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沒有時間、地點、世緣的障礙和限制

印光大師

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好念佛。隨忙隨閒,不離彌陀名號;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是說我們念佛,沒有時間、地點、世緣的障礙和限制。念佛法門,百利而無一忌,沒有忌諱,任何時間都可以念,任何處所都可以念。

上衛生間,還有不乾淨的地方,或者身體裸露、沒穿戴整齊,都可以念。

只是印光大師說:在這些場合,默念比較相宜,如果出聲念,與儀式不合,並不是不能念佛。

有的人說:“我念佛成習慣了,自己在家里洗澡就開始念出來了,是不是得罪了?”

也沒得罪!

有人說:“上衛生間,正大小解,能不能念佛?”

可以念佛!

貴陽有一位蓮友,年紀大了,上衛生間大便,使力氣,結果腦溢血,血管崩裂,在衛生間人就昏迷了。如果說衛生間不能念佛,他如果平時也沒念過佛,那只有讓他墮落了。好在他平時都是專修念佛的,他昏迷過去以後,一天多,醒來開口第一句就是念阿彌陀佛,就告訴人家說:剛才他已經到淨土了,很莊嚴,很殊勝。

在任何場合都可以念,也都應該念。本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污穢的,我們這個世界就是穢土,不是到了清淨的地方再念。只是以人情來體諒,我們會找相對乾淨的地方來布置佛堂,會穿戴整齊莊嚴,這是表達凡夫分上的恭敬,但不要因外在的形式要求,反而障礙了我們念佛。

念佛是以相續為要,“語默動靜”都可以念。
(來源:《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印光大師開示:行住坐臥不忘念佛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唸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

信願行三,乃唸佛法門宗要。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

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信願行三,具足無缺,決定往生。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言唸佛正行者,各隨自己身份而立,不可定執一法。

如其身無事累,固當從朝至暮,從暮至朝,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大小便利,一切時,一切處,令此一句洪名聖號,不離心口。

若盥漱清淨,衣冠整齊,及地方清潔,則或聲或默,皆無不可。

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時,及至穢污不潔之處,只可默念,不宜出聲。默念功德一樣,出聲便不恭敬。

勿謂此等時處,念不得佛。須知此等時處,出不得聲耳。又睡若出聲,非唯不恭,且致傷氣,不可不知。


印光大師:行住坐臥念佛有哪些注意事項?

念佛人靜坐也須念佛。行住坐臥都可念。行時聲默隨意,臥時宜心中默念,不宜出聲,坐時切不可掐珠,掐珠則神不能定,久則受病。臥時亦然。念時必須心口耳字字句句,歷歷明明,心自不散,常存正念。不可提神過甚,以致心火上炎。睡時念,宜心中默念。洗澡,或抽解,或至不潔之處,心中默念,亦是一樣有功德。

又念時必須心口耳字字句句,歷歷明明。念得清楚,聽得清楚,心自不散。又須心常存正念,不使一切貪嗔癡種種不正之念稍生。若偶生起,即以佛念制令消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45頁 復朱智貞居士書二)

念佛時,眼皮須垂下,不可提神過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頭頂發癢發痛等毛病,必須調停適中。大聲念,不可過於致力,以防受病。掐珠念,能防懈怠,靜坐時,切不可掐,掐則指動而心不能定,久必受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26頁 誡吾鄉初發心學佛者書)

念佛人靜坐也須念佛,非外道只靜坐而已。念佛行住坐臥都可念。行時聲默隨意,臥時宜心中默念,不宜出聲,坐時切不可掐珠,掐珠則神不能定,久則受病。臥時亦然。(《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12頁 復孫藝民居士書)

此外一任行住坐臥,並做一切事,除作文算賬之用心事外,余做一切事,均好念。睡時念,宜心中默念。若衣冠整齊,手口洗漱了,出聲念也好,默念、小聲念均好。若睡下,或初起,衣冠尚未整齊,或洗澡,或抽解,或至不潔之處,心中默念,亦是一樣有功德。若出聲念,於儀式不合。譬如小兒念母,一日之中,無時不想念其母也。縱睡眠洗澡抽解之時,豈能令心中完全忘卻念佛之事?既記得無礙,則心中默念亦無礙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65頁 復寧德晉居士書六)


