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欽哲仁波關於new age思潮的開示
目前分類:修行誤區 (1411)
- Dec 21 Mon 2015 00:05
佛法教授 宗薩欽哲仁波切 開示
- Dec 05 Sat 2015 09:58
一個人是非的觀念太清楚了,不會和平相處的
南懷瑾如是說
- Dec 01 Tue 2015 21:32
五種修行心態錯不得
佛教是個重實踐,重自力的宗教。所謂「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在佛教的修持中,唯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達到解脫,如果佛陀能夠讓眾生成佛,那早在2500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就把眾生給度完了,我們何必還淪落至此。佛教的終極目標終得個人去實修實證,而非只是終日求佛菩薩保佑加持,而自己又不努力。精進努力的修行固然重要,但其因地的修持心態更為重要,不然事倍功半。志公和尚雲:「勇猛精進成懈怠」,告訴了我們若修行走錯了路,哪管多精進也是枉用功夫,與懈怠無別,於事無益。所謂「因地不真,果遭迂曲」。所以初發心時,我們務必把一些基本又重要的修行理念建立起來才是。
生死心:許多人把佛法當成了知識,或忙於參與許多佛事活動,把生死給忘了。
- Dec 01 Tue 2015 21:27
三種情形會讓你生起退轉心
- Nov 28 Sat 2015 23:18
全世界學佛人一層層淘汰到最後,真學佛的不到一千
- Nov 27 Fri 2015 17:47
對佛法容易誤會的幾個問題
一、有人說:我們公教人員,住的公共宿捨,供佛拜佛,固然不方便,念佛也是擾亂他人不安,我是辦不到的。
答:公共地方諸多不便,確實不錯。但凡事皆有通融之法,若知念佛是大事,只要誠心默念,便有大效,因著心念比口念更要緊,可不必供佛、拜佛、出聲。
- Nov 25 Wed 2015 18:15
真正的修行人,能做到生活中修行,修行中生活
有些人學佛之後,佛法知識越來越淵博,但對周圍人的態度越來越冷淡,這表示學佛的過程中缺乏發揮愛心,真正的學佛人會對眾生生起慈悲;
有些人對修行愈加投入的同時卻對家務和工作感到越來越厭惡,這表示修行的過程中缺乏發揮智慧,真正的修行人,能做到生活中修行,修行中生活。
- Nov 22 Sun 2015 23:53
別把念佛誦經變成惡業
- Nov 20 Fri 2015 00:28
修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脫生死,不是為求感應而修道
- Nov 17 Tue 2015 00:13
有的人會說,修智慧一定要去修文殊菩薩;積累財富要去修財神
- Nov 11 Wed 2015 23:40
學佛更容易下地獄這種說法並不確切
- Oct 23 Fri 2015 20:01
說自己觀修慈悲而生起征兆的沒幾個,說自己成道的卻很多
- Oct 20 Tue 2015 11:09
缺了它,你將成為佛法的惡魔!
- Oct 16 Fri 2015 23:37
苦樂並非取決於佛菩薩,主要在於自己的心態與行為是善是惡而決定
有的人以為上師、佛菩薩具有主宰苦樂的權力,因此盡力供養討好他們,自己不作修持,胡作非為,遇到痛苦又臨時抱佛腳,這樣的祈請是錯誤的。
苦樂並非取決於佛菩薩,主要在於自己的心態與行為是善是惡而決定。
- Oct 13 Tue 2015 11:14
炒股、捐款,都要適可而止,量力而行!
- Oct 03 Sat 2015 07:24
隨便違背跟佛菩薩的約定,護法神會生氣
- Oct 01 Thu 2015 07:25
學佛與賺錢之間的沖突和矛盾
- Oct 01 Thu 2015 07:24
放下得失,而不是你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