者或其家人,不能深刻體會這樣被害的傷痛,所以至聖孔子,教導我們,要以正直來回報怨恨。

有智慧的慈悲,就能合乎人性所能接受的層面,也是會給社會帶來一個良好的啟示與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