印光大師:此十念記數念佛,行住坐臥,皆無不宜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如或猶涌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

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1]往來者,朋從[2]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3],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4]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正)復高邵麟書四](《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線裝書局,2014年版)

註:

[1]憧憧:往來不絕貌。《易•鹹》:“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2]朋從:同類相從。

[3]三摩地:亦三昧之別名,此雲正定,亦云正受。正定者,心安住於佛號中,不復外馳之謂。正受者,心所納受,唯佛號功德之境緣,一切境緣皆不可得也。(《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復楊煒章居士書》)

[4]即:和融,不二,不離之義,如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也。(《佛學大辭典》)


行住坐臥都要不忘念佛

大安法師 

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此外,則行,住,坐,臥,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時當默念,不宜出聲。宜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難念。若衣冠不整齊,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潔淨處,均須默念。默念功德一樣,出聲於儀式不合。無論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有聲,而旁人不聞。)心中默念。均須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如此,則心不外馳,妄想漸息,佛念漸純,功德最大。

一個念佛行人除了定課之外,行、住、坐、臥,以及做不用心的事情時,都應盡量念佛。

「行、住、坐、臥」,即行走的時候,立住的時候,靜坐的時候,甚至是睡眠的時候。不用心做事的時候,不用心——比如你做的是簡單的體力活:掃地、做飯,這時都可以念佛。一方面念佛是修行,另一方面念佛還能幫助我們把事情做好。

那睡的時候就要默念,不要出聲念,臥時出聲一則傷氣,二則不恭敬。當你躺下來的時候,就不要念六字,可默念四字——阿彌陀佛,因為字多了怕難念。

現在很多人,由於生存壓力很大,想的事情太多,常常睡眠睡不好,失眠。其實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就是最好的安眠藥。

如果睡眠之前念一段時間佛號,再躺下來,和著佛號睡去,就容易進入睡眠狀態,能提高睡眠質量。就不需要去天天吃安眠藥了,安眠藥有很大的副作用,容易讓人產生藥物依賴,狀況會越來越不好,惡性循環。

除了躺臥時默念佛號,當衣冠不整的時候也要默念。衣冠不整就是指穿褲衩、背心什麼的。此外,洗澡的時候,上廁所的時候,乃至於到不潔淨處——不潔淨處就是那些污泥、爛坑之類的地方,這時候都要心裡默念佛號。

默念功德和出聲念一樣,但如果是在這種時候、這些場合,你出聲念佛反而不恭敬,於儀式不合,因為任何儀式的表達都是表達恭敬的。

念佛可隨各人的好樂,可以大聲念佛,當你覺得很昏沉的時候可以大聲一點念,或者追頂念。還有小聲念,金剛念(金剛念就是音聲在嘴唇旁邊,雖然有聲音,但是旁邊人聽不到,就是你自己能聽到),還有心中默念。

雖然有種種不同的念法,但共同點是都要做到「三清」,就是心裡這個念頭出來你要清清楚楚;口裡發出的聲音得要清清楚楚;耳朵把這聲音聽進去也是清清楚楚。

這能念的心和所念佛號的音聲要產生相依的關係,不能說口裡念著佛號,心裡打妄想,念出的聲音聽不到,那樣念佛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如果能做到「三清」,那你當下這一念心就不會向外跑到五欲六塵裡面去了。六根不跟六塵產生關係,六識就會不產生,妄想雜念,就慢慢止息;妄念止息了,佛號在這裡不斷地念、不斷地念,就慢慢純熟了。

