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宗派法門 (1400)
- Apr 19 Sat 2008 17:43
佛說木患子經
- Apr 19 Sat 2008 17:33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 Apr 11 Fri 2008 23:12
文殊示諸佛皆從念佛而生
- Dec 23 Sun 2007 08:11
蓮池大師七筆勾
- Dec 23 Sun 2007 07:55
生病時心不病 -- 關於聖嚴法師的示疾
- Dec 23 Sun 2007 07:51
為何淨土宗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謂『淨土宗』,有廣狹二義,廣者包括往生『兜率淨土』與其他淨土(如東方藥師如來淨土),狹義則指往生『西方彌陀淨土』。為何高僧大德都勸勉求生『西方彌陀淨土』呢?現在分述其理由如下:
(一)因為兜率天不出三界,天報既盡,還墮閻浮提(地球),所以不願生天;若往生西方淨土,超出三界,直截五道,一生彼國,直至菩提,更不墮落,所以願生。
- Nov 26 Mon 2007 22:43
禪修的意義與方法
【禪修的意義】
佛 法的真理至深極廣,其中最能使吾人受益者,莫如止觀法門。《小止觀》云:「止乃伏結之初門,觀是斷惑之正要;止則愛養心識之善資,觀則策發神解之妙術。」 所謂「止」是止心不動,「觀」是使心念清明。在因中修習止觀,在果上則能成就定慧。是故《圓覺經》云:「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由此可知止觀的重要 性。
- Nov 06 Tue 2007 07:38
佛理探究-示念佛法門
- Aug 26 Sun 2007 07:54
運水搬柴,日常佛事
勞務中的行持
維持生命不能缺乏經濟生活,經濟生活要透過勞動工作而獲得。一般人透過工作求得衣食溫飽,也在工作中實現自己。在佛世時,出家人以乞食為生,同時藉機磨 鍊意志,傳揚佛法。但在重視勞動生產的中國,原來被視為神聖的乞食,便窒礙難行了,於是中國僧人依著隨方毗尼的原則,自耕自食。僧人生活的型態也由原來的 四處遊化,變成擇地安居,各種勞務工作開始出現在中國僧伽的修持生活中,因此中國佛教不但有源自印度靜中修的傳統,更開創了與生活俗事契合的動中修的方 法。
- Aug 22 Wed 2007 17:00
皈依的意義
世間的人,依靠金銀財「寶」,就能獲得物質生活;若能依靠佛法僧「寶」,就能得到精神昇華的安穩。
- Aug 19 Sun 2007 02:02
念佛往生須破三疑闖四關
- Aug 19 Sun 2007 01:59
九品往生
依《觀無量壽經》所載,無論博通三藏之大德或凡愚之人,因修持不同,往生品位便有差別,共分九品稱為「九品往生」。
1.上品上生:若人發三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次修三業(「慈心不殺,具諸戒律」、「讀誦大乘經典」、「修行六念」),如是精進勇猛,臨命終時,得蒙阿彌陀佛放光照耀,觀音、勢至及諸菩薩手持金剛臺,接引往生。
- Aug 19 Sun 2007 01:30
讚歎念佛,得何功德?誹謗念佛,得何罪報?
如本法師佛學問答 雜集經云:一度謗念佛人,千劫墮泥犁地獄,一度讚歎念佛人,滅卻身中百劫極重惡業。大行和尚云:人不志心念佛,亦謗佛故,遂即謗法,直入阿鼻地獄,受諸苦痛無有出期。 報恩經云:均提沙彌為罵上座,音聲如狗吠,均提沙彌,由一惡言,五百生中常作狗身,故知罵他還自得報。 雜阿含經云:有一人讚歎修道人善事勝妙,五百生中常得端正,形貌殊好,口氣常香,遍體香潔,如優缽羅華,香氣逆風,四十里聞香。故知讚他並得善報,念佛人兼須讚善。 法華經云:不說他人好惡長短,唯專念佛(梵語buddhanusmrti) ,速生淨土,不墮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