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什麼樣的環境,就會受到什麼樣的熏習

夢參老和尚:

你要想成道,想斷煩惱;你想精進,想多念念佛、多拜佛,可是身體不幫你忙——你心裡頭想做,但是身體做不到。

例如說我們念經,這是佛給我們規定的,沒有休息時間。中夜的時候,讀誦大乘,但是你精力沒有那麼大,你念念就睡著了。你看很多人念經的時候,念經睡覺。甚至繞佛的時候,走著都能睡覺,一邊跟著你繞,他睡著了。這是障礙,這是「睡眠蓋」。

說你想要了道、要解脫,它並不跟你一樣做。心裡想得不錯,心比天高,那業呢?業比天更高,那就把你這個障住了。我們每位道友都想精進吧?都想了生死吧?都想斷煩惱吧?就是斷不了煩惱,不但不斷,還增加。所以,惡習跟善習,兩個非常地難。

在我們《占察經》上講,由於無明癡暗來熏習你,就是你的業用,你沒法斷除。等你善業要能把惡業斷除了、結了善果了,這在《大乘起信論》上說「二種熏習」,才能得到解脫。

咱們是以善熏惡,善法增長,惡習慣就消失了,這個我們每位道友都有感覺的。你做惡事、做善事,是你遇著什麼環境,你在什麼環境當中,你受什麼熏習。那個環境得你自己選,得你有善根地選。

熏習力量非常大,我們都知道「昔孟母,擇鄰處」,他的媽媽帶著孟子的時候,最初住在屠宰房,那個孟子就學的怎麼樣殺豬、怎麼樣殺羊——怎麼樣殺畜生。他媽媽就看這可不得了,後來就搬了,搬來搬去,搬了一個讀書的地方,一個小書院的旁邊,他就跟著那些小孩學讀書去了。「擇鄰處」,說熏習的力量非常大。

像咱們在普壽寺裡頭,你都是善業熏習。惡的你看也看不到,聽也聽不到。所以,為善為惡是根據客觀環境形成的。


五蓋的內容

五蓋者,即五種的煩惱。蓋有 "蓋覆" 之義,也是煩惱的別名,因煩惱能蓋覆人們的心性,使不能生善法。

《法界次第》上之上曰:「通名蓋者,蓋以覆蓋為義。能覆蓋行者清淨心善,不得開發,故名為蓋。」
又詳智度論十七,大乘義章五本,三藏法數二十四。

五蓋有五法,分別是:

一、貪欲,二、瞋恚,三、睡眠,四、掉誨,五、疑。

一、貪欲蓋:執著五欲之境以蓋心性者。
  貪欲者,引取無厭曰貪,希須樂慕為欲。謂諸眾生,貪愛世間男、女、色、聲、香、味、觸、法、及財、寶等物,無有厭足。以此貪欲,蓋覆心識。禪定善法,不能發生。沉滯三界,不得出離,故名蓋也。

二、瞋恚蓋:於違情之境懷忿怒以蓋心性者。
  瞋恚者,即忿怒之心也。謂諸眾生,或於違情境上,或追憶他人惱我及惱我親,而生忿怒。以此瞋恚,蓋覆心法。禪定善法,不能發生。沉滯三界,不得出離,故名蓋也。

三、睡眠蓋:心昏身重,而不為其用以蓋心性者。
  睡眠者,意識惛熟曰睡,五情闇冥曰眠。謂諸眾生,以此睡眠蓋覆心識。禪定善法,不能發生。沉滯三界,無有出期,故名蓋也。

四、掉悔蓋:心之躁動,謂之掉,於所作之事而心憂惱,謂之悔,以蓋心性者。
  邪心動念曰掉,退思憂悴為悔。謂諸眾生,若縱無明,謬取則戲論,掉動心生,既所為乖失,退思則有憂悔。以此掉悔,蓋覆心識。禪定善法,不能發生。沉滯三界,無有出期,故名蓋也。

五、疑蓋:於法猶豫而無決斷,以蓋心性者。
  疑者猶預不決之義,即疑惑也。謂諸眾生,無明暗鈍,不別真偽,猶豫之心,常無決斷。以此疑惑,蓋覆心識。禪定善法,不能發生。沉滯三界,無有出期,故名蓋也。

  所說煩惱隨煩惱中,有依異門。佛說為蓋,蓋即蓋覆之義。謂諸眾生,此由貪等五惑,蓋覆心識。而於正道,不能明了,沉滯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不能出離也。

 

五蓋的對治方法

《中阿含經》卷十〈食經〉中,佛陀曾說:眾生以愛為食,愛以無明為食,而無明又以五蓋為食,乃至不信以聞惡法為食。譬如大海以大河為食,大河以小河為食,乃至山巖溪澗以雨為食。其中,「食」有牽引、長養、持續的意思。由經文我們可以瞭解:三毒五蓋的相續發展,是長養惡業,持續輪迴的原因所在。學佛修行就是要從根本上著手,杜絕心靈毒品的來源,撥雲見日,使自性的光輝得以顯露出來。

諸經論中,對於三毒五蓋的對治方法多有闡述,大致說來,可歸納如下:

1.以不淨觀、布施行對治貪欲。

2.以慈悲觀、忍辱行對治瞋恚。

3.以因緣觀、智慧行對治愚癡。

4.以無常觀、持戒行對治惛眠。

5.以數息觀、禪定行對治掉悔。

6.以堅信三寶對治疑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