那佛號念得純熟之後,能引發我們如來藏的多生多劫的善業種子,開顯無量光壽的性德,那樣功德就無量無邊了。


淨土法門:行住坐臥都要念佛,不要讓佛號斷掉

我們對於這個理論與方法深信不疑,從今而後,一心一意系念,系念就是我們一般講掛念,心裡頭有牽掛,掛念。什麼都不掛念,就掛念阿彌陀佛,就掛念著西方極樂世界,這就行,這個念頭好,比什麼念頭都好。這一句佛號務必要句句分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或者是六個字、四個字,總要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念念相繼,就是一句接著一句,不要讓佛號斷掉。「行住坐臥,唯此一念」,這一句同修們要好好的記住,行是走路,住是站在那個地方,走著也好、站著也好、坐著也好,躺在床上也好,都要念。所以有人來問,我們臥房不干淨,可不可以念佛?你看看,臥不到臥房裡臥,到哪裡去臥去?但是諸位同修要記住,如果躺在床上,心裡念不要出聲。為什麼不出聲?躺在床上出聲傷氣,傷身體,沒有別的原因。你在房間裡面站著念、坐著念可以出聲念;睡在床上的時候默念,心裡頭念,不要出聲,這是養生之道。什麼地方都可以念,洗手間裡也可以念,不能斷掉。洗手間裡面去念也是不出聲,心裡面默念,其他的地方都可以出聲念,不出聲念都可以。這個法門修學的確是方便,沒有任何形式上的拘束。

唯此一念,更無二念,二念就是妄想。不念佛一定就打妄想,這就是為什麼叫你一天到晚這一句佛號不要中斷,是防止你打妄想。也許有同修說了,我不打妄想,我沒有妄想,我也不念佛,行不行?我再告訴諸位,還是不行,為什麼不行?不打妄想的時候就是無明,妄想要把它念掉,無明也要念掉,道理在此地。假如妄想、無明都沒有了,你這個佛號就可念可不念。我們曉得,不但我們凡夫妄想、無明具足的,就是連二乘、權教菩薩,妄想、無明都還沒有斷得干淨;換句話說,這一句佛號在他們還是二六時中念念相續,何況我們凡夫!這個事實真相總要搞清楚,我們才會認真精進努力的去念。

「即以一念而除眾念」,從這裡就能夠看到效果。有些同修來跟我講,我不念佛的時候,心裡面妄念還少,這一念佛妄想就多了,愈念愈多,嚇得他都不敢念了。這是什麼回事情?實在講你的妄想不是念佛才念多的,你本來就那麼多。本來那麼多,沒有念佛,所以你沒有覺察到,沒有發現。原來就這麼多妄想,沒發現,現在一念佛,念佛要把念頭歸一,這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的妄念。這是個好現象,發現了。發現之後,我們要把這麼多妄想把它斷掉,用什麼方法斷掉?全部的精神集中起來念這一句佛號。雖然念佛妄念還是起來,不要去理會妄念,就是不管它。妄念跟佛號可以同時起,我們的心只注意佛號,不理會妄念,這就是降伏妄念的方法,降伏妄念的秘訣。

這樣念久了,你的注意力,你的精神、注意力注意佛號,久而久之,這個佛號念念分明,妄念就愈來愈少,功夫就進步了。所以不要怕,不要怕我愈念妄念愈多,嚇得不敢念,那是大錯特錯,就是因為妄念多才要念佛。昏沉多,昏沉是頭腦不清楚,糊裡糊塗的,這就是無明很重,精神提不起來,要念佛。所以,念佛不但能夠消除妄念,還能夠破除無明,精神能夠振奮起來。因為對於念佛的理論沒有完全通達明了,我們這樣念佛叫事持。實在上講,用事持而成功的,念到一心不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非常之多,這就是你真正相信。

其次「理持,聞說念佛法門,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深信不疑」,這個相應是理。我們在這個經上,前面跟諸位同修說過,過去講《無量壽經》也講過,你能夠聽得懂,好!聽懂了怎麼樣?疑惑斷除了,不會懷疑。聽不懂也沒關系,只要我相信,不懷疑,事持一樣成功。這個地方的相應,簡單的說,念佛的心,這個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所以,古德跟我們說,我們能念的這個心是始覺,所念的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是本覺,念佛的時候是始覺合本覺,這就相應。不但與西方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心心相應,乃至於與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都相呼應,這是理。對於這個道理,這個道理的確是很難懂,你要是「深信不疑,一心持念,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有些句子是《楞嚴經》上的,前面也跟諸位講過了。

一心一意的稱念,念佛的時候專心,專心就是都攝六根。通常古德教給我們攝心的方法,這一句佛號從心裡面生出來,心裡面生起,口裡面念出來,耳朵再聽進去,這就是都攝六根;換句話說,全心全意都在這一句佛號上。這樣淨念相繼,這個淨念就是不夾雜,夾雜就不淨了,相繼就是不間斷;不夾雜、不間斷,深信不疑,你念佛決定成功。

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  (第十集)  1991  新加坡  檔名:01-008-0010


一切時,一切處,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

以佛號取代妄想、惡念、煩惱,這樣做就對了。

每一句佛號都具足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聲聲念佛,聲聲得利益; 念念佛號,念念契入佛性,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沒事多念佛, 多念佛沒事》祝福大家念佛必定成佛!

