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生有什麼意義?人生路應怎樣走才算是正確的?

寶閣寺

01

相信不少人都曾經有著這樣的疑問,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們的人生路應怎樣走才算是正確的?怎樣活著才算是不枉此生呢?

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一部分人覺得只要每日過得開心、快樂就可以了。一部分人認為要及時行樂,還有的人認為要幫助他人,利樂眾生。

02

其實這些想法並沒有高低上下、對與錯之分,因為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那麼從佛法的角度上看,人生又有何意義呢?

我們將題目拆分為「人生」和「意義」兩方面,或許會更易理解與討論。首先來談人生:從佛法的角度,能投生為人需要很大的福報。

佛陀在《雜阿含經》中開示「盲龜浮木,雖復差違,或復相得;愚痴凡夫,漂流五趣,暫復人身,甚難於彼」,意思是指我們今生能夠得到人身比一隻盲龜在茫茫大海之中,因緣際會之下穿入浮木的洞孔還要稀有難得。

換個角度而言,如此稀有難得的人身我們已經得到了,是不是應該好好珍惜,好好地生活?這個道理乍聽之下好像很淺白易懂,可仔細想想又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尤其是當我們面對苦難和逆境的時候。

佛陀在《中阿含經》開示道:「雲何苦聖諦?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可見,人生確實充滿各種痛苦和不圓滿之處。

03

可從「緣起」的角度思考一下,這個痛苦又是否是實在的呢?根據緣起法,所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道理,人生的痛苦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它必須在各種因緣條件和合下,才能現起和產生影響力。

一旦因緣散失,這些痛苦也就不復存在了。因此,我們沒有必要把人生的挫敗看得如此重要,甚至認為自己的人生再沒有任何希望了。

人生既然只能坦承地走下去,那麼有意義的人生總比沒有意義的人生更有活力和值得憧憬。我們要釐清什麼是「意義」?簡單而言,「意義」就是為一件事情給予存在的理由或說明其價值之處。

因此,所謂人生的意義,就是人活著的理由或者人生有何價值的問題。開頭提及有部分人認為人生沒有任何意義,只要每日過得開心就可以了,也就是說他們認為活著就是為了尋找快樂。

這種享樂主義似乎也是現時社會上的主流人生觀。不過,從佛法的角度而言,如果痛苦不是實在的話,那麼快樂同樣不是實在的。樂受也是眾緣和合的假象,並不能永遠存在。

04

例如你運動後,非常口渴,此時一杯水就能使你產生快樂的感受;當你完全不口渴時,水對你而言,並沒有任何快樂可言。

由此可見,快樂只是痛苦的熄滅,而世人所追求的感官享受(色、聲、香、味、觸)都是短暫而不是永恆的。

所以,如果我們人生數十年的光陰都只是在追尋這些短暫的快樂,又是否值得呢?

佛陀時時誨勉弟子「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意思是指我們應該瞭解生命的本質是不圓滿的,只有透過修習戒、定、慧的聖道才能完全斷除種種煩惱,證得寂滅之樂,解脫生死流轉,這才是我們值得嚮往的快樂。

最大的快樂就是熄滅一切痛苦和煩惱。從緣起的角度而言,一切人、事、物,乃至山河大地都是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約的,絕對沒有獨立自存的個體。

05

譬如一碗米飯,就需要米、水、電、電飯煲、煮飯的人共同組合而成,如果進一步開展就要有種米的農夫、一塊田地、賣米的商人、賣電飯煲的公司、電力公司、供水公司,如果無限開展下去,還要有研發電力的科學家、研發電飯煲的人等等。

由此可見,生命中看似最簡單不過的事,其實背後都有無量的眾生在成就我們。因此,大乘佛教主張不厭生死而積極入世,就是希望一切眾生最終都能夠解脫生死流轉的痛苦,共同成就最高的無上菩提。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隨緣隨力幫助眾生,譬如佈施、做義工、照護長者等。我們不需要計較形式和對象,甚至幫助的不是人類也可以,總之隨順自己的因緣去做就好。

