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
他問:「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著望著他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已經是很難得了。很多比你年長很多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讓他們那樣好了。」
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
他問:「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著望著他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已經是很難得了。很多比你年長很多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讓他們那樣好了。」
讀經能夠出聲讀是最好,出聲讀一定要把意思念出來,這個功德很大!
曉晴天生可愛,進入職場後,成為公司許多男同事追求對象,加上能力好,自然升遷快速。如此難免遭嫉,說她招蜂引蝶、靠外形吃飯,讓曉晴從巔峰跌倒,憂鬱不已。
人的一生,是很痛苦的~沒有絕對誰對誰錯!錯是錯在自己不太會表達,對是對在自己講話很有自信!這句話闡釋的非常妙,錯的不斷重複講就是對的;對的事不對外說明就變成錯的,這麼無奈是為何?
有一個故事可以告訴我們如何面對這樣的問題:
有些人以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只要頭髮一剃,衣服一換,便是和尚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常常詢問出家人:「做和尚要些什麼條件呢?」他們所能得到的解答,也是很簡單的,不是說:「不要什麼條件,只要能有信心就行了。」便是說:「條件多哩,一時間也說不清的。」
實際上,佛法之前不但人人平等,而且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所以凡是人,都有資格出家,不論貧富貴賤,智愚聖凡,佛門之中,無不容納。所以出家是很容易的。然而,平等者,只是立腳點的基本平等,並非毫無鑑別的一律收容,否則佛教便將成為一個藏污納垢的垃圾桶了!所以,學佛(不即是出家)的條件是來者不拒,出家的要求則有十三重難與十六輕遮,現在分列如下:
(一)十三重難者:壞內外道(外道而以做破壞工作來出家者),破他梵行(與淨戒人行淫者),賊心入道(偷聽說戒),黃門(無性機能的人),二根(具有男女兩種性器者),畜牲變為人形者,非人變為人形者,犯邊罪(曾經受戒而犯大戒者),弒父,弒母,弒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在佛教《賢愚經》第三卷中的《微妙比丘尼品》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在釋迦牟尼佛時代,有一些婦女出家後,深感過去的各種慾念、邪思亂想依然強盛。她們便結伴向一個叫作微妙比丘尼的尼姑請教。
智者以正念滅除放逸心,
所以智慧增長,憂患全無,以視憂苦眾生。
佛 教對國人生活之影響,這是一個宏大的命題,自是無法細細解答。不妨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一些詞彙入手。比如說餓鬼。很普通的一個詞,追究根源,應源於佛 教。我們現如今一些常用詞彙,大家都在用著,聽起來沒有明顯的宗教意味,但至少在漢以前佛教未入華夏時,這些詞彙是並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