南無阿彌陀佛!


夢參老和尚:念佛的障礙

 我們念佛,要先把念佛的障礙除掉。你們跟我們這些師父們不一樣的,淨土部的師父天天念佛,天天念經。你們這次兒來這裡打佛七,就要先把障礙除掉。
什麼障礙呢?你到了山上廟裡頭來,隨著師父一起念佛,要把你在家的事都放下,如果你心裡頭還牽掛那些在家的事,你念佛是念不好的。你來到這來,就把那些個家庭啊、瑣碎事啊,先把心清淨下來。

另外的呢?知道念佛當中修行,好像是一般的念阿彌陀佛,很簡單,什麼也不用學了,就念句阿彌陀佛,完了就生極樂世界了,能有那麼容易嗎?不可能啊!因為你必須得把這個世界,全部能看破了,放下,你才能去得了啊。如果娑婆世界的事兒,家庭啊、社會啊、人事關係啊,什麼都放不下,那你要生極樂世界,是絕對辦不到的、不可能的。

念佛的人都記住:信、願、行。

信心啊,這個分別很大的啦。不是像我們說:啊,我念句阿彌陀佛,我反正信佛了。那麼簡單嗎?因為,信若不懇切的話,信心不懇切的話,你念佛念得絕對不能進入、不能投入。你先把信心建立起來。當你確實是那個願啊,是真誠的願!那必須得把生命、這個世界的事兒,全都看破了,把自己的生命,看破了,你才能生得了!如果你平時不用功,等到你臨命終的時候,要想到能夠生極樂世界,那辦不到的。

但是,人家《彌陀經》說,很容易了:念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就生了。那個“一心不亂”,不是那麼容易的啦!如果你平日沒有下苦功夫,如果你平時沒有功力,對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如果你放不下的話,那你就是種種善根而已了,你生不到極樂世界去!  

說:“念佛的法門很容易”,不是那麼的容易,也不容易。你要了生死、想斷煩惱,那麼容易就生極樂世界啊?你先得考慮考慮,你煩惱斷沒斷?你先得了了它啊。

我今天早起在那兒想:我說,我們要先念佛、斷煩惱,你先把你這些困難你想一想,我在這給你念一下啊,大家、他們都能會、能理解的。 

你放下了,對這娑婆世界啊,我先看破了,心無貪念,一點貪念都沒有。看破了、看破就放下了,放下了念佛,念得非常懇切,自然懇切。這個時候,你沒有貪念啊。你沒貪念你心裡頭不顛倒啊!心不貪念、意不顛倒,這你生極樂世界是靠得住的。我們念佛念到一心!現在我們的心,三心二意。就是,念佛念到一心,很難!說:我念佛沒起這雜亂思想,還不說一心了,是純淨的,去雜亂思想,這個很難。

 如果是自己窮苦的人,為了生活奔波,他怎能來念佛念到一心;說富貴的人,他光享受去了,“富貴修道難”,這也是難啊。你先得把這些個難的除掉,我想了很多種難。

貧窮,怎麼樣供養三寶、佈施?“貧窮佈施難”,不容易做到的。這都是念佛的障礙。我說的這些難,你考慮考慮你有沒有?你有,那就得加倍用功了,說生極樂世界,辦不到的。

“生值遇佛世難”,在你生的時候,能遇著佛在世,這是難的。咱沒遇著佛在世,但是,咱遇著還有法。像普壽寺這些廟,還有這樣的道場,難嘛,難當中的還有不難的了。

“得睹佛經難”,咱們現在看佛經很容易。再過 一兩 百年?我是經過看佛經很不容易的。1950年,我想找一本《普賢行願品》,找不到了,1950年到1982年,這個時間找不到一本。我後來在中國佛學院當老師,想找一本《普賢行願品》,沒有。我以前佛學院啦,當老師的啊,好多佛經都沒有。所以說,能夠得到、看到佛經,像我們這麼樣方便,很難啊。