讓我們好好珍惜這個生而為人的生命體,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習佛陀的智慧和解脫之道,盡自己的能力幫助有緣眾生,以發揮人生的價值與生命的光輝。

人生幸福必備的三個條件:知足常樂、反觀內省、廣結善緣。反之,心無厭足、常尋他過、自私冷漠,則必然導向幸福的反面。誰說因果看不見,這便是了。


人生的意義何在

印順法師

「人生的意義何在?」這是個大問題。人從有生以來,很快的老了,死了;在生老病死的過程中,忙著工作,也忙著吃,忙著穿……。這到底為了什麼?到底有什麼意義?謎一樣的問題,在兒童,在渾渾噩噩,順從社會習慣而過著一生,不曾想到這一問題的,固然是有的。但感受敏捷的,或環境惡劣,事業挫折,身體受到病苦侵襲,失去一分,甚至失去了一切希望。那時,這個問題——這一生到底為了什麼,忙些什麼,就會湧現心頭,雖然問題的偶然想起,或一直縈迴腦際,並不能解決,還是不得不一直忙下去——忙著工作,忙著吃,忙著穿……。唉!到底「人生的意義何在?」

「一切都是空的」——在某些人心中,得到了這樣的答案。在這些人的意見,人生忙著工作,忙著穿……,實在毫無意義。過去,流傳一首通俗的「醒世歌」。開頭是:「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冥在其中。」說什麼:「夫也空,妻也空,大限來時各西東。」「母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末了說:「人生好比採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後,到老辛苦一場空!」這是多麼撚,多麼空虛呀!「一切都是空的」——人生毫無意義,與佛法的「一切皆空」,解說上是完全不同的,「醒世歌」代表的看法,一切都歸於失望,幻滅,人生毫無意義。而佛法卻是:從現實人生中,否定絕對意義,肯定其相對的意義;更深入的,揭示人生的絕對意義,而予人以究竟的歸宿。

雖然在人生的旅程中,受到空虛、失望、幻滅的侵襲,但人總不能沒有意義。即使是不完善,不正確的,也總會有些意義,以安慰自己,一直活下去。如古人說:「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也就是以為如能這樣,就不虛此生,而具有不朽的永久意義。大概的說,一般所說的人生意義,不外乎二類:一、在現實人間;二、在未來天國。在現實人間的,或重視家庭——家族的繁衍:這是將人生的意義,寄存於家族的延續。所以人雖死了,而有永久的意義存在。中國儒家,是行重於此的。人在家族綿延中,「承先啟後」。所以人要能「裕後光前」,對祖先要慎終追遠。老祖母們,別無所求,只希望有幾個孫兒。生前「含飴弄孫」,死後承受其祭祀。,這樣,就可以忍受痛苦,安心地了此一生。依於這一意義,「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我人所作的事業,或善或惡,也會報在兒孫。所以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或重視國家,將人生的意義,寄存於國家中。極端地國家主義者,以為個人從屬於國家,唯有在國家中,人生才有意義。似乎人的一生,只是為了現實國家的大方針。這與家族綿延,本出於同一根源。古代某些氏族,以全族為一體;而任何一人受到損害,看作對全族的損害,而採取全體的報復。在這種觀念下,為氏族而作戰犧牲,被提升到神的左右。等到氏族的擴大而組成國家(或融合多數氏族),就形成人生的意義,存在於國家的強盛與繁榮。儒家重視近親,因而重視家庭或宗族,這才分化了。

或著眼於全人類,而以人生的意久,存在於人類社會的進步之中。人類的進步,人生才有意義,也就是人類的理想。所以人類但應為全人類的進步,多數人的利益而努力。

將人生的意義,寄存於家庭,國家,全人類,並不是人類所願意的,而只因個人的身心組合,不久朽壞,而得不到著落。然而,這就能確立人生的意義嗎?重在家庭,如人生而沒有兒女的,那就豈不是人生就沒有意義!重在國家,而從歷史看來,多少盛極一時的國家,而今安在?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成為陳跡了。全人類嗎?人類——我們所知的現實人類,依地球的存在而活動。雖可能是遠在將來,但卻是不可避免的,一旦一球毀壞了,到那時,人類文化的進步,人生的意義,又如何存在?這麼說來,一般所說的人生意義,終歸空虛,竟逃不出「醒世歌」所代表的看法。

