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欲使怨斷者,唯有無報人!談《增一阿含經》之忍辱熄怨憎

文:持然法師

她生前很優秀,對三寶尤其敬重。皈依十年,皈依證都是敬而重之而的收在床頭的櫃子裏,海青都是掛在衣櫃中。她一向處處為人著想,也不去與人爭長短,因此常受人欺負,也未見她埋怨過半句,只說自己做得不夠好,甚至只要自己有能力,都會去幫助他人。住進善寧病房的將近一個月,聞訊趕來的親朋好友絡繹不絕,可想而知她結了好多好緣。面對諸多的探訪者,她無奈的說了一句話,我在浪費大家的資源。她吩咐子女姐妹,告別式盡量簡單,也不用到殯儀館,請師父簡單的為她在醫院出殯。花圈也可以省下,盡量把錢用在活的人身上,別浪費在死人身上。

她是寧願自己多勞作,也要他人得安逸。回想過去四年的靜修營,她都會主動要求清洗廁所。她總會要求說:師父!學員們難得來參加,而洗廁所是普羅大眾都不喜歡做的事,就讓他們安心歡喜的學習吧!洗廁所的事就交給我們姐妹就可以了。就這個願,連續四年的靜修營,她跟妹妹都負責洗廁所,而她其實很怕污穢,是愛乾淨之士。某一次,略約聽到妹妹在她床邊對她說,已物色洗廁所的搭檔,會繼續她的遺願。臨終時,一對子女跪在床邊一起念佛,她的氣色安詳,臉上不只沒有痛苦的表情,隱約中的還掛著淡淡的微笑。她走得出奇的快,幾下急促的呼吸後,就靜止了。她選擇在狂風黑雨的時段離開,不想大家奔波勞累,也不想大家再為她浪費資源。

她的故事,令筆者想起舍衛城長壽王典故。[1]長壽王為人聰明睿智無所不知,也善於刀劍之術,但由於國庫缺乏珍寶,不只四部兵眾不足,能輔佐的大臣也不多。也因此遭戰無不勝的波羅㮈國君主,梵摩達王之覬覦,欲出兵攻打略奪舍衛城。當時的長壽王心想,憑自己之力,足以擊潰敵方的軍隊,而殺死的眾生也將會不計其數。我不能為了這一世的榮耀,歷世受罪報。如今只有我離開舍衛城,遁入深山才能消弭這場戰爭。長壽王的離開,使得梵摩達王不費吹灰之力,統理了舍衛城。

之後,長壽王有次進城,不小心被過去的一名大臣認出,向梵摩達王告發而被抓。長壽王夫人知道後,不願獨活,便帶著八歲的長生太子進城,並囑咐太子,好好照顧自己,便拋下太子走向長壽王。國王與夫人即將處死之時,乘隙對太子說:莫見他人長,莫見他人短,隨後說了一個偈勸誡太子:「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無怨能勝怨,此法終不朽。」

長生太子將父母遺體火化後,開始計劃要如何為父母報仇。天資聰穎的太子,以精湛的琴藝虜獲了梵摩達王的心,漸漸獲得王的信任並委以重任。有一天太子有個機會,可以殺了梵摩達王報被侵佔國土,殺害父母的仇。當他舉起刀劍時,想到父親對他的最後囑咐,不要以怨報怨,否則將永無斷絕,若要止怨,唯有停止報復。太子最終只好放下仇恨,收起刀劍,饒了梵摩達王。

梵摩達王讚歎太子遵循亡父的教敕,又見太子不計前嫌,饒了自己一命,逐當眾向太子懺悔殺害了長壽王,也取下皇冠為太子戴上,歸還舍衛城於太子,最後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太子。

上文中,傳達了非以怨能解怨,以怨報怨將無了期,慈心能化解恩怨,忍辱且能淡化仇恨。

[1]《增壹阿含經》卷16〈高幢品 24〉(8經)(大正2,626b11-629a1)

作者 - 持然法師

釋持然,馬來西亞人,2006年於台灣新竹壹同寺,依止上如下琳長老尼剃度出家,同年進入壹同女眾佛學院就讀,2014年於壹同研究部畢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