還有,“忍色忍欲難”,家庭關係、男女關係,這個關能過的了過不了?還有一些貪欲的關,你能夠過得了不?這是難關。

“見好不求難”,見著好東西,我一點貪欲心都沒有,不想得到。一般的人見著好東西,就想自己得到。這個也包括我們的師父,都在內。看“什麼好東西?哎,我想得一份”,都有這樣。包括印得好的經書,同是《金剛經》,這個經印得好,封皮也好啊,字也好,他想得到這個。

這些個都是求生極樂世界的障礙啊。見到好的,說,我不求啊,包括我都在內。如果分配房子的時候,有時候,是間好房子,我願分配給我一間,我能住進去。被人家羞辱,不發脾氣,這樣行。特別你們在家人,哪個對你的兒女,你不高興了,對兒女發脾氣,對你先生發脾氣,對誰都不能發脾氣。這叫“被辱不瞋難”。

還有,就是“廣學博究難”。廣學,學了得研究啊,得一門深入啊。看了很多,不去深入去學習。這非常的困難,你不能理解。就像我們說的,這些念阿彌陀佛,念一句阿彌陀佛,十個念的,有一個生的沒有?“很容易啊”,這是種善根而已了。真正了生死,到臨終的時候生極樂世界去,是很難很難的。

現在末法,我們想求一個善知識,很難!你可能也沒有體會到。我從16歲出家,我也一樣到處找善知識,很難很難!到西藏有些la ma,有神通了不得。但是功夫並不到家,別人瞎吹的。很多善知識,就像弘一法師,我當他的侍者,半年多,說上幾句話很難的,他不大跟你說話的。女眾,他根本不見,比丘尼,他根本不見的。他身邊的學生,跟了5、6年,也說不上幾句話的。善知識難遇,遇到你也得不到的。“會善知識難”。

念佛法門,像印光大師,這是念佛的,臺灣的廣欽老和尚,都是念佛的啊。你親近他跟前,他就一句話:“老實念佛去吧!去吧!”。但是,你聽到“老實念佛”,“我並沒有不老實啊”。他這話,含的很深意。他們開示你,沒有什麼開示。你見他,見吧。還有那個印光老法師,常時閉關的,我們稱他為念佛的、求生淨土的祖師。實際上,求善知識很難的。這是“會善知識難”。

“隨化度人難”,你要幫助別人,像我們的師父,隨化來幫助別人,難啊。

我這是舉了十幾個難,不說其它了。你怎麼樣用念佛,來躲避這些難,把難都消了?這些都具備了,你心裡想,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好了。

覺照念佛

今年是2005年,六十五年前,我的老法師,慈舟老法師打念佛七的時候,他講的開示,我拿來給大家介紹介紹。雖然隔了65年了,對我們還是新鮮的。

1940年,我們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師打佛七開示:“念佛,應該覺照”。我們念佛的人,應該有覺照。照的意思,就像大家念《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就一個字,“照”字。

大家要是“覺照”,覺是什麼?當你念佛的時候,你覺照:“南無阿彌陀佛!”覺照的意思就是:你的智慧,講念佛,沒講般若智慧。但是,念佛的時候,能念的就是般若智慧。應起覺照呢?不要糊裡糊塗念。念佛的時候,“南無阿彌陀佛!”要作觀想念。就像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不是妄念的“念”,要你用智慧去“照”。

念阿彌陀佛,不要求快,不要求數字。我們好多人,一天拿個念珠記數,念的數字多了,好像就成功了,根本不是這樣子,一句彌陀就好了。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一句彌陀作大舟”。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條大船。但是,主要是你的覺照,覺照的功夫。

念的時候觀想:“阿彌陀佛”,有的念六個字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是皈依。現在,你要打七的時候,就念“阿彌陀佛”四個字。阿彌陀佛是什麼?就是無量光,無量壽。你要觀想:你在無量光,你在無量壽裡頭。

所以,在念佛的時候,應當自己先認識自己的念頭。恐怕很多的道友們,對這個不大注意,“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注意你的念頭!要怎麼樣呢?“念念從心起”,每念一句,從我自己生起來的,“念念不離心”。完了你要知道,知道什麼呢?“誰在念阿彌陀佛啊?”“阿彌陀佛究竟是誰啊?”