從未來上生天國以說明人生意義的,是一般宗教,特別是西方神教。在天神教看來,人間只是空虛。人類的生在人間,信神,愛神,奉行神的旨意,為了希望未來的進入天國。據說:世界的末日到了,不信神的將陷於永苦的絕境;信神的將進入天國,享受永恆的福樂。嚴格的說,在人間的一切信德善行,不過是為了進入天國作準備而已。然而天國是未來的事,而現生卻是不可能進入天國。那末,這只是信仰;因為在現實的人生中,天國是不能證實的。以不可能證實的天國,作為人生的究極意義,不覺得過於渺茫了嗎?

佛法對於人生,否定其絕對意義,而說是苦, 是空。然而人生不是沒有相對的意義;如沒有相對意義,也就不可能經實踐而體現絕對的意義了。先從人生的相對意義來說,依佛陀的開示,人生,世間,不外乎「諸行」——一切生滅現象,生滅流變的過程。沒有不變的,稱為「無常」。「無常」那就沒有永恆的福樂,終歸於滅,終歸於空,所以說是「苦」。苦,那就沒有究竟的,完滿的自由,所以說「無我」(我,是自在義)。婆羅門教面對這樣的人生世間,構想一形而上的實體,說是「常」,是「樂」是「我」。佛陀徹底的否定他,稱之為顛倒。佛陀是面對現實,而說「無常」、「苦」、「無我」的正觀。在無常苦無我的正觀中,又怎樣肯定人生的意義呢?

依佛陀的開示,人生世間,是「緣起」的。緣起的意義是:一切現象,一切存在,所以成為這樣的現象,這樣的存在,並不是神意的,不是自然的,不是宿命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依緣而起的。在主要的、次要的、複雜的種種條件,種種原因下,才成為這樣的現象,這樣的存在。一切依於因緣;對因緣說,稱為果。所以人生世間,是無限複雜的因果係,受到嚴格的因果法則所規定。

從緣起來說,人是緣起的存在。緣起,有對他的同時互相關係,對自(也間接對他)的前後延續關係。例如人,在同一時間,與其他的人,眾生,自然界的地、水、風(空氣),是有互相關係的,殿轉的互為因果。一種存在,就是一種活動,當下都有對自對他的不同影響,成為不同的因果關係。例如一個國家,無論是政治,經濟,教育,外交……一種措施,一種行動,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別的國家;當然,受到最深遠影響的,還是自己。一個社團,一個家庭,也是這樣的。所有的行動,都要影響別的社團、家庭;而更主要的,影響了自己(社團、家)。個人也是這樣,無論語言文字,身體行為,都會影響別人,當下又影響了自己,影響自己的未來。就是沒有表現於外的內心行為,也(對他)影響生理,更深遠的影響自己的內心。緣起世間,緣起人生,就是這樣的能動被動,對自對他的關係網絡。經中形容為「幻網」,「帝網」,從無限的互相關係,延續關係中,去理解人生世間的一切。