這叫“照”。這個“照”字裡沒含著解釋,完了要解釋,說我們念佛的,必須知道:念佛的究竟是誰?誰在念阿彌陀佛?

我們現在都是口念,根本沒感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口念,心呢?現在我講的是我們老法師講的方法,要你心念。

人死了,口還能念嗎?口不能念了,可是心還沒死,心在念。為什麼說念佛到臨命終的時候最關重要?外形已死了,他的心還在念佛。念到這樣的程度,口不念了,心在念。

其實,哪個心呢?《金剛經》上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了不可得。那請問大德啊,你用哪個心念佛啊?過去心念嗎?現在心念嗎?未來心念嗎?

我這個講得比較深入,心對境有,看見阿彌陀佛像,到了佛堂了,或者現在我們打七了,有心,但這是境界相的,心要對境有的。那境界相呢?是由心生的。這種《華嚴經》的念經、念佛方法。

我的老法師,慈舟老法師,他是講《華嚴經》的。這種念佛不但能生,而且生的時候,到那兒就成了。這是上上的念佛。

心對境,有了,那境是心生的。

但是,我們這個心是虛妄心,它不是常住的。它一歇一念、一歇一念,……它常跑,這叫生滅心。那你自己要有觀照的,要自性念佛,念的是自性彌陀。

假使外緣境界沒有了,心還生不生?念阿彌陀佛的人,照樣的生,心照樣生。不是虛妄心念。從這一步的功夫啊,真要做起來,很難的。

念佛,用真心念,這是咱們講《華嚴經》,這是真心。我們現在所有的修行,就是要打消了這個虛妄心,要明白了自己的真心。

現在我們這個心,是因為有境才有的。比如說,咱們現在打念佛七,大家打念佛七了,你才精進,要是不打念佛七呢?我們淨土部,雖然不打念佛七,我們也如是念,別的部不是這樣,像戒律部,他學戒律去了。

這是叫你自己念佛要懂得,懂得什麼呢?要心念,不是口念。口是境,口不是心。心對境來說,那是要明瞭自性的心,用心念的佛,那你就念念都是念自己的,阿彌陀佛就是自己。

我剛才跟大家講,無量光、無量壽。當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你就進無量光中,如果你要求長壽的,你進無量壽當中了。那個無量壽,跟咱們所說的世間的壽命長短,不一樣的。那你說,釋迦牟尼佛活了80歲就圓寂了,哪有這個壽命呢?這是我們的看法的,其實釋迦牟尼佛並沒有圓寂。

懂得這個道理了,才知道這個心跟境的差別:虛妄心,不可以常住的,它是境界心;而我們那個真心,不對境的,是常住的。

能把用這個心,念佛念到這個,心能轉境了,用阿彌陀佛轉一切了,那你臨命終的時候,還不了生死嗎?!還不生極樂世界嗎?!不但能生,而且生的時候,還是上品上生。到那兒就見佛,見佛就聞法,聞法就開悟。

像我們現在一般念佛的,生到極樂世界,還是凡夫,你還得修。不過他沒有生死變遷,直至成佛,不再流轉了,苦難都沒有了。

也就是說:生到極樂世界,就是了生死了。

咱們在這個世界了生死,得證到阿羅漢。到極樂世界去,自然就成了阿羅漢了。在那兒,自然的,修、修、修,再不退墮了,再沒苦難了,三塗八難,什麼都沒有了。因此它殊勝,對修道者的殊勝!還有,是三根普攝的。那邊是沒有一些幻境的。

慈舟老法師講這個,是按《華嚴經》講的,在這裡,我們有些道友們是初學的,聽不懂的,就沒法進入。

現在你念阿彌陀佛,只能是止妄。念佛要能達到用真心念,不要用妄心念。這個現在我們的道友做不到,特別是我們在家道友做不到。那你就用妄心念,妄心念得妄心歇了,那真就現了。妄心歇了,真心就現了。

你能念到沒有雜念了,好比今天從早到晚上,念佛,一點雜念都沒有,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雜念都沒有。這個不但你們諸位,在家的菩薩,像我們比丘尼師父們,還做不到。若做到,就成了。真還不能顯,妄還不能歇。

但是,我們一定要懂得,懂得什麼呢?把我們的妄,我們要認得它:這是妄。

這一點你入了佛門,受了三皈,你才能知道真和妄。不然,連這個你也不知道啊。你一天所有的生活當中,全在虛妄當中,沒有一件是真實的。唯有到廟裡念念佛,這個還是真實的,因為它能夠導致你歸真啊。

借假修真

我們一般把假的當成真的,這是因為不知道真的。什麼是真的?現在你吃飯、穿衣,乃至你的肉體,全是假的!信不信?先得建立這樣一個信心。因為這個信心建不起,你就看不破,放不下,念佛也念不好。念佛也是假的,像我們現在講〈十回向品〉,像我們這樣講起來,現在我們這全是假的。這叫“借假修真”,以假的達到真實的。

我們凡夫在假之中,悟不到真;聖人他借假的,他能修真,達到真。印度那些阿羅漢借假修真,他只能達到一半,達到的很少。像咱們講那些華嚴菩薩,他真是達到真的。

咱們現在呢?真假分不清楚,不知道還有個真的。連知道都不知道!我們一入了佛門了才知道。不入佛門,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真的?以假為真,所以你就造了很多的業。

假使你要離開這個“真”的心,那就等於是死人。凡夫,像我們大家就是,把真迷了,把假當成真的了,而且執著不放。哪個道友看破了,放下了,那你很快就成就了。假的放不下,真的怎能得到呢?像我們手裡拿個東西,你拿了這個,你就不能拿那個,把這個放下,才能拿到那個。我剛才跟大家說的,你把這個世界放下,極樂世界你才能去得到啊。你不放下,怎麼去得到呢?這是假的!不要貪戀!

遇著點什麼事兒了,不要發脾氣。遇到什麼事都不要發氣,看得破,放得下。

但是借這個假的,你能達到真的,因為現在都在假當中。你知道:我這個不是真實的,有可壞性,而且必然壞!每年都壞,壞到死的時候。有的壞得快一點,有的壞得慢一點。還有自然的災害。

真的呢?什麼也破壞不了的,那就是真的。哎,汽車一撞呢?就沒事了,大水把你一沖呢?就沒事兒了,這都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它不壞的。山河大地,哪個是真?全是假的!

本體念佛

聖人、佛、菩薩,跟我們凡夫,就是一念之間。

為什麼要注重我們的念,我們是失念,失掉念頭。人在失念的時候,念佛、念佛,就是一念,那就注重我們現在念佛。我們念的是什麼呢?是真的,佛是真的,可不是像啊。我們念那個念佛,我們是用誠懇心,現在我們真心說不懂得,大家誠誠懇懇的念,注重這個念。因為虛妄的心,它不是常的。虛妄心不是常的。

念呢?就是念頭。過去古人說:“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念,念佛、念佛嗎!誰來念呢?要把能念佛的找到,誰在念?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完了想,誰在念?找著這個念的。能念的跟你所念的佛,這全是假的,但是,這裡頭有個真的:你能念的念,是真的,所念的佛,是真的。能、所,都是真的。

這個念,就得有功夫的念,叫“本體念佛”。

真心究竟在何處?你就在念佛當中,去體驗你真心在何處。這叫“悟”。悟,就是明白了,明白的“明”。咱們經常說,知覺的“覺”;覺悟了,就是明白了。“佛”,就翻“覺”。覺,就是明白了。你覺,你明白;你不覺,你不明白,你就不是佛。

明白了,怎麼表現呢?明白有個什麼樣子呢?它不是物質,它不可以拿得出來你看,沒有,這叫智慧。

能念阿彌陀佛的心,雖然現在它是妄,它有真的成分。有真的成分了,不是真,有真的成分。等你念到一定程度,它就把妄變成真了。變成真了,你那時候念的佛啊,是真心念的真佛。但是,我們真心念真佛時候辦不到,現在我們是假心。假心念念著,它就變真的了,同一個種性。