依緣起的因果觀,佛法確認人生的身心活動,或善或惡,不但影響於外,更直接的影響自己,形成潛在的習性(姑約業力說)。等到一生的身心組全,宣告崩潰——死亡,潛在的習性(業力),就以自我愛染的再生欲(「後有愛」)為緣,又展開一新的身心組合,有一新生命的開始。對過去說,這是受到過去業力所決定的(但佛法還有現生的功力,所以不落於定命論)。佛法是這樣的,從緣起因果的延續中,無常無我(沒有一般宗教所說的,不變的個靈),而一生一生的無限延續下去。正如國家一樣,並沒有不變的國家實體,而王朝不斷崩潰,又一個個的宣告成立。確認人生是這樣的緣起,就會肯定人生,或善或惡的一切,或者現生受報,或在未來的新生中受報。總之,因果是必然的定律。這一生的身心,可以崩潰死亡。而或善或惡的行為,影響自己,決不會落空。眾生業報的延續,或善或惡,都有或正或負的價值,而影響未來,受或樂或苦的果報。所以死亡是生命的一個過程,而不是從此消失。一切都有果報,而又一生一生,不斷的造作新業。暫時的苦難,墮落,都不用失望;這是短暫現象,前途是充滿光明的,不過,離苦得樂,唯有順從因果定律,從離惡行善中得來。此外,沒有任何幸運,也不是神力所幫助。

人生,是善業所得;而現在的行為善惡,成為未來升沉的樞紐。「人生難得」,佛一再告示我們,可惜的是,一般佛弟子,誤解佛法,所以僅有人生是苦的嘆惜,卻少有「人生難得」的慶倖!依經上說:人類有三種特勝,不但勝過畜生,鬼,地獄,也勝過了天神。人類所有的特勝是什麼?是道德,是知識,是堅強的毅力。在人世界中,知道苦而能救濟苦。雖然人類的道德,知識,毅力,還不是完善的,不免引起副作用,甚至引起自我毀滅的危機。然而人類憑藉這些,到底發展出高尚的文化,為不容否認的事實。人類文化的進步,終於理解到的不徹底、不完善,而有完善,究竟的傾向。所以人類不但能離惡行善,自求多福,而更有超越的向上一著。依佛法,性有自我人類,才能發出離心,發菩提心。唯有人類,才有超越相對而契入絕對(最初悟證)的可能。人生是怎樣的難得!確認「人生難得」,人生的意義,就充分的表現出來。所以,「人生難得」,應好好的珍惜這一生,好好的利用這一生,而不要辜負這一生!

再從人生的絕對意義說:人生能行善而向上,但到底是不完善的,沒有永恆的意義。任何智力或福力,都在時間中消失了。人,還在或升或墮的流轉(輪迴)中。不過,人類能意識到自己的缺陷,自己的不徹底,也就能湧現起徹底與完善的理想與要求(佛法稱為「梵行求」)。這一主觀願望,不能合理實現,又每被神教徒引上幻想的永恆的天國。依佛法,人生現實是緣起的,唯有理解緣起,把握緣起,深入緣起本性,才能超越相對而進入絕對的境地。緣起,是無常無我的現象;人生,也就是無常(不永裡的)、無我(不自在的)的人生。一切由於緣起,從因果觀點說,一生又一生,到底為了什麼,這樣的生滅不已,原因在:眾生——人類以(反緣起的)自我的愛染為本,依自我愛而營為一切活動。這樣的動作,引起業力,形成自我的因果係,而有個體的生滅延續。以之,沒有緣就不起,如滅除自我愛染,那就能理解脫生死,到達「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的境地。

為什麼會有自我愛染呢?自我愛染(人類特性,自私本質的根源),由於認識上的迷濛(稱為「無明」),為現象所誑惑,而沒有能體認到緣起的本性——本來面目。佛陀以無比的方便善巧,從緣起生滅中,直示緣起性的常寂。對一般認識的現象說,這是不落於時空,不落於彼此,不落於生滅的絕對。緣起本來如此,只是眾生——人類為自我見、自我愛所蒙惑,顛倒不已而已。所以,人類的德性,智力,毅力,在佛的方便誘導下,經修持而進展到高度,就能突破一般的人生境界。從現實的緣起事中,直入(悟入)超越的絕對。到達這一境地,人生雖還是人生,而人生的當下便是永恆,無往而不是自在解脫。佛法的小乘、大乘,雖有多少差別,而原理都是一樣。

人生,不但有意義,不但能發現意義,而能實現絕對的永恆意義。即人生而直通佛道,人生是何等的難得!

 

佛說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萬花筒悟人生(宇宙真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