因此,念佛要用真心來念。這個真心,它不隨你過去、現在、未來遷變,它不動的,真心就不動。咱們要能保住這個真心,那你就生極樂世界沒問題。生極樂到成佛,沒問題,這樣決定能成佛。

這樣來念,就是聖念,聖人的念佛。咱們現在念呢?是在迷的當中。當然你念佛的時候,心裡一點雜念沒有,就放一線光明,光明就漸漸顯現了。當念成就了,光明就顯,你自己會感受得到。修行啊,自己能夠有感受。

像我們,不論在華嚴部的,在戒律部的。戒律部,戒律是防非止惡的,防非止惡也是,把那個錯誤的止息,真的就顯現了。戒律的意思就是讓你把干擾停歇下來,你靜下來了,這個時候你用功,你用什麼功都能夠成就,不止說你念佛,你這樣的來修行。

現在我們打佛七,打佛七第一個念頭:念阿彌陀佛。知道我這個念頭是假的,我要把它變成真的,轉成真的。怎麼轉呢?阿彌陀佛是真的,我念阿彌陀佛是真的,我的心變成佛心。念念著佛,你的心念得就轉變了,那你就把這個世界的、從你念佛當中,你承擔,承擔什麼呢?承擔妄歇真現。真要現了,你使這個真,不要錯過。我們哪位念佛,你都到一定時候,念的功夫用到了,真的會顯現。顯現是靠不住的,只是暫時的。為什麼呢?等你念得真正的、靠得住了的時候,就全是真的了,妄的沒有了。

現在我們剛開始念,還是妄的成分多,真的成分少。念、念,念得心相應了,靜下來了,雜念沒有了,這自己知道啊,每位道友都可以知道啊。說我自己雜念都沒有了。心靜境存,境界沒有了,什麼境相啊,就是阿彌陀佛。外境沒有,全心貫注,只是佛,佛就是外境。那佛跟我的心合了,我的心跟佛合了,那就功夫到家了。

這就是《楞嚴經》上說的。《楞嚴經》這樣說:你的心,被外邊的境界轉了,就是妄。妄,就是生死輪回。

說我的心能夠轉境了,外邊境轉不到我了。我們念阿彌脫佛,任何外頭的事物、聲音多大、吵鬧,動不了我的心,我還是念佛。這就是心能轉境了。能定得下來,能靜得下來了。

我們這個念佛是散亂的。你散亂的怎能達到一心不亂呢?那你必須得達到了一心不亂。一心不亂,也不是什麼很難得的,就是你心裡靜下來了。念念念念,心裡純一了,外邊的境界相,沒有了,就是心跟境合了。你在念阿彌陀佛,或者放放鞭炮,或者多少人吵鬧啊,你根本沒有,你還是靜靜地,還是念你的阿彌陀佛,什麼都像沒聽見一樣的。

像在家裡頭,家庭裡頭,念佛,孩子下學了,鬧、鬧,怎麼喊:“媽媽,媽媽”的,媽媽入了定了,就是心靜了,沒想到。但是你做這些事兒,在做煮飯啊,給孩子吃啊,照顧他們生活的時候,心裡沒動,還在念佛上,做這些事情像沒做一樣的。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無作而作,作即無作”,涵義就是這個意思。這叫念佛有功夫了!


蓮池大師:一切境緣,正好念佛

《彌陀經》言:若人念佛,臨命終時,必生彼國。

又《觀經》言:念佛之人,生彼國者,蓮分九品。蓋此念佛法門,不論男女僧俗,不論貴賤賢愚,但一心不亂,隨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間無有一人不堪念佛。

若人富貴,受用現成,正好念佛; 若人貧窮,家小累少,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 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養,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

若人無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處閒,心無事擾,正好念佛; 若人處忙,忙裡偷閒,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聰明,通曉淨土,正好念佛; 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 若人看經,經是佛說,正好念佛。

若人參禪,禪是佛心,正好念佛; 若人悟道,悟須佛證,正好念佛。

普勸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 花開見佛。見佛聞法,究竟成佛。

始知自心,本來是佛。

錄自 《雲棲法匯》

 

念佛-1.jpg

 

行住坐臥都可念佛!最好不要坐著念經,跪著念經能消除業障!

 

千萬不要躺著看經、念咒!因果可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